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0
2
/30
剩余2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1学年第二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臭氧减少将危及全球生物B.酸雨会造成水体富养化C.限制二氧化硫的排放可有效防治温室效应D.濒危物种灭绝不会影响人类的发展【答案】A【解析】【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对流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即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详解】A、臭氧层作用是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臭氧减少将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A正确;B、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会引起水体污染,但不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B错误;C、温室效应是由CO2排放过多引起的,与二氧化硫无关,C错误;D、濒危物种灭绝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会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会影响人类的发展,D错误。故选A。2.下列物质中,其基本组成单位一定为氨基酸的是()A.抗原B.抗体C.酶D.性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经脱水缩合可形成蛋白质。【详解】A、抗原通常为大分子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也可以是多糖类大分子,A错误;B、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一定是氨基酸,B正确; C、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其基本组成单位也不一定是氨基酸,C错误;D、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是小分子,属于脂质类,D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B.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C.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汗腺导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饥饿时,肝糖原分解使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升高,A正确;B、寒冷时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且会高于炎热时的产热量与散热量,B错误;C、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上有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因此只有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C错误;D、汗腺导管内的液体位于体外,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A。4.在一个广口瓶中,用水果培养果蝇,探究果蝇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培养前期,果蝇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B.水果含量、温度会影响果蝇的环境容纳量C.果蝇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果蝇种群数量的增长D.果蝇计数时使用的方法与酵母菌计数方法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 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2、逻辑斯谛型是指通常所说的S型增长曲线,开始种群密度小,增长较为缓慢,而后由于种群数量增多且环境适宜,会呈现J型的趋势,但随着数量进一步增多,出现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的现象,死亡率会加大,出生率会逐渐与死亡率趋于相等,种群增长率会趋于0,此时达到环境最大限度,即K值,然后以此形式达到动态平衡而持续下去。3、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等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时,进行镜检。【详解】A、在空间和食物有限的广口瓶中培养果蝇,果蝇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但由于最终食物耗尽,培养后期种群数量下降,果蝇的数量不会一直呈逻辑斯谛增长,A错误;B、水果含量、温度等会影响果绳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C、果蝇的性别比例会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C正确;D、酵母菌是微生物,用显微镜进行抽样检测计数;果蝇个体较大,可以使用解剖镜直接计数,D正确。故选A。5.下列有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B.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C.膝跳反射中,小腿踢出同时感觉到膝盖下方被叩击D.若髌骨处皮肤破损,膝跳反射仍能发生【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生物体内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反射弧的作用是感受刺激,传导兴奋,并对刺激做出反应。【详解】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故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A正确;B、反射是机体对无机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B正确;C、膝跳反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 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因此膝跳反射中先踢出小腿后感觉到被叩击,C错误;D、皮肤不属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若膝盖下方的皮肤受损,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也能发生膝跳反射,D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采用胚胎工程技术实现某良种肉用牛快速繁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胰蛋白酶处理囊胚可直接得到单一的胚胎干细胞B.“试管动物”培育过程需要超数排卵处理C.体外培养发育到原肠胚期的胚胎即可进行移植D.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避免代孕牛对植入胚胎的排斥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囊胚又称胚泡,是胚胎早期发育、为植入着床做准备的一个阶段。囊胚包括外面的滋养层、内部的内细胞团。内细胞团是胚胎干细胞的集合体。【详解】A、用胰蛋白酶处理囊胚中的内细胞团可直接得到单一的胚胎干细胞,A错误;B、“试管动物”培育过程首先要用促性腺激素处理良种母牛,让其超数排卵,但只有发育到MII中时期的卵子才具有受精作用,B正确;C、体外培养发育到8细胞以上的胚至囊胚期的胚胎都可进行移植,原肠胚不可进行胚胎移植,C错误;D、由于子宫存在免疫耐受,因此胚胎移植时没有排斥反应,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应用B.苔原群落中的旅鼠、北极狐等因缺少天然隐蔽条件而冬眠C.热带雨林群落是“世界上最大的药房”D.湖底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 阈值。两个拥有相似功能生态位、但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生态等值生物。【详解】A、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空间和资源的充分利用,A正确;B、苔原群落中的旅鼠、北极狐等因缺少食物而冬眠,B错误;C、由于现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C正确;D、湖底的原生裸地上由于没有任何生物定居过,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正确。故选B。8.冬泳爱好者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处于寒冷条件下,ATP合成速率增大B.寒冷刺激可激活人体全身脂肪代谢酶系统C.促进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甲状腺激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调节细胞代谢产热【答案】D【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详解】A、处于寒冷条件下,呼吸增强,产热增多,ATP合成速率增大,A正确;B、寒冷刺激可激活人体全身脂肪代谢酶系统,增加产热,B正确;C、促进垂体活动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D、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D错误。故选D。9.研究人员以苹果为原料,先接种酵母菌,发酵96小时再接种老陈醋的醋缤(含醋酸菌)进行发酵,酿造苹果醋。如图为发酵液中酒精含量和总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24小时后随着醋酸的产生pH逐渐下降B.发酵0到24小时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也兼有厌氧呼吸C.利用醋酸菌酿醋过程中,液体的总体积不会明显减少D.发酵过程中有机物的能量全部留在发酵产品【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酿酒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图中接种酵母菌前24h无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增加其数量,后期接种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醋酸菌通过有氧呼吸产生醋酸。【详解】A、由右图可知,24小时后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总酸含量增加导致pH逐渐下降,并不是随着醋酸的产生pH逐渐下降,A错误;B、由左图可知,发酵0~24小时酵母菌代谢过程中无酒精的产生,说明酵母菌进行的是需氧呼吸,24小时后酒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B错误;C、利用醋酸菌酿醋过程中,液体的总体积不会明显减少,C正确;D、发酵过程中有机物的一部分能量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外界,另一部分能量留在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和ATP中,D错误。故选C。10.反馈调节广泛存在于生命活动过程中以及生态系统中。下列过程没有体现反馈调节的是()A.寒冷刺激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人感觉到冷并主动添加衣服B.大量饮水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尿液增加,进而引起体内水分相应减少C.环境污染导致生物死亡,尸体腐烂加剧污染,导致更多生物死亡D.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答案】A 【解析】【分析】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达到和维持稳态。【详解】A、寒冷刺激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人感觉到冷并主动添加衣服,这属于神经调节,没有反馈调节,A正确;B、大量饮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从而引起尿液增加,进而引起体内水分相应减少,这属于反馈调节,B错误;C、环境污染导致生物死亡,尸体腐烂加剧污染,导致更多生物死亡,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误;D、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吸收、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这是胰岛素发挥的作用从而降低血糖,这属于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A。11.某同学重复了温特的胚芽鞘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胚芽鞘a将不生长B.实验说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促进胚芽鞘b生长C.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有无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D.该实验也能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模拟温特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的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因此,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但该实验并没有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详解】A、题图显示:a上放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故胚芽鞘a将不生长,A正确;B、该实验说明尖端确实产生了化学物质能促进胚芽鞘b生长,B正确;C、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有无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C正确;D、该实验只能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不能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故选D。【点睛】熟悉课本中的有关生长素的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认真辨图是正确解题的另一关键!12.某植物有A、B两品种,科研人员在设计品种A组织培养实验时,参照品种B的最佳激素配比(见表)进行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品种B组织培养阶段细胞分裂素浓度(μmol/L)生长素浓度(μmol/L)Ⅰ诱导形成愈伤组织Ⅱ诱导形成幼芽Ⅲ诱导生根m1m2m3n1n2n3A.Ⅱ阶段用秋水仙素对材料进行处理,最易获得由单个细胞形成的多倍体B.Ⅲ阶段时,科研人员将品种A幼芽长时间浸泡在浓度远远高于n3μmolL的生长素中,也能达到最佳生根效果C.Ⅰ阶段通常选择茎尖、幼叶等作为外植体,原因是细胞分化程度高,容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D.在Ⅰ、Ⅱ、Ⅲ阶段中都能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愈伤组织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的活细胞。【详解】A、Ⅰ阶段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一团未分化的细胞,分裂能力强,用秋水仙素对材料进行处理,最易获得由单个细胞形成的多倍体,A错误;B、生长素浓度过高,会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生根,因此科研人员将品种A幼芽长时间浸泡 在浓度远远高于n3μmolL的生长素中,不能达到最佳生根效果,B错误;C、Ⅰ阶段通常选择茎尖、幼叶等作为外植体,原因是细胞分裂旺盛,新生细胞多,容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C错误;D、在植物不同的发育阶段,细胞的种类、功能都有差异,Ⅰ、Ⅱ、Ⅲ阶段中都能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D。13.蝗虫在20℃以上经过35天左右,即完成从卵到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2020年东非地区蝗灾肆虐时,有国家从我国引进鸭子专门用来吞食卵和活动范围小的幼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引用鸭子防治蝗虫属于生物防治B.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波动属于周期性波动C.蝗虫可入药,加工后可食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D.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蝗虫的种群密度【答案】B【解析】【分析】1、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等。2、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详解】A、鸭子捕食蝗虫,因此引入鸭子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A正确;B、大多数种群数量因气候等原因出现非周期性波动,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波动应属于非周期性波动,B错误;C、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食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蝗虫可入药,加工后可食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直接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D正确。故选B。14.下图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Ⅰ具有促进细胞C增殖的作用B.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是A、B和CC.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细胞A和干扰素可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物质II是抗体,因此该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图中的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C为B淋巴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I是淋巴因子。【详解】A、物质I表示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具有促进细胞C(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A正确;B、细胞A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故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有B和C,B错误;C、物质I是淋巴因子,物质II是抗体,都是由细胞产生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D、细胞A是吞噬细胞,干扰素是免疫活性物质,二者都可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B。15.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B.当植物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物理信息C.两个种群在相互选择的过程中实现了共同进化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答案】A【解析】【分析】1、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2、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详解】A、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虽然a确实是最大数量,但是环境不能维持这个数量,所以a不是环境容纳量,A错误;B、物理信息是指通过光、声、温度、湿度、磁场以及颜色、形状等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当植物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物理信息,B正确;C、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两个种群在相互选择的过程中实现了共同进化,C正确;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即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故选A。16.下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曲线可表示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B.a曲线波折变化,其演替速度比b要慢C.E点可代表已达顶极群落阶段,此阶段可能为灌木丛D.群落演替中,营养结构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答案】C【解析】【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a是次生演替,b是初生演替。【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是初生演替,而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B、a是次生演替,演替速度比b要快,B错误;C、E点物种丰富基本不变,可代表已达顶极群落阶段,如果该地缺少水分,则不会演替至森林,此阶段可能为灌木丛,C正确;D、如果环境变得恶劣,则群落营养结构也会由复杂向简单演替,D错误。故选C。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细菌都属于次级生产者B.经调查,某热带雨林的生物量为2000g/(m2·a)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次级生产量D.某一动物的净次级生产量用于生长和繁殖【答案】D 【解析】【分析】初级生产量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次级生产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详解】A、凡是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而有的细菌属于生产者,A错误;B、初级生产量单位通常是用g/m2a或J/(m2·a)表示,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的初级生产量是2000g/(m2a),而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内所积存的这些生活有机质就叫生物量,则热带雨林的生物量不一定等于2000g/(m2•a),B错误;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初级生产量,C错误;D、某一营养级动物的次级生产量指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正确。故选D。18.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细胞和b细胞是植物体细胞,二者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就是植物体细胞杂交B.若a细胞和b细胞是植物细胞,需先脱分化再诱导融合C.a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融合需要促融处理后才能实现D.c细胞将同时表达a细胞和b细胞中的所有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详解】A、若a细胞和b细胞是植物体细胞,二者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后,再培育成一个杂种植株才是植物体细胞杂交,A错误;B、若a细胞和b细胞是植物体细胞,要先去除细胞壁再诱导融合,B错误;C、a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融合需要促融处理后才能实现,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方 法和化学方法,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C正确;D、c细胞包含a细胞和b细胞所有的基因,但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的基因不同,即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不会同时表达所有基因,D错误。故选C。19.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中性粒细胞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成员B.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干扰素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C.淋巴结和脾属于外周淋巴器官,是特异性免疫启动的部位D.淋巴细胞活化的必需条件是蛋白质类抗原与膜上受体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和骨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详解】A、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起重要的防御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成员,A正确;B、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包括溶菌酶、干扰素等,B正确;C、免疫器官包括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外周淋巴器官主要包括脾和淋巴结,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启动的部位,C正确;D、淋巴细胞活化条件是抗原剌激,但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D。20.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B.图中涉及的食物网为C.a与其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D.若该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缺少“乙”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箭头【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是碳循环途径,甲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双向箭头,故甲是生产者,甲、乙、丙中,指向丙的箭头最多,丙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详解】A、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A正确;B、据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是食物网的起点,丙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网,图中涉及的食物网应为,B错误;C、由图可见a是第二营养级,因b和c的能量相同,所以第三营养级是b和c,所以a与其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10)/100×100%=20%,C正确;D、乙(动物a~d)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故意若图示为生态系统碳循环,则缺少“乙”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箭头,D正确。故选B。21.为探究矮牵牛原生质体的培养条件和植株再生能力,某研究小组的实验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需要的常用物质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过程②需提高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以促进芽的分化C.过程③需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细胞壁再生D.原生质体虽无细胞壁但仍保持细胞的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①表示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得到原生质体的过程;②③均表示再分化过程。2、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适中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较高时,利于根的分化;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较低时,利于芽的分化。【详解】A、过程①表示去除植物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的过程,由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故①需要的常用物质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A正确;B、过程②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提高细胞分裂素的比例,B正确;C、③可以表示诱导根的分化形成幼苗,此时细胞壁已经形成,不需要使用秋水仙素,C错误;D、原生质体无细胞壁,但由于含有一整套的遗传物质,仍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C。22.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树线之上和树线之下植物群落明显不同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B.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C.图2中,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原因是乙与甲是种间竞争关系D.树线上升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树线上升幅度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图2中,甲种群先迁入该生态系统呈现出S型种群增长曲线,乙种群后迁入,甲乙种群数量呈现不同步的增减变化,说明乙捕食甲。【详解】A、树线之上与树线之下分布的生物类型不同,这是不同海拔上(水平方向上)的差异,植物群落明显不同主要是受温度影响,A正确;B、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类型发生了改变,且由于具备土壤和植被条件,故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C、结合分析可知,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原因是乙捕食甲,两者之间是捕食关系,C错误;D、树线上升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树木越来越多,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D正确。故选C。23.蚯蚓富含金属硫蛋白(MT)等重金属结合蛋白能选择性吸收土壤中的镉。利用一定技术可将蚯蚓MT基因转入烟草,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③把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的主要目的是对MT基因进行扩增B.过程④中携带有目的基因的Ti质粒进入烟草愈伤组织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上C.转基因产品即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D.观察测定烟草是否表现出MT等蛋白并稳定遗传,是判断转基因成功的直接证据。【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四个步骤是: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过程①)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 成相应的DNA: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过程④表示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愈伤组织细胞。【详解】A、过程③把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大肠杆菌对MT基因进行扩增,以获得更多的目的基因,A正确;B、过程④表示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T-DNA)导入植物愈伤组织细胞,利用农杆菌的Ti质粒可以将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上,Ti质粒并没有进入植物细胞,B错误;C、转基因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争议,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C正确;D、MT等重金属结合蛋白能选择性吸收土壤中的镉,判断转基因成功,最直接的即看MT蛋白是否合成并稳定遗传,D正确。故选B。24.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a为对照组,图b和图c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外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B.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C.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D.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说明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T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详解】A、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外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K+浓度依然高于膜外,A错误; B、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内向电流消失,B错误;C、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C错误;D、TEA处理后,阻断了外向电流,只有内向电流存在,D正确。故选D。25.农田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未被利用的氮、磷等污染物汇入周边流域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科研人员以“稻—鸭(杂食动物)—鱼(以浮游生物为食)”共作的生态农业模式(RDS)和常规种植模式(CK)下的水稻田为研究对象,探索两种模式下水稻生长各时期水体中氮、磷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K模式下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从长远角度看防治虫害效果较差B.在灌溉水至分蕖前期中,RDS模式对TN、TP的去除率均小于CK模式的C.RDS模式下氮、磷浓度降低是因为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循环D.鸭(鱼)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为水稻提供无机盐,从而减少了化肥的使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灌溉水中,RDS模式和CK模式下的TN浓度和TP浓度都相等;灌溉水至分蘖前期及分蘖后期至乳熟期,RDS模式下的TN和TP浓度均低于CK模式,说明RDS模式对TN、TP的去除率均大于CK模式。【详解】A、以单一农作物种植为主,物种丰富度低,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所以虫害严重,防治虫害效果较差,A正确;B、由图可知,灌溉水至分蘗前期,RDS模式下的TN和TP浓度均低于CK模式,说明RDS模式对TN、TP的去除率均大于CK模式,B错误;C、RDS是以稻-鸭(杂食动物)-鱼(以浮游生物为食)“为种养模式,该模式下以鸭鱼粪便有 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为水稻提供无机盐,另一方面鸭的穿行与啄食刺激了水稻根系的生长,促进了水稻对N、P的吸收,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循环,使氮、磷浓度降低,C正确;D、鸭鱼粪便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为水稻提供无机盐(或鸭鱼粪便提供有机肥),从而减少了化肥的使用,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26.某人工湖泊的能量流动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A~L表示能量值(单位相同)、甲~丙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2是某草原中一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2)影响该湖泊中乙生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点)。该湖底沉积的大量有机质中的能量属于能量流动过程中的____________部分。(3)若该湖泊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后不能自动恢复,则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是有限的,但科研人员可以采用恢复生态学的技术进行治理恢复,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4)调查图2中鼠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法。若对2公顷范围内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第 一次捕获并标记300只,第二次捕获240,其中有标记60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已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0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地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答案】(1)①.A+L②.C/(B+L)×100%(2)①.温度、食物、溶氧量等②.未利用(3)①.自我调节②.速度和方向(4)①.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②.1000只/公顷【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能量流动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小问1详解】图1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流经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能量和人工输入的能量,即图中的A+L;传递效率是指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乙的同化量是B+L,丙的同化量是C,故乙与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L)×100%。【小问2详解】乙属于消费者,由于生活在水中,影响该湖泊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温度、食物、溶氧量等;该湖底沉积的大量有机质中的能量属于能量流动过程中的未利用部分。【小问3详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遭到毁灭性破坏又很难自动恢复,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小问4详解】由于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标志(标记)重捕法;种群中一公顷范围内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带标记的=(300-50)×240÷60=1000只,所以该地鼠的种群密度是1000只/公顷。【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的过程,能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及表中数据准确写出食物网;识记生态系统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7.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增加/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__(升高/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_______膜。(3)上述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A.谷氨酸B.内源性大麻素C.甘氨酸受体D.Ca2+通道【答案】①.突触小泡②.减少③.降低④.丙⑤.负反馈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⑦.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存在大麻素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神经节细胞GC表面有谷氨酸受体,无长突细胞AC表面有大麻素受体;据图可知,当视锥双极细胞BC兴奋时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作用于神经节细胞GC表面的谷氨酸受体,促使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和无长突细胞AC上的受体;无长突细胞AC可释放甘氨酸,甘氨酸与甘氨酸受体结合后,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促进钙离子内流,进而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释放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膜上的受体后,可抑制BC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而内源性大麻素与无长突细胞AC上 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据此分析。【详解】(1)据图可知,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据图可知,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甲膜表面的Ca2+通道的开放,使Ca2+内流减少,进而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2)据图可知,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丙膜。(3)据分析可知,上述的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涉及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4)据图可知,甘氨酸和内源性大麻素可存在于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成分;而甘氨酸受体和Ca2+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在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意在考查学生对题图的分析和理解,强化了学生对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理解。28.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科研小组欲分离及培养若干种微生物用于处理湿垃圾,如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1)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时,配制的培养基需要以______为唯一碳源。分离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是______。(2)获得产脂肪酶的菌株后,在处理含油垃圾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现获得可产脂肪酶的甲、乙两种菌株,并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______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_______________。(3)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淀粉分解菌时,加碘液染色后,选择培养基上出现了A、B和C 三种菌落(如图2所示)。若要得到淀粉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应选择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经检测A菌落为硝化细菌,A菌落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且没有形成透明圈的原因是___________。(4)在微生物分解处理垃圾的过程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泌纤维素酶,若科研小组检测土壤样品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将1mL土壤溶液分别稀释10倍和100倍,每种稀释度各3个平板,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6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9、57、58、2、7和5,据此可得出每升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为个______。【答案】(1)①.脂肪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2)①.乙②.该菌株增殖速度快,单细胞蛋白产量高,且脂肪剩余比例小,降解脂肪能力强(3)①.B②.硝化细菌为自养细菌,能够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但硝化细菌不能产生淀粉酶,所以无透明圈(4)5.8×106【解析】【分析】1、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小问1详解】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的菌株时,配制的培养基需要以脂肪为唯一碳源。分离微生物最常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小问2详解】获得产脂肪酶菌株后,在处理含油垃圾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现获得可产脂肪酶的甲、乙两种菌株,并进行了培养研究,由图1分析可知,与菌株甲相比,菌株乙增殖速度快,单细胞蛋白产量高,且脂肪剩余比例小,降解脂肪能力强,故应选择菌 株乙进行后续相关研究。【小问3详解】科研小组从土壤中筛选淀粉分解菌时,加碘液染色后,选择培养基上出现了A、B和C三种菌落,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而淀粉酶能够分解淀粉,则不同产酶活力的菌株周围会形成不同直径的透明圈,若要得到淀粉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应选择B菌落进一步纯化,这是因为B菌株的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经检测A菌落为硝化细菌,A菌落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且没有形成透明圈的原因是硝化细菌为自养细菌,能够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但硝化细菌不能产生淀粉酶,所以无透明圈。【小问4详解】计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所以根据:C/V×M,(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生长的菌落数平均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每升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为(59+57+58)÷0.1×10×1000,结果为5.8×106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固定化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固定化酶的优点以及制作方法、掌握筛选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及流程,难度中等。29.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可由骨硬化蛋白引起。目前科学家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该抗体通过与骨硬化蛋白特异性结合而间接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有重大意义。(1)制备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时,先用骨硬化蛋白刺激小鼠以获得______,随后将相关细胞分离出来,用______(至少写出两点)方法将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______,获得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通过对杂交瘤细胞的______,获得单克隆抗体。(2)将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置于具有适宜温度的______中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培养液中需添加经______的血清,并添加抗生素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3)以上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4)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分裂,利用该基因可通过______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答案】(1)①.B淋巴细胞②.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③.选择培养④.阳性检测和克隆化培养(2)①.培养液②.灭菌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4)基因工程【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小问1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目的是“制备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则先用骨硬化蛋白刺激小鼠,由此激发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以获得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通常需要用PEG或灭活的病毒诱导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选择培养(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再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阳性检测,可获得单克隆抗体。【小问2详解】将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置于具有适宜温度的培养液中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培养液中需添加经灭菌的血清,并添加抗生素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小问3详解】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等优点。【小问4详解】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分裂,所以可通过基因工程将prG基因导入B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或者将B淋巴细胞(浆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能无限增殖细胞中,来制备单克隆抗体。【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要求考生能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题意分析作答。30.科学家将HPV16(人乳头瘤病毒)Ll基因导入烟草,利用转基因烟草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出纯度较高的HPV16的L1蛋白。请回答:(1)获得转基因烟草的核心是______,该过程用两种酶进行酶切的优点是______。(2)可利用农杆菌侵染切割的烟草叶片,切割的目的是______。(3)与发芽培养基相比,配制转基因丛状苗生根培养基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______,促进丛状苗基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形成______,最终形成根。(4)经培养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再生植株。提取再生植株的DNA,采用______扩增相关基因,来鉴定遗传物质是否成功重组。也可以用______法检测再生植株是否表达出相应的L1蛋白。 (5)利用转基因烟草植株生产的L1蛋白在医学或生物工程领域的用途:______。(写出1项即可)【答案】(1)①.构建重组DNA②.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自身环化/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2)便于农杆菌入侵植物组织(3)①.生长素②.根的分生组织(4)①.PCR技术②.抗原-抗体杂交(5)利用L1蛋白作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制备疫苗等【解析】【分析】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的遗传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小问1详解】获得转基因烟草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构建重组DNA,重组DNA是否构建成功直接影响目的基因能否进入宿主细胞稳定高效地表达;为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自身环化/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该过程一般用两种酶进行酶切。【小问2详解】植物受损(切割)的部位可以释放酚类物质,形成愈伤组织,吸引农杆菌侵染,可以利用农杆菌的Ti质粒将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小问3详解】由于在再分化过程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增大,有利于根的形成,所以与发芽培养基相比,配制转基因丛状苗生根培养基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生长素,促进丛状苗基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形成根的分生组织,最终形成根。【小问4详解】提取再生植株的DNA,采用PCR技术可扩增相关基因,来鉴定遗传物质是否成功重组,若转化成功,则能得到PCR产物;也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再生植株是否表达出相应的L1蛋白,若成功表达,则能检测到抗原-抗体复合物。【小问5详解】 利用转基因烟草植株生产的L1蛋白在医学或生物工程领域的用途:利用L1蛋白作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制备疫苗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转基因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31.接种新冠疫苗是阻断新冠病毒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经研究表明,在接种第二针疫苗6个月之后,抗体浓度逐渐降低至保护浓度之下,应及时接种加强针。若提早或者延迟接种加强针,都会降低疫苗的效果。疫苗效果以抗体浓度为指标。为了验证上述观点,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实验材料和试剂:若干完成第二针疫苗注射的相同日龄和性别的健康大鼠、新冠疫苗加强针。(要求与说明:抗体浓度检测具体方法不做要求;不考虑注射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①将完成第二针疫苗注射的相同日龄和性别的健康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编号A-D,______。②实验分组设计(其中A组为对照组,C组为接种加强针效果最佳组,分组和变量操纵以表格形式表示,可提前或延迟3个月注射加强针)_______。③每隔一段时间跟踪测定各组的抗体浓度变化。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的实验结果):(3)分析与讨论:①抗体浓度通常以抗体滴度表示。抗体滴度用来衡量某种抗体识别特定抗原表位所需要的最低浓度(也即最大稀释度)。如检出的抗体滴度为16,则表示只要血清的稀释度不超过1/16(1份比例的血清和15份比例的稀释液),就能得到阳性结果。据此原理,抗体滴度值越大, 血清中抗体的浓度______。②过早或者延迟注射加强针对抗体滴度的提升效果都不明显,过早注射可能是由于体内抗体浓度较高,疫苗(抗原)被抗体大量结合,刺激B淋巴细胞(或者刺激记忆B细胞)的概率会下降。而延迟注射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测定各组的抗体浓度,取平均值②.③.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3)①.越高②.由于注射的太迟,体内部分记忆B淋巴细胞已经凋亡【解析】【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疫苗加强针接种间隔时间,因变量是相应抗体浓度。若加强针注射的太早,体内抗体浓度较高,疫苗(抗原)被抗体大量结合,刺激B淋巴细胞(或者刺激记忆B细胞)的概率下降,疫苗效果下降;若加强针注射的太迟,体内部分记忆B淋巴细胞已经凋亡,疫苗效果下降。【小问1详解】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在接种第二针疫苗6个月之后,抗体浓度逐渐降低至保护浓度之下,应及时接种加强针,若提早或者延迟接种加强针,都会降低疫苗的效果。而疫苗效果用抗体浓度为指标。实验思路:①将完成第二针疫苗注射的相同日龄和性别的健康大鼠随机均分为4 组,分别编号A-D,测定各组的抗体浓度,取平均值。②A组为对照组,B、C、D组要设置不同的注射时间,B组提前,C组按接种第二针疫苗6个月之后接种,属于正常接种,D组推后,即实验分组为:。③每隔一段时间跟踪测定各组的抗体浓度变化。④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小问2详解】实验结果预测:疫苗两次接种时间间隔6个月的效果最好,即C组的抗体浓度最高;B组间隔时间过短,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清除,B组抗体浓度低;D组间隔时间过长,记忆细胞和抗体减少,机体抵抗力降低,D组抗体更低。故不同时间注射加强针对抗体浓度的影响曲线为:。【小问3详解】①抗体滴度值越大,抗体识别特定抗原表位所需要的最低浓度(也即最大稀释度)越大,即表示血清中抗体的浓度越高。②加强针注射的太迟,体内部分记忆B淋巴细胞已经凋亡,抗原不能有效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疫苗效果下降。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北斗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4-27 06:03:02
页数:30
价格:¥2
大小:1.4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