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 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语文试题(七)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爆竹声中一岁除”,长期以来,烟花爆竹一直被视为过年过节的“点睛之笔”,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另一方面,在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问题上也备受争议。一些省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倡议书中提到: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强烈噪声,并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细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炮皮碎屑也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此外,燃放烟花爆竹还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极易造成火灾和人身伤害。有地方消防部门直言:要年味不要火药味。在许多城市,烟花仅限于由专业人员燃放或在特定区域燃放,如重大赛事或大型庆典现场、景区的烟花表演等。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程波涛表示,燃放烟花者不分节令,不顾他人感受,惊扰别人的生活;或者在燃放鞭炮时盲目攀比,认为多燃放就能达到发财和招致吉祥的目的,这不仅是陋俗、恶俗和迷信,也是扰乱社会生活秩序的不良行为。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不应“一刀切”。2021年,全国人大代表成新湘就呼吁,尽快启动烟花爆竹燃放习俗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则回应称,烟花爆竹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艺术产品,燃放习俗是老百姓表达美好希望、抒发幸福情感的传统方式,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将在工作中研究参考。全国人大代表黄小玲则建议,优化烟花爆竹行业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整合散、乱、差、小企业,推动烟花爆竹企业抱团发展、做大做强。“过年没有气氛的话,也会影响大家 对节日的认同感,可以放开的地方还是要放开。”黄小玲表示,“在工艺流程和药物配方的改进下,烟花正越来越‘环保’。”也有不少人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宣泄情绪的渠道相对有限。“传统文化也需要有仪式感,一年当中任何时间都禁放烟花,本质上属于一种懒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主任吴必虎分析称,“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与年轻人对娱乐感、仪式感的期待相吻合,要想与洋节争夺年轻一代,就要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具仪式感、欢乐度和群众性,以往一刀切的做法必须改变。”来自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学武则提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烟花爆竹生产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90%,出口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80%。他还表示,我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基本地处山区农村,2017年年底,烟花爆竹生产、销售整个产业链从业人员近400万人。(摘编自陈威敬《年味与火药味之争:今年春节能放烟花爆竹了吗?》)材料二:“过年”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是最大的节日。对于含蓄又温厚的中国人来说,每一次过年都是民族情感——对生活的情感、乡土情意与人间亲情一次总的爆发与加深。年有它专属的不可替代的载体,那便是自古以来种种代代相传的年俗。但眼下这年俗正一点点被淡化、被取代、被消除。除夕夜饭店的包桌代替了合家包饺子吃年夜饭,电话拜年、视频拜年正在代替走亲访友。如果再禁了鞭炮,年的本身便真的有其名无其实了。中国人的年是文化含金量最高的节日,年文化是民俗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当下应做的,是传承、保护和弘扬传统的年文化,而不是在负面上无知地消减它。现在,过年禁放鞭炮(城市里禁炮尤甚)反倒好像成了一种“传统”。倘说鞭炮不文明,西班牙传统的斗牛岂不更“野蛮”,更“危险”,为何不禁?倘说鞭炮伤人,拳击、赛车也伤人害命,为何不禁?倘说污染,还有比吸烟更污染环境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吗?那又为何不立法禁烟?长期以来,我们似乎被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限制死了,每对一事,只分正反,非正即反,非左即右,非对即错。对于鞭炮,也是这样:要么不管,任其乱放,惊天动地;要么禁绝,不闻爆竹之声,天地一片死寂。果真非此即彼,再无第三条道可走了吗?除夕守岁,新旧更替,“爆竹声声辞旧岁”,这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狂欢夜。唯有这灿烂的烟花、炸响的鞭炮与火药的幽香,才能引起中国人一种特有的醉心的生活情感。“禁”是一种消灭。如果灭掉鞭炮,被消除的绝不仅仅是鞭炮及其污染,还有一种源远流长的、深 厚迷人的、不可替代的民俗文化,以及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情感。(摘编自冯骥才《禁炮不如限炮》)材料三:民俗文化又称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它承载着社会成员在不同时代内的生活痕迹和精神内涵,是时代发展的历史记忆。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往往是一个地方生活的缩影和历史的折射,具有极强的个性,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国民俗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摘编自张旅平《关于民俗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A.燃放烟花爆竹易引发火灾,各地消防部门倡议“要年味不要火药味”,但也有民俗专家提出应传承这一千年民俗。B.北京大学吴必虎主任认为,老百姓宣泄情绪的渠道相对有限,以往一刀切禁放烟花的做法本质上是懒政的表现。C.冯骥才认为,“禁”是一种消灭,灭掉鞭炮也就意味着灭掉了年所依附的专属载体,以及中国人对年的特殊情感。D.从空间范围上来讲,民俗文化具有一种地域性特征;从时间推演上来讲,民俗文化又具有一种传承、变异的特点。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支持燃放的人群认为,烟花爆竹与节日氛围和传统民俗有关;反对的声音则从环境问题、安全事故等方面提出了争议。B.我国的烟花爆竹生产、消费和出口在世界上占比巨大,整个产业链不仅可以提供大量工作岗位,也可带来相应税收。C.对中国人而言,每次过年都是民族情感的一次总爆发与加深,所以冯骥才认为中国人的年是文化含金量最高的节日。D.民俗文化流行于民间,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其流动、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现实生活中 的阶段性变异和无尽延续。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年味与火药味之争”上,材料一客观呈现了来自社会各方的观点和理由,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春节烟花爆竹解禁的强烈期待。B.材料二运用西班牙斗牛、赛车、吸烟来类比燃放鞭炮,有力地批驳了“鞭炮危害论”,表明了作者反对“禁炮”的立场和态度。C.材料二认为过年燃放鞭炮能够激发中国人的民族情感,这与材料三中“民俗文化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情”的认识是大致相同的。D.材料三从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以及价值方面作了论述,并强调了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十分重要的意义。4.根据材料阐释春节放鞭炮所包蕴的文化内涵。5.材料二发出“果真非此即彼再无第三条道可走了吗?”的叩问,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议,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三条道”。【答案】1.D2.C3.A4.①春节放鞭炮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年俗,是中国人年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民俗文化中的一笔财富。②春节放鞭炮是老百姓表达美好愿望、抒发幸福情感的传统方式,是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情感载体。5.①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我们应当传承、保护和弘扬,不应禁绝。②兴利除弊,如优化烟花爆竹行业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改进工艺流程和药物配方,使烟花更环保:增加鞭炮的税收,弥补燃放鞭炮带来的损害等。(至少举两例)③限制燃放时间和地点,改变以往一刀切的做法。如限定在春节这几日燃放,各街道可以指定在较空阔的区域燃放。④学校、街道、社区等加强燃放鞭炮的安全教育,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正确认识燃放烟花爆竹的文化内涵,并安全有序燃放。【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A.“各地消防部门”扩大了范围。原文“有地方消防部门”。B.“北京大学吴必虎主任认为,老百姓宣泄情绪渠道相对有限”错误。“宣泄情绪的渠道相对有限”是“不少人认为”,而不是“吴必虎主任认为”。C.“灭掉鞭炮也就意味着灭掉了年所依附的专属载体”错误。年有它专属的不可替代的载体, 那便是自古以来种种代代相传的年俗,而燃放鞭炮只是年俗之一种。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及观点的能力。C.“所以冯骥才认为中国人的年是文化含金量最高的节日”强加因果。原文的表述是“‘过年’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是最大的节日。对于含蓄又温厚的中国人来说,每一次过年都是民族情感——对生活的情感、乡土情意与人间亲情一次总的爆发与加深”,“对中国人而言,每次过年都是民族情感的一次总爆发与加深”与“冯骥才认为中国人的年是文化含金量最高的节日”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材料内容的能力。A.“表达了作者对春节烟花爆竹解禁的强烈期待”错,材料一客观呈现了来自社会各方的观点和理由,作者的态度和立场是客观中立的。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依据“长期以来,烟花爆竹一直被视为过年过节的‘点睛之笔’,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再禁了鞭炮,年的本身便真的有其名无其实了。中国人的年是文化含金量最高的节日,年文化是民俗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可概括为:春节放鞭炮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年俗,是中国人年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民俗文化中的一笔财富。依据“烟花爆竹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艺术产品,燃放习俗是老百姓表达美好希望、抒发幸福情感的传统方式”“如果灭掉鞭炮,被消除的绝不仅仅是鞭炮及其污染,还有一种源远流长的、深厚迷人的、不可替代的民俗文化,以及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情感”可概括为:春节放鞭炮是老百姓表达美好愿望、抒发幸福情感的传统方式,是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情感载体。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依据“烟花爆竹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艺术产品,燃放习俗是老百姓表达美好希望、抒发幸福情感的传统方式”“如果再禁了鞭炮,年的本身便真的有其名无其实了。中国人的年是文化含金量最高的节日,年文化是民俗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当下应做的,是传承、保护和弘扬传统的年文化,而不是在负面上无知地消减它”可建议: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我们应当传承、保护和弘扬,不应禁绝。依据“全国人大代表黄小玲则建议,优化烟花爆竹行业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整合散、乱、差、小企业,推动烟花爆竹企业抱团发展、做大做强”“在工艺流程和药物配方的改进下,烟花正越来越‘环保’”可建议:兴利除弊,如优化烟花爆竹行业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改进工艺流程和药物配方,使烟花更环保。依据“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烟花爆竹生产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90%,出口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80%”可建议:增加鞭炮的税收,弥补燃放鞭炮带来的损害等。依据“燃放烟花者不分节令,不顾他人感受,惊扰别人的生活”“也有不少人认为不应‘一刀切’”可建议:限制燃放时间和地点,改变以往一刀切的做法。如限定在春节这几日燃放,各街道可以指定在较空阔的区域燃放。依据“或者在燃放鞭炮时盲目攀比,认为多燃放就能达到发财和招致吉祥的目的,这不仅是陋俗、恶俗和迷信,也是扰乱社会生活秩序的不良行为”“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强烈噪声,并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细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炮皮碎屑也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此外,燃放烟花爆竹还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极易造成火灾和人身伤害”可建议:学校、街道、社区等加强燃放鞭炮的安全教育,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正确认识燃放烟花爆竹的文化内涵,并安全有序燃放。(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万年青冯骥才西门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房子盖得就没规矩了,东一片十多间,西一片二三十间,中间留出来歪歪斜斜一些道儿好走路。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上边住了几户人家,这块地迎前那个尖儿,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 住在三角地上的老蔡家动了脑子,拿它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开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没商家,买东西得走老远。如今有了这个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的小杂货铺,方便多了,而且渐渐成了人们的依赖。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老蔡家也喜欢这店名,求人刻在一块木板上,挂在店门口的墙上。老蔡家在这一带住了几辈,与这里的人家都是几辈子的交情。这种交情最金贵的地方是彼此“信得过”。信得过可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这得用多少年的时间较量,与多少件事情较真,才较出来的。老蔡家有个规矩,从早上日出,到下晌日落,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这规矩,既是万年青的店规,也是老蔡家的家规。虽然老蔡家没出过状元,没人开疆拓土,更没有当朝一品,可是就凭这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一样叫人敬佩,脸上有光。老蔡走在街上,邻人都先跟他招呼。一天,老蔡遇到挠头的事。他的堂兄在唐山挖煤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看看,连去带回大约要五天,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他儿子在北京大栅栏绸缎庄里学徒,正得老板赏识,不好叫回来。正这时候,家住西马路一个发小马得贵来看他,听他说起眼前的难事,便说他一个远亲在北洋大学堂念书,名叫金子美,江苏常州人,现在放暑假,回家一趟得花不少钱,不如请来帮忙。他人挺规矩,关系单纯。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这人二十多岁,白净脸儿,戴副圆眼镜,目光实诚,说话不多,有条有理,看上去叫人放心。寻思一天后,便把万年青交给他了。说好五天,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老蔡家的店铺虽小,规矩挺多,连掸尘土的鸡毛掸子用完了放在哪儿都有一定的规矩。金子美脑袋像是玻璃的,放进什么都清清楚楚。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这北洋大学堂的大学生笑道:“离开这儿,我能去哪儿?除去念书,我什么事也没有。放心吧!”老蔡咧嘴一笑,把万年青放在他手里了。金子美虽然没当过伙计。但人聪明,干什么都行。一天生,两天熟,干了两天,万年青这点事就全明白了。每天买东西不过几十人,多半是周边的住家。这些老街坊见了金子美都会问一句:“老蔡出门了?”金子美说:“几天就回来了。”老街坊互相全都知根知底,全都不多话。 金子美每天刚天亮就从学堂赶到万年青,开了地锁,卸下门板,把各类货品里里外外归置好,掸尘净扫,一切遵从老蔡的交代。在铺子里,拿出全部精神迎客送客,卖货收钱,从容有序,没出半点偏差。下晌天黑,收摊关门,清点好货物和收银,上好门板,回到学堂去睡觉。一连三天,没出意外,一切相安无事。转天一早刚到了万年青,一位同室学友找来说,从租界来了一个洋人,喜欢摄影,个子很高,下巴上长满胡子,来拍他们的学堂。北洋大学堂是中国首座洋学堂,洋人有兴趣,这洋人说他不能只拍场景,还要有人。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到了远处西沽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金子美头一次见到照相匣子,大家玩得尽兴,直到日头偏西,赶回到城西时,天暗下来。在他走到街口,心里有点愧疚。他辜负了人家老蔡,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一天,金子美在学堂忽接到老蔡找人送来的信儿,约他后晌去万年青。子美去了,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没别的事,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子美心里一激动,便把他照看铺子时,由于学堂有事关了门,事后怕亏了老蔡而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您这是怎么了?”他问。“你关了多长时间的门?”老蔡问,神气挺凶。“从早上。我回来的时候……快天黑了。”“整整一天?一直上着门板?”“上了呀,我哪敢关门就走。”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我跟你说好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离人、绝对不能关门!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滚!”老蔡指着门,他从肺管子里呼出的气冲在子美脸上。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的愤怒与绝望,使他也无法再开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这事没人知道,自然也没人说,但奇怪的是,从此之后这一带人再也没人说老蔡家的那 个“家规”了;万年青这块牌子变得平平常常了;原先老蔡身上那有点神奇的光也不见了。(摘编自《俗世奇人》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西门外的三角地小短无用,而老蔡家却用其开设杂货铺给街坊们带来便利,大家给它起名“万年青”,正符合了老蔡“无用之为大用”的家传。B.老蔡了解完金子美的各种情况后,还要对其进行单独面试,交代完规矩之后依然千叮咛万嘱咐,足见老蔡作为商人的多疑和世故。C.“谁这么死性子……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学友的玩笑话打动了金子美,最终促使他放弃和老蔡的约定,关上店门心安理得地去了学堂。D.“你坑了我,也坑了我祖宗”,老蔡在得知真相后的指责令金子美羞愧与惊讶,但金子美却不能理解老蔡为何怒不可遏。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极具“津味”特色,使用天津方言的典型用词和表达方式,如“道儿”“迎前”“嘛时候”等都强化了地域特点。B.“白净脸儿,戴副圆眼镜,目光实诚”,作者巧用外貌描写塑造了一个朴实的大学生形象,这与后文他的失约行为形成了反转。C.除老蔡和金子美之外,小说还描写了老蔡儿子、马得贵、学友等次要人物,看似闲笔,其实跟情节发展都有关联作用。D.老蔡从过去的“脸上有光”到现在的“光不见了”,“万年青”也由百年招牌变得平常,这悲剧式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感慨。8.金子美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北洋学堂大学生,但他却破坏了老蔡的店规家规。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概括金子美的心理变化过程。9.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是礼俗社会,是移世不移的安定社会。”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万年青”所在的地方体现了乡土社会哪些特点。【答案】6.D7.B8.①接受任务时充满自信。面对老蔡的叮嘱自信回答“放心吧”,把铺子打理得井井有条,从容有序。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学友邀请的矛盾。学友告之洋人来拍照,子美想去又顾虑老蔡的交代;对辜负嘱托的愧疚,和学友玩了一天,内心愧疚从而自己掏钱补款。③老蔡邀其喝酒时,对老蔡盛怒的不解。老蔡得知真相后怒斥金子美,他感到惊讶莫解。 9.①乡邻之间的熟悉:这是熟人的世界、从熟悉中得到信任,老街坊互相都知根知底,不多话就能表情达意。②对礼俗的坚守:老蔡家把“决不叫乡亲吃闭门羹”作为店规和家规,并将坚守规矩视为荣耀,一百多年始终如一,这规矩被打破后异常痛苦,,甚觉脸面全无。③移世不移的安定:老蔡家与街坊们几辈子的交情,彼此都信得过。这信得过是用时间和事情较出来的。店名“万年青”既包含了美好的期待,也体现了这移世不移的安定。【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A.“正符合了老蔡‘无用之为大用’的家传”说法错误,无中生有。老蔡家在三角地上建屋开店,只是说明他爱发动脑子善用地,而“万年青”店名也只是体现出街坊们对小店的喜爱。B.“足见老蔡作为商人的多疑和世故”说法错误,体现的是老蔡对家规店规的坚守,而不是作为商人的多疑和世故。C.“学友的玩笑话打动了金子美”说法错误,并不是这句话打动了金子美,打动金子美的是洋人和照相机这些新鲜事物,从金子美后来的行动看,“心安理得”的解说也是错误的。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B.“这与后文他的失约行为形成了反转”说法错误,这并不能构成反转,大学生有着好奇贪玩的特点,他没能真正理解老蔡坚守规矩的行为,所以出现了失约,这是合理的顺承而不是反转。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文中“这北洋大学堂的大学生笑道:‘离开这儿,我能去哪儿?除去念书,我什么事也没有。放心吧!’”可知,金子美接受任务时内心充满自信。面对老蔡的叮嘱,他让老蔡放心,认为自己能把铺子打理得井井有条,从容有序。由文中“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到了远处西沽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可知,金子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面对 学友的邀请内心产生了矛盾与纠结:学友告之洋人来拍照,子美想去又顾虑老蔡的交代;由文中“在他走到街口,心里有点愧疚。他辜负了人家老蔡,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可知,金子美对辜负老蔡的嘱托感到愧疚,所以和学友玩了一天后,他选择自己掏钱补款。由文中“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的愤怒与绝望,使他也无法再开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可知,金子美受老蔡邀请去喝酒时,对老蔡的盛怒感到不能理解。老蔡得知真相后怒斥金子美,他感到惊讶莫解。【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由文中“老蔡家在这一带住了几辈,与这里的人家都是几辈子的交情”“老街坊互相全都知根知底,全都不多话”可知,“万年青”所在的地方体现了乡土社会乡邻之间的熟悉:这是熟人的世界、从熟悉中得到信任,老街坊互相都知根知底,不多话就能表情达意。由文中“老蔡家有个规矩,从早上日出,到下晌日落,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他守得更严更死”“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可知,“万年青”所在的地方体现了乡土社会对礼俗的坚守:老蔡家把“决不叫乡亲吃闭门羹”作为店规和家规,并将坚守规矩视为荣耀,一百多年始终如一,这规矩被打破后异常痛苦,甚觉脸面全无。由文中“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信得过可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这得用多少年的时间较量,与多少件事情较真,才较出来的”可知,“万年青”所在的地方体现了乡土社会移世不移的安定:老蔡家与街坊们几辈子的交情,彼此都信得过。这信得过是用时间和事情较出来的。店名“万年青”既包含了美好的期待,也体现了这移世不移的安定。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或问:“《越绝》不著作者姓名,何也?”子曰:“姓名具在书中,览者第不深考耳,子不观其绝篇之言乎?曰‘以去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覆之以庚。禹来东征,死葬其乡;不直自斥,托类自明’;‘文属辞定,自于邦贤’;‘以口为姓,承之以天;楚相屈原, 与之同名’,此以隐语见其姓名也。去得衣,乃袁字也;米覆以庚,乃康字也;禹葬之乡,则会稽也。是乃会稽人袁康也。其曰‘不直自斥,托类自明’,厥旨昭然,欲后人知也。‘文属辞定,自于邦贤’,盖所共著,非康一人也。以口承天,吴字也;屈原同名,平字也。与康共著此书者,乃吴平也。不然,此言何为而设乎?”或曰:“二人何时人也?”予曰:“东汉也。”“何以知之?”曰:“东汉之末,文人好作隐语,黄绢碑其为著者也。又孔融以‘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云云,隐其姓名于《离合诗》;魏伯阳以‘委时去害,与鬼为邻’云云,隐其姓名于《参同契》。融与伯阳,俱汉末人,故文字稍同,则兹书之著为同时,何疑焉?”问者喜曰:“二子名微矣,得子言乃今显之,谁谓后世无子云①乎?”王充《论衡·按书篇》云:“临淮袁太伯、袁文术,会稽吴君高”,岂即其人乎?又曰:吴君高作《越纽录》,“纽”即“绝”字之误。书以纽名,犹《汉隽》之例也。绝字曲迂不通,而千年之误无人证之;袁康、吴平之姓名著在卷末,无人知之,盖观书者卤莽,阅未数简已欠伸思睡而束之高阁矣。余始发其隐然即其书以证其人以订其名非臆说也博古君子必印可而乐闻之乎?(节选自杨慎《升庵集·卷十》)【注】①子云、即扬雄。汉朝时期辞赋家、思想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发其隐然/即其书以证其人/以订其名非臆说也/博古君子/必印可而乐闻之乎B.余始发其隐然/即其书以证/其人以订其名/非臆说也/博古君子必印可而乐闻之乎C.余始发其隐/然即其书以证其人/以订其名/非臆说也/博古君子必印可而乐闻之乎D.余始发其隐/然即其书以证/其人以订其名/非臆说也/博古君子必印可而乐闻之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厥,他(们)的。与“思厥先祖父”(《六国论》)一句中“厥”的含义相同。B.会稽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一句中“会稽”所指大体一致。C.父,本义是指“父亲”,此处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属于词义扩大。D.卤莽与“于反复不宜卤莽”(《答司马谏议书》)一句中“卤莽”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慎认为《越绝》一书的作者姓名都隐含在书里面,只是读者没有进行深入考证罢了。B.杨慎从《越绝》中的相关语句推断出该书作者想要后世人知道自己是谁的意图很明显。C.文中问者认为袁康和吴平是因杨慎的言论得以显名于世,且这二人的名望将超过扬雄。 D.作者认为袁、吴二人的名字无人知晓,原因之一是读者没有把书读完就将其束之高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文属辞定,自于邦贤”,盖所共著,非康一人也。②绝字曲迂不通,而千年之误无人证之。14.作者认定袁康和吴平是东汉人的依据是什么?请写出其逻辑推断的过程。【答案】10.C11.C12.C13.①“而撰写文稿、裁定言辞,则出自国中的贤人之手”,大概是说这本书是合著的,作者并非只有袁康一人。②“绝”字隐晦不明,而流传千年的错误没有人为之考证。14.①东汉末年的文人喜欢作隐语,把自己的名字隐藏在作品中。②袁康和吴平也以隐语的形式把自己的名字隐藏在了作品中,③所以,袁康和吴平是东汉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我才揭开这些被隐蔽的真相,然后就着这本书来求证写这本书的人,来订正这本书的书名,并不是主观地毫无根据地叙说,通晓古代的事情的君子一定要印证(这种说法)是可行的才肯愉悦地接受吗?“以证其人”“以订其名”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单个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其隐”作“发”的宾语,后面断开;“然”此处放在句首表顺承,前面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句意:他的名字中包含有米/。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B.正确C.“此处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错误,“渔父”中的“父”是指“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而不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D.卤莽:粗疏;简慢草率。句意:大概是看书的人粗疏。/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简慢草率。故选C。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这二人的名望将超过扬雄”错误,问话的人认为“谁说后世之人中没有扬雄这样的人物呢?”是说袁吴二人是扬雄之类的人物,并没有说他们的名望将超过扬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属”,撰写;“贤”,贤人;“盖”,大概。②“曲迂不通”,隐晦不明;“千年之误”,流传千年的错误;“证”,考证。【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先说“东汉之末,文人好作隐语,黄绢碑其为著者也”,东汉末年的文人喜欢作隐语,把自己的名字隐藏在作品中。结合“此以隐语见其姓名也。去得衣,乃袁字也;米覆以庚,乃康字也;禹葬之乡,则会稽也。是乃会稽人袁康也……以口承天,吴字也;屈原同名,平字也。与康共著此书者,乃吴平也”可知,袁康和吴平也以隐语的形式把自己的名字隐藏在了作品中。据此得出结论:所以,袁康和吴平是东汉人。参考译文:有人问:“《越绝》不标明作者姓名,是为什么呢?”我说:“姓名都(隐含)在书里面,只是读者没有深入考证罢了,你没有仔细看书里的话吗?(书中)说这个人以去作为姓,加上衣字就完整了;他的名字中包含有米,米字上又用庚字遮盖。夏禹东巡,死后就安葬在这个人所出生的国土上;这个人不走正直之道会遭到自己的斥责,他依类托寓,表明自己的志向而撰写文稿、裁定言辞,则出自国中的贤人之手,那个国中的贤人以口作为姓,口字下有天来承接;楚国的辅佐大臣屈原,恰好与他同名,这就是用隐语的方式来显示他的姓名啊。去字加上衣字,就是袁字;米字上用庚字遮盖,就是康字;大禹死后安葬的地方,就是会稽。这就是指会稽人袁康。书中说‘这个人不走正直之道会遭到自己的斥责,他依类托寓,表明自己的志向’,他的意图很明显,想要后人知道(作者是谁)。’而撰写文稿、裁定言辞,则出自国中的贤人之手’,大概是说这本书是合著的,作者并非只有袁康一人。口字下有天来承接,就是吴字;和屈原同名,就是平字。与袁康合著这本书的人,是吴平。(如果)不是这 样(的话)这些言论是为什么而设定的呢?”有人问:“这两个人是什么朝代的人呢?”我说:“是东汉的。”“(你是)依据什么知道的呢?”(我回答)说:“东汉末年,文人喜欢作隐语,黄绢碑的碑文是其中最有名的。另外孔融用‘渔父屈节,水潜匿方’这样的话把他的名字隐藏在《离合诗》中,魏伯阳用‘委时去害,与鬼为邻’这样的话,把他的名字隐藏在《参同契》中。孔融与魏伯阳都是汉朝末年人,因此他们的文字比较类似,而这本书(《越绝书》)写作的年代跟孔魏二人是同一时期,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说话的人高兴地说:“袁康和吴平的名声(本来,比较小,因为您的话才名显于世,谁说后世之人中没有扬雄这样的人物呢?”王充在《论衡·按书篇》中说:“临淮人袁太伯、袁文术,会稽人吴君高”,难道说的就是这些人吗?又说:吴君高写作《越纽录》,“纽”即后来被误写为的“绝”字。以“纽”为书命名,正如《汉隽》的体例那样。“绝”字隐晦不明,而流传千年的错误没有人为之考证;袁康、吴平的姓名写在卷末,却无人知晓,大概是看书的人粗疏,没有阅读多少内容就伸懒腰想睡觉就把这本书丢在一旁了吧。于是我才揭开这些被隐蔽的真相,然后就着这本书来求证写这本书的人,来订正这本书的书名,并不是主观地毫无根据地叙说,通晓古代的事情的君子一定要印证(这种说法)是可行的才肯愉悦地接受吗?(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放言五首(并序)(其五)白居易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①。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注】①颜子:即颜回。早卒,死时年仅三十余岁。老彭:指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序言可知,在此之前元稹也曾写过《放言五首》组诗,且作者对其评价颇高。B.诗歌首句强调的侧重点与“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句意基本相同。 C.诗歌颔联意思松树千年之后也会变成一堆枯木,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D.颈联中,“何须”与“亦莫”既对仗工整,又态度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生死观。16.从本诗中你可以获得怎样的人生启迪?请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5.B16.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各有自己的优点,应该要自信。首联以“泰山”和“毫末”、“颜渊”和“彭祖”对比,用“不要”和“无羡”表明态度,意在说明万物不管形体大小、生命长短都与众不同,不要以大欺小,不必羡人之长。②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度,而在于其深度。颔联说即使长寿如松柏也终会腐朽,短命如槿花也能傲然盛放,所以不必执着于生命的长短,应该努力地在有限的生命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③应该正确地看待生死,不能因为生死有数,就消极处世。颈联两句是对生死观点的客观阐述,生死无法避免,那就顺其自然,不要因为眷恋人世间的一切而畏惧死亡,也不要因为悲观产生厌世的想法。④不必执着于生命的长短,应该把目光放到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上。尾联意在表明生与死不过一场梦幻,但在这场梦幻中却有着维系人生哀乐的情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B.“首句强调的侧重点与‘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句意基本相同”错,“泰山不要欺毫末”,主要强调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能以大欺小。而《谏逐客书》中“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主要强调的是人要有包容心,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的能力。(1)首联“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意思,泰山不要傲慢欺侮小山,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以“泰山”和“毫末”“颜渊”和“彭祖”对比,用“不要”和“无羡”表明态度,意在说明万物不管形体大小、生命长短都与众不同,不要以大欺小,不必羡人之长。由此得知人生启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各有自己的优点,应该要自信。(2)颔联“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意思,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说即使长寿如松柏也终会腐朽,短命如槿花也能傲然盛放,所以不必 执着于生命的长短,应该努力地在有限的生命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此得知人生启迪: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度,而在于其深度。(3)颈联“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意思,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两句是对生死观点的客观阐述,生死无法避免,那就顺其自然,不要因为眷恋人世间的一切而畏惧死亡,也不要因为悲观产生厌世的想法。由此得知人生启迪:应该正确地看待生死,不能因为生死有数,就消极处世。(4)尾联“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意思,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虚幻之人所产生悲哀欢乐又是什么感情呢。意在表明生与死不过一场梦幻,但在这场梦幻中却有着维系人生哀乐的情感。由此得知人生启迪:不必执着于生命的长短,应该把目光放到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上。(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鼓角齐鸣、旌旗如云的行军场景,给人以声势浩大之感。(2)《过秦论》中,秦始皇安边定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力推行愚民政策,企图从精神上控制百姓。(3)登楼远眺,以寄情思,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场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就有这样的场景刻画。【答案】①.摐金伐鼓下榆关②.旌旆逶迤碣石间③.于是废先王之道④.焚百家之言⑤.昔闻洞庭水⑥.今上岳阳楼(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摐、榆、旌、旆、逶、迤、焚。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说“兔,兽也”,这似乎与我们脑海中温顺可爱的兔子形象①,我们不禁感到诧异:a兔子是兽吗,是许慎错了,还是我们对“兽”的理解出了问题,抑或对“兔”与“兽”的认识古今不同?“兽”,许慎《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守备者也,两足曰禽,四足曰兽”。所谓“守备者”,即需要守候时机,以备行猎的动物。b 《辞海(第七版)》是这样解释的,“四足而全身长毛的哺乳动物”。对“兽”的定义,古今相差不大。那为何我们会对将兔子视为“兽”感到诧异呢?c这在于我们所理解的“兔”与“兽”,不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动物,而是渗透着我们文化传统的文化意象。提及“兽”,我们常会想到“野兽”“猛兽”“怪兽”,甚至把兽与具有卑劣行径的人联系起来,说他们是“②”。可见,今天的我们对于“兽”的理解多持一种否定态度,而许慎的理解要更中立一些。提及“兔”,我们脑海中呈现的多是③的家兔形象,而许慎对兔子的印象更有可能是活蹦乱跳、孔武有力的野兔。前者多与女性化气质相关联,而后者则更多与雄性化气质相关联,“家”“野”之别无形中深化了古今对兔兽认识的对立与冲突,d因此,我们对把兔归为“兽”感到惊诧也就不足为奇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以下关于文中abcd四个画线句子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A.a句的逗号使用没有错误。B.b句的括号使用没有错误。C.c句的关联词使用没有错误。D.d句的介词使用没有错误。20.根据语段内容,概括我们对许慎“兔,兽也”的认知感到诧异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①相去甚远/大相径庭②衣冠禽兽③静如处子19.D20.①兔有温和柔顺的女性气质;②兽字在文化上带贬义色彩。【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许慎说“兔,兽也”,这似乎与我们脑海中温顺可爱的兔子形象存在很大差异和距离,故此处可填“相去甚远”或“大相径庭”。相去甚远:互相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和距离。大相径庭:指彼此有很大差距或完全相反。第②处,结合“把兽与具有卑劣行径的人联系起来”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行为卑劣,如同禽兽的人,故此处可填“衣冠禽兽”。衣冠禽兽:指道德败坏、行为像畜生的人。第③处,根据与后文“活蹦乱跳、孔武有力”的“雄性化气质”相对立,与后文“前者多与女性化气质相关联"相匹配,故选择描写温柔、和顺、安静的词语,故此处可填“静如处子”。静如处子:意思是不动的时候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a句第一个句子为独立问句,“吗”后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B.b句括号里的内容是对《辞海》这部书的补充说明,故而应把括号移到书名号外。C.c句的关联词“不只是……而是……”搭配不当,根据句意,应改为“不只是……更是……”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题干中强调“我们感到诧异的原因”,故要从我们对“兔”与“兽”的理解上切入。由原文“前者多与女性化气质相关联”可知,兔有温和柔顺的女性气质;由原文“提及‘兽’,我们常会想到‘野兽’‘猛兽’‘怪兽’,甚至把兽与具有卑劣行径的人联系起来”“今天的我们对于‘兽’的理解多持一种否定态度”可知,兽字在文化上带贬义色彩。(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星儿走了一年多,我们继续生活着。因不是至亲的人,所以造不成什么改变。但是,有时候,忽然之间,一阵难过袭来,也不是肝胆俱裂,而是,惘然。天地之大,之空,之茫然,全不是人力可以企及。一个人,正兴兴头地向前走,多少的不顺遂,真可谓一寸相思一寸灰,可总有希望在引着,尘埃尚未落定,突然间,一切皆休乎。多年前,我生病,感觉自己快要死了,星儿一边使劲搓着我的手,一边恼火地骂:人哪里那么容易死的!现在我们都还活着,星儿却走了!如此热烈的一个生命——每一次,医生与我们说到生存率,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百分之五——我都相信,即便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万万分之一,那个“一”也一定是星儿。在星儿最后的日子里,从她的病房出来,淮海路华灯初上,人车熙攘,我常是先到路口的“大食代”落脚,然后再回家。餐厅里人不多,餐桌也分得很开,每一张桌上亮一束射灯,桌与桌之间则暗着,一个人坐在灯下,看出去,周围是无限的空洞。21.文段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遣词用语大致相同,但表情达意却有不同,请做简要分析。2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多次写到分数,请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1.①第一句陈述主体是“我们”,意在强调我们的生活还在平静地继续,平静之中暗示对星儿离世的感伤。②第二句通过“我们生”与“星儿死”的鲜明对比,强调星儿离世的事实,表达对星儿逝世的痛心与惋惜。22. ①第一组分数是医生说的生存率数据,以递减的趋势,强劲的语势,星儿病情日益加重,生命逝去不可回转的无情现实。②第二组分数是我假设的生存率数据,语气坚决,希望星儿是不幸中的幸存者,表达我对星儿能活下去的强烈愿望。【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第一句“星儿走了一年多,我们继续生活着”两句话构成顺承关系,“星儿走了一年多”是为了引出下句,暗示对星儿离世的感伤;“我们继续生活着”是表达的主要内容,陈述主体是“我们”,强调我们的生活还在平静地继续。第二句“现在我们都还活着,星儿却走了!”是一个转折复句,“我们生”与“星儿死”形成鲜明对比,转折复句的语意重点在后句,“星儿却走了”强调星儿离世的事实,表达对星儿逝世的痛心与惋惜。【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第一组分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百分之五”是医生与我们说到的星儿的生存率,呈递减趋势,意味着星儿病情越来越重,连续的数字排列起来给人一种压迫感,语势强劲,暗示着生命即将逝去。第二组分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万万分之一”是假设的生存率数据,虽然生存率越来越小,但是“那个‘一’也一定是星儿”语气坚决,感情色彩强烈,表达我对星儿能活下去的强烈愿望。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文阅读I的语料就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一刀切”的做法进行了多角度讨论。你在所生长生活学习的环境中,是否也曾遭遇过“一刀切”?请以“由‘一刀切’说开去”为题作文。要求:选择一个具体事件(春节燃放烟花爆竹除外),针对其“一刀切”的做法,发表你的观点。不少于800字。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 材料提到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一刀切”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多角度讨论,由此我们可以联系到现实生活,小到自身的生活学习环境,大到社会、文化、教育等,似乎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对此考生应进行辩证分析,展开具体论证。题干要求以“由‘一刀切’说开去”为题,并选择一个具体事件。这就限制了考生在写作时只能选择一个事件来进行具体论证。在行文时,考生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围绕着何为“一刀切”,“一刀切”的危害,如何解决“一刀切”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证。在选材方面,考生应尽量选取能反映社会问题的事件。如写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刀切”现象,阻断疫情蔓延的同时,也人为地增添了很多障碍。由此探究其实质,指出“一刀切”的背后是怕担责的不负责,进而探讨该如何正确对待疫情防控,使文章立意高远,更能体现出新时代青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使命感。也可以从身边的学习生活切入,如写禁止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一刀切”现象等,探究其利弊,体现出考生的思辨性。写作时,可以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论语》中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以此论证处理事情时,不要武断绝对,也不要拘泥固执,而应辩证看待问题,不搞“一刀切”。也可以将“一刀切”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果形成对比,从而论证中心论点。立意:1.警惕“一刀切”,辩证求发展。2.力避形式主义,拒绝“一刀切”管理。3.多方考量交满意答卷,深思熟虑助健康发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4-26 07:00:03 页数:21
价格:¥3 大小:51.5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