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七彩阳光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七彩阳光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二○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明天约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肩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为此,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以昂扬的斗志、奋斗的姿态,真抓实干、奋勇拼搏。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青年要树立报国为民的理想,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将国家富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理想。周恩来总理在年少时便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在《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一文的题诗中写道:“敌人只能取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句话,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一个标志。正是因为有了雄心壮志和理想信念,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风沙漫天的戈壁滩、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无数的中国共产党员栉风沐雨、砥砺奋斗,终于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先辈先烈为镜,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并为之不懈奋斗。要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把实现理想践行在具体行动上。要立足本职、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以一流业绩实现理想抱负。青年要练就为民服务的真本领。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要练就斗争的真本领、真功夫,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青年始终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地学习。要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积极向书本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术业有专攻”的行家里手、业务骨干。青年要提升拼搏奋斗的勇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青年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将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一定会很多。青年要坚定斗争意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要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拼搏干劲,直面前进途中的各种困难挑战。要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拼搏奋斗精神,让青年成为新征程中建功立业的中流砥柱,努力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的精彩篇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奋斗的青春是现在 进行时,没人规定它是什么样。生活中每一个平凡却又不凡的身影,都是青春最美丽的剪影。美好的未来从来都不是凭空而降,均是靠自己的双手努力获得,期待青年奋斗者,追寻着信仰之光,成就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一个青春盎然的中国。(摘编自王清波《青年追寻信仰之光,成就青春盎然中国》)材料二:“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主席在2023新年贺词中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不变的真理。岁月流转,时空常新。进入新时代,青年一代同样表现突出,令人欣慰、令人感动。人民警察、消防员、民间“河长”、进城务工人员……年轻的“90后”和“00后”,在最平凡最基层的岗位胼手胝足、踏实奋斗,成为社会中坚。在创新发展的最前沿,无数青年科技工作者埋头攻关、捋起袖子加油干,以孜孜不倦的努力有力推动科技进步,他们在一线经历风雨、挥洒汗水,以奋斗之我、青春之我,担起历史赋予青年一代的责任。穿越壮阔的大江大河,有太多的青年用坚定填满心灵,身处现代的寰宇世界,阻挡不了信念之火熊熊燃烧。信念,能够点燃激情、燃烧梦想。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因为心中有国、肩上有责,我们的青年,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奔跑。无论是推进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攻克“卡胖子”难题,还是啃下改革硬骨头、实现高质量发展,抑或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容应对惊涛骇浪,广大青年始终葆有无惧挑战、迎难而上的精气神。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担负的是国家的希望、扛起的是民族的未来,当代青年练好“内功”,才能蓄满青春能量,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今天,广大青年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也面临更快的知识更新速度、更新的时代课题,尤需广大青年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更能把握浩荡世界潮流、洞察纵横历史大势,让提高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红日出东方,山河万里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这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时代,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激扬青春,为祖国奉献;向梦想前行,方不负韶华。新的一年,“继续奋斗”是我们不断谱写新篇章的精气神。我们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为流动中国增添一抹亮色,添一处好风景。让青春中国继续风帆远扬。 (摘编自苏喻《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坚定自己的理想,报国为民,成为我们当代青年的一面镜子。B.无数的生动事例证明:新时代的青年在基层岗位、创新前沿奋勇拼搏,表现突出,已担起了历史赋予的责任。C.推进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等成就的取得,充分证明新时代青年能从容应对惊涛骇浪。D.新时代充满生机活力,为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青年的前景无比光明,他们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青年要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向人民群众、实践学习,这样就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能成为行家里手、业务骨干。B.青年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只有奋斗拼搏,才能书写别样的精彩篇章,进而成为新征程中的中流砥柱。C.青春是多姿多彩的,没人规定它的样子,因此青春是现在进行时,生活中每一个平凡却又不凡的身影,都是青春最美丽的剪影。D.青年有迎难而上的精气神,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国家的希望需要他们担负,民族的未来需要他们扛起。3.下列选项中“作为青年的人生格言”最不适合来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D.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4.材料一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5.两则材料均提到青年应该坚定信仰、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但论证的角度和具体思路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C2.D3.A4.①引用论证,如引用习主席的新年贺词、“术业有专攻”等,增强论证的权威性;②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周恩来、方志敏等人物的事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因果论证,如“正是因为有了雄心壮志和理想信念,……终于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④比喻论证,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文采。5.①材料一从要求青年具体应该怎样做的角度论述(或者“这样做的方法”)。提出青年应 该树立报国为民的理想、练就为民服务的真本领、提升拼搏奋斗的勇气。②材料二从青年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角度论述(或者“这样做的原因”)。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是最积极的力量,青年生逢其时,大有可为的角度加以分析。【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充分证明新时代青年能从容应对惊涛骇浪”错误,原文“无论是推进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还是啃下改革硬骨头、实现高质量发展,抑或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容应对惊涛骇浪”,原文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前者不能作为后者的证据。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这样就能”说法绝对,材料一“积极向书本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必要条件;B.“才能书写别样的精彩篇章,进而成为新征程中的中流砥柱”错误,根据材料一第4段“让青年成为新征程中建功立业的中流砥柱,努力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的精彩篇章”,“成为中流砥柱”和“书写精彩篇章”并非递进关系;C.“因此青春是现在进行时”错误,材料一“奋斗的青春是现在进行时,没人规定它是什么样”前后没有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材料一的论点是青年“青年奋斗者,追寻着信仰之光,成就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一个青春盎然的中国”。BCD项均能体现这一论点;A.屈原的诗句表现的是保持自己的高洁,和材料一的论点关系不大。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引用论证,如“习近平主席在二○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引用习主席的新年贺词、“术业有专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等,增强论证的权威性;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周恩来总理在年少时便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 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在《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一文的诗中写道……”列举周恩来、方志敏等人物的事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因果论证,如“正是因为有了雄心壮志和理想信念,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风沙漫天的戈壁滩、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无数的中国共产党员栉风沐雨、砥砺奋斗,终于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比喻论证,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信仰比作人生的基石,把精神比作身体所需之钙,把思想比作航船的舵,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文采。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首先明确论证的角度,一般论证的角度可从内容、分析两个方向切入,此题在题干前面给出内容基本相同,那就要看分析的角度,分析的角度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分析。材料一根据主体部分的段首句“青年要树立报国为民的理想,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将国家富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理想”“青年要练就为民服务的真本领”“青年要提升拼搏奋斗的勇气”,可以判断出是从“怎么样”的角度分析,提出青年应该树立报国为民的理想、练就为民服务的真本领、提升拼搏奋斗的勇气。材料二,注意梳理文章思路:第一层,第1段,“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提出论点;第二层,第2、3两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信念,能够点燃激情、燃烧梦想”;第三层,第4段,“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担负的是国家的希望、扛起的是民族的未来”;第四层,第5段,“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这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时代,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青年生逢其时,大有可为);第五层,第6段,“激扬青春,为祖国奉献;向梦想前行,方不负韶华”总结收束全文。(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与父辈(节选)阎连科父亲是病死的。在那个几千口人的镇子上,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我的父亲是病死的。哮喘病、肺气肿,直至发展到后来的肺源性心脏病。可是,仔细敲推想来,病只是父亲故逝的表层因由,而根本的、潜深的、促使他过早患病并故逝的缘由,是他对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命运的忧虑。或者说,最直接的因果,是对我山高海深、无休无止的担忧。 事实上我的执拗是父亲陈病复发的根本,是父亲年仅五十八岁就不得不离开人世、不得不离开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的根本因果。换一句话说,父亲可能是——也许本来就是因我而过早地走完了他的人生,是因我而过早地告别了虽然苦难但却深爱的世界。是我,缩短了父亲的生命。回忆起来,似乎自我记事伊始,在那段无限漫长的年月里,我家和许多家庭一样,家景中的日月,都不曾有过太为暖人的光辉。那时,整个中国乡村的日子,都四季春秋地汪洋在饥饿中间。每年春节,吃不上饺子,或者由做母亲地把大门关上,在年三十的黄昏,偷偷地包些红薯面裹一纸白面做皮的黑白花卷馍,似乎并不止我一家独有,而在那个乡野村舍,属于我家独有的,是父亲早年的哮喘没有治愈时,我大姐又自小就患上的莫名的病症。在我家地二分半的宅院里,姐姐半青半红的哭声,总像一棵巨大蓬勃的树冠,一年四季都青枝绿叶,遮蔽得由父亲尽竭心力创建的日子,冬不见光,夏不见风。现在想来,姐姐的病确实就是今天街头广告上常见的无菌性股骨头头坏死一类的魔症,然在那时,几十年前,在那个小镇的卫生院,在农村人视如灾难之地的县医院,在如同到了国外一样的洛阳地区的人民医院里,待耗尽我家所有能变卖的粮、菜、树和鸡蛋以及养育牲畜的家庭收入后,换来的依然是如出一辙的医生的摇头和查找不到病因的无奈。为了给姐姐治病,父母亲搀着大姐、背着大姐、用板车拉着大姐四处求医问药,不知走破了多少鞋子,不知走尽了多少路途,不知流了多少眼泪。把家里准备盖房的木材卖了,把没有长大的猪卖了,把正在生蛋的鸡卖了;哥哥十五岁就到百里外的煤窑下井挖煤;二姐十四岁就拉着车子到十几里外的山沟拉沙和石头,按一立方一块五毛钱的价格卖给镇上的公路段和水泥厂;我在十三岁时,已经是建筑队很能搬砖提灰的小工了。在很多年里,把父亲的病放在一边,给姐姐治病是我们家的日月中心。一切的一切,种地、打工、变卖和所有的东奔西簸、翻山越岭,都围绕着姐姐的病而喜而忧,而忧而愁。大姐手术时,因买不起血浆,父亲、母亲、大哥、二姐和我就站在医院门口等着抽血,我亲眼看着大哥的胳膊伸在一张落满苍蝇的桌子上,一根青冷白亮的针头,插进他的血管里,殷红的鲜血就沿着一条管线一滴滴地落进一只瓶子里。那只空瓶里的血浆随着大哥的脸色由黝黑转为浅黄,再由浅黄转为苍白便从无到有,由浅至深,到一瓶将满时,医生望着我大哥的脸色说,你们家的血型都合格,再换一个人抽吧。大哥说:我妈身体虚,父亲有病,还是抽我的吧。医生说,抽你妹的吧,你的抽多了身子就要垮了呢。大哥说:她是女娃儿,就抽我的吧。医生说,你弟呢?大哥说:就抽我的吧,弟还小,还要给人打工干重活。然后,医生就把插入血瓶里的针头拔下插进了另一个空瓶里。那是一年的冬天,太阳温暖洁净,照在血浆瓶上,瓶里的血浆红得透亮,浮起来的血沫和血泡,在玻璃瓶的壁面里缓缓起落,时生时灭。那一年我好像已经十四岁,也许十五岁,总之,我少年的敏感, 已经对命运开始了许久的触摸和感叹,像出生在秋后的芽草过早地望着将要到来的冬天的霜雪样,不及长成身子,就有了浑身的寒瑟。盯着血浆瓶里的鲜血在不自觉中渐渐地增多,听着血液似乎无声而清冷的滴答和瓶壁上血泡在阳光里嘭啪的明亮生灭,望着哥哥苍白如纸的脸,我在那一刻,体会到了哥哥的不凡,也隐隐感觉到了,我一生都与哥哥不可同日而语的做人的品性。那一年,大姐的病没有丝毫的好转。那一年,春节前后的几日间,大姐为了给家里减些忧愁、添些喜悦,让父母和她的弟弟妹妹过个好年,她说得的病轻了许多,然后就躲在屋里不出门,疼痛时,上牙齿咬着下唇,把脸憋得乌青,也绝不哭唤出一点儿声音。到实在无可忍了,她就跑到我家后院和村外无人的地方,揪自己的头发,把头往墙上猛撞,然后待剧痛过去,她就面带笑容地回到家里,慌忙地替母亲做饭、替父亲盛饭,慌忙地去洗她弟弟、妹妹的衣服,好像要以此来赎回她的什么过错一样。那一年,我家过了一个平静的春节。仍要用借来的小麦,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大年初一的早上,父亲让我们兄弟姐妹放开肚子吃了两顿非常香口润喉的白面饺子。而那一年的春节,父亲吸掉的烟叶,却比任何一个春节都多,似乎他想把他一生要吸的烟都在春节吸掉一样。就在那一年,我心里有了浓烈欲动的阴暗蓄意——也许是对逃避生活与人生命运的一种道路的提前铺设,也许是对一种个人挣扎奋斗的提早的力量积蓄,也还许,是我对家庭和父亲在今后日月命运中陷阱的无意挖掘和设置。总之,那一年,我萌生了离开家庭的念头,萌生了过几年我若没有别的出路,就一定要当兵走出去的念头。(摘编自阎连科《我与父辈》)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父亲的去世原因写起,镇子上的人几乎都认为父亲是病死的,我却不这么认为,两种看法的冲突,制造出悬念。B.文章第三段写到“我的执拗是父亲陈病复发的根本”,根据文章结尾情节可以看出“我的执拗”可能指一定要离开家庭。C.文章尾段“也许……,也许……”一句暗示了后面的情节,如作者“逃避生活”“个人奋斗”“家庭的不幸”等等。D.文章反复强调“那一年”,因为“那一年”姐姐的病情虽没有丝毫的好转,但大家过了一个平静的春节,让作者印象深刻。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常见的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和过去“医生的摇头和无奈”构成强烈的反差,在反差中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控诉。B.“在我家那二分半的宅院里,……夏不见风”一句运用通感、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 写出姐姐的病给家庭带来的苦难。C.“血浆随着大哥的脸色由黝黑转为浅黄。……由浅至深”一句的细节描写以及大哥回答医生的话语,展示出他无私的爱。D.文章很少用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作者一笔一划、老老实实,饱含热泪地对自己父亲那个时代故事的回忆和讲述。8.全文是如何展现“父亲”这一深爱子女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9.有人这样评价阎连科的《我与父辈》:“几十年,他无时无刻不在远离那片土地,却也无时无刻不是在书写那片土地,无时无刻不背负着那片土地,却也无时无刻都愧对那片土地。”选文的“我”如何体现这一写作内容的,“逃离”与“书写”,“背负”与“愧对”这种看似矛盾的写法又会有何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D7.A8.①通过作者的叙述直接展现父爱,如“促使他过早患病并故逝的缘由,是他对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命运的忧虑”“最直接的因果,是对我山高海深、无休无止的担忧”等;②通过细节、动作描写展现父爱,如文中“父母亲搀着大姐、背着大姐、用板车拉着大姐四处求医问药,不知走破了多少鞋子”等;③通过整个社会环境和“那一年”的春节对比展现父爱。如“整个中国乡村的日子,都四季春秋地汪洋在饥饿中间”“仍然用借来的小麦,……父亲让我们兄弟姐妹放开肚子吃了两顿非常香口润喉的白面饺子”等。9.①为了改变“我”的命运和家庭的现状,产生离开家庭,寻找出路,没有出路就去当兵的念头,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逃离”;②“我”用深切的笔触,写出当时这片土地的现状,如整个社会处于饥饿的状态,医疗条件落后,人民处在贫困、饥饿、疾病的围绕之中,每个人都在处于挣扎的状态,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书写”;③“我”很小就开始打工、为姐姐的病忧虑、为家庭寻找自己的出路,体现出作者对这篇土地的“背负”;④“我”认为自己的执拗是父亲去世的根本原因,自己的品格和哥哥不可同日而语,体现出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愧疚”。文学效果:①使人物更加立体、鲜活;②真实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环境;③使文章主旨更加深刻、更能表达复杂的情感;④更加地引起读者共鸣,吸引读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姐姐的病情虽没有丝毫的好转,但大家过了一个平静的春节,让作者印象深刻”错误,根据“就在那一年,我心里有了浓烈欲动的阴暗蓄意”“那一年,我萌生了离开家庭的念头”等句子可知,因为那一年作者萌生了离开家庭的念头,正是这一想法决定作者以后的生活道路,因而文章反复强调“那一年”。故选D。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A.“对时代的控诉”错误,语气过重,作者只是真实的再现那个时代的特征,反映那个时代的面貌,没有“控诉”的意味。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原文的内容分析“展现”的方式,重点注意散文展现人物形象时经常出现直接评论的方式。根据文中的“是他对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命运的忧虑。或者说,最直接的因果,是对我山高海深、无休无止的担忧”分析通过作者的叙述直接展现父爱;根据“父母亲搀着大姐、背着大姐、用板车拉着大姐四处求医问药,不知走破了多少鞋子,不知走尽了多少路途,不知流了多少眼泪”“父亲吸掉的烟叶,却比任何一个春节都多,似乎他想把他一生要吸的烟都在春节吸掉一样”分析通过细节、动作描写展现父爱;根据“我家和许多家庭一样,家景中的日月,都不曾有过太为暖人的光辉。那时候,整个中国乡村的日子,都四季春秋地汪洋在饥饿中间”“我家过了一个平静的春节。仍然用借来的小麦,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大年初一的早上,父亲让我们兄弟姐妹放开肚子吃了两顿非常香口润喉的白面饺子”,分析通过整个社会环境和“那一年”的春节对比展现父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写作特征和写作手法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这片土地”的内涵,在文中主要体现表现为“家庭”,然后找到文中相应的“逃离”“书写”“背负”“愧对”的具体事例即可。逃离:“就在那一年,我心里有了浓烈欲动的阴暗蓄意——也许是对逃避生活与人生命运的一种道路的提前铺设”“总之,那一年,我萌生了离开家庭的念头,萌生了过几年我若没有别的出路,就一定要当兵走出去的念头”,为了改变“我”的命运和家庭的现状,产生离开家庭,寻找出路,没有出路就去当兵的念头,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逃离”;书写:“回忆起来,似乎自我记事伊始,在那段无限漫长的年月里,我家和许多家庭一样,家景中的日月,都不曾有过太为暖人的光辉。那时,整个中国乡村的日子,都四季春秋地汪洋在饥饿中间”“姐姐的病确实就是今天街头广告上常见的无菌性股骨头头坏死一类的魔症,然在那时,几十年前,在那个小镇的卫生院,在农村人视如灾难之地的县医院,在如同到了国外一样的洛阳地区的人民医院里,待耗尽我家所有能变卖的粮、菜、树和鸡蛋以及养育牲畜的家庭收入后,换来的依然是如出一辙的医生的摇头和查找不到病因的无奈”“大姐手术时,因买不起血浆,父亲、母亲、大哥、二姐和我就站在医院门口等着抽血,我亲眼看着大哥的胳膊伸在一张落满苍蝇的桌子上,一根青冷白亮的针头,插进 他的血管里……”,“我”用深切的笔触,写出当时这片土地的现状,如整个社会处于饥饿的状态,医疗条件落后,人民处在贫困、饥饿、疾病的围绕之中,每个人都在处于挣扎的状态,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书写”;背负:“我在十三岁时,已经是建筑队很能搬砖提灰的小工了”“那一年,大姐的病没有丝毫的好转”“那一年,我萌生了离开家庭的念头,萌生了过几年我若没有别的出路,就一定要当兵走出去的念头”,“我”很小就开始打工、为姐姐的病忧虑、为家庭寻找自己的出路,体现出作者对这篇土地的“背负”;愧疚:“而根本的、潜深的、促使他过早患病并故逝的缘由,是他对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命运的忧虑。或者说,最直接的因果,是对我山高海深、无休无止的担忧”“望着哥哥苍白如纸的脸,我在那一刻,体会到了哥哥的不凡,也隐隐感觉到了,我一生都与哥哥不可同日而语的做人的品性”,我”认为自己的执拗是父亲去世的根本原因,自己的品格和哥哥不可同日而语,体现出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愧疚”。文学效果:①“我”尽管想要逃离这贫困的、没有希望的生活,但却始终关怀家人,也曾经力所能及的通过劳动为家庭付出;对大姐病情的担忧、对大哥的敬佩,对父亲的愧疚……这看似矛盾的选择和感受,使人物更加立体、鲜活;②文章对当时整个社会环境的描写,如整个中国乡村都处于极度饥饿之中,以及通过自己的家庭倾尽所有为大姐治病,却始终找不出病因等的经历,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③看似矛盾的写法展现了丰富复杂的主题,既有在困境中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爱、帮助,也有个人想要逃离贫困的真实想法;既有对父亲、大哥、姐姐的愧疚,又渴望通过改变自身命运而改变家庭命运;既有对家人的爱,也有敬佩和愧疚等复杂情感。总之,这样的写法使文章主旨更加深刻、更能表达复杂的情感;④看似毛矛盾的写法,使得内容和情感更为复杂,更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也更加地引起读者共鸣,吸引读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闽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透,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唯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虫不复为灾。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孔,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①。”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联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摘自贞观政要·论务农3)【注】①增加兵卫仪仗的规模,使礼节齐备。10.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B.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C.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D.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克己自励耳”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相同。B.“掇数枚而咒曰”与“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短歌行》)两句中的“掇”字含义相同。C.“若禾黍不登”与“羽化而登仙”(《赤壁赋》)两句中的“登”字含义不同。D.“敦行礼让”与“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两句中的“让”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二年,京城蝗虫猖獗,太宗到田野视察,吞下蝗虫,自此蝗虫不再成灾,这里虽有迷信的成分,但体现出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B.贞观五年,主管大臣上书在二月为太子举行加冠礼,太宗认为二月举行会影响春耕、妨 碍农事,于是下令将加冠礼仪改在十月举行。C.贞观十六年,米价较低,太宗认为,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采取提高粮价,减少赋役、不占用农时等措施,让百姓更加富裕。D.唐太宗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推行礼仪谦让的风气,要求乡间的百姓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让百姓既富裕又有尊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彼岂不欲安人乎?其所以安人之道也。(2)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14.文中王珪是如何和太宗谈论以民为本的问题的?结果如何?【答案】10.B11.A12.C13.(1)他们难道不想使百姓安定吗?只是背离了用来使百姓安定的正确方法。(2)我只希望把灾祸转移到我自己身上,还怕(或“避免”)什么疾病呢?14.①通过秦始皇、汉武帝,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大建宫室的事例要求太宗要止兵戈、息土木,使百姓安定;②通过隋炀帝的教训要求太宗小心谨慎、善始善终;③王珪的谈论获得太宗的肯定,并引发太宗的对以民为本问题的反思。【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一举一动都必须依照阴阳家的话去办,不顾天理道义,而想求得福佑吉祥,怎么可能呢?如果所做的都遵照正道,自然规律就常与吉祥交汇,并且,吉凶取决于人,怎能听信阴阳禁忌呢?农时很要紧,不能耽误片刻。“阴阳”是“依”的对象,不要断开;“理义”是“不顾”的对象,不要断开;且“依阴阳”和“不顾义理”构成反向对举;“福佑”是“求”的对象,不要断开,且和后面的“其可得乎”构成反问句,排除AC;“甚要”强调“农时重要”,“不可暂失”是具体的做法,两个事件,中间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前者是“克制”的意思,后者是“能”的意思。两句中的“克”字含义不同。句意:不断克制告诫自己/但能够把整一件事做好的就寥寥无几了。B.正确。两个“掇”都是“拾取、摘取”的意思。句意:就捡起了几只并骂道/就像月亮那么鲜明,可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C.正确。 前者是“谷物成熟”的意思,后者是“由下而上”的意思。两句中的“登”字含义不同。句意:如果粮食不丰收/人得道而飞升成仙。D正确。前者是“谦让”的意思,后者是“责备”的意思。两句中的“让”字含义不同。句意:推行礼仪谦让的风气/讲大礼节不用顾及小的责备。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提高粮价”错误,由原文“既属丰稔若渐,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可知,无中生有,文中没有依据。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岂……乎”,难道……吗?“安”,使动用法,使……安定;“失”,背离,失去;“所以”,用来。(2)“冀”,希望;“躬”,自身;“何疾之避”,宾语前置句,还怕(或“避免”)什么疾病呢?【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昔秦皇、汉式,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可知,通过秦始皇、汉武帝,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大建宫室的事例要求太宗要止兵戈、息土木,使百姓安定;②由原文“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透,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可知,通过隋炀帝的教训要求太宗小心谨慎、善始善终;③由原文“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唯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可知,王珪的谈论获得太宗的肯定,并引发太宗的对以民为本问题的反思。参考译文: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事劳民才能做到。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而又想不占用农时,能办得到吗?”大臣王珪说:“从前,秦始皇、汉武帝,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大建宫室,人力既已用尽,灾祸也就接踵而至,他们难道不想使百姓安定吗?只是背离了用来使百姓安定的正确方法。隋代 灭亡的教训距今不远,陛下亲自承受了隋朝遗留下来的弊病,懂得怎样去改变,不过刚开始还比较容易,要坚持到底就很难。我真希望陛下自始至终都能小心谨慎,从而善始善终。”太宗说:“你讲得很对。安定百姓和国家,关键在于君主,君主能与民休息,百姓就欢乐,君主多私欲,百姓就痛苦,这就是我之所以不敢任情纵欲,而不断克制告诫自己的原因。”贞观二年,京城大旱,蝗虫成灾。唐太宗亲自到田野去看稻谷,看见蝗虫猖獗,就捡起了几只并骂道:“百姓视稻谷为生命,你却把谷子吃了,你是在危害百姓啊。如果说老百姓有罪过,那么责任也只在于国君一人,如果你真的有灵性,就应当只啃噬我的心脏,不要危害百姓。”说完就要把蝗虫吃掉,左右的臣子大惊,连忙制止说:“吃了恐怕要生病,万万不可。”唐太宗说:“我只希望把灾祸转移到我身上,还怕什么疾病呢?”说完便一口将蝗虫吞下。从此,蝗虫不再成灾。贞观五年,主管大臣上书说:“皇太子即将举行加冠礼,在二月里举行才吉祥,请陛下增加兵卫仪仗的规模,使礼节齐备。”太宗说:“如今百姓春耕刚开始,这样做怕要妨碍农事。”于是下令将礼仪改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上奏说:“按照阴阳家的推算,在二月里举行最好。”太宗说:“阴阳讲究禁忌,我从不信那一套。如果一举一动都必须依照阴阳家的话去办,不顾天理道义,而想求得福佑吉祥,怎么可能呢?如果所做的都遵照正道,自然规律就常与吉祥相会。并且,吉凶取决于人,怎能听信阴阳禁忌呢?农时很要紧,不能耽误片刻。”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因为天下米价大都一斗值五个钱,更便宜的,一斗只值三个钱。因此,他对侍臣说:“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又以粮食为生命。如果粮食不丰收,人们就不再为国家所有了。既然粮食对国计民生关系如此重大,我又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只希望能够克勤克俭,不奢侈浮华,造福于民。我常常想赏赐天下百姓,使他们都富裕有尊严。现在我减少赋役,不占用他们农耕的时间,使家家户户能够恣意地耕种,这样(他们)就富裕了。我还重视推行礼仪谦让的风气,让乡间的百姓,年轻的尊敬年长的,妻子尊敬丈夫,这样(他们)就有尊严了。只要天下都能这样,我即使不听音乐,不打猎,也乐在其中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题郎士元半日吴村别业兼呈李长官①【唐】钱起半日吴村带晚霞,闲门高柳乱飞鸦。横云岭外千重树,流水声中一两家。愁人昨夜相思苦,闰月今年春意赊。自叹梅生②头似雪。却怜潘令③县④如花。 【注】①李长官,诗人的朋友,因得罪权贵被贬。②梅生,西汉才子梅福,因指陈政事,差点惹上杀身之祸,后来他辞官归隐,潜心修道。③潘令,晋代才子潘岳,曾因为功勋卓著而遭人攻击。④“县”,通“悬”。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郎士元在风景优美的半日吴村建了一处宅院,诗人参观之后题写了此诗。B.首联写晚霞璀璨,宁静的村庄中,乌鸦在柳树的高枝上不停地飞来飞去。C.颈联写大好春光,身边却缺少了一位至交好友,诗人未免觉得有些伤感。D.尾联引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感以及对朋友的艳羡之情。16.本诗颔联“横云岭外千重树,流水声中一两家”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案】15.D16.①“横云岭外千重树”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别业地处大山之中,远离尘嚣,环境清幽。②运用对比手法,“千重树、一两家”,通过数量词的运用,形成强烈的反差。③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前句写视觉,后句写听觉,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衬托,清澈的流水,不但不会让人感到喧闹,反而平添了一种宁静气氛。④远近结合,前句写远景,后句写近景,远近和谐,增强画面的层次感。⑤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在巍峨高山、苍翠古树的背景中,零星地分布了几户人家,流水、绿树、人家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水墨画卷,创设了一种宁静清幽的气氛,表达诗人的赞美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D.“对朋友的艳羡之情”错误,“县如花”是“悬在半空的花”,表达的是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之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横云岭外千重树”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横云岭”“千重树”说明别业地处大山之中,远离尘嚣,环境清幽。“千重树、一两家”,通过数量词的运用,形成强烈的反差,那么庞大的一片对那么渺小的一点,这就使对比更加别致了。前句“横云岭”“千重树”写视觉,后句“流水声”写听觉,放眼望去,巍峨的高山,高大的树木让人视野开阔,加上山中潺潺的水声,使人感到景色的美丽,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衬托,清澈的流水,不但不会让人感到喧闹,反而给景色平添了一种宁静气氛,让人置身美景中,对美景赞叹不已。 前句“横云岭外千重树”写远景,放眼望去,远处山高耸入云,茂密的树林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尽头;后句“流水声中一两家”写近景,眼前,在这山旁边,稀稀落落的有几户人家,这几户人家使画面更加美好,远近结合的描写,使景物和谐温馨,增强画面的层次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巍峨高山、苍翠古树的背景中,零星地分布了几户人家,流水、绿树、人家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横云岭”“千重树”“流水声”“一两家”诗人把这四种景物巧妙地结合,创设了一种宁静清幽的气氛,使人对这里的景物流连忘返,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郎士元在这风景优美的半日吴村所建宅院的赞美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道奇异的生辰,暗示他不同凡响。(2)古诗对音乐的描写经常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诗人写浔阳的音乐是“_________________”,而今夜听琵琶女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却“_________________”。(3)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诗句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餐具,如“筷子”这一餐具在古诗中就很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摄提贞于孟陬兮②.惟庚寅吾以降③.呕哑嘲哳难为听④.如听仙乐耳暂明⑤.停杯投箸不能食⑥.拔剑四顾心茫然(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陬”“庚寅”“嘲哳”“箸”“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曾经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的天然名苑,经过清末的开围放垦、不断砍伐,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的原始森林已______①______。昔日的“美丽高岭”变成了林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1962年,原国家林业部决定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的127名大中专华业生与当地林场的242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369人的创业队伍,开始了战天斗地的拓荒之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_____②_______的第一批建设者们在住马棚,搭窝棚,挖地窖, 吃全麸黑莜面就着咸菜,喝雪水的异常艰苦生活条件下,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1962年到1982年。塞罕坝人在沙地荒原上造林96万亩,近年来,塞罕坝人又在山高坡陡、土壤贫瘠的石质荒山和秃丘沙地上攻坚造林l0.1万亩,百万亩林海间那一块块曾经芥癣般的荒山秃岭,正生长起一片青春的绿海。在半个多世纪______③______的创业历程中,塞罕坝的几代建设者们伏冰卧雪、艰苦创业,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缺衣少食的艰苦生存环境中,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生态建设理念,靠着坚忍不拔和永不言败,探索出“绿进沙退”的中国密码,成为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成功范例。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使整句话语意连贯,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荡然无存(消失殆尽)②白手起家(开疆拓土、不辞辛苦、一穷二白)③筚路蓝缕(艰苦奋斗)19.第一批建设者们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他们住马棚,搭窝棚,挖地窨,吃着全麸黑莜面,就着咸菜,喝着雪水,却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第一批建设者们住马棚,搭窝棚,挖地窨,吃着全麸黑莜面,就着咸菜,喝着雪水,他们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却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塞罕坝的几代建设者们伏冰卧雪、艰苦创业,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缺衣少食的艰苦生存环境中,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生态建设理念,靠着坚忍不拔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探索出“绿进沙退”的中国密码和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成功范例(或“探索出‘绿进沙退’的中国密码,塞罕坝也成为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成功范例)。【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语境应该填写原先“森林茂密”塞罕坝,经过“开围放垦、不断砍伐”的结果,再结合后文的“荒原”,可填写“荡然无存”“消失殆尽”等。荡然无存(消失殆尽):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第二空,填写成语用来修饰“第一批建设者”,再根据前文的“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以及后文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可填写“白手起家”“开疆拓土”“不辞辛苦”“一穷二白”等。白手起家:在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一穷二白:比喻基础差,底子薄。不辞辛苦:形容不怕劳累和辛苦。开疆拓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第三空,用来修饰“创业历程”,根据前文写艰辛的创业过程,可填写“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竭尽全力去工作或斗争。【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明确句子是一个单句,作答时先提出句子的主干“第一批建设者们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状语是“在住马棚、搭窝棚、挖地窖,吃全麸黑莜面就着咸菜,喝雪水的异常艰苦生活条件下”,整个句子前面写“条件艰苦”,后面写“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绩”,构成转折复句。状语部分可以总说“条件艰苦”,然后具体的解释,即“第一批建设者们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他们住马棚,搭窝棚,挖地窨,吃着全麸黑莜面,就着咸菜,喝着雪水”。“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绩”部分改为“却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子共有三处错误:第一,成分残缺,“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缺衣少食的艰苦生存环境中”前面缺少介词“在”;第二,成分残缺,“坚忍不拔和永不言败”后面缺少与“靠着”搭配的中心词,在“坚忍不拔和永不言败”后面加“精神”;第三,暗换主语,“塞罕坝的几代建设者们”不能作“成为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成功范例”的主语,把“成为”换成“和”,或在“成为”前加主语“塞罕坝”。(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奥密克戎,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种。最早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首次检测到,最长潜伏期是8天,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因为变异毒株上有50多个突变位点,刺突蛋白上有26个到32个突变位点,结构上的改变让奥密克戎毒株能够避开身体的免疫系统从而①,而且传播能力是德尔塔变异株的两倍左右。感染了奥密克戎毒株以后,身体表现出来的症状不是很典型,②,比如干咳,咽部疼痛等,容易被患者当成上呼吸道感染,所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容易被忽视。由于奥密克戎毒株的隐蔽性比较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传染性加强。奥密克戎 毒株拥有数10种突变,能够让其避开宿主身体里面的抗体,而且在鼻腔中产生的病毒颗粒浓度比较高,③。奥密克戎毒株这只怪兽非常狡猾,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强个人的防护措施,建议出门的时代正确佩戴口罩,口罩与面部之间不要留很大空隙。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21.①进行快速传播②而(只)是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③使传染性加强(传染性更大)22.C【解析】【2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文段开头说明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后面分析原因,因此承接空格前面的“从而”,后面所填内容应是“进行快速传播”。第二空,根据前文的“症状不是很典型”,以及后文的“容易被患者当成上呼吸道感染”“比如干咳,咽部疼痛等”,表明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说感染奥密克戎后的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可填入“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这样的句子。第三空,根据前面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传染性加强”以及“奥密克戎毒株拥有数10种突变,能够让其避开宿主身体里面的抗体,而且在鼻腔中产生的病毒颗粒浓度比较高”所体现出来的意思分析,此处应表达出传染性加强的意思,因此此处可填入“使传染性加强”。【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比拟(拟物)的修辞,将“奥密克戎”比喻为怪兽,“狡猾”一词赋予“奥密克戎”以动物的特点,运用了比拟的修辞。A.运用互文和借代的修辞,“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修辞,“管弦”指代音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B. 运用夸张、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强调愁之深重。C.运用比拟(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将杨花比喻为雪,用“才思”将杨花拟人化。D.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将堆积在枝头的白色雪花比喻成了满树绽开了朵朵白色的梨花;句子中“千树万树”又是一个夸张的修辞方法,让人感觉到雪花之多,天气之寒。故选C。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导航是现在出行的必备,导航时要首先确定自己的位置和目的地,这时就会出现几条供你选择的路线和交通方式,如你选择“自驾”,路线有最近、高速优先、费用最少等选项,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路线和交通方式之后,就可以出发了。行车时要精力集中,注意语音提示和交通规则,这样就基本可以到达目的地。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以“导航”这种出行必备的工具为载体展开,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启示意义。“导航”可以理解为人生旅途中的外在条件和助力。导航固然重要,但也得由人来确定自己的目标、路线和交通方式,这其中就包含了“外在”和“内在”的关系原理。“自驾”的涵义是通过自我努力的方式实现理想,而不是单纯依赖他人或外在条件。为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可以有所不同,不管是“路线最近”,还是“高速优先”,或是“费用最少”,都可以实现目标。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要专注于目标,心无旁骛,既要充分利用客观外在条件,也要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既要积极听从旁人的建议,同时也要注意遵守规则,守住底线。简言之,材料适用的话题有“过程与方法”“内在与外在”“目标与结果”“主动与被动”等。写作时要注意由作文材料引入,结合材料中的关键句,由表及里得出启示意义。要注意写出几个关键要素之间的关联。确定目标是基础,要选择正确的目标,否则只会南辕北辙。自我奋斗是必然,如果不选择“自驾”,“导航”就失去了意义。切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方式是过程,既不能自轻自贱,也不能好高骛远。专心致志和遵守规则是必备条件。如果三心二意,不遵守规则,则有可能发生“事故”,不仅不能到达终点,还可能危害自身。立意: 1.用好人生的“导航”,抵达理想的终点。2.确定人生“导航”目标,心无旁骛,砥砺奋斗。3.选择合适的“自驾”方式,让“导航”为己助力。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七彩阳光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阶段性联考试卷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0届高三物理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9届高三政治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2023学年高三政治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七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阶段性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政治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04-26 05:51:02
页数:21
价格:¥3
大小:57.5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