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宜昌市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一至第四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遠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己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觉。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如郎世宁辈在圆明园建造西洋楼等事为先驱,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正在这个时期,有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许多内地都邑里,将他们的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似是而非地移植过来,同时还有早期的留学生,敬佩西洋城市间的高楼霄汉,帮助他们移植这种艺术。这可说是中国建筑术由匠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对于中国式建筑根本鄙视。近来虽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则仍非常缺乏了解。现在中国各处“洋化”过的旧房子,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来替代中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们对于中国建筑的不了解态度了。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統,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墙壁的。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遠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竟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 期。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希望》)材料二:中国的建筑从古以来,都是许多劳动者,为解决生活中一项主要的需要,在不自觉中的集体创作。许多不知名的匠师们,累积世世代代的传统经验,在各个时代中不断地努力,形成了中国的建筑艺术。他们的名字,除了少数因服务于统治阶级而得留名于史籍者外,还有许多因杰出的技术。为一般人民所尊敬,或为文学家所记述,或在建筑物旁边碑石上留下名字。人民传颂的建筑师,第一名我们应该提出鲁班。他是公元前第七或第六世纪的人物,能建筑房屋、桥梁、车舆,以及日用的器皿,他是“巧匠”的典型,二千多年来,他被供奉为木匠之神,著名画家而兼能设计并营造建筑的,宋朝有郭忠恕为宋太宗建宫中的大图书馆。在清朝二百六十余年间,北京皇室的建筑师成了世袭的职位。在十七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应募来北京参加营建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二十世纪以来,欧洲建筑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带入中国,所以出国留学的学生有一小部分学习欧洲系统的建筑师,他们用欧美的建筑方法,为半殖民地及封建势力的中国建筑了许多欧式房屋。但到公元1920年前后,随着革命的潮流,开始有了民族意识的表现。其中最早的一个吕彦直,他是孙中山陵墓的设计者,那个设计有许多缺点,无可否认是不成熟的,但它是由崇尚欧化的风气中回到民族形式的表现。那时已有少数的大学成立了建筑系,以训练中国新建筑师为目的。建筑师们一方面努力于新民族形式之创造,一方面努力于中国古建筑之研究。解放后,在毛泽东思想领导下,遵循共同纲领所指示的方向,正在开始的文化建设的高潮里,新中国建筑的创造已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工作。建筑师已在组织自己的中国建筑工程学会,研究他们应走的道路,准备在大规模建设时,为人民的新中国服务。(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整个环境影响之下,各个时代的中国建筑各有其特征,同时又具有始终一贯的基本方法和原则。B.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似是而非地移植了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C.中国古代建筑内部结构坦率,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国际式”新建筑与中国古代建筑之间具有相似点。D.许多劳动者为解决生活中的一项主要需要,不慕名利,累积经验,不断努力,集体创作了中国的建筑艺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能受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等复杂情况的影响,中国的一些建筑可以分类并形成某系或某派的建筑。B.“洋式楼房”“洋式门面”的涌现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是因为之前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C.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鄙视中国式建筑,虽然有人对中国建筑产生了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D.皇室的建筑师是世袭职位,直到清代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圆明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3.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二中“著名画家而兼能设计并营造建筑”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隋朝画家展子虔,他的《游春图》对建筑环境的整体营造,令其更像是一幅建筑设计的效果图。B.《文成公主降著图》的画作者阎立德,对工艺、绘画造诣颇深,曾受命营造唐高祖山陵,督造翠微宫等。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横跨汴水两岸的木结构虹桥,代表着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一个辉煌的顶点。D.宋徽宗的《瑞鹤图》,画中白鹤下方,几乎可以看清宣德门殿脊上的片片灰瓦,檐下木质斗拱的紧结构。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在梁思成看来中国建筑师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方向。(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好学生余静如他裹着一床旧羊毛毯,顶着三天没洗的乱糟糟的头发,盘腿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他打算就这样迎接那位不速之客——母亲离开前,曾叮嘱他客客气气地说话。离约定时间还有十分钟左右,他听见一阵很轻的敲门声,迟疑,微弱。他静静听了一阵,站起来,趿拉着鞋打开了门。门外是一个约莫六十岁上下的妇女,身材消瘦,穿着一袭黑色套装。脑后一丝不苟的发髻让她显出一种独立女性的干练,瘦削的脸庞和深陷的眼窝又使她看上去像很有思想深度的知识分子模样,而他—头发蓬乱、睡眼惺忪。他裹紧毛毯,转身踱回沙发,再一次坐进尚且温暖的凹陷处。她双腿并拢,在靠近他的那一张小沙发上坐下。她先是用寥寥数语对他取得的成就表达了赞许、欣慰和钦佩,说他的作品被改编成了时下一部挺火的电视剧,说他是当地出名的作家。然后便把话题转回到自己身上。她自我介绍说,她是某小学的教师,她在那里工作了数十年。而据她了解,他曾就读于那所小学。后来,她在一次偶然的活动中结识了他的母亲,她高兴地从他母亲那里获得了他的联系方式。只是,当他母亲向他转达这一消息时,他并不记得这样的一位教师。她从自己的幼年说起,说自己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但童年和青春期恰好处在一段混乱的历史时期,父亲被打倒了,自己也没有受到良好教育。“可是我是多么热爱知识,热爱文学。”她充满深情地说,眼睛注视着前方,深陷回忆。“我怀揣着半本字典,一有空就拿出来翻几页,正是这样才不至于变成一个文盲。”她一边感叹自己的命运,一边对当时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她的眼睛里闪着光,他不清楚那是不是眼泪。他渐渐被她的表情和激动的语调吸引住了,开始有些同情她。他联想到了自己,他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顺利。他从幼年开始,遭遇过无数次被否定的经历。后来命运之神眷顾了他,一家影视公司找到他,买下他为了发泄情绪而胡乱编造的一部长篇小说。几年以后,他出人意料地火了一把。她由衷赞美着,惊叹着,说不敢相信,在所任教的学校里,竟然出了一位他这样的好学生。她想知道,他是如何对文学开始感兴趣的,一定受到了某位老师的启发吧?他笑着摇摇头。她沉默片刻之后,继续对他描绘那些年的美好——在那所校园里,她度过的青年时期,以及他的童年。她打开了手机,翻出相册里的照片,送到他面前。他逐渐被她手里滑动着的一张张照片吸引。他的记忆碎片在遥远的某一处蠢蠢欲动,他不由得抬起头看了看身边这个苍老的女人。他能看出,她的确就是老照片里的那个年轻女人。“我知道我教过你,”她深吸一口气,继续说,“或许你真的不记得我, 但没关系。我曾把我写的诗歌和文章交给你母亲,托她转交给你……你看了吗?”她突然换了一种态度,充满期待地问道。“我……”他的语气变得犹疑不定,他看过她写的那些东西。她写了赞美祖国河山的诗歌,她写了讲述日常游玩和养花种草的散文,语言里充满了抒情式的表达。他不知道该如何对她做出评价。但他知道,那不是当下的市场想要的文字。“你还没看吗?”她又换了一种语气问道。她的眼睛熠熠发光,一种渴望成功的光芒。他从她复杂而热切的表情中,突然想到了自己。他总是为写作而焦躁不安。就在一个月前,他因无法忍受他的长期失眠、注意力涣散和肢体疼痛,才回到母亲这里来休养。他裹紧自己的毛毯,他再次焦躁不安,身上冒出了冷汗。就在此刻,他的记忆之门訇然打开,童年的一幕场景突然清晰地涌现出来。他完全记起了她,甚至记起她那天穿着一条淡黄色的长裙。他是那个做了错事的孩子。放学了,学生们都已离开教室,他被留在教室里。她情绪激动地责问他:“你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嘲笑我的努力?你怎么可以这样?”那时还年轻的她,红着眼睛,大声嚷着。因为在她讲课时,他在座位学她的表情和动作。孩子们为他的模仿而不是她上课时的真情演绎所打动。他记得在最后一刻,教导主任闻讯赶来,说了许多劝导的话,最后让她平复心情的那句话是:“方老师,你相信我,你是我所见过的最优秀的老师。”他仿佛从记忆中寻找到了他所需要的那句话。“方老师,你相信我,你是我所见过的最优秀的老师。”他轻声说。她像突然怔住了。她重新看向他,他看见她的眼睛里发生着的奇妙的变化。“你记起我了,对吗?”她微微笑着。她原本僵直的脊背松弛下来——她看起来舒适多了。他也轻松下来,他想,这大概才是她平日里真实的样子。“我真的很高兴。”她说,又一次把手按在了胸口,诚挚地看着他。(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敲门声“很轻”且“迟疑,微弱”,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方老师登门造访时内心的不安。B.“身材消瘦”“瘦削的脸庞”“深陷的眼窝”等描写,可见方老师生活贫困、经历坎坷。C.“他”对文学感兴趣是受到方老师的启发,特别是方老师的幼年回忆给予“他”写作灵感。D.方老师热爱文学和写作,但比起通过写作获得社会肯定,她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好老师”。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运用对比衬托,用母亲的叮嘱来反衬“他”的无礼,“他”用邋遢的形象去迎接不速之客。B.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方老师“高兴地”获得了“他”的联系方式,因为“他”还记得方老师。C.“毛毯”前后照应,反复出现,形象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D.本文以“好学生”为题具有讽刺意味,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与实际情况有落差,引发读者的思考。8.文章展现了“他”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赏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也以为周道衰微,恒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战?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也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也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价慕焉。(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B.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C.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D.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鲍叔终善遇之”的“善”指友好地,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善”相同。B.“及小白立为恒公”的“及”指等到,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及”含义不同。C.封邑,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如《史记·晋世家》:“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D.包茅,古代祭祀时滤酒用的包扎成束的菁茅草。楚王在立国之初,周天子让楚人上缴的贡品,就有这种茅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鲍叔牙宽容大度,管仲因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不因为这种事情而说他的闲话。B.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后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协同帮助下得以成就霸业,一举匡正天下。C.管仲认为鲍叔牙了解自己,比如鲍叔牙知道管仲多次被辞官不是没有才能,而是没有遇上时机。 D.管仲执政,善于将祸患转变为祥福,将失败转化为成功,重视事情的轻重缓急,权衡利害得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司马迁是如何评价管仲的?请根据选段内容,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国脉微如缕。走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①。岂有谷城公②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③。谈笑起,两河路。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④?快投笔,莫题柱。【注】①韩五:即韩世忠,是南宋时期一位战功卓著的抗金名将。②谷城公:亦称黄石公。传说汉代张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传授兵书。③骊山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传说唐朝李筌曾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他讲解《阴符》秘文。④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名将。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言中的“忧边”即交代了此词的写作背景:此时边境有敌军侵犯。B.上片二至五句连续发问,不知何时、未必没有,令人深省,情感激昂。C.“谈笑起,两河路”实写韩世忠在谈笑中指挥大军、大败金兵的场景。D.下片转入词人对自身经历的叙写,词人登楼远望,内心有着无限感慨。16.简要概括词人的思想感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2)《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抒发别离之情。(3)苏轼《赤壁赋》结尾段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主客在游赏之乐后的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心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近年来,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托“净网”系列专项行动, 持续对“网络水军”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开展侦查打击,近3年来侦办相关案件有600余起,抓获嫌疑人4000余名。可以说,专项行动①,“网络水军”犯罪生存空间被全面挤压,有力震慑了相关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但是也要看到,受“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的影响,“网络水军”犹如网络空间的牛皮癣,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并且呈现出组织化、层级化的特征,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种种网络乱象,轻则损害他人权利,影响社会公平,重则影响公众的判断,更有甚者可能要挟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打击整治“网络水军”其重要意义②。让“网络水军”无处遁形,③,有关部门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方面平台是第一责任主体,也是最重要责任主体,必须立起“防火墙”,不被唯流量、唯粉丝论等错误倾向蒙蔽,当好“把关人”,压实主体责任。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广大网民要提高网络道德修养,在通过网络途径理性表达自己合法合规合理诉求时,谨防被“网络水军”利用,成为他们引流的工具、蹭取热点的佐料。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简述上面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民国和民国以前的文人,写信是用“笔”的。纸质精美、尺幅较小的纸才称作笺。①,却真精美,纸质洁白、匀薄、细腻、柔滑,上印有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等不一而足,别有国画的韵味。笔纸,②。故也俗称“红八行”,封套则以白绵或宣纸糊成长方形,名址皆由右至左竖写。《后汉书》:“窦融玄孙章,与马融、崔瑗同好。融与章书,书唯一纸,纸八行。”这笔纸,大抵随文人雅士间鱼雁往来、诗作唱和应运而生。古人看重自己的字,③。据称汉代蔡邕非纨素不肯下笔,北宋更有“择纸而书”之说。诗歌酬酢、鸿雁传书,精美的笺纸,既能抒情写志,又能悦人耳目,也不锦上添花?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列选项中,和文中“锦上添花”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B.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D.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出一个结论:群体就是一个聪明人带着一群傻瓜,群体是没有思考力的! 我们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一个个你可能没有察觉的群体中。比如,校园里霸凌别人的常常是一个头头后面跟着一群人,领头的让干啥就干啥。这一群人就是群体。比如,“双十一”,大家在优惠活动下开始疯狂地抢购产品,即使不是那么需要那样东西,也忍不住跟风,这一群人就是消费群体。比如,虽然没看过某部电视剧,但大家都骂这部电视剧很烂时,你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也开始附和,你就在这个群体中。于你个人而言,你是否在某个群体中?你是否意识到这种群体的非理性?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宜昌市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不慕名利”无中生有,原文表述是“许多不知名的匠师们,累积世世代代的传统经验……形成了中国的建筑艺术”。)2.A(B项,“是因为之前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以偏概全,原文表述是“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C项,“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鄙视中国式建筑”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是“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对于中国式建筑根本鄙视”;D项,“皇室的建筑师是世袭职位”曲解文意,原文表述是“在清朝二百六十余年间,北京皇室的建筑师成了世袭的职位”。)3.B(其他三项都只是画作中涉及到建筑,不属于“著名画家而兼能设计并营造建筑”的范畴。)4.①首先提出观点:中国的建筑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但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始终一贯;②然后阐述社会上崇洋媚外的风气及一些建筑师对待中国建筑的不了解态度;③接着分析“‘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及其特点,其构架法与中国建筑的构架法方面的异同;④最后指出中国建筑的希望。(每点1分,意对即可)5.①对中国建筑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充分了解中国建筑,博采各方之长;②认清建筑师在文化上的地位,依其意向进行设计,向着一定的目标走;③继续累积世世代代的传统经验,不断地努力,丰富中国的建筑艺术;④现代中国建筑师要努力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创造新民族形式的中国建筑。(每点1分,意对即可)6.A(B项,“方老师生活贫困”无中生有,原文并未体现方老师的经济情况;C项,“受到方老师的启发,特别是方老师的幼年回忆给予‘他’写作灵感”不符原文,原文表述是“她想知道,他是如何对文学开始感兴趣的,一定受到了某位老师的启发吧?他笑着摇摇头”;D项,“她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好老师’”错误,方老师是渴望自己在退休之后能像自认为成功的学生那样通过写作得到社会的肯定,而不是成为“好老师”。)7.B(“因为‘他’还记得方老师”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他并不记得这样的一位教师”可知。)8.①第二段运用“听”“站”“趿拉”等一系列动词,描写出“他”迎接来客时开门动作的迟缓,含蓄地表现出他对来客的排斥;②迎接方老师进门后“他”“再一次坐进尚且温暖的凹陷处”,凸显了“他”对外来客的抵触、淡漠;③方老师渴望成功的眼神勾起了“他”在写作中无数次被否定的痛苦回忆,无法回答老师的问题,因而感到犹疑不定、焦躁不安;④最后“他”对方老师说“你是我所见过的最优秀的老师”,隐含着对方老师的同情、安感。(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情给分)9.①“我真的很高兴”具有多重含义,既有方老师看到学生终于想起自己的高兴,也有得到学生鼓励后的欣慰;②“诚挚地看着他”运用神态描写,丰富方老师的形象,方老师认为自己找到了成功的出路,无论是多年前还是现在,她都寄希望于外部评价来实现自我确认;③开放式结局,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方老师日后是否会取得成功耐人寻味。(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情给分)10.A(原文标点为: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11.B(“含义不同”错误,都是等到的意思。)12.B(“后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协同帮助下得以成就霸业”理解有误,根据原文表述,应是依靠了管仲的智谋,没有提到鲍叔牙。)13.(1)所以命令符合下情就容易实行,百姓所希望的,就顺应着给予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顺应他们而废 止。(“卑”“予”“去”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为他执鞭赶车,也是很欣然向往的呀。(“假”“执鞭”“忻慕”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司马迁认为管仲虽是贤臣,但有疑议。管仲没有勉励齐桓公实行王道,反而帮助他称霸;没有发扬君主的美德、匡正君王的过错、尽到身为臣子的礼节。(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管仲名夷吾,颍上人。他年轻时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常要占鲍叔的便宜,而鲍叔始终友好地待他,不因为这种事情而说他的闲话。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时,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主持政事,齐桓公得以成就霸业,多次会盟诸侯,一举匡正天下,这都依靠了管仲的智谋。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和鲍叔一同经商,分钱财时,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困顿,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运有顺利和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上时机。我曾经多次作战,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知廉耻,知道我不因小节有失而感到耻辱,却耻于功名没有显扬于天下。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呀。”鲍叔推荐管仲后,自己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也在齐国世代享有俸禄,享有封地的有十多代,常成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认为管仲的贤能难得,而称赞鲍叔能够了解人。管仲在齐国当宰相执政后,凭着小小的齐国处在海边的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百姓同好恶。所以说:“谷仓充实了才懂得礼节,衣食充足了才懂得荣辱,君主遵循法度,‘六亲’才会稳固。礼、义、廉、耻不发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发命令像流水的源头,要顺从民心。”所以命令符合下情就容易实行,百姓所希望的,就顺应着给予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顺应他们而废止。管仲执政,善于将祸患转变为祥福,将失败转化为成功,重视事情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利害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怀恨少姬另嫁,所以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借此讨伐楚国,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齐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而管仲就借此命令燕国实行召公时的政令。齐桓公与鲁国在柯地会盟,后来却想背弃鲁国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根据当时的形势劝桓公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便是获取,这是为政的法宝。”管仲的财富比得上诸侯公室,有建筑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享宴的设施,但是齐国的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去世之后,齐国仍然遵循他的政令,常比其他诸侯国强盛。以后一百多年,齐国又出了个晏子。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可是孔子瞧不起他。难道是因为周王室国运衰微,齐桓公既然贤明,而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帮助他称霸吗?古话说“发扬君主的美德,匡正君王的过错,所以君臣能互相亲近”。难道这讲的是管仲吗?晏子伏在庄公的尸体上痛哭,尽了臣子的礼节之后才离去,这难道是“见义不为,没有勇气"的人吗?至于他的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君主威严,这就是所谓“在朝想着尽忠,退朝想着补正朝政缺失”的人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为他执鞭赶车,也是很欣然向往的呀。15.C(“实写”错误,根据前文的“当年”,这里应是想象、虚写。)16.①希望朝廷能够放宽尺度,重用人才,切勿不思进取,错失良机;②自己虽年华逝去,但仍想报效国家、建功立业;③呼吁爱国之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不要计较个人得失。(每点2分,意对即可)17.(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 18.示例:①卓有成效②不言而喻③任重道远(每空1分,意对即可)19.种种网络乱象,轻则影响公众的判断,重则损害他人权利,影响社会公平,更有甚者可能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原文主要有两处语病,一是逻辑不当,将“影响公众的判断”和“损害他人权利,影响社会公平”互换位置;二是搭配不当,可将“要挟”改为“危害”。每处修改2分,意对即可)20.虽然网安部门针对“网络水军”采取的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新的问题和情况还在不断出现.需要有关部门和网民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维护网络环境。(4分,酌情给分)21.①笺尺幅不大②一般每页八行③用纸颇为讲究(每空2分,意对即可)22.B(B项是比拟,其他三项和原文都是比喻。)23.【立意参考】①数量,并不意味着正义②锻炼明辨是非的能力③保持理性,不加入乌合之众的狂欢④勿忘初心,保持独立人格⑤发出理性的声音,拥有说“不”的勇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25 22:15: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45.4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