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元明清时代瓷中青花束莲纹,是一种固定的青花纹饰,也称“把束莲”纹。束莲纹,是指在青花瓷器上绘制一束用缎带扎起来的莲花、莲蓬和莲叶的画面。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北宋耀州窑中,元朝普遍用于各类青花瓷。束莲纹形式有置于水波中的“一束莲”、交错对称的“二束莲”、“三分天下”的“三束莲”,以及“散莲”等多种形态。青花一束莲的高峰期是明永宣时期,作为青花瓷的一个固定纹饰,“一束莲”因寓意清廉、高洁成为明代青花瓷的主流纹饰,还深受欧洲人喜爱。在“克拉克瓷”中有相当多的“一束莲”远销荷兰、比利时、德国及英格兰,是当时外销青花瓷的一个重要部分。“康雍乾”三朝盛世以后,“青花一束莲”随社会经济的凋敝而日渐式微,从嘉庆朝开始,无论胎质、器型,还是画工、施釉等各道工序的品质都较差了,因而这一时期也成为“青花一束莲”精品和普通器的分水岭。在器型上,“青花一束莲”主要以盘为主,也有盒、罐、碗、壶等生活用器。元朝中叶曾烧造过一些仿古青铜器的样式,如“方口尊”等,如今极为罕见。外销瓷中的“青花一束莲”,主要器型有大盘、广口盘、深口盘、将军大罐等观赏器,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器极少。古代瓷器的收藏与其他品种不同,它不以器型新奇为贵。因为瓷器在一千多年的传承和应用中,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如吃饭的盘碗、喝茶的杯盏、养花的花盘、写字的笔洗甚至睡觉的瓷枕等,这些圆的、方的、深的、扁的等瓷器样式,已经恰如其分地满足了人类日常生活的需要,所以,瓷器的珍贵之处在于本质,而器型已相对固定,绝少出现新奇器型。瓷器中“一束莲”的纹样很多,几乎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元明两代一般都是在盘心点绘束莲纹,外壁绘仰莲纹。清朝的“一束莲”纹样则出现很多变化,盘心的束莲束越来越粗、越来越密,多了几分写实,少了几分飘逸;外壁也不再绘缠枝莲纹,代之以圆点纹和枝豆纹,而且盘心和盘壁的留白面积也较元明时期大为减少。
近几年来,“一束莲”瓷器在拍卖市场上并不少见,市场表现同样可圈可点。随着海内外瓷器收藏家对青花束莲纹的进一步认识,青花束莲纹瓷器的价值凸显,未来市场走势同样值得期待。(摘编自《“一束莲”在明清瓷器上的流变》,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花束莲纹是指绘制在青花瓷器上的一种纹饰,是用缎带扎起来的成束的莲花、莲蓬和莲叶的画面。B.青花束莲纹最早出现在北宋,元代普遍使用,明永宣时期达到高峰期,清代三朝盛世后逐渐衰落。C.青花一束莲能成为明代青花瓷的主流纹饰,主要源于我国的莲文化,“一束莲”有清廉、高洁的寓意。D.青花一束莲是青花束莲纹中的一种形态,因深受欧洲人喜爱,从而成为当时外销青花瓷的重要部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一束莲”远销欧洲的事实,证明了青花一束莲在明永宣时期刚开始走出国门。B.文章从生活实用的角度切入,论证了瓷器的收藏不以器型新奇为贵,而在于其本质。C.文章通过元明与清“一束莲”这样对比,突出了清朝盘心束莲束粗密和盘壁上变化的特点。D.文章主要围绕“一束莲”论述,最后作出推断,青花束莲纹瓷器未来市场趋势可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瓷器,如果其胎质、器型的品质及画工,施釉等各道工序都无可挑剔,那就意味着能够出现精品。B.嘉庆朝成为瓷器“青花一束莲”精品和普通器的分水岭,可能暗示着清代社会经济由此开始走下坡路。C.瓷器能传承,应用上千年,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了人类日常生活的需要,它们的样式与生活需求相匹配。D.外销瓷器中“青花一束莲”,主要器型是大盘、广口盘、深口盘、将军大罐等观赏器,而没有实用器。【1~3题答案】【答案】1.B2.A3.D【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青花束莲”以偏概全,原文为“青花一束莲"的高峰期是明永宣时期”。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快速浏览原文,了解文章内容,逐个分析选项,注意细节。本题A项曲解文意,两个分句前后并无因果关系。【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求考生按照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把各项带入原文进行比对,发现异同点,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的使用。如本题D项以偏概全,“没有实用器”不当,原文表述为“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器极少”。【点睛】科技说明文阅读侧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文意的选项。需要通读原文,细读试题,根据有效信息筛选答案。一般而言,设置干扰项主要是在概念上、判断上做文章,主要错误类型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因果倒置、夸大其词、答非所问、混淆已然未然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冯其庸的“大国学”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常说,自己是“稻香世家”。后来,他家的客厅里高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匾额——瓜饭楼,那是冯先生的书斋名,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艰难岁月。因为家贫,加上时局动荡,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学校关闭,冯其庸失学了。后来他又曾几度失学。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兵荒马乱中,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后来,他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一扇门,让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读《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三藏法师传》《古文观止》《聊斋志异》等,都是在小学之后、初中之前。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冯其庸经济上虽然贫困,但在无锡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得益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他的国学基础逐渐牢固。1946年初,冯其庸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在当时西
风劲吹的大环境下,无锡国专在中国传统学术的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最强调经典教育,通识课与经典课并重。比如《国学概论》《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等都是通识课,而《论语》《孟子》《史记》《楚辞》等都是选修课,此外还有各类专题学术讲座。在无锡国专,冯其庸亲承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的教诲,领略了大师们学术的深厚与精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后来,冯其庸在总结无锡国专对自己的影响时,深情地写道:“生我者父母,长我者母校也。”1954年,冯其庸从无锡女中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所有成绩,都从这里起步;所有的磨难,都在这里发生。在历次运动冲击过后,冯其庸留下了累累硕果。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用任何现代学科来概括这些都很困难,或许,只有用“国学”这个词语来概括最为合适。 2005年,冯其庸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他一生的国学积累,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作为首任院长,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联系;二是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三是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冯先生当初倡导的三个规范,至今都在人大国学院施行,对于国学的未来,冯其庸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学术成绩永远是有限的,教育的希望才是无限的。他认为,后生才是国学的希望,中国文化的希望。这是学者的情怀,也是教育家特有的情怀。(摘编自孟宪实《冯其庸的“大国学”》、叶君远《冯其庸传》等)相关链接:①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其平生书破万卷,路行万里,追随玄奘,十上天山。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②有一些学者认为,传统的经史子集、乾嘉以来的经学学派等等才是国学;但是我觉得,经史子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学问。凡是我们民族的、自己的学问,都成该算国学。今天的国学要更新,更新不是排除里头什么东西,而是要吸纳更多的兄弟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到我们的国学的范畴罩来,使我们研究国学的人能够视野宽阔,不是仅仅拘泥于传统的乾嘉以来的经史子集。(《风雨平生 冯其庸口述自传》)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其庸称自己是“稻香世家”,与“书香世家”相对,既能表明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又能表现他对早年农村生活的怀念。
B.无锡国专在当时的教育大环境下,非常重视国学教育,且最强调经典教育,因而冯其庸认为母校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影响深远。C.因为家贫,又加上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冯其庸的读书生活变得艰难和奢侈。他从来无法专力读书,唯一可读的只有《三国演义》。D.冯其庸百折不挠,在遭受多次运动冲击后,仍能笔耕不辍,留下了累累硕果。这些成果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涉及诸多领域。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在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学术的深厚精良,让冯其庸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B.因为冯其庸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并且关注教育,积极推广国学教育,所以,他不只是著名学者,也是教育家。C.冯其庸倡导国学,为高校学习国学的人设汁了游学制的规范,并率先垂范,最终因成就突出而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D.冯其庸的“大国学”理论,体现了传承民族特色与兼收并蓄、开拓创新的研究精神,是正确的国学观,而固守乾嘉学派的则不科学。6.成为一代国学大师,冯其庸经历哪几个成长的阶段?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6题答案】【答案】4.C5.B6.①少年之时艰难求学,国学基础逐渐牢固。②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③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国学研究广涉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④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推广国学教育,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又加上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因为家贫,加上时局动荡,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文中看不出冯其庸的读书生活变得艰难和奢侈与1937年日寇占领无锡有直接的关联;“唯一可读的只有《三国演义》”有误,文章说的是“兵荒马乱中,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选
项忽略了“最初”一词。故选C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在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学术的深厚精良,让冯其庸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错误;文中只是说“在无锡国专,冯其庸亲承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的教诲,领略了大师们学术的深厚与精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选项把两者嫁接到一处,故有误。C项,“冯其庸倡导国学,为高校学习国学的人设汁了游学制的规范……”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联系;二是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注释中又说“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文中说的是为“人大国学院”,选项变成“高校”。D项,“而固守乾嘉学派的则不科学”错误。在材料链接②中“有一些学者认为,传统的经史子集、乾嘉以来的经学学派等等才是国学”“今天的国学要更新,更新不是排除里头什么东西,而是要吸纳更多的兄弟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到我们的国学的范畴罩来,使我们研究国学的人能够视野宽阔,不是仅仅拘泥于传统的乾嘉以来的经史子集”。故选B项。【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把握传主形象,概括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成为一代国学大师,冯其庸经历哪几个成长的阶段?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经历了哪几个成长的阶段”这一信息说明应与人生的经历联系起来,可以找出人物的经历,且是与国学相关的经历,然后进行概括。如第二段“他的国学基础逐渐牢固”,第三段“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倒数第二段“1954年,冯其庸从无锡女中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用任何现代学科来概括这些都很困难,或许,只有用‘国学’这个词语来概括最为合适“等,考生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骆驼刺甘泽①一出嘉峪关,就是茫茫千里的大戈壁。没有河流湖泊,没有绿洲村镇,只有酷热的白昼和阴冷的黑夜。青灰色的沙砾和深蓝色的天空,占据了全部的视野。一望无际的荒原,一览无遗的苍穹,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片云,干燥强劲的狂风,时常会卷地而来,把整个宇宙,变成黑暗的风沙的战场。②风沙过后,戈壁被铲掉了一层,然而却有一种例外。那就是骆驼刺生长的地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坟场”。提到坟场,有人会觉得惊悸,但是如果你真的看到了那种景象,你心中感受到的就只有震撼。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坟丘一样的沙石堆,紧密却又均匀地散布开来,往往能占据几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地方。这种地形足以让所有带轮子的东西却步,但就在那坟丘的顶上,一丛丛紧扎扎乱蓬蓬的刺,坚硬的锐利的刺,正在保护着那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叶片。任风狂沙密,任地燥天寒,一到春天,它们就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顽强地、执着地占据着一片又一片领地,这就是骆驼刺。
③如果说沙枣树是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戈壁上的士兵。不论脚下的大地多么贫瘠,也不论天空上太阳多么酷热,只要被骆驼刺占领,就再也休想让它们起身。正因为骆驼刺的抗争,狂风可以带走草根旁边的沙石,却无法夺去骆驼刺脚下的沙土,它们用那特别强劲的根系,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斗争后,沙漠没能入侵,却形成了戈壁滩特有的坟场一样的地形。但是这坟场的出现不是因为死亡,恰恰相反,是生命,造就了这戈壁滩的坟场,这自然的奇观。④骆驼刺的全部生活,就是生存,生存与生活在这里是划了等号的。也许对于人来说,这是人生的悲哀,但是在这死亡的禁地,却是一种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无论如何,我活着,生存着,生活着并且快乐着,狂风也好,烈日也好,干旱也好,其奈我何。即使被骆驼啃去了枝叶,来年照样东山再起;即使被风沙掳掠了领土,但是更强劲的根系,更坚韧的毅力,仍能与风沙拼个高下,直到狂风再也带不走一粒尘沙。那便是骆驼刺的胜利,生命的胜利。⑤戈壁的荒凉与城市的繁华,恰是这世界的两个极端。但是比起骆驼刺相互尊重并且保持距离,互相留下生存的空间这一点,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更像是另一种戈壁滩。⑥在这个心灵的戈壁中,也生存着无数的骆驼刺。他们外表寒酸甚至丑陋,他们贫寒而且无助,他们像骆驼刺一样在城市中生活着、生存着、挣扎着。忍受着周围恶劣的环境,忍受着城里人鄙夷的眼光,但是大街小巷里,这样的人却无处不在。你看那街角上打烧饼的,天桥上擦皮鞋的,工地上扛水泥的,不都是这城市的美丽花园中杂草一样的人吗?他们就是城市中的骆驼刺,被人遗忘,遭人诟病,但却顽强地存在着,用伤痕累累的双手,握着自己自由的灵魂而快乐生活,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多少夸张,但是坚忍不拔的生命乐章却如此华丽。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数着那不多的几张零票,满足地回到蜗居,安排明天的工作和孩子的学费。为自己的生存,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着,抗争着,活得辛苦,活得快乐,不是吗?⑦愿天下所有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幸福安康!(选自2006年《且听风吟》,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①段描写沙砾遍地、风沙肆虐,荒芜、辽阔的戈壁,突出了戈壁滩生存环境的严酷与险恶,为写驼骆刺旺盛的生命力作铺垫。B.无论风沙肆虐,还是地燥天寒,骆驼刺一到春天,都会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顽强地、执着地占据着一片又一片领地。
C.作者称骆驼刺生长所形成的沙石堆为“坟场”“坟丘”,仅仅是因为沙石堆的形状与坟场的土堆外形相近。D.第④段中“死亡的禁地”是指沙漠中恶劣的生存环境,“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则是指骆驼刺无论外界环境多么险恶,都能生存下来,是生命的胜利。E.能从戈壁滩上“骆驼刺”联想到城市中打烧饼、擦皮鞋的人,可见作者眼光敏锐,观察细致,关心社会,敢于对当今社会因为出身不同而带来的不公平加以抨击。8.第③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9.作者在第⑤段中提到的“另一种戈壁滩”,在文中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实际,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7~9题答案】【答案】7.CE8.①比喻,把沙枣树比作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比作戈壁上的士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刺与狂风的抗争,对沙土的保护。②对比,把像美人一样美丽的沙枣树和像士兵一样坚强的骆驼刺作对比,突出了骆驼刺对沙漠入侵的顽强抵抗和守护。③拟人,写骆驼刺的抗争,赋予了骆驼刺人的动作与精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刺对沙漠入侵的抵抗。9.作者把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比作另一种戈壁滩。对像骆驼刺一样生活在城市底层贫寒无助却努力抗争从中尽享欢乐的弱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批评了当今社会遗弃和鄙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呼唤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等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C项,不仅是因为外形的相近,更是因为“坟场”意味着死亡,这样同戈壁滩残酷的生存环境相吻合。而驼骆刺却能在死亡之地创造生命的奇迹,作者以此衬托歌颂驼骆刺坚贞不屈的生存意志。E项,“敢于对当今社会因为出身不同而带来的不公平加以抨击”无中生有。故选C、E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此处主要考查修辞,解答时,首先清楚修辞手法有哪些及其作用,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范围或语段“第③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最后结合第③段内容具体分析作答,如“如果说沙枣树是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戈壁上的士兵”比喻,把沙枣树比作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比作戈壁上的士兵,“不论脚下的大地多么贫瘠,也不论天空上太阳多么酷热,只要被骆驼刺占领,就
再也休想让它们起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刺与狂风的抗争,对沙土的保护。“正因为骆驼刺的抗争”“它们用那特别强劲的根系,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斗争后,沙漠没能入侵”拟人,写骆驼刺的抗争,赋予了骆驼刺人的动作与精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刺对沙漠入侵的抵抗。【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是两问,作答时要按次序,有条理回答。首先确定句子“另一种戈壁滩”在文中的位置,便于语境分析;然后再看句中的表达技巧;最后说出其效果或作用。题干指向性明确“第⑤段中提到的‘另一种戈壁滩’”,这是一个总结句,总结“戈壁的荒凉与城市的繁华,恰是这世界的两个极端。但是比起骆驼刺相互尊重并且保持距离,互相留下生存的空间这一点,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因此,结合语境可以得出:作者把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比作另一种戈壁滩。然后结合作者的情感态度或观点及社会现实,说说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点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3)抓句子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4)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节选自《三国志》)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属文属:连缀,撰写B.汝倩人邪?倩:通“请”C.太祖悉将诸子登台将:率领D.曹仁为关羽所围为:为了1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B.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C.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D.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思王植,是建安时期的重要诗人。他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因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被后人合称为“三曹”,与也是父子兄弟以文学见称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齐名。B.《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C.太祖,指先祖,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本文的太祖是指曹操而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D.司马门,指古代重要的城门、军门。此处指皇宫的外门。自秦代起,司马门就是皇帝专用的天子之门,只有天子或天子的使者(代表天子)才能自司马门出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②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10~13题答案】【答案】10.D11.C12.B13.①曹植拿起笔立即写成,(而且)写得值得欣赏,太祖(对曹植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异。②(曹操)因为杨修很有才华,足智多谋,并且又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就捏造罪名杀了杨修。【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D.“……所”,表被动,译为“被”,句意:曹仁被关羽围困。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曹操)安排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我先前当顿邱令时,只有二十三岁,想想当时的所作所为,至今我也不后悔。现今你也二十三岁了,可以不努力吗!”曹植之后凭借才华受到另眼看待。“使植留守邺”,句意:(曹操)安排曹植留守邺城。省略主语“曹操”,“植”既作谓语“使”的宾语,又作“留守”的主语,“邺”作“留守”的宾语,故应在“使植留守邺”之后停顿,排除BD;“年二十三”,句意:年纪二十三了。“年”作主语,“二十三”作谓语,故应在“年二十三”后停顿,排除A。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诗》……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错。《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援”,拿起;“观”,欣赏;“异”,感到惊异。(2)得分点:“以”,因为;“袁氏之甥也”,判断句,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以罪”,捏造罪名;“诛”,杀。参考译文:陈思王曹植,字子建。他十多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数十万字辞赋。他还擅长写作。曹操曾看过他的文章,问他:“你是央求人代笔的吧?”曹植跪下答道:“孩儿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但请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干么要请人代笔呢?”当时恰逢邺城铜雀台落成,曹操把儿子们都带上台去,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曹植落笔如飞,转眼写成,而且写得值得欣赏。太祖对曹植的才能非常赞赏。曹植天性随和平易,不逞威风摆架子,他使用的车马、自身的装饰打扮都不追求华丽,每次拜见曹操,曹操故意用不好回答的问题诘难他,他都能应声对答,因此,特别得到曹操宠爱。曹操攻打孙权,安排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我先前当顿邱令时,只有二十三岁,想想当时的所作所为,至今我也不后悔。现今你也二十三岁了,可以不努力吗!”曹植之后凭借才华受到另眼看待,还有丁仪、丁廩、杨修等人作为辅佐。曹操犹豫不决,几次想把他立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事我行我素,语言又不谨慎检点,饮酒也没有节制。后成为文帝的哥哥曹丕用权术对付他,曹丕懂得掩盖自己的真情实意,善于装模作样曲意逢迎。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太子。曹植曾乘车在专供皇帝行车的御街上行驶,径直从司马门出宫。太祖非常恼怒,管理守卫宫门的官员被处死。从此加强了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日渐失宠。曹操已担心自己死后出现祸乱,因为杨修很有才华,并且更因为他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就捏造罪名杀了杨修。曹植内心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出兵前曹操呼唤曹植前来要告诫他应注意的事宜。曹植却喝得醉醺醺的不能受命,曹操反悔就罢免了他。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石湖
文征明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啼》①。【注】①《夜乌啼》即《乌夜啼》,是一支古老的乐府歌曲。14.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写景远近结合。先写远望湖面深处,雾气与水波融成迷茫的一片,再写湖边各色花儿开得正盛,花丛中群鸟竞啼。B.颔联写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山坡之上,无人管问的野草欣欣然地自由生长;越来桥下,河水同样流得自在活泼。C.颈联写春天的世界充满生机,令诗人迷恋,直到晚风轻轻从湖面飘起,带来凉意,白日西下,往事涌上心头。对此诗人感慨万千。D.这首诗虽是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却是笼罩在一片柔曼的气氛中,如同一支优美而和缓的曲子,尽管奔腾不息,却有安静的感觉。E.诗人笔下的石湖风光,和谐清淡,娴静温柔,只有“湖上花深鸟乱啼”一句稍显热闹,但并未具体描摹其色彩与声音,没有打破全诗的和谐。15.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在诗中寄予了哪些感情?【14~15题答案】【答案】14.BD15.(1)嗟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白日西”意味着一天时光的流失;从眼前之月想到去年的月亮,意味一年时光的流失。(2)感慨人生无所着落(一事无成),尾联一乌鹊夜啼反衬人生无所着落之感。【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B项,“虚实相生”在诗中找不到证据;D项,“奔腾不息”表述不当,应是“流动不止”。故选BD。【15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此句分析“年华易逝”“人生无所着落”的情感。重点抓住“往事悠悠白日西”“伤心莫唱《夜乌啼》”分析。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题答案】【答案】①.覆压三百余里②.隔离天日③.如其礼乐④.以俟君子⑤.无边落木萧萧下⑥.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覆、俟、萧”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学术观点可以称之为____________。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____________。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最近,第三个中译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至今日,()。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拾起了此前研究的遗珠弃璧。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麦克尼尔却______________,从疫病缘何成为史学家的遗漏谈起,把传染病放在视野中心,去探讨人与病菌的关系。他______________,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大异其趣,因为他总能通过因果溯源,证明疫病在其中
扮演的重要角色。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易之论硕果仅存异军突起顺藤摸瓜B.不易之论弥足珍贵独辟蹊径抽丝剥茧C.金科玉律硕果仅存异军突起抽丝剥茧D.金科玉律弥足珍贵独辟蹊径顺藤摸瓜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B.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C.循着学术进步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D.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B.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C.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D.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17~19题答案】【答案】17.B18.A19.D【解析】【分析】【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不易之论”,内容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和法律条文。结合语境,这里强调的是学术观点的正确性,应该填写“不易之论”。第二空,“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硕果仅存”,指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珍贵的人或物。结合语境,没有淘汰的意思,应该填写“弥足珍贵”。第三空,“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异军突起”,指新的派别或新力量突然兴起。结合语境,这里强调的是研究历史的新方法、新风格,应该填写“独辟蹊径”。第四空,“抽丝剥茧”,形容分析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结合语境,强调对疫情分析的条理性和清晰性,应该填写“抽丝剥茧”。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一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和“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之间的逻辑关系,先“出现”再“循着……规律,变得……成熟”,排除BC。二看后半部分是主动句式还是被动句式衔接更紧密,结合后文“这部书……”可知,前一句也应该以“书”或“著作”为主语,这样才能与后文“这部书……”衔接,排除D。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个问题是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排除AB。第二个问题搭配不当,“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可以改为“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排除AC。第三个问题句式杂糅,“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可以改为“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或改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排除B。故选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得先_____。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说:“匠”,木工也,“工”,巧饰也。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则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以上阐释可以有三层理解:首先工匠来自生活实践,做出的物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次是这物品要“巧饰”,既要满足实用需求,_____;另外,_____,要追求精巧而非花巧,这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20题答案】【答案】①.弄明白什么是“工匠”②.还应满足艺术欣赏需求(或:具备赏鉴品性)③.工匠的劳动要有规矩有法度【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空,根据“末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说”可知,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工匠”;第二空,与“要满足使用需求”对应,应该是“艺术欣赏需求”;第三空,根据“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可知“工匠的劳动要有规矩有法度”。21.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您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21题答案】【答案】①“莅临”改为“到”;②“寒舍”改为“府上”或“贵府”;③“家父”改为“令尊”;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⑤“惠赠”改为“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莅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到”;“寒舍”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应改为“贵府”;“家父”是称呼自己及父亲说的,应改为“令尊”;“鼎力相助”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尽力而为”;“惠赠”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送”。【点睛】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要注意禁忌语。讲话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低沉、哀婉。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的
语言要求: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避免同音歧义词。广告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寸等等。贺辞热情洋溢。四、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某杂志社开展了一项名为“成功者的脚步”的专题调查,根据读者投票情况,总结了成功者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特点:①胸怀理想,志存高远;②心有定力,行不偏移;③与书为伴,视野开阔;④敢于突破,勇于创新;⑤喜欢提问,有所怀疑;⑥反思自我,不断超越上述内容,肯定会引发你对人才成长、事业成功、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思考。请以“成功者”一两个方面的特点为基础,选择合适关联的角度,确定立意和写作内容,书写一篇议论文,以表明你的态度和见解。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答案】成功者 成功是水。一滴风都能吹散的水,但它懂得坚持与努力,终于,日复一日,滴水石穿,兑现了当初的诺言;一滴豆儿般大小的水,但它明白团结与合作,终于,年复一年,百川汇聚,在大海上欢呼咆哮。那是成功的奏鸣曲。 成功是草。一颗弱不禁风的小草,他渺小,它卑贱,但从不抱怨,虽然只为花儿作陪衬,只为大树稳根须,但它从不放弃,默默地生长,它不要高度,只求宽度,它在壮大,渐渐地整片土地上都覆盖着它的身影,一望无际。那是成功的外衣。 成功是梅。看那墙角的林寒独自开的点点暗红,嗅那暗暗飘香的清淡优雅,你可知那是等待一年的迸发?你可知那是酝酿已久的甘醇?你可知那香自苦寒来的艰辛?它静默的在雪中屹立,摇曳着喜悦的枝桠。那是成功的舞姿。 这就是成功之路,路上有水有草有花,有不懈的努力,有勇敢的坚持,有无畏的梦想,更有别样的风景,但我们不能停下脚步,我们要向前进发,寻找成功的彼岸……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功之路需要我们不断坚持。面对困难,不要放弃,手拿坚强的利刀,披荆斩棘,跨过万水千山,越过艰难困苦,寻找勇气的踪迹。去欣赏那雨后的虹霓。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功之路需要我们大度谦虚。面对名利,将它收起,站在人生的峰顶,要看清繁华世俗的空虚,坚定意志,不偏不倚,嗅一口谦虚的花香,让它的花香沁入我们的心脾,将污浊的心灵洗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成功之路需要我们积极乐观。偶遇人生失意,憔悴的面容挂起,不要怨恨和心急,要知道,山谷自由鸟语花香,自有流水潺潺,为你洗去放弃的污点,保持清醒,重整旗鼓,再一次的意气风发,踏上成功的旅程。 把成功当做一个目标,让明灯为你指路; 把成功当做一位朋友,让他们为你欢呼; 把成功当做一种习惯,让世界为你喝彩。 与成功同行,阅尽沿途如画风景;与成功相伴,品读人生苦辣酸甜。 寄成功之语,道成功之情,获成功之喜,悟成功之理! 后记:或许成功与你为敌,但那只是与你的游戏,相信自己,成功之语,相寄于你。【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是说一项专题调查,该调查总结了成功者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特点:①胸怀理想,志存高远;②心有定力,行不偏移;③与书为伴,视野开阔;④敢于突破,勇于创新;⑤喜欢提问,有所怀疑;⑥反思自我,不断超越。写作要求:以“成功者”一两个方面的特点为基础,选择合适关联的角度,确定立意和写作内容,书写一篇议论文,以表明你对人才成长、事业成功、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态度和见解。审题立意:1、人才成长离不开与书为伴,喜欢提问,有所怀疑,视野开阔和心有定力,行不偏移;事业成功与胸怀理想,反思自我,不断超越,勇于创新;习惯养成离不开反思自我,不断超越;与书为伴的家庭环境和喜欢提问、大胆怀疑的学校教育是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考生再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构思,比如:人才的成长或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人要志存高远、心有定力、勇于创新、不断超越等因素。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三个方面谈成功,比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自己的习惯养成对成功的重要作用。体裁要求: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