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地理
>
浙江省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诸暨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地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古丈红石林位于湖南西部地区,是全球罕见的奥陶纪形成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景区,下列四图是我国不同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1.古丈红石林呈现的地貌,最有可能的是()A.①B.②C.③D.④2.造就该红石林物质基础的地质环境,最有可能是()A.爬行动物盛行B.蕨类植物茂盛C.高温多雨的森林D.温暖湿润的浅海【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古丈红石林位于湖南西部地区,是全球罕见的奥陶纪形成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景区,在长期的风化剥蚀、溶蚀等地质作用下,形成了红色石林地质遗迹,判断为古丈红石林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③为喀斯特地貌,C对;①为海岸地貌②为山地④冰川地貌,ABD错;故选C。【2题详解】据材料可知,该红石林物质基础以全球罕见的奥陶纪形成红色碳酸盐岩石为主,奥陶纪是历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判断这里曾是温暖湿润一片浅海环境,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海—气相互作用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热平衡。数据显示,2020 年、2021年和2022年这三年的秋冬季,均出现拉尼娜现象,人们将这种前后跨越3个冬季的海—气相互作用异常现象称为“三重”拉尼娜事件。完成下面小题。3.海—气相互作用中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途径主要是()A.大气环流和水循环B.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C.大洋环流和水循环D.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洋环流4.下列地理事象中,与拉尼娜事件关联最密切的是()A.澳大利亚洪灾严重B.印尼长期干旱、森林大火C.秘鲁爆发台风天气D.中国冷冬热夏、南涝北旱5.拉尼娜现象爆发会()A.暂时加强厄尔尼诺B.持续削弱沃克环流C.打破全球水热平衡D.增强区域海气关系【答案】3.B4.A5.D【解析】【3题详解】不同纬度海区对大气加热的差异,会产生高低纬度间的大气环流;海陆间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同时,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着全球的水热平衡。综上所述,海—气相互作用中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途径主要是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相比正常年份异常下降的现象,不利于台风的形成,C错误;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低温,下沉气流加强,沿岸更加干旱,同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盛行上升气流,沿岸地区受低气压控制,降水偏多,澳大利亚洪灾严重,A正确;印尼不会长期干旱,森林大火,B错误;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D错误。故选A。【5题详解】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拉尼娜现象是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不会暂时加强厄尔尼诺,A错误。拉尼娜现象的实质是沃克环流增强,海气相互作用增强,B错误,D 正确;拉尼娜现象不能打破全球水热平衡,C正错误。故选D。【点睛】沃克环流: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水温分布西高东低。在西太平洋,海洋赋予了大气巨大的热量,使这里的空气温暖而潮湿,盛行上升气流,成为对流活动极为旺盛的地区也是太平洋降水最为丰富的地区,而热带东太平洋为冷水域,冷水使其上方的空气变冷、密度增大,这一带洋面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少云天气。气候平均而言,太平洋大气低层东部气压高,西部气压低,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从东边来的空气流到西太平洋正好补偿了因上升而流失的空气。而高空的情况常常与低层相反,在太平洋上空常以偏西气流为主。这样就在赤道地区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流圈,即西太平洋为气流上升区,到高空以后向东运行,行至东太平洋下沉到海面,然后向西太平洋流动。这个在低纬度太平洋上空形成东西向流动的大气环流就是沃克环流。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海岭的成因是()A.欧亚板块张裂B.大西洋板块抬升C.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D.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张裂7.组成冰岛的岩石,最主要是()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6.C7.A【解析】【6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海岭地处大西洋北部,为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板块发生张裂运动,为生长边界,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7题详解】该地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海底的火山喷发之后,在地表冷却,形成喷出型岩浆岩,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大西洋海岭是一个大部分地区位于海底的山脉,横跨大西洋及北冰洋。大西洋洋中脊由北纬87度(距离北极333公里)伸延至南纬54度的布韦岛。大西洋中脊的最高点突出海面,形成海岛。大西洋洋中脊为全球洋中脊(Mid-oceanridge)系统的一部分,其形成方式亦被认为与其他洋中脊相同,即在分离板块边缘(divergentboundaries)把板块分开。北大西洋有北美洲板块及欧亚大陆板块互相分离,在南大西洋则有南美洲板块及非洲板块互相分离。由于她们的分离作用仍然持续,所以大西洋洋中脊在每年都以5至10厘米的速度向东西方向成长。当前,对洪涝灾害的监测和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下图是某洪涝灾害范围与影响评估技术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8.该流程中体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RS和GNSSB.RS和GISC.GNSS和GISD.RS、GIS和GNSS9.洪灾信息获取中,无人机遥感应用广泛。与卫星遥感相比,无人机遥感具有的优势是()①图像精度高②飞行速度快③重访周期短④感知范围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8.B9.C【解析】8题详解】对洪涝灾害监测的是遥感(RS),对洪涝灾害监测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B正确;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图中流程中没有体现该技术。ACD错误。故选B。【9题详解】 无人机相对于传统航测和卫星遥感,可以进行云下低空飞行,提高了分辨率。通过地面遥控减少操作人员的训练投入和安全风险。监测区域设定更加灵活,可以连续或者周期性监测,实时传回分析数据,重访周期短。在成本方面,无人机运行成本明显低于卫星和载人飞机,无人作业方式大幅降低人力和安全成本。相对于卫星遥感和大型航空遥感,无人机可以获得更为精细的数据,对地形地貌的时空变化监测精度可以到达0.01m级别。但飞行速度较慢,感知范围较小,综上所述,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C。【点睛】遥感技术具有快速采集地理数据的优势,为GIS提供多种类、多时相和大范围的地理信息源,也使GIS实现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及数据库的实时更新成为可能。叙利亚古城阿勒颇处于地中海东岸,下图为阿勒颇位置简图。完成下面小题。10.夏季,影响阿勒颇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B.气旋C.冷锋D.暖锋11.造成该地与同纬度大陆东岸气候特征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距海远近D.人类活动【答案】10.A11.B【解析】【10题详解】由图可知,阿勒颇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区被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为高压系统,反气旋,A对,BCD错。故选A。【11题详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下垫面状况。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做对比,纬度和距海远近相似,差异不大,AC错;同纬度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西岸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B 对。人类活动没有改变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特征,D错。故选B。【点睛】人类对气候的影响: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另外,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垫面性质,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形成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加剧了地球上的温室效应。第四纪冰期时,呼伦湖区域冰川广泛发育。距今约1万年前,气候转暖,呼伦湖形成。近100年来,地壳稳定,湖水发生了两次扩张和收缩。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其流向随呼伦湖的扩张和收缩发生改变。下图是呼伦湖及其周边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12.对呼伦湖的描述,正确的是()A.属于构造湖B.属于内流湖C.河水始终是主要补给水源D.近100年来湖泊无结冰期13.与收缩期相比,呼伦湖扩张期湖水盐度()A.更高B.时高时低C.更低D.保持不变【答案】12.A13.C【解析】【12题详解】受地壳运动影响,呼伦湖区域断裂下陷形成湖盆,属于构造湖。冰期时气温低,冰川累积量大;冰期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汇入湖盆形成湖泊。故A正确,C错误,纬度高,近100年来湖泊有结冰期,D错误;由“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 可知呼伦湖有河流水排出,属于外流湖,B错误;故选A。【13题详解】与收缩期相比,扩张期的呼伦湖,降水增多,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水通过新开河及额尔古纳河排出,导致湖水含盐量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呼伦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呼伦贝尔草原属于温带半干旱区,湖水11月上旬封冰,次年5月初解冻,冰层最厚可达1m以上,是我国封冻期较长的一个湖泊。生物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温带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温带草原土壤。下图是这两种典型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土壤形成是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母质B.气候C.时间D.生物15.0~7cm深度内,甲、乙所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原因是()A.甲以枯枝落叶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B.甲所在区域气温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C.乙植被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土壤D.乙所在区域降水丰富腐殖质不易形成【答案】14.D15.A【解析】【1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期肥力的形成有密切关系,C正确;成土母质、气候和时间不是最活跃的因素,AB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0~7cm深度内,甲、乙所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原因是甲以枯枝落叶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故地表有机质含量较高,A正确;甲所在区域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B错误;乙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植被根系较长且集中在土壤深处,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2)生物: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残体形成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质;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3)气候:岩石风化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土壤形成速度快于干冷地区,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更高;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4)地貌:山顶和山麓、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因水热条件不同,发育的土壤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为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5)人类活动: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耕作土壤,如水稻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堰塞湖是因山体岩石崩塌导致的滑坡体等堵截河谷而形成的湖泊。读某堰塞湖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堰塞体最有可能来自A.西侧B.南侧C.东侧D.北侧17.受该堰塞湖影响较大的聚落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答案】16.B17.D【解析】【分析】【16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堰塞体是因山体岩石崩塌导致的滑坡体,图中显示,堰塞体 的南部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最可能出现滑坡,据此分析本题选B。【17题详解】堰塞湖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图示中的⑤处于堰塞湖下游,可能会被淹没;该堰塞湖堵塞河道,河流下泄不畅,堰塞湖及河道水位上涨,会对图示等高线850米以下区域构成水害威胁,④⑤位于此范围,会因河湖溃堤可能被淹没。据此分析本题选D。【点睛】堰塞湖是指山崩、泥石流或熔岩堵塞河谷或河床,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的湖泊,通常为地震、风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所造成,也有人为因素所造就出的堰塞湖,例如:炸药击发、工程挖掘等。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堰塞湖的形成,通常是不稳定的地质状况所构成,当堰塞湖构体受到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作用,堰塞湖便会出现“溢坝”,最终会因为堰塞湖构体处于极差地质状况,演变“溃堤”而瞬间发生山洪暴发的洪灾,对下游地区有着毁灭性破坏。下图示意南半球部分区域经纬网简图,甲是赤道上某地,甲、乙两地经度差90°,纬度差66.5°(均不考虑海拔),完成下面小题。18.甲地到乙地最短距离的路径方向是()A.始终向西南方B.始终向东北方C.先向南后向北D.先西南后西北19.某日,观测到甲地日影最短时刻的北京时间是13:20,则乙地经纬度是()A.100°E,66.5°SB.10°E,66.5°SC.170°W,66.5°ND.50°E,66.5°S20.若在乙地直立一杆子,下图中杆影(阴影部分)朝向示意正确的是() A.B.C.D.【答案】18A19.B20.D【解析】【18题详解】根据材料可得,甲是赤道上某地,甲、乙两地经度差90°。甲地位于赤道上,两者纬度差66.5°。图示为南半球部分区域,因此乙地位于甲地的西南方向,因此最短路径方向为始终向西南方,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19题详解】观测到甲地日影最短时刻的北京时间是13:20,因此可以推断甲地的经度为100°E。又因为甲是赤道上某地,甲、乙两地经度差90°,乙在甲的西南方向,可以推断该地经度为10°E,纬度差66.5°,可以推断纬度为66.5°S。因此可以推断乙地的经纬度为10°E,66.5°S,故B正确,因此排除A、C、D,选择B。【2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得,乙地位于极圈附近,冬至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日出南方日落南方,因此0时日影应该朝正北方向,故A错误;夏至日时,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因此无日影,故B错误;10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18点太阳偏西,此时日影应该偏东,故C排除;1月10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午12点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此时日影正南方向,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选择D。 【点睛】一日之中,物体影长与日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物体影子越长。①非极昼地区(不包括极夜区):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平行,日影最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日影最短。②极昼地区:午夜(0时)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日影最短。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地—气系统由地面和近地面(对流层)大气组成,通过热量传递实现辐射平衡。有科学家研究了我国地—气系统吸收太阳辐射状况,得出下表数据(部分)。完成下面小题。纬度带(°N)地表吸收(wm-2)大气吸收(wm-2)1月7月1月7月20-30871505511530-4092187309840-5052197229221.地—气系统吸收的太阳辐射值最大的是()A.20°N-30°N的1月B.30°N-40°N的7月C.20°N-30°N的7月D.40°N-50°N的7月22.表中数据表明()A.1月南北气温差值更大B.7月南北气温差值更大C.太阳高度越大,地表吸收越多D.纬度越高,大气吸收越多【答案】21.D22.A【解析】【21题详解】由图中表格数据可知,地—气系统吸收的太阳辐射值最大的是40°N-50°N的7月,达到197,故D正确,故选D。【22题详解】 由图中表格数据可知,1月南北气温差值为33,7月南北气温差值为23,故1月南北气温差值更大,A正确,排除B;纬度带位于30-40°N的地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大,但是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越大,故C错误;由图中表格数据可知,纬度越高,大气吸收越少,故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太阳斜射地面程度越大,太阳辐射强度就越小。祁连山脉内部多山谷风,在无其他天气系统影响时,山谷风的气流运动也会导致谷内降水。下图是祁连山某坡面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与降水逐时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图示时段内,该山谷风()A.谷风为主B.山风较弱C.先山风后谷风D.先谷风后山风24.推测该气象站最有可能位于山体的()A.东侧坡而B.南侧坡面C.西侧坡面D.北侧坡面25.从降水成因看,此次降水属于()A.地形雨B.锋面雨C.对流雨D.气旋雨【答案】23.C24.D25.C【解析】【23题详解】白天山坡为热源,近地面形成低压;山谷为冷源,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由山谷吹向山坡,为谷风。晚上山坡为冷源,山谷为热源,近地面气流由山坡吹向山谷,为山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至11时左右,主导风向为偏南风,为山风;11时至14时主导风向为偏北风,为谷风,所以该时段,先山风后谷风,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4题详解】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意味着夜晚,空气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风。图中显示夜晚以南风为主,白天以北风为主,说明气象站附近南面为高坡,北面为 低谷,气象站位于山体北侧坡面,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5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次降水是由于谷风在沿山体抬升的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的降水,属于对流雨,不属于地形雨、锋面雨、气旋雨,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在日间阶段,山地受太阳辐射加热后升温更快且气温更高。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大气的气压与气温反相关,高气温对应低气压。因此气温更高的山地出现低压,气温低的平原产生高压,气压梯度力推动气块由平原沿谷底向山地运动,形成谷风。谷风在山地和平原温差最大时达到最强,通常为午后至日落前。在夜间阶段,山地的冷却速度要快于平原且气温更低,此时山地-平原间的气压梯度和日间阶段正好相反,山地近地面产生高压,平原产生低压。气压梯度力推动气块由山地向平原运动形成山风。山地和平原在进入午夜后温差最大,因此午夜是一天中山风最强的时刻。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孟加拉湾是风暴潮多发区,孟加拉国位于该湾湾顶,沿海极易遭受风暴潮侵袭。下图是孟加拉湾及周边部分区域简图。(1)列举两种能诱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____、____。(2)从地理位置和地形角度,分析孟加拉国风暴潮多发且灾情严重的原因。(3)说出图示环流最有可能存在的季节,简述该环流的形成过程。【答案】(1)①.台风(飓风)②.温带气旋、冷锋(2)面向印度洋,是飓风多发区;位于三角形海湾及喇叭形河口顶端,潮差大;孟加拉国地 势低洼,抗潮能力差。(3)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动;受海陆轮廓影响,抵达孟加拉湾北部的洋流顺海岸线转向后补偿至流出海区。【解析】【分析】本题主要以孟加拉湾为例,考查洋流和风暴潮、洪涝灾害相关知识,设置三个小题,考查内容适中,难度较小,重在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解】风暴潮是由于海水的大风引起,风暴潮可由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锋面系统三种天气系统引起。因此诱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台风(飓风)、温带气旋、冷锋。【小问2详解】从地理位置和地形角度来讲,从地理位置来讲,孟加拉面向印度洋,是飓风多发区;处于·孟加拉湾和喇叭形河口的顶端,潮差大;此外孟加拉国总体地势低洼,抗潮能力较差。【小问3详解】图示所示环流为北印度洋环流,规律为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顺时针大洋环流圈,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圈。图中为顺时针,因此为夏季,形成过程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动;同时受海陆轮廓影响,抵达孟加拉湾北部的洋流顺海岸线转向后补偿至流出海区。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以年为周期的生长发育节律现象。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可观测较大区域尺度的地表植被物候,以此来确定不同植被枯黄期(植被绿色程度开始衰退的时间,从1月1日开始计算)的时间差异。中国第二、三级阶梯地形过渡带是一个由大兴安岭、燕山、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形成的地形递变区域,地表植被物候的空间分异显著。材料二:图左是我国第二、三阶梯过渡地带典型植被空间分布图,图右是1982-2015年该区域四类植被的枯黄期年际变化趋势。 (1)图示植被的空间分布体现的最主要地域分异基本规律是____,其影响因素是____。(2)观测较大区域尺度地表植被枯黄期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结合图2归纳该区域植被枯黄期的时空分布特征____。(3)第二、三阶梯地形过渡带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显著,说出太行山脉东、西两侧主要地形区内河流水文特征的不同之处。(4)从环境适应性的角度说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革质叶片的原因。【答案】(1)①.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②.热量(2)①.遥感##RS②.空间:自南向北枯黄期提早;温带草原和寒温带针叶林差异不大。时间:植被枯黄期整体上呈接近趋势;1982年以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枯黄期提早,另三类植被枯黄期推迟。(3)流量:东侧大于西侧;流速:东侧小于西侧;含沙量:东侧小于西侧。(4)处于亚热带纬度,夏季光照强,革质叶片增强光照反射率,防止叶片灼伤;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蒸发强,革质叶片削弱植被蒸腾,锁住体内水分;物种丰富,革质叶片增加啃食难度,实现自我保护。【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我国第二、三阶梯过渡地带典型植被空间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植被的因素、遥感(RS)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图示植被由北向南分别是针叶林、草原、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体现了纬度 地带性分异规律,其影响因素最主要的是热量上的差异。【小问2详解】观测较大区域尺度地表植被枯黄期需要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区别不同时期植被的状态,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RS),结合图2该区域植被枯黄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在空间上,有自南向北枯黄期提早,温带草原和寒温带针叶林差异不大的特征;在时间上,有植被枯黄期整体上呈接近趋势,1982年以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枯黄期提早,另三类植被枯黄期推迟的特点。【小问3详解】第二、三阶梯地形过渡带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地形、降水的差异上,东侧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于西侧;西侧地势起伏更大,东侧流速小于西侧;流速越快,河流侵蚀作用越强,东侧含沙量小于西侧。【小问4详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革质叶片可以适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强、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气温较低、生物多样性强的特点。具体来看,处于亚热带纬度,夏季光照强,革质叶片增强光照反射率,防止叶片灼伤;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蒸发强,革质叶片削弱植被蒸腾,锁住体内水分,起到保水作用;革质叶片冬季的时候可以保温作用;革质叶片低适口性可有效提升叶片的防御性,从而增加食草动物以及虫害啃食的难度,在生物多样性强的南方地区有效自我保护。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河流阶地分布着深厚的沉积地层,是研究区域环境变化和河湖发育的重要信息载体。沉积地层指在不同沉积环境中通过不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由沉积物或岩石组成,层内特征统一,层间区别明显。材料二:下表是我国某天然河流阶地在单一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剖面及其物质组成。地层名称深度(cm)黏粒(%)细粉沙(%)粗粉沙(%)沙(%)平均粒径(um)现代草甸土层0~808.9931.4135.9023.7038.27古土壤层81~16010.8026.2034.3028.7044.05风成沙层161~5605.2712.0114.0068.7295.05 古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561~9502.416.373.518771272.57古滨浅湖相沉积层951~100012.4036.6538.0512.9025.62古深湖相沉积层1001~110018.5053.3024.004.2012.92古滨浅湖相沉积层1100以下10.9025.7041.5021.9036.18(1)描述沉积地层具有的一般特点。(2)体现具有较快流速沉积环境的地层是____,说明理由____。(3)推测该河流阶地沉积地层形成期间的主要外力作用和气候特征。【答案】(1)层理构造;常含化石;能反映沉积环境;越下(上)层地层越古老(年轻)。(2)①.古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②.上三层非流水沉积形成,下三层属湖相沉积,湖泊水体流动性小;该层属河漫滩相沉积,沉积物粒径最大。(3)沉积环境由湖相变为河漫滩相,再到风沙沉积,说明外力作用由流水沉积转变为风力沉积,气候趋于干旱;后期形成现代草甸土层,说明水分条件有所增加。【解析】【分析】该题以沉积地层相关知识和我国某天然河流阶地在单一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剖面及其物质组成表为材料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地层特征、河流沉积相、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沉积地层指在不同沉积环境中通过不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由沉积物或岩石组成,层内特征统一,层间区别明显。由此推断,沉积地层由沉积物形成时,具有先后顺序,越下层地层形成越早;地层之间出现层理结构,分层明显;在单一的沉积环境下,沉积特征统一,可反映出该层岩石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沉积物形成岩石过程中,生物遗体或遗迹可能保留下来,形成化石。【小问2详解】由表格可知,该阶地沉积地层中,最下面三层为湖相沉积层,平均粒径较小。湖泊水流动性 小,侵蚀搬运力量弱。上三层为草甸、土壤和风成沙层,为非流水沉积;中间层古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为河流沉积,由表格可知,沉积物平均粒径最大,说明水流速度较快。故体现具有较快流速沉积环境的地层是古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小问3详解】由表格可知,该阶地早期沉积环境由湖泊变为古河流,再转变为风成沙层,说明水分条件逐渐变差,外力作用由流水沉积转变为风力沉积,说明该阶段当地降水减少,气候趋向于干旱,水分减少;后期,由风成沙层逐渐转变为草甸土层,说明植被生长条件变好,应是水分条件得到改善,降水增加,水分增加。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2月诊断性试题(Word版带解析)
浙江省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A卷)(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舟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4-12 16:50: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3.4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