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诸暨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诸暨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2年10月15日3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图为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进入预定轨道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围绕的中心天体是()A.太阳B.月球C.地球D.火星2.遥感三十六号卫星所属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A.可观测宇宙B.河外星系C.太阳系D.地月系3.太阳活动对卫星发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A.磁暴现象导致发射场降水异常B.航天器和地面指挥部通信异常C.极光现象导致发射场观测困难D.太阳风造成大气温度异常降低【答案】1.C2.D3.B【解析】【1题详解】遥感三十六号卫星主要应用于地球的遥感监测,是围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其中心天体为地球,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2题详解】遥感三十六号卫星围绕地球运行,位于地球和月球构成的地月系,地月系位于太阳系中,太 阳系位于可观测宇宙中,故该卫星所属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3题详解】太阳活动较强时,可能导致航天器和地面指挥部的通信异常,影响卫星发射,B选项正确;磁暴现象可能导致导航、通信异常,不会导致降水异常,A选项错误;太阳风不会明显影响大气温度,D选项错误;极光现象多发于高纬度地区,对卫星发射影响小,C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及其影响中,耀斑和太阳风均与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产生有关,但无线电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太阳风的影响。2022年8月23日,四川省某山区突发泥石流灾害,造成多人受灾。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诱发此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最可能是()A.突发暴雨B.地势陡峭C.山石松动D.植被破坏5.发生泥石流时,逃生时应()A.顺山谷地势往低处跑B.借助山谷中大树避险C.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D.迅速向山顶方向攀爬【答案】4.A5.C【解析】【4题详解】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大量冰雪融水或江河、水库溃决后的急速地表径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碎屑物质,并具有强大冲击力和破坏作用的特殊洪流。结合所学可知,暴雨洪涝、地势陡峭、山石松动和植被破坏都是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但题干问的是诱 发因素,根据材料“8月23日”,正值夏季多雨时节,所以最可能的诱发因素是突发暴雨,A正确。地势陡峭、山石松动以及植被破坏等均不是可能性最大的诱发因素。故选A。【5题详解】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是发生在山谷中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为了快速避险、远离泥石流路径,应向泥石流沟两侧高处躲避,C正确。由于泥石流顺山谷地势往低处快速流动,所以不能顺山谷地势往低处跑,A错。泥石流发生时,山体和植被的稳定性都较差,故借助大树躲避和向山顶攀爬都是较危险的行为,BD错误。故选C。【点睛】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完成下面小题。6.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7.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界面为古登堡面B.只有纵波才能够穿过C.该界面在海底更深D.地震波下传波速加快【答案】6.B7.D【解析】【6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下岩浆主要位于软流层,该层分布于上地幔上部,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7题详解】地壳与地幔间的界面为莫霍面,横波和纵波均能穿过该界面,且在经过该界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AB错D对;由于大陆地壳厚度大,因此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大陆部分较深,C错。故选D。【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属于沉积地貌的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①地貌景观的特点是()A.千沟万壑B.冰川广布C.地势低平D.奇峰林立【答案】8.D9.D【解析】【8题详解】根据图示景观分析,①图为峰林,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②图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③图为沙丘,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④图为河口三角洲,为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③④正确,D正确。①②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9题详解】根据图示景观分析,①图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奇峰林立,A错误,D正确。图②中冰川广布,B错误。图④中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C错误。故选D。【点睛】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河口三角洲、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沙丘、沙垄。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盛产鳕鱼。随着捕捞技术提高,l987年鳕鱼捕捞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10万吨,但两年后渔民发现几乎无鱼可捕,渔场被迫关闭至今。下图为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A.寒流流经B.暖流流经C.寒暖流交汇D.西风漂流流经11.推测纽芬兰渔场被迫关闭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捕捞,渔业资源枯竭B.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鱼类饵料缺乏C.海水污染,鱼类生存环境破坏D.表层海水营养供给不足,鱼类大量死亡【答案】10.C11.A【解析】【10题详解】读图可知,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水将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易形成渔场。故选C。【11题详解】“随着捕捞技术提高,l987年鳕鱼捕捞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10万吨,但两年后渔民发现几乎无鱼可捕,渔场被迫关闭至今”,说明纽芬兰渔场被迫关闭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A正确,B、C、D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点睛】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传说。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成群结队地驶入了纽芬兰湾。这些渔轮夜以继日地捕捞,庞大的捕鱼网兜掠过海底,除了鱼群在劫难逃,连海底生态也被破坏殆尽。面对鳕鱼资源的枯竭,加拿大政府被迫于1992年宣布彻底关闭纽芬兰及圣劳伦斯湾沿海渔场。如今关闭已二十多年了,鱼群仍不见踪影。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下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13.该地峰林、峰丛、孤峰溶蚀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是()A.峰林、孤峰、峰丛B.孤峰、峰丛、峰林C.峰丛、孤峰、峰林D.孤峰、峰林、峰丛【答案】12.B13.D【解析】【12题详解】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较少,主要以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A错误;我国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且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喀斯特地貌广布,B正确;黄土高原处于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区,主要以流水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C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以风成地貌为主,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石灰岩出露地表时间越早,接受流水溶蚀越早,溶蚀程度越严重。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流水溶蚀程度较轻;峰林基部石灰岩厚度变薄,断续相连,流水溶蚀程度较重;孤峰基部石灰岩分离,厚度最薄,流水溶蚀程度最严重。所以溶蚀程度由重到轻的次序是:孤峰、峰林、峰丛,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或者重力崩塌、坍塌和堆积等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各种奇特的溶洞。地表的有石芽、溶沟、喀斯特漏斗、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等,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民航客机在飞过天空时,其身后经常拖着白色的尾巴,被称为航迹云。当客机飞行在气温为-60℃~-40℃的大气层且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才容易产生航迹云。下左图为航迹云景观,右图为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当客机飞行时,更容易产生航迹云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15.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层大气中杂质、臭氧含量多B.②层大气厚度在赤道附近最厚C.③层大气上热下冷,臭氧稀少D.④层大气上冷下热,大气稀薄【答案】14.B15.B【解析】【14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当客机水平飞行在气温为-60℃~-40°℃的大气层且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更容易产生航迹云”,此时地面温度在20℃左右,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可判断飞机在10千米至14千米之间飞行时,即是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底部飞行时,更容易产生航迹云,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位于对流层,③位于平流层,④位于高层大气,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15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对流层,臭氧含量少,臭氧层位于平流层,A错;②对流层,对流层高度赤道17-18km,中纬度10-12km,两极8-9km,②层大气厚度在赤道附近最厚,B对;③层平流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臭氧多,C错;读图可知,④层高层大气气温先减少后增加,上下温度差异小,中层温度低,D错。故选B。【点睛】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大气共分为三层: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奇虾(如下图),是一种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沉积岩中均有发现的古生物。研究表明,奇虾在5.3亿年前是海洋中最凶猛的捕食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奇虾生活的地质年代及其代表性动物为()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代始祖鸟C.中生代恐龙D.新生代人类17.奇虾生活时期()A.出现低等多细胞生物B.裸子植物迅速发展C.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D.进入第四纪大冰期【答案】16.A17.C【解析】【16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奇虾在5.3亿年前是海洋中最凶猛的捕食者,因此奇虾应分布在古生代,代表动物应是三叶虫,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古宙时期便已出现低等多细胞生物,A错误;古生代出现的应是蕨类植物,B错误;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C正确;第四纪是新生代而不是古生代,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发展历史划分为若干地质年代,主要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每代又划分为若干纪。生物的进化历史约始于38亿年前。大约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真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大约19~2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大约5.4~8.5亿年前,全球平均气温下降,海平面下降,出现大面积浅海滩,形成多样的自然环境。海洋中出现多细胞真核生物,并广泛分布在各种自然环境中,最早的原生动物出现在大约6亿年前。18.潮汐发电是利用涨潮、落潮时水坝两侧的水位差,潮水流入或流出水坝过程中推动水轮机 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下左图是某日潮汐发电最强时刻水位示意图,右图为当地潮汐时刻示意图。左图所示水位状态最有可能对应右图中的()A.4时前后B.11时前后C.17时前后D.20时前后【答案】C【解析】【详解】读左图可知,此时大海水位高,正值涨潮期,利用潮水流入推动水动水轮机能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注意材料“左图是某日潮汐发电最强时刻水位”,表明此时潮位最高,因此最可能位于17时前后,4时虽也是高潮期,但潮位较17时低,A错,C正确。11时前后为低潮期,20时前后潮位也相对较低,BD错。故选C。地球各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环境。图为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圈层厚度大致相当B.各圈层之间相互渗透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都属于地球外部圈层20.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但不规则B.由坚硬岩石组成C.有若干电离层D.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19.B20.A【解析】【19题详解】由图中各大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①提供水蒸汽,因此是水圈;②是水蒸汽进入的圈层,并提供降水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应是大气圈;③圈层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应为生物圈;④圈层提供矿物质、无机盐和尘埃,应为岩石圈。各圈层厚度相差是很大,A错误;各圈层之间相互渗透的,B正确;③生物圈渗透到各大圈层中,并不单独占有空间,C错误;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错误。所以选B。【20题详解】图中①提供水蒸汽,因此是水圈,主要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A正确;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是岩石圈,B错误;有若干电离层的是大气圈,C错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生物圈,D错误。所以选A。【点睛】水圈是指由地球表面上下,液态、气体和固态的水形成一个几乎连续的、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水,上界可达大气对流层顶部,下界至深层地下水的下限,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生物体内的水。水圈中大部分水以液态形式储存于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及土壤中;部分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于极地的广大冰原、冰川、积雪和冻土中;水汽主要存在于大气中,三者常通过热量交换而部分相互转化。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完成下面小题。21.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植物群落表现的特征是()A.垂直结构丰富B.群落结构单一C.森林草原广布D.藤本植物少见22.下列植被类型中,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的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21.A22.C【解析】【21题详解】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群落结构复杂,A对,B错;高温多雨的地区主要植被是森林,草原多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C错;热带雨林中拥有世界上全部藤本植物的90%,藤本植物多见,D错。故选A。【22题详解】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是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的特征,C正确。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二者一年四季常绿,AB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叶片是狭窄的,D错误。故选C。【点睛】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热带、温带、寒带。植被、土壤等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对这种分异的产生也有重要影响。我要提问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某研究小组为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植被对绿色屋顶径流的调控效益而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3.该实验设计排水孔测量的水量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A.地下径流B.降水C.地表径流D.蒸发24.若在实验中增大植被覆盖率,则会出现的结果是()A.塑料桶中收集到的雨水更多B.导流槽中雨水汇集的速度会更慢 C.植被蒸腾损耗的水量会更少D.导流槽中径流峰值出现时刻提前25.绿色屋顶项目实施以后带来的影响是()A.增加城市交通拥堵B.下渗量和蒸发量减少C.增强城市热岛效应D.改善屋顶的空气湿度【答案】23.A24.B25.D【解析】【23题详解】降水之后,水分不断下渗,当土壤中水分饱和之后,多余的水分会从排水孔流出,这就是该实验设计排水孔测量的水量,属于水循环中的地下径流,A对;降水是大气降水来自大气中,该实验设计排水孔无法测量,B错;地表径流,指降水后除直接蒸发、植物截留、渗入地下、填充洼地外,其余经流域地面汇入河槽,并沿河下泄的水流,该实验排水孔流出的水不是地表径流,C错;蒸发,是地球表面水汽蒸发到空气中,该实验排水孔流出的水不是蒸发的水汽,D错。故选A。【24题详解】若在实验中增大植被覆盖率,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下渗,植被覆盖率越大,被植被吸收的水分越多,塑料桶中收集到的雨水会更少,A错误;植被对降水有截留作用,植被覆盖率越大,截留作用越显著,下渗的雨水减少,且下渗作用滞后,会导致导流槽中雨水汇集的速度更慢,且导流槽中径流峰值出现时刻滞后,B正确,D错误;植被覆盖率越大,植被蒸腾损耗的水量会更多,C错误。故选B。【25题详解】绿色屋顶项目实施是在屋顶种植植被,与城市交通拥堵无关,A错;若将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则会增加城区的植被覆盖率,屋顶土壤水分增加,从而增加城区的蒸发量和蒸腾量,屋顶的空气湿度增加,B错D对;植被有调节气候的作用。若将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错。故选D。【点睛】1.固碳释氧,净化空气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且能吸收有害气体,释放负离子;2.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森林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贮存,可以增加可用水量,净化水质,调节径流。3.植物根系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在生长中积累下大量营养物质,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环境。4.防风固沙,减轻灾害森林可以降低风速,减轻风沙、台风、霜冻等灾害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为缓解全球变暖,我国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的最高点),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CO2“零排放”),图1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1960-2021年全球空气CO2浓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26.图中属于长波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27.图2所示期间CO2浓度变化会造成全球变暖,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更多B.大气逆辐射减弱C.大气吸收太阳辐射更多D.大气保温作用强【答案】26.BC27.AD【解析】【26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来自太阳,位于大气上界,为太阳辐射;②来自地面,为地面辐射;③为来自大气射向地面,属于大气逆辐射;④经过大气削弱作用的到达地面,属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物体温度越高,辐射能量的波长越短;反之物体温度越低,辐射能量的波长越长,因此①④来自太阳能量强,为短波辐射,②③为长波辐射,故选BC。【27题详解】图所示期间,二氧化碳浓度呈上升趋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导致气温升高,大气保温作用增强,AD对B错;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波段有少量吸收,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加非常小,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不大,C错。故选AD。【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不同海域海水盐度不同,会导致海水密度不同,进而影响海水流动方向,一般来说,海水会从密度大的水域流向密度小的水域。下图为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海水盐度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8.造成地中海和大西洋盐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A.气候B.海域面积C.径流D.人类活动29.海水密度差异影响船只潜艇航行,关于其航行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深潜潜艇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时顺水B.大型货船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时顺水C.深潜潜艇进入地中海需排水保持深度D.同一货船大西洋吃水深度比地中海深【答案】28.AC29.BD【解析】【28题详解】地中海沿岸气候相对干旱,蒸发量大,且沿岸径流注入的淡水量较少,导致地中海盐度较大西洋盐度高。同时,地中海较为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少,导致盐度较高,所以主要与气候和径流相关,但与海域面积和人类活动关系小,故选AC。【29题详解】结合图和材料可知,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海水下沉,海水从底层流向大西洋,而表层海水则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故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顺水,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潜艇顺水;地中海盐度比大西洋高,密度也比大西洋大,地中海海域的浮力更大,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吃水深度减小,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船只吃水深度加大。同时,深潜潜艇进入地中海,由于浮力增大,如果要保持深度,需要打开水舱阀门和通海阀,释放高压空气的同时海水会自动涌入,从而增大潜艇重量,使得潜艇深度保持平衡,而排水会减轻潜艇重量,使得潜艇进一步上浮。故选BD。【点睛】海水的盐度影响海水的密度,盐度大,密度大,船只在海上航行受到海水的浮力作 用,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海水密度、重力加速度以及船体排水的体积的乘积,重力加速度以及船体排水的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海水密度越大,船只受到的浮力大,吃水深度浅。30.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以上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的是()A.②B.③C.④D.⑥【答案】AC【解析】【详解】遥感是借助于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遥感技术主要获取的是地表的信息,对地下的物体探测效果差。故遥感适合获取居民点、水系、地形等信息,不适合获取土壤、岩层和地下水的信息,AC对BD错,故选AC。【点睛】遥感是借助于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遥感技术主要获取的是地表的信息,对地下的物体探测效果差。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与周围的沙漠在局部地区会形成热力环流。材料二:下图1为夏季某日新疆吐鲁番盆地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图2是该地景观图。(1)图1中,表示绿洲地区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 ________,该时段绿洲气压________(高/低)。沙漠绿洲局地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2)在下图中添加箭头,完成图示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并绘制一条近地面等压线。(3)绿洲和沙漠之间的热量交换,可以________(升高/降低)两地温度差异;绿洲和沙漠之间的水汽交换,可以________(升高/降低)两地湿度差异。(4)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答案】(1)①.①②.06:00—21:00③.高④.近地面冷热不均(2)(3)①.降低②.降低(4)沙漠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所以温差大。【解析】【分析】本题以夏季某日新疆吐鲁番盆地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热力环流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绿洲比沙漠的比热容更大,气温变化幅度更小,所以①曲线为绿洲的气温日变化曲线。根据图中信息可知,06:00-21:00沙漠气温比绿洲高,此时段沙漠气温高,气压低,绿洲气温低,气压高,形成沙漠绿洲局地环流形成的原因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小问2详解】白天沙漠增温比绿洲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低,而绿洲增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高,上空相反,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如下图: 【小问3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以看出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可以降低它们之间的热量差异,从而降低两地之间的温度差异,它们之间进行水汽交换,可以降低它们之间的湿度差异。【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漠多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地面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亚速海是东欧的一个陆间海,通过海峡与黑海相通,平均深度7米。亚速海夏季气温高,冬季大范围封冻,常形成强风。亚速海盐度极低,但锡瓦什湾盐度超高,锡瓦什湾水深仅在0.5米-1.0米之间。材料二:下图1是亚速海区域简图。图2是某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分布示意图。(1)图2中曲线③代表的是海水年平均________,其最高值处于________纬度海域(热带/副热带/寒带),简述该海域出现最高值的原因________。(2)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列举三种可开发利用的能源矿。(3)与亚速海相比,简析锡瓦什湾海水盐度高的原因。【答案】(1)①.盐度②.副热带③.副热带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2)石油、天然气、可燃冰(3)周围陆地径流淡水汇入少;有沙嘴阻隔,海湾更封闭,与亚速海水体交换少;海湾面积 小,水更浅,海水盐度更易受环境影响。【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及亚速海区域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及影响。考查学生对海水性质知识的调动和运用的能力。【小问1详解】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此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由此可知图中③代表海水的盐度;直接读图可知,盐度在副热带海域出现最高值;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最高。小问2详解】海洋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可燃冰、铀等。世界上已发现的海底煤田约200个,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英国、保加利亚、希腊、爱尔兰、冰岛、加拿大、土耳其、芬兰、法国、智利、日本和我国的近海水域。80年代世界年均采掘海底煤炭量约7000万至8000万吨、占世界煤炭总量的2%左右。海洋地质专家估计,海底储存石油2500亿吨,比陆地储油量大3倍,90年代约产油6亿多吨。海水里的铀储量约为40亿吨,是陆地储量的4000多倍。1克氚聚变成氦时,可以产生10度电能。据估计,海洋中氚的总含量约为25亿吨,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能源。【小问3详解】由亚速海区域示意图可知,该海域汇入的陆地径流少,淡水稀释作用弱;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海水浅,海水盐度更易受环境影响;有沙嘴阻隔,海域封闭,与外界水体交换少,盐度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浙江省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省内地理实践活动,在某山地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示意图(图1)。为观察红壤垂直分层结构,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红壤标本,拍摄红壤剖面图(图2),观察其剖面特征。 (1)图1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地红壤在________植被下发育,剖面呈均匀________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该山地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3)与砂土和黏土相比,壤土更适合耕作,简述其原因。【答案】(1)①.地表径流②.下渗③.地下径流(2)①.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土红##红③.南(3)壤土所含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水性能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土壤和植被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①表示地表径流,②表示下渗环节,③表示地下径流。【小问2详解】该地土壤为红壤,是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剖面呈土红色或红色,肥力较低。该地位于浙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山地南坡为阳坡,光照条件更好,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与砂土和黏土相比,壤土的土壤质地更好,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蓄水、保水性能强,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3-10 12:25: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5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