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昆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0年前,尼采放言要“重估一切价值”,今天我们似乎面临同样的历史关口。我们正在切身参与一次极具颠覆性的技术和认知的变革,同时也见证着一个哲学、艺术、技术、政治和伦理都在全面重构的时代。对艺术教育而言,教与学,艺术的感性经验,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甚至“人”的形态和“我”的意义,都在这场技术的加速中被重新定义。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构建艺术教育的新方式和新框架?对新方式和新框架的想象,未必是一直往前走,有时候也意味着要回溯本源。中文古老的“兿”字,本是一种“种植”和“培育”,二者统一于人的成长与培育。同样在古希腊人的经验中,哲学、教育和艺术都是作为一种“自我的技术”,统一于古老的神谕,它要人“关心自己”。这里所说的关心,既是指一种侍奉、训练,同时也意味着沉思,也就是说“主体为了达至真理而用来塑造自己的探究、实践与体验”。在21世纪最初的这20年,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巨大落差,而人的发展更是瞠乎其后。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发明一种人学,这需要我们重新回归到艺术和教育的本源,关心自己,并且重启一种“自我的技术”。当下艺术和教育的根本责任,就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推进“人”的保存与发展。为此学院和教育者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思想空间,需要重新思考艺术和教育、创造与传播、生产与消费、社会与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共同追问:面对“技术——信息——资本——权力”网络构建起的总体性的全球治理,我们如何重塑艺术的创造与教育?面对这种全球治理所带来的新的生命政治,作为一种“人学”的艺术教育应该如何展开?最近40年以来,各种新技术构建起人类各种各样的“假肢”,这种庞大的假肢体系正在废除我们的感官和感受力,割裂我们的身心。未来人类的根本困境是感性贫困、身心分离。在此,艺术或许有所作为。学院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有不同的世界观,在世界观的交互中激发他们想象世界的能力,创造世界的愿望,让他们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对事 物的敏感性慢慢地呈现出来,让他们逐渐体会到有那么一些眼光,有这么一些做法。这是艺术教育中最难以言说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教育问题就是艺术问题,艺术教育必须以艺术起作用的方式进行。艺术和教育是同一件事:一种直指人心的感受力实践,一种自我创造的精神生产,一种以人的社会性构建改变生活、改造世界的点滴工程。艺术的信息在人群中传播,在群与我的团结中相互学习、交互展开,在高度整合化、自动化的社会中开辟出歧见和想象;在“讯息——景观——资本”的多重现实中为我们的感受力拓展出一片新的田野,为我们的创造力开辟出一个新的战略空间。中国美术学院倡导的艺术/教育,并不是“艺术界的艺术”和“大学里的教育”,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更加根本的东西;为了人的保存与发展,艺术教育必须是一种贯穿群我、打通身心的知行之学,一种自我创造的技术。因此,目前在艺术学院中最应该学的,就是成为自我的创作者。因为艺术/教育的过程,首先是艺术主体性的创造过程,是艺术家自我再生产的过程。(摘编自高世名《回归艺术和教育的本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要想重新构建起艺术教育的新方式和新框架,就必须回溯本源,除此之外别无他途。B.在新世纪最初的这段时间里,社会快速发展,技术发展相对滞后,而人的发展更加缓慢。C.推进人的保存与发展是当下艺术和教育的根本责任,为此教育者要重新思考一切问题。D.“艺术界的艺术”和“大学里的教育”与当今中国美术学院里的艺术和教育没有关联。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引用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这句话,引出当下哲学、艺术等面对重构的话题。B.文章探究汉字“兿”的本源,联系古希腊人经验中“自我的技术”,认为两者毫无二致。C.文章将论述的核心“人学”置于宏阔的社会背景下,淡化感性的事例而侧重理性的阐发。D.连续的设问引人深思,形象的比喻直面现实,因果的推论水到渠成:体现了论证多样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教育置身于极具颠覆性的技术和认知的变革的时代,在重新定义相关概念的前提下,须构建起自己的新方式和新框架。B.最近几十年间,新技术构建起的忽视或不利于人的发展的伪体系给人们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对此,艺术或能起到矫正作用。C.学院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世界观的碰撞中激发想象世界的能力和创造世界的愿望,但这种目的不宜向社会公开。 D.艺术/教育的过程是艺术主体性的创造和艺术家自我再生产的过程,因此,成为自我的创作者是目前在艺术院校中最应学习的。【答案】1.B2.B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说法绝对,原文为“未必是一直往前走,有时候也意味着要回溯本源”是留有余地的。C项,“推进人的保存与发展”错,原文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推进‘人’的保存与发展”;另外,“一切问题”扩大范围。D项,“没有关联”曲解文意,原文“中国美术学院倡导的艺术/教育,并不是‘艺术界的艺术’和‘大学里的教育”’中“倡导的”予以限制,并不意味着客观上没有关联。故选B。【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认为两者毫无二致”错,原文是“中文古老的‘兿’字,本是一种‘种植’和‘培育’,二者统一于人的成长与培育。同样在古希腊人的经验中,哲学、教育和艺术都是作为一种‘自我的技术’,统一于古老的神谕,它要人‘关心自己’”,可见文中两者原理相同,方式不同。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C项,“这种目的不宜向社会公开”错,原文“这是艺术教育中最难以言说的事情”是说艺术教育目的的复杂性,不是不宜向社会公开。 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加拿大艾伯塔省当地时间5月1日突发森林火灾。连日来,受高温和大风影响,火灾愈燃愈烈,不断失控,演变成艾伯塔省史上最为严重的火灾,石油重镇麦克默里堡几乎彻底被毁,8万多名居民被迫撤离。截至5月16日,这场森林大火仍未熄灭,烧毁林区面积已超过2400平方公里。据媒体报道,为扑救这场森林火灾,艾伯塔省已出动100多架直升机、26架灭火飞机、150多件重型灭火装备。从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获得的数字显示,如果我国发生这样的森林大火,全国可调动的、能用于航空直接灭火的航空器只有30多架。鲜明的数字对比显示了我国森林航空消防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摘编自《中国森林防火做好迎接大火的准备了吗?》)材料二:2009-2016年我国森林航空护林动态图材料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森林防护设备也大量地运用到实际的森林保护当中,飞机防护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我国目前的航空护林还有很多问题。外国用于护林防火的飞机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但是我国却只有40架;有的国家由政府财政补助扑救森林火灾支出的飞行费,而我国则全由林业部门承担,这个规定也在无形当中限制了使用飞机的数量。此外,我国现在航护用的飞机是由民航局临时租用的,不以护林为主,也缺少以防火为主的专业航护队伍,机组人员只负责驾驶飞行,需要另外安排人员担任观察员、空中施药灭火员,这样就很难达到航护应有的目的——侦察火情和灭火。航空护林是森林防火中的一个手段,应当在地方防火中心(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是由我国的“护林防火区域领导负责”所决定的。而现在的航空护林,却由上级条条管理,航护飞机的使用由航站支配,这种体制就使防护手段同防护责任脱节,必然会引起诸多不便和矛盾。曾经就发生过由于指挥不当,两架直升机进入同一火灾事故地的事件,而且此时火灾事故已经基本被地面人员处理,这就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损失。(摘编自《对于我国目前航空护林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材料四:澳大利亚根据各自职能的不同,对航空护林人员进行了角色划分:一类是航护机组人员,另一类是地勤人员。每种角色都有相应的培训内容,而且澳洲执行统一的培训标准,以利于今后跨州、跨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在培训结束后,还要经过严格的实地考核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格。为保障飞行安全,机组人员要接受航护培训,严格执行航护飞行条例,服从空中扑火指挥官的指挥。同时,地勤人员要在基地指挥官的指挥下,做好地面保障,确保地空通讯配合的协调一致。澳大利亚航空护林基地多建在国家公园和森林火灾频发地区,基地配备了有关调度、通讯、气象、化学灭火、贮水等方面的设施设备,以满足航护作业的需要。地勤人员配合基地指挥官,完成化学药剂(如阻火剂、泡沫等)的混合、搅拌与装机、吊桶加水、物资的搬运等多项工作。同时,澳大利亚还在地势平坦的林区建立了许多简易机场和野外停机坪,并配备了简易的航护设备。(摘编自《借鉴澳大利亚航护成功经验,完善我国航护管理机制》)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森林总航护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大体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航空护林作用日益突出。B.我国森林航护飞机飞行时间与租用的飞机架次并无显著关联,2016年两者比往年都有大幅 增加。C.我国航空护林租用的各类飞机架次由2009年的144架次增加到2016年的438架次,增长了2倍多。D.2009年至2016年,我国森林航护飞机年度飞行时间总量出现过两次负增长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我国发生类似艾伯塔省的森林火灾,以我们现有的救援设备,损失将更为惨重。B.加强以防火为主的专业航护队伍建设,是有效提升我国的航空护林能力的重要举措。C.为满足航护作业需要,澳大利亚将航空护林基地建在了国家公园和森林火灾频发地区。D.澳洲对航空护林人员开设统一的培训内容,以利于今后跨州、跨部门的协作与配合。6.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提升我国的航空护林能力。【答案】4.D5.B6.①政府应加大对航护设施的投入,保证航护事业的发展。②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航护政策,对航空护林相关体制进行改革。③对航护飞行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提高我国航护队伍的专业素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和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D项,“飞行时间总量出现过两次负增长”错,出现两次负增长的是租用飞机架次,飞行时间在2010年、2011年、2012年三年连续出现负增长。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找出文本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对照,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内容有矛盾的必有一项错误,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已然与或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A项,“损失将更为惨重”错,原文主“从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获得的数字显示,如果 我国发生这样的森林大火,全国可调动的、能用于航空直接灭火的航空器只有30多架。鲜明的数字对比显示了我国森林航空消防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可知说的是我国森林航空消防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并未提及损失将更为惨重,选项无中生有。C项,“澳大利亚将航空护林基地建在了国家公园和森林火灾频发地区”错。原文是“多建在国家公园和森林火灾频发地区”,可知说的是大多数情况,并非全部,选项扩大范围。D项,“澳洲对航空护林人员开设统一的培训内容”错,原文“每种角色都有相应的培训内容,而且澳洲执行统一的培训标准”,可知是有相应的培训内容,执行统一的培训标准,并非开设统一的培训内容。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原文“从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获得的数字显示,如果我国发生这样的森林大火,全国可调动的、能用于航空直接灭火的航空器只有30多架。鲜明的数字对比显示了我国森林航空消防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外国用于护林防火的飞机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但是我国却只有40架”,可概括出“政府应加大对航护设施的投入,保证航护事业的发展”;原文“有的国家由政府财政补助扑救森林火灾支出的飞行费,而我国则全由林业部门承担,这个规定也在无形当中限制了使用飞机的数量”“航空护林是森林防火中的一个手段,应当在地方防火中心(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是由我国的‘护林防火区域领导负责’所决定的。而现在的航空护林,却由上级条条管理,航护飞机的使用由航站支配,这种体制就使防护手段同防护责任脱节,必然会引起诸多不便和矛盾”,可概括出“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航护政策,对航空护林相关体制进行改革”;原文“在培训结束后,还要经过严格的实地考核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格。为保障飞行安全,机组人员要接受航护培训,严格执行航护飞行条例,服从空中扑火指挥官的指挥。同时,地勤人员要在基地指挥官的指挥下,做好地面保障,确保地空通讯配合的协调一致”,可概括出“对航护飞行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提高我国航护 队伍的专业素质”。【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太白山下王若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出自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关学大师、横渠先生张载的《横渠语录》。张载老家在开封,但命运却将一位大哲学家一生都交付给了太白山。张载十五六岁时,父亲病故涪州任上,张载和母亲、弟弟张戬扶亡父灵柩返老家开封安葬。由于战乱,加上经济拮据,在将父亲灵柩安葬在与太白山一脉相沿的眉县横渠镇大振谷口迷狐岭后,张载和母亲、弟弟也被迫把家安在太白山下的眉县横渠镇。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在太白山下苦读十余载的张载,踏上了前往宋都汴京(开封)参加科举考试的应试之路。这一年张载三十八岁。做学问,然后跻身仕途,这是古代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想的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张载也不例外。考取进士后的张载自然而然地,开始按照当时规程,进入体制内。大概是上苍有意要成就一位为人类历史留下璀璨光芒的思想家的缘故吧,在张载进入北宋政治中枢的时候,王安石刚刚开始改革新政。张载到枢密院工作不久,王安石即登门拜访,希望张载能够支持他改革变法。然而,让王安石失望的是,张载婉言拒绝了王安石的请求。拒绝与王安石合作,为张载今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当弟弟张戬终于与王安石撕破脸皮,走到改革派对立面继而被贬到湖北江陵后,张载预感到,如果继续在权力斗争翻江倒海的朝廷待下去,必然凶多吉少。为避免被弟弟激起的漩涡卷走,张载选择了主动辞官,回太白山下眉县老家继续治学。张载从宦海是非中脱身而出,是迫于无奈。后来,当被人推举并接到朝廷召唤后,张载还是以病老之身欣然进京复命,直到政治抱负再次受挫后辞职,病殁于从开封返回太白山下 的路上。回到太白山下后,张载一方面著书讲学,研究义理,探求天地及圣贤之道,一方面也着手实施一系列在朝廷做官时无法践行的社会改革实验。2013年,我在太白山下徘徊时,有人指出眉县横渠镇崖下村、渭河北岸扶风县午井镇和远在长安区的子午镇,正是张载当年恢复西周井田制的实验地。有人还说,这些地方现在还有张载进行井田制土地制度改革实验的遗迹。张载在太白山下进行制度实验的一千多年前,西周由盛而衰的历史已经证明,井田制是一种有着过多理想色彩的土地制度。一千多年后,面对无法挽救的衰败局面,张载试图恢复已经被历史摒弃的井田制,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张载为改变社会现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也能更深切地理解一位对现实人生充满热诚的孜孜以求的文人的情怀。在太白山下,除了进行井田制实验,张载还用大量时间和精力著书立说,带徒讲经。眉县方志载,太白山附近的关中书院、绿野书院、横渠书院和扶风贤山寺,都留下了张载讲学的足迹。这时候的张载,已经构建出“宇宙本源是气”的宇宙观和气化生成的理论体系。张载创造性提出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合一的人性论思想,完成了对孟子、荀子以来儒家人性理论在哲学高度的重建。在张载看来,人人都应该以成就圣贤为目的,树立历史使命感,最终达到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张载在太白山下完成的这种理论,不仅完善与发展了儒家学说,而且成为儒家重要支脉——关学的源头,也为后来的朱熹创立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张载身后,他的学术思想也对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王夫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著作还被列入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必考科目,成为备受后世统治者推崇的主流学术思想。同时,张载还是当时颇有盛名的天文学家。他不仅独创性地解释了地球运动问题,提出地球向左旋转理论,还从《黄帝内经》中得到启示,草创出“宣夜浑天合一”的宇宙图式,并以此图式就太阳和月亮与地球的距离孰远孰近问题进行探究,得出了日远月近的结论。据地方史志记述,张载建构自己学术体系时,长期在现在的太白山森林公园附近大振谷隐居。不知在隐居期间,他是否登临过太白山极顶,但作为一位强调天地是万物和人的父母,天、地、人三者共处于宇宙之中的哲学家,张载在思考、写作、静修之际,太白山自然山水对他的心灵世界,一定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如果不是在终年笼罩着神秘、神奇的氤氲之气的太白山长时间沉思默想,张载对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还能不能思考与领悟得如此澄 澈呢?公元1078年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开封通往长安的官道上风雪交加,天寒地冻,一顶单薄破旧的轿子在漫天风雪中艰难前行。随行人员除了轿夫,只有一位小伙子。轿内,一位脸色蜡黄、神情憔悴的病人双目紧闭。过了潼关,八百里秦川已然在望。然而,漫天风雪将天地融为一体,自太白山向东蜿蜒而来的秦岭,也被淹没在茫茫风雪之中,只有几线高挺的憧憧身影若隐若现。到了华山脚下,轿上的病人额头沁出豆大的冷汗,睁开眼睛,艰难地看了一眼影影绰绰的西岳华山,复又咬紧牙关,忍住疼痛,继续颠簸前行。将暮时分,轿子终于来到临潼,一行人找一家旅舍投宿下来。第二天清晨,大雪停息,白雪皑皑的关中大地一片寂静。一声撕心裂肺的号啕忽然从病人身处的客舍传将出来,将积雪覆盖的旷野上清冷的宁静撕裂。这一年,张载五十八岁。(选编自《散文》2021年02期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横渠四句”开头,这既是对张载一生的高度概括,也为后文叙述张载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作了铺垫。B.张载虽然拒绝了王安石的请求,但也进行了社会改革的实践。他与王安石一样都为改变社会现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C.张载在太白山下所完成的理论,为朱熹创立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其著作被列入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必考科目。D.文章整体上以时空为序,前后呼应,穿插作者的见闻、思考和联想,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8.文本内容主要写张载,为什么命名为“太白山下”?请谈谈你的看法。9.文章结尾部分,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叙写了张载在弥留之际仍艰难奔波于风雪之中的情状,描写颇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并谈谈这样写的目的。【答案】7.C8.答案示例(1)太白山下是张载的人生轨迹中最重要的节点。张载早年在太白山下苦读,并从这里出发走入仕途;受挫后归隐太白山下;最后死于回归太白山下的途中。(2)张载一生许多重大的成就都是在太白山下取得的。在这里他进行了井田制的实践;著书立说,带徒讲经;构建出他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3)太白山的山水对他的心灵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使得他对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澄澈的思考和领悟。9.(1)肖像描写:作者描写张载脸色蜡黄、神情憔悴,双目紧闭,强忍病痛的神态,刻画出张载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落寞与失意。(2)景物描写:描写了张载回家途中所遇到的漫天风雪,突显了旅途的艰辛,更是渲染出悲凉凄冷的氛围。(3)细节描写:作者描写了张载强忍病痛,眼望华山的动作细节,通过这个细节突显出张载心底对故乡的依恋。目的:与前文叙述张载所取得的成就不同,这些描写展现了张载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脆弱和无奈,还原了张载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悲悯和同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强加因果。由原文“张载在太白山下完成的这种理论,不仅完善与发展了儒家学说,而且成为儒家重要支脉——关学的源头,也为后来的朱熹创立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张载身后,他的学术思想也对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王夫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著作还被列入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必考科目,成为备受后世统治者推崇的主流学术思想”可知,“被明清两代列入考试科目”与“为朱熹创立理学奠定理论基础”之间无必然因果,文章意在说明张载所完成的理论影响深远。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首先,由“张载老家在开封,但命运却将一位大哲学家一生都交付给了太白山”可见,太白山是张载主要生活的地方。张载父亲病故后,“张载和母亲、弟弟也被迫把家安在太白山下的眉县横渠镇”,而后,张载“在太白山下苦读十余载”,考中进士后,“进入体制内”,后来,“张载选择了主动辞官,回太白山下眉县老家继续治学”,“后来,当被人推举并接到朝廷召唤后,张载还是以病老之身欣然进京复命,直到政治抱负再次受挫后辞职,病殁于从开封返回太白山下的路上”,由此可知,太白山下是张载的人生轨迹中最重要的节点。其次,依据原文“回到太白山下后,张载一方面著书讲学,研究义理,探求天地及圣贤之道,一方面也着手实施一系列在朝廷做官时无法践行的社会改革实验”“在太白山下,除了进行 井田制实验,张载还用大量时间和精力著书立说,带徒讲经”“这时候的张载,已经构建出“宇宙本源是气”的宇宙观和气化生成的理论体系”等内容可知,张载的许多成就大部分都是在太白山下取得的,无论是试图恢复已经被历史摒弃的井田制的实践,还是著书立说,带徒讲经,甚至在太白山下,张载构建出了“宇宙本源是气”的宇宙观和气化生成的理论体系。最后,依据原文“作为一位强调天地是万物和人的父母,天、地、人三者共处于宇宙之中的哲学家,张载在思考、写作、静修之际,太白山自然山水对他的心灵世界,一定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如果不是在终年笼罩着神秘、神奇的氤氲之气的太白山长时间沉思默想,张载对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还能不能思考与领悟得如此澄澈呢”可知,太白山自然的山水对张载的心灵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张载对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有了澄澈的思考与领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依据文中“轿内,一位脸色蜡黄、神情憔悴的病人双目紧闭”“轿上的病人额头沁出豆大的冷汗”可知,作者运用肖像描写,写张载脸色蜡黄、神情憔悴,双目紧闭,强忍病痛的神态,给读者展现出一位失意、落魄的形象,让人不禁为之充满同情。其次,依据原文“开封通往长安的官道上风雪交加,天寒地冻,一顶单薄破旧的轿子在漫天风雪中艰难前行”“漫天风雪将天地融为一体,自太白山向东蜿蜒而来的秦岭,也被淹没在茫茫风雪之中”等内容可知,作者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悲凉清冷的氛围,也说明了张载重病返乡途中的艰辛。最后,依据原文“艰难地看了一眼影影绰绰的西岳华山,复又咬紧牙关,忍住疼痛,继续颠簸前行”可知,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看了一眼”“西岳华山”,这一“看”,突出了张载在生命的最后对故乡的依恋。作者这些描写与前文叙述张载所取得的成就不同,前文作者高度赞美了张载所取得的成就,而此处的描写却显得极其悲凉,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这些描写展现张载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脆弱和无奈,从而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悲悯和同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狼沙中,良 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项羽后解。汉六年,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良从上击代,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高帝崩,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摘自《汉书·张良传》)注:①缟素:白色的衣服。这里是简朴之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对人的客气称呼。此处意思与《荆轲刺秦王》“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中的“客”意思相同。 B.为寿,即席间敬酒祝寿,祝颂尊长健康长寿,与《鸿门宴》中的“沛公奉卮酒为寿”中的“为寿”意思不同。C.侯,我国古代爵位的等级,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秦伯等。D.布衣,本指百姓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为平民所穿,后以此借指平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重情重义。张良年少不曾在韩国做官,韩被秦灭后,他用尽家产找寻刺客,刺杀秦王,为韩报仇。B.张良敢于劝谏。秦宫有很多奇珍异宝,刘邦想留居,张良认为此举不妥,直言规劝,刘邦最终听从他的建议。C.张良不贪功劳。张良做好战略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封赏时却以自己没有功劳而推辞。D.张良非常知足。张良认为他自己只是凭借言辞之才成为帝王军师,却被封以重位,对此,颇感满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2)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答案】10.A11.B12.C13.(1)张良想去跟随他,在路上遇到沛公。沛公正带领几千人攻占下邳,张良于是跟随了沛公。(2)浅陋的小人劝说我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就可以在秦地称王,所以听从了他的建议。【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开始臣是在下邳起家,和皇上在留相会,这是上天把臣托付给陛下。陛下采纳臣的计策,幸而有时还能有成效,臣希望把留封给我就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留”是地名,做“会”的地点,应在“留”后断开;而“此”是下句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D; “臣”是“愿封留足矣”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意思不同”错。意思相同,均为“敬酒祝寿,祝颂尊长健康长寿”之意。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封赏时却以自己没有功劳而推辞”错。依照原文,推辞的原因是“良未尝有战斗功”,而非“没有功劳”。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从”,跟随;“将”,带领;“属”,跟随。(2)题得分点有:“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使……进入;“王”,名词作动词,称王。参考译文: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以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发现一个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秦始皇帝东游,到达博浪沙的时候,张良和刺客一起埋伏刺杀秦皇帝,错误地击中副车。秦始皇帝非常生气,在天下大规模进行搜索,急于找到贼人。张良于是改换名姓,逃跑躲避在下邳。项伯曾经杀人,躲避在张良那里。十年后,陈涉等起义,张良也聚集一百多年轻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地。张良想去跟随他,在路上遇到沛公。沛公正带领几千人攻占下邳,张良于是跟随了沛公。沛公到达秦国,宫室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那里。樊哙劝谏,沛公没有听他的。张良说:“因为秦国无道,所以沛公能到这里。为天下除去祸害,现在应该以勤俭朴素来显示本色。现在刚入秦,就想着安于享乐,这就是所说的‘助桀为虐’。希望沛公听从樊哙的话。”沛公就又回去驻扎在霸上。项羽到达鸿门,要攻打沛公,项伯夜里跑到沛公军中,偷偷地见张良,想和他一起逃离。张良说:“臣答应韩王护送沛公,现在事情紧急,逃跑是不义的。“便把这事全部告诉了沛公。沛公大吃一惊,说:“现在怎么办?“张良说:“沛公 想要真的背叛项王吗?“沛公说:“浅陋的小人劝说我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就可以在秦地称王,所以听从了他的建议。”张良说:“沛公觉得自己能打败项王吗?”沛公沉默,说:“现在该怎么办?”张良就此请项伯来见沛公。沛公和项伯一起喝酒,为项伯祝酒,结为儿女亲家,让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王。项羽后来怒气消解。汉六年,封赏有功之臣。张良不曾有过战功,高帝说:“子房的功劳是运筹帷幄,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自己在齐挑选三万户。”张良说:“开始臣是在下邳起家,和皇上在留相会,这是上天把臣托付给陛下。陛下采纳臣的计策,幸而有时还能有成效,臣希望把留封给我就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就封张良做了留侯。张良跟随皇上攻打代,和皇上很自然地谈论天下很多事。张良说:“家族里世世代代做韩相,等到韩亡,不吝惜万金财产,替韩向强秦报仇,震惊天下。现在凭三寸舌头做皇上的军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是平民最大的荣誉,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高帝驾崩,张良六年以后去世,谥号文成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听筝【注】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注】当时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南方。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抽弦促柱”描述弹筝的动作,下句“无限”一词强化了听筝引发的悲怨情。B.颈联中的“独夜”“空楼”两词,极力描绘出凄清的画面,烘托出诗人灯下独坐的形象。C.颈联用“谁家”“何处”连续发问,其句式特点与《春江花月夜》里的相关诗句相似。D.尾联写由听筝引发的诗人与族侄身处两地的离别之恨,照应了第二句的“悲怨”之意。15.请比较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在描写音乐方面的异同点。【答案】14.B15.同:在摹写音乐方面,两处都没有正面写音乐,而是用了侧面描写。异:①柳诗此联虚写柳条伴着春风絮絮话别,啼鸟绕着落花声声鸣啼的场景,用了通感(联想、 比喻)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效果,化无形为有形(以形写声),写出了筝声中的悲怨之情。②白诗这句借环境描写渲染出宁静凄清的氛围,以效果写声,以诗人沉醉于琵琶女的琴声中来体现琵琶女技艺高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B.“烘托出诗人灯下独坐的形象”错误,此联亦是诗人根据筝声而进行的想象,并非是诗人形象。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艺术手法的能力。本诗颔联写“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借柳条随风摇荡、啼鸟围绕落花的视觉描写,来侧面描写音乐带给人的感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描写的是琵琶女弹完一曲后,周围船只中的人们都还沉浸在琴声中,安静无言,一轮江月映在江心的凄清景象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故而二者都用了侧面描写手法。不同的地方在于,二者的侧面描写方式不同;本诗中,通过描摹柳枝追逐春风,仿佛依依不舍话别;鸟儿绕着落花声声啼鸣,仿佛充满惜花哀情的景象,用视觉画面来展现听觉感受,采用了通感手法,化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写出筝声中的“悲怨声”。白居易的诗句,一是借人人沉醉于琵琶声中,回味无穷,久久没有回过神来的“悄无言”的效果来体现琵琶女技艺高超,二是渲染出“江心秋月白”的宁静凄清氛围来衬托琵琶声的余音绕梁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2)《过秦论》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3)《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邪曲之害公也②.方正之不容也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⑤.奈何取之尽锱铢⑥.用之如泥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邪”“弩”“锱铢”“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一幅粤港澳同胞共担民族复兴历史责任、共享祖国①伟大荣光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民生连着民心,增进民生福祉是大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促进港澳②的关键所在。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从没有动摇,更不会改变”。三年多来,大湾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全面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即将启动,2家国家实验室、10家广东省实室……集聚众多科学家,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等一系列措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显著增加。潮起宜踏浪,风正好扬帆!风好潮起之时正应③。当前,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快推进,大湾区建设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未来,大湾区将进一步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三地④,携手前行,奋力创造世界一流湾区建设新辉煌!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B.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C.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D.“不行!太原离平陆一千多里,而且要翻山越岭,交通不便,时间来不及了,请马上设法空运……空运!”【答案】17.①繁荣富强②人心所向③乘风破浪④齐心协力18.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等一系列措施,使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显著增强。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由前文“一幅粤港澳同胞共担民族复兴历史责任、共享祖国……”可知,“共享”的是民族复兴的成果,即国家的发展,故可填“繁荣富强”,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第②空,由前文“民生连着民心,增进民生福祉是大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知,此处指“增进民生福祉”对聚合民心的重要性,故可填“人心所向”,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第③空,由前文“潮起宜踏浪,风正好扬帆!风好潮起之时正应”可知,所填成语应与“踏浪”“扬帆”意义相近,再结合空后对大湾区建设新辉煌的希冀可知,此处应指大湾区乘着发展的势头继续迎浪前行,故可填“乘风破浪”,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第④空,结合空后“携手前行”可知,此处强调在未来的发展中三地共同努力,故可填“齐心协力”,指认识一致,共同努力。【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一系列措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结构混乱,在“粤港澳大湾区”前加“使”,或者在“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等一系列措施”前添加“借助”或“凭借”“通过”等;二是“影响力……增加”搭配不当,改为“影响力……增强”。【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由“2家国家实验室、10家广东省实验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除了“2家国家实验室、10家广东省实验室”外,还有其他同类事物,故文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C.指对除了“高的、矮的、早熟、迟熟”的其他类型的稻株的省略,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与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A.语境意在表明孔乙己还有许多话要辩白,但没来得及说出,已被别人打断,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B.指“我”面对祥林嫂的提问不知如何作答,支支吾吾,省略号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D.语境是对“空运”二字的反复,省略号表示重复出现的词语的省略。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二十四节气不仅意味着季节的变化,①。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受气候变化制约。人们把这些现象叫作物候。在不同的季节,节气有不同的特点,与之相对应的农业活动也不尽相同,②,农业活动才会顺利进行。③,二十四节气业已潜移默化为中国大众灵魂深处的一种情结。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了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已融入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民间盛传的“冬至饺子夏至面”等说法,正是这些节令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的具体展现。利用好二十四节气这张文化名片,落实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全人类谋福祉。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名片”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D.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答案】20.①还代表着物候变化②只有节气合适③除了指导农业生产21.C【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由前文“二十四节气不仅意味着季节的变化”可知,此处应填写与“变化”有关的句子,再结合下文“物候是指……”和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故应填写“还代表着物候变化”。第②处,由前文“节气有不同的特点,与之相对应的农业活动也不尽相同”可知,此处说明节气对农业活动的影响,再结合下文“农业活动才会顺利进行”可知,此处强调农业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故可填“只有节气合适”。第③处,结合语境可知,上文讲农业活动,挖空处后讲民间文化,前后语意无关联,挖空处应填含过渡性质的句子,故应填写“除了指导农业生产”。【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文段将“二十四节气”比作“名片”,说明二十四节气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形象,有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化交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将“白雨”比作“跳珠”,生动地描绘出雨点飞溅的情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将“雪花”比作“梨花”,体现出雪景的壮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红袖”指古代女子的红色衣袖,代指“女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与文中修辞手法不同。D.将“雨水”比作“麻线”,写出了雨点的密集,突出雨势之大,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C。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大气;从长江流水可以看到岁月的流逝,从月圆月缺中能够看到事物的变化……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思考感悟写成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关注细节老子道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说,世上的难事,必定先从容易的做起;世上的大事,必定先从细微的着手。  世界上不会有一蹴而就的事,凡事都是从点滴开始做起。平凡的事是这样,伟大的事也 是这样。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是自己壮志凌云的理想,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逐步积累。一个企业的兴旺,靠的不仅是领导运筹帷幄的谋划,更需要的是精益求精的实际经营。一个国家的富强,靠的不仅是政府高屋建瓴的战略,更需要的是具体切实的管理建设。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小事不去做,大事成空话。  在远行时,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看上去芝麻粒大的细节,关系可能甚大。很多时候,事物的成败就决定于某个关键的细节。  细节的重视有时会孕育着事业的成功。人民解放军的行动指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细化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对于推翻封建主义、建设新中国这一宏伟目标来说,是一个细的不能再细的细节,但正是这个细节,使老百姓们认识到了共产党的伟大之处。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做起,共产党人成就了历史伟业。  细节的疏忽有时会导致事业的失败。成功转化成失败,往往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审慎中,那百分之一疏漏。三国时姜维由于忽略了阴平小路的防守,而导致了蜀国的灭亡。美国航天局由于一个细小零件的疏于检查,才导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的惨剧。西方有首民谣叫《铁钉与国家》:“丢掉一只铁钉,失去一个蹄铁;失去一个蹄铁,坏了一个马蹄;坏了一个马蹄,失掉一匹战马;失掉一匹战马,毁了一个将军;毁了一个将军,输掉一场战争;输掉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一个极小事件的发生,由于不断引发连锁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或者重大事件的发生。  小事不可小看。从一粒沙中能够看一个世界,从一滴水里可以看太阳的光辉,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对于工作有没有责任感,并不仅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而更是体现在细微的小事中。东晋大将军陶侃,小到竹头木屑,大到设城驻兵,考虑颇为缜密细致。他曾主持造船,命令兵士将剩下的木屑和竹头全部收集起来。众人不知为什么。后逢大雪,天晴雪融,官府听事前余雪泥泞,木屑正好用来垫路防滑。多年以后,荆州刺史桓温准备伐蜀时大造船,铁钉不够,陶侃所贮竹头正好能当作竹钉用。正是由于陶侃时时对细处的重视,才成就了他一生辉煌的功勋。  天下之事都是当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使是最聪明的人设计出的最伟大的计划,执行时还是必须从小处着手——整个计划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些细节。如果我们只注重所谓大的方面,对小的环节却不以为然,放任自流漫不经心,结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宏伟目标却被小问题搁浅了,最终走向失败。  世事无小事,只要是你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就值得你去重视。【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非常简单,列举了大自然中的现象,“一粒沙”“一朵花”是小的,“世界”“大气”是大的;“长江流水”“月圆月缺”是表面现象,而“岁月的流逝”“事物的变化”是本质变化。由此可知,大自然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从细微入手,能够从细微处发现大问题;我们也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靠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我们可以从灾害启示出要保护环境,我们可以从动植物的生长启示出做人要有的精神,我们还可以从动植物的生老病死(生命循环)启示出生命的可贵,做人要过得有意义等。总之,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关键是,我们要透过大自然的一些表面现象,抓住实质,能够与人生、生活、社会联系起来,这样写作才有广度和深度。如果写作“大自然的启示”,可以安排成并列式,列举一些自然界的现象,与人生、生活等联系起来,要注意适当加一些议论升华性的语言。如果写“从细微处入手”或“透过现象看本质”等,也可以安排成并列式的结构。这道作文题容易偏题,如讴歌大自然的美好,或者是赞美大自然的神奇等均为不符合立意要求。立意:1.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启示。2.以小见大。3.从细微处发现问题。4.注重细节。5.透过现象看本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3-28 10:48:01 页数:23
价格:¥2 大小:178.4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