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高二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3.请监考员认真核对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魏晋以来,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已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修养。内迁较早的匈奴贵族如刘渊、刘宜等莫不综览经史、著诗文、工书草。胡服在中原流行,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由“上衣下裳制”向“上衣下裤制”转变。另外,以肉食、奶酩等为特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也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文化交融的主要特点是()A.同源共祖的意识初步确立B.家国一体的观念得到认同C.中外文化交流的规模空前D.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入居中原的匈奴等少数民族上层,具有了相当高的汉文化修养,胡服和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丰富、影响了中原人民的生活,反映出魏晋时期文化交融交流具有双向性特征,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同源共祖”意识,排除A项;家国一体的观念得到认同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而非中外文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2.在纂修《四库全书》过程中,乾隆帝根据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和“敬天保民”的传统,将明朝的荒淫无道与清朝的盛德宜怀进行对比。乾隆帝的这些做法旨在()A.拉拢明末反清复明的群体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构建清朝统治合法地位D.精心营造康乾盛世景象【答案】C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乾隆帝通过纂修《四库全书》,宣扬传统文化中的“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和“敬天保民”思想,否定明朝的荒淫无道,宣扬清朝的盛德宜怀,旨在构建清朝统治的合法地位,C项正确;拉拢明末反清复明的群体并非乾隆重视文化教化作用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精心营造康乾盛世景象与对比明清统治得失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医院在中国大量开设,但人们只有在遇到外科、眼科疾病时,才倾向于向西医求助,而内科疾病一般是在中医诊治多次无效后,才去尝试西医。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这从侧面反映了()A.中国人“华夷之辨”的心理防线B.西医的疗效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C.中国人强烈抵制外来侵略的心态D.“西学东渐”深刻影响国人生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社会民众偏向中医,对西医有所抵触。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人固有的华夷之辩的心理,A项正确;材料反映人们相信西医的疗效,排除B项;西方医学不是外来侵略,排除C项;材料反映近代中国人仍有传统的华夷之辫心理,没有涉及西学对国人的深刻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4.1873年,上海租界管理者在报刊上刊登告示:“租界各处马路,原多车马来往,行人宜走两旁,庶免彼此碰撞,特谕老幼男女,各宜遵守莫忘,切勿中道冲行,临时不急避让。”这一告示反映了当时上海()A.现代交通推动社会生活变革B.最早引进了现代交通工具C.西式道路频繁发生交通事故D.殖民统治渗透到交通领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租界各处马路,原多车马来往,行人宜走两旁,庶免彼此碰撞,特谕老幼男女,各宜遵守莫忘,切勿中道冲行,临时不急避让”信息可知,租界管理者刊登的告示强调行人和车马各行其道,说明现代交通推动社会生活变革,A项正确;仅从这一则告示的内容无法说明当时上海“最早引进了现代交通工具”,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的告示所涉及到的内容是交通规则,旨在避免发生交通规则,并非说明“西式道路频繁发生交通事故”,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交通规则,而非“殖民统治”从告示内容无法得出“殖民统治渗透到交通领域”,排除D项。故选A项。5. 1901年,清朝在朝廷设“督办总务处”,简称“政务处”处理新政事务。《政务处开办条议》云:“向来军机处为政事统汇,今别设政务处,以军机大臣领之,并添派王大臣领之。”这表明()A.军机处与政务处合署办公B.督办政务处隶属于军机处C.皇族势力左右新政的大势D.军机处已不适应新的形势【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军机处以外,设置“督办总务处”,处理新政事务,表明军机处已不适应新的形势,D项正确;军机处与政务处合署办公与“今别设政务处”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督办政务处隶属于军机处,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皇族势力对清末新政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6.清末到民国初年,先后推行了两次学制改革其中中学课程设置见下表,这两次学制改革()学制中学课程设置癸卯学制(1904年月)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壬子学制(1912年月)修身、国丈、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女子中学加课家事、因艺,缝纫.A.贯彻了中体西用的思想B.体现了全盘西化的育人倾向C.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和民国初年推行的学制改革,在中学课程设置中,都有外国语、物理、法制等与近代化相关的学科,说明两次学制改革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C项正确;两次学制改革均突破了中体西用的局限,排除A项;体现了全盘西化的育人倾向与“修身”“读经讲经”等学科的设置不符,排除B项;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7. 1912年12月,中华民国举行了参众两院议会首次选举。经统计,两院席位的选举结果如下:民主党得到24席、统一党得到24席、共和党得到175席、国民党得到392席、跨党和无党者得到255席。这一现象的出现()A.得益于革命打碎了旧的体制B.标志共和制在中国的诞生C.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D.说明民主选举的基础广泛【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干中所给信息,中华民国成立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并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得益于专制政权即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标志着共和制在中国的建立,排除B项;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C项;材料中各政党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意图,并未体现广大人民的政治意志,故民主选举基础广泛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8.对于1949年3月的报告提出的“必须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周恩来阐释道:“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表明,当时()A.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局面B.中共坚决捍卫民族独立和主权C.中国的外交政策由此走向成熟D.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即先把帝国主义残余势力清除干净,然后再考虑建交问题,这体现了当时中共坚决捍卫民族独立和主权,B项正确;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局面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而不是“一边倒”,排除D项。故选B项。9.1953年10月,卫生部向中央报告,确定卫生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加强工矿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使农村卫生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并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治对人民危害性最大的疾病。这一举措的施行()A.确保互助合作运动的顺利开展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缩短城乡医疗卫生水平的差距D.服务国家建设主要任务的推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3年10月”“ 卫生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加强工矿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使农村卫生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将卫生工作与工业建设、互助合作运动相结合,说明当时卫生工作服务国家建设主要任务的推进,D项正确;卫生工作可以辅助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而不是确保,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卫生工作服务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城乡同时开展卫生工作,并未侧重发展乡村卫生,无法得出缩短城乡差距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0.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后,某漫画家绘制了下图漫画。该漫画反映了()A.美国与盟友关系恶化B.国际金融秩序的变化C.美元霸权时代的结束D.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漫画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了美国盟友纷纷抛弃美国,并突破美国阻碍加入亚投行,这说明了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动摇,国际金融秩序发生变化,B项正确;漫画强调的是亚投行推动国际金融秩序变化,而且美国盟友被亚投行吸引并不代表它们之间关系恶化,排除A项;美元霸权时代正走向衰落,但尚未结束,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11.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运用形式逻辑来论证上帝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着“运动”,是因为上帝是第一推动者;宇宙秩序的结构之所以和谐,是因为存在无限智慧的创造者即上帝。他的思想()A.蕴含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因素B.证明了因行称义的合理性C.引发了文艺复兴思潮的兴起D.抛弃了古希腊的哲学思维【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奎那运用逻辑学来论证上帝存在,将理性精神与神学相结合,说明他的思想蕴含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因素,A项正确;因行称义强调的是按照教会和教皇的命令去做才能得救,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阿奎那的思想与文艺复兴的兴起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 项;阿奎那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哲学思想,而不是抛弃,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表为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商品经好望角经地中海胡椒100万-200万磅300万-400万磅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万-65万磅70万-100万磅A.商业革命引发商贸线路多样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C传统商路仍然发挥重要作用D.欧亚非三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新航路已经开辟,但直到1600年时,经过地中海运入欧洲的商品数量还很可观,反映出传统商路仍在发挥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商贸线路的多样性,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已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欧亚非三洲经贸联系比以前更紧密,排除D项。故选C项。13.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3至14小时,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可以看出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劳作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劳作方式的变化,未涉及对手工工场的管理,排除A项;“传统农业不复存在”表述绝对,排除C项;劳作方式的变化,并没有使得人们摆脱体力劳动,排除D项。故选B项。14.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还是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 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对英国文化侵略的正确理解是()A.印度的民族文化被同化B.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C.导致印度排外主义盛行D.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为印度各地提供了共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促进了印度民族民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说明英国的文化侵略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印度民族文化被殖民同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印度盛行排外主义,排除C项;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并非英国文化侵略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5.1941年8月,美英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宣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这一宣言()A.明确提出了民族自决原则B.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C.反映美英间既合作又对抗D.意在帮助各民族选择发展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两国首脑签订《大西洋宪章》,宣称尊重、支持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形式,维护各民族主权和自治权,明确提出了民族自决原则,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是在二战后,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美英间的对抗,排除C项;意在帮助各民族选择发展道路与“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6.20世纪以来,随着文官集团的日益崛起与膨胀,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A.文官集团日益崛起膨胀B.总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C.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发展D.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文官集团的膨胀,美国总统考虑规范文官制度,以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C项正确;“文官集团日益崛起膨胀”属于材料自身内容,不能反映材料实质问题,排除A项;美国总统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属于国会,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三权分立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17.中国古代王朝的中央决策方式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前期一切以皇帝名义发布的文书,都要经过中书舍人的起草。门下省处于枢纽地位,具体为对各种上下行文书“皆审署申覆而施行焉”。尚书省则一方面上承制敕,制为政令,向下颁布实施,另一方面,下领州府寺监之政务,向上申奏。在隋唐之际宰相制度的变革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从国家政务的裁决到政务执行都有一整套程序。材料二廷议与廷推在明朝作为一种独特的制度,是中央各部门的平等议事制度,廷议廷推弥补了明朝缺乏中枢机构协调的缺陷。“朝廷有大政及推举文武大臣,必下廷议”,举凡立君立储、建都、郊祀、宗庙、典礼、宗藩、民政、漕运、边事等皆在可议之列。正统十年,重要政事“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廷推形式与廷议大体相同,但议题专为人事。隆万以后,阁臣不经廷推入阁者,往往引起争议。——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央政府的决策程序。这反映出唐朝中央官制有何特征?(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出现廷议与廷推这一独特制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唐、明两朝在政府决策方面的异同。【答案】(1)决策程序: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以皇帝名义发布。特征:唐朝继承并发展了三省六部制,中央机构分工明确;运行程序规范;宰相人数增多;各部门间相互监督、制衡。(2)原因: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中枢机构间的协调不足,影响了政治效率。同:注重程序,强调集思广益,本质上都服务于君主专制。异:唐朝实行的是集体宰相制度,增加了宰相人数,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实行内阁制,皇权进一步加强;唐朝决策重视程序,明朝决策将大政和人事分开,注重分工。【解析】【详解】(1)决策程序:根据材料一中“唐前期一切以皇帝名义发布的文书,都要经过中书舍人的起草”“下省处于枢纽地位,具体为对各种上下行文书‘皆审署申覆而施行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央政府的决策程序为,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以皇帝名义发布。特征:根据材料二中“中书舍人的起草”“(门下省)审署申覆”“尚书省则一方面上承制敕,制为政令,向下颁布实施,另一方面,下领州府寺监之政务,向上申奏”“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从国家政务的裁决到政务执行都有一整套程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继承并发展了三省六部制,中央机构分工明确,运行程序规范,宰相人数增多,各部门间相互监督、制衡。(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廷议廷推弥补了明朝缺乏中枢机构协调的缺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中枢机构间的协调不足,影响了政治效率。同:综合材料一中“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从国家政务的裁决到政务执行都有一整套程序”,材料二中“ 阁臣不经廷推入阁者,往往引起争议”,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唐、明两朝在政府决策方面,注重程序,强调集思广益,本质上都服务于君主专制。异:根据材料一中“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对比材料二中“明朝缺乏中枢机构协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的是集体宰相制度,增加了宰相人数,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实行内阁制,皇权进一步加强;根据材料一中“(重要文书)都要经过中书舍人的起草。门下省处于枢纽地位”,对比材料二中“廷推形式与廷议大体相同,但议题专为人事”可知,唐朝决策重视程序,明朝决策将大政和人事分开,注重分工。18.艺术中的历史——敌后根据地的农民形象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觉醒”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觉醒《村选大会》《减租会》《卫生模范》和《有力出力》等画作,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斗争地主,反抗封建剥削,组成卫生队支援前线,追求健康、卫生新生活等,说明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农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积极参加政治、经济、 军事和社会生活,推动了民主革命力量的壮大,是中华民族觉醒表现,也是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解析】【详解】论述:首先,观察四幅图片及其名称,明确题目类型和中心问题;然后围绕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农民“觉醒”这一主题,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说明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人民参与民主政治、斗争地主,反抗封建剥削,组成卫生队支援前线,追求健康、卫生新生活等,体现出农民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农民积极参加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推动了民主革命力量的壮大,是中华民族觉醒表现,也是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整个解题过程,注意持论有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楚。19.古今中外的国际货币有着不同的产生因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受到宋朝的影响,宋朝周边的辽、金、夏和海外的高丽、日本、交趾均实行了铜钱为本位的货币制度,在东南亚,宋钱作为辅币被广泛流通使用。两宋时期经济发达,对外贸易鼎盛。亚洲海路贸易从而空前繁荣,而中国货币作为国际通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整合作用。从而形成东西方之间的国际贸易网络。——摘编自崔落满《宋钱国际化程度考》材料二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可以发现其产生有三种方式。(1)自发形成的货币体系。世界经济中若干主要国家采用相同的货币制度,从而自发地形成国际货币体系。(2)协议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即若干国家通过协议的方式,就国际本位货币等达成一致,从而构建国际货币体系。(3)旧制度瓦解的产物。既存的国际货币体系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瓦解的结果是无制度的货币体系。——摘编自黄泽民《牙买加货币体系演变的前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钱国际化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任选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产生方式,进行阐述和评析。【答案】(1)原因:宋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进步奠定了货币流通的基础;宋代经济发达,对外贸易繁荣,货币流通市场广阔;宋代统治者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宋朝货币币值先进,信誉良好,货币体系完善;宋代货币具有货币流通与财富储藏的双重价值。影响:增加了中国国内社会财富,提高了宋朝货币的流动性;承担了国际货币职能,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制度演进,促进了域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传播了中华文明。(2)选择(1)阐述: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体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评析:金本位制的实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选择(2)阐述: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评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选择(3)阐述: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评析:进入21世纪,美元地位削弱,但仍然处于中心地位;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力在不断上升。【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两宋时期经济发达,对外贸易鼎盛”“亚洲海路贸易从而空前繁荣,而中国货币作为国际通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整合作用”,结合所学,得出宋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进步奠定了货币流通的基础;宋代经济发达,对外贸易繁荣,货币流通市场广阔;根据所学,还可从宋代统治者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宋朝货币币值先进,信誉良好,货币体系完善;宋代货币具有货币流通与财富储藏的双重价值等角度进行总结。影响:根据“两宋时期经济发达,对外贸易鼎盛。亚洲海路贸易从而空前繁荣,而中国货币作为国际通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整合作用”,分析得出增加了中国国内社会财富,提高了宋朝货币的流动性;承担了国际货币职能,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还可从推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制度演进,促进了域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传播了中华文明等角度进行总结。【小问2详解】任选因际货币体系的一种产生方式,进行阐述和评析;选择(1)阐述:根据所学,可从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体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进行阐述。评析:可从金本位制的实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评析。选择其他方式,符合史实即可。20.有人把蒙古西征称之为“成吉思汗大交换”,认为蒙古西征可以与哥伦布大交换类比。阅读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1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图2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传播提取上述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大交换”加以解读。【答案】成吉思汗西征是为了开拓疆域,远征中亚、西亚、东欧地区。西征被征服地区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当地文化延续。但是战争破坏的同时也推动者不同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交往交融,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哥伦布大交换是在近代西欧开辟新航路的背景下出现的,是欧洲主导的,欧洲、美洲、非洲之间的不同物种、传染病、人种、贵金属、商品等的交换,因此具有全球性。它打破了区域间的相对隔绝状态,密切人类的经济活动,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时也阻碍美洲、非洲社会发展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灾难。【解析】【详解】此题是开放式问题。根据材料两幅图提取不同的信息加以阐释。图一的信息包括区域和西征的时间,图二是信息包括区域、交换的内容等。阐释:结合所学从出现的背景、区域范围、交换内容、持续时间、影响等角度分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25 21:00:01 页数:13
价格:¥2 大小:2.2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