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高二历史线上测试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在平定武庚(商纣儿子)叛乱后,周成王、周公旦便将微子启(商纣庶兄)封于宋地,以殷治殷,而将微子启的儿子烈祖封在了西周的王畿之地,并继续担任史官一职。西周这些做法旨在A.拓展华夏文明的空间B.削弱血缘政治影响C.提高史官的政治地位D.稳固西周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西周在平定武庚叛乱后,将微子启封于宋地,以殷治殷,而将微子启的儿子烈祖封在西周的王畿之地,西周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便于控制微子启和加强对商地的控制,从而稳固西固统治秩序,故选D项;宋地本身属于华夏文明区域,故排除A项;“以殷治殷”利于政权的稳定,并不能削弱血缘政治,故B项错误;微子的儿子烈祖担任史官,并不意味着史官地位的提高,故C项错误。2.钱穆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A.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孕育了中央集权的雏形D.实现了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的信息,故排除A。从材料中看不出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C项不正确。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D。【点睛】材料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区别于名词“封建社会”中的“封建”。3.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
A.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B.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C.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D.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可知,明代内阁大学土地品秩较低,这是因为明代内阁虽然不是法定地机构,但是其是皇帝决策地辅佐人员,其可能出现威胁皇权地局面,故明代把内阁大学士地品秩压得较低,而清代随着军机处地设立,内阁成为一个单纯地办事机构,已不能威胁皇权,故清代提高了内阁大学土地品秩,内阁大学土品秩地变化折射出清代君主专制地强化,B项正确;内阁位高权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清代前期以文治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内阁大学土地变化并不能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地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35条规定:“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机器制造业等,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同时,应恢复和增加纺织业及其他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轻工业的生产,以供应人民日常消费的需要。”这反映出当时A.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民生的方针B.集中力量建设苏联援助的基础工业项目C.中国以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促进城市发展D.国民经济形势好转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可知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故A选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苏联援助的基础工业,故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创立国家工业化建设基础,而不是促进城市发展,故C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指出人民生活的改善,故D选项排除;5.据清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当时本族直系上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影响是A.实现了社会公平B.增加了官员数量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扩大了统治基础【答案】D【解析】
【详解】A项中“实现了”表述均过于夸大化,故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官员数量的信息,排除B;材料无关科举制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排除C;由材料“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3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44%”可知科举制的实施有利于寒门士族通过科举考试参与国家政权,即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D。6.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B.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C.三省六部制的实施D.相权不断遭到削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是解题的关键,材料中“家族政府”指的是魏晋南北朝到隋之间的国家政权由世家大族所控制,隋唐时期,实行了科举制,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出现了“逆转”及“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故选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三省六部制出现在唐朝,不能造成“家族政府的逆转”,排除C。7.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结构变动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C.内阁地位发生变化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应从经济角度进行考虑,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对政府行政提出了要求,在此背景下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故选A;文官阶层并不是工人阶级的代言人,因此文官制度的改革与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之间没有必然关联,排除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原因应从经济角度考虑,CD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8.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
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削弱并杜绝了英国政府的腐败D.完善了英国的政党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政治改革后,官员独立性增强,这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性,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中叶,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文官政治出现与政党制度完善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9.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国家立法情况日本《大宝律令》,分12篇,其篇目、次序与《唐律》一模一样,是日本古代划时代法典朝鲜《高丽史·刑法志》记载“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乎唐,至于刑法,亦采唐律,参酌时宜而用之”越南越南古代的《刑书》、《国朝刑律》等都是源于《唐律》A.日本、朝鲜和越南皆照搬中国《唐律》B.唐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法律的编纂和修订C.《唐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D.《唐律》体系完备,在东亚国家广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图表反映出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的法律都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唐律》,这说明《唐律》体系完备,在东亚国家广为传播,成为了东亚国家的立法蓝本,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东亚国家借鉴了《唐律》,并不是完全照搬,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朝鲜和越南的立法情况,而没有体现唐朝统治者的情况,故排除B;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故排除C。10.查士丁尼认为:“市民法(又称公民法)与万民法有别……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据此可知,“市民法与万民法有别”在于
A.制定主体不同B.法律地位不同C.适用对象不同D.理论依据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可知是指适用对象不同,故C项正确;A不对,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B不对,材料并无涉及:D不对,从程度上看,不是主要区别。11.下表是部分国家与中国建交的时间,导致这种情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国家与中国建交时间国家与中国建交时间加拿大1970年10月13日意大利1970年11月6日奥地利1971年5月28日比利时1971年10月25日日本1972年9月29日联邦德国1972年10月11日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C.中苏关系正常化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及所学知识,1969年上台尼克松为摆脱内外困境,调整了对华政策,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到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推动了日本、联邦德国与中国建交。可见,中美关系的缓和推动了部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这是关键因素。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但不是导致日本、联邦德国与中国建交的关键因素,只是一个重要因素,排除;C项,从表中不难看出,20
世纪70年代部分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联系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的态度,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中国迎来了与西方国家建交的高潮。所以导致题干中情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的缓和。“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苏争霸就白热化了,且中苏关系自20世纪60年代恶化以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缓和,排除;D项,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主要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与材料中时间阶段不符,排除。【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b.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1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倡导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建设()A.是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表现B.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C.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D.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和突破口【答案】A【解析】【详解】“一带一路”倡导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与原来的政治军事集团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不同,表现出新的特点,是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表现。故答案为A项。“一带一路”不涉及联合国,排除B项;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C项;设立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和突破口,排除D项。13.如图所示是云梦睡虎地秦简,上有“口赋”或“户赋”记载。此记载可以印证秦期有()A.田赋B.人头税C.徭役D.财产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口赋”“户赋”可知,这些与人口、户口有关,属于秦朝征收人头税的记载,B
项正确;田赋属于征收土地的税收,排除A项;徭役属于征收的力役,排除C项;财产税属于对个人财产征收的赋税,排除D项。故选B项。14.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模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故可以排除B项和D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15.宋代按有无田产的原则,将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拥有田产()史实结论A定(民户)为九等,上四等户令充役宋代九等户制下所有人均需承担徭役B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客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C佃农要“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依契约分。”租佃关系发展,货币信贷出现D望吴侬之野,茅屋炊烟,无穷之极客户侵占主户田宅为己有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不取主人凭由”和“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可知地主对客户的控制能力较弱,体现出客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B项正确;根据“上四等户令充役”可知上四等户承担徭役,排除A项;题干中为“举借粮种”并非货币信贷,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体现田宅的归属,排除D项。故选B项。
16.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A.减少国家干预以摆脱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局面B.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D.通过私有化政策刺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可得出,7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失灵,因此80年代英国政府通过减少国家干预以摆脱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局面,A项正确,排除B项;C项只是表面,不是最准确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私有化,排除D项。故选A项。17.关于马铃薯的传播,某同学搜集到以下信息,据此判断他的结论可能是马铃薯()①用途广泛,是世界市场中的重要商品②改变了当地人民的食物结构③营养价值高,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主食④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16世纪中期欧洲马铃薯传入欧洲,起初被用作饲料和观赏、药用植物1770年法国科学家帕门尔发表科学论文,详细分析马铃薯的营养优势1795年英国泰晤士报刊出食谱,教人蒸煮马铃薯汤,用马铃薯做面包1650—1850年中国人口增长了两倍(明末清初,马铃薯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马铃薯传入欧洲和中国后逐渐成为人们的食物,改变了当地人民的食物结构,②正确,马铃薯作为高产作物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世界人口,如题干中涉及中国人口在清朝初年人口增长了两倍,④正确,②④正确,C项正确;信息中并未涉及世界市场中的商品的分类和数量问题,不能得知马铃薯是世界市场中的重要商品,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信息中心虽然出现马铃薯做面包,但不能得知其成为欧洲社会的主食,尤其是上流社会,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故选C项。18.下图是创作于1854年的版画《英格兰的“白人奴隶”》,反映了纺织厂里发生的现象。据此可以判断
A.奴隶贸易对欧洲影响较深远B.工业革命提高妇女政治地位C.英国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D.此画体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答案】C【解析】【详解】1854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在机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工人阶级的工作强度大幅增加、工作环境更加恶劣。从《英格兰的“白人奴隶”》的版画可以看出,英国工人阶级的工作环境恶劣,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黑奴贸易,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该版画应当是现实主义风格,排除D项。19.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著作中写道:“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B.工厂中工人劳动生产自主性的丧失C.分工的细化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D.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率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可知,该工厂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实现了生产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这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增长和经济发展,D项正确;“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是材料的表象,而非本质,排除A项;“工厂中工人劳动生产自主性的丧失”是材料中工厂规章制度所产生的影响,而非本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工厂的规范化管理和严格的纪律,而不是分工的细化,排除C项。20.下表内容最能反映出近代以来科学发现年份技术发明年份孕育过程
电磁感应原理1831发电机187241年内燃机原理1862汽油内燃机188321年电磁波通信原理1895第一个公众广播电台192126年喷气推进原理1906涡轮喷气发动机193529年雷达原理1925制出雷达193510年青霉素原理1928制出青霉素194315年铀核裂变1938制出原子弹19457年发现半导体1948半导体收音机19546年A.科学技术发现发明的基本历程B.科学发现促进了技术不断更新C.技术发明孕育于科学发现之中D.科学成果与实际运用日益密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每一项科学发现之后随之产生科学技术发明,而且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在缩短,意味着科学成果和实际运用日益密切,D正确;A只是现象,而非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排除;题干所列举的科学发现是不同领域,很少存在替代,因此无法得出技术不断更新的结论,排除B;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之间的时间差说明科学发现并未直接孕育技术发明,排除C。二、综合题(共50分)21.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材料一: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在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现代化具有一种扩张的本能,从一开始它的扩张性就表现得非常强烈。事实上,当现代化还在欧洲推进时,它的强制性就使欧洲国家一个个被迫接受了现代化,不得不跟在英国后面实行现代化。现代化在各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但现代化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其过程也基本相像,它必须对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的结构进行调整,以确立(或接受)一个工业文明。——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1)简述英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的“关键性的第一步”。(2)叙述19世纪后半期工业文明能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的重要史实。(3)两位学者对“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有何共识?谈谈你对此认识的理解。【答案】(1)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先后颁布《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确立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度,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决了工业生产所迫切需要的雇佣劳动力和市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到19世纪80年代,大机器生产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已经取代手工劳动。美国:1865年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迎来了工业化新高潮;19世纪下半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贝尔、爱迪生等人的一系列技术发明,为美国的工业化插上了翅膀。制造业的发展也为农业的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条件,美国的资本主义大农场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美国取代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崛起为世界头号工业化国家。日本:19世纪下半叶的明治维新运动以“脱亚入欧”为指导思想。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建立了较发达的纺织业、造船业、军事工业和机器制造业。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一个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实现了“脱亚入欧”的目标。(3)观点提炼:能从现代化的扩张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观点。例:现代化具有扩张性,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和趋势。【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在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结合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2)根据所学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3)根据材料一“现代化在各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但现代化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其过程也基本相像”和材料二“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可以从现代化的扩张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观点。如,现代化具有扩张性,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和趋势。然后结合英美俄日等国的相关史实说明即可。注意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逻辑完整。【点睛】点睛:本题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开放型题,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
)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22.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材料一、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并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用关键词概括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答案】(1)“印记”——其主张因信称义明显带有人文主义倾向;“深化”——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意义: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2)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古代希腊——萌发(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复兴和发展;启蒙运动——成熟。【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谈及“个人主义”的背景是文艺复兴以及要冲破“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可知是注重个性解放,符合文艺复兴指导思想人文主义的特征。根据“只有……”“才……”的逻辑关系可知材料后半部分即为其意义,可简单概括。从思想上来说是冲破传统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从社会发挥在那的角度来看是开启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本问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只是局限在上层社会,人民大众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解放则是通过宗教改革。因此“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就是反对权威,强调个人主义,这明显带有文艺复兴的“印记”;材料中还提到“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亦即“建立民族的教会”,这是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意义可从宗教改革的性质入手,宗教改革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又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结合宗教改革的主张概括即可:思想上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政治上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问题能力,通过阅读可知材料共涉及三个角度:经济领域、宗教方面、政治方面。然后分别将其与人文主义的主张相联系即可。本问考查学生把握发展线索和阶段特征的主干知识整合能力。材料从不同时期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文主义的发展。根据所学可知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为代表提倡人的价值,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滥觞,因此古代希腊时期是人文主义的萌发(起源),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下,人文主义被湮没,文艺复兴时期对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和信仰权威进行了冲击,是人文主义重新复兴发展,通过启蒙运动对封建专制、教权和等级特权都进行了批判,对未来社会构建了政治蓝图,并揭示了启蒙的真谛,标志着人文主义走向成熟。23.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耶金等《制高点》材料二 2010年6月,德国柏林和斯图加特多达3万名示威者响应在野党、工会和社会组织的号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撤回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计划。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根据材料一,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计划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如何认识。【答案】(1)调整: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适度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原因:芝加哥学派的主张逐渐被英美等国采用;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使个人独创精神减弱,财富创造意识削弱。(2)
背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趋缓;全球化造成资本外流,税源减少;老年人的比例加大;欧洲一体化的挑战等。(3)现象: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认识:社会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前提;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要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解析】【详解】本题涉及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福利制度,具有较强的时代感。第(1)问,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被英美等国用以……”,由此概括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发展模式的调整,结合“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等概括原因。第(2)问,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要根据材料说明社会福利制度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原因应从多角度分析;第(3)问,第一问是内涵式问题,先依据材料信息,说明我国福利制度的特点;然后,依据自己的认识,谈谈福利制度,言之有理即可。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材料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
世纪下半期工业革命兴起了……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①、②对应的核心动力。分别概括四次工业(科技)革命是如何逐步改变生产方式的。(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生产模式: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精耕细作。(2)动力:①蒸汽动力②电气。生产方式: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3)影响: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出现,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向西方学习思潮萌发,林则徐、魏源等,洋务派。【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生产模式:根据“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得”出是小农经济。特点:根据所学可得出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精耕细作等。【小问2详解】动力:①、②分别是一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所学可得出动力分别是①蒸汽动力②电气。结合所学可得出生产方式分别是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小问3详解】影响:根据“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可得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所学,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即可,可得出主要有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出现,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向西方学习思潮萌发,林则徐、魏源等,洋务派。【点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