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高频考点知识整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中政治《政治与法治》高频考点知识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3.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是:内部封建统治腐朽没落、外部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6.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7.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1.在近代中国的三种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中,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是:主张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2.比较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方案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是唯一正确的选择。3.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二者的界限是五四运动。2.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政治目标。3.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思想武器,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4.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成就有: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8.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10.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15 ㈠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三大改造完成)5.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指: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三大改造完成)㈡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4.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㈢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1.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⑤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4.进入新时代的意义①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意义】②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政治意义】③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5.实践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㈠党的性质和宗旨1.衡量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就是看它在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他政党的特质,看它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所起的引领作用。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党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4.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5 5.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6.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7.全体共产党员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㈡党的执政理念1.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3.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4.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5.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6.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①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②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主观题】⑴共产党为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①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决定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③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使命④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⑤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观题】⑵共产党应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①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⑤坚持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㈠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1.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子。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7.两个“确立”: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8.两个“确立”的意义: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9.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15 1.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2.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3.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用以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4.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念和实际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5.求真务实:就是要求人们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行事。㈢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指共产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2..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3.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4.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不能信仰宗教。5.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6.为什么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7.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主观题】中国共产党如何始终走在历史的前列?①坚持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③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坚持党的领导㈠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居于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核心地位。2.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领导一切的。4.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5.党的领导方式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6.党的政治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7.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8.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9.党的思想领导主要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党的指导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15 10.坚持党的思想领导,最重要的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党的组织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12.坚持党的组织领导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13.党的组织领导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㈡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2.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①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国家机关和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②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五位一体),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3.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因是:①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②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4.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①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而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②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国家机关和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④将党的领导落实到“五位一体”各个领域、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㈠坚持全面从严治党1.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在新的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3.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没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4.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①核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②主线: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③统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④根基: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⑤着力点: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⑥具体包括: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⑦目标:深人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5.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6.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党的执政方式包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15 2.科学执政,强调怎样执政——遵循规律3.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民主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保证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为谁执政?——为人民执政)4.依法执政指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靠什么执政?——法律)5.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①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②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③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6.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目的在于: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㈠我国的国体1.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也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①我国的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4.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它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6.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㈡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民主具有阶级性,不存在全民的民主和超阶级的民主。)2.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少数人统治和压迫多数人的局面。3.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4.最广泛的民主体现在:权利广泛、主体广泛;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6.最真实的民主体现在:①从政治保证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15 ②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我国已建立了维护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③从实现方式上看,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7.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的形式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8.最管用的民主体现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倾向于民主的实效)杜绝空承诺、防止流于形式、避免效率低。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㈠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3.人民民主专政包括: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4.发扬人民民主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5.发扬人民民主的现实意义: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6.在我国,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8.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的历史任务:①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②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1.国家职能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2.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①维护国家稳定的职能表现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②国家履行维护国家稳定职能的目的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③促进社会发展的前提保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④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3.对外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①对外职能的要求:坚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的尊严。②国家对外职能的目的: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4.我国的国家职能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㈠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①产生: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②性质和地位: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③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④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5 ①性质和地位: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②主要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4.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①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②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③主要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及全国人大授予的其它权力。④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领导各专门委员会。5.全国人大与其它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6.我国的国家机关:①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国家立法机关只有一个)②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和各级政府。③监察机关是国家监察委员会,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④审判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⑤检察机关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㈡肩负人民重托的人民代表1.人大代表的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2.人大代表的产生:由民主选举产生,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办法。①直接选举是由选民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进行的选举。是选民意志的直接表达。县级、乡级人大代表的选举。②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的代表,代表他们进行的选举。是选民意志间接表达。全国、省级、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3.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4.人大代表的义务: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5.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㈠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3.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决定因素: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体体现在: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表现在: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我们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15 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1.我国的政党制度①是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地位: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性质:政治联盟。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①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②政党关系: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③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④政治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的参政权包括:①参加国家政权②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③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④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⑤根本活动准则: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法律地位平等)4.新型的政党关系体现在:①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相互监督,而不是反对关系。②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二者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而不是轮流执政。5.新型政党制度体现在:①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②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③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6.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①我国的政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③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④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人民政协的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2.人民政协的地位: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3.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和民主4.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5.在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新时代,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体现在: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15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5.国家主权的基本特征:对外的独立性和对内的最高性。6.在对外的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7.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②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㈡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方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4.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5.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②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③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监委、检察院、法院、军事机关不属于自治机关。)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作用)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障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③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㈢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法律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提示】①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提示】②宗教信仰自由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加强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以及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众之间的团结。2.我国的宗教原则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提示】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示】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本质是反人民、反社会、反科学的。4.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㈠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1.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2.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不是国家政权基层组织,不是基层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府。)3.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①性质: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②15 主要职能: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③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④有效途径: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4.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①性质: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②主要任务: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③产生: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④居民自治的特点:居民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㈡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1.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4.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5.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6.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设立“社区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是城乡各地普遍采用的公开形式。在农村,通过民主评议对村委会实行民主监督的职能,主要由村民会议承担。【主观题】怎样实现人民当家作主?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②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③构建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㈠我国法律法治的历史1.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是法律。2.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3.法治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4.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5.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成文法。②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③唐朝时,形成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是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7.中华法系的特点:①源远流长、独树一帜。②中华法系的理论基础是儒家思想。③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㈡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15 1.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观点:①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②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③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4.法的基本特征是: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提示】法规范人们行为的方式: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提示】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方式。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6.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7.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㈢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3.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④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4.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重大法治理论创新,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6.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是: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以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3.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4.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15 5.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一、法治国家㈠法治国家的内涵1.法治国家的内涵: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2.法治国家的具体内容: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②坚持良法之治。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3.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4.良法应内容合理;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5.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6.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①公民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②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7.国家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8.规范国家权力的要求: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㈡建设法治国家1.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2.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3.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①推进宪法实施。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4.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5.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6.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①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②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二、法治政府㈠法治政府的内涵1.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2.政府的基本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3.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4.政府做到诚实守信,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贪腐和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㈡建设法治政府1.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15 ①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②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三、法治社会㈠法治社会的内涵1.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2.法治社会的特征(表现):①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②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③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在纠纷发生后,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化解。㈡建设法治社会1.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②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2.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3.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4.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包括:法律援助制度;司法救助体系。5.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包括: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多元纠纷解决机制。6.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①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②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③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7.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科学立法㈠科学立法的内涵1.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3.科学立法的具体内涵(判断标准):①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②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③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㈡推进科学立法1.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①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提示】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②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提示】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③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15 【提示】立法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2.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3.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二、严格执法㈠严格执法的内涵1.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2.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3.严格执法的意义:①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②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③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㈡推进严格执法1.推进严格执法要做到:①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②坚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2.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三、公正司法㈠公正司法的内涵1.公正司法,就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2.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3.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4.公正司法具体表现在: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司法的结果要公正。【提示】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㈡推进公正司法1.推进公正司法的措施有:①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②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④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提示】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四、全民守法㈠全民守法的内涵1.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3.全民守法具体要求:①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②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③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提示】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㈡推进全民守法1.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①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②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③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2.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国的最后防线,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的基础。【主观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①科学立法②严格执法③公正司法④全民守法。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3-17 18:35:02 页数:15
价格:¥6 大小:124.50 KB
文章作者:U-200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