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雅安市2022-2023学年上期期末检测高中二年级历史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注意: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人鉴于殷周鼎革的教训,意识到“天命靡(无)常”和“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反映了周文化A.适应了中央集权体制B.推行了仁政治国理念C.摆脱了神学迷信色彩D.蕴含了民本主义思想2.孔子有“苛政猛于虎”的评论;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国家之乱,社樱之危”:孟子则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为。其共同点是A.试图重构社会秩序B.代表下层人民利益C.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强调礼法并用思想3.女蜗最初只是南方各部落的创始神,而伏羲则是北方中原文化的历史符号,战国以前分别流行于南北方各地。在汉代,伏羲与女蜗并举,或被演绎为兄弟、兄妹关系,或被演绎成夫妻关系,成为文人诗赋、绢帛画像的基本题材。这一变化反映汉代A.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扩大B.文学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C.政治环境有利于文艺发展D.民族文化走向融合的趋势4.汉初,儒生陆贾曾提醒高祖刘邦:“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他主张“行仁义,法先王”,以儒术治国。其所进献的《新语》十二篇深得皇帝称许。这表明汉初A.秦朝治国理念被摒弃B.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C.无为而治思想受推崇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5.唐代曾三次官修姓氏书,即太宗时的《氏族志》、高宗时的《姓录》、中宗时的《姓系录》,国家专设“谱局”,用博古通今的名儒修撰姓氏谱录,且“只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其目的是A.维护宗族血脉传承B.防范权臣专权乱政C.削弱门阀士族势力D.扩大王朝阶级基础6.北宋汴京城有大小勾栏50余座。“勾栏”之内,上演杂剧、杂技、讲史、说书、皮影、傀儡、散乐、诸宫调、角抵、舞旋、花鼓、武术等项目。流连于勾栏的观众十分复杂,有贵族子弟、文人骚客,也有官吏军卒、市井杂人,老少咸集,鱼目混杂。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A.杜会各界的价值取向趋同B.物质生活的丰富多样性C.市民阶层的多元文化需求D.文学发展的世俗化趋势7.明人章演在《三吴风俗》中写道:“盖自晋之渡而东也,收数十代之衣冠礼乐,而生聚长养其中。彼号为中原者,方且沦为戎马荆棒之域,故相悬也。其后,宋又渡而南也,举数百年之皇图帝籍,以保有亿万之命。彼号为二京者,方且为汇兵讲武之场,故益远也。”据此可知A.文化重心逐渐南移B.北方地区经济落后C.南方军事处于劣势D.南北对立战乱频繁8.利玛窦是耶稣会在中国传教士事业的奠基人。为了使基督教神学能够被中国人接受,他在形式方面作了一些通融,他承认中国敬天敬祖的习惯,并以孔子理论附会基督教义,但是他的立场绝没有离开正统天主教神学的基地。据此可知,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的活动 A.促进了人文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得到了部分儒家知识分子的认同C.脱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D.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提出:“今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阴怀吞噬之技……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郑观应认为西方各国“扣关互市”,“入局内地”,“此乃中国一大变局,三千余年来未之友。”面对“千古变局”,清政府的应对措施是A.学习西方开展自救运动B.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C.由闭关自守转向开关互市D.顺应时代潮流革新政治10.面对辛丑之后的瓜分危机和席卷而来的“西化”浪潮,章太炎、刘师培等人成立“国学保存会”,出版《国粹学报》,搜罗古籍,编刊《国粹丛编》《国粹丛书》,形成了一股较有影响的学术文化思潮。该时期,学者的主要目的是A.排斥和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B.依托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信C.借助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D.保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1.近代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社交圈子日益扩大,一般人尤其是商人为了拉拢关系网都乐于请客吃饭。上海富商在酒楼大宴宾客:“海味山珍任品题,新新楼上夕阳西。一筵破费中人产,忘却糟糠尚有妻。”这反映了A.社会缺乏理性的消费观念B.上海地区民族工业持续发展C.奢侈消费是城市消费的主流D.消费的目的是满足生活需要12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概括了“打倒孔家店”的文化内涵;“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打倒孔家店”的实质是A.反击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B.否定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思想C.抨击专制思想以维护民主共和D.开启中国思想发展的近代化潮流13.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大量编著亡国史,仅1900至1911年间出版的亡国史论著多达50余种,其中流传较广的有殷鉴社编《近世亡国史》,黄海峰译《世界亡国小史》,薛蛰龙译《波兰衰亡史》等。亡国史编译和研究热潮的兴起反映了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革命派的软弱和悲观C.清王朝必然走向覆灭D.国人强烈的忧患意识14.1937年3月,毛泽东会见美国作家、记者史沫特莱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的各种具体政策,其目的完全在为着要真正抵抗日本保卫中国,因此必须实现国内和平,取消两个政权的对立状态,否则对日抗战是不可能的。”这一思想A.为国民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B.将民族利益置于政党利益之上C.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D.得到了国民政府的及时回应1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作重点转移问题。会议提出:“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决议的意义在于A.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B.建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C.解决了政企不分的间题D.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转型16.邓小平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穷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他还说:“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上述言论意在A.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B.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D.理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17.下图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情况(亿元)。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8希腊悲剧中的“‘悲”非一般世俗悲哀,突出的乃是行动、“历史的必然要求”、社会公益等对自身的“辫护”,对诸如命运、神权王权等邪恶保守、不可解释的强力的抗争。据此可知,希腊悲剧A.代表了艺术的发展方向B.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认同C.反映了民众精神的颓废D.刺激了民众参政积极性19.中世纪后期,在英格兰、意大利等地,一般认为工商业者是令人尊敬的,当他们拥有足够的财富时甚至是高贵的。这反映了欧洲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B.基督教神权不断被否定C.人文主义精神逐渐复兴D.社会贫富悬殊非常严重20.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若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都是由同一个人或者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是平民所构成的同一个机关时,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会完了。”孟德斯鸠意在提倡A.民主共和原则B.君主立宪政体C.分权制衡原则D.以法治国精神21.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能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茫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其意在强调A.启蒙的本质是思想自由B.革命不能推动社会进步C.欧洲封建思想根深蒂固D.推翻个人专制至关重要22下图是美国画家罗伯特4马瑟韦尔创作的《西班牙共和国的挽歌,第100号》,作于1963产1975年间。在马瑟韦尔20岁时西班牙爆发了内战,黑色是画家出于对自己青年时期往享的缅怀心理,选择了这种沉闷的表现手法。该作品A.利用光和色表现造型B.具有反传统抽象性特点C.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D.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23.19世纪中期,英国爆发工人宪章运动,其间出现三次高潮,其情况如下表所示 据此可知,英国工人宪章运动A.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B.斗争矛头指向专制王权C.体现工人阶级觉悟提高D.主要目的追求经济权益24.20世纪以前,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为“生产一技术一科学”,往往是生产的实际需要刺激了技术发展和科学理论的形成。20世纪以后,三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新发展模式,科学走在了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科学与技术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生产的发展。这一变化反映A.人类社会己进入知识经济时代B.传统的科学观念完全被颠覆C.科学与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D.科技在社会发展的作用凸显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北宋建立之后统治者为了实现长治久安的政治目标,重用文臣,抑制武臣大量知识分子凭藉才华涌入政坛。伴随着社会地位的改变,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宋代士大夫不仅热衷于文化上的创新,而且积极参政议政,崇尚忠君爱国,勇于革弊救亡。为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他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创新运动,充分吸纳释道思想中的精华,使儒学大盛。民族问题是北宋极为严重的生存威胁,强烈的忧患感迫使他们勇于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更倾向通过社会革新以实现富民强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此外,理学各派士大夫出于传播自家学术思想、为社会培养人才等目的,纷纷兴办私学,创立书院,大力发展社会教育,成为宋代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最主要的贡献者。—摘编自范建文《宋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与传统民族精神》材料二五四知识分子是在“五四”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涌现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通过阅读报刊、报刊撰文、创办刊物的形式,取得了文化身份和文化精神的认同,进而形成共同体”。在近代中国整体落后西方和政府腐败没落现实面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自觉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一系列革新运动。五四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在日本、欧美留学,他们眼观世界,以开放的文化心态直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个性、自由等为思想武器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进行猛烈抨击。在五四知识分子的开新向上的精神品格的感召下使社会获得了重新认识自我的能力,促进了国民新思维、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传播,促进了国民性的再造和新素质的形成。—摘编自史向军、易鹏《轮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及其当代价值》(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大夫群体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士大夫相比五四知识分子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1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知识分子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5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文化的本质内涵是“自然的人化”。广义文化,包括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层面的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大学教育在西欧国家肇始于中世纪中期,中世的大学一直为教会所束缚。在近代早期,世俗政府为统治的需要,纷纷创设大学或学院,加强对原有大学的控制,从而打破了教会控制绝大多数学校的局面。刻板而又繁琐的教学方法开始得到改变,课堂语言已经不限于拉丁文,充满活力的民族语言渐趋重要。传统的论辩方法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课堂讨论,内容不再局限于某条“既定真理”的教条性辩论,而是启迪人们进行学术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自文艺复兴以后,西欧大学先后具有了人文主义的色彩,人们普遍渴望自然、真理以及美好的人生,新学风逐渐占领了阵地。同时,西欧的商业贸易越来越繁荣,推动了大学传授更多的簿记及算术方法,包括高等数学,实质上加速了大学的近代化。—摘编自张卫良、金志贤《近代早期的西欧大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欧大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欧大学发展的影响。(7分) 雅安市2022一2023学年上期期末检测高中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25.(1)特点:社会地位高;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吸收佛道思想;主张革新;强调社会责任。(8分)(2)(12分)不同:是近代专业知识分子;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专制。(6分)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加深;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6分)(3)认识:知识分子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知识分子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依靠知识分子。(5分)26.示例一论题:阐述:商路和贸易促进了世界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或商业贸易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唐时期,伴随丝绸之路的发展,东西方之间的商业贸易逐渐兴盛,为中亚及欧洲地区带去大量精美丝织品、先进的冶铁技术、漆器制造技术等,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葡萄、首蓓等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空前活跃,东西方商人的往来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当时欧洲的制度、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人口迁移和商业贸易进一步扩大,美洲的高产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许多地区的经济结构和饮食习惯;欧洲的启蒙思想和近代科技传播到美洲、亚洲等地,促进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综上,商业贸易及其交换的商品,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示例二论题: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阐述:两宋时期,中国火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对当时欧洲的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以及教育的普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门被打开,西学东渐进程加快,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开阔的国人的眼界,刺激民主民族意识的觉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掀起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运动,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的近代化转型。20世纪初,诞生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指导思想,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综上,交流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各国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加快各国社会发展与进步。27.(1)特点:逐渐走向世俗化、近代化;使用民族语言;教学方式灵活;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移到世俗政权;教学思想自由,具有人文主义色彩;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设新课程。(8分)(2)影响:促进欧洲近代教育发展;推动近代科学的兴起;培养新式人才,加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和欧洲思想解放;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7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4 17:45:02 页数:7
价格:¥2 大小:244.8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