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苏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高二历史一、选择题1.在岭南地区距今5000年前左右的沙下遗址、大屿山深湾遗址中,可以看到和早期良渚文化非常相似的陶器;与此同时期,在广东最早出现的几何印纹陶开始向北输出,传到了江西、浙南、闽北等地。这反映了()A.岭南和长江下游同步进入文明社会B.岭南和长江下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C.岭南有自己独特社会文化面貌特征D.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岭南地区的多个遗址中出现与良渚文化非常相似的陶器,与此同时期,在广东最早出现的几何印纹陶开始向北输出,反映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岭南和长江下游同步进入文明社会,排除A项;岭南和长江下游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岭南有自己独特社会文化面貌特征与材料内容“与良渚文化非常相似的陶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意在说明()A.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辅相成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元素D.西周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对于士、庶民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材料意在说明分封制容易导致士和庶民不忠于国,只忠于家的局面,这反映了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元素,C项正确;宗法制是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而不是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排除A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3.咸和年间(326―334),东晋朝廷第一次撤销部分“侨州郡县”,将治下的北方南迁而来的 侨民归入南方本土的州郡县户籍,这一政策被称为“土断”。从东晋到南北朝,大规模“土断”就有十次,小规模的“土断”则难以计数。“土断”的推行A.刺激了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在执行的过程中背离了初衷C.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东晋到南北朝,政府多次进行“土断”,将南迁的侨民纳入正式户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土断”政策,有利于增加纳税户数和政府财政收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融合,C项正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主要是由于战乱造成的,而非“土断”政策的刺激,排除A项;东晋等政权推行“土断”政策的初衷是控制人口、增加财政收入,执行过程中并未背离初衷,排除B项;藩镇割据局面出现在唐朝中后期以后,与东晋、南北朝时期“土断”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4.北宋时期,禁军一半驻京师开封,一半驻地方,“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这一做法()A.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B.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C.旨在分割中枢机构的军权D.有利于预防内部动乱的发生【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中北宋禁军一半驻守京师,一半驻守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样做可以起到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一定层度上预防国家动乱的发生,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朝廷对文武官的倾向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驻兵的分配问题,未涉及军权分割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5.19世纪初,英国建筑师托马斯·阿洛姆根据当时来华西方人的介绍绘制了一百多幅关于中国的版画,并配有文字说明,在西方影响巨大。判断此图 A.可以佐证清朝的衰落迹象B.能反映殖民者的侵略图谋C.没有可信的史料研究价值D.可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风格【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是对晚清时期农业经济的描述,虽然农业有所发展,但是农民抗灾能力极差,因此该图可以佐证清朝的衰落迹象,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该图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排除;中国化强调写意,D排除。故选A。6.晚清洋务派外交家郭嵩焘建议,与西方各国交往最好的方式是“德”,其次是“略”,以“威”,以“恩”,“而信与义贯乎四者之中而不能外”;在既有中外关系中,要遵守条约。这表明郭嵩焘()A.仍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B.带有对外妥协的倾向C.已突破“中体西用”的思想D.已具有近代外交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既有中外关系中,要遵守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嵩焘认为对外交往应该遵守国际条约,说明其具有近代外交意识,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郭嵩焘利用儒家思想来解释近代国际交往中的规则,并不是受儒家思想的束缚,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妥协,排除B项;材料只是涉及外交思想,并不能说明突破“中体西用”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7.1919年6月5日,孙中山所著《孙文学说》出版,提出“知难行易”学说,为《建国方略》的一部分,《申报》宣传此书乃:“破天荒之学识,救国之良药”,一时风行,迅速售罄。据此可知该书()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申报》的评价是“救国之良药”,可见,《孙文学说》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A项正确;辛亥革命的意义有一项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于1924年,其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排除C项;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早于材料的时间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8.1925年,全国第一个省级农民协会在广东成立。到1927年3月底,农民协会的组织已经遍及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18个省区,形成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的高潮。据此可知()A.农民已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力B.中共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C.革命形势推动农民运动发展D.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热情【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中1927年前后各地农民协会发展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以判断这是国民革命期间北伐胜利进军带来的影响,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农民并非革命主力,排除A项;中共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是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排除B项;土地革命时期为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9.如图为冯真创作于1950年的木版年画《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描绘的是鞍钢“老英雄”孟泰从劳模大会上回厂受到工友欢迎的情景。该作品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展开B.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成为社会新风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D.一五计划实施激发工人生产热情【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木版年画可以看出“老英雄”回到工厂受到工人们的欢迎,这说明当时社会对劳动的尊崇,再结合时间“1950年”可知工人群众积极投身国家建设,B项正确;此时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无从谈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展开,排除A项;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0.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这()A.利于巩固工人阶级领导地位B.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广泛性C.突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D.表明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大城乡的比例为4:1,这样是为了确保工人代表的优势,突出了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巩固工人阶级领导地位,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的广泛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排除C项;“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1.1993年底,中国大幅度地调整了进口关税,将进口关税水平由39.9%降至36.4%。以后又陆续调低关税,到2001年入世前,进口关税总水平已降至15.3%。入世后到2010年进口关税总水平进一步降至9.8%。这一系列的调整()A.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B.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C.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结果D.表明民族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自1993年不断的降低关税,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中,是在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A项正确;降低关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排除B项;材料时间在入世前就已经降低关税,排除C项;降低关税是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不能证明国际竞争力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12.如图是日尔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的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A.打断了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C.促进了区域文化交融与认同D.征服了古代罗马帝国的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日尔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耳曼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融与认同,C项正确;日耳曼人的迁徙并没有打断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区域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该迁徙并没有征服古代罗马帝国的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13.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著作中主张:人们追求利润是基本常识,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一主张()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B.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本质C.激化了劳资双方的矛盾D.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追求利润”“自由”“利益”“竞争”,再结合材料时间1776年,可知当时英国进行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要求自由生产、竞争、贸易,且发展资本主义,D项正确;人民主权是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有权推翻政府,材料不体现,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扩张,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14.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一幅宣传画,上半部分描绘的是苏联人民制定计划开展经济 建设,下半部分描绘的是西方国家制定计划对苏联进行军事包围与封锁。据此可知()A.新经济政策继续推行成效显著B.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针锋相对C.苏联模式形成受国际环境影响D.经济危机加剧了国际形势紧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上半部分描绘的是苏联人民制定计划开展经济建设,下半部分描绘的是西方国家制定计划对苏联进行军事包围与封锁”可知,斯大林模式是在帝国主义包围封锁之下形成的,受国际环境影响,C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新经济政策已经停止实行,排除A项;此时两极格局还没有形成,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危机对国际形势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表是马克·卡尼斯和约翰·加拉蒂在《美利坚民族》一书中的一份民意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时间接受白人、黑人邻居时间接受白人、黑人通婚白人黑人1964年20%1968年17%48%1994年60%1994年45%68% A.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得到彻底解决B.美国种族歧视和隔离政策逐渐弱化C.美国黑人政治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D.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马克·卡尼斯和约翰·加拉蒂在《美利坚民族》一书中的一份民意调查”,结合表格可以看出接受白人、黑人邻居的比例在增高,接受白人、黑人通婚的比例也在增高,说明美国种族歧视和隔离政策逐渐弱化,B项正确;“彻底解决”,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黑人的政治权利状况,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黑人民权运动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16.如表是联合国1960—1974年通过的部分文件。由此可知当时()1960年《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庄严地宣布需要迅速和无条件地结束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殖民主义1965年《不容干涉各国内政和保护各国独立和主权的宣言》任何国家,不论为任何理由,均无权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其他国家之内政、外交。1974年《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这种秩序应当建立在一切国家待遇公平、主权平等、互相依存、共同受益以及协力合作的基础之上,而不问它们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如何。A.民族独立意识开始逐渐觉醒B.新兴民族国家推动国际法发展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D.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两极格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联合国1960—1974年……《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不容干涉各国内政和保护各国独立和主权的宣言》……《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可知,材料表明联合国1960—1974年通过的部分文件注重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与主权,说明新兴民族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的过程中,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开始”觉醒,排除A项;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两极格局的相关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阳明的新民观,包括两大层面:第一层面,是思想层面,他提出新四民观,他认为“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第二层面,是实践层面,他在南赣巡抚任上致力于肃清闽粤交界山区流民动乱问题。他提出致良知的“良方”,采取觉民传道的办法,教化民众,将放下武器的“盗贼”称为“新民”,将新民组织成义兵编入军伍之中;王阳明俯顺民情“要于河头地方添设县治”;建立学校,以易风俗;创制“十家牌法”,按牌维持治安;依据圣训亲自制定《南赣乡约》。王阳明将新民观用于改革社会现实的实践之中,获得了重大成功。——摘编自万明《新旧之间:王阳明与明代早期近代化进程》(1)据材料概括王阳明新民观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社会背景。(2)据材料概括王阳明新民观的社会实践及其作用。【答案】(1)基本主张:提出新四民观,认为四民虽分工不同但都有利于国计民生。社会背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日益僵化,社会矛盾尖锐: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任答2点)(2)社会实践:肃清流民动乱;提出致良知教化民众;整编新民入伍组成义兵;添设新的地方行政机构(县治)建立学校,移风易俗;创制“十家牌法”制定《南赣乡约》教化乡里。(任答6点)作用: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解析】【小问1详解】主张:根据材料“王阳明的新民观,包括两大层面:第一层面,是思想层面,他提出新四民观,他认为“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可知,王阳明的新民观主要是认为四民虽分工不同但都有利于国计民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的观点跟以前不同,尤其是对商人的重视主要来自于王阳明所处的时代,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制统治日益僵化,社会矛盾尖锐: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小问2详解】社会实践:根据材料“ 是实践层面,他在南赣巡抚任上致力于肃清闽粤交界山区流民动乱问题。”可知肃清流民动乱;根据材料“他提出致良知“良方””采取觉民传道的办法,教化民众,将放下武器的“盗贼”称为“新民”,将新民组织成义兵编入军伍之中”可知提出致良知教化民众;根据材料“要于河头地方添设县治、建立学校,以易风俗;创制“十家牌法””可知设新的地方行政机构(县治)建立学校,移风易俗;创制“十家牌法”制定《南赣乡约》教化乡里。作用:结合材料中王阳明关于新民观的社会实践行为,这些行为可以起到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的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国1875年宪法充分地反映了共和派和保皇派的相互斗争、相互妥协而达到的力量平衡。法国各政治派别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令它随着各种政治势力的变化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1876年3月,在新的众议院中共和派占多数,但参议院还掌握在保皇派手中。1878年1月,共和派趁参议院三分之一议员改选之际,赢得了参议院的多数。后来共和派格列维当选为总统。至此,参众两院内阁总理职位已尽数被共和派掌握,共和派全面胜利的格局已然形成。——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材料二目前是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激烈反对我们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抗日民族政权,而我们则必须建立这种政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使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政权,它是和地主资产阶级的反革命专政区别的,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专政有区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其组织形式应是民主集中制,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共和派全面胜利格局形成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民主政权的特征并说明其作用。【答案】(1)原因:1875年宪法保障;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共和派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2)特征:政权的性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政权组织原则是三三制原则: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政权的产生方式是选举产生。作用:有利于调动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任答2点)【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的“1878年1月,共和派趁参议院三分之一议员改选之际,赢得了 参议院的多数。后来共和派格列维当选为总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共和派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根据材料一中的“法国1875年宪法充分地反映了共和派和保皇派的相互斗争、相互妥协而达到的力量平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1875年宪法的保障”;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共和派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2)特征:根据材料二中的“而我们则必须建立这种政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政权的性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根据材料二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其组织形式应是民主集中制,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政权组织原则是三三制原则: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政权的产生方式是选举产生”;作用:根据材料二中的“目前是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激烈反对我们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抗日民族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利于调动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吴江农村四十年变化专题调查汇总项目过去现在变化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一年几个样,季季换新花样,家家像个小商场变化二胸无大志,满足现状求知、求乐、求美、求富奔小康变化三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走出国门,远离家门变化四合养一头牛不如独养一只狗联合经营优势互补 变化五传统的家长制谁有能力谁当家变化六河荡精养(上世纪80年代初)科学放养(2008年开始)变化七三水干部(上世纪60年代被人们赞誉为“三水干部”,即早晨一身露水,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带头致富(“农村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好党支部的“一把手”。农民觉得能带头致富的便是“才”,能带领群众一起致富的便是“德”)变化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相融,共享共存变化九一熟稻一熟麦一直种到头发白七种八养九行档变化十队为基础,三级所有土地分到户,家家是干部——摘编自陈仲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吴江农民思想观念深刻转变》从材料中提取关联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答案】论题:改革开放推动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说明:(任答三个层面的变化)(1)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农民工进城务工,取消农业税等,这些都大大推进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更提高了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导致农民生活观念从 “新三年旧三年”到服装求新,从“满足现状”到“求乐”“求美”“求富”、从“传统的家长制”到“谁有能力谁当家”的变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逐渐获得了生产、经营、分配、交换的自主权,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家家是干部)使得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导致了农民生产观念从“一熟稻一熟麦一直种到头发白”到“七种八养九行档”的变化。(3)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教育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户籍制度的开放及各种城市管制的放松,农民在就业问题上有着更多更新的选择意向,“求知、求富”“走出国门,远离家门”,从“合养一头牛不如独养一只狗”到“联合经营优势互补”,反映了农民市场意识和城市化观念的增强。(4)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的扎实推进,农民在追求富裕的同时考虑可持续发展,从“河荡精养”到“科学放养”反映了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5)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改变了农村面貌,改变了中国而貌,坚定了广大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从“三水干部”到“带头致富”、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义利相融,共享共存”反映了农民价值取向的变化。总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思想观念的变化深刻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解析】【详解】本题属于论述题,这个类型题的答案分为三部分,找出论题,加以论证,最后总结。根据材料“吴江农村四十年变化”、“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一年几个样,季季换新花样,家家像个小商场”、“胸无大志,满足现状求知、求乐、求美、求富奔小康”、“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走出国门,远离家门”、“合养一头牛不如独养一只狗联合经营优势互补”“队为基础,三级所有土地分到户,家家是干部”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些变化都离不开十一届三的召开,在这次会议中做出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在农村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解放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出现材料中的“吴江农村四十年变化”也不足为奇。论题:改革开放推动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说明:(任答三个层面的变化)(1)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农民工进城务工,取消农业税等,这些都大大推进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更提高了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导致农民生活观念从“新三年旧三年”到服装求新,从“满足现状”到“求乐”“求美”“求富”、从“传统的家长制”到“谁有能力谁当家”的变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逐渐获得了生产、经营、分配、交换的自主权,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家家是干部)使得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这 些导致了农民生产观念从“一熟稻一熟麦一直种到头发白”到“七种八养九行档”的变化。(3)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教育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户籍制度的开放及各种城市管制的放松,农民在就业问题上有着更多更新的选择意向,“求知、求富”“走出国门,远离家门”,从“合养一头牛不如独养一只狗”到“联合经营优势互补”,反映了农民市场意识和城市化观念的增强。(4)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的扎实推进,农民在追求富裕的同时考虑可持续发展,从“河荡精养”到“科学放养”反映了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5)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改变了农村面貌,改变了中国而貌,坚定了广大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从“三水干部”到“带头致富”、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义利相融,共享共存”反映了农民价值取向的变化。总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思想观念的变化深刻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曾经功勋卓著,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等趋势下,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摘编自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1)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带来的影响。(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答案】(1)表现:发达国家普遍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种类多;覆盖面广(全民化、全面化)是公民的社会权利;通过立法保障;(任答1点)(2)影响:积极影响: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任答2点)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人产生依赖心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企业税负担增加,成本提高,抑制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 政负担;一定程度上引起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任答2点)(3)启示:社会保障制度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加强立法,政府主导,不断调整完善。【解析】【小问1详解】表现:根据材料“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可得出,发达国家普遍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根据材料“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可得出,社会保障制度种类多;覆盖面广(全民化、全面化);根据材料“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可得出,是公民的社会权利;根据材料“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可得出,通过立法保障。小问2详解】影响: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极影响:根据材料“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等趋势下,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人产生依赖心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企业税负担增加,成本提高,抑制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引起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小问3详解】启示: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等趋势下,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可得出,社会保障制度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材料“《社会保障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加强立法,政府主导,不断调整完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7 19:05:02 页数:15
价格:¥2 大小:1.7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