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朱唐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朱唐庄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代朝廷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为古文的重新繁荣提供了____________。宋初即出现了柳开、王禹偁等提倡古文的作家,但当时流行于文坛的,是雕章琢句的“西昆体”时文。石介等文人极力抨击这种文风,可____________,使文坛兴起了一种措辞怪异、佶屈聱牙的“太学体”古文。古文创作中的这种不良倾向被欧阳修扭转了,使宋文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欧阳修明智地抛弃了韩文“怪怪奇奇”的一面,继承了其平易的风格。()。他____________了曾巩、王安石、“三苏”等古文创作人才,并运用主考官的权力,竭尽所能地扭转考场文风,提倡古文。由于后继有人,宋代便没有出现唐代那样骈文复炽的情况。在欧阳修的后辈里,苏轼是最杰出的一位。他早年的应试文章已让人对他刮目相看,后期历经磨难,更是创作出许多____________的古文佳作,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四人,成就虽不及苏轼,但同样曾受过欧阳修的帮助,是北宋古文创作的中坚力量。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契机物极必反发现脍炙人口B.时机物极必反发现口口相传C.契机矫枉过正引荐脍炙人口D.时机矫枉过正引荐口口相传2.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欧阳修扭转了这种古文创作中的不良倾向,宋文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B.欧阳修扭转了古文创作中的这种不良倾向,使宋文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C.欧阳修扭转了古文创作中的这种不良倾向,宋文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D.这种古文创作中的不良倾向被扭转了,欧阳修使宋文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不断提高古文写作技巧的同时,他还尽力从多方面保证古文在文坛的主导地位B.在尽力从多方面保证古文在文坛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他还不断提高古文写作技巧C.除了确立自己在文坛中的领袖地位之外,他还从多方面保证古文在文坛的主导地位D.在确立自己在文坛中的领袖地位的同时,他还从多方面保证古文在文坛的主导地位 【答案】1.C2.B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契机,通常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枢纽或决定性的环节。时机,客观存在的主观判断。此处是说宋代朝廷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为古文的重新繁荣提供了关键环节,应选“契机”。物极必反,指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此处是说石介等文人极力抨击“西昆体”,结果反而出现了一种措辞怪异、佶屈聱牙的“太学体”古文。应选“矫枉过正”。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引荐,意思是指对人的推荐、荐举。此处是说欧阳修推荐了曾巩、王安石、“三苏”,扭转了不正常的文风。应选“引荐”。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口口相传,不著文字,口头相传。语境中修饰古文佳作,应选用“脍炙人口”。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结构混乱,“使宋文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的是欧阳修,前句主语却是“不良倾向”,应将前句改为“欧阳修扭转了古文创作中的这种不良倾向”。A项和C项,两个句子之间缺少逻辑关系,应在后句“宋文”前加上“使”。另外A项“这种”语序不当,应放在“不良倾向”前面;D项,前后句子主语不一致,两个句子之间缺少逻辑关系,前句应改成“欧阳修扭转了古文创作中的这种不良倾向”。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面说“欧阳修明智地抛弃了韩文‘怪怪奇奇’的一面,继承了其平易的风格”,后面说“他引荐了曾巩、王安石、‘三苏’等古文创作人才,并运用主考官的权力,竭尽所能地扭转考场文风,提倡古文”,可见此段是说欧阳修在转变文风、保证古文的重要地位方面做的贡献。所以括号内的句子前半句承接前面“继承了其平易的风格”,谈写作技巧,后半句承接后面“提倡古文”,写保证古文在文坛的主导地位, 且表达应以后句为主。B前后句子应互换位置;C.“确立自己在文坛中的领袖地位”与上文不能衔接,“除了……还”的句式也不能突出后句。D.“确立自己在文坛中的领袖地位”与上文不能衔接。故选A。(二)文学文化常识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既望,根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阴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每月三十为晦。B.六艺,既可指六部经书,又可指六种学问和技能,如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就指六种技能。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西晋时期著名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鼻祖”。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每月三十为晦”说法错误,“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B.“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就指六种技能”说法错误,此处的“六艺”应指六种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C.“陶渊明,……西晋时期著名诗人”说法错误,应是东晋诗人。故选D。(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荆轲刺秦王(节选)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而乃以手共搏之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项王按剑而跽曰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B.④⑤⑦C.②③⑧D.①⑥⑧7.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B.大夫是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文中中庶子是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郎中是国君的御用医生。C.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2)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答案】5.A6.C7.B8.(1)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2)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解析】【分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者均为副词,“已经”。B.前者为介词,按照;后者为介词,用。C.前者为连词,“于是”;后者为介词,“依靠”。D.前者为连词,可翻译为“按照”;后者表修饰。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函”名词作状语,用盒子。②“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③“朝服”,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④“迟”,意动用法,以……为迟。⑤“闻”,使动用法,使……知道。 ⑥“箕”,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⑦“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⑧“白衣冠”,名词作动词,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②③⑧都为名词作动词。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郎中是国君的御用医生”错误,郎中为宫廷的侍卫。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诚”,确实;“振怖”,惧怕;“据”,抵抗;“举”,全、都;“内臣”,秦国的臣民。(2)“见”,拜见;“故”,所以;“假借”,原谅;“毕使”,完成使命;“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点睛】解答句子翻译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以便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促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①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注】①这首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写于作者行至夏口到鹦鹉洲的途中。源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诗人被身边汀州的景象触动了情思,委婉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B.颔联先实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后虚写友人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 C.中间两联,落笔于景而暗关乎情,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深得古典抒情诗之妙。D.诗人借描写旅途景色抒发自己被贬的凄苦情怀,同时想获得源中丞的同情慰藉。E.全诗感情绵邈凝重,语言整饬流畅,意境开阔,结构紧密,在艺术上比较成熟。10.本诗的尾联“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意蕴含蓄,请赏析最后一联的精妙之处。【答案】9.AD10.(1)尾联用典,通过贾谊向汉文帝上书并被贬为长沙典故,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慰藉;(2)以以贾谊喻源中丞,也是自喻,含蓄地表达人生遭际的不平;(3)“古今怜”三字,既隐含同病相怜之感,也蕴含了这是一种历史性悲剧的意味。【解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项,诗句直抒胸臆,并非含蓄委婉;D项,“想要获得源中丞同情”错,是表达对好友被贬的同情和慰藉。故选AD。【1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本诗的尾联‘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意蕴含蓄,请赏析最后一联的精妙之处。”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尾联的意蕴和艺术手法。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赏析诗句的意蕴和精妙之处,实际上就是答出诗句的意思、手法和情感即可。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写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最后两句意思是:贾谊因为有才华为汉文帝建言献策提进行礼制改革,遭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嫉妒,结果贾谊被汉文帝疏远后贬长沙,至今令人遗憾同情。作者借同情贾谊被贬长沙,含蓄地表达了对源中丞遭贬的不平,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尾联用典,作者借同情贾谊被贬长沙,含蓄地表达了对源中丞遭贬的不平,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其中“古今怜”三字,既隐含同病相怜之感,也蕴含了这是一种历史性悲剧的意味。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等;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对比。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主要用典的角度作答。四、古诗文默写11.(1)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3)______,形影相吊。(4)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5)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6)人生如梦,_______。(7)屈原在《离骚》中以方圆不合表明自己不与奸臣同流合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答案】①.士不可以不弘毅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③.茕茕孑立④.隔叶黄鹂空好音⑤.扪参历井仰胁息⑥.一尊还酹江月⑦.何方圜之能周兮⑧.夫孰异道而相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弘”“茕”“孑”“扪”“胁”“尊”“酹”“圜”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命若琴弦史铁生“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弹断了多少根?”“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他说最多十天就回来。谁也没想到他竟去了那么久。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攒动得显著。他蹒蹒跚跚地爬上野羊岭。庙院中衰草瑟瑟,蹿出一只狐狸,仓皇逃远。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我告诉他等我回来。不知道他干嘛就走了。他没说去哪儿?留下什么话没?”“他说让您甭找他。”“什么时候走的?”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小痞子的心上人)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明白。众人劝老瞎子留下来,这么冰天雪地的上哪几去?不如在野羊坳说一冬天书。老瞎子指指他的琴,人们见琴柄上空荡荡已经没了琴弦。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孱弱,嗓音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个人。他说得去找他的徒弟。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有人以为他是疯了,安慰他,劝他。老瞎子苦笑: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直到忽然想起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茫茫雪野,皑皑群山,天地之间攒动着一个黑点。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小瞎子哭了几天几夜,老瞎子就那么一声不吭地守着。火光和哭声惊动了野兔子、山鸡、野羊、狐狸和鹞鹰……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嘛咱们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终于小瞎子又说:“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你真那么想吗?”“真想,真想……”老瞎子把篝火拨得更旺些。雪停了。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鹞鹰在平稳地滑翔。“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如梦方醒。“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懂了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你的命就在这琴弦上。“怎么是一千二,师父?”“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这地方偏僻荒凉,群山不断。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山谷中鹞鹰在盘旋。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几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1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老瞎子和他的师父都是智者勇者,都历经了世事沧桑和梦想幻灭,都通过追加两百根琴弦来给徒弟留下活着的目标和希望。B.小说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又前后照应。老瞎子离开那么久的原因篇首并未详细展开,先设疑;文中再通过回忆叙写原因进行照应。C.小说中“雪停了。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从侧面预示着小瞎子在万念俱灰后又重新获得活着的支撑。D.小说语言优美,有一种诗意苍凉的韵味。文中反复对群山和雪野加以渲染描写,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使小说具有诗化特点。13.分析小说题目“命若琴弦”的含义。14.本文最后两段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赏析。【答案】12.D13.①人的命就像琴弦,拉紧,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②要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即使希望落空,也要好好活下去。③人生有很多痛苦和磨难,要永怀美好的希望,并把希望一代一代向下传递。14.①情节前后照应,有助于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并使结构更加严密。②“无所谓从哪几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强调了生命追求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升华了小说主题。③把一老一小置身于广阔苍茫的山水天地之间,自然的浩瀚伟力与人的渺小脆弱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深远的思考。【解析】【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错,文中的环境描写起到渲染烘托悲剧命运的作用,有这些描写文章更生动更具文学性,没有的话也不影响情节的完整性及故事的发展,因此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标题“命若琴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的命比作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生命才有意义。结合文本内容“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可得出:人的命就像琴弦,拉紧,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从“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不错,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懂了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你的命就在这琴弦上”可得出:要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即使希望落空,也要好好活下去。从“‘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可得出人生有很多痛苦和磨难,要永怀美好的希望,并把希望一代一代向下传递。【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情节结构上,结尾两段照应前文“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攒动得显著。他蹒蹒跚跚地爬上野羊岭。庙院中衰草瑟瑟,蹿出一只狐狸,仓皇逃远”,有助于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使结构更加严密、完整。表现主题上,小说讲述了老瞎子寻找药方、得知药方并传递药方的故事,参透药方也参透了人生。最后一句“无所谓从哪几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强调了生命追求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升华了小说主题。艺术效果上,“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的描写把一老一小置身于广阔苍茫的山水天地之间,把人的渺小脆弱与自然的浩瀚伟力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深远的思考。 六、语言表达。15.小宁与同学改编“晴雯撕扇”情节参加学校“《红楼梦》舞台秀”演出,他们力求台词符合原著中人物的性格。以下台词最不适合的一项是()A.晴雯对宝玉说:把你的扇子先拿给我撕,我就爱听那声响。B.晴雯对宝玉说:撕了几把气也顺了,今天可不敢再造孽了。C.宝玉对晴雯说:你喜欢听那一声响,就故意撕碎了也使得。D.宝玉对晴雯说:生气时不要拿它出气,撕着玩开心就可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撕了几把气也顺了,今天可不敢再造孽了”这句不应该是晴雯对宝玉所说,这句带有劝说语气,因为原著中是晴雯撕扇子,应该是“宝玉对晴雯说”。故选B。16.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侦探小说和某些畅销类小说,设法尽可能减少甚至取消故事的停顿,______,______。______。反过来说,______。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①从而迎合读者对情节贪婪②作者对读者的好奇心采取了迎合乃至纵容的态度③这是由于商业出版社销售业绩的驱动所产生的叙事变革④被宠坏了的读者也在迫使作者和出版商接连不断地提供悬念和刺激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④①③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①句“从而”紧承前文“故事的停顿”,指“设法尽可能减少甚至取消故事的停顿”的目的;③句的“叙事变革”与①句的“情节’相连接,同时解释前面做法的原因;②句中“作者对读者的好奇心采取了迎合乃至纵容的态度”是对前面“减少甚至取消故事的停顿”的总结,与①③句相接;“反过来说”说明需要从读者的角度来谈,因此,后面跟④句。故选A。 七、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无论是山川自然美、劳动创造美、青春靓丽美,还是文化艺术美、人性心灵美、传统道德美等等,都会受到人们的欣赏和由衷地赞美。有人说,84岁的钟南山是美的,他用自己的坚守和智慧,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健康;有人说,勤劳的环卫工人是美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给人们带来清洁和美丽……究竟什么才是美,你对美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不限文体,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最美逆行者美是什么?是光鲜亮丽的外表吗?是只有一次的青春吗?是人人渴望的荣誉吗?不,都不是。这些都是美的,但在我眼里,还有一种美,更动人心弦,更能百世流芳,那就是在每一个艰难时刻,总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的一个个身影!新冠疫情肆虐之际,84岁的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全国4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每一个义无反顾的身影,都是最美的身影,每一个医务人员都是伟大的逆行者,都是这场战“疫”中的英雄!美哉,伟大的中国逆行者!也许,他们的工作画面并不美。一张张被口罩勒到破皮的脸颊,一双双被汗水浸到泛白的双手,一个个手术室外席地而眠的身影……也许,他们的面貌都模糊不清。在疫情没有发生之前,他们是父母眼中照顾不好自己的孩子,是妻子眼中不懂浪漫的丈夫,是孩子眼中永远爽约的妈妈……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中的一员。然而,当他们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英勇奋战在抗疫最前线那一刻,就成了人民心中的“超级英雄”。美哉,平凡而不普通的中国逆行者!无数白衣天使用他们逆行的身影阻挡疫情肆虐,撑起患者的希望。“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护人员冒着生命的风险,冲锋在前,有人年届高龄仍奔赴武汉;有人身患重症仍战斗在最前沿;有人骑车4天3夜赶回战“疫”一线,有人染上病毒离开了人间……他们不计牺牲,不惜代价的身影,成为无数人心中最美的形象。美哉,不惧艰险的中国逆行者!白衣战士深知前方“疫”线的艰险,依然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选择离开家乡、暂别亲人,把小家放在心底,为大爱冲锋在前。有时,我们佩服与感念的不只是白衣战士的不屈意志,更有再次抉择时的坚定姿态。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最美的英雄! 广大医务人员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甘于付出,为国纾难,为民解忧,在病魔与人民之间垒起“隔离带”,筑牢“防火墙”,撑起“保护伞”,靠坚守传递希望,以生命守护生命,为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疫长城”。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最美的英雄!为致敬抗“疫”斗争以来,这些勇敢的逆行者,媒体纷纷发起“致敬最美逆行者”网络活动。我愿为战“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点赞,让我们把最美逆行者作为应该追求的明星,成为我们心目中真正美的形象!愿我们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目标的自我昭示;每一次对英雄的赞美,都成为一次砥砺奋进的郑重宣誓。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群英荟萃,雄风浩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第一步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本题要求考生在几则材料中选择两则为基础来确定立意,注意彼此逻辑,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明确文体。【审题】材料中提到,“山川自然美、劳动创造美、青春靓丽美,还是文化艺术美、人性心灵美、传统道德美”,可见,话题的中心是“美”,无论是什么样的“美”,只要能够有自己的认识,围绕其中一个来谈,或综合几点来谈,如“山川自然”与“文化艺术”相联系,产生保护山川自然也是保护文艺创作源泉的新观点;“劳动创造”与“心灵”“道德”等相联系,阐发对社会有益即为美的观点等;再结合第二段的材料,谈到什么样的人最美,钟南山的“美”体现在他的责任与担当精神,环卫工人的美体现在他们的甘于平凡与默默奉献。总而言之,话题范围极广,学生可以在积极健康的范畴内就自己对“美”的独特认识发挥。如能推陈出新,结合时事更好。【立意】1.美无处不在。2.多种多样的美。3.内在美与外在美。4.要懂得欣赏美。5.真正的美。【素材】1.“最美女教师”,在人性光辉闪耀的一瞬间,迸发出了感天动地的美丽,是我们身边千千万万普通人民教师的代表与缩影。我们只有共同铭记住“最美”,才会让“最美”在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代代传承。今天,我们会铭记“最美”,明天我们将汇聚力量建设最美的祖国,抒写最美的历史,塑造最美的中国人!2.奉献,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要善于奉献,只有奉献了,付出了,才会领悟到其中的乐趣。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有关奉献的高中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3.面对突发疫情,83 岁的钟南山呼吁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来到武汉。有人在朋友圈贴了一段话,评价钟南山的“最美逆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大医精诚,国士无双。4.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卢梭地球上一切美丽的东西都来源于太阳,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源于人。——普利什文貌虽美但如果没有纯洁的灵魂,就好比是晶亮的玻璃眼睛,不辨世事。美本身必须是真的。——德国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彼翁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托·阿奎那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契诃夫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说是最优秀的;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是最优秀的,在他们身上,才会有最大的美。——高尔基《母亲》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卢梭【结构】文章以设问起笔,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接着引入对疫情中医护人员之“美”的叙述,通过环境恶劣、身份平凡与义无反顾、甘于奉献等精神的对比,突出“逆行者”精神之美,最后表达对英雄们的赞美之情。结构清晰,情感饱满。【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3-23 19:52:01 页数:16
价格:¥3 大小:41.2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