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4
2
/24
剩余2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三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霍乱是因摄入受到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霍乱弧菌不进入人体内环境,其产生的霍乱肠毒素含六条多肽链,可使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排出大量Na+、K+等无机盐离子,引起患者剧烈腹泻。注射霍乱疫苗,可有效降低霍乱发病概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霍乱肠毒素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会呈现紫色B.肠道上皮中的树突状细胞可将霍乱弧菌的抗原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C.在严重腹泻后,人体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多D.大量排出Na+会导致人体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兴奋性上升,血压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霍乱肠毒素含六条多肽链,其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A正确;B、肠道上皮中的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可将霍乱弧菌的抗原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B正确;C、当严重腹泻后,细胞外液减少,机体内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激素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同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对钠离子的重吸收,维持血液中该种离子含量的平衡,C正确;D、人体细胞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大量排出Na+会导致人体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兴奋性降低,D错误。故选D。2.血糖浓度相对较高时,葡萄糖可经胰岛B细胞膜上的GLUT2转运进入细胞内,其进一步氧化使ATP生成增加,ATP/ADP比率增高,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型钾通道不再向膜外运输K+引发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进而激活细胞膜上电压敏感型钙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合成不需要游离核糖体的参与B.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GLUT2,抑制其对葡萄糖的转运C.ATP/ADP比率增高,会引起ATP敏感型钾通道发生构象改变D.交感神经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过程可能需电压敏感型钙通道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胰岛B细胞膜上的GLUT2是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转运葡萄糖具有特异性,葡萄糖经胰岛B细胞膜上的GLUT2转运进入细胞内,其进一步氧化使ATP生成增加,ATP/ADP比率增高,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型钾通道不再向膜外运输K+引发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进而激活细胞膜上电压敏感型钙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详解】A、在细胞中,胰岛素现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其合成的肽链某一端有一信号序列,核糖体通过信号序列而附着到内质网上,进而继续合成肽链,A错误;B、胰岛B细胞膜上的GLUT2是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转运葡萄糖具有特异性,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同样具有特异性,B错误;C、钾通道是一种蛋白质,ATP/ADP比率增高,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型钾通道不再向膜外运输K+,推测原因可能是钾通道发生构象改变,C正确;D、交感神经兴奋是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D错误。故选C。3.下图所示生理过程中,PQ、Cytbf、PC是传递电子的蛋白质,CF0、CF1构成ATP合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SⅡ、PSⅠ内含易溶于有机溶剂的色素B.小麦光合作用产生的O2被呼吸作用利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C.PQ转运H+的过程需要消耗电子中的能量 D.图中ATP合酶合成的ATP只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水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腔内,该过程产生的电子经过电子传递链的作用与NADP+、H+结合形成NADPH。ATP合酶由CF0和CF1两部分组成,在进行H+顺浓度梯度运输的同时催化ATP的合成,运输到叶绿体基质中的H+可与NADP+结合形成NADPH,H+还能通过PQ运输回到类囊体腔内。【详解】A、PSⅡ、PSⅠ上含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A正确;B、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的氧气是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内,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类囊体膜、叶绿体和线粒体各两层膜,共5层膜,B正确;C、H+能通过PQ运输回到类囊体腔内,此过程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电子中的能量,C正确;D、图中ATP合酶合成的ATP并不止为暗反应提供能量,例如:当处于高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绿色植物可吸收氧气,消耗ATP,NADPH,分解部分C5并释放CO2,这个过程叫做光呼吸,此时的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应阶段生成的多余的ATP和[H]又可以为暗反应阶段提供原料,D错误。故选D。4.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结构,中心体、纺锤体等结构都是由微管构成的,线粒体和囊泡等可以沿微管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心体在间期倍增,前期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B.通过药物抑制微管的形成可使有丝分裂停止在后期C.有丝分裂过程中所有的纺锤丝均与着丝粒相连D.微管和内质网分别相当于囊泡运输的高速公路和交通枢纽【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网状结构,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详解】A、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前期移向细胞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A正确; B、通过药物抑制微管的形成,没有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着丝粒不能排在赤道板上,不能进入中期,故不能使有丝分裂停止在后期,B错误;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纺锤丝均与着丝粒相连,C错误;D、’微管和高尔基体分别相当于囊泡运输的高速公路和交通枢纽,D错误。故选A。5.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①~⑥表示细胞。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B.②与③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C.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则⑥的基因型是AbD.该细胞形成生殖细胞过程经历了两次细胞质的均等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细胞含有Y染色体,所以①为初级精母细胞,②与③为次级精母细胞,④、⑤、⑥都表示精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一个精细胞为ABXdXd,出现两条X染色体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两条X染色体未移向细胞两极,③的基因型为AABBXdXd,③同时产生的精细胞⑥基因型为AB。【详解】A、图中细胞含有Y染色体,所以①为初级精母细胞,①中含有1或2个染色体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①形成②③过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C、若④的基因型是aBY,则②的基因型是aaBBYY,③的基因型是AAbbXdXd,③产生的一个精细胞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两条X染色体未移向细胞两极,故其基因型为AAbbXdXd,那么⑥的基因型为Ab,C正确;D、该动物为雄性,因此该细胞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经历了两次细胞质的均等分裂,D正确。 故选A。6.小鼠的毛色与毛囊中黑色素细胞合成的色素种类有关。色素合成机制如下图所示,b基因无法表达酪氨酸激酶,使小鼠呈白色;d基因无法表达黑色素合成酶,多巴醌会转化成棕黄色素。B、b基因与D、d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色小鼠的基因型有3种,黑色小鼠的基因型有4种B.即使B基因无法表达,D基因依然能够表达C.若某棕黄色雄鼠测交实验后代为棕黄色:白色=1:1,则其为杂合子D.若多代随机交配的某一种群中棕黄色小鼠占31.4%,黑色小鼠占32.6%,则B的基因频率为80%【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B、b基因与D、d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则当无B时,小鼠呈白色;当有B无D时,小鼠呈棕黄色;同时有B和D时,小鼠呈黑色。【详解】A、白色小鼠的基因型有3种(bbDD、bbDd、bbdd),黑色小鼠的基因型有4种(BBDD、BBDd、BbDD、BbDd),A正确;B、B、b基因与D、d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B基因是否表达不影响D基因表达,B正确;C、若某棕黄色雄鼠B-dd测交(与bbdd杂交)实验后代为棕黄色B-dd:白色bbdd=1:1,则其为杂合子Bbdd,C正确;D、若多代随机交配的某一种群中棕黄色小鼠B-dd占31.4%,黑色小鼠B-D-占32.6%,则白化小鼠bb--占全体小鼠的比例为1-31.36%-32.64%=36%,单独看B/b基因,b基因频率为60%,则B基因频率为40%,D错误。故选D。7.“中心法则”体现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浆细胞的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B.转录过程中的RNA聚合酶有解开DNA双螺旋的功能 C.遗传信息既可以从DNA流向蛋白质,也可以从蛋白质流向DNAD.一个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必然有多个密码子【答案】B【解析】【分析】中心法则示意图:中心法则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RNA复制、逆转录。【详解】A、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进行细胞增殖,故不会发生DNA的复制,A错误;B、RNA聚合酶具有解旋和催化RNA合成的功能,B正确;C、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蛋白质,但不可以从蛋白质流向DNA,C错误;D、一个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决定,D错误。故选B。8.某野生型水稻叶片为绿色,由基因C控制,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叶片为黄色的突变体。突变体1是基因C突变为C1所致,且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体2是一个基因C突变为C2所致,且基因型C1C2表现为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决定黄色这一表型时,基因C1表现为隐性B.突变体1连续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7/9C.突变体1和突变体2杂交,若子代中绿色:黄色=1:1,说明基因C2是隐性突变D.突变体叶片为黄色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3)低频性:突变频率很低;(4)不定向性: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5)多害少利性:一般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详解】A、结合题干信息,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而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据此可推知突变型1为杂合子,基因型为C1C(黄色),且C1对C为显性,A错 误;B、突变型1连续自交,子一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CC:C1C=1:2,子二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CC:C1C=(1/3+2/3×1/4):(2/3×1/2)=3:2,子三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CC:C1C=(3/5+2/5×1/4):(2/5×1/2)=7:2,故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2/9,B错误;C、用突变型2(C2_)与突变型1(C1C)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型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2C)与突变型1(C1C)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故C2是隐性突变,C正确;D、叶片变黄是叶绿体中色素含量变化的结果,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推测,基因突变是通过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D错误。故选C。9.马先蒿属包括多个物种,其花部形态具有很大的多样性,花柱的长度有的不到1cm,有的超过12cm,无论是长花柱还是短花柱的马先蒿都由熊蜂传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马先蒿属不同长度的花柱是其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结果B.马先蒿属的不同物种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C.马先蒿属花部形态的丰富变异促进了熊蜂遗传多样性的形成D.熊峰和马先蒿属的生命活动都靠能量驱动这一事实为共同由来学说提供了证据【答案】D【解析】【分析】1、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2、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详解】A、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马先蒿属不同长度的花柱是其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结果,A正确;B、由题意可知,马先蒿属包括多个物种,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马先蒿属的不同物种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C、由题意可知,无论是长花柱还是短花柱的马先蒿都由熊蜂传粉,所以马先蒿属花部形态的丰富变异促进了熊蜂遗传多样性的形成,即共同进化,C正确;D、熊峰和马先蒿属的生命活动都靠能量驱动这一事实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但不能为共同 由来学说提供证据,D错误。故选D。10.GABA是一种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GABA对不同神经元的作用效应与细胞膜上两种Cl-转运蛋白NKCC1和KCC2有关,其作用机制如图(共转运体的大小表示细胞膜上该转运蛋白的相对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元甲会将GABA的刺激转化为电信号,并进行传导B.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使神经元乙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C.GABA起作用后会被甲或乙吸收,以免持续发挥作用D.不同细胞中转运蛋白的数量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GABA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所破坏,GABA分泌的方式是胞吐,起完作用后会被回收或灭活。【详解】A、神经元甲的GABA受体可以和GABA结合,引发氯离子外流,转化为外负内正的电信号,产生兴奋性效应,并进行传导,A正确;B、GABA与受体结合后,Cl-通道开放,Cl-顺浓度梯度内流,会使神经元乙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从而产生抑制性效应,B正确;C、GABA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后会被突触小体吸收,或被水解,以免持续兴奋或抑制,C错误;D、不同细胞中转运蛋白的数量不同,但这些细胞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所以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故选C。 1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BCR)是分布在B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多个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信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R聚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不同的抗原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可相互提供信息D.根据图示过程可推测,记忆B细胞表面也具有BCR【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②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解】A、多个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B、B细胞表面的BCR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而聚集在一起,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信号,则B细胞表面的BCR与其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抗体识别相同的抗原,B错误;C、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接触抗原后,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激活B细胞,所以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可相互提供信息,C正确;D、膜表面免疫球蛋白(BCR)是分布在B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记忆B细胞也能识别抗原,所以记忆B细胞表面也具有BCR,D正确。故选B。12.埋在土中的种子萌发时,幼苗的下胚轴会因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发生弯曲,这种弯曲的结构 称为“顶端弯钩”。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茉莉素与乙烯对“顶端弯钩”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的作用之一是排除无关变量干扰B.为排除内源性激素干扰,实验中应使用生长素合成缺陷型幼苗C.在“顶端弯钩”形成中茉莉素和乙烯的作用相抗衡D.“顶端弯钩”的意义是保护子叶,使其出土过程不受伤害【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图中表示乙烯和茉莉素对“顶端弯钩”现象的影响,乙烯能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茉莉素抑制顶端弯钩的形成。【详解】A、实验中甲组没有添加乙烯和茉莉素,所以作为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A正确;B、本实验与生长素没有关系,所以不需要使用生长素合成缺陷型幼苗,B错误;C、将甲组和乙组进行比较,顶端弯曲程度增大,说明乙烯能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将甲组和丙组进行比较,顶端弯曲程度减小,说明茉莉素可以减少顶端弯钩的弯曲程度,所以在“顶端弯钩”形成中茉莉素和乙烯的作用相抗衡,C正确;D、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土壤的机械压力,幼苗的下胚轴顶端会产生曲折,减小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D正确。故选B。13.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存在捕食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制约、互为因果B.猞猁和雪兔之间的正反馈调节在人体稳态调节中也普遍存在C.猞猁对雪兔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猞猁捕食雪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是单向传递,信息是双向传递【答案】B 【解析】【分析】密度制约因素一般是指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密度是相关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详解】A、雪兔数量增多,猞猁的食物来源增多,猞猁数量增加,雪兔数量减少,猞猁的食物来源减少,猞猁数量减少,雪兔数量增多,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制约、互为因果,A正确;B、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两者数量维持稳定,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在人体中也普遍存在,如:体温调节,B错误;C、密度制约因素一般是指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密度是相关的,猞猁对雪兔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D、猞猁捕食雪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信息是双向传递,D正确。故选B。14.某农场中的能量流动如图,字母A~Ⅰ代表能量,其中D和G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E和H为摄入的饲料中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D是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B+C+D)×100%C.第二、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C+E、I+HD.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D+E)×100%【答案】C【解析】【分析】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A、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B+C+D,呼吸作用消耗的为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C+D,A正确; B、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能量为D,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B+C+D,所以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B+C+D)×100%,B正确;C、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由于有人工饲料的投入,所以第二、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C+E、F+H,C错误;D、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共为D+E,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G,第二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D+E)×100%,D正确。故选C。15.某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通过在河道至河岸道路种植不同植被等措施,改善了湿地水质,美化了湿地景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河道到河岸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该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主要选用本地物种,其遵循的原理是协调原理C.该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D.该湿地群落从春季到夏季的外貌变化不属于次生演替【答案】C【解析】【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2、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解】A、由于地形起伏的变化,在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生物种群,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所以从河道到河岸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B、该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主要选用本地物种,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这主要是遵循了协调原理,B正确;C、该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是该湿地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C错误;D、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该湿地从春季到夏季的外貌变化不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酵母菌破碎、离心处理后,将只含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只含细胞器的沉淀物、未处理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无氧条件下,向甲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会产生C2H5OHB.在有氧条件下,向乙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会产生H2OC.在有氧条件下,向丙试管中滴加丙酮酸溶液,会产生CO2D.细胞质基质产生[H]的过程实质上是NADH转化为NAD+的过程【答案】A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解】A、分析题意,甲试管中只有细胞质基质,在无氧条件下,可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B、乙试管只含细胞器的沉淀物,其中含有线粒体,但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故在有氧条件下,向乙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不会产生H2O,B错误;C、丙试管中有未处理的酵母菌培养液,向丙试管中滴加丙酮酸溶液,丙酮酸可在线粒体中继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故可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D、细胞质基质产生[H]的过程实质上是NAD+转化为NADH的过程,D错误。故选AC。17.某昆虫的眼色有暗红色、朱红色、棕色、白色四种类型,暗红色源自于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叠加。为研究其遗传机制,利用三对昆虫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单位:只),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一:暗红眼♀×暗红眼♂→F1暗红眼♀(402)、暗红眼♂(198)、朱红眼♂(201)实验二:暗红眼♀×朱红眼♂→F1暗红眼♀(302)、棕色眼♀(99)、暗红眼♂(300)、棕色眼♂(101)实验三:暗红眼♀×暗红眼♂→F1暗红眼♀(299)、棕色眼♀(101)、暗红眼♂(150)、朱红眼♂(149)、棕色眼♂(50)、白色眼♂(49)A.通过实验一可判断朱红色素的合成受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B.实验二F1的暗红眼个体中纯合子占14 C.实验三F1中出现白色眼雄性个体的原因是两种色素均无法合成D.实验二雌性亲本和实验三F1白色眼雄性个体杂交,后代中棕色眼个体占1/4【答案】AB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实验一中朱红眼都是雄性,说明控制眼色的其中一对等位基因基因位于X染色体,设该基因为B/b;实验三中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色眼≈9:3:3:1,说明控制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设另一对基因为A/a;由题干信息,暗红色源自于棕色素和朱红色素的叠加,所以暗红眼A__XB_,白色眼aaXb_,若棕色眼A_Xb_,朱红眼aaXB_,实验二暗红眼♀A_XBX_×朱红眼否aaXBY,不可能生出棕色眼♀A_XbXb,所以棕色眼是aaXB_,朱红眼是A_Xb_。由以上解析可知棕色色素的合成受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A错误;B、实验二暗红眼♀A_XBX_×朱红眼♂A__XbY,F1中暗红眼♀:棕色眼=3:1,且棕色眼♀为aaXB_,所以亲本暗红眼♀为AaXBXB,朱红眼♂为AaXbY,F1暗红眼个体A_XB_占3/4×1=3/4,纯合暗红眼个体AAXBY占1/4×1/4=1/16,所以F1的暗红眼个体中纯合子占1/16+3/4=1/12,B错误;C、当A和B基因都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说明两种色素无法合成导致性状为白色,C正确;D、实验二暗红眼♀AaXBXB和实验三白色眼否aaXbY杂交,后代棕色眼个体占1/2×1=1/2,D错误。故选ABD。18.瘦素是一种抑制食欲的激素,某实验室发现了两种食欲旺盛体型肥胖的小鼠,分别起名为ob鼠和db鼠。研究人员将ob鼠与正常小鼠的部分皮肤通过手术连接在一起,使两种小鼠的体液实现少部分的交换,实验后ob鼠食欲减退,逐渐恢复到正常体型,正常小鼠无明显变化;将db鼠与正常小鼠重复上述实验,实验后db鼠无明显变化,正常小鼠食欲不振,逐渐消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需使用组织相容性抗原高度相似的小鼠进行实验B.ob鼠食欲旺盛体型肥胖可能是因为无法产生瘦素或产生量少C.db鼠食欲旺盛体型肥胖可能是因为缺乏瘦素受体或瘦素受体不敏感D.将ob鼠和db鼠皮肤相连,ob鼠无明显变化,db鼠会逐渐消瘦 【答案】D【解析】【分析】通过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因为靶细胞膜表面有特异性受体)可知瘦素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详解】A、本实验进行了皮肤移植手术,所以为了避免排斥反应,本实验需使用组织相容性抗原高度相似的小鼠进行实验,A正确;B、ob鼠与正常小鼠的部分皮肤通过手术连接在一起,使两种小鼠的体液实现少部分的交换,实验后ob鼠食欲减退,逐渐恢复到正常体型,说明正常鼠将瘦素提供给ob鼠,导致逐渐恢复正常,即可能是ob鼠无法产生瘦素或产生量少,导致食欲旺盛体型肥胖,B正确;C、将db鼠与正常小鼠重复上述实验,实验后db鼠无明显变化,正常小鼠食欲不振,则说明bd鼠产生了较多的瘦素,说明可能是db鼠缺乏瘦素受体或瘦素受体不敏感,导致食欲旺盛体型肥胖,C正确;D、据BC项分析可知,ob鼠分泌瘦素不足,db鼠分泌较多的瘦素,但是对瘦素不敏感,则将ob鼠和db鼠皮肤相连,ob鼠逐渐消瘦,db鼠无明显变化,D错误。故选D。19.春季蚜虫从受精卵开始发育,迁飞到取食宿主上度过夏季,其间行孤雌生殖,经卵胎生产生大量幼蚜;秋季蚜虫迁飞回产卵宿主,行有性生殖,以受精卵越冬。蚜虫周围生活着很多生物,其中蚜虫大量吸食筛管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为蚂蚁等多种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蚂蚁可以为蚜虫赶走一些天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蚜虫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B.孤雌生殖有利于蚜虫适应多变的环境C.蚜虫以受精卵形式越冬,可以降低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D.蚜虫与蚂蚁的种间关系是原始合作【答案】ACD【解析】【分析】1、寄生:一种生活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的获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寄生。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详解】A、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的集合称为群落,则蚜虫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 物共同构成了群落,A正确;B、孤雌生殖产生的变异较少,不有利于蚜虫适应多变的环境,B错误;C、蚜虫通过有性生殖,以受精卵形式越冬,降低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度过恶劣环境,保持种群延续,C正确;D、蚜虫周围生活着很多生物,其中蚜虫大量吸食筛管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为蚂蚁等多种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蚂蚁可以为蚜虫赶走一些天敌,则蚜虫与蚂蚁的种间关系是原始合作关系,D正确。故选ACD。20.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X射线照射后产生的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可以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利用夹层培养法可筛选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具体的操作是:在培养皿底部倒一层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倒一层含经X射线处理过的菌液的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再倒一层基本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做好标记。然后再向皿内倒一层完全培养基,再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形态较小的新菌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射线诱发染色体变异进而导致大肠杆菌代谢缺陷B.首次出现的菌落做标记时应标记在皿盖上C.夹层培养法可避免细菌移动或菌落被完全培养基冲散D.形态较小的新菌落可能是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答案】CD【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B、首次出现的菌落做标记时应标记在皿底上,B错误;C、夹层培养法不需要对大肠杆菌进行再次接种,可避免细菌移动或菌落被完全培养基冲散,C正确;D、由于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所以形态较小的新菌落可能是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D正确。 故选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21.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光可以被西瓜叶片中的色素吸收,分离其绿叶中的色素时,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该色素主要吸收的光是______________。(2)据图分析,11:00~13:00三倍体西瓜叶片生成C5的速率__________________(填“持续上升”、“持续下降”或“保持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3)相较于11:00-13:00净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主要是因为光照强度过强;另一种认为主要是因为温度过高。在室内模拟环境条件下设计实验对两种观点进行验证。实验思路:将生长状态相似的三倍体西瓜均分为A、B、C三组,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若三组中_________________,则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过强;若三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答案】(1)①.黄绿色②.红光和蓝紫光(2)①.持续下降②.11:00~13:00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光反应速率下降,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C3的还原减少,产生C5的速率减少(3)①.A组放在温度适宜、光照强度适宜的室内环境,B组放在温度适宜、光照强度与11:00~13:00光照强度一致的室内环境,C组放在温度与11:00~13:00温度一致、光照强度适宜的室内环境;测量三组净光合作用速率。②.A组和C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且两组净光合速率大于B组③.A组和B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且两组净光合速率大于C组【解析】 【分析】利用层析液分离光合色素的原理是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的速率越快,溶解度越小扩散速率越慢。由图可知,9:00-13:00胞间CO2浓度下降,13:00-17:00胞间CO2浓度升高。【小问1详解】利用层析液分离光合色素的原理是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所以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是叶绿素b,颜色是黄绿色,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11:00~13:00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光反应速率下降,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C3的还原减少,产生C5的速率减少。11:00~13:00三倍体西瓜叶片生成C5的速率持续下降。【小问3详解】要验证两种观点,设计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光照强度,因变量为净光合作用速率。实验设计思路为将生长状态相似的三倍体西瓜均分为A、B、C三组,A组(对照组)放在温度适宜、光照强度适宜的室内环境,B组放在温度适宜、光照强度与11:00~13:00光照强度一致的室内环境,C组放在温度与11:00~13:00温度一致、光照强度适宜的室内环境;测量三组净光合作用速率。如果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过强,A组和C组的光照强度适宜,故三组中A组和C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且两组净光合速率大于B组;如果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A组和B组的温度适宜,故三组中A组和B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且两组净光合速率大于C组。22.已知玉米的性别受基因影响。基因Ba、Ts同时存在时,玉米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顶生垂花是雄花序,腋生穗是雌花序;基因ba纯合时,腋生穗不能发育;基因ts纯合时,顶生垂花成为雌花序。两对等位基因(Ba、ba和Ts、ts)分别位于3号、2号两对同源染色体上。(1)若以雌雄同株与雄株进行杂交育种时,需要进行人工传粉,具体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2)现选取纯合的雌雄同株和纯合的雌株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若F2没有雄株个体出现,取F₂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若F2有雄株个体出现,取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子代的雄株个体占_________。(3)一株雄株与一株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只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则亲本的基 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杂交组合中,植株的性别是由基因_________________的分离所决定,其所在的染色体可相当于“性染色体”。(4)玉米螟是玉米种植时危害最严重的害虫,科学家将一个抗玉米螟的基因M转入雄株品系(babaTsTs)中获得转基因抗性玉米,已知M基因没有插入2号或3号染色体上。将该转基因植物与基因型为BaBaTsTs杂交,取F1中的抗螟雌雄同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雄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雄株约为3:1:3:1,F2中出现此分离比的原因是M基因对配子的育性造成影响,结合实验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F2抗螟植株中b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对雌雄同株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雄株的成熟花粉,撒在雌雄同株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2)①.雌雄同株:雌株=8:1②.8/81(3)①babaTsts×babatsts②.Ts、ts(4)①.含M基因的雌配子不育②.1/2【解析】【分析】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植物进行杂交的人工传粉方法是对雌雄同株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雄株的成熟花粉,撒在雌雄同株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小问2详解】据题干信息可知,纯合雌雄同株基因型为BaBaTsTs、纯合的雌株基因型为BaBatsts或babatsts,则纯合的雌雄同株和纯合的雌株进行杂交,没有雄株出现,则亲本雌株为BaBatsts,得到F1为BaBaTsts,F2为BaBaTsTs:BaBaTsts:BaBatsts=1:2:1,则取F₂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即亲本为BaBaTsTs:BaBaTsts=1:2,则产生的配子为2/3BaTs,1/3Bats,相互授粉后BaBaTs_:BaBaTsts=8:1,所以雌雄同株:雌株=8:1。若F2有雄株个体出现,则亲本的雌株基因型为babatsts,则F2基因型及比例为Ba_Ts_:Ba_tsts:babaTs_:babatsts=9:3:3:1,则F2中的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BaBaTsTs:BaBaTsts:BabaTsTs:BabaTsts=1:2:2:4,则产生的配子为 BaTs:Bsts:bsTs:bats=4:2:2:1,则后代中雄性植株为bsTs_,比例为2/9×2/9×2=8/81。【小问3详解】雄株的基因型为babaTs_,雌株为__tsts,一株雄株与一株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只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则符合测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babaTsts×babatsts。在这个杂交组合中,植株的性别是由基因Ts、ts的分离所决定,其所在的染色体可相当于“性染色体”。【小问4详解】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雄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雄株约为3:1:3:1,即雌雄同株:雄株=3:1,抗螟:非抗螟=1:1,不符合理论结果3:1,说明有致死情况出现,故推测最可能是F1产生的含基因M的雌配子不育,才导致F2中抗螟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的现象。亲本是BaBa×baba,此过程没有发生Ba和ba基因的淘汰,所以F2抗螟植株中ba的基因频率为1/2。23.发烧是对人体免疫系统一次激活,特别是高烧38.5℃以上能促进T细胞向淋巴结及炎症部位迁移,增强免疫力。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1)激素甲是指_____________,其弥散到体液中进行运输,却只对垂体起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之间这种分级调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2)图中的传出神经为____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发烧还可引起血糖上升的现象,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3)某药物X作为常见的退烧药,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致热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起到退烧的效果。在人体退烧过程中,通过生理性调节增加散热的方式是____________,结合本题信息给出服用药物X时机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垂体细胞的表面有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③.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维持机体的稳态(2)①.交感神经②. 发烧时,细胞代谢增强消耗大量的血糖,引起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因而会引起血糖上升(3)①.汗腺分泌量增加,通过汗液蒸发增加散热②.服药后由于汗液大量分泌,因此要多喝淡盐水,以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量的方式有骨骼肌战栗和甲状腺激素调节,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小问1详解】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可知,激素甲是指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该过程中激素甲,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弥散到体液中进行运输,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却只对垂体起作用,这是因为在垂体细胞的表面有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这体现了激素调节的作用与靶器官、靶腺的特点;甲状腺激素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实现了分级调节,这种分级调节的意义表现在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小问2详解】图中的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因为图示的结果表现为毛细血管收缩;发烧时细胞代谢增强,人体对血糖的利用率增加,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发烧时有血糖上升的现象。【小问3详解】某药物X作为常见的退烧药,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致热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起到退烧的效果。在人体退烧过程中,需要通过机体的调节增加散热量,通过生理性调节增加散热的方式是为汗腺分泌量增加,通过汗液蒸发增加散热;据此在服药后由于汗液大量分泌,因此要多喝淡盐水,以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24.塑料垃圾在自然环境下被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称为微塑料。微塑料会对土壤中多种生物造成毒害,其中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对微塑料进一步降解,并会在其周围形成新的微生物群落,此类微生物群落形成的生态系统通常被称为塑料圈。(1)塑料圈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环境中的微塑料属于___________ ,微塑料的进入会大大降低原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____________。(3)研究表明,微塑料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下图为微塑料在不同水生生物体内的富集情况,其中鱼类微塑料富集系数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含有微塑料的水体中所有生物都存在富集现象,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据图判断并阐释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塑料圈是由各类微生物等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②.微塑料中含有的能量(2)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微塑料的进入会降低土壤中生物的多样性,使土壤中的营养结构更加简单,进而使抵抗力稳定性降低(3)①.鱼类的营养级较高,微塑料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②.不认同,由微塑料生物富集系数可知,腹足纲生物塑料浓度低于水体中微塑料浓度(腹足纲生物的平均微塑料生物富集系数小于1)【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制造有机物;消费者是指各种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者是指生物圈中靠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或是粪便为食的细菌和真菌等。【小问1详解】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对微塑料进一步降解,并会在其周围形成新的微生物群落,形成了塑料圈,塑料圈是由各类微生物等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所以塑料圈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微塑料中含有的能量,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微塑料。【小问2详解】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环境中的微塑料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微塑料会对土壤中多种生物造成毒害,微塑料的进入会降低土壤中生物的多样性,使土壤中的营养结构更加简单,进而使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小问3详解】鱼类的营养级较高,微塑料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所以鱼类微塑料富集系数最高。分析图,由微塑料生物富集系数可知,腹足纲生物塑料浓度低于水体中微塑料浓度(腹足纲生物的平均微塑料生物富集系数小于1),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对微塑料进行富集,所以不同意该同学的观点。25.土壤中的有些细菌可以利用石油中的多环芳烃,据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降解石油的细菌菌株M和N,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成分培养基1K2HPO4、MgSO4、NH4NO3、石油培养基ⅡK2HPO4、MgSO4、石油(1)实验时,培养基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培养基中提供碳源的是______________,培养基Ⅰ和培养基Ⅱ均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菌株M计数时,每毫升菌液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每个平板上涂布0.1mL,且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约200个,则至少应将菌株M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__倍。(3)为进一步探究并比较M和N两个菌株在不同条件下降解石油的能力,科研人员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将M、N两个菌株分别接种在两液体培养基Ⅰ中,得到M、N菌液。步骤二:另取培养基Ⅰ、Ⅱ,添加琼脂分别制成平板Ⅰ、Ⅱ,在平板Ⅰ上制作两个直径相等的孔标号ⅠA、ⅠB,平板Ⅱ重复以上的操作,两个孔分别标号ⅡA、ⅡB。步骤三:将等量等浓度的M菌液和N菌液分别接种到平板Ⅰ的ⅠA和ⅠB,平板Ⅱ也进行同样的操作。步骤四: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记录平板Ⅰ、Ⅱ的透明圈大小如下表所示: 菌株平板Ⅰ平板ⅡⅠAIBⅡAⅡB透明圈大小+++++++—注:“+”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无透明圈。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②平板上透明圈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③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高压蒸汽灭菌②.石油③.选择(2)10⁴(3)①.培养基的成分和菌株的类型②.细菌将平板中的石油分解③.在有氮源的培养基上,M菌株降解石油的能力高于N菌株;在无氮源的培养基上,N菌株无降解石油的能力,但M菌株降解石油的能力减弱【解析】【分析】1、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允许特定微生物生长,阻止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2、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小问1详解】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表中只有石油含有碳元素,所以提供碳源的是石油,培养基Ⅰ和培养基Ⅱ中只有石油是碳源,只有能够分解石油的微生物才能生长,所以培养基Ⅰ和培养基Ⅱ均属于选择培养基。【小问2详解】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0.1ml稀释液后的菌液,且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的倍数至少为2×107÷1000×100÷200=1×104倍。【小问3详解】①本实验中人为改变的量是培养基的成分和菌株的类型,所以培养基的成分和菌株的类型是本实验的自变量。②由于细菌将平板中的石油分解,则在平板上出现透明圈。③培养基Ⅰ和培养基Ⅱ的区别就是培养基Ⅰ有氮源,培养基Ⅱ没有氮源,所以根据本实验中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判断在有氮源的培养基上,M菌株降解石油的能力高于N菌株;在无氮源的培养基上,N菌株无降解石油的能力,但M菌株降解石油的能力减弱。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生物真题(word版,含解析)
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生物真题(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英语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2022届高三生物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生物二模统考(4月)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物理二模统考(4月)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化学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3-06 19:20:01
页数:24
价格:¥3
大小:1.2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