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淮北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1题2分,共70分,每1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西周时期,我国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有关商西周时代表述正确的有①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②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③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④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下图是河北平山三汲村中山王墓出土的战国银首人俑铜灯。铜人一派宽袖深衣的中原打扮,但高颧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狄人的“男子汉”。这件文物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A.中山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各国间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C.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民族交融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推广3.周朝时确立了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而废除谥法。秦始皇的这一做法体现了(  )A.文化统一B.以法治国C.皇位世袭D.皇帝独尊4.《隋书》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的措施是(  )A.“与民休息”政策B.“推恩令”C.郡国并行制D.刺史制度5.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自然资源丰富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6.唐玄宗后期,均田制逐渐废弛,原有的赋税制度难以为继,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减少。780年,唐德宗采纳宰相杨炎建议,实行新的赋税制度,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这一改革措施(  )A.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B.增加税收名目C.减轻农民的人身控制D.缩小征税对象7.隋、唐两朝初期在地方上都曾设置过行台省。隋朝始称行台尚书省,为地方 最高军政机关。唐朝承之,(行台省)为中央尚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盖随其所管之道置于外州,以行尚书(省)事”。隋、唐设置行台省的意图是A.提升军事能力B.加强中央集权C.规范地方行政D.完善三省制度8.唐朝文献记载了许多来自异域的船只,如:蛮舶《旧唐书.卢钧列传》、西域舶《旧唐书.李勉列传》、南海舶《唐国史补》、狮子国舶《唐国史补》、昆仑舶(《新唐书.王琳列传》、波斯舶《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由此可知,唐朝(  )A.海外贸易居于主导地位B.帝国统治疆域辽阔C.对外经济贸易交流广泛D.崇外社会风气盛行9.下表是通过《全唐诗》对唐朝时令节日中民众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的统计。这反映了(  )节日重阳节端午节寒食节清明节体育活动登高竞渡投壶斗鸡 秋千 蹴鞠踏青  击鞠拔河踏青放风筝 蹴鞠马术斗鸡 射柳A.诗人热爱体育活动B.唐朝国力强盛C.体育活动融入民间D.全民参与健身10.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宋代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宋代参知政事(  )A.地位为副宰相B.统管地方财政C.制约知州权力D.负责禁军调动11.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统治者则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提出“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这一措施(  )A.确保了北宋王朝的安宁B.造成财政状况日益恶化C.形成藩镇割据势力D.通过王安石变法彻底改变12.元朝,各行省重大事务必须上报中央,由中央作出决定,但地方也可对处于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自行裁量,并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A.不利于地方政治稳定B.避免政府决策失误的出现C.容易造成国家的分裂D.兼顾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13.元朝的疆域辽阔,对边疆的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元朝为经略台湾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B.北庭都元帅府C.宣慰司D.宣政院14.表1展示了唐宋时期“士”的转型,这些变化(  )表1唐代北宋南宋精英的身份属性门阀学者——官员文人社会成分世家大族文官家族地方精英A.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C.推动科举制更加严密D.表明社会风气更开放15.右表为唐宋府(州)、县数目的变化(单位:个)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唐宋南方:四府(州)府(州)治数3548县(治数)170243北方:河南府(州)治数1817县(治数)13299A.中央加强地方管理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北方边患压力增大D.地方行政制度变革16.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元统治者重视并鼓励农书的编写,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下列著作可以佐证的是(  )A.《氾胜之书》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书》17.分析《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导致唐朝到两宋节妇变化的原因是(  )朝代统治年限节妇数烈女数节烈合计倍数唐朝2893229611两宋3191521222744.49A.商品经济的发展B.受理学观念影响C.各民族政权战争D.统治者支持节妇18.明中后期,赣南地区烟草、蓝靛、甘蔗、花生、苎麻、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作物品种还是种植面积,都获得了很大发展。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赣南地区(  )A.普通农户收益锐减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C.农业生产出现衰退D.农民对粮食需求的减少19.以下是清顺治年间科举考试殿试的考试内容。据此可知,统治者力图(  )○顺治三年(1646年):王道之始○顺治四年:如何得真才,如何防止劣绅欺压乡里,兴兵作战与减轻赋税如何两得○顺治六年:满汉为一体问题,与民休息之法,不动兵革何以化盗息民A.完善地方治理B.提倡儒学治国以稳定秩序C.实现民族平等D.改革中枢机构以维护统治20.康有为认为,只要光绪帝下诏变法,中国的面貌很快就能焕然一新,他说:“纪纲一变,十年之内,富强可致。至二十年,久道化成。以恢属地而雪仇耻不难矣。”这可用于说明(  )A.维新运动得到统治者支持B.维新派急于改变落后的现状C.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D.维新变法增强了中国的国力21.下表为1873一1878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状况统计表。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1873年得利约6.7万两1874年得利约13.5万两1875年得利约15.1万两1876年得利约34.9万两(因与英商太古公司竞争,半年少得十余万两)1877年得利约41.9万两(因与英商太古公司竞争,半年少得利十万两)1878年得利约76.6万两(因光绪三年(1877年)十二月与英商太古公司议和,故余此数)A.洋务企业起到了分洋商之利的作用B.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C.洋务运动兴起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D.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2.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下)》记载到:当道义的愤怒仍然同旧时代连在一起的时候,正义者是不可能战胜非正义者的。但是,在庚子事变的枪炮沉寂以后,自胶州湾事件以来的瓜分狂潮也失去了其滔滔势头。这则材料的主要强调了(  )A.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B.义和团运动的意义C.反割台斗争的民族气节D.辛亥革命的积极性23.1895~1898年间,中国出现了国人自办中文报刊的高潮局面。这些报刊无情揭露帝国主义“无端而索岛屿,无端而揽铁路”等可耻行径,发出了“吡咤英俄,鞭笞欧美,振我夏声,昌我华种”的号召。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国人掌握了传媒话语权B.维新派的群众基础扎实C.革命已成社会主要思潮D.舆论宣传助推政治改革24.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中国南方五省“东南互保”,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不久浙江、福建、两广、山东、四川、山西、河南相继参加,互保区域扩大到13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被追究。由此可知(  )A.清政府已经土崩瓦解了B.清政府地方已实行自治C.南方与清政府分庭抗礼D.清政府中央权威已下降25.1905年,来自广东的实业家简氏兄弟,不甘心“洋烟”在中国的一手遮天,创办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指责该公司同日本合作,导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销量下降。简氏兄弟则提出“中国人应抽中国烟”的口号,很快扩大了市场。这反映了(  )A.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步履维艰C.抵制洋货助推经济发展D.社会思潮影响商业竞争26.20世纪初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的《最近卫生学》一书提出,“夫欲保国,必先强种,而强种之术,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其道无由。吾国自医学失传,卫生一事,阙而不讲,此国民体格所以日趋于弱也。”书中观点意在()A.说明建立完善医疗体系的重要性B.大力宣传国家卫生防疫基本常识C.强调卫生之事应该与救国相结合D.督促政府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工作27.图2表达的鲜明主题是(  ) 图2A.现代性国家的构建B.宪政体制的实践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D.社会共识的崩解28.1913年3月,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赵从蕃为江西民政长,江西地方议会以“地方官制未经参议院通过,民政长一职,在法律上无委署之依据”为由予以抵制。据此可知,该事件(  )A.提高了地方自治的权力B.彰显了民权与法治理念C.弱化了临时总统的权力D.抵制了复辟帝制的丑行29.民国时期,国家鼓励发展民族企业。武汉裕大华创立于1919年,前身是武昌裕华纱厂,作为让武汉骄傲的百年民族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从曾经的以纺织业为主,到进军服装终端制品行业,裕大华集团一直在不断探索前行。材料表明裕大华(  )A.曾经为民族经济发展做出贡献B.由轻工业转为重工业C.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纺织企业D.属于官办性质的民用工业30.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禁止贩卖人口,倡女权,易服饰”。这些措施(  )A.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B.使中国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C.消除了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31.“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是热播的电视节目。节目中介绍过的四幅油画如下,按其反映的革命活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32.1918年,梁启超游历欧洲,回国后,他批评欧洲资本主义“乃系一种不自 然之状态,并非合理之组织,现在虽十分发达,然已将趋末路,且其积重难返,不能挽救,势必破裂。”梁启超的反思(  )A.促使中国知识界全面回归传统文化B.反映了知识分子逐渐认同苏俄革命C.率领知识界开始抵制西方文化入侵D.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3.图4为1934—1936年革命根据地范围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工农红军实现重大战略转移C.国共联合抗战的需要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4.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历史事件是(  )A.党的民主革俞纲领的制定B.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C.井冈山革俞根据地的建立D.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35.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政策调整(  )A.代表根据地的全体民众意志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做了准备D.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社会动员二、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3分,36题16分,37题14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表3宋初300多万户,人口1000多万北宋中叶北方诸路户数突破567万,人口突破2800万,南方六路676万户,3380万口北宋末年2000多万户,人口1亿多 材料二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宋代除了当时最著名的都城汴京,成都、建康、镇江及扬州等众多城市因商品经济的发达而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商业城市。据统计,唐代10万户的城市仅11个,北宋则多达40个。宋代城市坊市的格局已经打破,不再像唐代那样商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城市经营时间也大大放开。除了大城市外,宋代各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草市和镇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成为商品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式。宋代海外贸易空前繁盛,不仅超越前朝而且也为后世所不及。——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任崇岳主编《中国社会通史·宋元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人口状况。(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其繁荣原因。(12分)37.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材料一19世纪晚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帝国主义各国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便更加激烈,而此时的中国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对象。……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最终知识分子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摘编自马冰《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背景的比较研究》材料二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戊戌变法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6分)(3)上述两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2分) 淮北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DCCCBCC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ABBDBBB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DDDCCBAB题号3132333435答案ADBCB1.【答案】B【解析】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故①正确;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井田制),故②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故③错误;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2.【答案】C【解析】据材料“铜人一派宽袖深衣的中原打扮,但高颧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狄人”,可知战国时期中山王墓出土的银首人俑铜灯为身着中原服饰的狄人形象,说明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民族交融,故选C项;秦朝时才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到战国银首人俑铜灯,并不涉及各国之间的战争,排除B项;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但“普遍”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而废除谥法”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周朝时确立的谥号制度,理由是“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加强了君主专制,体现了皇帝独尊,故选D项;文化统一指的是焚书坑儒,排除A项;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的特点,而材料是皇帝制度的特征,排除B项;皇位世袭指的是国家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排除C项。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4.【答案】C【解析】据材料“(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可知汉高祖通过封建王侯、设立郡县制巩固统治,即郡国并行制,故选C项;材料属于汉初的地方管理制度,而选项属于汉朝恢复经济政策,排除A项;“推恩令”属于汉武帝时期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排除B项;刺史制度属于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地方监察制度,排除D项。5.【答案】C【解析】题干所述指的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北方长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江南自然资源始终是很丰富的,但是东晋南朝之前经济却并未有较大发展,所以不能归结于自然资源的原因,排除A项;大批水利工程的修建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是其原因之 一,但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相比,作用相对小一些,所以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财政收入的匮乏,唐朝实行两税法的税制改革,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方式,变为以财产有主,这减轻了农民的人身控制,故选C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的是租庸调制,排除A项;两税法减少了税收名目,排除B项;两税法扩大了征税对象,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隋唐在地方设置行台省,作为中央尚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管理地方事务,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行台尚书省作为地方最高军政机关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法提升军事能力,排除A项;行台省是中央尚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无法规范地方行政,排除C项;行台省属于地方机构,不属于三省系统,不能完善三省制度,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据材料“许多来自异域的船只”可知,唐王朝跟许多国家建立了外贸联系,故选C项;“主导地位”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异域”可知这些船只是来自帝国之外,不属于帝国统治范围内,排除B项;跟其他国家建立了外贸联系并不代表社会中盛行“崇外风气”,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全唐诗》对唐朝时令节日中民众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的统计”并结合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体育活动更加的世俗化,融入民间,故选C项;材料涉及的是时令节日民众的体育活动,不仅仅指诗人的兴趣爱好,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体育活动融入民间,国力状况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有关,排除B项;“全民参与”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10.【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参知政事是副宰相,与宰相同平章事共掌行政权,故选A项;统管地方财政是转运使,排除B项;制约知州权力是通判,排除C项;负责禁军调动是枢密院,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北宋募兵过滥致使军队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军费直线上升,造成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故选B项;该做法造成了北宋冗兵冗费的情况,不利于王朝的统治,无法确保北宋王朝的安宁,排除A项;北宋初期通过“权、钱、兵”等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隐患,排除C项;王安石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据材料“元朝,各行省重大事务必须上报中央,由中央作出决定,但地方也可对处于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自行裁量,并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可知元朝行省具有一定的权力,但重大事务仍需须上报中央,说明行省制兼顾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故选D项;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利于地方稳定,排除A项;行省制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事务,但无法避免政策决策失误,排除B项;行省制有利于巩固统一,排除C项。13.【答案】A【解析】略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从材料中唐宋时期“士”的精英的身份属性和社会成分的变迁可知,“士”的身份越来越开放,体现唐宋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的增强,故B项正确。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故A项错误;C项属于因果倒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风气开放与否,故D项错误。答案选B。15.【答案】B【解析】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分析可知,宋朝南方府(州)、县设置的数目总量高于唐朝,而北方正好相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口大量南迁,社会的巨大变化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故选B项;南北方府(州)、县数量设置多少的变化不能代表是否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中央加强地方管理与中央对地方实施相应的政策有关,排除A项;北方边患压力大小与府(州)、县设置数量多少无直接关联,北方边患压力与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入侵有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府(州)、县设置数量的多少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可以佐证元统治者重视并鼓励农书的编写,故选D项;《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氾胜之汇录的一部农学著作,排除A项;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B项;明朝宋应星著述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C项。17.【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数据信息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与唐朝相比,两宋时期节妇数量明显增多,宋代理学强调伦理纲常,倡导忠孝节义,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因此两宋时期节妇数量明显增多,故选B项;唐宋时期商品经济逐渐发展,但材料仅涉及到妇女守节人数的增加,没有明确商品经济与妇女守节之间的具体关联,故“材料所涉及人物在历史发展中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而非”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两宋时期周边多民族政权并立,政权间战争纷争不断,但材料仅涉及到妇女守节人数的增加,没有明确政权纷争与妇女守节之间的具体关联,故“各民族政权战争”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材料仅涉及到妇女守节人数的增加,没有明确对于节妇这一形象政府官方层面的具体态度,故“统治者支持节妇”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8.【答案】B【解析】据材料“明中后期,赣南地区烟草、蓝靛、甘蔗、花生、苎麻、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作物品种还是种植面积,都获得了很大发展”,可知明朝中后期,经济作物种植的品种和面积扩大,说明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故选B项;经济作物种植可以增加农户收益,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农业生产进步,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人口增加,农民对粮食的需求增加,排除D项。19.【答案】B【解析】据材料“王道之始、如何得真才……与民休息”可知,殿试的内容涉及《孟子》、选官、地方治理、军事赋税、民族关系、经济政策等内容,由此可知,统治者力图提倡儒学治国以稳定秩序,故选B项;顺治四年的“如何防止劣绅欺压乡里”有利于完善地方治理,不能整体概括材料,排除A项;清朝时期满族是统治阶级,汉族大部分是被统治阶层,民族平等尚未实现,排除C项;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强化皇权,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由材料“很快就能焕然一新”“十年之内,富强可致。至二十年,久道化成”可知,康有为对于改变当下局势的迫切性,故选B项;材料中是康有为个人“认为”,不能代表统治者对维新运动的态度,排除A项;“只要光绪帝下诏变法”说明变法还未进行,只是康有为个人对其畅想,排除C项;康有为个人认为变法可以增强国力,改变落后的局面,但不代表起到了增强的作用,排除D项。21.【答案】A【解析】据上表可知,1873一1878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状况较好,得利不断增加,起到了分洋商之利的作用,故选A项;从甲午中日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排除B项;洋务运动兴起并未解决政府财政危机,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排除C项;19世纪后期列强不断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22.【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庚子事变的枪炮沉寂以后,自胶州湾事件以来的瓜分狂潮也失去了其滔滔势头”,可知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故选B项;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是农民阶级是小私 有者,具有自私狭隘特性,排除A项;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反映了民族气节,排除C项;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方向,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1895—1898年间可以判断报刊的高潮出现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中文报刊大力宣传列强侵略,号召“振我夏声,昌我华种”变革,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故选择D项。材料不能体现国人掌握了传媒的话语权,排除A项,维系派缺乏广泛群众基础,排除B项,革命与改良史实不符,排除C项。答案选D。24.【答案】D【解析】地方督抚坐视朝廷危机且事后未被追究责任,说明地方势力强大,清政府中央权威下降,故选D项;A项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排除A项;1900年清政府实行的仍是中央集权统治,“东南互保”并不等同于已实行地方自治,排除B项;参加互保的省份并非都是南方省份,山东、山西等省属于北方,排除C项。25.【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公司因被指责同日本合作,导致销量下降;因提出抽中国烟的口号而扩大市场,这里的“指责”“口号”都是结合当时反帝爱国思潮的一种商业竞争方式,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中国民族工业利用社会思潮来扩大市场,没有涉及步履维艰,排除B项;材料仅是南洋兄弟烟草的竞争手段,不能反映整体经济发展,排除C项。26.【答案】C【解析】由“欲保国,必先强种,而强种之术,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其道无由”可知,作者的观点是想强调将卫生之事与救国结合,其逻辑在于搞了卫生,有利于增强国民体格,这最终将有利于救国,故选C项;题干强调的不是要建立完善的医疗体系,而是强调国民体格要增强,这有利于救国保国,排除A项;题干观点并不是强调宣传卫生防疫的基本常识,而是要强调救国保国,从增强国民体质做起,排除B项;题干是强调要督促国民“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这才能有利于救国保国,而不是强调要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排除D项。27.【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北洋派和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这些斗争的焦点是封建专制和民主共和之争,故选C项;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已经标志现代性国家构建了,排除A项;中华民国的建立就意味着宪政体制的实践,排除B项;革命党与北洋派之争说明中国内部民主和专制的斗争,社会共识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并未崩解,排除D项。28.【答案】B【解析】据材料“江西地方议会以‘地方官制未经参议院通过,民政长一职,在法律上无委署之依据’为由予以抵制”可知,江西地方议会利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抵制袁世凯任命的官职,体现了民权与法治理念,故B项正确;该事件属于民权与法治事件,不属于地方自治的史实,A项错误;该事件无法弱化总统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总统权力,C项错误;1915年袁世凯复辟,说明并未抵制复辟丑行,D项错误。29.【答案】A【解析】“作为让武汉骄傲的百年民族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说明它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故选A项;“从曾经的以纺织业为主,到进军服装终端制品行业”可见依然从事的轻工业,没有说明其变成重工业,排除B项;“武汉裕大华创立于1919年,前身是武昌裕华纱厂,作为让武汉骄傲的百年民族企业”无法说明其规模为中国最大,排除C项;“民国时期,国家鼓励发展民族企业。武汉裕大华创立于1919年,前身是武昌裕华纱厂”可见属于民族资本的范畴,不是官办性质,排除D项。30.【答案】B【解析】略31.【答案】A【解析】略32.【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梁启超游历 欧洲看到了资本主义的问题暴露,他的反思将促使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新的思想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回归传统文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对苏俄革命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引起了中国知识界的反思,不能说明“知识界开始抵制西方文化入侵”,排除C项。33.【答案】B【解析】据材料图片中延安以及1934—1936年的时间可知,这一根据地变化是因为长征胜利,红军三大主力的到来,故选B项;据材料可知,西安事变的发生是在1936年12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国共联合抗战是从1937年开始,而材料时间是1934—1936,此时正值国共对峙时期,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4.【答案】C【解析】略35.【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共中央对“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富农”“有产阶级”的政策调整,再结合所给时间“20世纪30年代”,可知这一时期日本侵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全民族团结抗战,B项正确;“代表根据地的全体民众意志”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1945年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这一时期中共中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是武装反抗国民党,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36.【答案】(1)户数多增长快,人口多增长快;南方户数、人口超过北方。(4分)(2)表现:商业城市众多;城市数量剧增;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受限制;出现纸币;海外贸易发达。(6分)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坊市分开;重文轻武国策;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市民阶级扩大。(6分)【解析】(1)据材料一表格数据可知,户数多增长快,人口多增长快;南方户数、人口超过北方。(2)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宋代除了当时最著名的都城汴京,成都、建康、镇江及扬州等众多城市”可知,商业城市众多;从材料二“唐代10万户的城市仅11个,北宋则多达40个”可知,城市数量剧增;由材料二“宋代城市坊市的格局已经打破......城市经营时间也大大放开”可知,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受限制;从材料二“‘交子’成为商品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式”可知,出现纸币;据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空前繁盛”可知,海外贸易发达。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政治、经济、阶级等方面分析,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发展;坊市分开;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政治上,重文轻武国策;阶级上,市民阶级扩大。37.【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6分,一点2分。)(2)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6分,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失败。说明了资本主义的改良或者革命道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2分)【解析】 (1)据材料一“中国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对象”和“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由材料一“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依据所学王韬、郑观应的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得出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2)由材料二“”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得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从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建立起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得出建立了共和政体,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材料二“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结合所学辛亥革命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可知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和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第一小问结果,据所学戊戌政变和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可知二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失败。第二小问说明,据所学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二者活动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或者革命道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23 12:40: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709.2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