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教育集团四校2022-202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地理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共60个小题,每题1.5分,共90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1~3题。1.下列位于地球与木星之间的天体是(   )A.小行星带、土星B.火星、小行星带C.土星、天王星D.水星、金星2.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比邻星(   )A.位于河外星系B.位于银河系C.不会发光发热D.绕太阳运动3.假设地球不流浪,科学家们需要在比邻星所在的星系中,寻找适合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最有可能的是(   )①距恒星近,表面温度高  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有昼夜更替现象  ④有液态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4~5题。4.如果2022~2023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下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2033~2034年B.2011~2012年C.2006~2007年D.2087~2088年5.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A.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地球上各地地震频繁C.无线电长波辐射受中断或衰减D.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29.59°N,102.08°E,距泸定县39千米,距成都市226千米。中国地震预警网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第三方平台等渠道,为成都地区提前56秒发送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6~8题。6.泸定地震震源位于(   )①软流层②上地幔③地壳④岩石圈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7.与泸定相比,成都市(   )A.震级高B.烈度小C.距震中近D.震源深度大8.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震预警网能提前发送地震预警信息利用的原理有(   )①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慢②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快③地震波传播速度较电波慢④地震波传播速度较电波快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018年1月15日,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乌鸦大小、像鸟一样的恐龙,它有色彩艳丽的羽毛,生活在1.61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的中国东北,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彩虹”。下左图为彩虹恐龙化石,下右图为彩虹恐龙想象复原图。据此完成9~11题。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 1.恐龙生活在(   )A.元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下列关于生物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A.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鱼类--哺乳动物B.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C.鱼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D.鱼类--哺乳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3.关于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层是具有空间差异的层状岩石B.地层中一定含有生物化石C.越古老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D.先沉积的地层在上,后沉积的地层在下下图是四种较常见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12~13题。4.四种地貌中,属于风力侵蚀地貌的是(   )A.aB.bC.cD.d5.有关四种地貌成因、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B.b地貌主要分布在沿海C.c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D.d地貌主要分布在高山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只有1200米左右,下图是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中的一条“蛇曲”,给我们展示了河流弯曲的温婉之美。据此完成14~15题。6.形成图中流水地貌的主要因素是(   )A.流水沉积B.溯源侵蚀C.侧向侵蚀D.下切侵蚀7.该“蛇曲”中由甲至乙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是下列的(   )A.B.C. D.河流阶地是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为河流阶地示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不同时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形成的。读图,完成16~17题。1.图中下列阶地中可能形成最早的是(   )A.aB.bC.cD.d2.根据图中信息,推测该地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向是(   )A.垂直上升B.垂直下沉C.水平张裂D.保持稳定3.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B.乙图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C.丙图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D.丁图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19~21题。4.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顶平坡陡,地表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5.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岩石、光照B.气候、土壤C.土壤、地形D.岩石、水文1.该地貌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   )A.云贵高原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D.青藏高原下图为法国诺曼底海岸“大岩门”景观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并完成22~23题。2.“大岩门”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3.形成“大岩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水侵蚀B.海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C.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5.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  )A.气温降低B.气压升高C.密度减小D.湿度增大霞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使天空和云层呈现黄、橙、红等彩色的自然现象。夏季许多地方会出现绚丽的晚霞。下图为2022年7月2日傍晚出现在武汉的“玫瑰金霞光”。完成26~27题。6.霞的形成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无选择反射B.选择性散射C.选择性吸收D.无选择折射7.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出现绚丽的晚霞,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A.气温高B.尘埃少C.晴天多D.水汽多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2020年冬至前后,福建南平、龙岩、宁德、三明等地的高海拔地区出现了雾凇景观。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的美景煞是好看,让人宛如进入冰雪童话世界,吸引了不少游人和摄影爱好者专程前往“打卡”(左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28~29题。1.从大气受热过程来看,雾凇的形成是因为(   )A.①较弱B.②较强C.③较弱D.④较强2.游人和摄影爱好者“打卡”的最佳时间是(   )A.晴朗微风的清晨B.晴朗温暖的午后C.风雨交加的子夜D.细雨蒙蒙的傍晚曾经每入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被雾霾天气笼罩,近些年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理,我国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0~31题。3.与地面获取热量直接相关的环节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4.雾霾的出现,引起图中环节的变化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据此完成32~33题。5.下图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气流状况的是(   )A.B.C.D.6.依据孔明灯的原理,判断下图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   )A.B.C.D. 传统日光温室多设计成“垂直墙体+坡面透明膜”结构(图左)。近年来,我国北方出现了一种“阴阳棚”结构的棚体,即以传统日光温室垂直墙体为共享墙,建一个采光面相反的棚体(图右)。阳棚采用双层拱形设计,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据此完成34~35题。1.阳棚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大气反射B.减少太阳辐射吸收C.增强大气辐射D.减少地面辐射损失2.为提高阴阳棚的互利效果,共用墙体上部和下部各留有一个空气通道,且在通道处装有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据此推断,上下通道气流方向以及作用分别为(   )A.通道1气流向南流,为阳棚降温B.通道1气流向北流,为阴棚增温C.通道2气流向南流,为阳棚增温D.通道2气流向北流,为阴棚降温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完成36~38题。3.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③①②D.①②③④4.下列对图示的判断,错误的是(   )A.M处气温较N处低B.环流方向为逆时针C.气流a自东向西运动D.b处盛行上升气流5.若该图表示某时段海陆间形成的热力环流,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白天,M表示陆地,N表示海洋,近地面风由N吹向MB.白天,M表示海洋,N表示陆地,近地面风由M吹向NC.晚上,M表示海洋,N表示陆地,近地面风由M吹向ND.晚上,M表示陆地,N表示海洋,近地面风由N吹向M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完成39~40题。6.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下图中“穿堂风”现象最显著的是(   )A.B. C.D.1.满足“穿堂风”的房屋,白天时,其房后和房前的等压面弯曲态势是(   )A.房后上凸,房前上凸B.房后上凸,房前下凹C.房后下凹,房前下凹D.房后下凹,房前上凸2.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2022年9月初,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市遭遇了32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严重的内涝和持续大雨使得城市交通几乎瘫痪。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42~43题。3.实现海陆间无机盐类迁移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EB.DC.GD.A4.与此次城市交通几乎瘫痪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环节是(   )A.FB.DC.CD.B某地理研学小组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做了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实验。据此完成44~45题。5.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下渗6.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①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②更换为更长的玻璃导管③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④换成更大的托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7年吉林省西部白城新区建设了海绵城市工程。白城地处大兴安岭东麓平原区,当地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和“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的说法。下图示意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据此完成46~47题。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最直接的是(   )A.水汽输送B.降水C.下渗D.蒸发2.白城建设海绵城市可能带来的效益是(   )①减轻洪涝灾害  ②增加空气的湿度  ③提高植被覆盖率  ④减轻风沙影响  ⑤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48~50题。3.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A.密度、温度、盐度B.盐度、温度、密度C.温度、密度、盐度D.密度、盐度、温度4.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   )A.温度约为28℃B.纬度约为5°SC.盐度约为35.6‰D.密度约为1021.5kg/m³5.③在甲处达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   )A.受海陆位置影响B.降水少,蒸发旺盛C.受地表径流影响D.受藻类植物影响读世界局部区域地图,回答51~52题。 1.有一艘货轮从大西洋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再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海水的盐度变化顺序是(   )A.小-变大-更大B.大-变小-更小C.小-大-小D.大-小-大2.有一艘货轮从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再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货轮吃水深度(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一般海水密度越大,轮船吃水越浅)的变化顺序是(   )A.浅-深-浅B.浅-深-更深C.深-浅-更浅D.深-浅-深潮汐发电利用潮汐水流的移动,在涨潮时将海水储存在水库内,以势能的形式保存。在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下图为潮汐发电示意图,据此完成53~55题。3.潮汐能发电,一天可以发电(   )A.二次B.四次C.六次D.无数次4.潮汐发电(   )A.日发电量不稳定B.年发电量不稳定C.对环境污染大D.可全国各地推广5.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三种  ②洋流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  ③风速越大,海浪规模越小,能量越小  ④潮汐与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A.①②B.②③C.②③D.①④下左图为“某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右图为“某海域表层等温线分布图及洋流流向”,据此完成56~58题。6.左图所示海区、对应可能是右图中的点(   )A.①B.②C.③D.④7.右图中箭头表示流经该地区洋流的流向。由图可知该洋流是(   )A.北半球的暖流B.北半球的寒流C.南半球的暖流D.南半球的寒流8.若右图中点①与②,③与④分别处于同一纬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与②的盐度大小相同B.②的密度大于④的密度C.④的密度大于③的密度D.①的温度大于②的温度近几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页岩气革命。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据此完成59~60题。9.页岩气和可燃冰都属于(   ) A.非可再生的水资源B.可再生的气候资源C.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D.可再生的土地资源1.页岩气和可燃冰储存量大,前景广阔,随着开采技术的提高,若在世界上广泛运用会导致(   )A.全球变暖缓解B.全球变暖加剧C.气候不再发生变化D.大气污染加剧二、综合题(共10分)61.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征。(4分)(2)指出影响我国沿30°N纬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差异的因素。(2分)(3)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有利影响。(4分) 地理参考答案1.B    2.B    3.C【解析】1.根据下图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可知,位于地球和木星之间的天体是火星和小行星带。B正确;土星、天王星位于木星外侧的天体,不是地球与木星之间,AC错误;水星和金星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天体,D错误。故选B。2.根据图片,比邻星与太阳相距4.22光年,太阳系的直径约为1光年,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因此比邻星位于银河系内,B正确,河外星系是银河系以外的星系,A错误。比邻星是一颗恒星,自身能够发出光和热,C错误。比邻星是一个独立的恒星系统的中心天体,不绕着太阳运动,D错误。故选B。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为:日地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于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据此可知,若天体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则该天体可能有生命存在,②④正确。距恒星近,表面温度过高,不适合生命存在,①错误。有昼夜更替现象与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关系不大,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4.A    5.D【解析】4.太阳活动的周期约11年,如果2022~2023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2033~2034年。A正确,BCD错误,故选A。5.极光主要出现在地球高纬度地区,A错误;地震是板块运动造成的,B错误;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或衰减,C错误;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得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D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6.C    7.B    8.B【解析】6.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33千米,泸定县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应位于地壳,③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和上地幔顶部或者软流层以上地区,④正确;软流层、上地幔都位于17千米以下,①②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7.震源深度、震级是固定值,AD错误;烈度是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成都市距震中远,可能造成的破坏更小,烈度小,B正确;震中位于29.59°N,102.08°E,距泸定县39千米,距成都市226千米,成都市距震中远,C错误。故选B。8.地震发生时,纵波速度快但破坏性小,横波的破坏性大但速度慢;同时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较电波慢,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在横波到来之前发送预警信息,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9.C    10.B    11.C【解析】9.中生代的年代为2.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主要生活在中生代,C正确。故答案选C。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演化顺序是从海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因此本题应选择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B正确。故答案选B。11.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同一地层具有相似性,不同时代形成的底层具有差异性,A错误。地层中可能含有化石,但并不是所有的地层中都含有化石,B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生物演化顺序是从海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所以越古老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C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C。12.B    13.A【解析】12.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a为河谷,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故A排除;c为山前冲积扇平原,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C排除;d为海岸地貌,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故排除D;b为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B正确。故选择B。13.a为河谷,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故A正确;b为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在内陆干旱地带,故b排除。c为山前冲积扇平原,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C排除;D为海岸地貌主要在沿海地带。故D排除。因此选择A。14.C    15.B【解析】14.河流流经平坦的地区,凹岸不断受到侧向侵蚀,形成蛇曲。所以C正确。蛇曲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不是堆积作用,故A错。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源头,下切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落差大的上游段,故BD错。本题选C。15.图中甲在河流的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河岸岸陡水深;乙在河流的凸岸,以流水堆积为主,河岸水浅,即CD错误;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000~1200米,地势起伏和缓,A错误B正确。本题选B。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16.D     17.A【解析】16.阶地的位置越高,形成的时间越早。d阶地位置最高,形成时间最早,a阶地位置最低,形成时间最晚。D正确,ABC错误。17.阶地是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 的过程中,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在任意一级阶地的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方向是不断垂直上升,使得河流不断下切侵蚀。A正确,BCD错误。18.D【解析】甲所示黄土“桥”由流水的侵蚀作用所形成,A错误;乙所示海蚀“桥”是由海水的侵蚀作用所形成,B错误;丙所示的溶蚀“桥”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云贵地区分布广泛,C错误;丁所示为风蚀“桥”,为风力侵蚀而成,在降水稀少的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D正确。故选D。19.A    20.D    21.A【解析】19.由图可知,喀斯特地貌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A正确;冰川广布,河流众多,指的是高山地区冰川发源地的地貌特点,B错误;顶平坡陡,地表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C错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大河冲积平原的地貌特点,D错误。故选A。20.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主要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代表)和具有溶蚀力的地表水,D正确;光照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无关,A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岩石的侵蚀溶蚀作用,不是土壤,B、C错误。故选D。21.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C   23.A【解析】22.由于岩性、构造差异,海浪侵蚀形成不规则海岸,形成海蚀崖,在海蚀崖与高潮海面接触处,常有海蚀穴形成;海蚀穴逐渐扩大后,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陡崖。①是海蚀穴形成前,④是形成海蚀穴,②③海蚀穴垮塌并形成海蚀柱,③图中海蚀柱比②图中的海蚀柱体积小且更形象,因此②在③之前。因此,“大岩门”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①④②③。故选C。23.由上题可知,形成“大岩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水侵蚀,与海水堆积关系较小。法国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风力侵蚀、风力堆积作用不显著。A正确,BCD错误。故选A。24.A 25.C 解析 第24题,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如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比例的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第25题,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对流层气温降低,平流层气温上升,高层大气气温先降低后上升;随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密度减小、湿度降低。26.B    27.D【解析】26.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日出日落太阳高度角低,光线易被散射,B正确,反射折射是使得太阳光改变方向的,不会是光扩散,AD错误。选择吸收会改变光的光谱成分,不会让光扩散,C错误。故选B。27.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出现绚丽的晚霞说明散射作用强,即空气中颗粒分子多,即尘埃多或水汽多,B错误,D正确。气温和散射无相关性,A错误,夏季雨天多晴天少,C错误。故选D。28.C    29.A【解析】28.图示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读图可知,图中①被大气反射回去的太阳辐射,②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大,这样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雾凇,即③大气逆辐射较弱与雾凇形成有关,故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9.雾松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的冰晶,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晴朗微风的清晨,昼夜温差大,地面气温低,微风天气利于水汽凝结在枝叶上,故A项正确。晴朗温暖的午后不利于水汽的凝结,故B项错误。风雨交加的夜晚,不利于水汽凝结在枝叶上,故C项错误。细雨蒙蒙的傍晚,昼夜温差较小,气温条件不利于雾凇形成,故D项错误。30.C 31.D【解析】30.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经过大气层要被大气削弱一部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才会被地面吸收,所以与地面获取热量直接相关的是辐射②,③是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损失的热量返还一部分给大地,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与近地面获取热量的热传递环节直接相关,所以选C。31.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与雾霾无关,A错误;雾霾的出现,加大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获得的热量减少,地面辐射④减弱,D正确,B错误;雾霾出现,会增加大气逆辐射,③增强,C错误,所以选D。 32.B    33.B【解析】32.当孔明灯中的火焰点燃时,火焰处的温度是比较高的,此时火焰处的气流会受热膨胀上升,上升的气流运动至火团的正上方即将接近孔明灯的顶部时,气流会分为两支,向两侧继续运动,当向两侧运动的气流在即将撞到孔明灯灯壁时,这两只气流会下沉至孔明灯的底部,火焰处由于温度较高,周围的空气会持续流向火焰所在的位置,这样在孔明灯的内部便形成了一对完整的热力环流。图中B选项符合此过程。故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33.在气温较高的地方气流是应该上升的,而图A中的温度较高的地方的气流是下沉的,故A错误;裸地在白天升温较快,气温较高,该处的气压较低,而草地在白天升温较慢,温度较低,该处的气压较高,因此可知在近地面气流是由草地流向裸地的,在高空裸地上方的空气是流向草地的,在草地处气流是下沉运动的,在裸地处气流是上升运动的,故B正确;夜晚在山谷里应该吹的是山风,而C图中吹的是谷风,故C错误;市区的温度较高,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而D图中的市区处的气流是下沉的,故D错误。所以选B。34.D   35.B【解析】34.阳棚采用双层拱形设计,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内层膜铺防寒棉被的主要目的是起到保温作用,增加温度,减少地面辐射损失,D正确,B错误;防寒棉被不能增加大气反射、增强大气辐射,故AC错误,故选D。35.阳棚,光照条件较好,棚内气温较高,气流上升,从通道1向北流进入阴棚,为阴棚增温,A错误,B正确。阴棚,光照条件相对较差,气温较低,空气下沉,气流从通道2向南流进入阳棚,为阳棚降温,CD错误。故选B。36.D    37.C    38.B【解析】36.同一水平高度,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所以①的气压高于②,③的气压高于④;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①的气压高于④,②的气压高于③,所以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37.据上题分析可知,M处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N处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气流a由①处流向②处。说明M处气温低于N处,b处盛行上升气流;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气流a自西向东运动,C错误,ABD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选项,所以选C。38.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气压比海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如果是白天,气压高的M地是海洋,气压低的N是陆地,近地面风由M吹向N,B正确,A错误。晚上情况相反,CD错误。所以选B。39.A    40.B【解析】39.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房屋前后热力差异越大,穿堂风越明显。图A中房前为水泥地,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房后为树林,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树林经房屋吹向水泥地,形成穿堂风。树林和水泥地热力差异最大,穿堂风最明显,A正确。BCD选项中房前和房后的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没有A选项大,因此排除BCD,选择A。40.由上题可知,房前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房后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树林经房屋吹向水泥地,形成穿堂风。由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可知,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由此可得出,白天时房后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房前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故排除ACD,选择B。41.B【详解】图中①表示水汽输送、②表示海洋上降水、③表示蒸发、④表示陆地降水、⑤表示地表径流、⑥表示地下径流。根据文字信息分析可得,云气西行为水汽输送①,水泉东流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⑤⑥,B正确,A、C、D错误。故选B。42.C   43.B【解析】42.根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E为蒸发,D为陆上降水,G为地表径流,A为海上降水,海陆间无机盐类迁移主要依赖陆地地表径流,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43.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F为蒸发或蒸腾,D为陆上降水,C为水汽输送,B为蒸发,据材料分析可知,此次城市交通几乎瘫痪与洪涝灾害有关,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等强降水天气引起,故与D陆上降水有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44.D    45.B【解析】44.据图分析,烧瓶中的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通过玻璃导管输送到玻璃板下方,遇冷凝结形成降水,降水落到托盘形成径流。但是托盘上的水无法下渗,因此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下渗,可以模拟出蒸发、水汽输送、降水。D正确。故选D。 45.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应该是要增加降水量,可以通过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提供更多热量形成更多的水蒸气,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增加冰块覆盖面,增加降温幅度、增加降温区域,从而使更多水汽凝结形成降水,达到增加托盘中的水量的目的。①③正确。更换为更长的玻璃导管、换成更大的托盘无法增加水量。②④错误。B正确。故选B。46.C      47.D【解析】46.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地面工程改变不了大气环境,排除A、B两项;海绵城市工程建设会使该地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进而减少蒸发,这属于间接影响的环节,排除D;由图可知该工程主要影响水体的下渗,故选C项。47.由材料可知,白城受洪涝影响,建设海绵城市可减轻洪涝灾害,①正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植被覆盖率,可缓解当地旱情,②③正确;植被的增加可起到削减风力的作用,④正确;水资源短缺情况只能缓解,而不能解决,⑤错误。48.A    49.A    50.B【解析】48.图中②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年平均温度;③曲线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海水年平均盐度大致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③表示海水年平均盐度;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海水温度变低,海水密度变大,①表示海水年平均密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49.从图中可读出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大致在15°N,可读出15°N温度约为28℃,A正确,B错误;盐度约为34.5‰,密度约为1022.5kg/m3,CD错误。故选A。50.曲线③表示海水平均盐度,从图中看甲大致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较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所以盐度达到最高值,B正确;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的范围大,并不会导致大西洋该处海水盐度达到最大,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如果受地表径流的影响较强,则海水盐度较小,即便受地表径流的影响较弱,也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与藻类植物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51.A    52.B【解析】51.有一艘货轮从大西洋(盐度低)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盐度高),再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世界盐度最高海区),海水的盐度变化顺序是小-变大-更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52.有一艘货轮从红海(盐度最高,吃水最浅)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盐度较高,吃水较深),再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盐度更低,吃水更深),货轮吃水深度的变化顺序是浅-深-更深,B正确,ACD错误,故选B。53.B    54.A    55.D【解析】5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利用潮汐发电,在涨潮时,海水通过水坝,经涡轮机发一次电,落潮时,水库中的水通过水坝的涡轮机,再发一次电。一次海水涨落,可以发电两次,一天中海水一般涨落两次,因此利用潮汐发电一天可以发电四次,B正确,A、C、D错误,故选B。54.潮汐主要是地球受到月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影响形成的,因日地、月地之间的距离的变化,涨落潮的规模每天各不相等,日发电量不稳定,A正确;但多年平均状况下,发电量相对稳定,B错误;潮汐能是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小,C错误;潮汐发生在沿海地区,D错误。故选A。55.海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海浪、潮汐、洋流,①正确;洋流主要是在盛行风吹拂下形成,②错误;风速越大,海浪规模越大,能量越大,③错误;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56.C    57.D    58.B【解析】56.从图中看,左图所示海区表层水温为10~20℃;右图中③的水温为10~20℃,C正确;①的水温为小于0℃,A错;②的温度为0~10℃,B错;④的水温为20℃,D错。故选C。57.图中等温线向南温度减少,说明向南纬度增高,为南半球,A、B错;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流向,图中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为寒流,D正确,C错。故选D。58.寒流可降温、减湿、降低盐度,因此①比②温度低、盐度低,A错;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根据温度推断,④地更靠近副热带海区,盐度应该比②的盐度大,同时,②温度低于④,纬度较④高,②则盐度低于④,B正确;④温度比③高,密度比③小,C错;根据温度推断,①的温度小于②的温度,D错误。故选B。59.C    60.B【解析】59. 根据材料页 岩 气 和 可 燃 冰 的 主 要 成 分 都 是 甲 烷 , 在 沉 积 环 境 中 形 成 的 , 属 于 非 可 再 生 的 矿 产 资 源 。 故 选 C 。60.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大量使用,燃烧后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变暖加剧,AC错误,B正确,甲烷的燃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D 错误,故选B。61.(1)总体上分布不均匀;西北地区多,东南地区少;其中青藏高原最多,四川盆地最少。(任答2点得4分)(2)地形地势因素;(1分)天气因素。(1分)(3)利用太阳辐射发电,缓解工厂能源短缺;空间站、卫星等航天设备可利用太阳辐射持续供电;太阳灶,通过聚光获取热量烹饪食物;太阳能温室,为植物生长提供热量。(任答2点得4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2-27 02:00:02 页数:15
价格:¥2 大小:5.5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