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阶段性测试高一语文试题2023.01(《必修上册》阶段性检测)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选择题答案请直接在智学网作答,客观题答案请手写拍照上传到智学网指定位置。作文请写在试卷提供方格稿纸上并上传。注意个人信息一定不要出现在所有上传的材料上。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瞌(kē)绊 恐吓(hè)量(liánɡ)体裁衣 子丑寅卯(mǎo)B.冠(ɡuān)冕 自诩(xǔ)礼尚(shànɡ)往来 残羹(gēnɡ)冷炙C.沧(cānɡ)凉 驯(xùn)鸽 望洋兴(xīnɡ)叹 引人入胜(shènɡ)D.间(jiàn)隙 坍(tuí)圮 豁(huò)然开朗 声名狼籍(jí)2.在下面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 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②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 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③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 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 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A.消失 掂量 伸展 幽深B.消逝 估计 伸展 幽暗C.消失 掂量 延伸 幽暗D.消逝 估计 延伸 幽深3.下列各句中,加点内容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对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定还是没有从村民的角度出发。B.他们都是匆匆过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使得每一个漂泊者都感受着同样的悲欢离合。C.混迹官场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D.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他牙关紧咬,两眼喷火,却一言未发,只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我的兄弟叫顺溜》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以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凸显人物内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成功是需要机遇的,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和杜甫都已去世。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正好适逢其时。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B.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C.白居易之所以能在诗歌创作上登上峰巅,青史留名,是因为离不开他的一身正气。D.纪录片《白居易在龙门》以白居易晚年在洛阳的生活状态、情感变化等为主线,以旁白介绍加配乐的形式展现了他坎坷多难、跌宕起伏的一生。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B.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忽魂悸以魄动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D.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6.下面一首《沁园春》的上阕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②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③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④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A.①④②③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7.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导致失败,委婉劝诫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常采用干支纪年纪月和纪日,如“壬戌之秋”是纪年,它的下一年为“癸亥”;“是月丁未”是用干支纪日。此外古人也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纪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晦。B.“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阴”则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故“淮阴”指淮河以北地区,“华阴”指在华山的南面。“阳谷”是山南的山谷。C.六艺经传,“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论语》六部经典,“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D.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斗转星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但江面已远。①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感慨人生短暂,江山永恒②如今滩地上已盖满房子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④几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⑤抬头北望,远处才见白茫茫的长江江面⑥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A.③②①④⑥⑤B.⑤③②⑥①④C.⑥⑤③②①④D.⑥②①④⑤③二、现代文阅读I(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乡土中国》的文字,完成10-12题。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而在中国,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 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摘编自《差序格局》)材料二: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归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计划”和“统制”来维持经济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绝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形态,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与结构,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摘编自《礼治秩序》)材料三: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倚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回账,意思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摘编自《血缘与地缘》)10.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洋的社会格局是团体格局,就像扎成的一捆捆的柴,一个个的团体界线分明。B.差序格局是以“己”作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的社会结构。C.亲属关系形成的重要条件是生育和婚姻事实,每个人都形成一个亲属关系网。D.社会关系是由亲属关系构成的,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是完全相同的。 11.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区别在于,维持社会秩序的国家权力与法律力量不同。B.主张小国寡民的老子与大多数信奉自由竞争的美国人,其维持社会秩序的想法是相似的。C.市场经济出现的经济危机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反对用人为的“计划”与“统制”。D.礼治社会强调内心修炼,法治社会强调外部法律约束,两者是不相容的,相互排斥的。12.三则材料中有关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运用举例论证,用以石投水形成波纹,形象地点明了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B.材料一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由生育和婚姻结成的亲属关系可以不断向外扩展。C.材料二采用了对比论证,论述了人治与法治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的不同内容。D.材料三运用例证法,以朋友间抢着回账为例,说明相互拖欠的人情使亲密社群更具团结性。三、现代文阅读II(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材料一: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对了,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的去回忆呢?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儿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脚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哦,香雪!香雪!(节选自《哦,香雪》) 材料二: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更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不去管它了吧。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节选自《我与地坛》)1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一句意蕴丰厚,不仅烘托出香雪归来时人们的兴奋激动,也象征着封闭山区开始苏醒。B.材料一第一段叙述香雪回忆小时候凤娇劝她换芝麻糖的故事,与拿四十个鸡蛋换铅笔盒的事进行了对比,使香雪的形象更加丰满。C.材料二中“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骄傲”的含义就是通过发表文章来使母亲荣光,这也是母亲长期以来对我的期待。D.材料二中“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文中作了含蓄的回答:面对艰难的命运,要用坚忍的意志顽强地活下去。14.下列对文段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一段用大量的疑问句式来写香雪的内心活动,真切细腻,生动传神,同时又使行文活泼而富于变化,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B.材料一以“哦,香雪!香雪!”作结尾,包含着对纯真善良、大胆泼辣、摆脱了封闭的山村姑娘香雪的赞赏,同时也照应了题目。C.材料二第一段中连用“又是……,又是……”的句式,反映了母亲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内心的真实状况,突出了对“我”的精神打击。D.材料二中“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寻找儿子时的情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6题。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廖华歌冬日里,和村人一起,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柳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这算是一件什么事呢?根本就不值一提,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使它干裂皱巴的躯体上浸一层湿漉漉的水渍。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的一些东西有了很大的改变。确切地说,它改变了这个院子原本的结构。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柳木桩上发出的声音。狂风没有将它刮歪,它仍直直地竖立在那儿。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不但推不掉风,还每每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柳木桩不同,它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它们,让它们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柳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柳木桩子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就像是正行进中的雨阵突然被谁大喝一声,立即慢了下来一样,吓得雨也稀少起来。这情形以前似乎没有过,也或许有,但因为缺乏具体的事态而不曾引起注意。母亲心疼小枣树,多次动意想在柳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雪压冰冻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柳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柳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无风无雨的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厚,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因之产生了误听;后来,又当是在行走,仔细想想都觉不对。究竟怎么回事呢?我在院子里一个角落一个角落地寻找,在每一件细小物什上细心谛听。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柳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我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表示自己的理解和宽谅。无喜无忧的柳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不知它与这颗星之间可否具有密不示人的约会?要不,小树的上空怎么就没有星儿呢?我双手搂抱着它,如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感知着它生命的跃动,真想把自己在整整一冬的感受说给它听,当然,也要说说关于它自己的一些事情,以及与它同在一个院里的这棵小枣树的生长故事,可一看到它静默冷峻的样子,只好欲言又止。一缕月光打着旋儿爬在了柳木桩的一片芽叶上。这月光是初次探看,还是先前就多次来过?等到这片叶子渐长渐大时,它还会光临吗?来了,还能认出这片叶子吗?它会记得自己曾经的一次爬行吗?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棵柳树无疑会越长越大,我却越来越老,村子在衰败与新生中不断变化,若干年后,谁还记得一个人和一截柳木桩的琐屑事情呢?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描写了柳木桩的外形特点,“黑乎乎”“干枯”等词语暗示读者,木桩已失去了生命力。B.开头写“我”和母亲对柳木桩的不同态度,母亲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却传达了对弱小生命的爱护。C.艰难的抗争不是所有生命共有的成长方式,因此作者对枣树等“被动等待季节”的生命表示理解和宽谅。D.一截枯柳木桩激活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深情与哲思的完美融合体现了作者对强大的生命力量的崇敬之情。16.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写出柳木桩与枣树在各种环境下的不同生命状态,凸显枣树的弱者形象。B.文章语言灵动活泼,如画线处用“大喝”“慢”“吓”等词语描写雨幕的由密转疏,极具趣味性。C.作者在文中借助声音的“错觉”,增强可感性,以人的奋力行走喻指枯木抽芽的生命行走,照应标题。D.文章联想丰富宽广,结尾由此及彼,把人、物等生命纳入时间场,使人感受到生命的衰败与新生。四、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熙宁七年,自杭徙知密州。时方行手实法①,使民自疏财产以定户等,又使人得告其不实,司农寺又下诸路,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公谓提举常平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若何?”使者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亦知手实之害,罢之。密人私以为幸。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徙知湖州,以表谢上。言事者摘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初,公既补外,见事有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亦不敢默视也,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言者从而媒孽之,上初薄其过,而浸润不止,至是不得已从其请。既付狱吏,必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上终怜之,促具狱,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公幅巾芒履,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五年,上有意复用,而言者沮之。上手札徙汝州,略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未至,上书自言有饥寒之忧,有田在常,愿得居之。书朝入,夕报可,士大夫知上之卒喜公也。会晏驾,不果复用。(选自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有删节)【注】①手实法,一种令百姓自报田地财产办法。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B.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C.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D.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1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司农寺又下诸路烽火扬州路B.尾属于城举匏樽以相属C.民心乃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庶几有补于国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任职密州时,劝止当地官员执行来自司农寺的法令,后来朝廷认识到手实法的弊端,于是停止推行。B.面对黄河决堤,苏轼带着棍棒簸箕率禁军护城,抢筑长堤;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保住了城池。C.由于在诗中流露对一些政见做法的看法,苏轼被人构陷定罪,在湖州被捕,但皇帝内心并不想置之死地。D.皇帝看重苏轼,不仅听从他的建议、褒奖他的做法,而且在他遭贬期间也有起用他的想法,但终未实现。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书朝入,夕报可,士大夫知上之卒喜公也。(3分)(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5分)(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1题。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2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属于送别诗,题目中王诗点出了友人去往地,许诗点出了送别友人地。B.王诗中以“柳”寄寓了留恋不舍之情,这与“榆柳荫后檐”中“柳”表意不同。C.许诗以唱歌送行起笔,想象友人在红叶青山急流间泛舟远行,表达美好的祝福。D.王诗“劝君”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惜别之情,这与许诗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2题。题元丹丘山居李白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照应题目,交代了友人栖居的地点,并说明了他选择山居的具体原因。B.大好春光静卧山林,日头高照犹不起床,一个疏懒不羁、虚度青春的形象跃然纸上。C.最后两句用对话的语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这种沉浸烟霞、不受纷扰生活的羡慕。D.这首诗融叙述、描写和抒情于一体,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情感率真,韵味悠长。五、默写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6分)(1)《短歌行》中借《诗经》的诗句“,”来比喻自己渴望得到贤才。(2)《登高》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都有一句写了酒,分别是“”“”。(3)《琵琶行》中用比喻写音乐,一会儿如黄莺,一会儿如咽泉的两句是:“,。”(4)《赤壁赋》中表现世间永远在变化,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的两句是:“,。”(5)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自己登顶泰山后,看到红日跃出海面的壮美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7)谢公宿处今尚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9)舳舻千里,,,。(苏轼《赤壁赋》)六、作文(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2022年底,《咬文嚼字》评出的十大流行语之一是“沉浸式”。“沉浸式”指在活动中全情投入,过滤无关知觉,达成融合体验,获得充分的心理愉悦。比如“沉浸式阅读”指以进入读物营造的情境、深层次掌握读物内容为指引的一种专注的、体验和认知相融合的阅读方法。号称代表未来的“元宇宙”采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营造“强沉浸感”,即利用头戴式显示器等硬件设备把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封闭起来,与外部现实世界不产生直接交互,突破时空限制,产生一种身临虚拟环境的感官体验。2021年底,媒体评出的十大教育热词之一是“防沉迷”,国家出台文件,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你怎么看推崇“沉浸式”体验的时代“防沉迷”?根据你的认识与思考,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阶段性测试高一语文试题2023.01(《必修上册》阶段性检测)参考答案(简版)选择题,每题3分,共63分。1-5BCCDD6-10CCACD11-15BACBB16-19ACAB21-22CB文言文翻译共11分。20.(1)这封信早上到了(朝廷),晚上(皇上)就回复批准,士大夫们从中看出皇上最终是喜欢家兄的。(2)凭借舟楫的人(渡河),并不是特别会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君子生性并非和常人不同,(只不过)善于凭借外物罢了。(3)等到登上山顶,(看到)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得分点:(1)“朝”,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报”,回复;“可”,批准。(3分)(2)“假”,凭借,借助;“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绝”,横渡;“生”,通假字,通“性”,天资。(5分)(3)“及”,等到;负,背,覆盖;烛,照亮。(3分)默写每空1分,共16分。23.(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尊还酹江月(“尊”,以教材为准,不能写成“樽”,“樽”是通假字)。(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5)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6)万里悲秋常作客 (7)渌水荡漾清猿啼(8)金就砺则利(9)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作文60分。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月期末试卷(Word版带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22 09:45: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45.0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