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17)
>
五年级下册
>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1.船的历史【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包括梳理船的认识、船的发展史、测试独木舟及总结交流。第一部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对船的已知和想知道的,其中的班级记录表“关于船的认识”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填写完成。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将在了解学生关于船的前认知之后,引导学生在比较船的不同中,认识船只在体积、材料、构造、动力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演化特点,借助船发展史的认识,感受到船演化与科技发展的内在关系,这既是单元发展暗线,也是后续活动的铺垫。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测试独木舟环节中“独木舟负载物体”、“船的形状与阻力关系”的体验活动,发现独木舟存在的不稳定、载重量少等不足,为学生后几课学习生发问题、激发兴趣。【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船是熟悉的,生活中见过各类船只,有些学生还有乘船出行的经历。但是学生对船的发展历程是缺乏了解的,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料,帮助学生认识船的演化特征与趋势。此外,学生对船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测试独木舟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初步感知船的载重、稳定和水阻特性的探究实践,帮助学生建立对船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改进独木舟的探究欲望。【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阅读资料,知道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船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趋势,认识到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认识不同时期船的外形、结构、动力等特征。[探究实践]通过测试独木舟,记录独木舟载重量、稳定性和水的阻力等特征,认识到船的外形、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态度责任]在回顾船的发展历程中,感悟船的发明和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船的发展史。[难点]认识船的外形和结构对稳定性、阻力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提前了解各类船只在发展历程中的特点及演变趋势。[学生]1.每组独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状)、黄瓜、细线、垫圈、刻刀、水槽;2.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梳理船的认识(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出示船的照片,谈话: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提问:关于船,你都知道些什么?2.请学生完成关于船的知识记录表。3.讨论:这些船在船体形状、材料、构造、动力系统、功能等方面都有哪些异同点?4.提问:关于船,你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呢?[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对船的认识,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引发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对研究船的兴趣。二、探秘船的发展史(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各类船只照片和资料1.展示不同时期船只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船的发展历程。19 独木舟:一种由巨大树干用火烧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形状做成的,由桨来驱动的窄而比较长的无篷小船。摇橹木船:用橹来操纵方向和驱动前进的木结构的船,通常将橹装在船尾,是一种在江河中航行的早期船舶。帆船:船体上有桅杆,三角形的船帆悬挂在贯穿船头和船尾的长帆桁上,是一种利用大自然的风力驱动前进的船。蒸汽机船:用蒸汽机作为前进动力的船,以蒸汽推动外部的明轮轮桨前进。从此机械力开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柴油机船:外形大都由钢铁制成,以柴油作为动力,使用涡轮发动机,以螺旋桨驱动船前进。第一艘柴油机船是1903年建造的。柴油机船问世后,发展迅速,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船。潜水艇:一种能潜入水下进行作战和活动的舰艇。艇体由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构成,并有专门的水柜,用来排水、注水,产生正负浮力,以便上浮和下潜,主要有以柴油和核能源两种作为动力。2.学生谈谈对船发展史的感受。[设计意图]在梳理完学生对船的前认知后,根据不同船只出现的先后顺序,带领学生系统的认识船在发展历程中的不同特点和演化趋势,感悟技术的革新为人类带来的深远影响。三、测试独木舟(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垫圈、水槽、黄瓜、刻刀、记录单测试1:独木舟的载重量和稳定性1.出示独木舟,提问:这是什么船,它是怎么制作的?独木舟作为最古老的船只,它的稳定性和载重能力如何呢?2.把一根黄瓜中间挖空就可以制成一艘简易的“独木舟”。3.出示垫圈等实验材料,学生思考如何用这些材料测试独木舟的稳定性和载重量?4.教师现场演示,介绍测试方法;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5.小组汇报,讨论:你们小组的独木舟可以装载几个垫圈?独木舟作为最古老的船只有哪些优势和不足?6.小结:独木舟取材方便,使用方便灵活,但不稳定,容易侧翻,装载量也较少。测试2:船首形状与行进阻力的关系材料准备:船首模型、细线、垫圈、水槽、记录单1.提问:为什么独木舟的船首形状大多是尖形?船首形状与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2.出示实验器材,教师介绍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来分析船所受到的阻力大小。(预设:船在水中的行进速度,即相同距离比较到达终点时间。)3.提问:这个实验还有哪些要注意的?播放实验微视频,概括实验注意点:①相同重物,②相同起点,③同时释放。4.学生实验,交流发现:尖形船首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行驶时受到的阻力。[设计意图]借助“独木舟负载物体”“船的形状与阻力关系”的体验活动,生发后续研究的问题和兴趣。四、总结交流(预设10分钟)1.借助问题链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①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②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③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2.提问:如果让你去改造独木舟,你会从哪些方面去考虑?3.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船的发明历程以及对我们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变化,我们发现独木舟在载重量、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改进独木舟,发现更多船的秘密。[设计意图]本环节用问题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本课船的知识,针对独木舟存在的不足,思考如何去改进独木舟,激发学生探索改进独木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竹筏设置铺垫。【疑难解答】1.教师如何把握交流“我们知道的关于船的知识”环节?19 作为单元起始课,这一环节指向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船的认识,挖掘学生的前概念。除了教科书上的图片,可以补充更丰富的影像资料,尤其是补充轮船的动力系统的介绍资料。汇报环节,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外形、体积、船体材料、动力等方面加以补充,让学生感受传统船只与现代船只在技术上的变化和发展。2.探究船首形状与行进阻力的实验中,对水槽有什么要求?实验材料中的船型模型小且薄,选用宽而浅的水槽或托盘来代替,实验效果更佳。增加船只行驶距离,实验现象越明显。【教学后记】2.用浮的材料造船【教材简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2课。在第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独木舟存在装载量小、稳定性差等不足。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对其进行改进,通过利用浮的材料制作竹筏,针对性地解决载重量和稳定性的问题。本课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从古人制作独木舟引入,提出用浮的材料可以造船,但存在一些不足,再通过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竹筏模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并认识到改变相应结构能够影响船的功能。接着学生根据制造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竹筏的不足。最后利用课后的时间,进一步改进自己的竹筏。【学情分析】在第一节课中,学生对独木舟有了一定的认识,发现独木舟存在稳定性差、装载量少等不足。学生已经知道可以通过改变船只的结构,来提升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因此本课重点是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工程实践过程,设计并制作一个竹筏,从而意识到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需求能够推动造船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这些技能储备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设计、制作并测试竹筏,知道浮的材料可以造船,认识到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科学思维]通过竹筏模型,用比较的方法,区别竹筏与独木舟的性能和结构优劣。[探究实践]能根据要求,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设计竹筏;会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态度责任]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任务,培养创新精神;能感受技术革新对推动船只发展的深远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设计、制作并测试竹筏模型,认识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的关系。[难点]能根据测试的结果,区别竹筏与独木舟的结构和性能,并针对其不足进行改进。【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1.每组提供竹竿、木条、橡皮筋、垫圈、水槽;2.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独木舟图片19 1.回顾:在古代,人们最早想到的便是用浮的材料来造船。在上节课,我们就尝试制作独木舟,在测试中我们发现独木舟存在载重量小、稳定性差等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让船只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你会如何针对这两个不足进行改进?2.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浮的材料造船,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设计意图]承接第一节中“独木舟负载物体”生成的“不稳定”“载重量小”问题,激发学生改进独木舟的积极性。二、制作竹筏(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竹竿、木条、橡皮筋、记录单1.设计和制作竹筏(预设13分钟)(1)明确任务:制作一个竹筏模型。(2)明确要求:牢固、不散架,并能稳定地浮在水面上;画出设计图,并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根据设计图来制作竹筏模型。(3)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方案,并汇报交流,说明设计的结构与理由。教师引导:说说你设计的竹筏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么设计?(4)播放制作竹筏的指导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设计意图]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能让学生的活动更具有指向性。通过小组合作与组间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借助指导视频,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设计和制作任务。2.测试竹筏(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水槽、垫圈若干、记录单(1)过渡:我们按照设计图制作出了自己的竹筏,那么我们的竹筏载重量和稳定性如何?(2)提问:在测试竹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3)播放测试竹筏的指导视频,梳理注意事项:①等竹筏稳定后再放垫圈②轻轻放,放均匀③注意不能让水浸湿垫圈④观察竹筏的稳定性怎么样(4)学生分组测试,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学生汇报测试结果。[设计意图]通过测试前的交流与视频指导,引导学生规范操作,从而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为接下来的研讨交流环节奠定基础。三、交流我们的发现(预设10分钟)材料:课件、班级记录单1.出示学生上节课的独木舟载重量数据,与竹筏的载重量进行比较分析。提问:你们认为独木舟和竹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出示竹筏和独木舟的模型。提问:为什么竹筏的载重量和稳定性比独木舟更好?3.小结:相比于独木舟,竹筏的底部更宽,在水中的稳定性更好。同时能够装载更多的货物。从独木舟到竹筏,是一次技术的进步!4.提问:在测试过程中,你发现竹筏还存在哪些不足?打算如何改进?(预设:容易浸水、不能自己动起来、载重量依旧不够大.......)[设计意图]通过呈现数据和模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四、拓展(预设:5分钟)1.出示明代宝船和摇橹木船的图片。提问:相比于竹筏,这些船有什么不同?对你改进竹筏有什么启发? (预设:船比较大,载重量更大;有动力,能够通过人力或风力让船动起来。)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对竹筏进行改进。【疑难解答】19 在测试环节中,出现竹筏比独木舟载重量小,或者底面积小的竹筏载重量更大时,应该怎么办?这种情况属于数据错误,是科学课堂上常见的问题,错误的数据往往得不出科学的结论,甚至会误导学生。而本节课中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学生操作不规范,重放垫圈、将垫圈竖直叠放在一起,未等竹筏稳定就直接放下一个垫圈,这些错误的操作都会影响到竹筏的载重量。因此在测试之前,需要向学生强调规范的操作,得到可靠的数据,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适当的视频指导也能规范学生的操作。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请数据有问题的小组,上来重演操作,进而发现原因。(2)多次测量后竹竿和木条浸水变重,也会影响竹筏的载重量。这时要提醒学生最好将竹筏尽量擦干后,再进行下一次测试。【教学后记】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材简析】顺着“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的思路,人类自然也在思考和探索“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吗”。从用浮的材料造船到用沉的材料造船,经历了数千年,受技术的影响,直到19世纪初铁船才在欧洲出现,这是造船技术的一次巨大变革。本课借助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以及易于加工制作的铝箔两种沉的材料,通过设计与制作一艘可以承载一定重量的船,再次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感受科学与技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教科书从“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吗”引入学习。借助用沉的材料造船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最后在“研讨”环节中用“我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提问,意在让学生尝试结合学习体验,从方法层面帮助学生思考浮力增大的缘由。同时提供渡船和双体帆船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见到较多的就是钢铁造的轮船,因此对于沉的材料能造船理解难度不大。学生也能够依据生活经验把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型,让船浮在水面上,但是学生一般不会主动思考其中的原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浮力增大的缘由。同时,学生在测试过程中会遇到制作的小船“稳定性”不足、装载量不够等问题,他们将会尝试改进与调试,从而让小船符合标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造船活动,知道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并认识到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科学思维]用评价和比较的方法,认识到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探究实践]在造船活动中,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工程设计典型过程,并能通过改进船的形状来改进船的承载量。[态度责任]在对船只进行测试、改进的过程中,体会到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感受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制作并改进橡皮泥船和铝箔船,使其装载一定重量。[难点]改进小船,增强船的稳定性。【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防水橡皮泥、铝箔纸、装水的玻璃水槽。[学生]1.每组提供水槽、防水橡皮泥、铝箔纸、垫圈若干;2.实验记录单。19 【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橡皮泥、铝箔纸、装水的玻璃水槽1.课件展示上节课制作的小船。提问: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能不能造船呢?说一说你这样想的理由。2.出示橡皮泥、铝箔纸。提问:这是橡皮泥和铝箔纸,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3.演示橡皮泥和铝箔纸的沉浮状态,聚焦问题:橡皮泥和铝箔纸在水中都下沉了,我们能用橡皮泥、铝箔分别造一艘船,让它们都能装载货物漂浮在水面上吗?揭示课题《用沉的材料造船》(板书)。[设计意图]通过上节课的造船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造船的材料有沉有浮,并思考使沉的材料上浮的原因,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船的兴趣。二、设计并制作橡皮泥船、铝箔船(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防水橡皮泥、铝箔纸、水槽、垫圈、实验记录单。1.课件出示任务要求:用限定的材料制作一艘能装载20个垫圈的小船。2.提问:想想看橡皮泥船和铝泊船可以设计成哪些形状能浮在水面?请你用设计图体现出来。3.课件出示船的侧视图。教师指导学生画设计图。4.提问:要让自己的小船与设计图相符,制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请你根据设计图制作橡皮泥船和铝箔船。5.指导学生测试橡皮泥和铝箔船。课件出示测试方法:把造好的船轻轻放入水中,逐个放垫圈,直至小船下沉。并记录实际的装载量,多次实验。6.提问:我们的小船完成装载任务了吗?如果完成了,想想看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如果没有完成,请你尝试修改设计图改进小船结构,使它能装载更多的垫圈。[设计意图]借助橡皮泥和铝箔两种沉的材料造船的活动,学生将再次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通过评价比较总结造船的经验,体会到不断改进对结果的影响。三、交流自制小船的方法(预设8分)1.交流研讨:(1)我们用了什么办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2)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又用了什么办法?(预设:做成船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加宽船的底部可以使船更稳定。)2.课件出示渡船和双体帆船图片。提问:渡船和双体帆船是如何增强稳定性的?3.总结: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船的稳定性还与其结构有关。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所以工程师都会想办法改进设计增强船的稳定性。4.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船的稳定性?[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观察对比改进前后的小船,对“我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浮在水面上,我们又用了什么方法?”两个问题的研讨,体会到形状对船只承载量和稳定性的影响。四、拓展:查找更多船的资料(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提问:钢铁轮船还有哪些形状?它们是怎样增强本身的稳定性的?请你在课后查找资料。[设计意图]用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索船,并尝试用查资料的方法继续学习并研究船,拓展知识广度,把探索知识的热情延伸到课后,加强生活和科学之间的链接。【疑难解答】19 1.学生不会绘制设计图怎么办?在标注尺寸大小时,由于经验匮乏没有办法确定大小教师该怎么引导?利用课件展示简单的设计图画法,如果不会画图的学生数量较多,可以适当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图供参考。船的尺寸确定是难点,可以给学生提供尺子和垫圈对上节课做的船进行测量及测试,估计出船的大小尺寸。2.如何确定载物标准?教学前,教师一定要先下水测试防水橡皮泥的延展性和承重性,确保每组学生能制作出承载少量的货物(垫圈或钩码)漂浮在水面,在此基础上稍做提高,让每组都能经历改进的过程。铝箔纸船的问题通常是放货物后不稳定等问题,铝箔纸本身比较容易上浮,学生的困难往往是不知道怎么把一张纸变成立体的船,教师注意巡视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师要注意“货物”相同的情况下确定铝箔纸的大小,铝箔纸可以稍微大张一点,学生发挥的空间会更大。【教学后记】4.增加船的载重量【教材简析】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体验了造船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改进的过程,知道了把材料做成中空形状,可以增大体积,更容易漂浮在上。从本课开始,学生将根据真实船舶的需求进行设计制作,解决载重量、持续动力等技术问题。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聚焦问题,人们需要越来越大的船来满足生活需求,引发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技术解决问题。然后利用三张大小相同的铝箔纸制作不同体积的船,测试它们的载重量,并总结出增加船的载重量有哪些方法。最后从“弹珠会滚动,导致船容易侧翻”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体会船舱分格的作用。本课的重点是带领学生利用三张大小相同的铝箔纸,设计、制作三艘不同体积的船,通过测试它们的载重量,最后交流讨论总结出: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用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船型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学情分析】对五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刚刚在数学课上学习了立方体的体积计算,但对体积的计算还不是很熟练,在面对展开图时尤为困难,所以我们可以把船的体积的计算放在铝箔船制作完成后,并且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而在铝箔船的制作过程中,船底的四条边以及船角处的折叠处理比较难,我们可以尺子、小木块等工具方便学生操作。在本课教学中,之所以让学生设计制作的船模是方形的,一方面是便于计算体积大小,另一方面方形船模实际指向的是船舱的雏形,可以为本课后半部分研讨船舱结构做铺垫。【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设计、制作并测试不同体积的铝箔船,认识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科学思维]能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出不同底面积的船,并计算各船的体积;能根据计算和测试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归纳出提高船载重量的方法。[探究实践]能够运用具体尺寸进行设计和制作不同体积的铝箔船,并对各船进行载重量测试;能真实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根据载重量数据展开交流研讨。[态度责任]乐于对铝箔船载重量实验进行探究;了解人类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认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19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设计、制作并测试不同体积的铝箔船,认识船的载重量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难点]设计出不同底面积的船,计算各船的体积,并分析归纳出提高船载重量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3.船舱分割结构、弹珠。小组:1.每组提供三张12×12厘米的铝箔(厚度70微米以上更易操作)、垫圈、水槽、木块(可以不要)、刻度尺(学生自备)、毛巾(吸水用);2.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回顾:上节课,我们尝试了把铝箔纸做成小船浮在水面上,怎样才能让一艘铝箔船装载更多的货物?2.揭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越来越大的船,来满足交通和运输货物的需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增加船的载重量。[设计意图]从上节课铝箔船的制作入手,结合教科书中货船图片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增加船载重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前认知,激发解决新问题的欲望。二、设计制作铝箔船(预设:12分钟)材料准备:课件、铝箔纸、微视频、尺子、小木块、记录单1.设计三艘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预设4分钟)(1)提问:在材料有限的情况下,你觉得制作怎样的船只载重量会更大?(预设:底面积大一点;体积大一点;船高一点的……)(2)出示铝箔纸,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3张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纸,让我们设计3艘大小不同的铝箔船,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3)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可适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引导。问题1:为了最大程度利用这张铝箔纸,我们怎样设计比较合适?问题2:如果用12cm×12厘米的铝箔纸制作一艘船舷高度为2厘米的,那这只船的底面边长为多少?底面积为多少?体积为多少?[设计意图]学生在之前虽有设计小船的经历,但是按尺寸设计,对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设计底面为方形的船,并进行整数的取值计算。2.制作铝箔船并计算体积(预设8分钟)(1)如何在铝箔纸绘制设计图?先确定船弦高,再确定船底边长,最后画虚线。(2)(播放“制作铝箔船”微视频)以其中一个尺寸的船为例,指导学生在铝箔纸上确定船的船舷的高度和底面边长、绘制设计图并制作铝箔船。(3)学生绘制设计图并制作铝箔船,教师巡视指导。(预设:5分钟)(4)制作完成后,出示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底面积×高,指导学生计算3艘铝箔船的底面积和体积。[设计意图]在铝箔纸上绘制设计图,以及铝箔船折角处的折叠处理比较难,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尺子、小木块等工具方便学生操作。并借助微视频演示,给学生最直观的制作方法,提高制作效率。三、测试铝箔船的载重量(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微视频、铝箔船、垫圈、毛巾、记录单1.提问:我们该如何测试铝箔船的载重量,测试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测试方法与注意事项。2.出示要求:测试前的准备:①小组内做好分工;②选择合适的测试“货物”。测试时的注意:①轻拿轻放;②摆放平衡;③至少测3次。测试后的记录:最后一个“货物”不计数。3.(播放“测试铝箔船载重量”视频)指导学生测试铝箔船载重量。19 4.学生活动,测试3艘铝箔船的载重量,并记录。(预设12分钟)5.各小组汇报测试结果,汇总全班数据。[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研讨,教师可将全班的数据汇总在一张表格中,并进行载重量排序。直观呈现数据,从数据中总结出规律,达成共识。四、交流我们的发现(预设:8分钟)材料:课件、班级记录单1.根据全班同学的测试数据展开讨论分析:你们认为船的载重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研讨中可以适时追问:船舷高度、船底面积、货物摆放位置等因素对船的载重量有什么影响?2.总结:船的载重量不仅与船的材料、结构、货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种因素相关,还和船的体积大小相关。用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船型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3.如果对船进行改造,如何增加船的载重量?[设计意图]通过追问其他因素对船载重量的影响,引导学生联系之前所学内容,综合分析相关因素,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畅谈自己的发现、思考以及新的疑问,以期引发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的探索。五、拓展:船舱分格的作用(预设:3分钟)材料:课件、微视频1.我们刚才用螺母或垫圈测试时,要摆放得很均匀才能防止铝箔船侧翻,如果用弹珠作为重物测试载重量时,要怎样才能保证船只平衡呢?在学生交流自己想法后,教师播放“船舱分格效果”微视频,对比船舱分格前后的载重量测试效果,课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改装船舱,体验船舱分格的作用。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于船只上货物的摆放和乘客落座的安排上,你有什么建议?[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船舱分格的作用,体会不断改进船只的必要性。通过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疑难解答】在设计三艘不同尺寸的铝箔船时,如果有学生提出设计一艘船舷高度为1厘米,船底边长为10厘米的船,要不要采纳?如果出现体积最大的载重量反而不是最大,该如何处理数据?教材中给我们提供设计的方案是8×8×2、6×6×3以及4×4×4的三艘船,在这三艘船中,底面积最大和体积最大实际上是同一艘船,再加一艘10×10×1的船后,这样底面积最大和体积最大就是两艘的船,更有利于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但由于铝箔船较薄,放上重物后极易变形,可能会出现出现10×10×1(体积为100)的载重量反而最大,或者出现10×10×1(体积为100)的载重量比8×8×2(体积为128)小,但比6×6×3(体积为108)的载重量大。因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稍微厚一点的铝箔纸,选用垫圈作为“货物”,减少铝箔船变形的可能。②在测试前的指导上,一定要到位,强调轻拿轻放,摆放均匀。③测试后,一定要将所有学生的数据汇总,用大数据来说明。④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来分析为什么有些小组体积最大的船,载重量却不是最大的,认识到船的材料、结构和货物摆放的位置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测试结果。【教学后记】5.给船装上动力19 【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5课。教科书前面几课分别探讨了船的材料、船的结构等问题,本课重点引领学生关注船的动力问题,同时本课也为第6、第7两课设计和制作一艘小船奠定了基础。本课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船的发展史,整合学生关于船的动力的前认知,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船的动力问题。第二部分是给船装上动力,有2个探索活动。给学生提供一只简易模型船,先让学生进行风帆的安装和调试活动,再提供电动风轮和蒸汽动力装置,供学生在简易模型船上进行安装和调试。模型船结构简单,易操作,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船的动力,推动学生思考改进船的动力。第三部分是给船装上船舵,控制小船行驶的方向。给学生提供简易船舵,让学生进行安装、调试船舵活动,体验用船舵来控制船行驶的方向,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教科书的研讨部分是对第二、第三部分内容的汇报交流,教师可以把研讨穿插在每个活动后,也可以在所有活动结束后进行研讨。第四部分是拓展内容“介绍潜水艇”。文字部分涉及很多专业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水下航行、水的阻力、控制沉浮”等关键词在课外自主开展对潜水艇知识的拓展学习。【学情分析】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船是他们所熟悉的交通工具,学生对船的动力方式有很多感性的认识,比如风力驱动、电力驱动、汽轮机驱动。五年级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安装和制作能力,但组装复杂的动力装置会比较困难。对于控制船行进方向的船舵,学生未必有了解,更不明白它的工作原理。本课需要给学生提供简单、易操作的材料,帮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认识各种动力船的驱动特点,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船舵方向和船行驶方向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船舵的原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了解船的动力发展史,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知道船舵可以控制船行进的方向。[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的方法,了解不同船的动力系统;通过分析实验获得的结果,能解释船行进方向与舵之间的关系。[探究实践]能根据不同要求给小船提供不同的动力;能在模型船上安装和调试动力装置并进行适当的改进;能在模型船上安装和调试船舵,尝试用船舵来控制船行驶的方向。[态度责任]通过了解船的动力发展史,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受船动力技术的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变化和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船的不同动力系统,了解科学技术对船的发展的推动作用[难点]探究舵对控制船行进方向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学生材料一份。[学生]1.每组提供模型船、水槽、清水、双面胶、剪刀、小木棍、铝箔纸(做帆用)、小风扇、小电动机(带风轮)、电池盒(带电池)、螺旋桨、铝管、塑料管、注射器、打火机、蜡烛、船舵;2.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出示关于船的发展史图片,请学生看着图片说一说,船作为一种运输工具,从古至今它的动力是怎样发展的?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给船提供动力?[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船的发展史,唤醒学生对船动力的前认知,快速聚焦话题,引发学生对“如何给船提供动力”进行思考。二、给船装上动力1.给小船装上风帆(预设5分钟)(1)任务:让模型船行驶起来。19 提示:参考教科书中的插图,让学生充分交流需要的材料和安装的方法,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2)组装:强调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到材料区有序领取材料并动手安装,(3)试航:观看指导视频后,再组织学生有序试航。(4)交流:帆船动力的优点和不足。[设计意图]风帆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但不能持续地给船提供动力,激发学生解决动力持续供应问题的意识。2.给小船装上其他动力(预设15分钟)(1)任务:让模型船持续行驶。(2)讨论:如何能够提供持续的动力?需要哪些材料?如何安装?(3)组装:先观看指导微视频,再组织每组学生选择一种动力装置,领取材料并进行组装。(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材料的选择需考虑成本因素)(4)试航:观察模型船是否能持续行驶。(5)交流:试航中获得的经验及发现的问题。[设计意图]突出本课的学习主题,直接为学生提供简易模型船和半成品的动力装置。选择电动风轮和蒸汽装置这两种典型的动力装置,让学生熟悉安装步骤和装置的大致结构,便于学生后续设计和制作小船。3.让船的行驶保持一定的方向(预设3分钟)(1)任务:控制船的行驶方向。(2)讨论:小船在行驶中会出现偏离方向的问题。那么该如何控制小船的行驶方向?(3)组装:先观看指导微视频,再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4)交流:船舵方向与船行驶方向的关系。[设计意图]学生在此环节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提供简易的船舵,让学生尝试安装、调试船舵,体验用船舵来控制船行驶的方向,让学生在多次实验中寻找船舵方向与小船行驶方向之间的普遍规律。三、交流研讨船的动力与方向(预设7分钟)1.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给船提供动力?你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经历?提示:学生对照课本,结合船的动力发展史进行交流和反思。2.怎样解决动力的持续供应?3.如何让船的行驶保持一定的方向?[设计意图]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深入交流,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需求对船的动力装置的发展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动力装置的发展和应用对整个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达成本课的科学观念目标。四、拓展:了解潜水艇(预设2分钟)出示潜水艇的相关材料。思考:潜水艇是如何控制沉浮的?潜水艇是靠什么动力驱动的?【疑难解答】1.怎样解决蒸汽船模型安装难,实验操作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观看蒸汽船模型安装过程的微视频后再自己动手安装,安装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先后顺序,安装前可以先把各部分按顺序放好,安装时不要急于求成。注水时在铝管一端套上塑料软管,在软管另一端用注射器把水注入,观察到铝管另一端有水喷出来就能判断水注满了。2.用电动风轮给模型船做动力时,如何避免电机被水打湿?要特别注意动力装置放上去以后船有没有保持平衡,电机架也要粘贴牢固。倡导变废为宝,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亲自制作模型船。如用两个空矿泉水瓶、木棍(铅笔)、棒冰棒、胶水等制作模型船,这种模型船比较轻,舱面离水面比较高,电机在上面便于固定,效果较好。6.设计我们的小船19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6课。前五课学习所用的船只基本由教师提供,后两课则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和制作小船。每一课内容都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工程的关键是设计。本课以设计小船为载体,让学生像工程师一样经历完整的工程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素养,体会设计对产品制作的重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造一艘船”的设计方案呢?需要对“船”的各方面数据进行迁移、应用,对孩子的能力要求比较高,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推进学习进程,把方法和过程以图文的方式融合在设计图中,从而更好地把握设计中的数量(或大小)关系、质量和成本的关系等,让设计更好地为后期的制作服务。本课的总体学习思路:学生在明确造船的要求和材料后,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和技能进行方案设计,再通过小组合作与组间交流等方式对设计方案不断修正与完善,最后小组形成一个较为理想的造船方案。【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对学生知识的迁移以及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迁移和应用哪些知识呢?船的历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梳理)、造船的材料、船的结构特点、船的载重量、船的动力系统等知识,而这些知识也是本节课完成设计的最好学习支架;同时,之前的探究也为学生积累了一些动手“造船”经验。但由于每个学生对之前的知识达成度不一样,会对“设计和制作”小船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设计小船的活动,知道在设计小船时要具体考虑船的大小、形状、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从而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科学思维]利用设计思维完成小船的设计,通过比较分析,在交流中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科学实践]针对具体任务,能将自己简单的创意可视化,并与他人交流。[态度责任]在设计小船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敢于对小船的设计方案质疑并虚心听取别人的合理建议。【教学重难点】[重点]整理和交流设计小船需要考虑的因素,完成设计图。[难点]对小船设计图进行交流、改进和优化。【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学生]1.为每组准备泡沫板、木板、铝箔、泡沫胶、小电动机、小风扇、电池、导线、开关、喷气装置、纸张、木条、钩码;2.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任务(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材料价格表、学生活动手册1.我们前面研究了哪些船,你了解它们的哪些特点?2.小结并提问:如果想要造一艘自己的小船,你会怎样设计?(板书课题:设计我们的小船)3.明确“设计”的要求:(1)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一艘能承载200克重物,有自己的动力系统,并能把货物运输到目的地的小船(教师应给出一个让大多数小组都能成功的预估距离);(2)根据造船材料参考价格表,尽可能控制成本。[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交流,帮助学生理一理船的一些特点,为后面的设计铺垫,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提供可参考的价格表,让工程设计更有真实体验感。二、制订方案(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泡沫板、木板、铝箔、泡沫胶、小电动机、小风扇、电池、导线、开关、喷气装置、纸张、木条、钩码、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1.为了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19 (预设:船的大小、形状、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制作费用等)2.设计图怎样画能更清楚地表达我的设计思想?提示:播放指导学生绘制设计图的视频,并引导小结:(1)画出小船的主要结构(画一个视角即可);(2)要标注使用的材料和结构;(3)在材料清单上标注使用的材料及数量,方便成本计算;(4)建议采用网格纸来画设计图,对总体的结构和大小容易把握。3.活动:小组设计小船教师巡视并关注小组的分工是否合理、每一位学生是否都参与讨论与设计;提醒小组不要遗漏标注名称、计算费用等环节,但不宜过多干涉。三、交流(预设12分钟)材料准备:设计图1.组内论证:引导学生从成本控制、方案的优化优选等方面论证设计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组间论证:采用“画廊漫步”的交流方式,每组派几名学生按固定的走向去观摩其他各组的设计,学习别人设计的优点,也可以给对方小组提出建议。与此同时,每组要留守一名方案解说员,向来到本小组的“设计师”介绍自己小组的设计思路及细节,并记录这些“设计师”提出的建议。3.组内讨论:其他组提出的建议是否合理,是否要采纳,修改完善设计图,并转变为施工图。【疑难解答】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设计图的交流呢?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范式有着独特性,特别是像这样的设计课,学生往往会将重点放在“绘制设计图”上,而忽视“对设计图的交流”,从而也就不能更好地改进设计图了。在多次课堂实践中,我都发现类似的情况,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不会交流,不懂得从哪些方面进行交流,如果我们给孩子建构一种交流的范式,我想对促进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明确组内论证和组间论证(集体论证)的内容和方式,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模板,这里我重点介绍组间交流:1.采用“画廊漫步”的交流方式,每组派几名学生按固定的走向去观摩其他各组的设计,学习别人设计的优点,也可以给对方小组提出建议;2.每组要留守一名方案解说员,向来到本小组的“设计师”介绍本小组的设计思路及细节,解答疑问,并记录其他同学的建议,供最后的小组讨论。【教学后记】7.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7课。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在问题的驱动下设计了小船。同时,各小组通过组内以及组间的充分论证,完善了本组的设计方案。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制作,引导学生严格按照图纸进行选材和制作;第二部分——测试,完成制作后再测试,对照测试标准进行下水试航;第三部分——评估与改进,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调整、改进和优化小船;回顾整个项目过程,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要求学生给每一艘小船写一份说明书,举办一次班级小船展览会;第四部分——拓展,出示一张“纸船载人”的图片,鼓励学生课后可以挑战制作一艘大型载人纸船。19 【学情分析】在上一节课“设计我们的小船”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明确问题和制订方案这两个环节。本节课他们不仅需要应用本单元前几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制作、测试、交流、改进等步骤。在制作环节,学生要像工程师一样严格地按照图纸来选材和制作,感受设计的重要性。在测试小船的环节,还应学会发现问题,再进行调整与改进。五年级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十分有意义,这将加深学生对产品工程设计的理解,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经历整个设计和制作过程,认识到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等过程。[科学思维]能用测试和比较的方法发现小船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和优化小船并从多个角度评价小船的制作过程。[探究实践]能根据设计图通过合作完成小船的制作、测试并对小船和小组表现进行评价。[态度责任]通过小船模型的制作和测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技术与工程在人类文明史上与科学有同等价值和地位,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按照图纸来制作,并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与改进。[难点]深刻体会工程设计中的迭代思维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3.航模水槽(大水槽)、砝码。[小组]1.每组泡沫板、木板、铝箔、泡沫胶、小电动机、小风扇、电池、导线、开关、喷气装置、纸张、木条、钩码;2.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制作(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泡沫板、木板、铝箔、泡沫胶、小电动机、小风扇、电池、导线、开关、喷气装置、纸张、木条、钩码、学习单1.出示部分学生设计图并提问:小工程师们,现在我们有了船的设计图纸,接下来就可以根据设计图开始制作小船了。在制作前,请小组讨论,思考:怎样的制作步骤比较合理呢?(预设:要分工合作,要按一定的顺序制作。)2.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提炼: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制作前——先分工,再制作;制作时——先分装,再组装。提示: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需要改进设计,可以及时在原设计图和经费预算上做出调整。3.出示“船的设计、制作和测试评价量表”,各小组仔细阅读,明确评价内容。4.小组合作,制作小船,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合理的制作步骤和分工合作的方法是确保小船制作高效进行的前提,因此在制作之前,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为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做好准备。二、测试(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航模水槽(大水槽)、砝码若干、学习单1.教师再次明确测试要求:载重量达到200克;有自己的动力系统;能把货物运输到目的地(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设定)。2.分发船的测试记录单,让学生将测试中发现的问题都及时记录下来。“__________”号的测试记录单第___小组载重量(克)行驶距离(米)是否到达终点发现的问题我们的思考测试一19 测试二测试三3.各小组有序进行实地测试与改进。[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测试要求使学生明确测试的标准,为接下来的公平测试做铺垫。及时记录测试数据和发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总结归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和研讨。三、评估与改进(预设:8分钟)1.小组讨论:针对刚才测试发现的问题,我们的船还可以怎么改进?(预设:可以做的再大一些;可以换一下动力)2.小组根据测试环节发现的问题改进设计图,也可以对制作工艺进行改进。3.提问:同学们,请回顾我们的造船活动,我们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教师小结:“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过程,其实就是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4.请学生打开活动手册,实事求是地对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分。5.布置任务:请每组同学为将要举办的“小船展览会”撰写一份150字左右的“我们的小船”简介。[设计意图]通过评估和改进环节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改进自己的作品。在经历了整个活动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并为日后进行新的工程设计活动打下基础。四、拓展(预设:2分钟)1.出示“纸船载人”的图片,提问:这艘纸船为什么能承载一个人? 2.预告学校科技节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艘能载人的小船。[设计意图]课堂的结束并不是学习的终止,通过“纸船载人”的例子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同时,以“制作一艘能载人的小船”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工程设计的过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工程设计在生活中的意义。【疑难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不按照设计图进行,做出来的实物与设计图严重不符怎么办?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设计上的问题并随意改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在设计前就要强调设计图的重要性,强调设计图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修改,让学生在意识上重视起来;二是在制作前要提醒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要做到物图一致;三是如果真的有必须修改的地方,必须经过小组讨论确定后,才能用红笔在原设计图上进行修改,并且要有合理的理由。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一些评价或激励措施进行辅助,如物图一致可以加分,或者物图不符要扣除一定分数;展示时要将设计图和实物放在一起进行介绍。【教学后记】科学阅读【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科学阅读部分。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从材料、构造、动力、载重量、稳定性等方面对船进行了研究并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和改进一艘船。本课是整个单元科学知识的拓展,向学生展示了更多关于船的知识以及我国在“船舶”领域的成就和情况。本课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现代轮船的结构及各部分作用;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分布情况。【学情分析】19 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知识,经历了小船的制作过程后,必然对与船相关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关于船的知识,本课内容就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同时,科学阅读是学生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何正确且有效地进行科学阅读是目前小学生所欠缺的。因此,让学生尝试并学会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阅读科学资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从各类书籍、文献中获取关键且有用的信息。【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现代轮船有着骨架、船舱等结构,可以增加船的牢固程度,能更好地利用空间。2.通过阅读资料,知道“蛟龙号”是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是当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3.通过阅读资料,知道我国船舶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个区域。[科学思维]1.能带着问题对资料进行阅读,试着找出或分析出问题的答案。2.能用勾划的方法确定资料里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子,找出资料里的重点知识和信息。[探究实践]通过带着问题阅读资料和勾划的方法找出资料中的关键知识和关键信息,总结、归纳出资料所包含的重要科学知识。[态度责任]通过了解龙骨结构的重要作用,“蛟龙号”的重要成就和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现代轮船的结构及其作用,知道中国在船舶制造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对世界的影响。[难点]了解现代轮船的结构及其作用,知道中国在船舶制造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对世界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视频。小组:学习单等。【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预设:3分钟)1.出示单元目录及前七课活动的关键图片,简单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及经历的活动。2.提出任务:经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船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本节课我们结合教材的科学阅读内容,了解更多关于船的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所学知识,同时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开门见山的导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后续的阅读和交流节省大量时间。二、阅读释疑(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学习单]1.出示下列四个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37页的内容。①现代轮船设计了哪些特殊的结构来增加船的牢固程度,更好地利用空间?②船的龙骨与人的脊柱相似,你能找到它吗?③文中提到的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叫什么?它能下潜到海底多少米?④我国船舶制造业主要集中哪些区域?要求:阅读时用笔将答案或者关键词、句勾划出来;阅读完可以与同桌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2.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勾划的关键词句,并说出自己找到的答案。3.请其他学生补充完善,确定问题的答案。[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会使阅读活动更有目的性,学生会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寻找资料里的某些重要信息。勾划关键词、句的方法是进行科学阅读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和习惯,它有利于学生迅速抓住重要信息和关键知识。三、拓展巩固(预设:20分钟)教师结合一些拓展内容带领学生分三部分对资料内容进行再次分析和讲解,并要求学生将阅读资料外的知识整理到记录本上。19 第一部分:1-2自然段1.出示人体骨架图片,对应讲解龙骨结构的组成和各部分位置。2.播放视频详细介绍龙骨结构及各部分作用,并在图中标出旁龙骨、龙筋等位置。3.出示船舱的俯视图和侧视图,结合图片介绍船舱避免沉船的原理,并提出水密隔舱的概念。第二部分:3-4自然段1.播放“蛟龙号”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蛟龙号”的更多知识。2.播放“奋斗者号”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最新的载人潜水器及其取得的成就。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结合教材内容对我国船舶制造业的现状进行再介绍,重点强调中国已经建造了自己的航空母舰。[设计意图]阅读材料内容有限,学生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学生深入认识。因此结合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材料里提到的知识点,加深他们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四、授之以渔(2分钟)1.结合图片和网页介绍学生能够获取更多关于船的知识的方法。①阅读书籍:购买与船有关的科普书籍。②上网查找:通过互联网搜索介绍船的视频或纪录片(如央视网)。[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能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应该让学生学会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和学习所需的知识。而获取知识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科普书籍和观看正规网站的科普视频或纪录片。【疑难解答】1.学生在阅读和寻找关键词句的过程中往往会将一整句或一整段话勾划下来,找不到关键信息?这是学生在做语文阅读时就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很难找到关键词句,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句子或段落没有理解透彻;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生分不清句子各个信息的主次和重要程度;还可能是学生做题习惯问题,喜欢随意勾划。想要改善或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三个方法:一是阅读后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句子的意思,区分句子各部分的重要程度;二是强调只能勾划重要信息,无关信息不要勾划;三是可以与语文老师协同解决,因为语文经常会做阅读,可以请语文老师帮忙引导和指导学生如何寻找关键信息。【教学后记】8.《船的研究》单元复习【教材简析】船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而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分两大块内容:1至5课,从材料、构造、动力、载重量、稳定性等方面对船进行了研究;6至7课,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设计、制作和改进一艘船。整个单元以船的材料、结构、动力等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为内容,引导学生在认识、设计、制作船的实践活动中,初步感知浮力,体验生产生活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以船的演化史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船只经历了“浮的材料—沉的材料”“自然动力—机械动力”等发展历程;结合这些发展演化过程中的节点展开设计与制作船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人类为了提升船只的载重量、稳定性、动力性能,对造船材料、内外部构造、动力装置等进行的不断改进和发明。19 【学情分析】经过了一个单元的科学实践,学生通过对船只的研究,已经认识到不同的船只在材料、构造、动力、载重量、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同时,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一艘小船,经历设计、制作、评测与完善等过程,运用科学、数学、技术和工程等学习方式,发展动手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认识到造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如何梳理这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并能将它们加以实际应用,还需要通过单元整理回顾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单元内容学习的回顾,进一步巩固认识船只在体积、材料、构造等方面对稳定性、载重量等性能的影响;意识到船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思维]运用分析、概括等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与提升,理解工程设计的一般流程,认识到造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探究实践]通过对单元内容学习回顾,能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提炼,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检验和增强学习效果。[态度责任]在回顾学习内容的活动中,养成善于交流、乐于表达的科学习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复习本单元的科学词汇,整体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难点]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能用所学分析、解决船模型的相关问题。【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知识清单[学生]1.科学作业本2.科学记录本3.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复习聚焦: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造船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呢?在科学记录本上用关键词在黑板上写出。(预设:材料、稳定性、动力.....)过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这节课我们通过这些关键字一起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整理,使我们的学习更系统吧!2.揭示课题:《船的研究》单元整理(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关键字,明确本节单元整理课学生的学习起点,快速聚焦并进入了本课的学习活动。二、单元回顾(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船单元概念图模块一:研究船的性能1.船的发展历程讲述:人们把船舶作为运输工具的时间,几乎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船的历史就是科技与工艺在不断发展与提升的历史。船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提问:观察这四种不同时代的船图片,它们的出现各自有什么优点与价值?是什么推动了船的发展?2.小组活动,回顾整理科学概念(1)活动前指导讲述:通过本单元的探究学习,特别是造船活动的实践,同学们对船的材料、稳定性、载重量、动力等方面都有很多的认识。下面请大家根据老师提供的概念导图,小组讨论交流,加以完善。提示:大家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并把自小组的结果,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下来。(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19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概念图进行整理。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的提问,并拍摄各组整理的概念图,以备研讨时辅助交流。提示:教师可结合“知识清单”开展本环节教学3.请小组上台展示小组概念图,交流自己组的整理发现。[设计意图]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再现关键词汇,利用概念图厘清单元知识脉络,并通过汇报交流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探究过程。模块二:设计、制作和改进一艘船提问:根据一个单元的学习,你觉得工程设计一般要经历什么过程。三、案例分析,运用检验(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船模下水的图片。讲述:这是某校大科学漂流记船模下水的图片,请结合本单元的知识分析这艘船的优点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改进?[设计意图]以学生作品作为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能用所学分析、解决船模型的相关问题。体会工程技术是一个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疑难解答】1.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概念图的整理?学生在小组讨论复习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提供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回忆。我们不应该把知识点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知识。当学生出现对单元中的某些知识有所遗忘或者混淆时,教师可以课前准备本单元中比较重要的一些探究实验的材料或者实验视频,帮助学生回忆探究过程,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2.如何有效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强化和巩固,在对船的性能因素进行梳理之后,可以借助具体的船模型案例,让学生充分讨论,从不同的角度交流对实际问题的看法,在汇报交流中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船单元知识清单◆船的材料浮的材料:竹子、木头沉的材料:橡皮泥、钢铁。只要我们改变材料的构造,做成中空的船形,从而增大它们在水中的体积,可以受到更大的浮力,也可能浮在水面上。◆船的稳定性稳定性:在外形上,船的底部越宽,船的稳定性就会越好,越不容易侧翻。◆船的载重量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船舱中合理放置重物(不偏沉、不滚动),可以让小船更稳定,不易侧翻。◆船的动力系统提供动力(1)用卡纸制作风帆,用风扇吹风帆模拟自然界的风。(2)用电池带动扇叶转动,风力推进装置向后吹风时,小船向前运动。(3)点燃蜡烛加热金属管内的水,水沸腾后向后喷出蒸汽,小船向前运动。不同的动力系统,各有优缺点。比如:风帆提供的动力时,动力不够持续而且缺乏稳定性。这些都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改进。减少阻力把我们的船首做成尖形,减少水的阻力。给船安装上船舵,这样可以很好地控制小船行进的方向。19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共7课)(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案(共7课)(2022新版)2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复习课件5(2022新版)
2023年春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2.1《船的历史》教学设计
2023年春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2.1《船的历史》教学课件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复习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形形色色的植物》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多种多样的动物》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3-02-17 19:39:02
页数:19
价格:¥4
大小:131.50 KB
文章作者:U-2009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