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材简析】《校园生物大搜索》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1课。本课主要指向课程标准里的“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这个学段目标。校园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本课以调查校园中的生物为主体活动,学习研究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体会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本课首先明确调查任务——调查校园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任务制订详细的调查方案,并设计出调查记录表;最后按照小组数量划分校园的调查区域,每个小组负责调查一个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观察生物之间的联系,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物进行重点调查,将调查结果记录在记录表内。【学情分析】经过5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从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生命需求、行为方式、繁殖方式、生命过程等多个层面感受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但对于生物的多样性,学生的认识还是模糊的、零散的。校园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也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环境,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借助熟悉环境从物种多样性描述着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这个角度理解生物的多样性比较直观,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引导学生在校园里探索生物的多样性,在实际调查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珍爱生命的科学态度。以小见大,由校园推及其他,感悟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存的生物相互影响。[科学思维]参照科学家的调查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分区域调查研究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根据调查记录校园生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并通过交流、概括出校园生物的多样性。[探究实践]能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运用分区域调查的方法研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并根据调查记录校园生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态度责任]调查前表现出对调查校园生物多样性的浓厚兴趣,调查时能够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调查过程中够珍爱生命,尊重事实,并乐于分享自己的调查【教学重难点】[重点]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存的生物相互影响。[难点]能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运用分区域调查的方法研究校园生物的多样性,并根据调查记录校园生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调查记录表3.被子植物检索表。[学生]1.每组提供放大镜、照相设备、小铲子等观察记录材料2.记录本、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校园中植物的图片1.图片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有的是植物,有的是动物,它们种类繁多,那你们知道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吗?2.谈话:看来同学们需要对校园里的生物进行一次调查活动,才能对校园里的生物种类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一次“校园生物大搜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和植物,并提问植物有多少种?动物有多少种?激发学生观察和调查校园生物的种类。二、回顾我们知道的校园生物(预设5分钟)1.提问与讨论(1)你平时在学校见过哪些生物?17 (2)小组讨论,并用分类的方法进行汇总。2.交流:汇报小组讨论结果[设计意图]在调查活动开始前,复习谈话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引导学生要用分类的方法进行汇总。三、设计调查校园生物方案(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张A4纸,卷尺1.提问:我们如何对校园里的生物进行调查呢?(预设:分类调查、分区域调查)2.探讨调查前的准备工作。3.明确调查任务。(1)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2)对所调查单个区域内的生物种类进行统计,以及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3)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的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上看得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4)用绘画、拍照等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5)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进行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6)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不同颜色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郁金香,也可以分别记录成某某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7)要爱护动植物。4.学生分组制订调查方案并进行汇报。5.观看调查校园生物指导视频。6.结合视频及方案案例来修改完善小组的调查方案。7.交流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提问:调查校园中的生物时要注意什么?(预设:不采摘植物、不伤害动物、要根据生活痕迹记录曾经来过的动物、注意安全)8.小结:科学家在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时通常也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我们也要像科学家一样做一次真正的调查研究。[设计意图]在自主调查开始前,引导学生交流调查方法、记录方法及注意事项。四、调查校园生物(预设17分钟加课后空闲的时间)材料准备:每组4根1米长细绳、一张记录单、1个放大镜、小组设计的调查方案、1把小铲1.对校园进行区域划分。全班有几个小组,就把校园划分成几个区域。2.每个小组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调查。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鼓励学生认真记录,对认真调查的小组及时给予评价。[设计意图]在调查活动时,教师随时给予学生指导,方便后续交流汇报。五、交流研讨调查发现(放在下一次课进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以及对校园生物的大搜索,我们学会了制订调查方案和分区域调查,发现了校园里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知道了我们校园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交流汇报调查时要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态度责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如何制定调查方案和分区域调查,并结合自己的调查概括出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感知校园中的不同环境与生物相互影响。【疑难解答】学生在分区域调查时,因为不同区域生物分布不均匀,生物多的组用时教长,生物少的组完成调查较快,学生就会提早空闲,开始嬉闹。17 教师结合施教学校的生物分布图,并基于试教经验,重新分区域分组,将调查区域根据调查的难易程度以及大概用时,划分为3种区域,即A(难度大、耗时长)、B(难度中等、耗时中等)、C(难度低、耗时少),并依次编号A1、A2......B1、B2......C1、C2......选择A区域的小组,只需完成一个区域的调查,选择B、C区域的则要交叉区域调查,就是一个组要完成B1、C1两个区域的调查,这样来分组,学生的活动时间差不多,而且学生能更直接的在调查活动中感知校园的不同区域中,分布的生物种类不一样,以及校园中的不同环境与生物相互影响。【教学后记】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材简析】《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是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的延续,与第一课共同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调查活动。本课针对生物种类的多样、分布广泛等特点,通过聚焦“校园中到底有多少种生物?不同区域中生活的生物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第一个探索活动,整理汇总调查结果,初步思考“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它们生活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根据某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二个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校园生物的整体认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在研讨活动中通过对“校园中哪个区域生物种类较多?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校园中的动植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有趣的关系?”这三个问题的研讨,在加深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生存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理解的同时回应了聚焦中提出的问题。最后通过“给校园植物挂牌”“制作校园生物小报”等拓展活动进一步丰富并深化了学生对于校园生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情分析】虽然第一课对校园生物的实地调查为学生的学习、认识提供帮助,但是由于是分组、分区域进行的,每名学生、每组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要想对校园生物的种类、分布有整体的认识,需要汇总各组的结果进行全班的交流。分组调查、交流汇总有效的提升了学生调查、获取、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制作校园内分布图在直观的呈现调查结果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校园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校园不同区域生活着的生物的调查,认识到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分析,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并阐明分类的依据。[探究实践]能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绘制生物分布图,并对生物分布图进行合理的优化。[态度责任]认同校园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树立愿意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校园生物统计表(班级记录表)。[学生]1、校园平面图;2、直尺、彩色铅笔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校园中植物的图片17 1.(出示学校常见生物图片)提问:同学们,这些生物你们都认识吗?它叫什么?在哪可以找到?2.揭示课题:通过上节课我们的调查,相信同学们又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生物,那我们一起把大家的发现制作成校园生物分布图吧!(板书课题: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的内容的回顾,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制作生物分布图活动奠定基础。二、探索一:交流整理汇总调查结果(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课件、班级记录表1.交流:通过调查活动,你们发现校园里到底有多少种生物?让我们把调查结果统计起来!2.提问:请各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们小组在校园里搜索到了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各有多少种?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汇总。4.提问:我们已经把各组的调查结果汇集成了一份班级记录表。让我们来看一看校园里一共有多少种动物和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生活的地方有什么特点?5.思考:我们把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找到了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在校园不同区域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思考生物和环境、生物和生物之间的联系。三、探索二:根据某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课件、班级记录表1.思考:同学们,大家在校园里发现了这么多生物,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这些生物进行整理、汇总,有什么办法吗?2.小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整理。3.汇报交流分类结果。4.交流: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某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比如植物茎是草质茎还是木质茎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也可以根据它们的叶的形状分为针形叶和非针形叶两类等。5.小组合作,根据选定对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6.汇报交流分类结果。[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分析,阐明分类的依据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为今后分类物体提供了方法。四、探索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校园简图1.思考:我们发现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那我们怎样才能清晰的看到校园里动植物的分布情况呢?(预设:画图,在相应的位置标上各种动植物)2.提问:大家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你们觉得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吗?3.学生讨论交流。4.提示:(1)如果某一个地方的动植物较多,可以给它们分别编号。(2)可以只标注生物名称,也可以在呈现生物种类的同时呈现区域内生物的多少。(3)无论用什么方式,都应力求直观全面。现在,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直观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5.教师出示一张校园简图,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将小组发现的动植物贴到相应的位置。[设计意图]学生认识了校园生物,通过将生物编号等多种方法制作了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示了调查结果。进一步加强生物和环境、生物和生物之间的整体认识。五、研讨(预设5分钟)1.思考:观察刚刚我们一起制作的校园生物分布图,校园中哪个区域生物种类较多?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预设:花坛中的生物种类比较多,操场中的生物种类比较少。)2.提问: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有趣的关系?3.交流:推测一下,如果扩大我们调查的范围,生物种类会有什么变化?生物种类会有什么特点?六、拓展延伸(预设2分钟)17 学校里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植物,请同学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给校园里的植物挂牌,并制作校园生物小报。【疑难解答】在对校园分区搜索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的环节,花费的时间太多怎么办?首先认识到花费的时间多说明了学生认真的参与,只有仔细的搜索才有更多的交流时间。其次认识到前期交流的越充分越详细,对后面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就越有利。最后要把握整堂课的时间点有的放矢。【教学后记】3.形形色色的植物【教材简析】本课是基于前两课学生对校园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的认识活动展开的,教科书首先用插图呈现了不同的植物类群,进而引领学生思考生物的多样性不仅表现为不同种类的生物多种多样,还表现在同一种生物也是千差万别的。从遗传变异的视角研究植物亲代与子代的异同,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种群内生物的多样性。教科书分为四个版块:聚焦版块,揭示本课研究的内容是植物种群内生物的多样性;探索版块,通过从不同的方面观察、比较植物亲代与子代的异同,使学生认识并总结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因为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所以植物既有共同特征又不完全相同,从而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植物多样性的原因;研讨版块针对“探索”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信息整理,引领学生关注科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体会科学技术改善人类生活;拓展版块,通过搜集和交流遗传学家孟德尔的资料,使学生感受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丰富认知,开阔视野。【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到植物有不同的类别,许多不同类别的植物之间差异较大。对同种植物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也有一定的感知,为本课学习植物子代和亲代的异同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他们之前对同种植物不同个体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没有很仔细的观察研究,在观察和比较植物的异同点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集思广益。【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植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异同,认识到遗传和变异使得植物多种多样。[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植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异同。[探究实践]在观察中,能比较、分析并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记录植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异同。[态度责任]能持续关注人类利用科学对植物进行的改造,意识到植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遗传和变异使得植物多种多样。[难点]能对同一种植物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孟德尔及其遗传变异研究的相关资料;3.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查阅孟德尔的相关资料。[学生]每组提供具有子代与亲代关系的植物(或植物标本、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梳理,聚焦问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7 1.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植物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在校园中开展了生物大搜索活动,关于植物的种类我们有什么发现?2.小结揭题:植物的世界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在我们的校园中植物的种类也达到了上百种。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形形色色的植物)[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入手,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多种多样。进而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地聚焦到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上,让学生关注形形色色的植物是怎么形成的。二、自主实验,(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具有子代与亲代关系的植物(或植物标本、图片)1.过渡:之前我们根据不同植物的外部形态进行了分类,发现不同植物的外部形态差别较大。那么同种植物中的不同个体相同吗?陈述:许多植物是由种子发育而成的,我们把提供种子的植物叫做亲代,种子发育出的新植物叫做子代。有些植物是由根、茎、叶发育而成的,那么提供根、茎、叶的植物叫做亲代,由根、茎、叶发育出的新植物叫做子代。2.提问:植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植物亲代与子代的图片或实物(凤仙花或夏菊、桑叶),指导提问:可以观察对比哪些方面的异同?引导:主要可以从形态结构的多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花的颜色、形状、花瓣、花蕊,叶的颜色、形状、叶缘、大小或者是其他特征等,并注意思考这些异同是怎么形成的,小组内轻声讨论。3.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分组仔细观察某些植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结构方面的异同,思考讨论产生的原因,完成记录表。[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一些植物亲代和子代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思考产生的原因,从而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三、交流总结,建构新知(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学生记录单(一)植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1.提问:通过观察比较,你们了解到植物子代与亲代的哪些异同?这些异同是怎么产生的?(预设:小组选择植物,从不同方面汇报亲代和子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他小组围绕异同点进行补充和质疑。)小结与陈述:我们发现,两种植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既有许多相似的特征,也都有一些不同。植物的子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做遗传,植物子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做变异。2.提问:除了这两种植物,在其他植物上你见过类似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吗?(预设:玉米果实的形状大致相同这是遗传现象,但有些玉米会长出不同颜色的玉米粒,这是变异。菊花可能会长出各种各样颜色的花朵也是变异等。)3.引导: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形形色色的植物是怎样的?小结: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是因为存在遗传变异现象,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二)植物的遗传变异与人类的关系1.谈话过渡:植物的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有很多农作物利用遗传和变异规律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为人类造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提问:你听说过哪些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改善生活的事例?2.出示新型草莓、无籽西瓜、抗倒伏小麦、杂交水稻等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等。小结:我国科学家对植物的遗传和变异颇有研究。例如,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同学们可以课下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科学家在遗传和变异方面的研究成果。[设计意图]17 引导学生描述植物子代与亲代的异同,分析形成原因,逐步深挖遗传与变异的内在含义和价值,帮助学生逐步了解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以及遗传变异使得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同时引领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体会科学技术改善着人类生活。四、拓展延伸,强化动机(预设5分钟)1.过渡: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早在19世纪就有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你们知道是谁最先发现的吗?他是怎样发现的?(预设:如果提前布置过查阅资料的任务,可以由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孟德尔和他的“豌豆实验”的资料(注意仔细阅读书本中的拓展资料)。如果没有提前布置,可以直接呈现教师准备的资料。)2.陈述:著名的遗传学家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对不同代的豌豆的豆荚颜色、高茎或矮茎、圆粒或皱粒、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让我们通过一段资料和动画再来了解一下。点击课件中的文字链接:“阅读资料——孟德尔|不想种豌豆的修道士不是好生物学家”阅读孟德尔豌豆实验的资料、视频。3.小结:了解了孟德尔的研究后,你有什么感想或问题?[设计意图]带领学生了解科学史,学习科学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初步了解生物遗传规律;同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与疑惑,激发学生继续了解遗传与变异的问题的兴趣。【疑难解答】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人类研究植物遗传和变异的意义?①选择、改良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如杂交水稻、无籽西瓜等;②环境保护:针对一些破坏生态平衡的动植物,研制出专门的基因药物,既能高效的杀死它们,又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影响;③从植物的遗传规律启发对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的思考与研究。【教学后记】4.多种多样的动物【教材简析】本课与前一课《形形色色的植物》和后一课《相貌各异的我们》共同指向生命的延续与进化中“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逐代遗传,可发生改变”。教材分为四个版块:聚焦版块将话题聚焦在动物子代与亲代有什么异同?探索版块分为两个活动:活动一,比较动物子代与亲代的异同。通过对小狗的观察记录,比较动物子代与亲代毛色及其他方面的异同,了解动物也有遗传变异现象,进而能运用遗传变异原理对动物呈现出的现象做出合理推测;活动二,建立在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理解上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通过某一类动物的相同特征,辨析它的家族成员,从多方面体会动物的多样性。研讨版块分两个问题,首先通过谚语、俗语等的辨析来加深和完善学生对遗传与变异概念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了解交流其他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体会动物世界普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拓展版块,通过引导学生撰写观察日记,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励学生继续观察研究动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本课的重点是描述和比较动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异同,推测遗传和变异可能引起动物的一些现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内涵。【学情分析】17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植物多样性的基础。本课进一步学习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就会相对容易理解。但要学生进一步提升对概念的理解,就需要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动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可能存在的一些关联与变化,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对植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形成对动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些想法,对有些学生而言思维上稍有难度,教师需要耐心地启发引导学生。【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与比较,结合日常认知,了解动物的子代与亲代的异同,认识到动物也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与变异形成了动物多样性。[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动物子代与亲代的异同;根据遗传和变异的特点,能预测动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解释理由。[探究实践]在观察中,能结合日常经验比较、分析动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异同,会对动物因遗传与变异产生的变化提出合理的猜想。[态度责任]能持续关注身边动物的子代与亲代的形态特征、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异同,继续对遗传与变异现象、规律保持好奇心。【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类比分析得出动物多样性的原因是遗传和变异。[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和解释。【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一些动物子代与亲代的相关视频资料等;3.可提前布置学生拍一些身边的狗的照片,特别是狗的子代和亲代一起的,传到老师处汇总。[学生]狗的亲代与子代的照片、其他动物亲代与子代的照片。【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提问: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那么动物世界呢?揭题:地球上的动物也是多种多样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多种多样的动物。(板书课题:多种多样的动物)2.提问:植物的遗传和变异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植物,那么动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也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吗?(预设:呈现课前大家收集的关于狗的图片,学生观察后汇报:狗的种类多种多样,同一种类的狗也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狗的子代和亲代也有相同和不同。遗传和变异使狗具有多样性。)[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观察感知不同种类狗的差别及狗的亲代与子代的异同,帮助学生快速迁移动物也具有遗传变异现象,遗传变异使得动物世界多种多样。二、探索辨析,建构新知(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狗的亲代与子代的照片(一)观察比较动物子代和亲代的异同1.过渡陈述:想进一步了解动物的遗传与变异,我们需要对动物的子代与亲代进行对比分析。呈现一组狗妈妈与狗宝宝的照片,引导学生开展分组观察讨论。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1)观察并比较狗妈妈和狗宝宝的毛色、花纹的异同仔细观察图中的狗妈妈和狗宝宝,它们的毛色和花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说一说哪些是遗传,哪些是变异。(2)其他方面的遗传和变异仔细观察和思考,我们还发现狗宝宝遗传了狗妈妈的哪些特征?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变异)?(预设:食物(食性)、繁殖、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3)推测狗爸爸的毛色根据获得的信息推测狗爸爸的毛色可能是什么样的,并说说理由。3.提问:通过观察比较和推测,你们对动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什么发现或想法?4.小结:动物也有遗传变异现象。动物的子代和亲代在毛色、花纹、体型等方面都有相同和不同之处,而且它们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也存在遗传和变异。我们可以根据遗传和变异的特点推测动物的特征发生变化的一些可能性。17 (二)其他动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呢?(三)给各类动物增添新成员1.小结过渡:与植物世界一样,动物世界也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不仅仅表现在外部形态上,他们在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同样也有遗传变异现象。正是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动物。2.提问:遗传和变异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动物,为了清楚地认识它们,我们通常根据一些特征将动物进行分类。三年级时我们了解了动物有哪些类别?分别有哪些特征?3.提问:你们能根据各类动物的特征,分别给他们增添新成员吗?(预设: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辨析。)4.小结:遗传和变异使动物世界如此多姿多彩,同种类别的动物既有很多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当遇到新的动物时,我们应该观察分析它各方面的特征与其他动物进行对比,来寻找它的家族。[设计意图]先比较狗的子代与亲代的异同,再分析哪些是遗传哪些是变异;接着直接分析狗宝宝遗传了狗妈妈的哪些特征,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异?问题难度递进,需要学生理解寻找遗传与变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比较子代与亲代的异同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遗传与变异。进而根据狗宝宝和狗妈妈的特征推测狗爸爸的毛色,是对遗传和变异可能性的一种合理猜想,深化对遗传变异的认识。对其他动物遗传与变异现象的描述,能使学生充分感知动物世界普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最后由对一种动物的认识,回归到整个动物世界,引导学生运用辨析的方法,从生活环境、繁殖方式、运动方式、形态特征等多方面感知动物世界的丰富多彩。三、交流研讨,提升认知(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些动物子代与亲代的相关视频资料等(一)谚语中的遗传变异现象1.陈述:遗传变异的秘密虽然深奥,但生活中许多浅显易懂的谚语或俗语生动地描述了遗传变异现象。提问:说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的分别是什么现象?2.提问:你还听说过哪些有关于遗传或变异的俗语、谚语呢?(二)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分析谚语中的遗传与变异现象,是学生对遗传与变异理解的应用与检验;对本课收获的小结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他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检验学习成果。四、拓展延伸,强化动机(预设5分钟)课后任务:选择一种动物,观察动物宝宝与它们的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以《动物和它的妈妈(爸爸)》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设计意图]补充一些遗传与变异规律的资料可使学生对遗传变异现象有更多深入的认识,同时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最后激励学生对身边动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持续关注。【疑难解答】“推测狗爸爸的毛色可能是什么样的,说说你的理由。”有哪些可能性?狗爸爸的毛色很可能是白色,因为狗妈妈是棕色,而有一个狗宝宝是白色,这个白色很可能是遗传的爸爸。狗爸爸的毛色也可能是白+黑、白+棕……狗的毛色可能遗传自父亲,也可能遗传自母亲,或者二者结合,再加上隐形基因以及多位点基因的影响,狗的毛色遗传组合很多。学生猜想与理由合理即可,没有指定答案。【教学后记】17 5.相貌各异的我们【教材简析】《相貌各异的我们》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5课。本单元从植物、动物、人类、古代生物四个角度着手研究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话题,并对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有一定涉及。本课则从学生自身的视角出发,以“世界上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为核心话题引导学生体会每一个生物个体的独一无二。教科书安排了“观察自己和其他同学相貌的异同”以及“记录组内同学的相貌特征”两个活动。从内容角度而言,教科书利用学生对相貌的着眼点使学生对“性状”这一概念产生初步的理解,也能使其体会生物的性状是多种多样的;从研究方法角度而言,两个活动涉及对比观察与表格记录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应安排学生通过统计手段归纳班级记录结果,并用简易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产生初步了解。【学情分析】本课依照“对比不同个体的相貌相似程度,最终理解任何两个人都不可能完全相同”的逻辑开展。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轻松地在同班同学之间开展上述归纳调查活动。学生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亲子或胞亲间相似度较高的照片,这更利于学生理解“相似程度高的人也不会完全相同”这一点,也能利用遗传变异的知识理解亲缘关系与相貌相似之间的关系。本课活动开展难度较低,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联系身边的人和事物,并在课程结束后的生活中仍保持自主观察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人的性状图片观察,知道人类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遗传变异现象。[科学思维]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人与人相貌存在差异性。[探究实践]通过实际观察,能描述和记录出人与人存在哪些性状差异,并将人的相貌性状整合起来比较分析,发现人的相貌的唯一性。[态度责任]在观察人的相貌过程中,能持续关注人类个体之间差异性,意识到人类对遗传变异的研究改善着人类生活,激发学生继续探索人类奥秘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难点]通过观察对比归纳不同生物个体间的异同点。【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三代或四代同堂全家照、双胞胎照片、人类遗传转轮图、有关遗传病的图片或视频。[学生]1.每组提供小镜子、某一家庭亲代与后代的照片;2.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1.大家对我们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很熟悉,如果我说出其中一位同学的名字,你们能不能在全班同学中很快将他找出来?如果把他放在全校同学中,你们也能很快找到他吗?2.人与人之间相貌有许多相同,但也有许多不同。到底有哪些不同呢?我们的相貌特征有哪些不同或相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貌各异的我们》。(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围绕“相貌”进行讨论交流,相貌具体指的是什么?提出学生研究的问题,梳理学生关于相貌的前概念。二、观察相貌的异同(预设22分钟)探索1:观察我们的不同(预设7分钟)1.提出问题:①选择1-2种自己感兴趣的相貌特征对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进行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②在小组内重点就相貌特征进行观察并记录,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不同?2.分小组进行观察、记录。17 3.汇报、交流。[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活动使同学们发现,当我们研究两位同学身上某一个相同的性状时,它们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有着微小的区别,还可能一点也不一样。不过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两位相貌一模一样的同学。我们把研究的范围再扩大,来寻找更多长相探索2: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预设15分钟)1.提出问题:①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我们发现有些相貌特征我们小组成员是相同的,有些特征虽然不同但区别也不大;有些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将范围扩大到全班同学,范围内进行调查,为了便于统计,我们重点观察这几个相貌特征(先出示图片解决学生不懂的地方,再出示调查统计表)。②学生讨论、汇报怎样调查效率更高?如:先分解调查任务,将对几个相貌特征的调查分配给不同的组;而调查同一相貌特征的几个组,又可以分别调查不同的人群,1组调查1—20号同学;2组调查21----40号同学……最后汇总起来。③学生分组调查。④学生汇总、汇报。[设计意图]根据师生共同确定的性状辨识标准,以全班同学作为样本,根据标准相互调查取样,进行一次相互的相貌性状调查。仔细观察被调查对象,根据讨论的标准严格区分,记录。三、交流我们的相貌特征是唯一的吗(预设10分钟)1.把不同相貌特征组合在一起会怎样呢?2.许多相貌调整表现出的可能是2种或许更多,如果将所有的性状都组合进去,我们获得的性状图会是什么样子?3.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4.通过全班相貌普查,我们发现尽管有些特征人与人之间有明显的差别,但有些特征两个人或更多的人都一样。那么是什么导致人与人的不同呢?5.人除了相貌特征,还有哪些遗传现象[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所观察到的遗传现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人相貌的唯一性。四、讨论警察缉凶的人像又是如何绘制的?(预设5分钟)[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与疑问,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疑难解答】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人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双胞胎?通过课堂教学我们指导人有许许多多的性状,由这些特性构成唯一的我们,再由实例出发,搜寻学校的双胞胎,通过观察他们的性状,学生可以发现即是双胞胎也会有很多性状是不同的。【教学后记】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材简析】《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6课。此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地球上存在不同的生物,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并且学会了比对亲代和后代的相同之处。基于前面掌握的知识,本课将关注点停留在描述已灭绝的生物特征,并与现代生物特征做对比。17 本课通过观察古生物化石推测古生物的特点,比较其与现代生物的异同,再通过观察生物化石认识更多的古代生物。所以,本课的探索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比较古代化石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准确找到古代生物的特征,与现代生物特征对比,发现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存在亲缘关系。第二部分,是认识更多的古代生物,通过特征的提取,推测生物种类,感受古代生物的多样性。【学情分析】本课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进行探索,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通过观察化石先认识一种古生物,了解其与现存生物的亲缘关系,这些内容都可以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展开学习。通过寻找多种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特征,反复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在学会找寻结构上的相似性确认亲缘关系的基础上,可以拓展到找寻更多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有着亲缘关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化石生物特征,推测生物形态,知道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科学思维]通过比较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特征,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亲缘关系。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比较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特征,判断亲缘关系。[态度责任]通过对猛犸象化石研究,意识到对古代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及其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化石信息分析,描述古代生物。[难点]通过比较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的特征,判断亲缘关系【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活动记录单、化石标本、放大镜【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课件显示标题页提问:你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已经灭绝了的古生物?它有怎样的特征?2.讲述: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一些古生物,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揭示课题:《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板书课题)3.介绍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通过化石可以研究生物是怎样进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暴露对古生物的认识,尝试描述古生物的特征,激发深入探索古代生物多样性的兴趣。二、认识古生物(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活动记录单1.认识中华龙鸟(1)认识中华龙鸟化石的特征提问:这是1996年在中国辽西发现的化石,经科学家证实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从化石看,这种恐龙有什么特征?(2)推测中华龙鸟的形态提问:根据这些特征,你能推测这种恐龙形态是怎样的吗?展示: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根据这块化石作出的推测。(3)寻找亲缘生物提问:根据推测出的形态特征,你认为他和我们现在的什么动物相似?他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讲述:他们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现代的鸟可能是由这种恐龙演变而来的,他们有着亲缘关系。17 2.认识猛犸象(1)认识猛犸象化石的特征提问:这是一具猛犸象骨骸化石。它有什么特征呢?(2)推测猛犸象的形态提问:根据这些特征,你能推测猛犸象的形态是怎样的吗?拓展: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猛犸象。展示:根据猛犸象化石特征以及生活环境,科学家们将它的形态描绘出来了。(3)寻找亲缘生物提问:它与现代的大象相比较,有什么相同之处?讲述: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猛犸象和现代大象有着亲缘关系,现代大象遗传了猛犸象的很多特征。提问:猛犸象和现在的大象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讲述:这些不同之处说明了猛犸象和现代大象虽然是亲缘关系,但他们在不断进化过程中也发生着变异。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与变异让生物的身体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让生物能更好的适应不同的环境。3.认识更多的古生物材料准备:课件、活动记录单、化石标本(1)认识昆明鱼提问:这块化石上的生物有什么特征?根据化石特征,你觉得这种生物形态是怎样的?可能是现代什么生物的前身呢?讲述:这是1999年由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2)认识长白鲟提问:这块生物化石有什么特征?我们来看看它生前的形态特征。你知道这是什么生物吗?关于长白鲟,你知道些什么呢?讲述:长白鲟是距今1亿50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远古鱼类之一。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主要生活于四川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支流中。2022年7月21日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全球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白鲟灭绝。提问:长白鲟的灭绝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设计意图]认识化石特征,推测古生物形态,寻找亲缘生物,建立古生物与现代生物之间有着亲缘关系的科学观念。通过三个环节让学生形成认识古生物的思维模型。同时让思维模型在孩子的大脑中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对比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特征,梳理相似点与不同点,加深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三、观察化石学以致用(7分钟)材料准备:课件、活动记录单、化石标本、放大镜(1)观察活动前的讨论提问:每个小组会拿到一块生物化石标本,我们可以用哪几个步骤来研究?(预设:认识化石特征,推测生物形态,寻找亲缘生物)(2)观察活动注意事项提问:除了要认真观察化石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引导:①小组活动,轻交流;②观察记录,要仔细;③细节之处,放大镜;④举手示意,提问题;⑤听到铃声,快就座。提问:用什么方法记录呢?(预设:先看化石生物轮廓,简单地画下来,对不清晰的细节之处用放大镜观察,画图记录。用文字做批注。)(3)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的提问,并拍摄各组观察的化石照片,以备研讨时辅助交流。(4)交流我们观察的化石17 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回到座位,组织进行交流。提问:你们小组观察的这块化石上的生物有什么特征?根据化石特征,你觉得这种生物形态是怎样的?可能是现代什么生物的前身呢?小结:经历对化石的观察、分析,我们发现生物进化过程中有遗传也存在着变异,同时,周围环境也在影响着生物进化方向。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更多的古生物化石,有问题可以及时找老师一起解决![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练习,同学们对研究化石的步骤有了较清晰的了解,本活动将放手让同学们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体会化石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更多古生物化石的兴趣。【疑难解答】1.学生根据中华龙鸟化石、猛犸象化石推测生物形态时,容易表述不出来。教学课件上将中华龙鸟化石特征进行展示,方便学生根据特征来描述形态。2.学生根据推测出的中华龙鸟形态推测和哪种现代生物相似,会有多种多样的答案出现。允许学生有各自的想法,中华龙鸟可能是多种现代生物的祖先。选择鸟类来分析,最终得出因为与鸟类相似度较高,最终被命名为中华龙鸟。【教学后记】7.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材简析】目前,由于人类的一些活动,地球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话题。本课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在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本课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地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将话题聚焦到问题提出,引发学生的思考。主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目前为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正在采取的措施”和“制作“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海报”三个活动开展对是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从我做起并带动周围的人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研讨的三个问题均是对探索活动中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交流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陈述观点的论据。其中第三个研讨问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和身边人存在的不良行为角度进行分析,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引导学生将想法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学情分析】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尤其是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生物的多种多样已经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他们知道地球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体形庞大的鲸鱼、高耸的参天大树,也有肉眼看不到,需要借助放大镜乃至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生物分为很多类别,每一类别下又有许多许多种生物。通过探索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并且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问题的研讨,知道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衣食住行等的重要资源。意识到人类不良行为使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威胁,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思维]能够结合实例,说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7 [探究实践]在调查家乡的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能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态度责任]在调查过程中,能持续关注野生动物和濒危植物的保护,从自身做起拒绝濒危动植物及其产品贸易,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难点]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多媒体材料。[学生]1.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2.以及课前制作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海报。【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ppt关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图片。1.展示:图片(美丽的地球家园以及多姿多彩的地球生物)感受生物的多样性。2.展示:图片(人类破坏环境、生物灭绝的图片及视频资料)感受人类一些行为对于生物、对于环境的破坏。3.提问: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怎么样进行保护?[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美丽的地球环境与被人类行为破坏后环境对比,从而引导学生去感受和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二、交流与讨论1.交流讨论课前查阅的资料(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各组可以准备不同侧重主题的资料。(1)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查阅的资料,并整理记录准备汇报。(2)学生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交流汇报,在交流汇报过程中,体会生物多样性的意义。2.了解目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正在采取的措施(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课前查阅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资料,自然保护区的介绍视频。(1)提问:人类哪些行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锐减?(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的措施,整理记录,准备汇报。(3)交流汇报小组所讨论的结果。(4)播放介绍自然保护区的视频。3.研讨:(预设5分钟)提问: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设计意图]通过生物多样性资料的讨论去感受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并了解目前我们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做法,以及我们能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三、展示交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海报。(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各组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海报。(1)小组展示并简单的交流自己海报,阐述海报设计的基本理念。(2)学生进行投票,选出自己心中认为最完美的设计海报。[设计意图]通过对课前制作的海报进行交流,让孩子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四、调查家乡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预设5分钟)1.提问:我们家乡有没有在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呢?课后了解一下我们家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结合我们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介绍一下我们家乡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开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对于不足之处我们的想法和建议。[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家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在了解过程中,分析优点与不足,从而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参与家乡保护环境的行动。17 【疑难解答】在组织学生交流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时,大部分学生只利用五年级的食物关系来解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引导学生把思路打开,把新知识穿插进来呢?让学生从衣、食、住、行几方面说说一天生活中,都要和哪些动植物发生联系。可以借助气泡图,或者思维导图来梳理。在充分讨论动植物与人类生根的关系基础上,设想:如果缺少了生物多样性,人类生活会怎么样?引导孩子认识到虽然地球生物种类多样,但如果缺少一部分,会引起生态不平衡,最终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教学后记】单元复习【教材简析】《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是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共7课。第1-2课指向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第3-5课指向同种生物存在个体差异,即种群内生物的多样性;第6课指向认识古代生物的多样性,建立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的联系;第7课指向认识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意识到应保护生物多样性。本单元以研究生物的多样性为载体,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多样性、生物的遗传变异及生物进化等科学概念,学习二歧分类法等研究生物世界的多种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校园里的生物比较熟悉,对生物的多样性的体会是比较充足的。但对单元里所涉及的科学概念: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等的理解还有欠缺。本单元立足于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以认识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为线索,从学生身边的校园生物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种群内不同生物个体的千差万别,从而进一步构建地球生物丰富性及多样性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梳理单元知识,进一步巩固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科学概念。[科学思维]通过系统地整理单元主线,学会单元复习的一般方法,学会整理、分析和归纳。[探究实践]在单元梳理中,能用图画、文字的方式来整理单元主线,能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解决相关科学问题。[态度责任]通过单元整理,养成自觉复习、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巩固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概念。[难点]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解决相关科学问题。【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学生]1.记录本。【教学过程】一、结构梳理、聚焦主体(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课件出示单元主体结构教师板书:材调查校园里的生物、研究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单元主体结构,建立联系的观点开展学习。二、回顾单课,夯实概念(预设35分钟)17 材料准备:课件1.第1课与第2课:(1)调查校园里的生物,首先明确调查任务——调查校园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任务制订详细的调查方案,并设计出调查记录表;然后按照小组数量划分校园的调查区域,通过“汇总交流”整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教师板书:调查(2)制作出校园生物分布图: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科学调查活动。让我们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更认识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教师板书:制作生物分布图2.第3课:(1)认识遗传和变异:我们通过比较凤仙花和桑叶两种后代与亲代的异同,植物的后代和亲代之间既有许多相似的特征,也都有一些不同。我们把生物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变异。(2)通过查阅孟德尔及其遗传变异研究的相关资料,了解孟德尔及其关于遗传变异的研究;教师板书:植物3.第4课:我们通过比较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和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的活动,了解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体会动物世界普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从植物和动物角度研究时,我们主要运用了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开展研究生物的多样性。教师板书:动物4.第5课:通过“一次班级相貌普查”活动,观察了我们的眼皮、耳垂、前额发际、下颌等相貌特征;认识到: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组合,会有相貌不同的人。教师板书:人类5.第6课:从古代生物的角度展开研究,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所以生物都拥有共同的祖先,这就是40亿年前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单细胞生物。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对比了恐龙化石、猛犸象化石和现代大象的异同,发现古代生物和现代生物具有一定的联系,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在研究古代生物多样性时,化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教师板书:古代生物6.第7课: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和生物的多样性息息相关。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材料、药物材料、工业原料等。但是由于人类的一些活动,地球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巨大威胁。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各地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建立动物精子库、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等。教师板书: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等[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单课点切入——梳理单元概念体系——联系生活实际”这一系列环节,通过上个环节的以“全”拆“点”,载通过这个环节以“点”促“全”,注重培养学生从“总分”到“分总”的科学复习方法。【疑难解答】在作业本第二单元单元练习的第11题、第12题中涉及到了动物分类的一种类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但是学生学习的动物分类中没有涉及这种分类方法,怎么办?在开始单元练习前,教师可以适当拓展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方法。第11题、第12题对这个概念的考查比较综合,教师在概念补充后要加以适当练习。【教学后记】1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3-02-08 16:57:05 页数:17
价格:¥1 大小:97.50 KB
文章作者:U-200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