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宜城一中、枣阳一中等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宜城一中枣阳一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曾都一中襄州一中南漳一中河口一中历史试题考试时间:2022.11.416∶15-17∶30时限∶75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经考古发现,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存有一万多处,其主要文化遗存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A.基本集中于江南地区B.黄河文化是唯一的代表C.分布零散,彼此孤立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六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2.关于禹死后的权力继承,有不同的说法。《史记》记载禹晚年将王位禅让于益,“启(禹之子)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成书于战国的《竹书纪年》则记载禹传王位于启,“益干启位,启杀之”。要对这两则史料进行辨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搜集更多的史料,与这两则史料进行比较研究B.《史记》的内容都按照儒家思想修改过,不真实C.《竹书纪年》在宋代散佚后重新搜集整理,不可信D.《竹书纪年》的时间比《史记》早,其说法更可信3.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等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材料意在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B.民族交融、华夏认同C.夷夏观念开始消失D.战国七雄已经形成4.由于靠战争发迹,因而又极端迷信暴力,主张严刑峻法,实行封建专制主义……加强对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人民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材料侧面反映了()A.秦朝的暴政统治B.秦朝靠战争发迹C.秦朝速亡的原因D.秦朝的严刑峻法5.观察《秦朝政治制度构建示意图》,图示主要反映了秦朝()A.严格的等级制度B.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系统C.权力分立与制衡D.重点突出皇帝独尊的地位六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6.下图为某个老师上课时绘制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趋势图,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a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B.b是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主流C.c是唐朝时期,佛道思想成为主流D.d是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渐趋没落7.闫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A.推动了北方民族的交融B.调和了民族之间的矛盾C.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基D.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复兴8.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称:“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劳,后代受其利焉。”这一材料评价的是()A.隋朝大运河的开通B.隋朝实现南北统一C.海上丝绸之路兴起D.江南城镇逐渐兴起9.如表为东晋至唐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社会阶层的流动朝代东晋隋唐北宋B.门第观念的取消C.儒家思想的影响比例4%17.2%24.5%46.1%D.科举制度的实行10.“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这些规定()A.有利于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B.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发展差异C.推动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D.导致自耕农的经济负担加重1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据此可知,钱穆认为宰相制()A.在汉代时期权力至上B.经历了从相权独揽到共议国事C.在唐代时期权力上升D.经历了从宰相专权到皇帝专权六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 12.在宋朝,“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千万,恢复幽苏,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北方民族南侵,出现边患危机B.总揽地方军权,导致将不识兵C.倡导以文治国,凸显崇文抑武D.增加科举取士,分化官员权限13.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B.构建稳定的灾区社会秩序C.建立起政府抗灾救荒体系D.着眼长期解决灾民之生计14.对下表文献信息分析正确的是()文献记述出处“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全宋文》相。领燕中职事者……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宋史》曰农田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续资治通鉴长编》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A.宋朝时南北方交流频繁B.宋朝时北方民族侵占了中原C.北方民族政权臣服于宋D.北方民族政权制度模仿宋朝15.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这反映了元朝的行省制()A.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彻底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因地方权力过大而致分裂割据16.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宋代科技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的统一安宁B.经济文化的繁荣C.民族交融的发展D.中外交流的推动六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总计52分)17.(12分)【先秦诸子的治国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大国,若烹小鲜。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君者,民之原(源)也。原(源)清则流清,原(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材料四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1)依据四则材料,依次回答材料中涉及哪些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并概括出他们的治国主张。(8分)(2)战国时期,秦国推崇哪一家的学说?(1分)据史料及时代背景,分析原因。(3分)18.(14分)【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材料二隋朝时期,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国王仿效华夏兴办学校,“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南诏则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摘编自《北史·高昌传》《旧唐书·吐蕃传》等(1)用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统治阶级是如何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少数民族政权重视学习汉文化的原因。(6分)六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 19.(14分)【人口与社会】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章开沅《中国经济史》材料二宋代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宋代有着强烈的保富意识,重视富裕起来的商人阶层。宋儒提出“四民皆本”的思想。宋代政府改变唐代限制贸易的做法,鼓励商业发展,打破唐代“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的禁令,使商人获得了从政的权利。政府还制定法律,对勒索商人的官吏进行惩罚。“诸商舶兴贩已经抽解与免两州商税外,其余合收税,场务不即检税若收纳力胜钱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轻者徒一年。”宋代对商业和商人的态度造就了中国古代商人的黄金时期。———摘编自李华遷等《宋代社会治理研究》(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社会治理上的新变化(2分),并分析古代人口南迁产生的历史影响。(6分)20.(12分)【郡县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柳宗元《封建论》)“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顾炎武《郡县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以“郡县制”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六校联考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宜城一中枣阳一中曾都一中襄州一中南漳一中河口一中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DABCBBCADABCDDC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2分)(1)道家:无为而治儒家:德治、仁政、民本思想法家: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墨家:兼爱、非攻(8分)(2)法家。(1分)原因: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适应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集权和结束战乱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形势。(3分)18.(14分)(1)史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管理;与吐蕃赞普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交往;册封回纥、粟末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加大了对西北和东北地区管辖;唐藩会盟,唐藩之间基本停止了战争。(8分)(2)隋唐时期民族政策开明;国家强盛,经济和文化繁荣;相对和平的环境;杰出政治人物的推动等。(6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可得满分)19.(14分)(1)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更利于农耕经济发展;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资源;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6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可得满分)(2)新变化:宋代鼓励和保护商业发展。(2分)影响:影响古代人口布局,南方人口日益增长密集;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北宋时在科举考试中采取南北分卷制度;传统的义利观在发生改变,提出了“四民皆本”的思想;门第观念的淡化;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社会管理松弛。(6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可得满分)20.(12分)示例:观点:郡县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分)论述:分封制是落后的奴隶制下的产物,虽然初期起到了一定的巩固统治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的独立性越来越大,直接威胁到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纷争。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中央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大一统局面。(8分)1 结论:综上所述,郡县制适应了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奠定了大一统国家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格局,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分)建议:答题时以材料为依据,阐述由分封制发展到郡县制的历史必然性,相较于分封制的缺陷,进一步阐释郡县制的优点及其进步性即可。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12 15:51:02 页数:8
价格:¥2 大小:970.8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