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 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7

2/27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三上期第二学月阶段检测生物卷一、单选题1.分子伴侣是一种可识别正在合成或部分折叠的多肽的蛋白质,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帮助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但分子伴侣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某种分子伴侣的氨基酸种类一定为21种B.分子伴侣的合成场所与发挥作用场所不完全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一定导致其活性下降D.分子伴侣和激素相同,都可以循环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共有21种,某种分子伴侣不一定含有全部种类的氨基酸,A错误;B、分子伴侣为蛋白质,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分子伴侣帮助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其可能识别核糖体上正在合成的多肽,发挥作用场所可能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质基质,B正确;C、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不一定会改变活性,比如载体蛋白发挥作用时需要改变结构,C错误;D、激素不能循环发挥作用,分子伴侣可以循环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B。2.细胞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生成化合物(或结构)D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C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A为葡萄糖、B为果糖,则D为植物特有的蔗糖B.若A、B为两条肽链,D为胰岛素,则C为肽键 C.若A为甘油、B为脂肪酸,则化合物D中含有元素C、H、OD.若A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则B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为氢键【答案】B【解析】【分析】1、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化合物。3、脂肪水解产物是脂肪酸和甘油。【详解】A、若A为葡萄糖、B为果糖,则D为植物特有的蔗糖,A正确;B、若A、B为两条肽链,D如果是胰岛素,则C是二硫键,B错误;C、若A为甘油,B为脂肪酸,则D是脂肪,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C正确;D、若A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则B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在DNA分子中,二者通过氢键连接,C为氢键,D正确。故选B。3.CLAC通道是细胞应对内质网中Ca2+超载的一种保护机制,CLAC通道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TMCO1,TMCO1可以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钙浓度并形成具有Ca2+通道活性的四聚体,主动将内质网中过多的Ca2+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当内质网中的Ca2+浓度下降到与细胞质基质中的Ca2+浓度接近时四聚体解聚,钙通道活性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细胞膜都是通过囊泡间接相连B.Ca2+通过CLAC通道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不需要ATP驱动C.若要追踪TMCO1的合成途径,需要用3H标记氨基酸的羧基D.跨膜蛋白TMCO1维持内质网中Ca2+浓度的相对稳定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CLAC通道是细胞应对内质网Ca2+超载的保护机制,该通道依赖的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这种膜蛋白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钙浓度并形成具有钙离子通道活性的四聚体,主动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当内质网中的钙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四聚体解聚,钙通道活性消失,说明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详解】A、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通过囊泡间接相连,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可以直接相连,A错误; B、内质网中过高的Ca2+浓度通过钙通道释放到细胞质基质,是顺浓度梯度的,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不需要ATP驱动,B正确;C、TMCO1是跨膜蛋白,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若用3H标记氨基酸的羧基,在脱水缩合的过程中羧基会脱去-OH形成水,所以用3H标记氨基酸的羧基不能追踪TMCO1的合成途径,C错误;D、跨膜蛋白TMCO1可以“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Ca2+浓度并主动激活Ca2+通道的活性,自发地将内质网中过多的Ca2+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以此维持内质网中Ca2+浓度的相对稳定,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B。4.下图是物质A通过转运蛋白B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B.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Ⅱ→I”C.图中物质B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D.物质B在转运物质A的过程中空间结构不会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物质A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物质B的协助,则B物质表示载体蛋白,因此该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右图中Ⅰ侧含有糖蛋白,表示细胞膜外,则Ⅱ表示膜内。【详解】A、物质A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I侧有糖蛋白,为细胞膜外侧,因此释放到细胞外,转运方向是“Ⅱ→I”,B正确;C、物质B为蛋白质,彻底水解产物为氨基酸,C正确;D、转运蛋白在转运物质时,其结构可能会改变,D错误。故选D。 5.萤火虫尾部发光器能发光的机理如图所示,利用该原理制成了ATP快速荧光检测仪。检测仪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质,适用于食品、医疗、卫生监督行业的微生物含量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用该检测仪计数的前提是每个微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基本相同B.该检测仪可以检测样品中残留的需氧型微生物、厌氧型微生物和病毒C.荧光素转化为荧光素酰腺苷酸的过程是一个放能反应D.ATP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AMP可作为合成DNA的原料【答案】A【解析】【分析】ATP快速荧光检测仪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质,用来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原理是荧光素与ATP接触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后者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发光。【详解】A、图示荧光素与ATP接触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后者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发光。每个细菌内的ATP含量基本相同,因此可利用图所示原理来检测样品中细菌的数量,A正确;B、ATP快速荧光检测仪能检测残留的所有能产生ATP的微生物,需氧型微生物和厌氧型微生物都能产生ATP,但病毒不能产生ATP,不能用此方法检测,B错误;C、荧光素转化为荧光素酰腺苷酸的过程需要消耗ATP,是一个吸能反应,C错误;D、ATP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AMP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D错误。故选A。6.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I表示有酶参与的反应B.淀粉酶变性失活后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其他条件相同,E越大,酶的催化效率越低D.在“研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图,曲线Ⅰ表示没有酶参与的能量变化,曲线Ⅱ表示有酶参与的能量变化,E1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E2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的活化能为E4。【详解】A、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曲线I所需的能量最多,说明曲线Ⅰ表示没有酶参与的反应,A错误;B、酶变性失活,但其中的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与双缩脲试剂仍可发生紫色反应,B正确;C、酶参与反应时,所降低活化能为E1-E2=E4,其他条件相同,E4越大,则酶降低的活化能越多,催化效率越高,C错误;D、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反应呈紫色,淀粉酶的本质也是蛋白质,也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故在“研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不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B。7.用溴麝香草酚蓝法可以测定种子的生活力:将含有溴麝香草酚蓝的琼脂溶液倒入培养皿,冷却后制成琼脂平板;将吸足水的种子整齐地埋于琼脂中,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有生活力的种子能吸收O2、放出CO2,引起pH变化,导致种子附近的琼脂中溴麝香草酚蓝发生颜色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2充足时,有生活力的种子放出的CO2来自线粒体基质B.为促进种子萌发,配制琼脂溶液时还需加入适量葡萄糖 C.种子吸水后,细胞中自由水增多,代谢加快,抗逆性增强D.若种子周围的琼脂呈现蓝色,则可判定该种子具有活性【答案】A【解析】【分析】凡有生活力的种子能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吸收空气中的O2,同时放出CO2,CO2溶于水生成H2CO3,H2CO3不稳定解离成H+和HCO3-。由于H2CO3不断解离,就使周围介质酸度逐步增加。它的变色范围为pH6.0-7.6之间,它在酸性介质中呈黄色,在碱性介质中呈蓝色,中间经过绿色【详解】A、O2充足时,有生活力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放出的CO2来自线粒体基质,A正确;B、种子萌发时可利用细胞内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配制琼脂溶液时无需加入葡萄糖,B错误;C、种子吸水后,细胞中自由水增多,代谢加快,抗逆性减弱,C错误;D、若种子周围的琼脂呈现黄色,说明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释放CO2,则可判定该种子具有活性,D错误。故选A。8.在一定光照条件下,科研人员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某种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时CO2产生量和进行光合作用时CO2消耗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合理的是()A.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35℃左右B.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小于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C.当温度为5~25℃时该种蔬菜的产量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D.当温度小于5℃或大于35℃时该种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答案】A【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并不是温度越高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超过30℃后,光合作用的强度下降。【详解】A、温室栽培蔬菜时应尽可能获得最大净光合速率,据图可知,当温度为35℃时,净光合速率等于零,A错误;B、据图可知,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大约在25-30℃之间,小于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B正确;C、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温度为5~25℃时,光合作用的强度明显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该种蔬菜的产量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正确;D、据图可知,当温度小于5℃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大于35℃时植物的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故当温度小于5℃或大于35℃时该种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D正确。故选A。9.霉变食物中的椰酵假单胞杆菌会分泌毒性极强的米酵菌酸,该物质即使120℃加热1小时也不能破坏其毒性。米酵菌酸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的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NT)的活性,导致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间无法完成ATP/ADP交换,进而引发人体中毒。细胞接收凋亡信号时,ANT还参与将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从而引起细朐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米酵菌酸是一种分泌蛋白B.米酵菌酸中毒后,会引起细胞供能不足C.ANT只可将线粒体中的ATP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D.细胞色素c可能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内膜,[H]与氧气结合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米酵菌酸是酸,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合成的大分子,且高温会失活,因此米酵菌酸不是蛋白质,A错误;B、米酵菌酸中毒后,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间无法完成ATP/ADP交换,ATP无法及时从线粒体转运至细胞质基质,而线粒体合成ATP的原料ADP 也无法及时从细胞质基质转运至线粒体,从而引起细胞供能不足,B正确;C、根据题意,ANT与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间ATP/ADP交换有关,不仅是转运ATP,C错误;D、根据题意,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因此细胞色素c可能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D错误。故选B10.细胞分裂间期依据是否发生DNA的复制可分为G1期、S期和G2期,其中DNA的复制只发生在S期。为研究有丝分裂M期细胞染色质凝缩的机制,科学家将M期细胞分别与G1期、S期和G2期细胞融合,发现三种间期细胞染色质发生凝缩,形成超前凝集染色体(PCC),其中G1期PCC为单线状,S期PCC为粉末状,G2期PCC为双线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上述研究的原理之一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上述研究说明M期细胞中存在促进染色质凝缩的物质C.S期PCC为粉末状的原因是正在复制的DNA凝集时容易断裂D.G2期PCC为双线状的原因是复制后的两条DNA链未及时形成双螺旋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G1期、S期、G2期。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的复制。【详解】A、实验中需要将M期细胞和间期细胞诱导融合,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将M期细胞与间期细胞诱导融合后发现间期细胞染色体提前凝集,说明M细胞中存在诱导染色质凝缩的物质,B正确;C、G1期PCC为单线状,S期PCC为粉末状,G2期PCC为双线状,刚好与细胞间期DNA复制前、复制中和复制后对应,S期时DNA正在复制DNA 存在较多单链区域,凝集时容易断裂,导致S期PCC为粉末状,C正确;D、G2期PCC为双线型,此时DNA已经完成复制,一个着丝粒上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两个DNA均恢复成双螺旋结构,D错误。故选D。11.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细胞1和细胞2各分裂一次产生的子细胞示意图(A、a和B、b为两对相对独立的基因),在不考虑突变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3中核DNA的数量是细胞5中核DNA数量的2倍B.细胞6基因型是aaBB,但不一定能产生基因型为aB的生殖细胞C.细胞1和细胞2不可能存在于该动物体内的同一器官D.该动物体内所有细胞都可以进行甲过程,但不一定能进行乙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过程表示有丝分裂,故细胞3和细胞4的基因型均为AaBb,乙过程为减数分裂过程,细胞5和细胞6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图中的过程可同时发生在动物的生殖器官内。【详解】A、据题图可知甲过程为有丝分裂,乙过程为减数分裂,细胞3为子细胞,细胞5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因此核DNA相等,A错误;B、若细胞6为第一极体,则产生基因型为aB的细胞为极体,而非生殖细胞,B正确;C、细胞1和细胞2可能存在于该动物体的生殖器官内,C错误;D、并非所有细胞都能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B。12.下图为真核细胞中两种传递电子并产生ATP的生物膜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为叶绿体内膜,图乙为线粒体内膜B.两种膜产生ATP的能量直接来源为H+的跨膜运输C.图甲中产生的O2被图乙利用至少跨4层膜D.图甲中氧为电子受体,图乙中氧为电子供体【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图甲是在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光反应,图乙是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详解】A、图甲存在利用光能分解水,并合成ATP和NADPH的过程,应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所以图甲为类囊体薄膜,图乙中利用NADH生成水和ATP,应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以图乙为线粒体内膜,A错误;B、据图分析,两种膜结构上ATP合酶合成ATP时候都需要利用膜两侧的H+跨膜运输,B正确;C、图甲中产生的氧气位于类囊体腔,要被有氧呼吸利用需要穿过类囊体薄膜(1层)、叶绿体膜(2层)、线粒体膜(2层)、共5层膜,C错误;D、图甲中水中的氧失去电子变成氧气,氧为电子供体,图乙中氧气接受电子变成水,氧为电子受体,D错误。 故选B。13.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个家系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者,系谱图如图1。若Ⅰ1无乙病致病基因。若对Ⅱ3、Ⅱ4、Ⅱ5和Ⅱ6进行甲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甲病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数字代表长度)用酶E切割后,用电泳法分离,结果如图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长度为2.7、7.0单位的DNA片段是来源于甲病基因a被酶E切割后得到的C.从图2可知,d对应的是Ⅱ5,Ⅱ3、Ⅱ4、Ⅱ6都含有甲病致病基因aD.Ⅱ3、Ⅱ4婚配生出只患甲病、患一种病和两病兼发孩子的概率分别为1/4、5/16和1/32【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遗传图谱:甲病和乙病都是无中生有是隐性病,5号是女儿所以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无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分析知,Ⅰ1和Ⅰ2没有甲病,但其女几有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无乙病致病基因,其儿子有乙病,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酶E切割了甲病的基因a,生成了长度为2.7、7.0单位的DNA片段,则Ⅱ3、Ⅱ4、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Aa,B正确;C、Ⅱ5,Ⅱ3、Ⅱ4、Ⅱ6都有a基因,C正确;D、Ⅱ3基因型为AaXBY,Ⅱ4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所生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为1/4,患乙病的概率为1/8,只患甲病的概率为1/4×7/8=7/32,两病兼发的概率为1/4×1/8=1/32,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4+1/8-2×1/32=5/16,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4.自然状态下,二倍体小茧蜂(没有Y染色体)为雌蜂,单倍体小茧蜂为雄蜂,雄蜂一般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人工培育也可获得二倍体雄蜂。现有一个人工培育的群体(X染色体有 XA、XB、XC三种类型),雄蜂组成为XAXA:XBXB=2:1,雌蜂组成为XAXB:XBXC:XAXC=1:1:3。该群体中雌雄蜂随机交配,若雌蜂的一半卵细胞受精,纯合受精卵发育为雄蜂,杂合受精卵发育为雌蜂;另一半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那么在子代群体中,雌性与雄性的比例是(  )A.1:1B.3:5C.1:2D.2:1【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题意可知,该小茧蜂的性别为:性染色体纯合型为雄性,性染色体杂合型为雌性。2、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是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则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p2表示AA的基因型的频率,2pq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其中p是A基因的频率;q是a基因的频率。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1,即p2+2pq+q2=1。【详解】由题干可得,该人工培育群体中,亲本产生的精子中XA占2/3,XB占1/3;卵细胞中XA占2/5,XB占1/5,XC占2/5,其中参与受精的XA占1/5,XB占1/10,XC占1/5,雌、雄蜂随机交配后,纯合受精卵XAXA占2/15,XBXB占1/30,这些受精卵都发育为雄性,所以雄性后代总共占1/2+2/15+1/30=2/3,在获得的子代群体雌:雄为1:2,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某种小鼠的毛色受到A/a、B/b、G/g三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的基因的控制,其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_B_gg,灰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_bbgg,其余基因型的个体表现为淡黄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种小鼠毛色的基因型共有27种B.基因型为AaBbGg的个体进行测交,子代淡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0C.基因型为AaBbGg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淡黄色个体所占比例为52/64D.毛色的形成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该种小鼠毛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该群体中的基因型共有33=27种,A正确;B、基因型为AaBbGg的个体进行测交,则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1AaBbGg(淡黄色)、laaBbGg(淡黄色)、1AabbGg(淡黄色)、1AaBbgg(黑色)、laabbGg(淡黄色)、laaBbgg(淡黄色)、1Aabbgg(灰色)、laabbgg(淡黄色),可见子代淡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B错误;C、基因型为AaBbGg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黑色个体A_B_gg的占比为3/4×3/4×1/4=9/64,灰色个体A_bbgg所占的比例为3/4×1/4×1/4=3/64,则淡黄色个体所占比例为1-9/64-3/64=52/64,C正确;D、题中显示,某种小鼠的毛色受到A/a、B/b、G/g三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的基因的控制,可见毛色的形成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也能说明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D正确。故选B。16.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早年研究异色瓢虫斑纹遗传特征时发现了“镶嵌显性”这一遗传现象,即双亲的性状在F1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下图是异色瓢虫两种纯合子杂交实验的结果,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B.F2中表现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也与亲本相同C.除去F2中黑缘型,其他个体间随机交尾,F3中均色型占1/9D.新类型个体中,SE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A在鞘翅后缘为显性【答案】B【解析】【分析】瓢虫翅纹的遗传受到SA和SE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该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理, SASA为黑缘型,SESE为均色型,SASE为新类型。【详解】A、瓢虫鞘翅斑纹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A错误;B、F1个体间自由交配,F2中应出现种基因型,SASA:SASE:SESE=1:2: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黑缘型(SASA)与均色型(SESE)均为纯合子,与对应亲本基因型相同,B正确;C、除去F2中的黑缘型,新类型和均色型个体比例为SASE:SESE=2:1,个体间随机交尾,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SA:SE=1:2,F3中均色型占2/3×2/3=4/9,C错误;D、F1表现为鞘翅的前缘和后缘均有黑色斑,说明SA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E在鞘翅后缘为显性,D错误。故选B。17.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出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控制白眼、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C.复制产生的两个白眼基因一般会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D.卵细胞中可能同时存在黄身和截翅的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详解】A、该图显示果蝇多种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控制白眼、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C、复制产生的两个白眼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一般会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C正确;D、黄身和截翅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两者可能同时出现在卵细胞中,D正确。 故选B。18.某兴趣小组将T2噬菌体标记35S和32P,再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物质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上述实验结果为上清液放射性物质数量比沉淀物分布少C.上述实验得到的若干子代噬菌体中,仅小部分被32P标记D.如果用分别标记35S或32P的HIV侵染T细胞,能证明HIV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用同时标记了35S和32p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不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该实验中,离心后上清液含标记35S的物质,沉淀物含标记32P的物质,放射性物质的数量不能比较,B错误;C、由于大肠杆菌没有被标记,噬菌体以大肠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DNA,所以子代噬菌体中仅小部分被32P标记,C正确;D、HIV侵染T细胞时,蛋白质与RNA分子一起进入宿主细胞中,不能证明HIV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故选C。19.羟胺可使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与腺嘌呤配对。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某种方式的细胞分裂时,核DNA复制过程中,一个DNA分子的两个胞嘧啶碱基发生羟化,下列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该DNA分子复制完成后,子代DNA分子中的氢键数目减少B.若进行有丝分裂,只有一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C.若进行减数分裂,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 D.若进行减数分裂,精子中发生了C-G碱基对替换为T-A碱基对的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1、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DNA分子中,G与C之间有3个氢键,而A与T之间有2个氢键,羟胺可使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而与腺嘌呤配对,该过程会导致A与T的数量增多,故子代DNA分子中的氢键数目减少,A正确;B、一个DNA分子的两个胞嘧啶碱基发生羟化,若这两个发生羟化的胞嘧啶位于DNA分子的一条链上,则进有丝分裂后,只有一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若这两个发生羟化的胞嘧啶位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则进行有丝分裂后,有两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B正确;C、若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各有一个胞嘧啶碱基发生羟化,复制后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C正确;D、羟胺处理后的胞嘧啶与腺嘌呤配对,若进行减数分裂,复制只进行1次,DNA上的羟化胞嘧啶与A配对,其他碱基配对正常,故精子中没有发生C-G碱基对替换为T-A碱基对的改变,D错误。故选D。20.果蝇体内两条X染色体有时可融合成一个X染色体,称为并连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一只含有并连X的红眼雌蝇(染色体组成为X^XY,基因型为Bb)和一只正常白眼雄蝇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且子代雌、雄果蝇的数量比为1:1。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果蝇眼色的遗传过程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子代果蝇无法发育为新个体C.利用并连X白眼雌果蝇可以保持不同表型的雄性品系D.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与题图可知:(1)两条X染色体融合成一条X染色体的过程中有染色体的片段消失。(2)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XY)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染色体组成及其比例为X∧XX∶XY∶X∧XY∶YY=1∶1∶1∶1。由于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说明子代中不存在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个体。【详解】A、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产生两种比值相等且分别含有X∧X和Y的卵细胞,一只正常雄蝇(XY)产生两种比值相等且分别含有X和Y的精子,该果蝇眼色的遗传过程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只是存在胚胎致死情况,才导致异常比例,A错误;B、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产生两种比值相等且分别含有X∧X和Y的卵细胞,一只正常雄蝇(XY)产生两种比值相等且分别含有X和Y的精子,二者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说明子代中只存在染色体组成为XY、X∧XY的个体,而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果蝇胚胎致死,B正确;C、由于X∧XY产生含Y的卵细胞,与雄果蝇的X染色体结合产生XY雄果蝇,而该雄果蝇表型由雄果蝇X染色体基因决定,因此利用并连X白眼雌果蝇可以保持不同表型的雄性品系,C正确;D、由于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当雄蝇X染色体上有新的突变产生时,子代雄蝇的性状可能会与亲本的有所不同。可见,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D正确。故选A。二、综合题 21.某地常出现苹果小叶病,甲同学认为是缺锌导致的,乙同学认为是缺镁引起。甲同学开展了以下实验:材料用具:若干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全素培养液,相应的缺锌培养液,相应的缺镁培养液,培养缸等。实验步骤:(1)将苹果幼苗随机均分为A、B、C三组,放入培养缸中,A组添加适量全素培养液,B组添加等量的缺锌培养液,C组添加____________。(2)将三组苹果幼苗放在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3)结果预测与分析:A缸内苹果幼苗正常,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不表现出小叶病,则说明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则说明小叶病由缺镁引起;若____________,则说明小叶病与缺镁和缺锌都有关;若B缸内苹果幼苗不表现出小叶病,C缸也不表现出小叶病,则说明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均无关。(4)乙同学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作为观测指标,其余步骤与甲同学相同。实验发现C组相同面积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小于A组和B组,此结果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该同学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答案】(1)等量缺镁培养液(2)相同且适宜(3)①.小叶病由缺锌引起②.B缸内苹果幼苗不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表现出小叶病③.B缸内苹果幼苗和C缸苹果幼苗均表现小叶病(4)①.不能②.叶绿素含量不是小叶病的观测指标(叶绿素含量与小叶病无明显相关性)【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苹果小叶病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还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由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锌元素和镁元素,因变量是苹果叶片的生长状况;由于该实验是探究实验,预期的结果有多种情况,可能与锌有关、可能与镁有关,可能与二者都有关,也可能与二者都无关。小问1详解】由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否含有锌元素和是否含有镁元素,因此实验分为三组,A组是全营养液作为对照,B组是缺锌的营养液,C组是等量缺镁的营养液。 【小问2详解】实验设计应遵循无关变量一致原则,故应将三组苹果幼苗放在相同的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小问3详解】A缸是完全营养液,因此A中的苹果幼苗长成生长,故预期结果为:如果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则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小叶病;如果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则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小叶病;如果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则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如果苹果小叶病与缺镁和缺锌均无关,则B、C两缸内幼苗都不表现为小叶病。【小问4详解】叶绿素含量不是小叶病的观测指标(叶绿素含量与小叶病无明显相关性),故C组相同面积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小于A组和B组,不能说明小叶病是缺镁引起的。22.下图甲为基因型为aaBbXDXd的某人体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乙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中不同物质的相对含量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细胞产生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该细胞物质含量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填图中序号)。请画出与图甲细胞来自于同一初级细胞的相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_______(需标注基因)。 (2)图乙中,c代表________的数量,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为________(填图中序号),Ⅳ若为卵细胞,其形成的场所是________。(3)每种生物在繁衍过程中,既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又表现出遗传的多样性。试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个方面,解释遗传多样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第二极体②.Ⅰ③.(2)①.DNA②.Ⅰ和Ⅱ③.卵巢(3)配子形成过程中,由于交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多样的;受精时精卵随机结合【解析】【分析】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2、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小问1详解】从题意可知,该人体的基因型中含有XX,不含有Y,可推知为女性。图中甲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因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排列整齐,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甲细胞为第一极体,所产生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该细胞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 2N,故对应图乙中Ⅰ。该人的基因型为aaBbXDXd,与甲细胞(基因型为aaBBXdXd)同时期的应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基因型为aabbXDXD。如图:【小问2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的变化为2N→4N(复制)一2N(细胞分裂)→N(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为:2N—N(细胞分裂)→2N(着丝粒分裂)→N(细胞分裂);染色单体数目变化为:4N(复制)→2N(细胞分裂)→0(着丝粒分裂),所以a为染色体,b为染色单体,c为DNA;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故为Ⅰ和Ⅱ,Ⅳ若为卵细胞,其形成的场所是卵巢。【小问3详解】配子形成过程中,由于交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多样的。因为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只含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染色体,并且都是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受精作用精卵随机结合使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正常,因此生物的遗传既有多样性,又具稳定性。23.光合作用的过程复杂而精确,图1涉及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过程,其中磷酸丙糖转运器的活性受CO2浓度影响,CO2充足时活性降低。图2是探究CO2中的O原子转移路径的实验结果,结合图1、图2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某同学利用层析法分离了四种光合色素,按照含量由多到少,四种色素名称依次为______________。(2)下列生理过程发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的有________(填写选项)。A.O2产生B.CO2的产生C.O2的消耗D.CO2的消耗(3)由图1分析可知,C3被还原为磷酸丙糖后,下一步利用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Pi与磷酸丙糖通过磷酸丙糖转运器严格按照1:1反向交换方式进行转运。若改变环境条件,降低CO2浓度,短时间内磷酸丙糖的转运速率会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则更有利于________(填“淀粉”或“蔗糖”)的合成,该产物进入筛管细胞,通过________部运输到到植株各处。(4)图2用C18O2研究的O原子的转移路径,其中18O________(“有”或“无”)放射性。结合图2分析光合作用的_______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过程产生水。【答案】(1)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2)AC(3)①.转化为五碳化合物或合成淀粉或蔗糖②.升高③.蔗糖④.韧皮(4)①.无②.光反应【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二氧化碳被五碳化合物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3、色素带的分布:最上端:胡萝卜素(橙黄色),含量最少;其次:叶黄素(黄色),含量较少;次之:叶绿素A(蓝绿色),含量最多;最下端:叶绿素B(黄绿色),含量次之。 【小问1详解】层析法分离了四种光合色素,其色素带的分布:胡萝卜素(橙黄色),含量最少;叶黄素(黄色),含量较少;叶绿素a(蓝绿色),含量最多;叶绿素b(黄绿色),含量次之,故按照含量由多到少,四种色素名称依次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小问2详解】AC、叶肉细胞中能够发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的气体交换是O2的产生(发生在类囊体薄膜),O2的消耗(发生在线粒体内膜),AC正确;B、CO2的产生发生在线粒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细胞呼吸过程),B错误;D、CO2的消耗发生在叶绿体基质(暗反应过程),D错误。故选AC。【小问3详解】由图1可知,C3被还原为磷酸丙糖后,磷酸丙糖的去向有三处:转化为五碳化合物、转化为淀粉或者是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合成蔗糖;其中磷酸丙糖转运器的活性受CO2浓度影响,CO2充足时活性降低,若改变环境条件,降低CO2浓度,短时间内磷酸丙糖的转运速率会升高,则更有利于蔗糖的合成,该产物进入筛管细胞,通过韧皮部运输到到植株各处。【小问4详解】图2用C18O2研究的CO2中O原子的转移路径,其中18O无放射性,结合图2分析,光合作用产生水是在类囊体薄膜上,故该过程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24.果蝇的翅形有正常翅和网状翅、体色有灰体和黄体,它们各为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研究小组做了如下杂交实验。(1)假如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根据实验②的杂交结果,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果蝇灰体和黄体的显隐性关系。果蝇正常翅和网状翅、灰体和黄体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在实验①的F1群体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_____。 (2)假如不能确定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A、a)是否在Y染色体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就无法推断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但可通过上述实验中的F1果蝇与其亲本回交来确定,那么,应选择实验_____(填“①”或“②”)的果蝇作为回交材料,回交组合中的雌果蝇表现型为_____。(3)研究表明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距非常远的两对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的比例很接近而难以区分。已知在减数分裂时,雌果蝇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而雄果蝇不发生。假设控制果蝇翅无斑和有斑的等位基因(D、d),与控制果蝇正常翅和网状翅的等位基因(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研究小组通过以下杂交实验证实了该假设是正确的,但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出现两种结果,见下表:亲本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的两种结果Ⅰ和Ⅱ无斑正常翅×无斑正常翅Ⅰ:无斑正常翅:无斑网状翅:有斑正常翅:有斑网状翅=5:1:1:1Ⅱ:无斑正常翅:无斑网状翅:有斑正常翅:有斑网状翅=?画出结果Ⅰ所对应的亲本雄果蝇中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_____。(注:用“”表示,其中横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所在位置,不考虑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结果Ⅱ的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能②.遵循③.控制翅形和体色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④.2/3⑤.②⑥.网状翅(或:网状翅黄体)⑦.⑧.2∶1∶1∶0【解析】【分析】分析实验①正常翅与网状翅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翅,说明正常翅为显性性状,灰体和灰体杂交,后代出现黄体,说明灰体为显性性状;分析实验②亲代雌性黄体果蝇与雄性灰体果蝇杂交,子代雌性果蝇全为灰体,雄性全为黄体,即亲代与子代雄性果蝇的性状相反,判断灰体为显性,且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子代全为正常翅,且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黄体=1:1,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详解】(1)根据分析实验②的杂交结果能判断果蝇灰体和黄体的显隐性关系,果蝇正常翅和网状翅、灰体和黄体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控制翅形和体色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实验①亲代基因型为XBXb和XBY,F1基因型XBXB、XBXb、XBY、XbY,F1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4/6=2/3。(2)如果进一步研究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A、a)是否位于X、Y同源区还是常染色体上,可选择实验②中的F1网状翅雌果蝇和亲本的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如果A、a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为Aa×aa,后代无论雌雄均有正常翅和网状翅;如果A、a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则F1网状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Xa,与亲本正常翅雄果蝇XaYA杂交,子代雌果蝇全为网状翅,雄果蝇全为正常翅(XaYA)。(3)根据后代,无斑:有斑=6:2=3:1,正常翅:网状翅=3:1可知,无斑为显,正常翅为显,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Dd,当A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时,如图所示,则雄果蝇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AD:ad=1:1,雌配子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AD:aD:Ad:aD=1:1:1:1,利用棋盘法,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无斑正常翅:无斑网状翅:有斑正常翅:有斑网状翅=5:1:1:1,若A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时,如图所示,则雄果蝇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Ad:aD=1:1,雌配子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AD:aD:Ad:aD=1:1:1:1,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无斑正常翅:无斑网状翅:有斑正常翅:有斑网状翅=2∶1∶1∶0。【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了伴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出基因的位置,从而写出亲本基因型,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同时要求考生掌握反推法在遗传学实验的应用,难度较难。25.下图为真核生物DNA的结构(图甲)及发生的生理过程(图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DNA的结构示意图,其基本骨架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序号)交替排列构成,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所示的酶为____________酶;作用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发生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__,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3)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3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4)若图甲中的亲代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将该DNA分子放在含有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则子代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________。(5)若图乙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①②.②③.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④.胸腺嘧啶(2)①.解旋②.⑨③.细胞分裂的间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④.4种脱氧核苷酸(3)1/150(4)100(5)1/2【解析】【分析】1、分析甲图: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⑤⑥⑦⑧为含氮碱基,⑨为氢键。2、分析乙图:乙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小问1详解】DNA的基本骨架由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④中的碱基为C,故图中④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按照碱基配对原则,A与T配对,则⑦的名称是胸腺嘧啶。【小问2详解】 从图乙可看出,该过程是从多个起点开始复制的,这样可以提高复制速率。图中所示的酶作用于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故图示的酶为解旋酶。DNA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以DNA为模板形成DNA的复制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小问3详解】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300个子代噬菌体,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2/300=1/150。【小问4详解】若图甲中的亲代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将该DNA分子放在含有用32P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培养液中复制一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则子代DNA分子中都有一条链是亲代链,一条链为新合成的子链,而子链中的脱氧核苷酸比亲代链中的脱氧核苷酸的分子量大1,因此子代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100。【小问5详解】若图乙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以突变链为模板合成的所有子代都有差错,以正常链为模板合成的所有子代都正常,因此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2-12 11:28:04 页数:27
价格:¥3 大小:1.5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