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涪陵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秋高2025级地理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选题美国“凤凰号”着陆探测器项目小组发布信息:“凤凰号”在加热火星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气产生,从而确认火星上有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升空后的“凤凰号”不属于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B.银河系C.可观测宇宙D.河外星系2.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关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八大行星绕日运行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B水星、金星、土星属于类地行星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D.金星、火星等行星不能自行发出可见光,它们依靠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见【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凤凰”号美国宇航局制造的火星探测器。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天体系统从高到低为∶总星系(宇宙)——银河系一太阳系一地月系一地球和月球。银河系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形状不同的星系和各类星云等,统称为河外星系。升空后的“凤凰号”依然位于太阳系内,所以它不属于河外星系。根据分析可知,升空后的“凤凰号”不属于下列河外星系的天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与地球公转平面夹角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水星、金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但土星体积、质量较大,不属于类地行星,故B符合题意;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故C不符合题意;金星、火星等行星不能自行发出可见光,它们依靠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2020年5月2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证实,太阳表面出现了一次极为激烈的耀斑活动,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专家由此推断太阳活动进入高峰年。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耀斑发生于光球层B.耀斑发生时,太阳风格外强烈C.太阳风发生于色球层D.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4.耀斑可能对地球的影响是()A.北京市区极光绚烂B.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C.有线电视信号中断D.全球各地降水增加5.若2019--2020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则上一个太阳活动高峰时段约是()A.2005-2006年B.2006-2007年C.2007--2008年D.2008-2009年【答案】3.B4.B5.D【解析】【3题详解】耀斑发生于色球层,A错误;耀斑发生时,太阳会向外抛射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是太阳风加强的表现,因此耀斑发生时,太阳风格外强烈,B正确;太阳风发生于日冕层,C错误;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显示,D错误,故选B。【4题详解】极光主要出现于高纬度地区,北京市纬度较低,看不到极光现象,A错误;耀斑爆发时,太阳会向外抛射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若闯入地球大气层,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对有线电视信号没有影响,B正确,C错误;太阳活动可能诱发水旱灾害,但不是全球各地降水均增加,D错误。故选B。【5题详解】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若2019-2020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则上一个太阳活动高峰时段约为2019-2020年减去11年,约为2008-2009年,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___过程()A.大气演化B.化学演化C.物理演化D.生物演化7.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数码对应正确的是()A.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B.③—恐龙灭绝C.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D.⑤—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答案】6.B7.A【解析】【6题详解】环境演化是指地球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所组成,在地球史上它们是逐步地,相继地发生、发展和形成的。最初的地球经历着原子演化过程,地壳内部大量放射性元素进行裂变和衰变,这个过程所释放能量的积聚和迸发,陨星对地表的频繁撞击,以及可能由于月球被地球捕获时而引起的潮汐摩擦力等,都会导致地壳火山的强烈活动,使得被禁锢在地壳内部的挥发性物质不断喷发出来,形成一个主要成分由水、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和氮等组成的还原大气圈,水汽冷凝后在低处汇聚成为海洋。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演变主要还是物质在演变,而物质演变大部分都属于化学演变的范畴,B正确,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根据时间的划分判断出各数码所代表的地质年代:⑤—新生代,④—中生代,③—古生代,②—元古宙,①—太古宙。元古宙时期真核生物出现;恐龙繁盛于中生代,灭绝于中生代末期;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于古生代早期;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于古生代后期。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生物演化史:35亿年前最早的生物诞生;太古宙(25-38亿年前):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只有数量不多的原核生物;元古宙(24亿年前到5.7亿年前):中晚期藻类植物繁盛;震旦纪(距今约8亿年~距今约5.7亿年是元古代最后期一个阶段)后生动 物出现;寒武纪(5亿7千万年前到5亿1千万年前)生物爆发,出现大量无脊椎动物的许多高级门类;奥陶纪(5亿1千万年前到4亿3千8百万年前)原始的脊椎动物出现;志留纪(4.38亿年前到4.1亿年前)陆生植物和有颌类出现;泥盆纪(4.1亿年前到3.5亿年前)两栖动物开始出现;石炭纪(距今约3.55亿年至2.95亿年)爬行动物出现;三叠纪(2.5亿年至2.03亿年)哺乳类出现;侏罗纪(距今2.03亿年到1.35)鸟类出现;第四纪(1.8百万年―0.01百万年)人类的出现。下图为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水圈是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C.大气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D.岩石圈由地幔和地壳构成9.关于圈层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①喀斯特地貌是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②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③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④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8.A9.C【解析】【8题详解】水圈通过水循环形成一个连续的圈层,但水体分布并不均匀,因此水圈是一个不规则圈层,A正确;生物圈大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不能简单地说其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B错误;大气圈分成多个层次,不同层次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不同,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C错误;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构成,D错误。故选A。【9题详解】 岩石、水、大气和生物都在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喀斯特地貌是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①正确;外部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内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如岩浆活动、地震、地壳运动等与太阳辐射能无关,②错误;圈层之间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各圈层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③、④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0.天气现象最复杂多变的大气层是()A.A层B.B层C.C层D.A层和B层11.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对流运动显著B.A层集中大气质量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C.B层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D.C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10.A11.B12.B【解析】【10题详解】据所学可知,大气垂直分层由地面到高空分别分布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因此,图中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C层为高层大气,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集中大气质量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天气复杂多变,A正确,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缺少水汽和杂质,天气晴朗稳定,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据所学可知,平流层中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A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显著,A错误。对流层集中大气质量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B正确。B层为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C层,C错误。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平流层B层,D错误。故选B。【点睛】对流层热量主要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因此越靠近地面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形成了由地面到高空气温逐渐降低的规律。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完成下面小题。1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B.②——阴天比晴天强C.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D.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14.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A.②增强,③减弱B.②减弱,④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D.②减弱,③增强【答案】13.C14.B【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其是以短波辐射为主的,A错误;阴天天空的云层较厚,因此对于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因此②的阴天比晴天弱,B错误;读图可知③是地面辐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是近地面大气即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正确;读图可知④为大气逆辐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云的夜晚,④的辐射会有所增强,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进入大气上界后的太阳辐射的能量有所减弱,而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得白天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而夜晚的温度不至于过低,因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选择性吸收:臭氧吸收紫外光;水汽,CO2吸收红外光;散射:散射蓝紫光;无选择散射(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明亮)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夏季多云天气温度不高)。下图表示大西洋沿不同纬度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世界表层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A.潮汐能B.地球内能C.太阳辐射能D.波浪能16.据图可知()A.①为海水表层温度分布B.②为海水表层盐度分布C.③为海水表层密度分布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17.海水的密度() A.在赤道处最高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C.同纬度的两地密度一定相等D.在南半球中低纬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答案】15.C16.B17.D【解析】【15题详解】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运动、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故世界表层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能,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据所学可知,海水表层温度由赤道到两极递减,③线为海水表层温度,A错误;海水表层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和高纬递减,②为海水表层盐度,B正确,D错误;海水的表层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①为海水表层密度,C错误。故选B。【17题详解】海水的密度在赤道处最低,A错误;在极地最高,B错误;同纬度的两地密度受洋流等的影响,不一定相等,C错误;在南半球中低纬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运动、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2020年10月18日,蔚为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如期而至,下图为钱塘江大潮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钱塘江大潮是江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B.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形状,使海水迅速上涨 C.每年中秋节前后,西北风加剧潮水上涨形成大潮D.仅有观赏价值,不能转化为能源19.下列人类活动利用潮汐特点进行的有()①发展海水养殖②建设潮汐电站③研究海冰淡化④选择远洋航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8.B19.A【解析】【18题详解】钱塘江大潮是潮汐引起的海水涨落现象,A错误。杭州湾外宽内窄的形状,使海水迅速上涨,抬高潮水水位,B正确。每年中秋节前后,东南风加剧潮水上涨形成大潮,C错误。不仅有观赏价值,潮汐能可以开发,转化为能源,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人类活动利用潮汐特点,可以在潮间带发展养殖,建设潮汐电站开发潮汐能,①②正确;海冰淡化、远洋航线与潮汐活动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选A。【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下图为纽芬兰岛位置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能正确表示甲、乙洋流附近表层海水8月等温线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受洋流的影响,纽芬兰岛附近海域()①容易出现海雾②不易出现浮冰③鱼类饵料丰富④污染物常向西扩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20.A21.B【解析】【2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北半球等温线越往北,气温值越低,南半球等温线越往南,气温值越低,甲海域为拉布拉多寒流,自北向南流,水温较低,①符合要求,乙海域为北大西洋暖流,水温较高,自南向北流,②符合要求。故选A。【21题详解】北大西洋暖流温度较高,蒸发旺盛,水汽多,流到高纬度后加之遇到寒流,气温降低,水汽凝结,产生雾,①正确;拉布拉多寒流自北向南流动,会携带北极融化的冰川到达更低的纬度,②错误;寒暖流交汇,搅动海水,海底的营养物质被带到海面,形成丰富的饵料,③正确;北大西洋暖流向东北方向流动,会带动污染物质向东北扩散,④错误。故选B。【点睛】北半球等温线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由北向南递减,海洋上海水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洋流会扩大海洋污染范围,同时也加快了海水净化速度。我国气候千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图左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图右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A.①代表下渗B.②代表蒸发C.③代表地表径流D.⑤代表水汽输送23.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①减弱B.②增加C.④减少D.⑤减少【答案】22.B23.D【解析】【22题详解】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代表降水,A错误。②是由地表水转为大气水,代表蒸发,B正确。③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代表下渗,C错误。④为地下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下径流,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B。【23题详解】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代表降水,砂石覆盖,对大气降水影响较小,A错误。②是地表水转为大气水,代表环节是蒸发。砂石覆盖能减少蒸发,B错误。④为地下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下径流,覆盖砂石,有利于雨水的下渗,能够增加地下径流,C错误。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覆盖砂石,利于雨水下渗,从而可以减少地表径流,D正确。故选D。【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二、综合题24.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地震波名称,①是____波;②是____波,判断依据是____。(2)EF为地球分界面,E是____界面,该界面以下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F是____界面,该界面以下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3)C+D是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C层的物质状态是_____(4)地震发生时,在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答案】(1)①.横②.纵③.在同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2)①.莫霍②.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③.古登堡④.横波消失,横波速度变慢(3)①.地核②.液态(4)D【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震波、地球圈层结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且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因此①是横波,②是纵波。【小问2详解】E距离地表较近,是莫霍界面,该界面以上是地壳,以下是地幔。读图可知,该界面以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F是古登堡界面,该界面以下横波直接消失,纵波速度减慢。 【小问3详解】C位于古登堡面一下,是外核,D是内核,C+D是地球内部圈层的地核;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图中显示横波不同穿过外核,可推测外核可能是液态或者熔融状态。【小问4详解】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因此地震发生时,纵波首先到达地面,横波后到达地面,因此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25.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A地和B地气温高的是______,CD分别对应⑤和④,ABCD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2)图中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3)图示区域表示白天海陆间热力环流,则当地吹____风;一般而言,AB两地中多云的是____地,昼夜温差较大的是____地,温差大的原因是____。【答案】(1)①.④②.B③.ABDC(2)冷热不均(3)①.海②.B③.A④.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层薄,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其应用、等压线的判读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①②③位于同一条等压面上,气压相等。⑤位于等压面之上,气压低,④ 位于等压面之下,气压高。因此气压最高的是④。根据气压分布,推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A地空气下沉,B地空气上升,因此判断B地气温高。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因此AB>CD,再结合气流运动方向,可得ABCD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ABDC。【小问2详解】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小问3详解】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A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天气晴朗;B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多阴云天气。A地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层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因此A地昼夜温差大。26.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层(填序号),大气以____运动为主,该层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____。(2)图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层,空气以____运动为主,在这一层有可以吸收紫外线的____层。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3)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读图2选择填空,单选)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减弱(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填图2中数字序号),大气热量增多,使____(填图2中数字序号)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答案】(1)①.①②.对流③.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 (2)①.平流②.水平③.臭氧(3)D(4)①.③②.④【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大气垂直分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大气受热过程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地球大气自下至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图1中①是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对流层以垂直运动为主;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增温,所以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小问2详解】②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对流运动弱,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为平流层,且平流层水汽和杂志含量稀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适合高空飞行;平流层中最适合吸收紫外线的应是臭氧层。【小问3详解】图2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导致大气逆辐射(④)减弱,D正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太阳辐射(①)、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②)和地面辐射(③)无影响,A、B、C错误。故选D。【小问4详解】在温室大棚内,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进入温室内,增强室内地面辐射,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③地面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使④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2-12 10:28:02 页数:15
价格:¥1 大小:4.2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