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先秦时期宗庙社稷的重器之中,尊(盛酒的酒器)象征着身份;彝(盛酒的酒器)象征着法律;鼎(烹煮肉和盛贮肉的器具)象征着政权;爵(盛酒的酒器)象征着衔号。这表明,先秦礼器()A.成为政治制度的物化形态B.在具体用途方面分工明确C.充当维护中央集权的工具D.实际是贵族生活的日用品【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尊象征着身份;彝象征着法律;鼎象征着政权;爵象征着衔号”可知,这些先秦礼器是政治的象征,是政治制度的物化形态,A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先秦礼器的具体用途,排除B项;中央集权指的是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这些礼器是祭祀用品,不是贵族生活的日用品,排除D项。故选A项。2.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分为十三刺史部,每一刺史部包含一定数量的郡国,每一部设刺史一名,为六百石官员。监察内容除第一条针对强宗豪右外,其余五条皆针对二千石官员。据此可知,设置十三刺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控制地方豪强B.规范地方监察C.加强君主专制D.削弱地方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十三刺史负责监察,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规范地方监察,B项正确;设置十三刺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规范地方监察,而不是控制地方豪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3.如图是唐朝天宝十四年与乾元三年统计户籍数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起义席卷全国B.社会动荡加剧均田制破坏C.经济结构发生剧变D.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格数据看出,760年与755年相比,户口锐减,课户、课口数量减少,结果造成财政收入锐减,结合所学可知,755年发生安史之乱,社会动荡,造成均田制破坏,B项正确;农民起义席卷全国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剧变,排除C项;材料图表体现不出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排除D项。故选B项。4如表宋诗(摘录),由如表可见()诗人诗句出处翁卷“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全宋诗》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A.城市繁荣促进了文化发展B.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C.社会阶层固化且贫富悬殊D.宋诗以表现世俗生活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诗句内容都涉及劳动,说明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城市繁荣,排除A项;“社会阶层固化且贫富悬殊”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C项;仅凭材料中三首诗句不能得出“宋诗以表现世俗生活为主”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5. 明清易代之际,湖北麻城是重要的移民输出和输入地。为了更好的凝聚宗族,当地家族无论大小,纷纷兴修和编纂宗谱。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主要内容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撰修()A.有利于农业社会安定发展B.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C.为人才选拔提供可靠依据D.有力地冲击了门第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宗谱的撰修是为了更好的凝聚宗族,有利于农业社会安定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学的独尊地位,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人才选拔依据,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6.1863年,张斯桂为《万国公法》作序,在“展示了中国人在那个时代非常少见的对国际关系的理解能力”的同时,一再强调只有通过自我改革才能实现国家的振兴。《万国公法》的印行()A.揭示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B.纠正了中华法系的偏向C.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日程D.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万国公法》是国际法,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部法律文献的印行有助于时人了解国际法内容,助推洋务运动的开展,D项正确;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万国公法》作为法律补充,而非纠正中华法系的偏向,排除B项;这一时期尚未进行政治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7.五四运动后,以胡适和李大钊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开展了一场关于“问题与主义”的大争论。胡适指责“高谈主义,不研究问题的人,只是畏难求易,只是懒”,并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与其他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一并否定。对此,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予以一一反驳。这场争论()A.使民主和科学的观念广泛传播B.为新的政党产生奠定思想基础C.推动实业救国运动的大力开展D.消弭了救亡图存道路上的分歧【答案】B【解析】【详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反映了在五四运动后,围绕着“问题与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胡适的主张进行反驳,这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思想基础,B项正确;1五四运动后是新文化运动后期, 此时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D项错在“消弭”一词,夸大了这场争论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8.20世纪40年代前期,一首《拥军花鼓》在抗日根据地广为流传,其部分歌词为:“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八路弟兄是个个能,保卫咱边区陕呀甘宁。帮咱们种来又帮咱们割。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根据地土地革命成效显著B.边区建设获得民众政治认同C.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D.全社会形成拥军爱民的风尚【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时间20世纪40年代前期,及“八路弟兄是个个能,保卫咱陕呀甘宁......”可分析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发展生产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并受到了民众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根据地土地革命成效,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国共合作,排除C项;全社会形成拥军爱民的风尚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9.如图是画家赵域1953年创作的一幅农村宣传画,画名为《参加选举去》。这一作品()A.凸显女性在选举中主导地位B.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C.表达了人民对政治参与的渴望D.展现了基层群众自治活动的盛况【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画家赵域1953年创作的一幅农村宣传画,画名为《参加选举去》”,结合时间1953年,群众参加选举,突出说明了对政治参与的渴望,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女性在选举中占主导地位,排除A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基层自治,排除D项。故选C项。10. 据统计,1979-1983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数额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79年的9.06亿美元的账户赤字上升为1982年的68.68亿美元的盈余,再到1983年贸易总额接近国民收入的20%。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C.深圳等多个经济特区的创建D.改革开放政策的稳步推进【答案】D【解析】【详解】要抽“1979-1983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数额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79年的9.06亿美元的账户赤字上升为1982年的68.68亿美元的盈余”可得出随着改革王芳和的推进,中国的对外我不断增长,外贸收入增加,D项正确;A项是1984年开始,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在农村,排除B项;经济特区只是部分地方,影响力有限,排除C项。故选D项。11.古代非洲、美洲当地居民独立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例如西非班图人培育了甜高粱、西瓜等作物,美洲印第安人培育了马铃薯、玉米等作物。以下能够作为最有力证据的是()A.当地发现的岩画和壁画等B.当地出土的农作物的遗存及化石等C.后世历史研究著作中的记载D.有关古代非洲和美洲的神话传说【答案】B【解析】【详解】当地出土的农作物的遗存及化石等是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B项正确;壁画岩画、后世著作以及神话传说是二手文献,带有主观性,可信度不及实物史料,排除A、C、D项。故选B项。12.1423年,维多里诺在意大利曼图亚开办宫廷学校,他称之为“快乐之家”或“体操宫”。“在这里,体育和一切高尚的身体锻炼,第一次和科学教育一起被看作是高等普通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当时的体育教育()A.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B.体现了文艺复兴对人的认识C.推动了欧洲科学革命的兴起D.反映了启蒙运动平等的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身体锻炼和科学教育一起被看作是高等普通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内容,体现了文艺复兴对人的认识,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当时的体育教育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欧洲科学革命无关,排除C 项;此时还未出现启蒙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13.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首次承认年满21周岁的黑人男子的选举权,并规定各州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合众国公民生命、自由或财产,在州管辖范围内,也不得拒绝给予任何人以平等法律保护。这一修正案()A.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B.使美国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C.反映出美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D.破坏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知,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承认了黑人的选举权,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从1787年的奴隶制存在到修正案给了黑人一定的权利,反映了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C项正确;国会修改宪法的权力早在1787年就已经确立,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未体现实现了人人平等,排除B项;材料与政治体制无关,没有破坏分权与制衡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为1750-1900年间世界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简表,它表明()175018001830186018801900英国1.94.39.519.922.918.5法国4.04.25.27.97.86.9德意志诸邦/德意志2.93.53.54.98.513.2俄国5.05.65.67.07.68.8美国0.10.82.47.214.723.6A.德意志统一是其工业化起步的前提条件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C.农奴制改革没有使俄国制造业获得增长D.欧美经济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表格信息“1900年英国占据18.5,法国占6.9,德意志占13.2……” ,可以看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德意志统一,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使得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欧美经济的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15.1946年,丘吉尔在演讲中指出:“我们必须创建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其结构将使单一国家的物质力量变得不那么重要。小国将与大国平起平坐,并通过对共同事业的贡献来赢得尊重”。“重建欧洲大家庭的第一步必定是法德之间的伙伴关系”。该主张()A.推动欧洲各国形成高度政治互信B.使欧洲小国与大国实现了平等C.是促成战后法德合作的关键因素D.有利于推进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丘吉尔主张欧洲联合和法德之间伙伴关系的建立,该主张有利于推进欧洲一体化的进程,D项正确;材料中的主张未体现高度政治互信,排除A项;“实现了平等”说法错误,排除B项;丘吉尔的演讲与战后法德合作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将原来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公共服务”推向市场,鼓励私人企业参与社会服务,削减福利开支等,这些措施的推行()A.解决了“福利国家”的弊端B.意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改变了英国的国家管理形式D.顺应了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政府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这些措施的推行意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的国家管理形式,排除C项;材料与知识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中央政府与边疆治理】材料一秦统一后的2000年间,不同王朝国家均以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和各民族生活的边疆区域的划分为前提,强调“守中”之地与边疆四夷的区分,重视对中心区域的治理,通过对中心区域的治理而影响边缘区域,强调“欲理外,先理内”“治安中国”,实施教化,以华夏文化去影响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摘编自周萍《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西北军务,全面负责收复新疆。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加强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和甘肃织呢局,左宗棠曾多次上奏朝廷,阐明新疆设省的必要性,建议在各地设立新的行政建置,直接管理各地民政事务,1884年11月,新疆行省正式建立。——摘编自李风《法制与社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治理边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政府为解决西北边疆危机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说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答案】(1)特点:内外有别,因俗而治;通过内地的治理影响边地;适度保持边地的自治、分治;重视加强边地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回答2点即可)意义:巩固多元一体的格局,有利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或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强边疆与内地联系,推进民族交融。(任意2点)(2)主要措施:武力收复失地,维护领土主权(军事行动与外交交涉并用)加强西北地区近代化建设;增强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改革行政建置,实行中央垂直管理(改将军辖区为行省)。(任意2点)背景:19世纪60年代后,列强侵略加剧,中国海、陆边疆同时发生严重危机;洋务运动一定程度增强国防实力。(说明:若答出清政府内部发生激烈的海防和塞防之争,可或同等给分)【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不同王朝国家均以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和各民族生活的边疆区域的划分为前提,强调‘守中’之地与边疆四夷的区分”可知,内外有别,因俗而治;根据材料“重视对中心区域的治理,通过对中心区域的治理而影响边缘区域”可知,通过内地的治理影响边地;根据材料“强调‘欲理外,先理内’‘治安中国’”可知,适度保持边地的自治、分治;根据材料“实施教化,以华夏文化去影响边疆各民族的文化”可知,重视加强边地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巩固多元一体的格局,有利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或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强边疆与内地联系,推进民族交融等方面分析。(2)主要措施:根据材料“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加强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和甘肃织呢局”可知,武力收复失地,维护领土主权(军事行动与外交交涉并用)加强西北地区近代化建设;根据材料“左宗棠曾多次上奏朝廷,阐明新疆设省的必要性,建议在各地设立新的行政建置,直接管理各地民政事务,1884年11月,新疆行省正式建立” 可知,增强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改革行政建置,实行中央垂直管理(改将军辖区为行省)。背景:根据材料所处时代可知,19世纪60年代后,列强侵略加剧,中国海、陆边疆同时发生严重危机;根据材料“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加强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和甘肃织呢局”及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一定程度增强国防实力。18.【青年与革命运动和经济建设】材料一李国祁等编著的(近代中国青年运动史)目录(部分)篇章学习摘要第一部分辛亥革命前后—爱国青年为创建中华民国而团结奋斗三,近代中国青年的第一次团结—同盟会的成立四、中国青年与辛亥革命第二部分五四时代—自觉与自救的澎湃浪潮三、学生的五四四、文化的五四五、五四后学运的动向第三部分从北伐到抗战—统一御侮过程中的壮烈行动二、反帝风潮中的青年运动四、日侵华北与青年救亡运动五、对日抗战期间的救亡运动材料二1954年1月13日,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木工青年突击队在北京展览馆工地正式成立,举起了全国第一面青年突击队旗帜。突击队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18名技术较好的青年团员组成的,创造了以181个工完成原计划478个工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146%。这一出色成绩给工区青年以极大影响,到2月中旬,工区又建立了瓦工、抹灰工、电汽工、水暖工等6支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这个新事物得到了党中央、团中央和北京市委的高度重视,先后在北京市和全国推广了展览馆工地组建青年突击队的成功经验,从此,青年突击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新中国十大建筑、亚运工程,到奥运工程、抗震救灾,再到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都刻下了青年突击队的光荣印迹。——摘编自胡献忠《把青春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青年运动综述》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青年运动斗争目标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成立的背景,并说明青年突击队长期发展所起到的历史作用。【答案】(1)变化:反清朝专制统治到反帝反封,再到抗击日本侵略。原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革命政党的先后建立及领导;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任答2点)(2)背景:“一五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任答1点)历史作用:激发社会生产和改进技术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推动企业,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和平;彰显着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了与世界的联系和各国的友谊,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任答2点)【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前后—爱国青年为创建中华民国而团结奋斗”“五四时代—自觉与自救的澎湃浪潮”“从北伐到抗战—统一御侮过程中的壮烈行动”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清朝专制统治到反帝反封,再到抗击日本侵略。原因:根据材料所处时代背景可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根据材料“中国青年与辛亥革命”“五四时代—自觉与自救的澎湃浪潮”“学生的五四”“五四后学运的动向”“反帝风潮中的青年运动”等等可知,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根据材料“近代中国青年的第一次团结—同盟会的成立”可知,革命政党的先后建立及领导;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前后—爱国青年为创建中华民国而团结奋斗”“五四时代—自觉与自救的澎湃浪潮”“从北伐到抗战—统一御侮过程中的壮烈行动”可知,民族意识不断增强。(2)背景:根据材料“1954年1月13日,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木工青年突击队在北京展览馆工地正式成立,举起了全国第一面青年突击队旗帜。突击队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18名技术较好的青年团员组成的,创造了以181个工完成原计划478个工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146%”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历史作用:根据材料“1954年1月13日,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木工青年突击队在北京展览馆工地正式成立,举起了全国第一面青年突击队旗帜。突击队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18名技术较好的青年团员组成的,创造了以181个工完成原计划478个工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146%。这一出色成绩给工区青年以极大影响,到2月中旬,工区又建立了瓦工、抹灰工、电汽工、水暖工等6支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这个新事物得到了党中央、团中央和北京市委的高度重视,先后在北京市和全国推广了展览馆工地组建青年突击队的成功经验,从此,青年突击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激发社会生产和改进技术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推动企业,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从新中国十大建筑、亚运工程,到奥运工程、抗震救灾,再到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都刻下了青年突击队的光荣印迹” 并结合所学可知,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和平;彰显着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了与世界的联系和各国的友谊,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19.【工业革命与能源转型】材料一17世纪以来,英国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工业生产和平民生活都逐渐陷入了能源供给短缺的困境。其实英国从木柴到煤炭的能源转型并非一个自觉自愿的过程,而是由木柴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所导致的被迫选择。然而,正是这次迫不得已的能源转型让英国化危为机,不仅摆脱了有机能源短缺的困扰,而且煤炭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英国冶铁业的发展,而煤炭业与钢铁业的快速发展则为英国奠定了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材料二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而石油为内燃机的出现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来源。电能的普遍应用与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新交通工具及新通讯手段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形成了以电力、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四大支柱产业,确定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摘编自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近代英国在能源转型中能“化危为机”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能源转型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并分析说明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能源转型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答案】(1)有利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局稳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殖民扩张和掠夺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资本、原料和市场;英国煤炭资源丰富,可满足工业生产和平民生活,冶铁业因此迅速发展;十九世纪英国科技的进步。(任答3点。若答出通过殖民战争取得殖民霸主的地位,酌情给分)(2)相互关系:能源转型推动工业革命的产生,工业革命又促进能源转型的实现。影响:新能源技术导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加强了世界市场联系;加剧了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任答3点)【解析】【小问1详解】 有利条件:根据所学,从英国政治环境、殖民扩张、能源、科技等方面概括,可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局稳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殖民扩张和掠夺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资本、原料和市场;英国煤炭资源丰富,可满足工业生产和平民生活,冶铁业因此迅速发展;十九世纪英国科技的进步。【小问2详解】相互关系:根据“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得出能源转型推动工业革命的产生;根据“在始于19世纪末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而石油为内燃机的出现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来源。”得出工业革命又促进能源转型的实现。影响:根据所学,可从新能源技术导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加强了世界市场联系;加剧了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等方面概括。20.【中西文化交流】阅读下列图片和文字,回答问题如图:明朝后期,欧洲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向中国社会传播了西方的几何学、地理学知识等等,开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清朝前期,在历法、制瓷和建筑风格等方面也借鉴了西方文化。而18世纪的欧洲却掀起一场“中国热”:中国的器物、建筑、园林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欧洲的学者、思想家对中国的科技、伦理、制度也表现出的巨大的兴趣、关注和研究。请从图片和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严谨)【答案】示例】 示例一: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明朝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他们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太夫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西学也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和影响下,清廷绘制了精确的全国地图,并在历法的修社和宫廷建筑风格上借鉴了西方文化,西方的珐琅彩也丰富了中国的制瓷工艺。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在欧洲得到传播。中国的传统经典被翻译到欧洲,儒家的思想和伦理以及中国的文官制度得到启蒙学者伏尔泰的推崇,成了反教权、王权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武器。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的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总之,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中西互相借鉴、丰富了本地文化,促进了文明的发展。示例二: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的相遇与错位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技术和工艺仍然领先世界,丝绸、瓷器、茶叶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中国的园林建筑也被模仿,中国的儒家典籍被翻译到欧洲,受到启蒙学者的推崇,在18世纪的欧洲兴起了“中国热”。但是要看到,中国文化输出的主要是传统的基于农耕经济的技术和工艺,启蒙学者推崇儒家思想主要是借以反对当时的教权和专制王权以及等级制度。同时期的欧洲,资本主义兴起,西方传教士也到中国传播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吸引了中国的部分士大夫对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关注和清朝宫廷对西方文化的兴趣。但是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只局限于统治阶级上层,并没有在全社会产生影响。同时西方的这明还没有绝对的优势,并不能从根本上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日益严厉的闭关政策,西方资本主必实力尚弱等因素,使双方交流仅限于西方传教士充当文化使者的畸形状态。总之,明清时期已经渐趋衰落的封建社会文明,与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西方文明相遇,虽然互有交流和借鉴,但是并未对促进彼此的文明转型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中西方发展却逐渐拉开了差距。说明:论题还可以是: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两种社会模式的重叠与交织,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不可持续、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进步、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文明的互鉴等,观点明确、论证严谨即可。【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要求,围绕“中国古代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证。根据材料“利玛窦来华”“圆明园中的西式建筑”“英国市场上的中国瓷器”“凡尔赛宫中的‘中国宫’”等,可拟定论题: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如明朝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他们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太夫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西学也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和影响下,清廷绘制了精确的全国地图,并在历法的修社和宫廷建筑风格上借鉴了西方文化,西方的珐琅彩也丰富了中国的制瓷工艺。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在欧洲得到传播。中国的传统经典被翻译到欧洲,儒家的思想和伦理以及中国的文官制度得到启蒙学者伏尔泰的推崇,成了反教权、王权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武器。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的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总之,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中西互相借鉴、丰富了本地文化,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也可以“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的相遇与错位”为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等等。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历史12月联合质量测评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合测评试卷(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数学第一次联合测评试卷(PDF版附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化学第一次联合测评试卷(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新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合测评试卷(PDF版附答案)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百校联盟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联合测评卷(PDF版附解析)
山东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01 16:17:03
页数:14
价格:¥3
大小:1.2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