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三明一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月考二高三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长: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提取图1中的信息,指出最能代表母系氏族公社特征的是图1姜寨聚落遗址示意图A.公有牲畜B.居住场所C.公共墓地D.村落围栏2.据表1可知,周朝表1齐国世系表(部分)A.通过分封实现了地方长治久安B.诸侯国内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利用分封宗法来巩固贵族政治D.政治构建在社会转型中嬗变C.对于分封制下的封土有多大这个问题,今文学家认为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古文学家认为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吕思勉则认为,今文家说的是初封时的情况,而古文家说的是列国后来开拓的结果。吕思勉所说列国封土的变化A.是社会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B.促使民族认同意识的逐渐形成C.是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基础D.标志着血缘政治走向地缘政治D.春秋晚期齐国大夫陈氏向旧公室夺权,以大斗(陈氏家量)出贷,以小斗(姜氏公量)收;公元前479年,白公胜在楚国发动政变时,也是“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纳”,与陈氏在齐国作法如出一辙。他们的目的是A.完善度量衡制度B.壮大新兴地主势力C.稳定社会之秩序D.攫取更多社会财富5.《诗经》中“孝”有祭祀先祖、善事父母两种含义。自春秋以来,孝的“善事父母”之义逐渐取代“祭祀先祖”之义成为孝的主流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化B.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提升C.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形成F.探究秦朝短命而亡是历代的热点话题。以下是不同时代文人的观点。影响以下历史认识的主导因素是试卷第1页,共6页 作者观点出处贾谊(前200—前168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杜牧(803—852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苏轼(1037—1101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召怨天下”《上神宗皇帝书》A.主观动机B.史料来源C.研究视角D.思想认同F.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B.气候条件变化C.西北少数民族崛起D.南方经济发达G.汉高祖到武帝初期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所占比例表(单位:%)高祖吕后(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初期三公九卿10090624627王国相10086291817郡太守88604006平均9781503020据表可知,在此期间A.军功制被察举制所取代B.统治者治国理念发生转变C.中央集权得到持续加强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降低9.西汉农学经典《汜胜之书》是以关中地区作为试验区的农书,代表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记述的则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这折射出两汉时期A.土地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B.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C.土地占有形式的根本变化D.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变化10.西汉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导致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有①田庄经济发展②政治斗争激烈③钱币作用萎缩④土地兼并激烈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1.表4资料出处十六国时期,南凉开国君主秃发乌孤在河西“务农桑,修邻好”。《晋书》前凉沙州刺史杨宣在敦煌郡“引甘泉修阴开渠”“堰水溉田,人籁其利”。《汉唐西域与敦煌郡大事记简辑》前秦王苻坚在“建元之末,徙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畴不辟者亦徙七千余户”。《晋书》表4可以用来说明,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A.农业讲究精耕细作B.与内地经济交往不断C.农耕经济得到发展D.先进生产方式的拓展12.《三国志》记载,孙权封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今安徽省),而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孙权该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瓦解分化曹魏政权B.阐明政权的合法性C.表明统一南北的意志D.制造统一全国的舆论试卷第2页,共6页 M.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N.唐代御史台掌管纠察弹劾,也负责大理寺和刑部司法审判,遇有重大案件或疑案,有权参与会审。御史中丞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组成“三司推事”,并把会审的结果报皇帝审批。这体现了唐代A.司法审判具有理性色彩B.监察官员地位最高C.中枢权力体系趋向完善D.皇权专制不断加强15.下表是天宝十四载与乾元三年的户数变化。据此可知表5:天宝十四载与乾元三年户数比较表户口天宝十四载(755年)百分比乾元三年(760年)百分比户数总户数8914709100%1933174100%不课户356550140%117451961%课户534928060%75858239%A.百姓赋税负担明显加重B.战争致使户口数量下滑C.土地买卖趋向于合法化D.政府财政收入大量减少16.据户籍资料统计,唐前期敦煌地区家庭中,由父母和直系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占51%左右;到大历14年(779年),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单亲家庭和各种联合家庭(堂兄弟合户、嫂侄合户、叔嫂合户之类)显著增多。这样的变化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家庭结构B.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C.儒家伦理增强了家庭凝聚力D.女性在家庭的地位有所提高17.公元964年春,宋太祖赵匡胤为宰相赵普置副,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兼任参知政事,不宣布诏令、百官朝会不领班、不掌印、不升政事堂。这表明宋初参知政事的设置A.改变了宰相位高权重的地位B.使宰相数量不断增多分散了相权C.形成“二府三司”行政体制D.有利于中枢机构日常政务的处理18.南宋高宗时,监察御史方庭实上疏反对向金人求和,他指出“天下者……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孝宗死时,因光宗拒不主持丧礼,导致政局动荡,众大臣在征得太皇太后同意后,强迫光宗禅位于宁宗。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皇权受到文官体制的威胁B.伦常观念受到冲击C.士人“与君共治”意识强烈D.社会矛盾日益尖锐19.《文姬归汉图》系南宋陈居中以东汉才女蔡文姬深陷匈奴的一段坎坷经历,作为创作轴心的历史故事画。画中文姬、匈奴左贤王、汉使皆以织毡为坐席。左贤王去卑盘腿朝南,居于画面上首的位置,汉使则跪坐面北,居于下位(如下图)。此作品A.反映出浪漫主义唯美画风B.体现了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C.旨在厘清汉匈关系的演变D.蕴含着托古喻今的讽谏之意试卷第3页,共6页 16.宋朝时,江南地区开始出现稻麦两熟制,但租佃契约仍按原先每年秋熟收租旧例,佃户只在秋收稻米中按规定额缴租,而所种之麦并不征租,全部归佃户所有。宋朝的这一收租做法A.使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B.有利于稻麦两熟制的推广C.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17.《元代流行一种以“钟馗出行”为题材的绘画,大多出自文士之手。画面除了钟馗外,都有一个由鬼卒组成的行列,有的还包括音乐、杂耍等表演。既夸张怪诞,又诙谐幽默(如下图)影响此绘画题材流行的因素有龚开《中山出游图》(局部)颜庚《钟馗出行图》(局部)①元代的政治统一②城市生活繁荣③文人对现实不满④戏曲发展成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1382年,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宋讷出任文渊阁大学士。一次,宋讷烤火打盹,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太祖制文警讷:“胁者,协也。岂尔居内相,不能协助人主为政,致神怒若此邪?”此言主要反映了明太祖A.对皇帝权威的刻意神化B.对宫室安全的高度重视C.对帷幄近臣的倚重心态D.对大臣擅权的防范心理23.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A.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D.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24.雍正四年(1726年),针对云南地区水路不通的问题,云贵广西总督(流官)鄂尔泰上疏:“云贵远居天末,必须商贾流通,庶地方渐有生色。”皇帝朱批:“见处信得,及便动数十万帑金何妨?朕不惜此等之费也。”这说明A.交通发展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B.中央集权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C.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边疆治理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5题9分,26题16分,27题15分,28题12分,共52分)25.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9分)试卷第4页,共6页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如表是《水浒传》部分引文材料二:中国自汉武帝开始启用年号,并以年号纪年,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如汉武帝改过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引文出处嘉佑三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989﹣1052年)。《水浒传》楔子(宋江)清晨醒来较早,出来街上从县前过时看到了一盏明灯,仔细一看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宋江撒谎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水浒传》第二十回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水浒传》第七十回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号。1056年9月,宋仁宗废止了使用两年的年号“至和”,启用第九个年号“嘉祐”,直至嘉祐八年宋仁宗病逝。——据《中国历代帝王世系与年号总表》材料三:东昌府,元东昌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初为府。领州三,县十五。东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据《明史•地理志》卷四十八(1)从材料一中任意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加以阐释。(8分)(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水浒传》引文中的两处错误,并评析《水浒传》的史料价值。(8分)27.“和亲”是中国古代王朝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方式。(15分)材料一西汉立国之初,经济萧条,百废待兴。匈奴凭借兵强马壮,多次南侵扰边,给西汉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宁边固界、稳定政权,刘邦采纳大臣建议,与匈奴“和亲”。惠帝、文帝、景帝承袭前制,继续推行与匈奴“和亲”政策,使汉匈休战得以维持60余年。西汉“和亲”与匈奴达14次,与乌孙2次,均带明显的政治针对性,或缓解边境压力,或为军事结盟之需。李唐王朝带有鲜卑族血统,与西北少数民族多有接触,“夷夏之别”的观念相对淡薄。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和亲”多数较为主动而开放。“和亲”多出于建立友好互信、发展双边关系的需要,拓土开疆为主要目的。寰宇四邻、目及四海,可谓“四面出击”,涉及吐谷浑、突厥、吐蕃等九个少数民族,最远伸及中亚锡尔河中游的宁远国。——摘编自唐建兵《汉唐“和亲”政策之比较》材料二清代的满蒙联姻是五代以后次数最多、范围最广的和亲。满蒙联姻从一开始即有一个明确目的:与对方结成政治性联盟,进而将蒙古造成一支清朝在政治斗争中可以直接借助的力量。早在努尔哈赤时代,满州贵族每与一支蒙古部落接近或通婚,都要继以政治性盟约来约束对方。天命中,努尔哈赤曾先后数次与科尔沁和喀尔喀五部贝勒举行盟誓,反复重申要“相与盟好,合谋并力”对付明王朝及察哈尔,将它们纳入自己的行动轨道。入关以后,满洲贵族和蒙古王公之间更是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君臣身份的政治结盟关系,蒙古王公地位的升降,爵号的封削,联姻关系是连续发展还是就此中止等等,无一不以王公额附对清廷效忠的程度为转移。试卷第5页,共6页 ——崔明德、林恩显《论中国古代和亲的类型、特点及其它》(1)阅读材料一,指出唐初“和亲”与汉初“和亲”的异同。结合唐代的背景,说明差异的原因。(11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清朝为何重视满蒙联姻。(4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表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时间史实汉朝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226年,大秦商人来到建业,西晋初年又派使者来到中国波斯、大月氏朝时期的商人、使者不断来华。445年,波斯王朝遣使来华佛教传入并不断发展,印度等国的僧侣来华传教。日本、朝鲜多次派使者来华唐朝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宋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宋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元朝元初,高丽从中国购经籍一万多卷。元朝和日本两国僧人互相访问极为频繁,元朝来华日僧仅知名者即达220余人。1299年,妙慈弘济大师把程朱理学传到日本,长期成为日本统治阶层的思想武器。马可·波罗来华明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明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清(184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任选一个角度,评述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试卷第6页,共6页 三明一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月考二高三历史参考答案1-5ADBBC6-10ACBDC11-15CCBAA16-20BDCDB21-24DDAB25.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5分)原因: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②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③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4分)26..(1)信息一:仁宗复会百官计议,反映宋朝实行朝议制度。朝议是皇帝与相关官员讨论重大事务的中央决策方式,有利于保障政府决策的合理性。信息二:参知政事范仲淹启奏宋仁宗,反映了宋朝专制体制的特征。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朝设枢密院掌管军政,设三司掌管财政大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信息三: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反映了宋代对城市管理放松,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信息四:燕青、李逵入东京城看灯,来到瓦子前,反映宋代城市出现娱乐场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任意两条信息8分)(2)错误;从材料二看,《水浒传》存在时间错误:范仲淹1052年去世,《水浒传》中出现1058年(嘉祐三年)仁宗与范仲淹议事。(2分)从材料三看,《水浒传》存在地理名词错误:据《明史》东昌府设立于明洪武初年,明朝的地理名词出现在了以北宋为背景的《水浒传》中。(2分)评析: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水浒传》作为成书于明代、以宋代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宋、明两朝的社会现实;但小说存在虚构、夸大等艺术加工成分,不能等同于史实,使用时应与其它史料印证。(4分)27.(1)异:汉初和亲规模小、次数少、和亲对象比较单一、处于被动地位(2点2分);唐朝和亲规模较大、次数较多;和亲对象相对多、远;处于主动地位。(2点2分)同:都带有明显的政治针对性;都有利于内地和边疆民族的交流、交往和交融;都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分)原因:唐朝初期国力较为强大;统治者思想观念和民族政策比较开明;唐朝的和亲政策相对完善。(任答2点4分)(2)原因:政治上,通过满蒙联姻结成政治联盟,约束对方,利用蒙古军事力量,将其纳入清政府建立和巩固统治的盟友(2分);经济上,两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接近;文化心理、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接近;历史上,两族保持了长期的紧密联系。(2点2分)28.示例1∶角度∶中国对外交流的内容。(2分)评述∶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内容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2分)政治∶如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唐朝派使者到天竺;郑和下西洋等。经济∶如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同亚洲、非洲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越南传人的占城稻,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等。文化∶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徐光启翻译了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亚、北非和欧洲等。(3点6分)总之,中外交流内容丰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分)示例2∶角度∶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评述∶从汉到元,总体来看,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统治者大都采取开明的对外政策。如唐宋政府重视中外交流,支持海外贸易,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4分)明清时期,面对西方殖民扩张,厉行“海禁”,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外交流,使我国逐步落后于西方。(4分)总之,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这既是本国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也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2分)(其它角度,如∶中国对外交流的路线∶中国对外交流的途径等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01 16:15:08 页数:7
价格:¥3 大小:260.2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