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达标检测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期末达标检测试卷满分:120分 得分:____一、积累与运用(23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A.炽痛(chì)   诧异(chà)忍俊不禁(jīn)仙露琼浆(qiónɡ)B.骊歌(lì)磐石(pán)颠沛流离(pèi)诲人不倦(huì)C.愧怍(zuò)譬如(pì)海市蜃楼(chén)深恶痛绝(wù)D.深邃(suì)涉猎(shè)锲而不舍(qì)鲜为人知(xiǎ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C )A.阔绰 汪然 劝诱 慷慨以赴B.娴熟 崎岖 逞能 迫不及带C.遗孀 嗔视 步履 养精蓄锐D.疏密 筹画 踌躇 无瑕顾及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A.在全市开展的扫黑除恶整治工作中,劫后余生的“村霸”刘某痛改前非,成了全村最热心的保洁员。B.美国政府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先是孟晚舟事件,然后介入安卓系统与华为的合作,真可谓是煞费苦心。C.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娄底市政府因地制宜,大力打造旅游业,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D.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C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C.省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 B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④批判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⑥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A.⑤②③④⑦①⑥B.②③⑦①⑥④⑤C.⑤②③⑦④①⑥D.②③⑦⑤⑥④①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B )A.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B.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是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C.“人民艺术家”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运用肖像描写、心理刻画等表现了主人公祥子由老实、坚韧、满怀希望到麻木、狡猾、自暴自弃的性格变化,深刻揭露了旧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罪恶现实。D.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探险小说家,《海底两万里》是他的“海洋三部曲”之一,讲述了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作品表现了反对殖民压迫的主题。7.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A.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下联:精印人间好书C.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8.诗文名句默写。(9分)(1)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2)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3)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 将军百战死 , 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4)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写到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内开展反腐倡廉行动,号召大家要能经得起各种考验,保有洁身自爱的君子作风有异曲同工之妙。(5)《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二、综合性学习(7分)9.今年10月起,本市开展了“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意在宣传家乡的美景、美食、民俗、名人、历史等。为响应此次推介活动,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7分)(1)学校要制作一本活动宣传手册,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2分)栏目一:赏美景,愉悦身心栏目二: 品美食,享受口福栏目三: 学历史,传承文化(2)班级准备举行“我来晒晒××市”演讲比赛,拟邀请王校长参加。班委发出了下面这则邀请函,其中格式和内容各有一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通 知尊敬的王校长:七年级(3)班决定于本周三下午14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我来晒晒××市”演讲比赛,特邀您届时莅临参加。请务必准时出席。2020年6月26日七年级(3)班班委 格式上: “请务必准时出席”用语不当,应去掉“务必”,把“准时”改为“拨冗”。内容上: 署名应放在日期的上面。(3)假如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请你围绕“晒文化·晒风景”活动,从下列采访对象中任选一位,拟一个采访的问题。(3分)采访对象:路人、校长、当地分管文旅推介活动的领导人采访对象: 路人 采访问题: 你对我市的“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有哪些了解?(或:在这次“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中,哪些活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三、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江声浩荡耿 立①“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②第一次读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第一句话时,我极为震撼。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还在笼罩,还在奔涌,如血液,从脚趾直达头顶……③对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来说,虽然离黄河才30里,但初中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亲临,就更没听过大江的涛声。但那刻,大江就在我心中奔腾起来。④那是30多年前发生在故乡的事。1980年的春天,我正读初中二年级。一天,我在镇上供销社的玻璃柜台看到一套四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⑤我怯怯地让女售货员拿出来。翻开书页,第一眼,“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对一个乡间的孩子,一个在快板书和民间故事中成长的人来说,我知道外面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组合习惯的文字,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生活的别样的人生。⑥那时农村僻陋偏远,是没有多少闲书可读的,父亲不识字,母亲不识字,哥哥有一本绣像本的《三国演义》,快要被我吃下了。那种精神的饥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加让人窒息。⑦那天在课堂里老师讲些什么我一点都没听进去,晚上在家也只是草草吃点东西。细心的母亲看出我的不对劲,我的倦怠,问我:冻着了?凉着汗了?接着母亲又问:和人怄气了?被谁欺负了?⑧我摇摇头,就早早躺下睡了。当时家境贫寒,我和父母还在一个床上睡觉。床的下面,拴着的是一群羊,而屋子的梁上则是宿窝的鸡。⑨我想到“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但只是想象那大江的模样,那震撼的声音。⑩我知道父母的不易,父亲靠半夜起来在集市上扫街,半劳作半乞讨地和来赶集的人一次要上两分钱补贴家用,有时还要遭到斥骂和白眼。五天一个集,每次下集,我就看见父亲在家里一分一分地点钱,然后交给母亲。那时哥哥刚结婚,姐姐也要出嫁,家里有时会断盐。⑪一次母亲上集,被小偷偷去了五块钱。当时我中午正放学,同学说:你娘哭了,在街上走呢。⑫我悄悄地跟着母亲,看她从集市上哭着走过,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我也哭了,我们母子哭着从集市到供销社,到水煎包铺,到鸡蛋市场。人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哭,很多人窃窃私语“这娘俩,哭得像泪人似的”。⑬后来,我想,“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样的句式可以用来形容我们这对贫寒的母子——“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⑭黎明,屋梁上的鸡开始鸣叫。母亲早早唤我上学,问我身体好点没有,我没言语。⑮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⑯放学吃晚饭时,在端碗的空隙,我对母亲说:老师要我交学费,两块钱!⑰母亲没多问,从衣裳的口袋里,在手巾包裹着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中间,找出一块五,然后又去邻居家借了五毛。,⑱我到供销社的玻璃柜台前,买下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我骗母亲的唯一的一次,30年来,我一直压在心底。母亲去世多年了,我还常常想起我们娘俩哭泣走过的路: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0.第⑤段中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请仔细阅读全文,概述“我”被“击穿”后的种种表现。(4分)  ①上课没心思听,晚上在家草草吃饭,很早睡(“我”变得很“倦怠”);②母亲问“我”身体状况,“我”没言语;③晨读课上,“我”撕破喉咙呼喊;④家庭条件极为困难,“我”却骗母亲两元钱去买书。11.第⑫段画线句细致地刻画了母亲流泪的模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这样写眼泪,是为了表现母亲被偷五块钱后哭泣时间之长、流泪之多,从而凸显母亲的伤心和当年“我”家的贫寒与生活艰难。12.结合语境,说说第⑮段中加点的“撕破喉咙喊”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2分)  表现了“我”想得到《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的强烈愿望和因家境贫寒买不起书的痛苦。13.联系全文看,第⑩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这部分插叙交代了当年“我”家的贫寒,写出了母亲被偷五元钱大哭的原因;衬托出“我”对书的强烈渴望和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14.作者为什么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示例:不仅因为它是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头的壮美给“我”以震撼的一句话,更因为这句话包含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偏僻农村里一个少年追求梦想,渴望了解别样人生、冲破精神饥渴的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包含了一个儿子对贫困母亲的无限感激、歉疚和思念之情,也包含了一种顽强拼搏、奋力向上的精神力量。(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分)阅历与读书赵迎辉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这时人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就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有删改)15.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或: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16.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指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引出下文。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7.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先提出本段论题“如何丰富阅历”,然后从阅历与经历的关系、阅历与读书的关系进行论证,最后点明本段论点“经历与读书都能丰富阅历”。18.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第②段。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三)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5分)【甲】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山 行(唐)项斯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绿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释】①枥:树的一种。②茗:茶的雅称。19.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B.【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C.【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D.【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20.【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3分)  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ǐ),相传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2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B.臣,鄙民也鄙:浅陋C.不知当狱当:应当D.殆未有也殆:恐怕22.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①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侧而视之③其径相如也④然其价一者千金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2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B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赏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D.作者借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2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即使是我也很疑惑,请您来判决这个案件,您看怎么办呢?四、写作(50分)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1)请以《__________的光芒》为题作文。(2)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有了追赶,不安分的心有了可牵挂的念想,情感的波涛有了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你追我赶成了快乐的倾慕、成功的源泉和幸福的靠近。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你追赶着,也被追赶着。请以“追赶”为话题作文。要求:①选择题目(1)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另拟作文题目;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1-18 15:42:30 页数:8
价格:¥5 大小:42.50 KB
文章作者:柒柒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