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 第二单元 为了忘却的记念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8

2/38

3/38

4/38

剩余3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为了忘却的记念语文内容索引预习梳理与积累研习讨论与鉴赏练习思考与运用预习梳理与积累预习助读【了解背景】本文所写事件,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着被捕的危险。但鲁迅先生毫不畏惧反动派的淫威与屠刀,在闻知柔石等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立即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强烈抗议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带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纪念性文章。【相关链接】“左联”的全称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它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鲁迅先生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解释下列词语(1)竦身:身体向上耸。(2)高慢:高傲自负,轻视他人。(3)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4)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5)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6)人心惟危:指人心险恶,难以揣测。(7)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8)急于事功:做事急于求成。(9)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10)迁怒:把对甲的怒气发到乙身上,或自己不如意时跟别人生气。(11)挈妇将雏:带着妻子,领着儿女。(12)缁衣:黑衣。(13)眷眷:念念不忘,依恋不舍。(14)拳拳:形容恳切。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1)扶植扶持辨析:“扶植”,扶助培植。“扶持”,扶助,护持。两者都有“帮助”的意思,但两个词的侧重点不同。“扶植”侧重于以某种手段培养人才或某种势力的壮大。“扶持”侧重于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支持。例句:①即使有政府的扶植以及乘客的青睐,包括电动出租车在内的电动车要想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②省政府从财政资金直接补助、税收贡献奖励、贷款优先等方面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2)隐约其辞闪烁其词辨析:“隐约其辞”,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清楚。“闪烁其词”,形容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却不肯明确说出。两个词语都表示“说话故意回避”,“隐约其辞”强调不说,“闪烁其词”强调会说但是回避重点。例句:①美联储决策者在7月底开会时,依然对下次行动时机隐约其辞。②面对警察的询问,他避重就轻,闪烁其词。研习讨论与鉴赏问题研讨【任务一】把握文本内容,理解烈士精神1.如何理解本文看似矛盾的标题?参考答案:作者说“为了忘却”,正是因为难以忘却,但为了不被悲痛压倒,为了更好地战斗,因而努力忘却。文中所谓的“忘却”,是“摆脱”“搁置”的意思。也就是将由战友牺牲而带来的无比悲痛暂时搁置一边,“夜正长,路也正长”,不如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地战斗。而唯有继续战斗,才是对烈士的最有价值的纪念。这个标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2.作者回忆了与白莽、柔石等人的交往,其写作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赞美讴歌了五位青年烈士纯朴、善良、追求光明与进步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缅怀之情;也揭露了反动政府的穷凶极恶、黑暗腐朽,表达了对敌人的卑劣行径无比的愤慨痛恨。3.作者在得知白莽、柔石等人牺牲后,悲愤中写下了一首诗,诗中有些内容在本文中有所表述,请举出有关语句加以印证理解。参考答案:诗句文中对应处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挈妇将雏”指文中“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慈母泪”指文中“不几天,即听得外面纷纷传我被捕,或是被杀了”“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朋辈成新鬼”指文中“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无写处”指文中“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4.怎样理解文中的三个典故?参考答案:①方孝孺的典故。方孝孺因不肯替朱棣起草诏书被杀,连累亲友宗族,实在很“迂”。但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敬仰和赞颂,鲁迅用此与柔石的精神作比。同时这一典故还以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青年的罪行。②“高僧坐化”的典故。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也无辜被杀,本来是“明明白白”的事,现在是“谁也不明白”;秦桧杀了岳飞后还要捉拿与岳飞有关系的道悦和尚,反动派抓了柔石又要捕鲁迅。这就暗示,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秦桧没有什么两样。更为深刻的是,鲁迅在这里对道悦和尚是持批判态度的,他不主张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持实力,继续战斗,体现了顽强的“韧”的精神。③《思旧赋》的典故。晋朝向秀作《思旧赋》,纪念因不满司马昭集团统治而被杀害的好友嵇康、吕安,表明对黑暗政治现实的极大不满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鲁迅用此典,将当时的处境、心情与向子期相比,揭露当时的政府和司马昭以屠杀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政治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没有言论自由,稍有不慎,即招杀身之祸。【任务二】揣摩文本语言,体会作者情感1.“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如何理解句中“不敢”“不愿”和“不屑”三词的含义?参考答案:三者政治态度不同。“不敢”并非“不愿”,只是慑于国民党政府的严酷统治。“不愿”者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取超然立场,不介入政治斗争。“不屑”者则把五个青年作家的遇害看作小事一桩,认为不值得见诸报端。这三个词,概括了当时大部分报纸刊物在白色恐怖下的态度,也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2.“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了。”如何理解这句话?参考答案:“国民”不仅包括民众,而且包括统治阶级,具有某国国籍的人都是该国的国民。白莽是热爱民众而憎恨统治阶级的。3.“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如何理解这段话中的三个“疑心”?参考答案:第一处“疑心”,是写对冯铿的印象。第二处“疑心”,是指柔石可能受到冯铿的影响。第三处“疑心”,是作者以自己的弱点来反衬柔石的优点。4.“原来如此!……”如何理解这段话?参考答案:这段话表达出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卑劣凶残地杀害革命青年的无比愤慨。句中的叹号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震惊,省略号中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愤怒和对死者的无尽的痛惜与怀念。5.“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部分?参考答案:血的教训使作者看到黑暗统治如夜,革命之路还长,斗争还很艰巨。“不如忘却”与文章开头呼应,再次扣题。作者意识到“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表明作者相信烈士的血不会白流,革命终将取得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胜利的信心,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课堂活动《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都是鲁迅先生为纪念为国而死的青年而作的纪念性文章,两文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认真阅读两文,谈谈你的理解。观点二两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及纪念对象不同。前者是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学生刘和珍而作。而后者是作者纪念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中被秘密枪杀的柔石、白莽、冯铿、李伟森、胡也频五位烈士遇难两周年而作。前者抒情激越,淋漓酣畅;后者抒情深沉,理智深刻。观点三这两篇文章对当局的认识不同。“三一八”惨案发生在军阀混战的年代,所以前者在热赞中国女性的同时,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后者在赞美烈士们为革命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的同时,揭露国民党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反映了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革命青年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切齿的愤怒和顽强的斗争精神。观点四这两篇文章表现出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阶段的不同。前者结尾充满悲伤,“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后者的结尾,充满对未来必胜的信念,“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早期的鲁迅基本上是进化论者,是革命民主主义者;后期的鲁迅是马克思主义阶级论者,是共产主义者。因此,前者以沉痛和愤慨的心情贯串全篇。后者化悲痛为力量,满怀信心,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投身于摧毁旧世界的战斗。整合建构【思路整合】【审美鉴赏】运用白描手法,刻画形象白描是小说塑造人物采用的一种手法,讲究以简洁的笔墨勾勒人物形象,不用衬托或少用衬托。它的好处是以少胜多、真切凝练。《为了忘却的记念》通篇用白描手法,夹叙夹议,真切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叙事平实无奇,既无华美的辞藻,也无新奇的想象,却写得意蕴深广,耐人寻味。如写柔石和白莽,并没有全面地描写他们的身世,他们的文学事业,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只是写了他们的几件事、几个生活片段。如写初次与白莽见面,白莽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这简明的一笔,却使人物具象化,表现了白莽的坦率和青年人常有的自尊。又如写鲁迅与白莽第三次相见:“我记得是在一个热天。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没有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汗。”这是从白莽夏天穿厚棉袍说起,交代了他是一个刚从狱里出来的革命者,衣物被没收了,又无夹衫,只好向朋友暂借厚棉袍了。用平淡朴实的文字写出这件有点奇特的事,写出了革命者的艰难和乐观的情怀。“彼此都不禁失笑”一语,可以给人无穷的回味。又如写柔石的“颇有点迂”,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这几句白描,表现了柔石憨厚的天性,一身书生气;柔石那天真的言词、笨拙的举动,也反映了他阅历不深,看待世人过于简单化、表面化的弱点。【素材挖掘】●为有牺牲多壮志。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多少先烈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白莽,多次入狱,矢志如一,直至牺牲;柔石,为人忠厚,做事勤谨,执着文学,生性单纯,却遭屠戮;冯铿、李伟森、胡也频,这些有理想、有追求的正直爱国青年,也都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我们要铭记先烈,不忘历史,发愤报国。●生命诚可贵,真理价更高。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五位“左联”革命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国民党政府设在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其中白莽的哥哥是国民党要员,可以保释白莽,只要白莽肯写悔过书,但白莽终究没有答应,而是写了一首给哥哥的告别诗:“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这首诗袒露了一个甘愿为革命信仰献身的战士的襟怀与人格。●我以我血荐轩辕。“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先生的志向,也可视为柔石先生的座右铭。柔石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五卅”惨案爆发后,柔石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动,开始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用小说、独幕剧、诗和散文等各种文体,写下了大量作品,或诅咒现实的黑暗,或歌颂爱情的坚贞,或倾吐个人心头的郁闷,留下了4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和译著。这些作品已列入世界文学的宝库,先后被译成日、英、俄、法、德、泰、印等多种文字,赢得了国外读者的喜爱和好评。一代英才,过早地凋零在国民党的屠刀和枪弹之下。练习思考与运用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A项,“什”应读“shí”;C项,“札”应读“zhá”;D项,“煞”应读“shā”。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措辞轻率编缉斩钉截铁B.拳拳伤疤客栈情随事千C.依稀袭击冤枉苟延残喘D.纷繁巡捕隔膜郑重其是答案:C解析:A项,“缉”应为“辑”;B项,“千”应为“迁”;D项,“是”应为“事”。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答案:C解析:C项,“急于事功”指做事急于求成。但在语境中,这位冠军表达的是不想功成身退的意思。与语境不合。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B.朝华社倒闭了,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C.我的那一本书,又被没收,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了。D.其中的一本《蕗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答案:C解析:C项是借代,以其衣服上的标志代指人。其余为比喻。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鲁迅的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思想,在鲁迅那里,人的概念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延伸,人是精神的,也是肉体的。。他以“树人”为名,写阿Q,写祥林嫂,揭示人性,倡树人道。A.鲁迅所关注的不是抽象的人,不是理念存在的人,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生命B.鲁迅所关注的不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生命,而是抽象的人,不是理念存在的人C.人不是抽象的,不是理念上存在的,而是活生生的个体生命,这是鲁迅所关注的D.人不是抽象的,而是活生生的个体生命,不是理念上存在的,这是鲁迅所关注的A解析:横线前后的文字陈述的对象是“鲁迅”,所以横线处的文字也应以“鲁迅”为陈述对象,排除C、D两项;比较A、B两项可以看出,语句的侧重点不同,结合前文“人是精神的,也是肉体的”可知,所填句子应强调“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生命”,另外根据横线后语境提供的人物也应该和“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生命”紧密相连,这就排除B项。二、思考与探究6.“迂”是柔石思想性格的一个特质,鲁迅对柔石的回忆多处围绕这个“迂”字。“迂”,一般说来是贬义的,鲁迅是批评柔石吗?如何理解柔石的“迂”?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略提示:柔石的“迂”有多重含义。概括地说,一是自己认准的路,明知吃亏也要走到底;二是跟女性一同走路,过分拘谨;三是不知人心险恶,总以为人们都是好的。在革命文学的道路上,柔石的“迂”,又表现为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一旦决定改变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他就不惜放弃熟悉的一套,不怕从头学起,不知困难为何物。本课结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3:09:49 页数:38
价格:¥5 大小:1.56 M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