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10.竹节人【教学目标】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4.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2.难点:(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课件播放歌曲《童年》音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的快乐时光里,肯定少不了玩具的陪伴,你们都玩过什么玩具呢?什么玩具是你最喜欢的?(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范锡林童年时候也有一个自己喜爱的玩具,而且这个玩具还是他自己亲手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这是什么玩具,是怎么做出来的,又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初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掌握不认识的字,并读一读。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重点指导:风靡(mǐ) 叉(chǎ)腿 金箍(gū)棒 窦(dòu)尔敦(dūn) 俨(yǎn)然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凛、雕、跺、颓”,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紧凑一些。“雕”是左右结构,右边有四横。“跺”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朵”,注意正确写法。“颓”是左右结构,左下部“几”第二笔是横折提,右边的“页”要瘦一点,最后一笔是点。4.积累词语。威风凛凛 叱咤风云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赫赫伟绩 津津有味 念念有词 全神贯注 忘乎所以 化为乌有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感情饱满地朗读课文。温馨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要注意停顿。如:“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1)全文围绕“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描写,仔细阅读全文,简单说说全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后发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2)合作与交流。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学生交流分享: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第一部分(1~2):概述“我们”当时全迷上了竹节人。第二部分(3~7):描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第三部分(8~19):主要写玩竹节人的乐趣。第四部分(20~29):写“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导致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我们”寻找时发现了老师在玩竹节人。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交流: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师总结:本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迷竹节人、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掌握了不少生字新词,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竹节人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复习故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复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夸张和幽默诙谐的语言,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阅读目的阅读方关注内容法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1.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导语和课后习题,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2.生分组交流完成表格内容。3.师点拨:(1)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时,我们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及介绍玩法的内容。(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时,我们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作者和小伙伴们斗竹节人时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3)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时,我们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1.思考:你们都获得了哪些信息?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角度分析。学生交流:开篇点题,“我们”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斗竹节人。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出主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三)研读课文第二、三部分。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3~19自然段。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学生找:第3自然段: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让学生齐读制作方法。)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学生通过分析“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把桌面上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破旧的课桌上裂缝纵横的样子,也表现出课桌的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这两段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生交流:作者连用五个短句、五个叹号。引导学生讲述这样写的好处。(描写出孩子们斗竹节人时紧张、激烈的场面,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四)研读课文第四部分。 请同学们浏览阅读第20~29自然段。思考:1.老师没收竹节人时“怒气冲冲”,玩竹节人时却又“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这矛盾吗?你觉得老师的这一行为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吗?明确:不矛盾。老师“怒气冲冲”是因为“我们”上课时没有专心听讲,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竹节人。这并不影响老师的形象,相反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童心未泯的老师形象。2.为什么“我”和同桌虽然没有拿回竹节人,却“心满意足”,而且“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了?明确:当“我们”看到老师玩竹节人的那一幕时,惊奇于孩子们喜爱的竹节人竟得到老师的青睐,原来老师也跟“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保持着一份童真和童趣。于是,在“我们”的心里,老师不再是站在“我们”的对立面,而是“我们”中的一员。竹节人消除了老师和“我们”之间的隔阂,所以“我们”“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教学反思】11.宇宙生命之谜【教学目标】1.认识“酶、碳、析、揭、磁、陨”等9个生字,会写“谜、摄、磁、御”等12个生字。会写“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沧海一粟”等10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难点是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2.教师准备《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课件播放《宇宙》视频)师伴随着视频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其他不可计数的星球,你们来猜猜这些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学习一篇与宇宙生命有关的科学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初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重点指导:沧(cānɡ)海一粟(sù) 辐(fú)射 轨(ɡuǐ)道 土壤(rǎng) 陨(yǔn)石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谜、倾、揭、御”,并且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谜”是左右结构,注意“迷”,相互要结合紧凑。“倾”是左右结构,右边最后一笔是点,书写时要注意。“揭”是左右结构,右下部里面的“人”字,捺画变点,书写时要注意。“御”是左右结构,注意第十笔是提,书写时要正确。4.积累词语。猜测 拍摄 枯萎 抵御 考察 沧海一粟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流畅地朗读课文。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要注意停顿。如:“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1)同学们,全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展开说明,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序,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2)学生交流分享。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第一部分(1~2):引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第二部分(3~4):列出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第三部分(5~8):写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基本排除了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第四部分(9~10):告诉我们太空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还需要人类继续探索。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先提出问题: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然后分析问题:生命存在至少要满足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就是火星;研究证明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后得出结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目前仍是一个谜。第2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复习故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宇宙生命之谜》,谁能复述这篇课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地球之外如果有生命存在,至少要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就是火星,但研究证明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目前仍是一个谜。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阅读目的阅读方法关注内容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1.师:在明确阅读任务之后,你详细阅读了哪些内容?跳过了哪些内容?为了达到阅读目的,详读的部分你采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师点拨:(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阅读第2自然段,用浏览阅读的方法,找出中心句,关注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2)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阅读第3、4自然段,可采用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关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的内容。(3)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阅读第5~8自然段,采用仔细阅读的方法,读懂读透,提取关键信息。(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学生交流: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生命存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学生找:第3自然段,生命存在至少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2.仔细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到了地球之外的哪些行星?它们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吗?师:引导学生寻找,依次排除不具备条件的星球——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研读第三部分。仔细阅读课文第5~8自然段。思考: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最后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找出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师引导学生:(1)作比较:作者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相似点:昼夜长短相近,都有四季更替。由此比较,又引出科学家的两种猜测:一是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二是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人们认为那是植物随季节的变化而变色。经过近距离观测,证实这两种猜测是错误的。(2)列数字: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火星与地球存在相似的地方,以此说明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此外,还说明了火星上水分少、二氧化碳含量多,证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3)举例子:作者为使读者更加信服,通过列举探测器对火星进行实地探测的例子,得到了两个结果:一是在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这样又否定了火星表面有生命存在的说法。(五)研读课文第四部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9、10自然段。作者得出结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思考: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是火星和地球很相似,人类能不能移居火星呢?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学生回答得有理有据即可。此环节让学生展示课前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加以判断。)【板书设计】宇宙生命之谜【教学反思】12*故宫博物院教学目标:1.认识“鳌、銮、蟠、磬、鎏、”等13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枋、迥然不同、藻井”等6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2.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生自由回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特别是那里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初读要求: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1)重点指导:螭(chī)首 金銮(luán)殿 额枋(fāng) 蟠(pán)龙磬(qìng) 攒(cuán) 镏(liú) 迥(jiǒng)然不同(2)指名读,正音。(3)“开火车”,练读。(4)做游戏巩固字词。①“贴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②玩找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相关的生词。三、整体感知,明确任务。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我们介绍故宫提供的四份材料。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四、重点研读,指导方法。1.师: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画出交代行踪和方位的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1)学生边读边画出行踪词和方位词。①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来到……”“从……出来……下了……”“从……出……就到……”等。②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等。(2)学生交流,师点拨。(课件出示: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加上文字介绍。)(3)小组合作:画出故宫参观的路线图,并交流、讨论。推荐优秀小组用投影仪展示解说,其他小组可以相继补充。师点拨,学生总结: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2.景点讲解。(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位置、外观、内景、用途等。)(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有自己的创意。五、汇报评价,点拨指导。1.参观路线图。(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的?)(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①找出参观的路线,将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这样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②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出示: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2.介绍一两处景物。(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学生小组讨论,指名回答,教师指导)出示:①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多),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螭首),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②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③位置和功用(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④重建。(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4)请大家阅读“材料二”,这也是一则与太和殿有关的材料,阅读后,提取相关信息补充到解说材料中去。(5)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和殿呢?(学生自由说,可以按台基、外观、内饰、位置和功用的顺序,也可以是其他顺序。)六、合作探究,课堂小结。(一)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汇报,评价,指导。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2.作者是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的?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1)规模宏大壮丽(板书):紫禁城城墙十米多高。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2)建筑精美(板书):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都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3)布局统一(板书):紫禁城东西南北有四座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二)课堂小结。学习本文,我们要明确——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还要学习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恰当使用方位词语。(板书:选好立足点 用准方位词)【板书设计】故宫博物院总体特征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向北由外到内选好立足点用准方位词【教学反思】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1.准确地审题,联系自己的生活,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写作。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3.能够通过观察和体会生活,发现其中对个人成长有意义的元素。4.写完习作后,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重点难点:1.学会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独特感受。2.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种种美好。3.通过对例文的评改和例段的欣赏,学会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熟知习作要求,思考生活中让人感觉美好的种种事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们的生活更美好?(学生自由回答)是啊,生活中,听听音乐会让人心情愉快;把种子种下去,等待种子发芽、长大,会有成就感;旅旅游看看美景,会增长见识。如何用笔记录这美好的生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写半命题作文:    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合作,审题指导。1.回忆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学生组内自由交流:(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微笑、诚信、梦想、创意、运动、集邮、旅行、种花……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组内自由交流:师引导点拨:本次习作,其实就是把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感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写下来,能表现美好的生活,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三、写法引领,明确思路。 师引导点拨: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生活是美好的,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精彩无处不在。这精彩使人感动,给人带来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补充的范围很宽泛,可以是名词、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代词等,如:友谊、追求、平凡、她等。2.明确思路,以事写情。半命题作文在一定范围内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度,能使我们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在写作过程中,要借助事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3.贴近生活,切入点要小。最好从自我生活实际中选择事物拟题,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切入点要小,做到小中见大。4.巧用手法,生动具体。习作时围绕中心,巧用各种手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四、回顾课文,学以致用。1.回顾课文《竹节人》第2自然段“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点出主题“斗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接着写“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表现了“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入迷。2.仿照《竹节人》的写法,小组交流你选择的事例。五、明确内容,读懂要求。习作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微笑、诚信、梦想、创意、运动、集邮、旅行、种花……写作视角要与众不同,突出一个“更”字。(2)能结合具体事例,巧用各种手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想好后再写,要认真书写。(4)450字左右。六、实战演习,作业设计。完成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七、修改习作,小组分享。教学反思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3.积累古诗词《春日》。教学重点积累朱熹的诗《春日》。教学难点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回顾导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比一比,看看谁的收获会更多。二、学习“交流平台”。1.回顾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想一想,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个阅读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和心得?学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回顾课文《故宫博物院》,如带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的任务,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2.谁来说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3.学习《竹节人》,你们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学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回顾课文,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相关的段落应该仔细阅读,反复阅读,而关联性不强的段落,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引导梳理出“有目的地阅读”的一些基本策略。第一步,明确阅读文章的目的和任务。第二步,大致浏览文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相关段落和内容。第三步,细读相关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如找中心句、提取关键信息、勾画关键词等。第四步,查找其他资料,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完成阅读任务。三、学习“词句段运用”。(一)生活中总有美好的瞬间,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怎样留住这些瞬间,定格这份精彩呢?请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思考:1.你喜欢哪个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情景,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交流:(1)第一个片段,作者抓住“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4个关键词语,写出了观战的热闹场景,从正面写出了同学们观看斗竹节人非常入迷。(2)第二个片段,作者抓住“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4个关键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同学看得入迷的情景。(3)第三个片段,作者通过“上前”“后退”“叽里咕噜”“闪着异样的光”“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痴痴地微笑”“轻轻地舒了口气”等关键词句,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写出了罗丹修改塑像时认真、入迷的情景。师引导,学生总结:三个片段都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入迷,有的片段还抓住了人物嘴里发出的声音、脸上的神态。在描写场面时,可以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这样可以使内容生动具体,更能吸引读者。2.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类似的情景,运用所学方法来写一写吧!推荐优秀的片段,投影仪展示,欣赏佳作。(二)习作中对某种事物进行说明时,为了使语言条理清楚,你们会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呢?请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1.学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介绍说明事物时,采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可以使语言条理清楚、观点明确。2.小试牛刀,举一反三。(1)班级里举行“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活动,你们会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自己呢?学生自由交流:我要竞选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我认为我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我热爱体育运动,不论是校运会还是各种球类比赛,大家都常常会看到我的身影,而且我总能拿到好的名次;二是我有强烈的责任心,经常热心帮助体育成绩不好的同学,在我的带动下,许多原来常常排斥体育课的同学都喜欢上了体育运动;三是我有丰富的组织经验,经常协助体育老师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如羽毛球比赛、篮球比赛、踢毽子比赛等。希望大家能够选我做体育委员。(2)假如你是一个足球爱好者,想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你会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让妈妈同意你的请求呢?学生自由交流:妈妈,请您允许我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吧,因为踢足球有很多好处:一是能够强身健体,让我拥有强壮的体魄和矫健的身手;二是能够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三是能够提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在和队友的沟通交流中学会更好地团结协作。四、学习“日积月累”。1.播放微课《春日》,在欣赏春光美的同时,理解背诵古诗。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2.了解《春日》的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诗中的泗水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这其实是一首哲理诗。3.小组竞赛,背诵古诗《春日》。教学反思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2 10:53:42 页数:20
价格:¥7 大小:94.86 KB
文章作者:135****156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