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赠与公证细则以及赠与公证书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赠与公证细则以及赠与公证书 <br />第一条 为规范赠与公证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制订本细则。 <br />  第二条 赠与是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愿将其所有的财产无偿赠送他人的法律行为。 <br />  将其所有财产赠与他人的人为赠与人,接受赠与的人为受赠人。 <br />  赠与人、受赠人可以分别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br />  第三条 赠与公证是公证处依法证明赠与人赠与财产、受赠人收受赠与财产或赠与人与受赠人签订赠与合同真实、合法的行为。 <br />  第四条 办理赠与公证,可采取证明赠与人的赠与书,受赠人的受赠书或赠与合同的形式。赠与书是赠与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将财产无偿赠与他人;受赠书是受赠人单方以书面形式表示接受赠与;赠与合同是赠与人与受赠人双方以书面形式,就财产无偿赠与而达成的一种协议。 <br />  第五条 赠与人赠与的财产必须是赠与人所有的合法财产。赠与人是公民的,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r />  第六条 赠与书公证应由赠与人的住所地或不动产所在地公证处受理。受赠书、赠与合同公证由不动产所在地公证处受理。 <br />  第七条 办理不动产赠与公证的,经公证后,应及时到有关部门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否则赠与行为无效。 <br />  第八条 办理赠与书、受赠书、赠与合同公证,当事人应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亲自到公证处确有困难的,公证人员可到其居住地办理。 <br />  第九条 申办赠与书、受赠书、赠与合同公证,当事人应向公证处提交的证件和材料: <br />  (一)当事人办理赠与书、受赠书、赠与合同公证申请表; <br />  (二)当事人的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 <br />  (三)被赠与财产清单和财产所有权证明; <br />  (四)受赠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如需经有关部门批准才能受赠的事项,还需提交有关部门批准接受赠与的文件,代理人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受赠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代理人应提交有监护权的证明; <br />  (五)赠与书、受赠书或赠与合同; <br />  (六)赠与标的为共有财产的,共有人一致同意赠与的书面证明; <br />  (七)公证人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br />  第十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 <br />  (一)当事人身份明确,赠与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赠与财产的所有权证明; <br />  (二)赠与财产产权明确,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赠与合同已达成协议; <br />  (三)赠与财产为不动产的,不得违背有关房地产的政策、规定; <br />  (四)当事人提交了本细则第九条规定的证件和材料; <br />  (五)该公证事项属本公证处管辖。 <br />  对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br />  第十一条 公证人员接待当事人,应按《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二十四条规定制作笔录,并着重记录下列内容: <br />  (一)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关系,赠与意思表示及理由; <br />  (二)赠与财产状况:名称、数量、质量、价值,不动产座落地点、结构; <br />  (三)赠与财产产权来源,有无争议; <br />  (四)赠与财产所有权状况,占有、使用情况及抵押、留置、担保情况; <br />  (五)赠与形式; <br />  (六)赠与书、受赠书或赠与合同的具体内容; <br />  (七)赠与行为法律后果的表述; <br />  (八)公证人员认为应当记录的其他内容。 <br />  公证人员接待当事人,须根据民法通则和有关房地产政策、规定,向当事人讲明赠与的法律依据和不动产权属转移须办理的登记手续以及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 <br />  第十二条 赠与书的主要内容: <br />  (一)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 <br />  (二)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关系,赠与的意思表示及理由; <br />  (三)赠与财产状况:名称、数量、质量、价值,不动产座落地点、结构。 <br />  第十三条 受赠书的主要内容: <br />  (一)受赠人与赠与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 <br />  (二)受赠人与赠与人的关系,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及理由; <br />  (三)受赠财产状况:名称、数量、质量、价值,不动产座落地点、结构。 <br />  第十四条 赠与合同的主要内容: <br />  (一)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 <br />  (二)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关系,赠与、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及理由; <br />  (三)赠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4:46:04 页数:3
价格:¥3 大小:14.71 KB
文章作者:U-4313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