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第3课尚贤二教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尚贤[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闳夭(hónɡ)   社稷(jì)   庖(páo)厨远鄙(bǐ)阖(hé)闭罝(jū)罔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今上举义不辟贫贱(“辟”,通“避”)(2)四鄙之萌人闻之(“萌”,通“氓”,民)(3)谨上为凿一门(“谨”,通“仅”)(4)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罔”,同“网”)(5)莫不敬惧而施(“施”,通“惕”)(6)美章而恶不生(“章”,通“彰”,明显,显著)(7)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尚”,通“倘”)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就(2)举(3)尚(4)所以(5)若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则是本失其所欲(名词作状语,从根本上)(2)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3)将在于众贤而已(使动用法,使……众多)15\n(4)必将富之贵之(使动用法,使……富,使……贵)(5)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动词用作名词,辅助的人)(6)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多)(7)不义不富(使动用法,使……富)(8)谨上为凿一门(名词作状语,在上面)(9)则上得要也(动词用作名词,要领)(10)无能则下之(使动用法,使……下,降低)(11)美章而恶不生(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事,丑恶的事)(12)今上举义不辟贫贱(形容词作名词,贫贱的人)(13)今上举义不辟疏(形容词作名词,跟君王关系疏远的人)(14)今上举义不避远(形容词作名词,不在君王身边的人)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判断句)译文:这种人本来就是国家的宝贝,社会的好帮手。(2)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定语后置)译文:现在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等人,都想要使国家富有。(3)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状语后置)译文:所以古时候尧从服泽的北岸举用了舜。(4)是其故何也?(宾语前置)译文:这是什么缘故呢?(5)贤士不可不举。(被动句)译文:贤能的人不能不被举荐。[整体·感知]本课选文具体阐述了墨子的“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主张。墨子在选文中采用层层推进说理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从现实入手并以古代圣王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了“尚贤事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要“尚贤事能”。不仅如此,他还从实践上加以指导,他仍以古代圣王为例,具体阐述了“尚贤事能”的原则和方法。其中,他大胆提出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的“尚贤事能”的原则,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形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高举起了以公义为标准选拔官员的大旗,向任人唯亲的弊政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文脉·梳理]15\n[文本·层析]1.结合文章,谈谈墨子评判“贤才”的标准。                                                                                                                                                                                                                        【答案】 墨子吸收了孔子关于“德才兼备”、尤重其德的思想,并提出了选贤的三个具体标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德行高、口才好、学识广博的人才可称为贤者,强调贤才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丰厚的学识。他还认为贤才最根本的标准有两条:一是“义”,二是“能”。所谓“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就是说不义之人绝不可能成为贤才,只有讲“义”的“兼士”才有可能成为贤才。“兼士”就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的兼爱之人。“义”指道德品质和志向,是一个道德范畴,墨子将其放在首位,主张为政要“列德而尚贤”“以德就列”。“能”则指才能,“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贤者必备才能,故曰“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2.作者写想让“贤良之士”增多就要让他们“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而为什么提到“善射御之士”?                                                                                                                                                                                                                                                                                                                                    【答案】 作者写为使“贤良之士”增多,写到了“善射御之士”,采用了类比的方式,国家要想使善射御之士增多就必须“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同样,国家要想使“国之良士”增多,也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3.15\n墨子指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体现了墨子什么样的思想?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在古代,统治者对农与工肆之人是看不起的,那些出身社会下层的人士即使才德兼备,也往往受到压制。墨子的尚贤思想有突破性的意义。他大胆地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种思想,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形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突破了任人唯亲的弊政,正是墨子尚贤思想的精华所在。4.请赏析“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这句话。                                                                                                                                                                                                                                                            【答案】 一个国家拥有的贤良之士众多,治理国家的力量就雄厚;贤良之士少,治理国家的力量就薄弱。崇尚和重用人才是治国的根本。墨子把国家中人才的多少与统治的安危联系在一起,从中告诫统治者,要想国泰民安,就得广泛招纳人才。这一尚贤思想为后来人才概念内涵的演化发展打下了基础。5.墨子“尚贤”的思想有何进步意义?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说说你的理解。                                                                                                                                                                                                                        15\n                                    【答案】 在春秋以前,基本上依据宗法血缘的“世卿世禄”制度规定进行任官和封赏,所谓“周道亲亲”“立嫡以长不以贤”。春秋中后期,政治、军事斗争日趋激烈,贤能人才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国统治者开始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如晋文公虽仍“昭旧族,爱亲戚”,但更重视“明贤良”“赏功劳”,以致“左右皆卿才”。吴公子季札甚至说:“君子务在择人。”但真正系统地提出尚贤思想的是孔子。孔子不仅论述了尚贤的重要作用、贤能的标准,而且也提出了识贤的原则和用贤的策略。而孔子的“尚贤”还局限在贵族阶级内部,与一般平民无涉。墨子在继承孔子尚贤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又发展了这种尚贤思想,在选贤、用贤、众贤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观点和具体方案,含有平等选拔人才的民主因素和合理使用人才的思想,这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体现了其思想的进步性。15\n15\n15\n伯益,也作大费。庖厨:厨房。得:成功。罝(jū)罔:渔猎之网。罔,同“网”。莫不敬惧而施:没有谁不恭敬害怕和警惕15\n一、基础巩固1.下列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②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③四鄙之萌人闻之 ④美章而恶不生 ⑤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⑥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A.①②④⑥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解析】 ①“辟”通“避”。③“萌”通“氓”。④“章”通“彰”。⑤“尚”通“倘”。【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 A项,前一个“本”作宾语,是名词,当“根本”讲;后一个“本”用在谓语动词“失”前修饰谓语,是名词用作状语,当“从根本上”讲。B项,前一个“服”带了宾语“事”,作动词,当“从事”讲;后一个“服”作谓语,是动词,当“被征服”讲。C项,两个“辟”都是动词,通“避”,但前一个“辟”当“回避、躲避”讲,而后一个“辟”当“避免、免除”讲。D项,两个“举”都带了宾语,是动词,均当“提拔”讲。【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33852081】例句:将在于众贤而已A.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C.不义不富D.今上举义不辟贫贱【解析】15\n A项,“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才德的人;B项,“佐”,动词活用为名词,辅助的人、助手;D项,“贫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贫贱的人;例句与C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众”,使……众多;“富”,使……富有。【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 A项,动词,认为/介词,按照;B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C项,动词,做、实行/介词,因为;D项,表顺承的连词/表转折的连词。【答案】 B5.名句填空。(1)故官无常贵,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无能则下之。(3)________,________,此若言之谓也。(4)________________,政之本也。【答案】 (1)而民无终贱 (2)有能则举之 (3)举公义 辟私怨 (4)夫尚贤者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9题。【导学号:33852082】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论衡·儒增》15\n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酉阳杂俎·贬误》【注】 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B.于是乃偃兵偃:停止C.如审有机关审:确实D.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A项,“悼”有“担心、悲伤、悼念”几种义项,根据语境,应该是“担心”的意思。B项,根据语境,解释为“停止”正确。C项,“审”有“详细、确实、清楚”几种义项,结合句意推断,这里是“确实”的意思。D项,“赍”,联系《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赍(赠送)钱三百万”中的“赍”,推知解释正确。【答案】 A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B.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C.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D.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解析】 “父后伺得鸢”意思是“后来,他的父亲伺机得到木鸢”,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吴人以为妖遂杀之”句中“以为妖”与“遂杀之”是两个动作,用“遂”连接中间,宜断开,“般又为木鸢乘之”中“乘之”不能断到下句,排除D项。【答案】 B8.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15\nB.《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述有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中说“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原文中并没有提到,属无中生有。【答案】 A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译文:                                                                        (2)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译文:                                                                        (3)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判断句、省略句。(1)“必”,假如、如果;“曷”,为什么。(2)“如”,如果;“机关”,名词,机件、枢纽;“等”,等同,相同;“则”,那么;“遂”,就;“不集”,不落下。(3)省略句:般为(他们)断(木人)一手,其日吴中大雨。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答案】 (1)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2)如果木鸢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3)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参考译文】15\n过去楚国想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担心这件事。他从鲁国出发赶了十天十夜的路,脚上长了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包裹双脚向前赶路,终于到达楚都郢城。拜见楚王,说:“我听说大王您要发兵攻打宋国,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然后才攻打它的吗?使劳苦大众逃亡,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还要进攻它吗?”楚王说:“果真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墨子说:“我看大王您一定有损道义却又得不到宋国。”楚王说:“公输般是天下有名的工匠,制造了云梯这种器械,假设用云梯来攻宋,怎么能不取胜?”墨子回答说:“让公输般设置云梯来攻城,请允许我来防守。”于是公输般设置攻城的器械,墨子设置守城的装备。公输般多次攻城,墨子多次打退他,始终攻不进城内。于是楚王只得收兵,停止对宋的进攻。《淮南子·修务训》儒者的书上称赞:“鲁般和墨子技艺高超,用木头雕刻成鸢,飞翔三日不会落下来。”说他们用木头做成木鸢使它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日不落下来,就是夸大。用木头雕刻成木鸢,来效法鸢的外形,怎么能飞上天就落不下来了呢?既然能够飞翔,怎么能达到三日之久呢?如果确实有机关,飞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能一直翱翔,不该说三日不落下来。像社会上流传的话说:“鲁般技艺高超,却丢失了他的母亲。”这是说巧工鲁般为他的母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那上面坐着他的母亲,车一跑就不回来了,鲁般于是失去了他的母亲。如果木鸢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但机关只能在很短时间内起作用,不能够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一样也应该三天内在路上停下来,不会一去不回而因此丢失鲁般的母亲。看来这两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论衡·儒增》鲁般,肃州燉煌人,生卒年月不详,他心思精巧,善于创造。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不久,他的妻子怀孕,父母再三追问,他的妻子才说出了这一切。后来,他的父亲伺机得到木鸢,敲击机关十多下,乘上它,一直飞到了吴会。吴人以为鲁般的父亲是妖怪,就杀了他。鲁般又造了一只木鸢,乘上它飞到吴国都会,找到了父亲的尸体。鲁般怨恨吴人杀了他的父亲,回来后在肃州城南,造了一个木仙人,让他的手指向东南吴地方向,吴地大旱三年。占卜术士说:“吴地大旱,是鲁般干的。”吴人带着许许多多的物品来向鲁般谢罪。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大唐初年,当地人还祈祷过这个木仙人。《酉阳杂俎·贬误》三、语言表达10.把下面四句话按适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墨学沉睡了2000年,这2000年,正好是中国帝王集权专制的2000年。________墨家作为中国最富创造力的古代精华,其复兴受到重视,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①当封建专制面临解体时,思想上的专制罗网也被撕开一角。②墨家的道义,注定其本质精神无法苟合于集权的专制政体。③墨家的复兴,必然要等待君主集权制的崩溃。④墨子的学说,在晚清时期重新被重视,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解析】 ②③写“沉睡的原因”应在前;④①写复兴应在后。15\n【答案】 ②③④①四、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完成11~15题。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治而得乱治:太平B.必将富之贵之贵:富贵C.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尚:崇尚D.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术:方法【解析】 B项,贵:使……富贵。【答案】 B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乎”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A.儿寒乎?欲食乎B.出跳梁乎井之上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解析】 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介词,在;A项,语气助词,表疑问;C项,介词,比;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答案】 B13.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B.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C.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D.是其故何也【解析】 B、C两项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定语后置句;D项,宾语前置句。【答案】 BC14.用“/”线给下面文字断句。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答案】 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15.翻译下面的句子。15\n(1)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译文:                                                                    (2)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译文:                                                                    【答案】 (1)因此国家才德兼备的士众多,那么国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2)譬如要使一个国家的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增多,就必须使他们富有、使他们尊贵、尊敬他们、称赞他们,这之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增多了。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7 17:06:53 页数:15
价格:¥3 大小:290.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