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期中达标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它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它是(  )A.秦朝B.隋朝C.元朝D.明朝2.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朝(  )A.统治十分残暴B.洛阳盛产粮食C.横征暴敛无度D.社会经济发展3.《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这则材料表明唐太宗认为(  )A.要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B.要强国利民必须改革C.当好皇帝心中必须有人民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4.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A.虚心纳谏B.轻徭薄赋C.科举选才D.微服私访5.“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人们对如图石拱桥的赞美。这座桥的设计者是(  )A.李冰         B.李白C.李春         D.杨坚6.如果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乐章,那么“开元盛世”就是乐章里的最强音,它的出现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几代人”指(  )A.唐高祖 唐太宗 唐玄宗7\nB.唐太宗 唐高宗 唐中宗C.唐高宗 武则天 唐玄宗D.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7.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涌现出了不同特色的文学体裁,下列佳句最能体现唐代文学特色的是(  )A.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B.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C.世界领先 无私奉献D.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9.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李世民B.武则天C.赵普D.赵匡胤10.宋代对于较为重要的中央机构,多重叠设置:在地方大区的路级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在州郡一级则特设通判一职,与知州并列,等等。这说明宋代(  )A.重视权力制衡B.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加强D.君相矛盾弱化11.学习历史要分清史实与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宋朝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B.北宋从越南引进占城稻C.北宋前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D.经济重心南移使南方沿海城市迅速发展12.《宋史·食货志》记载:“大中祥符四年(110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这段材料反映了北宋时期(  )7\n①占城稻传入中国②朝廷指导农民种植占城稻③占城稻生长适应性强④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黄河流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下列对“我国两宋时期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订立和约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与金议和A.北宋和南宋都是被大金所灭B.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C.各民族政权之间“和与战”并存D.各民族政权由对峙到完全统一14.文天祥和岳飞受到人们尊敬的共同原因是(  )A.都坚持正义斗争B.都对皇帝忠心耿耿C.都遭到奸臣的谋害D.都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军队15.沈括所撰《梦溪笔谈》一书记载了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2000年,我国历史学家在藏黑水城文献(研究西夏的珍贵资料)及宁夏和甘肃出土的西夏王朝时期的文物中发现一批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品。上述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说明(  )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不可信B.印刷品是宋代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C.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是由西向东D.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不晚于北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总计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7\n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因而深深烙下了时代的印痕。材料一 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它促使一些读书人平时注意加强对古体诗、律诗、辞赋、散文、小说的写作训练,认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唐玄宗时,诗赋定为科举的必考项目。唐诗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近五万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材料二 宋朝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宋代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队伍扩大,人们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只用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这一形式更为流行。(1)材料一反映了唐诗繁荣的哪一原因?(3分)(2)据材料二,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6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9分)7\n17.宋朝,一方面科技文化发达,人民生活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军队战斗力低下,外患不断。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有利于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 北宋时期,始终没有酿成全国性的内乱,所谓“有外患而无内忧”。较长时间安定的内部环境,士人能享受相对较多的自由,都与“崇文抑武”的大氛围有关。这对促进经济和文化科技的发展,无疑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陈寅恪先生即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见解。——摘编自《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背景和影响》材料三 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十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当时的文化娱乐夜市有多种类型,在酒楼茶社里有艺人演唱、讲史;在瓦肆勾栏中有杂剧表演;还有街头歌舞表演,人们装扮成剧中的各类人物,做出不同的动作,结成队伍游街表演,称为队舞。——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四 (宋朝)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据材料一,说明“北宋朝廷一片恐慌”的原因,并概括澶渊之盟的历史影响。(6分)7\n(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北宋带来“较长时间安定的内部环境”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科技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6分)(3)材料三反映了北宋社会的哪些现象?(4分)(4)据材料四,概括宋朝存在的问题。假如你是宋朝的一名大臣,为解决存在的问题,你会向朝廷提出怎样的建议?(4分)18.阅读材料,探究问题。(17分)材料一 隋文帝时,命令各州向中央选送人才,参加秀才、明经科的考试,合格者获得做官的资格。隋炀帝时,又增设了进士科。7\n材料二 宋朝初期虽然还处在战争状态,但赵匡胤对开科取士却没有丝毫懈怠,建国当年便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录取了19人;第二年考试,只录取了11人;此后数年,每榜进士都在10人左右,最少的是乾德四年(966年)仅录取了6人,可谓凤毛麟角。而唐、五代以来,每科进士录取人数都为二三十人。材料三 开宝三年(970年),宋太祖命主持科举的礼部整理近十年来以及后周乃至后汉的举子档案,统计历经15次考试全部终场还没考中的人数。礼部经过仔细核查,列出了以司马浦为首的共计106人的名字。赵匡胤大笔一挥:这些人实在不易,统统赐本科进士出身。后来,在宋朝,这种进士有个专门的名称,叫“恩科进士”,即皇帝开恩特赐的进士。(1)据材料一,概括隋朝选官的方式是什么。这种选官方式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宋朝初期科举取士呈现什么趋势。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10分)(3)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其所探究的主题。(3分)7\n答案1.B2.D 点拨:由材料“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粮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可知,隋朝的粮仓规模大,数量多,说明隋朝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发展迅速。D符合题意。故选D。3.C 点拨:从“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君民相互依存的关系,十分重视人民,因此材料表明唐太宗认为当好皇帝心中必须有人民。故选C。4.A 点拨:分析题干“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可知,吸取这一教训后,唐太宗注重的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虚心纳谏。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使得贞观时期,人才济济,朝臣进谏成风,他重用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敢于直言,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他死后,唐太宗称自己失去了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故选A。5.C 6.D7.B 点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是唐诗;A是楚辞;C是宋词;D是元曲。故选B。8.D 点拨:依据题干信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玄奘西行归国,带回了大量的佛经典籍。所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故选D。9.D10.A 点拨:依据题干“多重叠设置”“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在州郡一级则特设通判一职,与知州并列”等信息可以看出宋代重视权力制衡,故A正确。平行机构设置,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题干涉及的并非都是中央集权,排除C;题干不能体现D项,排除。故选A。11.D12.A 点拨:材料体现了北宋政府对南方农业的重视,采取的措施有政府遣使引进占城稻;让转运使宣传占城稻种植方法,讲明了占城稻“不择地而生”,生长适应性强,①②③是正确的。故选A。\n13.C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都很大,后来,北宋与西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故B不符合题意;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由此可知,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和与战”并存。北宋为金所灭,南宋为元军所灭故A错误;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始终处于对峙状态,没有完成统一,故D错误。故选C。14.A 15.D16.(1)科举制的推动。(3分)(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6分)(3)政府政策的引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人民大众的需求。(9分)点拨: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可以概括出唐诗繁荣的原因之一是科举制的推动。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宋代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队伍扩大,人们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只用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这一形式更为流行”可以概括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第(3)问,材料一说的是政府政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二涉及社会其他方面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将它们进行总结即可得出答案。17.(1)原因:辽军进攻北宋,威胁都城开封。历史影响:使宋辽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6分)(2)政策:重文轻武政策。史学:《资治通鉴》。科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或指南针的发明等。(6分)(3)商业繁荣;城市市民生活丰富。(4分)(4)问题: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下;增加朝廷的财政负担。建议:进行机构改革,重视军事力量的建设等。(4分)18.(1)方式:考试。标志:隋炀帝设立进士科。(4分)\n(2)趋势:录取人数越来越少。(3分)变化:开宝三年(970年)开始,进士人数有大幅提升。(3分)原因:宋朝统治者不断推行重文轻武政策。(4分)(3)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3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11 18:14:07 页数:10
价格:¥3 大小:74.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