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0

2/50

3/50

4/50

剩余4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n记承天寺夜游疏附县第三中学曹大建\n就拿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来说吧,全文不过百字,你说他讲了什么大道理呢?没有。你看它的修辞用字很华丽吗?也不。但大家硬是觉得它美,硬是要把它看成中国小品文的精粹……——梁文道《但少闲人》\n苏轼(1037—1101)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n八月,被捕入狱。元丰二年七月,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引发“乌台诗案”。十二月,获释出狱,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有职无权的闲官)。背景简介\n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小片段。\n\n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朗读课文\n遂寝藻荇柏字音强化zǎoxìngbǎisuìqǐn\n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n\n\n\n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自主释词译句⑤①②③④\n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照进高兴、愉快的样子想到到于是睡,睡觉共同,一起院子里翻译:门\n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交叉错杂原来是清闲的人只是罢了形容水清澈透明翻译:\n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句验收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n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n找出分别运用了以上表达方式的句子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研习课文\n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承天寺中庭“我”和张怀民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n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中庭)\n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n研习课文三、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________,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n四、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n结构梳理!全文共分三层,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记承天寺夜游记叙描写抒情——寻伴夜游——庭中月色——月下感叹\n本文中最传神的语句是哪几句?抄下来,说说你的理解。\n“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无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正面描写)用“藻荇交横”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侧面描写)这个世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无尘俗的胸襟。\n庭下如积水空明\n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n\n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n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竹柏影皎洁、空灵、清丽、淡雅月光如水\n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n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n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月色入户——门庭冷落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以别人为追求名利的不“闲”反衬“吾两人”闲)\n体会情感:1、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2、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3、“闲人”指谁?为何自称“闲人”?“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n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寻”“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欣喜之情有点遗憾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心有灵犀的喜悦从容闲适“闲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n领悟“闲”之意入夜,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怀民于庭中散步.欣赏月下美景.1、问题:这清闲之意,你认为作者是清闲的人吗?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闲(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n问题2:作者为什么称自己是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贬谪的悲凉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寞。\n你能从文中读出苏轼当时的心境吗?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n闲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归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n欣然贬谪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反差←→\n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的感情微妙复杂,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更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使我们看到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其笔下的月夜才如此空灵、皎洁。\n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领悟文章主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n找出作者笔下的景物,体味作者寄托的情感。月光→思家乡念亲朋邀志同道合友享恬淡优美景竹柏→君子高洁坚强志趣高洁笑对人生\n问题探究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n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n记承天寺夜游感慨---月色入户夜游赏月闲叙事---写景--月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情景交融贬官排遣郁闷热爱生活豁达乐观课文总结\n全文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记叙描写抒情——寻伴夜游——庭中月色——月下感叹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乐观\n1、搜集有关“月”的诗句;2、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布置作业: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06 09:00:03 页数:50
价格:¥5 大小:902.04 KB
文章作者:送你两朵小红花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