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pò(逼迫)xuē(剥削)jìn(松劲)迫pǎi(迫击炮)削xiāo(削笔)劲jìng(强劲)2.易读错的字燕山(yān)暂时(zàn)严峻(jùn)彻底(chè)坚劲(jìng)宪兵(xiàn)侦探(zhēn)画押(yā)追悼(dào)鸿毛(hóng)二、词语听写脉络焚烧军阀避免暂时僻静魔鬼砖墙执行绞刑革命彻底迁就泰山压迫批评鼎盛目标牺牲炊烟埋葬瞪眼执行严峻尖锐千锤万凿五湖四海精兵简政死得其所怒气冲冲粉身碎骨千磨万击三、词语积累1.近义词慈祥——和蔼坚决——坚定严峻——严肃哀思——悲哀威胁——威逼经常——常常五湖四海——四面八方2.反义词幼稚——成熟破坏——保护紧张——轻松暂时——永远困难——容易伤心——开心不慌不忙——惊慌失措3.四字词语千锤万凿粉骨碎身千磨万击一拥而入不慌不忙怒气冲冲五湖四海死得其所不约而同精兵简政四、背诵、默写1.古诗背诵背诵《马诗》《石灰吟》《竹石》;《为人民服务》第2—3自然段;默写《竹石》。2.背诵日积月累。五、句子赏析3\n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赏析:开篇直接交代回忆的年、月、日,突出了时间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离现在已经十六年”,照应了文题,这是文中第一次运用照应的写作手法。2.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赏析:这句话运用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的革命者,看到了一个慈祥的父亲。“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3.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赏析:这句话是语言描写,最后的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赏析:固:本来。或:有的人。于:表示比较。这句话说明了死的两种不同意义。六、课文理解1.《马诗》《石灰吟》和《竹石》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马诗》中诗人借写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石灰吟》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借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竹石》是借竹子来表现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高尚情操。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按照“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展开的,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怀念)之情。3.《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课文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七、日积月累1.日积月累:3\n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2.拓展积累—形容人物品质的词语:大公无私视死如归坚贞不屈鞠躬尽瘁高风亮节大义凛然洁身自好虚怀若谷临危不惧死而后已光明磊落浩气长存舍己为人拾金不昧八、单元语文要素小结1.阅读文章时,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比如,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关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2.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记叙故事、写信、写日记、创作诗歌……3.学会查阅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29 10:54:06 页数:3
价格:¥3 大小:28.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