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心得)之教学过渡的艺术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论文之教学过渡的艺术 <br />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可能用过&ldquo;学完了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读读课文&rdquo;、&ldquo;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段,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rdquo;这一类的话来衔接进行教学过渡。一节课下来给人感觉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断断续续生硬发涩。这其实是没有考虑教学过渡的艺术性。艺术的教学过渡,会使教学全过程节奏清晰,又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中各环节过渡的效果与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信息的传递,注意力的转移等心理因素是否协调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巧妙的教学过渡,应渗透提示性、迁移性、逻辑性、形象性等因素。张开发老师在《今天我们如何上公开课》的讲座中提到&ldquo;教学环节的过渡应该自然(淡而无痕)&rdquo;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r />  一、串联式过渡。 <br />  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的创设,将教学内容用巧妙的过渡串联起来,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艺术情趣的设问语言,把学生安然地从一个波峰送到另一个波峰上去时,一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br />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加粗字体是我的过渡语) <br />  (一)自由读课文3&mdash;&mdash;5自然段,同时思考: <br />  1、小壁虎去向谁借尾巴了?结果怎样? <br />  2、再读想一想,为什么他们都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用&ldquo;因为&hellip;所以&hellip;&rdquo;的句式说一说。 <br />  师过渡:除了你们刚才说的原因外,我想可能是小壁虎借尾巴时不礼貌,所以他们不借,是不是呀?(学生:不是)他借尾巴时是怎么说的?找出那几句话来读一读,从哪里看出他有礼貌?(指导朗读小壁虎说的话,通过&ldquo;称呼:您、姐姐、伯伯、阿姨,商量:行吗?&rdquo;体会) <br />  3、出示小动物们说的话,指导朗读。要读出动物们有礼貌、无奈的语气,速度要慢一些。(先自由读,然后同桌互读、再指名读、分组读。) <br />  师过度:老师发现小壁虎除了有礼貌,还有一个优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你们有没有发现? <br />  4、出示: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hellip;&hellip;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大树上&hellip;&hellip;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hellip;&hellip;(通过&ldquo;爬呀爬&rdquo;引导学生感悟发现小壁虎遇到困难不灰心,不放弃)。 <br />  (发现课堂纪律不太好。师过渡:小壁虎有这么多的优点,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有很多优点,你们看(指一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这位同学上课多认真,坐得多端正呀!我看谁会比他坐得更端正。) <br />  师过渡:同学们和小壁虎一样棒。那你们看小壁虎从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那里没有借到尾巴,因为小动物们的尾巴都有各自的用处。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啊!那你们帮小壁虎想想办法,他该怎么办呢?假如小壁虎还不放弃继续向其它动物借尾巴,它会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怎样借,能借到吗? <br />  5、模仿说话。 <br />  模仿课文说一段话,(出示投影字幕)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他看见&mdash;&mdash;?。小壁虎说:&ldquo;?&mdash;&mdash;?,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rdquo;?&mdash;&mdash;?说:&ldquo;不行啊,我要用尾巴?&mdash;&mdash;?。&rdquo; (鼓励学生用上&ldquo;&mdash;&mdash;来&mdash;&mdash;去&rdquo;说话) <br />  师:尽管小壁虎说话那么有礼貌,又那么不怕困难,不放弃,但由于别的动物的尾巴都有用,他还是没有借到尾巴。借不到尾巴小壁虎心里很难过,这时候它想起了谁?(生:妈妈)。可我听说,小壁虎见到妈妈后,发生一件让他特别高兴的事,什么事呢? <br />  (二)学习第7自然段。(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 <br />  1、指名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高兴地叫起来,应当怎样读?谁能试一试? <br />  2、拓展:假如小壁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鱼姐姐、老牛伯伯和燕子阿姨,他会怎么说?小鱼、老牛、燕子又会怎么说?) <br />  二、提示性过渡。 <br />  阅读课文从形式到内容,在涉及的事物或现象之间,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有目的地提示课文的某一方面,启发学生作&ldquo;由此及彼&rdquo;、&ldquo;以因求果&rdquo;、&ldquo;举一反三&rdquo;地联想,从而在揭示&ldquo;来龙去脉&rdquo;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教学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自然勾连,上下贯通。在听一位老师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他在课堂上突然提出:&ldquo;假如第二次比赛中,田忌按孙膑的方法去...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40:07 页数:6
价格:¥3 大小:27.5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