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学(心得)之如何备好数学课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数学论文之如何备好数学课 <br />  自从我们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备课上课就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教无定法,&ldquo;如何使相对稳定的教材与不断改进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rdquo;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br />  传统教学法里有不少关于&ldquo;如何备课&rdquo;的经典之说,现在乃至将来,仍然值得我们去遵循。 <br />  接到校本培训的任务,要我和大家一起学习&ldquo;如何备好课&rdquo;。今天,我想结合数学学科,从以下几个方面和老师们一起探讨: <br />  第一,理论上做到三个统一: <br />  一、知识体系与因材施教的统一 <br />  1、系统了解 知识体系   这里所说的&ldquo;系统了解&rdquo;,是要我们认真研究数学发展的历史,反复考察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国内外初、高等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数学在其他边缘学科、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运用情况、未来发展态势等。 <br />  2、认真探讨 内在联系   我们知道:数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几年如一日使用同一版本的现象可以说是常见的。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的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联系就没有数学,缜密的数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公式、法则的推导,定理、公理的引入,数与形的结合,空间立体感的建立等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之作。 <br />  3、仔细关注 能力要求  &ldquo;可持续发展&rdquo;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专业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证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之前,要将能力要求加以明确,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br />  4、全面实施 因材施教方略  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ldquo;九九归一&rdquo;,显然不切实际。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当具有&ldquo;梯度&rdquo;。这种&ldquo;梯度&rdquo;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ldquo;吃不了,兜着走&rdquo;--给他们留一些思考空间,让他们带着&ldquo;问号&rdquo;离开课堂,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对基础相对弱一点的学生要让他们&ldquo;吃得香,不肯走&rdquo;。--让他们能在简单的题目里找回自信,拥有成就感。因此,能否&ldquo;因材施教&rdquo;是检查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大小、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备好课的前提。 <br />  二、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br />  1、合理安排、优化重组(内容)  有道是:&ldquo;书是死的,人是活的。&rdquo;因为全国各地教材的大范围统一,就意味着其针对性的减弱,所以课本内容只能作为讲课的主要参考依据,而不是唯一标准。从教育的最终目的来看,学生要学的是知识体系的某些方面,而不是哪种版本的教材。这就是当前经常提及的&ldquo;教教材与用教材教&rdquo;的问题。因而,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是十分必要的。 <br />  2、以人为本、按需分配(对象)  学习的过程,是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整合、更新与扩容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动的、无法替代的艰苦心理历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要遵循&ldquo;以人为本、按需分配&rdquo;的原则,找准&ldquo;教&rdquo;与&ldquo;学&rdquo;的切入点,激发、培养、并满足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br />  3、愉快教育、适度紧张(心理)  孔子说过:&ldquo;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rdquo;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上是&ldquo;导演&rdquo;利用多种&ldquo;道具&rdquo;形成多种可观可感的信息源的过程。唯有课程安排巧妙、课堂设置合理,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使其在愉快教育、适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br />  4、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方法) 数学以其特有的&ldquo;严密性&rdquo;而著称,这种严密意味着其逻辑体系的&ldquo;不可拆分性&rdquo;。这一&ldquo;密不可分&rdquo;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过程的整体性与有序性。任何&ldquo;一劳永逸&rdquo;、&ldquo;一步登天&rdquo;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只有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才能循序渐进。这个&ldquo;势&rdquo;包括学生的&ldquo;年龄特点(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知识结构(同一科目的不同阶段、不同科目的同一阶段、不同科目的不同阶段)、认知水平(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rdquo;等;&ldquo;...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31:06 页数:11
价格:¥3 大小:33.00 KB
文章作者:U-671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