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0.4沉与浮教案(教科版八下物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4.沉与浮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沉浮原理。2.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并且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产生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2.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鱼、潜水艇的浮沉原理。3.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4.通过在网上查阅,让学生设计出打捞中山舰的方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鱼、潜水艇和热气球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沉浮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沉浮条件。二、教学难点1.利用沉浮条件解释轮船、潜艇、气球等的原理。2.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人在死海中悠闲地戏水、飞艇在空中自由地上升、下降。引导:对于上面展示的两幅图片,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活动一、物体的沉浮条件思考问题:浸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会上浮,有的会下沉。这是为什么呢?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什么条件?1.阅读教材P66,观察:鸡蛋的沉浮。如图10-4-2。取一枚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如果再加些清水,又会发生什么现象?(1)鸡蛋放入清水后,它是上浮还是下沉?(2)加盐轻轻搅拌的目的是什么?①盐水溶于水后,变成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②加盐会导致液体的密度的增大。(3)随着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有什么现象出现?(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可以对鸡蛋做受力分析:这里有两个状态,一个是鸡蛋下沉的状态,另一个是鸡蛋上浮的状态。    当它下沉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当它上浮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在两个状态过程中,鸡蛋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鸡蛋只受到浮力和重力,重力没有变,那么肯定是浮力的变化引起它下沉和上浮。    不断加盐,导致液体的密度增大,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当浮力小于重力时,鸡蛋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2.物体的沉浮条件。对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1)F浮>G,物体上升;(2)F浮=G,物体悬浮;(3)F浮<G,物体下沉。3.海洋生物控制沉与浮的方式。 二、控制沉与浮中国古代很早就将浮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从独木舟到郑和出使西洋所用的大型“宝船”船队,从孔明灯到浮船打捞技术,从盐水选种到密度计,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1.潜艇。潜艇最早用于军事侦察和袭击,现在也用于深海考察,为开发海洋,获得新资源提供信息。讲解: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潜水艇的浮沉。学生活动:讨论发现悬浮的潜水艇排开海水的体积不能变化,所受浮力不能改变,只能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归纳总结:潜水艇的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强调:潜水艇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阅读教材P67,动手做:做一个潜艇。如图10-4-6。 按上图自制一个潜艇模型,把模型浸在水中,从管中抽气,模型将怎样运动?向管中打气,模型又会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作答。2.热气球。在体育、娱乐活动中,经常看到天空中漂浮着色彩绚丽的热气球。你知道它的构造和原理吗?介绍热气球的发展历程:问题:热气球带着人飞上了天,实现了人们升天的梦想,可是它们怎么下来呢?学生活动:减小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减小排开气体的体积,比如对热气球停止加热。归纳总结:热气球的升降原理:利用里面充的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空气产生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来升空;利用减小浮力来下降。阅读教材P68,动手做:做一个热气球。如图10-4-9。(1)取一个大的轻纸袋,用细铁丝编一个简单的小筐,再用几条胶带把小筐挂在纸袋下面,筐里放一团用酒精浸湿的棉花。 (2)把热气球拿到室外,点燃酒精棉,热气球就能升起来,你能解释热气球升起来的原因吗?(3)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升起的热气球降回地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作答。3.浮船打捞。浮筒绑在沉船两侧时使整体体积增大,总的浮力增大,排出浮筒中的水,浮筒的重力减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沉船上浮。阅读教材P69,讨论交流:打捞中山般。如图10-4-12。中山舰是“浓缩了中国现代史”的一代名舰,其排水量780t,长62.48m,宽8.99m,1938年在长江被日军击中,沉入19m深的长江。如果由你来组织打捞中山舰,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自己设计打捞中山舰的方案,填写到书上的表格中。板书设计4.沉与浮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围绕着“密度大的物体是如何实现漂浮或悬浮”这个问题进行的。先由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变形得到物体浮沉与密度的关系之后,再通过对密度公式的分析得出轮船和潜艇的浮沉原理。这样的安排,使知识点之间过渡自然,层层递进,利于学生接受。据此得到“空心”这一实现密度大的物体漂浮或悬浮的重要方法,最后我们还共同探讨了潜艇和热气球的升降原理。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体现“STS”思想。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5-04 09:00:07 页数:6
价格:¥3 大小:1.5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