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年乡镇干部在党代会分组讨论时的讲话稿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年乡镇干部在党代会分组讨论时的讲话稿各位领导:  2021年乡镇干部在党代会分组讨论时的讲话稿各位领导:  2021年乡镇干部在党代会分组讨论时的讲话稿各位领导:    今天上午,认真聆听了XX书记代表省第XX次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倍受鼓舞、深感振奋。XX书记的讲话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总结成绩精简凝练、客观实在,分析问题毫不遮掩、直指要害,部署工作重点聚焦、落点精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实践性,让我们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信心更坚定。感受最为强烈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政治站位高。讲话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央决策部署特别是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和殷切希望,细化成新时代XX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充分体现了省委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鲜明政治态度、坚定政治立场和强烈政治担当。二是前列意识强。讲话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深刻把握自身优势、总体形势和新生机遇,聚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进行了再部署、再落实、再推进,切实彰显了XX为全国大局多挑重担、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必将开创高质量发展建设的新局面。三是党建引领实。讲话突出党史学习教育这一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基础工程,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各方面,必将对全省党的建设带来一次政治大体检、思想大扫除、问题大检修,为XX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党建引领保障。总而言之,对于XX书记的讲话,我完全赞成和拥护。    今年以来,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XX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抢抓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契机,以实施XX行动为抓手,对标找差、创新实干,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多点突破、持续上行的良好态势。一是主要指标稳健增长,1-9月地区生产总值XX元,同比增长XX%(其中一产增加值为XX元、增长XX%;二产增加值为XX元、增长XX%;三产增加值为XX元、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元、增长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入分别增长XX%、X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XX元,农村XX元),分别增长XX%、XX%。二是发展后劲加快积蓄,主导产业项目集聚迎来“准井喷”,上半年新引进超亿元项目XX个,新开工XX个、新竣工XX个,项目数量分别增长XX%、XX%,高新技术产业投资XX元、产值XX元,分别增长XX%、XX%,旅游总收入XX元;接待旅游人次XX人次,增长XX%、电子商务交易额XX元,分别增长XX%、XX%。三是环境品牌持续彰显,集中发力治气、治水、治土攻坚战,统筹推进城市治理与服务、乡村振兴两个行动计划,农村垃圾分类实现自然村全覆盖,XX区成为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区。四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XX大领域XX项改革任务、XX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实际利用外资增长XX%。五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推行“一门一网一次”审批服务,建立XX项行政权力标准化清单和营商环境“诊疗中心”“联合图审中心”,XX项镇街、社区便民服务事项上线运行,行政权力事项可不见面率达100%,XX、XX等改革目标基本实现。六是民生建设有力加强,乡村振兴、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网格化管理创新等工作稳步推进,一批省际互通工程向XX区布局XX学院和XX学院签约落户,成功创建全省信访“三无”区。七是管党治党纵深推进,压实党建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干部精气神活动,突出加强了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频次和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培训的广度,从严抓实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风清气正的生态越来越好。   这次省委全会,对未来五年工作的要求十分明确、部署十分精准。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省第XX次党代会的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特别是围绕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力抓住用好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XX区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机遇,紧扣发展定位,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加快推动新XX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关于下一步工作,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聚焦产业强区主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区,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一是夯实项目投资支撑力。以开展招商 百日竞赛和项目攻坚活动为抓手,集中力量突破高科技和百亿级产业项目,第四季度签约超亿元XX个以上(全年任务为XX个),新开工产业项目XX个以上(全年任务为XX个)、新竣工项目XX个以上(全年任务为XX个)。二是释放创新驱动源动力。聚力建设创新城市,扎实推进企业培育专项行动,探索科创“飞地”、研发“飞地”等模式,年内净增高新技术企业XX家,新增市备案新型研发机构XX家。三是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大力促进实体企业“专精特新”,不断壮大“生态+”“互联网+”等新经济,推动建筑业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年内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XX%以上。四是增强园区发展承载力。全面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高标准抓好省级高新区建设和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和集聚水平。    二是聚焦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定不移地打好三大攻坚战,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得到群众认可。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治气、治水、治土三项行动计划,严控工业污染、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XX%、市考以上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力争到2022年率先全域消除V类水体。二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有序推进XX个重点领域XX个风险点化解工作,扎实推进安全隐患整改,严防严控实体经济风险、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是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攻坚战。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帮带关系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政策,实施“乡村振兴领航计划”,建立区处级领导挂点指导省级试点村、县级示范村、产业薄弱村。   三是聚焦打造全域生态大花园。紧扣生态城市发展目标,更大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更高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启动全域大花园建设。扎实开展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全面实施美丽廊道、美丽河湖、美丽城区、美丽园区、美丽乡村、美丽家园、美丽绿道、美丽田园等八大美丽工程,统筹抓好流域综合整治等XX大类X项重点项目。二是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深化城市治理与服务行动,抓好XX创新片区、XX新城等城市片区开发,突出加强背街小巷治理、市政设施管养、夜景亮化提升,协调推进XX高速、XX高速等重大项目。三是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开展好农村“三清一改”、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专项行动,持续提升人居环境优美度、舒适感,年内创成市级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XX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宜居村XX个。    四是聚焦务求改革攻坚新突破。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改革决策部署,更大程度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在营商环境方面,深化制度改革,优化联动审批、预审代办等机制,推进“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规范化,推广“套餐式”联办场景服务,实行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一口办理”,努力打造好于周边、优于主城的营商环境。二是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面,将分散在XX个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责和执法机构整合归并,建立XX项行政处罚权、XX项行政强制权清单。将加快建立综合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和行政处罚网上办案平台,健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机制,推进执法队员向镇街下沉,真正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三是在社区治理方面,深入开展农村社区治理建设,先行探索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模式,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一社一品”推动XX个试点社区和XX个观察点建设,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五是聚焦加快民生建设补短板。紧扣优质均衡、普惠受益、群众满意目标,力促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向主城对标提升。一是多渠道推动就业增收,制定实施再造劳动力优势行动计划,开展城乡新成长劳动力职业培训和技能大赛等活动,推动更多本土大学生回归就业、新XX区人扎根发展,努力解决“就业难”与“用工荒”结构性矛盾,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XX%以内。二是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化,统筹区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馆建设,精心组织XX区重大赛事,年内自然村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XX%,完成区人民医院、中医院整体搬迁,确保北部新城初中、小学投入使用。三是筑牢平安和谐保障网,持续深化信访维稳专项行动,纵深推进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加强危化品生产运输、食品药品、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巩固提升平安法治领先态势。    六是聚焦凝聚从严治党正能量。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重点做好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政治建设,精心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要求,做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深化运用“五突出、五强化”机制(突出岗位分析、强化以事择人,突出研判动议、强化多维比选,突出政治体检、强化精准识人,突出结构优化、强化整体功能,突出程序从严、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年轻干部和基层干部培养使用力度,放大机制制度、效能亮榜等导向作用,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三是强化纪律建设,聚焦“四风”隐形变异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持续加大明察暗访和专项整治力度,下大气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正气充盈、崇廉尚实的良好政治生态。2021年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文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础性工程和战略性任务。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围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八个坚持等核心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此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提法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日益增多,党和国家有关文件与会议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频频出现。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原文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央《关于全面深人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中指出,这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强的历史规律,正确指明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下面,结合本次专题学习,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为什么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第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缺乏统一的身份意识,没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就会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千百年来,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始终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铸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    第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上的交流交融,融洽的民族情感的形成,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的根本原因。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找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才能使56个民族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使我国各民族永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愿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华民族的每一位成员都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党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不仅要如期实现,而且在地域上、人群上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中央的坚定决心,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让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进对新时代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的认同,需要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赋予的国家禀赋。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这是中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起点和归宿。在我国辽阔的_域内,让14亿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秉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消除发展起点不一致及自然、社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影响,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平等。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走中国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理解其深刻的历史逻辑和深厚的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强调多民族的大一线各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客观事实,历史本来的面目就是这样,历史演进的特点也是这样。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许多民族登上过历史舞台,这些民族经过诞育、分化、交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56个民族。毛泽东主席曾讲过:“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这条长河中,中华民族发展“合”是主流、是大势,“分”只是浪花。习近平总书记就此讲了“四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_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    从我们***来看,各民族发展同样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自古以来就有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契丹、蒙古、女人真、汉等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早在战国时期,燕、赵、秦等图的领土就已拓展到这里,中原的华夏民族开始在内蒙古***南部定居;秦朝修筑万里长城,云中郡等都是边防重镇;汉朝设立了五原等郡县,在整个汉朝及其后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南匈奴人和东胡人逐渐和华夏民族融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内蒙古***地区既有北方民族政权全面开拓治理的时候,也有中原王朝全面管辖治理的时候;既有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清朝全面管辖治理的时候,也有中原王朝和北方民族政权分别或交叉管辖治理的时候,无论哪个政权都把这里视作中国的组成部分,无论哪个民族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正统,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今日中国_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相较于其他民族地区,我们***多民族、大融合的特点更为鲜明,战国时期的“胡服骑射”,西汉时期的昭君出塞,北魏时期的汉化运动,宋辽时期汉族人口的北迁和辽文化对唐文化的继承,清朝时期的土尔扈特万里东归,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千孤儿入内蒙、克服困难捐粮畜、最好牧场为航天、各族人民建包钢等等,都是***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佳话。也就是说,***地区历来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和拥有的地方,蒙古族也是经过长期迁徙、民族融合形成的。正如乌兰夫同志指出的“蒙古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各民族团结的结果”。***地区民族关系的演变,始终和中华各民族关系的演变紧密相连。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内忧外患和共同抗争把各民族命运空前团结在一起,使各民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党作为“两个先锋队”,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 就此讲得十分深刻: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终结了旧中国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这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就是说,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在也只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才得以实现。在我国革命进程中,***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乌兰夫同志为代表的***民族解放运动先驱,排除干扰,消除分歧,引导和带领***人民作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抉择,为探索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实现各民族真正平等、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作出了突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理清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但要看到各民族差异性逐步缩小、共同性不断增多的历史趋势,同时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也是客观现实。一方面,不能笼统地把“同”和“异”放到一个层面看待,“同”是方向、是前提、是根本,共同性是统领差异性的,没有共同性就谈不上共同体意识,不能本末倒置。“异”是历史的、具体的,是丰富多彩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用差异性取代共同性,也不能用一个民族的独特性取代其他民族的多样性。增进共同性,不是要取消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更不是要清灭哪个民族,不是“汉化”也不是“同化”,而是要共同走向现代化。尊重差异性,是要包容多样,但不能强化固化差异、不能人为添加扩大差异,不能用差异性消减共同性,不能把差异性变成“隔离墙”,更不能让差异性成为阻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绊脚石。   中华文化是备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们***历来就是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的地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去粗存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坚持“同”的基础上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另一方面,要理清哪些方面必须“同”、哪些方面可以“异”。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认同,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上也不能有差异。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专题学习格等方面,不同民族可以有差异,在中华文化百花园里绽放光彩。总的来讲就是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也要正视共性、增进一体,既不能持消极论、无所作为,也不能犯急躁病、胡乱作为,必须把握好界限、拿捏好分寸。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深植于历史,更要着眼于发展,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在共同团结奋斗中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一是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厚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表现为维护国家主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尊重民族历史文化、骨肉同胞相惜等真挚情感的流露。因为爱自己的祖国,56个民族始终并肩捍卫着祖国统一,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就要深刻认识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要时刻胸怀祖国,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行为作斗争。要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实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功立业。二是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打牢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_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三是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突出精神内核。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会巩固。中华文化认同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认同和本民族文化认同是并育而不相悖的关系,中华文化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源于其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铸就了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要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着力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四是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坚持领导核心。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五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正确方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而坚定地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历经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的反复检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鲜活而极具生命力的具体实践形态,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标识和现今各族人民的最大共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国内外形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守正创新、接续奋斗,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篇章。   三、担起使命责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握的是几千年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揭示的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彰显的是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决心。对于这个趋势和目标,社会各界高度认同,我们要加深对这一重要论述的全面理解,做好相关工作。   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靠说,又要靠做。有人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后落在“意识”,便觉得这完全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事,只要把道理讲清楚、把宣传做到位就可以,并不需要做其他工作。事实上,存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也反作用于存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意识”,也实实在在影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涵盖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方面面,既应在思想上教育引导,讲清讲明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共同体;也应在实践中步步推进,积极营造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民族更好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更好交往交流交融。只有既说又做,既说得好又做得实,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民族工作主题主线,也是其他各项工作都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人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是民族工作的任务,具体涉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城市民族工作等,只要完成了这些任务,就算是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实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到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未来,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工作所能涵盖,更不是民族工作部门一家的事。如同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而远远不仅限于政法部门的工作一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需要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各个领域、各项工作都应体现这一点,而不能与此相背离。比如,在实现脱贫奔小康的时候,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确保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发展长期失衡,就容易造成民族关系失衡,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在出台一些具体帮扶政策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实际,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面向少数民族,也要面向汉族。有人认为,只有少数民族中才可能存在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问题,汉族中不会存在。事实上,少数民族中可能存在的“狭隘民族主义”和汉族中可能存在的“大汉族主义”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敌。少数民族如果只认同本民族而不认同中华民族是危害,汉族如果只认同汉族是中华民族而忽视其他民族也是中华民族同样是危害。因此,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在全社会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这就要注重广泛性,既包括少数民族,也包括汉族,就要引导各族群众都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民族团结大局。任何把本民族自外于中华民族或是将兄弟民族疏隔于中华民族之外的言行都要坚决反对。    第四,立足******工作实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服务型行业,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至关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对于我们***民族地区来说,推动******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促进自治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抓手。比如:我们推进“四好农村路”、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等建设,就是要加快推动各民族地区交通******与物流、旅游、新能源、产业等领域融合发展,就是要把服务产业发展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就是要着力提高,打造好党和政府连接各族农牧民的,******的发展,让我们有力量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侵袭,保持社会稳定,保护人民安康,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更是与我们******行业密切相关,我们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注重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自觉站位民族工作大局,站位民族边_地区发展需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填平各种***方式衔接不畅、协同不够、融合不深、共享不足等低效率洼地,实现系统效率最优。促进******发展从“有没有”“够不够”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努力实现******再发展、再提升、再跨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更好地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_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交融互鉴。各民族同胞都是骨肉兄弟,都可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好享有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作为新时代中华儿女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个具有无穷创造力和强大包容性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要人为取消民族特色、消除民族特点,而是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把中华各民族更好凝聚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更加团结一致地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3:03:27 页数:23
价格:¥3 大小:31.10 KB
文章作者:U-2074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