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下册
>
第五单元
>
11 谏逐客书/ 李斯
>
《谏逐客书》教学课件
《谏逐客书》教学课件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43
2
/43
3
/43
4
/43
剩余3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李斯 作者简介李斯(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姓李,名斯,字通古。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赢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赢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据《史记》记载,秦王逐客是导火线是“郑国渠”事件。秦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秦国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驱逐客卿。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劝阻秦始皇不要逐客。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写作背景 解题“谏……书”谏:下对上进行劝诫的用语。书:上书,古代臣向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鄢施穰鼍駃騠缪蹇珥缟窈窕瓮郢缶髀赍雠yānyìrángtuójuétímùjiǎněrgǎoyǎotiǎowèngyǐngfǒu课文朗读bìjīchóuyǎotiǎobì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a4y1n7Vu 注意:1、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的翻译。2、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文章内容及论证分析(一)朗读第一段,疏通文意 窃:谦辞。私自,私下。西、东:名词作状语,在西面、在东面来:招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我听说官吏们在商议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过去秦穆公寻求有才干的人,在西边从戎地收用了由余,在东边从宛地聘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秦缪公(公元前659—公元前621在位)用五子由余:晋人,亡西戎,奉戎王命使秦。缪公设计收买,助其破西戎。百里奚:虞国大夫。晋灭虞,被俘,作为献公女(秦穆公夫人)之媵臣,陪嫁至秦。中途逃亡至宛(yuan,南阳),为楚人所获。穆公爱其才,以五张黑公羊皮将其赎回。时百里奚已70多岁,穆公与之连谈三天,觉其治国能手,委以重任,号称“五羖(gǔ)大夫”。蹇叔:百里奚向穆公荐友蹇叔:“蹇叔贤能,人多不知。我原想投靠齐君,蹇叔阻我,使我逃过齐国之难;我又想投周天子,蹇叔阻我,使我逃过周的灾难。我不听其言,马上就遇了难。由此可见蹇叔之能。”穆公派人重金迎请,封上大夫。丕豹、公孙支:均为晋人,入秦后为大将和大夫。 秦穆公三十四年(公元前626年),穆公用百里奚计,送16名女乐给西戎王,使之沉溺女乐,荒芜国政。秦乘机攻伐西戎,将西戎12国并入秦土。周襄王派吕公过恭贺穆公,授以铜鼓,承认穆公的霸主地位。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缪公霸西戎 并:兼并,吞并。孝公:即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他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日益富强,奠定了日后统一天下的基础。移、易:改变以:因为。介词。殷盛:殷实,富裕。乐用:乐于为用。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前340年,商鞅率军大败魏军,俘获魏公子卬(áng),逼迫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同年又南侵楚,战况不详,据此,当也是秦军获胜。举:攻克,占领。治强:安定强盛。治:社会安定。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这五位先生,都不是出生在秦国,但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于是称霸于西戎之地。秦孝公实行商鞅的新法,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人民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强,老百姓乐于为国家效力,各国诸侯都归附听命,(秦国)战胜了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至今安定强盛。 秦孝公(公元前361—公元前338在位)任用商鞅变法商鞅(?—B.C338):姬姓,名鞅,卫国人。在秦国受封商邑。曾为魏国相国公孙痤(cuó)的家臣,故又称公孙鞅。公孙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为相,并说如不重用,就要杀掉他,不要让他离开魏国。周显王七年(B.C352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大良造,地位相当于中原各国的相国兼将军。周显王十九年(B.C350年),商鞅开始更大规模的变革。 拔:攻取。西、北:名作状。向西、向北。南、东:名作状。向南、向东。包:吞并、囊括。九夷:这里指当时楚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所居之地。散六国之从:拆散六国结成的合纵。当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从,同“纵”。施(yì):延续。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取了三川之地,向西兼并了巴、蜀两国,向北获得了上郡,向南取得了汉中,吞并了九夷之地,控制了楚国的鄢、郢之地,向东占据了成皋这样的要隘(ài),割取了(大量)肥沃的土地,于是拆散了六国结成的合纵,使他们向西臣服秦国,功绩延续到现在。 张仪连横事秦合纵:齐、楚、燕、赵、韩、魏等国联合抗秦,此法为苏秦所提倡;但因六国彼此利害不同,秦人又加以挑拨,合纵仅偶尔出现,随即瓦解。连横:某几国跟从秦国进攻其它国家,这样一来,不但六国不能团结一致,而且可能造成彼此之间的内讧。此法为张仪所提倡。秦惠文王派张仪拆散齐、楚联盟楚怀王宠臣靳尚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不听陈轸反对,与齐绝交秦、齐联合,大败楚国 公室:王室。杜私门: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杜,堵塞、封闭。私门,对公室而言,指权贵大臣之家。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侵占。以:依靠,凭借。介词。负:辜负,对不起向使:假使。却:这里意为拒绝内:同“纳”,接纳。是:这。指示代词。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秦昭王任用范睢,罢免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一步步侵占诸侯各国,使秦国成就帝王的基业。这四位国君(的大业),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假使这四位君王拒绝宾客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得不到富强丰利之实,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 1、第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驳斥当时的舆论?请简要说明。例证。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于秦。论证有力。 2、作者为什么单单说秦国人才引进的成功而不提其他诸侯国呢?①秦国引进人才而取得国富民强、土地扩张的成功是不争的事实。②单说秦国的成功更能够获得秦王的心理认可。因为这成绩是秦王的祖先们取得的。③称赞秦国祖先引进人才的成就,暗合中国传统孝道更显“吏议逐客”的错误。 探究第一段3.本段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点明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中心论点)分析原因:四君取士的做法与效果得结论:客何负于秦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结构严谨有序 注意:1、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的翻译。2、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二)朗读第二段,疏通文意 致:取得。随、和之宝:即随侯珠与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得到的宝珠和楚人卞和所获的美玉。垂:垂挂。服:佩戴。纤离:骏马名。建:树立。说:通“悦”,喜悦,喜爱。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现在陛下获得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隋侯珠、和氏璧这样的宝物,悬挂着明月宝珠,佩带着太阿剑,骑着纤离骏马,树起以翠羽装饰的凤形旗帜,立起鳄鱼皮制作的大鼓。这几件宝贝,秦国一个都不出产,但是陛下却非常喜欢,这是为什么呢?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犀象之器: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玩好:供赏玩的宝物。(juétí):骏马名。外厩(jiù):宫外的马圈。西蜀丹青:蜀地素以出产丹青颜料。丹,丹砂,可以制成红色颜料。青,青雘(huò),可以制成青黑色颜料。采:彩饰。如果必须是秦国出产的东西才能使用,那么夜光璧就不该装饰在朝堂里,犀牛角、象牙制成的器具就不能成为供玩赏的宝物,郑国、卫国的美女就不会充满后宫,骏马就不会满布在宫外的马舍,江南出产的铜锡不能用,蜀地出产的丹青颜料也不能作为彩饰。 所以:用来……的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宛珠:宛地出产的宝珠。傅玑之珥:镶嵌着珠子的耳饰。傅:附着、加上。玑,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珠子。珥(ěr),耳饰。阿缟(ēgǎo):古代齐国东阿所产的细绢。随俗雅化:娴雅变化而能随俗。佳冶:娇美妖冶。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如果用来装饰后宫,充当侍妾,(使您)赏心快意,悦目娱耳的,都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行,那么嵌有宛地出产宝珠的发簪、镶嵌着珠子的耳饰、东阿所产的细绢做的衣服、锦缎绣成的饰物,都不能奉献在您面前,娴雅变化而能随俗.娇美妖冶、窈窕美丽的赵国美女,也不会在您身旁侍立着。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搏髀(bì):唱歌时拍打大腿以应和节拍。搏,击打、拍打。髀,大腿。敲击瓮、缶来奏乐,弹着秦筝,拍打大腿以应和节拍,呜呜呀呀地高唱来使耳朵痛快,这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郑国、卫国一带的乐曲,《韶》《虞》《武》《象》等传说中的古乐,都是别国的音乐。 就:接近,靠近,趋向。若:像。适观:适于观赏然:这样曲直:邪正所以:用来……的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如今抛弃敲击瓮、缶奏乐,而采用郑国、卫国一带的乐曲,摒弃弹筝而采用《韶》《虞》等古乐,像这样做是为什么呢?(因为能让)当时的心情愉快,适于观听罢了。现在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行不行,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国人都让离开,凡是客卿一律赶走。那么您看重的只是美色、音乐、珠宝、玉器,而轻视的却是百姓。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策略。 3、第二段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论证秦国在对物的泛取,说明“逐客”的错误。(1)作者首先肯定了秦广纳外物的做法。①在对外物上无论是宝物、美色还是音乐,秦国都能纳为己用。②同时作者以假设的方式,对比说明在物上非秦不用的后果。(2)对比在“物”上的接纳态度,反对在“人”上的排斥态度。(3)得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的结论。重物轻人 注意:1、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的翻译。2、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三)朗读第三、四段,疏通文意 让:辞让,拒绝。择:同“释”,舍弃。却:推辞,拒绝。众庶:百姓。明:使(功德)彰明充:丰裕,繁盛。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我听说,土地广的粮食就充足,国家大的人口就众多,武器强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丢弃任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民众,所以才能显示他的恩德。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本国别国,四季就会富足美满,鬼神都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乃:竟然,却。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盖头,故称“黔首”资:资助,供给。业:使成就霸业。藉寇兵而赍(jī)盗粮: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藉:同“借”。赍:送给、付与。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如今却抛弃老百姓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成就其他国家的霸业,使天下才士都退缩着而不敢向西来,止步不入秦国,这正是所谓“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 理论概括: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正面:天道与圣王的做法反面:秦国目前的做法结构技法逐客损己利人 资:资助,帮助损:减少益:增益,增加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值得珍视的有很多;人才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现在驱逐客卿以帮助敌国,减损本国民众而增加仇人,在内则削弱了自己的国家,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这样下去)要使秦国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 4、李斯说逐客会使秦国“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内自虚”好理解,为什么会“外树怨于诸侯”呢?因为被逐的可能都是有影响力的实权人物,他们去了别的诸侯国后,往往能左右一个诸侯国的朝政。所以他们对秦国的怨恨最后就会变成诸侯国对秦国的怨恨。探究第四段 5、第四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结合正面:士愿忠于秦国反面:逐客国危 谏逐客书提出中心论点逐客为过列举先君事实阐明纳客之利列举生活事实阐明重物轻人之非对比分析纳客与逐客之利害总结全文逐客关系秦之危亡1、本文是如何围绕“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也”展开论述的? 主题归纳这篇奏章从“跨海内”“制诸侯”的战略角度,也是从“秦统一六国”这个战略问题,深刻地分析了“逐客”的错误和危害,提出了广纳贤才的主张,说明不分地域、不分国别,以宽广的胸襟去招揽人才,才能成就帝业的道理,体现了作者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的政治主张和用人策略。 本文主体部分重在说理,几个说理段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安排?三个主体段先言古代,次说现实,后说未来。在言及逐客的危害时,程度上从轻到重,步步升级:(1)如果没有客卿,秦国就不会“富利”和“强大”;(2)“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比上层更切近要害;(3)弃黔首、却宾客就是资助了敌人削弱了自己,对秦国的不利更严重些;(4)指出“今逐客以资敌国……不可得也”,不仅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这种由轻到重、步步推进的说理过程,避免一开始就突兀冲撞,造成相反结果,更符合人的心理接受规律。 ①角度的变化。铺陈同类和类似事物时,要注意角度的挪移、侧重点的选择,以突出其特征。如第1段连写四位君王“以客之功”,就各取一个主要角度:穆公用客卿强调人才来自四面八方,重在广纳人才;孝公用客卿,从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全面论述,重在变法治国;惠王用客卿,以连衡打破合纵,侧重于四面扩张;昭王用客卿,“废穰侯,逐华阳”,侧重于打击豪门。其实四位君王在重用客卿、提倡耕战、富国强兵、对外扩张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里有意避同取异,显得各有千秋。角度的变化既突出了各自的主要特点,又避免了雷同。本文铺陈有以下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运用铺陈手法的特点。②用词的变化。如第1段写穆公八方求士,用“取”“得”“迎”“来”四个近义词,实际含义一样。由于变化就避免了重复。写惠王的四面扩张,连用“拔”“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九个动词,灵活多变。 第2段写秦王获取珍宝,用“致”“有”“垂”“服”“乘”“建”“树”七个动词,分别与一定的名词搭配,贴切自然,这些都是用词的变化。③句式的变化。如第2段中,在铺陈大量珍宝时,就采取了多变的句式,写了十几种东西。“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树灵鼍之鼓。……而陛下说之,何也?”在这一段话中,前面先用七个动宾结构,极力铺陈,而且是肯定性的铺陈;接着用一个反问句“……何也?”又把前面的铺陈全面提领起来。下一句是“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西蜀丹青不为采”。在这里则是先用一个假设句总提,然后连用六个主谓句进行铺陈,而且是否定性铺陈。这两段话都是铺陈珍宝,但一个是先铺陈后反问,一个是先假设后铺陈;一个是肯定性动宾结构铺陈,一个是否定性主谓结构铺陈。对美色的铺陈也有所变化,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由于铺陈中同中有变,变中有同,所以使大量铺陈错综复杂又一气贯通,既恣肆又严谨,读之但觉势如奔马,而又不觉得烦琐、累赘。 学习本文有什么现实意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发展经济和科技关键靠人才。《谏逐客书》在人才观方面能给我们有益的启迪。1.确立人才资源意识。人才也是一种资源,并且是第一资源,要广纳贤才。2.要克服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才是最重要的无形资本,把发现、培养、吸引、稳定人才作为人才管理的核心理念。 小结《谏逐客书》是秦朝大臣、文学家李斯创作的一篇文章。文章先叙述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翻译小测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2、百姓乐用,诸侯亲服3、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4、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5、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2.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老百姓乐于为国家效力,诸侯列国都来亲近归附3.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于是拆散了六国结成的合纵,使他们向西臣服秦国,功绩延续到现在。4.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假使这四位君王拒绝宾客而不接纳5.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这就会使国家得不到富强丰利之实,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 翻译小测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7、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8、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9、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策略。7、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君王不拒绝民众,所以才能显示他的恩德。8、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如今却抛弃老百姓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成就其他国家的霸业9、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减损本国民众而增加仇人,在内则削弱了自己的国家,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18谏逐客书练习(附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课件
谏逐客书/李斯(50张)PPT课件
高中语文《谏逐客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谏逐客书
高中语文必须下册11《谏逐客书》课件
统编版必须下册语文11《谏逐客书/李斯》课件
高中语文课件:谏逐客书/李斯(统编版2019)
统编版2019必须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 课件
《谏逐客书》课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30 11:34:06
页数:43
价格:¥10
大小:2.03 MB
文章作者:158****2033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