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2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教材版本:《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为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课文。二、教材分析:《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论语》中篇幅相对较长的一篇,文章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间有简练而传神的人物神态举止的刻画。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由“问志”一“言志”一“评志”三部分组成,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四弟子侍坐与夫子共同言志的故事。主要表达了儒家的治国理想。三、学情分析:本课字词句的疏通,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前提。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六个单元的古诗文,在文言字词句的分类整理方面已经做了较多的积累与训练,因此本文的文句疏通不单独串讲,而用随文点拨的方式,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常见知识点可在课前让学生自行梳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等方式予以检查反馈。这样在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文本时,不致于支离破碎。四、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再现课文情境,感受侍坐情趣;2、探究孔子“哂由”“与点”的原因,分析四弟子的性格特征;五、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策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分析“述志”与“评志”所体现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四弟子所述之“志”的内在关联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子路的“以勇强国”,冉有的“以粮富国”,公西华的“以礼治国”,曾皙的“教化治国”这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采用互文阅读的原则,适当引进一些名家对此文的解读,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加深学生对这一文本思想内涵的准确把握。六、教学思路(设计思路):七、教学方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学生自主探究法、师生讨论法等。[来源:Z,xx,k.Com]八、媒体使用及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来源:学+科+网]4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十、教学过程: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诵读法、情景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谈到了志向之于人的生存、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家能否说上一两句?明确:“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直”“古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师生问答。由“立志”这一话题引出“侍坐”的课题内容。(二)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理解文意,并能读出语气。其余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因本文为自主赏析课文,所以可通过本环节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三)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分别让学生用古文与现代文再现孔子与弟子侍坐的情境[来源:学科网ZXXK]古文版、现代版“侍坐”情境再现。增加学生探究本文的情趣。(四)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观看表演的同时,思考四弟所言之志是什么?字面上如何理解?从各人的言语的字里行间中你琢磨出他们的怎样的个性心理和气质?讨论、探究本课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的心灵亲密接触,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探究的深度阅读。4 板书设计子路:坦诚、直率、自负——哂之冉有:谦虚谨慎公西华:谦恭委婉、娴于辞令曾皙:从容洒脱、逍遥自在——与之孔子:温文尔雅、含蓄深沉[来源:学§科§网Z§X§X§K]十一、教学反思:孔子为何“哂由”“与点”?这一个问题,学生会有疑难。教师可从释词入手,讲清楚“哂”字的不同义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语境,推断“哂”的内涵。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难点的认识,教师引用古今名家对论语的阅读阐释以供学生参考。主要的参照阐释有:清代学者张履祥关于《侍坐》章的评注,参见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四子侍坐,固各言其志,然于治道亦有次第。祸乱戡定,而后可施政教,初时师旅馑,子路之使有勇知方,所以戡定祸乱也。乱之既定,则宜阜俗,冉有之足民,所以阜俗也。俗之既阜,则宜以教化,子华之宗庙会同,所以化民成俗也。化行成美,民生和乐,熙熙然游于唐虞三代之世矣,曾皙之春风沂水,有其象矣,夫子志夫三代之矣,能不喟然长叹?!”这一段评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四子所言之志的内在联系是有很大帮助的。它包含了对前面三个发言学生的思想的认同和赞扬,又有对最后一个发言的曾皙的欣赏和赞叹,同时还有对四个理想和抱负各不相同的学生的实力和才能的坚信和肯定。按张的理解,四子的依次言志构成了一个整体。而曾点所描绘的景象正是原始的共产主义的“大同社会”的景观。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什么?4 这一个问题不好直接回答,可以引导学生从他对弟子的评志的话当中去体会。尤其是当他听了曾点描绘的那幅恬静、清华、安适的图景之后的一声“喟然长叹”中去感悟。曾点所讲的那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是大同世界的理想。每个人都能够真正享受了生命。这是完美人生的憧憬。解读这一段,不妨让学生以当代的观念来审视这一古代社会的图景,估计学生会牵引到“和谐社会”等话题,当不可枝节过多。点到为止即可。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10 19:04:58 页数:4
价格:¥3 大小:83.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