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演讲稿——“五四”:“我们自己的时代”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演讲稿&mdash;&mdash;&ldquo;五四&rdquo;:&ldquo;我们自己的时代&rdquo; <br /> <br />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XXX同学说鼓励&ldquo;百花齐放&rdquo;、&ldquo;百家争鸣&rdquo;,可以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今天的演讲并不是完全&ldquo;听将令&rdquo;的。百年之后的今天,&ldquo;五四&rdquo;依然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谈论&ldquo;五四&rdquo;,也是一件荣幸却又真的使人非常惭愧的事。我有时候觉得,许多年轻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精神上仿佛不是年轻的,而是过早成熟甚至衰老的,有时我甚至不由得会非常怀念那个青春的时代。 <br />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使中西交流与碰撞变得难以回避,中国不再是文化圈的中心、天朝上国,而仅仅是地球上民族国家的一员,这是&ldquo;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rdquo;,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始终都是要面对的。南大的南帆老师认为,孔子属于我们的民族文化,横眉怒斥孔孟之道的鲁迅也属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北大的陈平原老师也说,&ldquo;传统&rdquo;不应该单指遥远的过去,晚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思想、学术,特别是&ldquo;五四&rdquo;,本身已经构成了一种&ldquo;传统&rdquo;。当然,这里的传统既是继承的对象,也是批判的对象,不过或许我们会疑问,为什么学界一直都有重返&ldquo;五四&rdquo;或回到&ldquo;五四&rdquo;的声音?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现当代面对古典文学学科压力下的一种策略性表述,而是说回顾历史,&ldquo;五四&rdquo;的确有不断挖掘与对话的价值。当然,这里说的&ldquo;五四&rdquo;是广义的,不仅限于1919年5月4日的那场学生运动。 <br />  从&ldquo;天不变,道亦不变&rdquo;到&ldquo;从来如此,便对么?&rdquo;,提到&ldquo;五四&rdquo;,我们会自然地想到&ldquo;民主&rdquo;、&ldquo;科学&rdquo;、&ldquo;个性解放&rdquo;、&ldquo;思想启蒙&rdquo;、&ldquo;学生运动&rdquo;等关键词。去年,谢冕老师在武大&ldquo;百年新诗三人谈&rdquo;的讲座中也说:对于新诗,&ldquo;五四&rdquo;是一个争取自由的开创性时代。我相信在中国这样一个于&ldquo;大一统&rdquo;中负重前行的国家,&ldquo;五四&rdquo;&ldquo;百家争鸣&rdquo;的状态本身就足以让人欣羡不已。 <br />  然而,对于&ldquo;五四&rdquo;的理解,却不能简单地作如是观。实际上,历史中各种各样的话语都参与到了对&ldquo;五四&rdquo;的言说与建构当中。举个例子,许多报刊在&ldquo;五四&rdquo;逢十周年刊登的纪念文章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政治的印记,比如1949年,《人民日报》根据《延座讲话》的相关论述,强调五四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要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争取解放战争最后的胜利;1969年,说的是要走&ldquo;五四&rdquo;以来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强调知识分子再教育,肯定无产阶级大革命;1989年,强调发扬&ldquo;五四&rdquo;精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倡导党与青年相互沟通和理解,安定团结、同舟共济。也许这些表述或多或少偏离了&ldquo;五四&rdquo;的本来面目,但这种情况本身就足以说明&ldquo;五四&rdquo;与社会政治思潮之间的复杂性和暧昧性。 <br />  我们在学现当代文学时接触过这样的论述:30年代的左翼文学破坏了&ldquo;五四&rdquo;新文学&ldquo;多元共生&rdquo;的文学形态,之后的解放区、十七年和文革文学彻底背离了&ldquo;五四&rdquo;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文学则是对&ldquo;五四&rdquo;文学的全面回归。 <br />  然而,这种论述是不是唯一正确的理解呢?比如,洪子诚老师认为,&ldquo;五四&rdquo;其实是20世纪中国文学走向&ldquo;一体化&rdquo;的起点。如果重新阅读那一时期的理论文章,我们会发现,&ldquo;五四&rdquo;新文学的确通过断裂与排斥的手段,表现出了对某种&ldquo;理想&rdquo;文学形态的规划与实践。在新文学打倒的列表里,有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分、有鸳鸯蝴蝶、武侠言情等通俗小说,也有&ldquo;学衡&rdquo;等思想倾向较为保守的流派。另外,我们会发现,在新文化运动者们看来,文学并不具有某种自主性与独立性,而是一种唤醒年轻人、追求民族国家独立自强的工具。&ldquo;五四&rdquo;新文化运动本身就是政治革命失败后转向思想文化革命的产物,连自由主义的胡适都说,《新青年》的理想就是二十年离开政治,而在思想文化等非政治领域中建设政治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ldquo;为艺术而艺术&rdquo;的创造社,20年代末会迅速转向左翼,直截了当地提出文艺是政治的工具。 <br />  相较于古典文学研究而言,对&ldquo;五四&rdquo;以来新文学的探讨,的确是不那么具有&ldquo;文学性&rdquo;的,甚至可以说,&ldquo;五四&rdquo;以来的许多作品和作家都天生地与政治结缘。或许我们会感到惋惜,因为这对作家和作品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限制了&ldquo;五四&rdquo;以来文学可能达到的高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1:18:45 页数:7
价格:¥3 大小:45.78 KB
文章作者:U-7265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