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五、六单元综合复习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五、六单元综合复习试卷一、选择题1.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各国政府“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对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是,警察进行国际性合作,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这是因为(  )A.各国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B.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D.巴黎公社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2.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20世纪初,有学者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其中提到:“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上述文字重在介绍(  )A.唯物史观B.空想社会主义C.进化史观D.阶级分析方法3.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4.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5.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史实结论A1723年沃波尔拒绝了英王授予的贵族爵位,因为他接受封爵就必须放弃在下院的席位说明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B史学家发现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反映出民众普遍接受自由、平等思想C1871年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第1页共21页 D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司法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按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6.19世纪70年代开始,俾斯麦制定政策,统一铁路管理,提高关税,抵制欧美廉价工业品和俄国廉价谷物的输入,得到大地主、大工业家的一致支持。德国的政策从“铁和血”转变为“铁和谷”。这一变化(  )①体现出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②有利于德国工业化的推进③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的经济战略④结束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传统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年210105938221880年37316917516581890年617224331349191900年790284402602024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9.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10.表3第20页共21页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11.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12.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13.《共产党宣言》指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主要反映了(  )A.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重要使命B.政治统治是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C.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14.美国捕鲸业曾一度繁荣,鲸油、鲸骨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照明、润滑、服装等行业;19世纪60年代以后却急转直下,许多从业者破产或被迫转投其他产业。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技术革新改变市场需求B.政府转为扶持重工业C.保护生态成为社会共识D.生产及资本走向集中15.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耗资八万英镑修建了钢铁——玻璃结构的巨大展厅“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此次世博会举办时(  )①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在英国已确立②英国议会宣称自由贸易成为国策第20页共21页 ③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④英国钢铁作为建筑业新材料风行全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6.法国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德国成了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俾斯麦提出了“甜面包”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社会立法:1883年公布了疾病保险法,1884年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公布了老人与残疾者保险法。俾斯麦甚至公开支持带有浓厚社会主义色彩的“生产合作社”。这些政策(  )A.标志着西方社会保障体系的成熟B.反映了德国是法治健全的民主国家C.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结果D.是德国垄断资本在全球扩张的结果17.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1870年时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是13%,居英国和美国之后,1910年则已达到16%,仅次于美国。德国这些成就的取得(  )A.改变了西欧政治格局B.萌发了军国主义思潮C.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D.得益于科学成果应用18.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其中,丁国是(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钢产量(单位:千吨)煤产量(单位:百万吨)1871年1891年1871年1891年1871年1891年甲86018978074013.25926.025乙1665920369427729.514.09丙15644641521235237.094.2丁660074996003200127186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19.19世纪中期,有文章写道:“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大工业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成了社会上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它们之间的斗争成了当前的主要斗争。”上述观点(  )A.具有自由主义的典型特征B.表达出启蒙思想的核心内涵C.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D.属于社会进化论的思想范畴20.1815年英国制订的《谷物法》规定了禁止谷物进口的法令,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1846年议会在社会压力和新兴阶级的推动下终于废除了《谷物法》,3年后又废除了保护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航海条例》。这说明当时英国(  )A.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B.国际关系的紧张引发了矛盾冲突C.议会的立法权受到了工人民众的抵制D.第20页共21页 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助推了政策的调整21.在工业革命中白手起家的新兴工业巨子们虽站到了财富的顶峰,但却始终被以贵族文化为主导的英国社会视为“暴发户”。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地效仿贵族的生活方式,视追求完全的“贵族化”作为目标,这腐蚀了他们的事业心和创业精神。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B.经济发展导致贫富差距拉大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传统观念有碍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22.表2是1896年法国工业企业中雇佣工人数的各类企业所占企业总数比重的情况。据此可知,当时法国(  )表2雇佣工人50名以上的企业雇佣5~50名工人的企业雇佣1~4名工人的企业所占企业总数的比重1.3%13.57%83.93%A.国内劳动力严重缺乏B.工业化进程受到制约C.科技创新力极度落后D.政府不重视工业建设23.1853年,马克恩在致恩格斯的信中称,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土地公有制和村社制度的破坏是一场“革命”,认为它充当了印度社会发展的“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1879年。马克思在笔记中指出,印度村杜等传统制度存在着发展动力,英国殖民者的破坏行为“不是使当地人民前进,而是使他们后退”。可见,马克思(  )A.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性B.认识到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C.揭示了传统文明消亡的危害性D.强调了殖民主义影响的进步性24.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  )A.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C.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25.在美国独立之前,北美各殖民地存在以下状况北美英属殖民地北美法属殖民地立法机构有民选的立法议会不存在难以驾驭的民选机构第20页共21页 行政运行规则委任的总督只能请求和怂恿民选的立法议会采取某种行动步骤所有官员均由巴黎任命,命令会被部下严格执行据此可知(  )A.殖民地延续了本国政治传统B.殖民方式不同影响政治发展C.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民主进程D.分权制衡的理念得到了贯彻26.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27.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据此可以认识到(  )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B.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28.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在其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  )A.《国富论》B.《英国产业革命史论》C.《社会契约论》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29.下表为美国工业发展情况简表。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时间生铁钢煤石油轻重工业比重1860年84万吨1.2万吨1820万吨50万桶2.4︰11900年1401万吨1035万吨2.4亿吨6362万桶1.2︰1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②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③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效果显著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第20页共21页 30.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文中写道:“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该纲领(  )①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②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③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④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31.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要劳动,废除一切特权,实现人的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商业是资本主义罪恶和灾难的集中表现,主张妇女解放;欧文提出建立公社劳动联合体,消除城乡对立。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上述主张旨在(  )A.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B.解释世界,科学指导工人运动C.完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D.宣扬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32.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应用到“人类社会”,将“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视为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的最高解释原则。十九世纪“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欧洲盛行,其主要目的是用来解释(  )A.欧洲对外扩张的合法性B.自由平等思想的普世性C.世界联系加强的必然性D.生物进化发展的规律性33.表2是部分国家和地区革命运动。据此可知(  )表2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点燃了全国革命的熊熊大火1791年杜桑·卢维杜尔领导黑人奴隶在海地发动武装起义1820年西班牙国内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A.东西方的革命运动遥相呼应B.拉美各国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C.国际环境利于拉美独立运动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二、非选择题34.(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英国在衰退吗?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材料一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1873年1883年1893年1903年1913年第20页共21页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0404143—生铁产量(千吨)667186667089907810425粗钢产量(千吨)5822040299751157787煤炭产量(百万吨)130166167234292乙: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             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占世界总额的比例                       ;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材料二;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5分)(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3分)(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3分)第20页共21页 (1)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3分)35.(12分)“近代工厂之父”阿克莱特材料一英国传统纺织业以毛纺织为主。17世纪,印度棉织品和印花织物大量流入,引起了毛纺织业者的不满和骚乱。英国议会在1700—1721年间颁布多项法令,禁止进口和使用印花棉布。兰开夏毗邻重要的贸易港口利物浦。当地技术工人在市场需求刺激下,首先仿造印度棉织品。1735年,议会颁布法令将棉麻混合织物排除在禁令外。此后,兰开夏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19世纪,兰开夏成为英国棉纺织业中心。材料二1732年,阿克莱特出生于兰开夏的贫困家庭。他曾是理发师和假发经销商,后来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1769年获得专利。1771年,他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除女工、童工外,还专门招聘了技术工人。他获得大量投资,陆续兴建十多个纺纱厂,创制了统一的工厂标准化管理体系。1790年,他引进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许多企业家向他购买生产纺纱机的许可权或机器,借鉴其成功经验。阿克莱特还曾受封为爵士,当选过德比郡郡长。(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兰开夏成为英国棉纺织业中心的条件。(4分)(2)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阿克莱特的成功之路。(8分)3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隋(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材料二第20页共21页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材料三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6分)(2)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4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4分)(2)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4分)第20页共21页 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CCCADBA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AABCDAC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BBDADDAAB题号313233答案AAC1.【答案】C【解析】题干大意是欧洲各国政府认为巴黎公社威胁到了现有的秩序和文明,所以要加强警察的国际性合作,遏制其发展,这是因为巴黎公社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对资产阶级政府不利,故选C项;巴黎公社时期的法国政府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政府是同样性质的,巴黎公社并没有影响其关系,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是各国政府对待巴黎公社的态度,与各国工人无关,而各国工人并没有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的举动,排除B项;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是《共产党宣言》,而不是巴黎公社,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据材料“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可知,马克思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故选A项;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著名代表人物为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等,排除B项;进化史观是以西方近代进化论解释历史发展的学说,认为人类社会是绵延不断的一种自然演进过程,社会进化所遵循的根本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排除C项;阶级分析方法是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在阶级社会中,由于各阶级的经济地位、生活条件及利益和要求不同,因而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并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只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即研究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革命的态度,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排除D项。第20页共21页 3.【答案】C【解析】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说明了巴黎公社是普通的工人阶级建立的政权,故选C项;题干强调的是巴黎公社政权是普通人革命建立的政权,并没有体现工农联盟,而且巴黎公社并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排除A项;巴黎公社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巴黎的统治,而且当时法国并没有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俄国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而巴黎公社比俄国十月革命要早,所以不可能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4.【答案】C【解析】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韦奇伍德的陶瓷厂建立了工厂制,提高了产量和质量,故选C项;瓷器不需要进行组装,因此和通用部件标准化无关,排除A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排除B项;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不是韦奇伍德的陶瓷占据市场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可知,巴黎公社对工人的工资工时都作了一定规定,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故选C项;沃波尔不愿放弃下院席位而拒绝贵族爵位,与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没有直接联系,且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史学家发现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但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按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体现了司法平等,与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无关,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俾斯麦制定政策,统一铁路管理,提高关税,抵制欧美廉价工业品和俄国廉价谷物的输入”可知,俾斯麦通过制定政策、统一管理、提高关税等措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①正确;根据材料中“统一铁路管理,提高关税,抵制欧美廉价工业品”可知,德国“铁和谷”的措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保护本国民族工业,推进德国的工业化进程,故②正确;根据材料中“抵制欧美廉价工业品和俄国廉价谷物的输入,得到大地主、大工业家的一致支持”等信息可知,德国的政策兼顾农业和工业,不能反映是否确立优先发展农业的经济战略,故③错误;根据所学,19世纪70年代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统一,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7.【答案】D【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铁路里程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发展,材料反映不出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故①错误;铁路里程的增长是陆路运输发展的表现,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故②正确;到1900年,各大洲铁路里程均有大幅度增长,表明各大洲的铁路运输网络初步形成,故③正确;各大洲的铁路里程的增长,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第20页共21页 8.【答案】B【解析】这些观点分别从经济、政治、自然条件方面说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故A项错误;从传统上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注重政治制度和自然条件的作用,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故B项正确;研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自然要把重心放在英国方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是次要因素,故C项错误;后期学者的研究只是研究视角的不同,不能以此否定传统观点,故D项错误。9.【答案】A【解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而正义者同盟接受了这些,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在这一变化前后并未发生改变,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10.【答案】D【解析】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在17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故C项错误;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11.【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纺车”与“手织机”多半闲置和19世纪初可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得出妇女解放的史实,故B项错误;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但不能说家庭手工业不存在,故D项错误。12.【答案】D【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建立的政权,A项不符合材料本意;巴黎公社没有实行工农联盟,B项错误;“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说明C项与材料明显不符;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局面。13.【答案】A【解析】第20页共21页 据材料“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知无产阶级为实现政治民主需要发展生产力,故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重要历史使命,故选A项;材料体现了生产力对无产阶级民主和实践程度的作用,以及无产阶级需尽可能增加生产力,反映的是无产阶级与生产力的关系,并没有涉及阶级斗争等政治方面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重要作用,并不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排除C项;“重要作用”并不能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19世纪6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技术革新使得电和石油成为新的能源产业,代替了传统的鲸油、鲸骨,所以市场对捕鲸业的产品需求不大了,故选A项;题干只提到了捕鲸业的破产或者被迫转投其他行业,并没有提到政府的作用,排除B项;保护生态成为社会共识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是产业得到发展的产物,而不是破产和转投他业,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了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了,并且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故①正确;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故②错误;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于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故③正确;电气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钢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钢作为制造业和建筑业等方面的新材料风行全球,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16.【答案】C【解析】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给资产阶级很大的警醒,促使工人运动中心德国的资产阶级调整政策缓和阶级矛盾,故选C项;西方社会保障体系成熟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19世纪末德国是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德国的国内政策的调整,没有反映对外扩张,排除D项。17.【答案】D【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涌现出大量科技发明,“英法开花,德国结果”暗指英法的科技成果虽多,但德国却将它们从理论变成应用,与生产相结合,故选D项;西欧政治格局取决于西欧各国的力量对比,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A项;1871年德国统一后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色彩,遂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B项“萌发”与材料时间不符,且科技发明与军国主义的形成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材料中德国这些成就的取得也是在此次政体改革之后,C项与材料内容因果颠倒,排除C项。18.【答案】A【解析】第20页共21页 题干中所涉及的时间点都是“1871年”和“1891年”,即题干表格中所出现的现象都是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和德国的发展速度最快,而传统的英国和法国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即甲乙应该是美国和德国,就英、法两国而言,英国的发展速度要比法国要快一些,然后结合题干表格中的比较,可知丁是英国,故选A项;就丙、丁两国而言,通过题干中的表格数据比较可知,丙国的发展速度要比丁国慢,我们就此可以判断丙是法国,排除B项;就甲、乙两国而言,通过题干中的表格数据比较可知,乙的发展速度较快,而甲发展较慢,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1871年,德国刚刚完成统一,其发展速度要比美国慢一些,据此可以判断甲是德国,排除C项;就美国和德国而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的发展速度要比德国要更快一些,再结合题干中的表格数据比较,可以判断乙是美国,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文章反映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故选C项;自由主义强调的是对外经济政策,与材料所述的阶级矛盾无关,排除A项;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而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相对立,排除B项;社会进化论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优胜劣汰,材料所述的阶级矛盾与此无关,排除D项。2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15年英国制订的《谷物法》是禁止谷物进口的法令”可知,该法令反映的是贸易保护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盛行,工业革命时期强大起来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贸易,以满足对原料和市场的需要,因此体现贸易保护主义的《谷物法》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冲突,且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大量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掌握政权,最终废除《谷物法》,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体现贸易保护主义的《谷物法》被废除,不能反映经济的发展速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谷物法》的废除是英国国内新旧势力之间的较量,不涉及国际关系,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英国经历了1832年议会改革,此次议会改革使得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掌握政权,而工人阶级还未获得选举权,排除C项。21.【答案】D【解析】贵族文化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为进入“上流社会”而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追求“贵族化”,腐蚀了他们的事业心和创业精神,故选D项;材料强调传统观念阻碍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而不是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体现贫富差距,排除B项;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表现在火车机车和蒸汽船的发明,改变了交通方式,进而加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等方面,材料不涉及,排除C项。22.【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信息“雇佣1~4名工人的企业所占企业总数的比重为83.93%”可知当时法国工业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工业化进程受到制约,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前法国为小农占主导的国家,国内劳动力充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法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创新力强,并非“极度落后”,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工业企业规模,未涉及政府政策,排除D项。23.【答案】B【解析】第20页共21页 1853年,马克思认为英国的殖民侵促进印度的现代化进程,1879年,马克思认为即使没有外来侵略,印度传统制度自身也存在着发展动力也会促进印度的近代化,这表明马克思认识到近代化道路并非只有西方式的资本主义近代化,也可以是东方式的近代化,故选B项;在1853年肯定了资本主义文明的积极性影响(扩张性),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马克思对英国破坏印度村杜等传统制度的认识,没有涉及印度村杜等传统制度消亡的危害性,排除C项;只在1853年强调了殖民主义影响的进步性,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涉及工业化带来的影响,不能说明资本自由流动的起点为工业化,故A项错误;材料陈述的是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现象,与基本准则无关,故B项错误;“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均体现了工业化在推进全球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2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美国独立前英属和法属北美殖民地,材料主旨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和北美法属殖民地在立法机构和行政运行规则上是不同的,时间定位在美国独立前,据此判定英国是君主立宪制,而法国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北美英属殖民地体现了英国殖民地的民主性,可见,殖民地延续了本国政治传统,故选A项;根据所学,英法殖民方式基本相同,排除B项;英法都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显然不是因此导致了民主进程,排除C项;材料是“美国独立之前”,而分权制衡的理念得到贯彻是在美国独立战争后的1787年宪法中,排除D项。26.【答案】D【解析】“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说明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具有积极意义,“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则看到了科技发展对生活的消极影响,故选D项;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是在说电视的积极意义,但是题干中还有对电视对人们生活的消极影响的表述,因而表述并不全面,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电视对人们生活的双重影响,但并没有具体提到其对凝聚家庭关系的意义,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电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关于战争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27.【答案】D【解析】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地球”在变小,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反映了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故选D项;“消除”说法错误,科技发展有利于增进国家交往,但国家界限依然存在,排除A项;“逐渐消失”说法错误,世界文化多样性至今存在,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分散到整体,排除C项。28.【答案】A【解析】第20页共21页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劳动价值论”,创立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故选A项;英国诺拉斯的著作《英国产业革命史论》论述英国工业革命的源起、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商业革命、交通革命、农业革命,并分析了当时英国工商业政策的特征,排除B项;《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政治著作,其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排除C项;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排除D项。29.【答案】A【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860年到1900年,美国的生铁、钢、煤、石油等物资产量大幅上升,说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故①正确;根据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故②正确;根据表格信息无法看出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才普遍发展,时间不符,故③错误;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中,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30.【答案】B【解析】材料是对《共产党宣言》的描述,该纲领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故①正确;“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是《神圣家族》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②错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它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故③正确;《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31.【答案】A【解析】圣西门反对现实生活中的“特权”现象,希望未来社会人人“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现实生活中资本主义罪恶,主张妇女解放;欧文希望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消除现实生活中的城乡对立,因此他们提出的主张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故选A项;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指导,排除B项;空想社会主义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同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排除C项;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是指否定一切外在权威,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高度,排除D项。32.【答案】A【解析】据材料“将‘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视为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的最高解释原则”可知“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生存竞争,结合所学资本主义的发展可知,这一理论是为资产阶级的侵略做辩护,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生存竞争,与自由平等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世界联系加强没有生存竞争的观念,排除C项;据材料“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应用到‘人类社会’”可知,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而非生物学理论,排除D项。33.【答案】C【解析】1789年法国大革命,1820年的西班牙内战使得法国、西班牙无暇顾及他们在拉美的殖民地,这样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拉美独立运动,故选C项;上表的内容没有东方的革命运动,东西方的革命运动遥相呼应是在20世纪,排除A项;1820年的西班牙内战使得西班牙无暇顾及他在拉美的殖民地,西班牙对拉美各国的殖民统治遭到了动摇,排除B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二战之后,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第20页共21页 二、非选择题34.【答案】(1)是。理由:能结合工业化背景,说明工业部门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不矛盾。从材料甲主要反映了传统工业,乙反映了新兴工业的角度作答;从材料甲反映英国自身经济发展状况,乙、丙反映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角度作答。(若回答“矛盾”,言之有理有据,可的情给分。)(3)能认识到材料是个案,只能从一个层面或视角反映客观历史的角度作答。(4)能从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变化的角度作答。(5)所提原则合理,说明充分,符合唯物史观。【解析】(1)第一小问是否必需,首先明确研究的问题是“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然后确定材料一中的这类史料与这个问题的相关性,因为相关,所以答案是肯定的,是研究所必需。第二小问理由,需要从“1870—1910年代”这个时期阶段特征出发去思考,这一阶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发生到完成的时期,所以工业化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工业部门在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因而材料一中的史料都涉及到了英国的工业生产情况。(2)第一小问是否相互矛盾,判断是否矛盾的标准是看史料是否从同样一个角度有不相对立的观点,据此可知,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反映了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同角度,所以不矛盾。第二小问说明,只要设定标准说明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的即可。具体来说,从新旧工业部门发展的标准来看,材料甲是1873—1913年英国工业中生铁、粗钢和煤炭三个部门生产的产量及其所占比重,这些数据主要反映了英国的传统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乙是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这些数据可以反映英国新兴工业发展的情况;也可以从三个史料所反映的主要国家来看,很明显材料甲只反映英国自身经济发展对比的情况,而乙、丙则反映多个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所以反映的是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这一角度。(3)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而材料二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坎布里亚这一个地方的工业兴衰的历程,这属于个案,只能从一个层面或视角反映客观历史的角度,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孤证不立,所以使用时需要再寻找其他证据使之能够互证。第20页共21页 (4)材料三提供了一幅漫画作品,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总统威尔逊是一个评判员,而英国在内的欧洲各国则是在搞“欧洲孩童秀”,漫画时间为1919年,反映了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变化这一视角,英国由战前欧洲或者世界的霸主地位到战后沦为与欧洲其他国家地位相当,需要接受美国评判的地位,明显的地位降低了。(5)第一小问原则,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原则可以是:论从史出,历史主义,多角度分析,等等。第二小问看法:可以结合题干材料和设问思考,为研究英国是否衰落,题干提供了多个史料,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史料来分析,所以应坚持论从史出,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另外,研究英国在1870—1910年间是否衰落,要把英国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而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去分析,所以要坚持历史主义原则;研究英国是否衰落,不能仅仅看其经济发展及其地位变化,还要看其政治发展及其地位变化,所以要坚持多角度分析的原则;等等。35.【答案】(1)英国传统毛纺织业有着长期的技术积累;殖民扩张提供了原料和市场;印度棉织品的传入刺激了英国国内市场;法律的调整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兰开夏的地理位置有利于获取原料;这里的技术工人首先仿造印度棉织品,为棉纺织业提供了技术基础。(2)(略)【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英国传统纺织业以毛纺织为主”得出英国传统毛纺织业有着长期的技术积累;根据所学,英国不断殖民扩张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根据材料一中“印度棉织品和印花织物大量流入,引起了毛纺织业者的不满和骚乱”得出印度棉织品的传入刺激了英国国内市场;根据材料一中“1735年,议会颁布法令将棉麻混合织物排除在禁令外。此后,兰开夏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得出法律的调整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中“兰开夏毗邻重要的贸易港口利物浦”得出兰开夏的地理位置有利于获取原料;根据材料一中“当地技术工人在市场需求刺激下,首先仿造印度棉织品”得出这里的技术工人首先仿造印度棉织品,为棉纺织业提供了技术基础。第20页共21页 (2)唯物史观认为时代与个人是统一的关系,解读阿克莱特的成功之路,主要是从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两个角度分析其成功的原因,阿克莱特的成功离不开时代的有利条件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根据材料一中“英国传统纺织业以毛纺织为主”“1735年,议会颁布法令将棉麻混合织物排除在禁令外”,根据材料二中“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1769年获得专利”“他获得大量投资”“1790年,他引进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阿克莱特还曾受封为爵士,当选过德比郡郡长”等信息可知阿克莱特的成功和时代有关,阿克莱特生活在工业革命兴起和发展的时代,具备技术基础、法令支持、资本支持、政府鼓励褒奖等有利的时代条件。阿克莱特的成功还离不开个人因素,根据材料二中“阿克莱特出生于兰开夏的贫困家庭”,“后来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1769年获得专利”,“他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创制了统一的工厂标准化管理体系”,“1790年,他引进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等信息可知,阿克莱特的成功与其不断努力创新的个人因素有关。36.【答案】(1)条件:特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2)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的自主发展。(3)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菌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4)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历史进步。【解析】(1)第一小问社会条件,根据材料一中“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可知其条件是特定人群的需要;根据材料一中“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可知其条件是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根据材料一中“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可知其条件是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中提及的时间点——15、16世纪,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其背景有以下几点,其一,资本主义萌芽;其二,文艺复兴;其三,宗教改革;其四,新航路开辟。(2)根据材料二中“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可知其关系是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根据材料二中“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可知其关系是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的自主发展。(3)根据材料三中“《新莱茵报》……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可知其原因是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菌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根据材料三中“《新莱茵报》……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可知其原因是组织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第20页共21页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报纸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第二,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第三,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历史进步。第20页共21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2-18 19:57:05 页数:21
价格:¥6.66 大小:321.94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