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淮北市“五校”2022届九年级语文第六次联考(模拟二)试题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徽省淮北市“五校”2022届九年级第六次联考(模拟二)语文试题新人教版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②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③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三峡》)④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⑥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⑦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⑧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2)、默写杜甫《望岳》的颈联和尾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在某个下着落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某处街灯的映照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竹笠高挂在被漆的很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了灰尘。那里不适合它们的!他想,此刻,它们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就lù的囚犯。它们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在经年地寻找,在远远地翘首而望。它们想,城市里总会下雪或者下雨,这样的念头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就会重新穿带起它们,潇洒地走过雨巷。(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引颈就lù()翘首而望()(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2分)(3)“焦渴”在选文中的的意思是()(2分)(4)选文主要的修辞手法是(),()()(3分)3、请利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四个小题。(4分)(1)、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的___一文中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第八十一难是在通天河中被___翻落河中,弄湿经卷。(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___为线索,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4)“我算明白了,干苦活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___的感慨,这个人的遭遇让祥子隐约的感到即使自己买上了车仍然没有好日子过。4、某班打算组织开展一次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请完成以下提目:(12分)(1)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在放学的路上看到隔壁班的同学把没有吃完的零食和包装袋随手扔到路边,请你上前制止,你打算怎么跟他说?(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是以为同学在活动中写的一段文字,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帮住修改。(5分)随着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利用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疯狂开采,无节制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已经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留给子孙们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吧!(6分)①文章有一处搭配不当请找出来。②语段中有两个词语的位置需要调换以下可以让句子更合理,请找出这两个词语,写在下面。③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找出并改正过来。(4)近年来我市以加快推进城市转型为主线,以建设绿色淮北、生态淮北为目标,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如今,淮北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两山环绕、六湖珠连、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的生态城市格局已日趋形成。生活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请你描写一下对淮北的赞叹和自己的心情或感受,用上至少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2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22分)读懂一粒苔藓①某名山之上有条小路,路旁有块巨石,石上有一小片苔藓。某天,我随意地在巨石边蹲下歇息,恰值衣袋里有一面度数很高的放大镜,于是顺便用它观察了一下那片苔藓。②天!我惊呆了。③我眼前出现的不是一片苔藓,而是一片森林,林中长着高大茂盛的“树”。④我再认真地观察每个苔粒,发现它竟然是一株十分健全的“树”。上面有强健的躯干,有茁壮的枝条,有青翠的绿叶。此外,还有许多花朵,甚至还能看到美丽的花蕊!⑤就是这么一粒苔藓,这小小的绿色生命不仅躯干完整,而且器官健全!⑥我抬起头来,举目四望,看到的是崇山峻岭和莽林险涧。以前,我总觉得好像只有那些庞然大物才具有深邃的美感。谁会有兴趣关注这一小片甚至一小粒的苔藓?幸好,我关注了,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关注了。⑦那一粒苔藓,那一株苔体,与高大的乔木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小小的苔藓也在呼吸,也在生存,也在成长,也在繁衍……⑧它们也很美。⑨何以美?因为它作为个体是独立的,作为躯体是完整的,作为群体是共生的。只要它们是生命,就有资格傲视一切貌似雄伟壮丽的无机物种。由无机物演示出的任何辉煌壮丽,山呼海啸、地裂山崩、雷鸣电闪、冰雪盖地,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在相互堆积和碰撞。⑩只有生命,哪怕是一粒苔藓,才有可能成为生命史、人类史、文明史的开篇者或创造者。⑾而且,只有生命才能体现根本意义上的平等。因为,只要是生命,就有生有死,有兴有衰。活到百年、千年可谓长寿,但不死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必然有生有死”是一个自然的法则,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无一例外。⑿我们有资格藐视苔藓的生存意义么?没有!⒀可惜,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走进一个误区,那就是:推崇和强化生命的不平等关系,尤其是对待人!⒁名人和伟人是人,而平凡卑微的人也是人——在“都是人”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区别!谁若是不承认这点,一定要将一些人抬高为别人崇拜甚至膜拜的对象,都是无知和可笑的。⒂为此,我们真应该以十分恭敬的态度,去观察去体悟苔藓,真正读懂它们。⒃总之,读懂一粒苔藓大不易。5、纵观全文,作者从“一粒苔藓”读到了哪些内容?(6分)6、文章②——⑥段将山路边的“一片苔藓”与“崇山峻岭和莽林险涧”进行了对比,其作用是什么?(4分)7、“我们有资格藐视苔藓的生存意义么?没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8、章的语言形象而极富哲理性,请分析文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9、文文章结尾说“读懂一粒苔藓大不易”,为什么这么说?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二)(18分)诺贝尔奖的普世意义大于心理慰藉谁也不会想到202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会诞生在中国,也无法预测中国人实现“诺奖”零突破的这一天。“诺奖”在形式上确实给了国人一个莫大的安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代表了评奖方对获奖者莫言的个人鼓励,也代表了对获奖作品《蛙》中所呈现的思维逻辑的一种关照和认同。  但是,国人的自豪感不能停留在对“诺奖”简单的评说上,对于国民来说,“诺奖”的普世意义远大于心理慰藉。我们可以用某个奖项去衡量个人成就,但却无法丈量整个国家阅读力和创作力。“诺奖”揭晓的前一天,网上就出现了很多的预测。我们关注“诺奖”,期待“诺奖”,是因为从国人内心来说,还没有把“诺奖”当做一种常态化的东西。我们太需要“诺奖”给我们一个肯定,也没有过多的勇气去相信我们有能力接近“诺奖”。从网上的关注来看,“诺奖”已从一个单纯的奖项变为举国聚焦的话题。而这也许会带来国人对奖项的盲目追逐。此次“诺奖”,它只是获奖者莫言阶段性的个人成就,而且他也觉得,诺贝尔是一个重要文学奖项不是最高奖项,只代表评委的看法。他现在仍旧手写写作。  可以看出,莫言是进取的,无论是手写写作还是观照现实,无论是否获得诺贝尔奖,他都会一如既往地坚持,继续从事他的文学写作。而我们是否被“诺奖”给束缚了?  我们是否更该尝试着将这种在文学路上不断进取的心态普世化?媒体是否该把焦点聚集在对国民走进文学、崇尚文学的一种引导上,而不是单纯地关注“诺奖”?我们完全可以去研究所有获奖者的获奖作品,甚至去学习他们的创作热情,去体会他们的写作感悟,并且将这种热情和感悟转化为国人对人的生活、生命,甚至世界一些本质性问题的关注。这才是“诺奖”过后的国人态度。  我们都知道德国人普遍热爱阅读,并把对文学的崇尚上升为了一种国民的文化自觉意识,读书、爱书和分享书,使德国成为了“科技之国”和“哲学之国”。尽管我国的阅读率已开始回暖,但传统的读书方式却遭到摈弃,而且依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待的高度。我们说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也说要提高文化软实力。那么这些目标如何去实现?对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予以关照才是根本。就像对于奥运会来说,我们应倡导的是运动全民化,而不是金牌唯一化。同样,对于文化,对于在“十二五”规划中专门用一个章节提到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说,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提高国民的文化意识,引导更多的国民走进文化,探讨文化,创造文化,给国民提供更多文化基础设施,让“诺奖”或者说接下来的其他各种奖项,不再只一个“符号”,不再成为国人的迫切需要,而是化为一种更具普世价值的文化追逐。(长江网)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11.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被“诺奖”给束缚了?(3分)12.本文所说的“诺贝尔奖的普世意义”包含哪些方面?(4分)1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德国人热爱阅读和国人阅读现状有何作用?(4分)14.本文所采用的是什么结构?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三)(15分)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题。(15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注释:①奚:疑问代词,何。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或异二者之为:微斯人:必先富民民贫则危乡轻家:16、翻译下列句子。(4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B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翻译:17、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2分)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18、根据提示填空:(3分)【甲】文中表明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乙】文从和两方面论述“治国之道,先安于民”。19、【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三、写作(55分)20、一年又一年,春草绿了;一年又一年,春华又红了。一年又一年的南风吹拂,咿呀学语的孩童变成了青春勃发的少年少女。亲爱的同学,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亲情友情的滋润,有成功快乐的伴随,也有烦恼挫折的困扰......请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它成为你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珍藏。请以“想起了”为题,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提示与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2022届淮北“五校”联考6(模拟二)语文参考答案(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阅读(55分)(一)(22分)(二)(18分)(三)(15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1:55:16 页数:6
价格:¥3 大小:134.1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