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省2022年上学期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期初语文考试试题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吉林省2022年上学期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期初语文考试试题答案1.【答案】D【解析】A项混淆了“秦国”和“秦朝”两个概念,形成塔状结构错误。B项,“店家如果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理解曲解文意,“没有户籍”说法属于无中生有。C项中“政治体制更加严密”,系无中生有。根据原文“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2.【答案】A【解析】文章首段重点谈及的是秦国的户籍管理制度,而非“重点谈及秦国的户籍管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答案】A【解析】“西周和汉代都存在着全国性的户籍制度”说法错误,原文是“在西周封建制下,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或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看选项有无答非所问或题干与选项信息不同类的情形,若是这类问题选项本身一般没有错误,却按照对照原文寻找表述错误或者曲解文意的方法等于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本题四个选项可谓开门见山紧紧扣住题干“文字阅读”而言,可见并非上述问题,接下来就按照提取文本信息与选项对照的思路进行分析即可。D项,“文字阅读是单向的”表述错误。原文信息是“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和思考性的,语言的阅读不但给读者以反思的可能性,而且为读者自己的想象提供了更多空间。相比之下,影视图像的传递是单向的,是从影视作品到观众,它培育了观众的被动型接受”,可见选项曲解文意,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文字阅读是双向的”“影视图像的传递是单向的”。5.【答案】C7/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根据选项的表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A项,“图像阅读和文字阅读变得越来越相似”表述有误。原文信息是“我们似乎正在冷落那种独自沉思的阅读状态,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正是由于阅读逻辑的转化,图像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比重才得以提升,视觉思维也在读图的实践中慢慢壮大”“网络时代,读‘屏’多于读书”,可见二者并非变得越来越相似。B项,“有一位著名诗人早就预见了网络时代的到来……明确告诉我们……”错误。原文表述为“正如一位著名诗人的著名短诗:‘生活——网。’”可见“预见了网络时代的到来”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只能说使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网络时代的特点;另外寥寥三字具有言简义丰委婉含蓄的特点,自然不能说“明确告诉”。D项,“正在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甚至要为此举行一种新的文化仪式”错误。原文表述是“我们似乎正在冷落那种独自沉思的阅读状态,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这便使得图像的狂欢成为新的文化仪式!”可见选项遗漏了“似乎”,曲解文意,把推断、揣测说成绝对、肯定;文化仪式相关的表述也背离文意。6.【答案】(1).材料二说明图像阅读的特点:①整体性(“互动与交融”或“元素与元素的‘相乘”),②有一种创造性的领悟。(2).材料三突出影视图像阅读的特点:①被动接受,②感性直观的当下体验(或“直觉的、快感的和当下的”)。7/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梳理探究作品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题干为: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关图像阅读的不同特点。明确了答题区域为材料二、三,答题要求为“概括”,答案要点为“特点”,作答时力求条理清晰、分点作答。首先理解综合或总说部分:答案(1)中“图像阅读的特点”属于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归纳,答案(2)中“突出影视图像阅读的特点”属于对材料三中心话题的整合理解。然后分析第(1)点的具体内容:答案①“整体性(‘互动与交融’或‘元素与元素’的‘相乘’)”源自材料二“久而久之,人类便形成了一种‘读图的逻辑’:整体观看。……但是,当人类面对图像时,其视线往往不会聚焦到某一个点,而是整体性地投射至全部视觉元素,在各个视觉元素的结合、互动与交融中领会图像意义。倘若说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那么图像阅读便是元素与元素的‘相乘’。”答案②“有一种创造性的领悟”源自材料二结尾部分“视觉形象远远不止于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针对现实赋予观者一种创造性的领悟,这种领悟蕴藏着丰富的形象力、创新力”。第(2)点的具体内容:答案①“被动接受”源自材料三“相比之下,影视图像的传递是单向的,是从影视作品到观众,它培育了观众的被动型接受”。答案②“感性直观的当下体验(或‘直觉的、快感的和当下的’)”,源自材料三结尾处“视觉文化时代的法则是:人们爱看图像更胜于文字。道理很简单,看图是直觉的、快感的和当下的;与文字相比;图像显然更具诱力。我们似乎正在冷落那种独自沉思的阅读状态;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这便使得图像的狂欢成为新的文化仪式!”7.【答案】B【解析】“护”应解释为“统辖,统率”。8.【答案】D【解析】依据“阏伯封”表意不完整,可排除C,依据“封于商丘”缺少主语,可排除A、B。9.【答案】B7/7【解析】“调集军队修筑城墙”表述有误,这不是张方平做的事情,而是他到任前的代理知州所为。10.【答案】(1)在路上碰到(前往蜀地)戍守的兵士,(张方平)都让他们回去,其他的劳役也都停止。(2)倘若对他治罪,以后守边大臣都不敢(在敌人入侵之前)做好事先的准备了。【解析】(1)关键词:道、遣归、罢。(2)关键词:罪、为、备。参考译文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年时聪敏绝顶,家庭贫寒买不起书,他就向别人借三史读,十来天就归还,说:“我已经了解了其中的详情了。”被推荐为优异等次的茂才,任校书郎、昆山县知县。又考中贤良方正科,被选拔升任为著作佐郎,睦州通判。夏竦调度管束陕西并统率各路将领,四路将领因为往来请示汇报贻误了战机,加之皇上令他们进兵,他们却停步不前。等到丰州失陷,刘平等兵败,各路主帅都因此遭谴责,却唯独没有牵涉到夏竦,张方平弹劾他,免了他的职,请求给四路将帅各自决定作战还是坚守的权力。西北诸军长久不得休整,西夏元昊的军队也疲惫不堪,张方平说:“皇上是天下人的父母,岂能同禽兽豺狼计较得失?希望皇上能趁着举行郊祀的时机,赦宥罪犯,使他们自我检讨过失,取信于天下,给西夏人开辟一条悔过自新之路。”皇上高兴地说:“这正是我心里所想的。”这一年,修改了庆历年间赦免边寇的文书,让边境将士将皇上的好意转告对方,西夏王元昊终于降服了。又以侍讲学士身份任滑州知州,转任益州知州。还未到任,有人造谣说侬智高在南诏,将侵犯益州。益州代理知州急忙调兵筑城,日夜不停,百姓大受惊扰。朝廷听说这件事,也从陕西调集军队武器,络绎不绝地开往蜀地戍守。下诏书催促张方平尽快赴任,允许他见机行事。张方平说:“这必然是谣言。”在路上碰到(前往蜀地)戍守的兵士,(张方平)都让他们回去,其他的劳役也都停止。正逢上元节灯会,城门三晚上不关,抓获最先造侬智高犯兵谣言的邛部川的翻译官,将他斩首于边境,放逐余党,蜀民才安定下来。7/7升任尚书左丞、南京知府。不久,以工部尚书身份统率秦州。谍报人员报告西夏将来侵扰,张方平挑选兵马,声称要出关讨伐西夏。但是后来夏人又没有来侵犯,言官认为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我方的军队又没有越过边界,怎能说轻举妄动?强寇不来,是我方已有防备的原因。倘若对他治罪,以后守边大臣都不敢(在敌人入侵之前)做好事先的准备了。”张方平自己觉得处境不好,请求调任为南京知府。王安石推行新法,张方平在向皇帝辞行时,极力陈述新法的害处,说:“老百姓好比水,可以使船浮起,也可以使船倾覆。战争好比火,如果不加以平息,一定会烧到自己。假若仓促推行新法,必然会有翻船、自焚的祸患。”皇帝很不高兴。王安石等推行新法,卖渡口码头以及官府开设的市场,司农在变卖土地时涉及到宗祠和庙宇,甚至宋地先贤阏伯、微子庙都成了商贾活动用地。张方平说:“宋地是宋朝王业的发祥地,商朝时阏伯受封于商丘,主持祭祀大火星;微子是宋地的第一个封君。这两座庙,难道也不能幸免吗?”皇帝大怒,在奏章后面批示说:“亵渎神明,有辱国家,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于是天下的祠庙都不得出卖。张方平几次请求告老,后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元祐六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赠给司空职位。张方平的遗书让家人不要请求封谥号,尚书右丞苏辙为他请求封谥,于是朝廷给他封的谥号为文定。11.【答案】D【解析】D项中“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突出了诗人的迷茫”错,应是思家之愁和国事之忧。12.【答案】①尾联即景抒情,诗人借张翰的鲈鱼脍的典故委婉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②面对秋风,诗人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③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小家。【解析】分析这一联的情感,既要结合注释理解“鲈鱼堪脍”典故的含义,又要结合全诗,理解“慷慨”“悲歌”的原因。要注意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对家乡的思念之间的关系。13.【答案】(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语言文字运用14.【答案】D7/7【解析】①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行动或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此处不合语境。②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此处词语感情色彩不当,与语境不符。③运斤成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词句使用正确。④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此处与“说个不停”语意重复。⑤左支右拙: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此句使用正确。15.【答案】A【解析】B.成分残缺,应在“伤病”后加“队员”。C.“共唱《黄河大合唱》及抗战纪念活动”搭配不当,应改为“共唱《黄河大合唱》及纪念抗战活动”。D.偷换主语,“将成为CBD地域性的地铁线”的主语应该是“这条区域循环地铁线”,而不能承前主语“交通部门”,可在“将成为”前加上主语。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A项,“徜(táng)徉”读音错,应为“cháng”。徜徉,1.犹徘徊,盘旋往返。2.犹彷徨,心神不宁貌。3.安闲自得貌。B项,“浮想联篇”字形错,应为“浮想联翩”。浮想联翩,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C项,“鞭挞(dá)”读音错,应为“tà”。鞭挞,原指鞭打,现多形容无情地指责披露。故选D。17.【答案】(1).是借助了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2).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3).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果7/7【解析】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这段内容讲的是比目鱼的眼睛为什么会移动到身体的一侧。第一空,前面介绍比目鱼出生二十天左右眼睛开始“搬家”,紧接着说“眼睛之所以能够这样”,由“之所以”可知下面应当说原因;再根据后文的“比目鱼的头骨,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说明这个原因应当与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有关。据此填写答案。第二空,根据前面的“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中的“除了”,说明还有一个变化;再根据后文“比目鱼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当眼睛同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这是比目鱼生活环境的改变。据此填写答案。第三空,根据前面的“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说明比目鱼的这些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再结合“所以说,比目鱼发育过程中的这些改变,其实是”,说明这是总结比目鱼眼睛移到一侧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是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果”。18.作文本文题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1)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并且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2)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就在于规划。(3)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4)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我。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7/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7:03 页数:7
价格:¥3 大小:21.5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