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周周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2-2022学年度(上)第四周考试题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中和之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昧”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汉书·苏武传》,完成4-7题(19分)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长辈B.私候胜曰候:拜访C.恐前语发发:泄露D.虞常果引张胜引:带领5.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②见犯乃死,重负国5③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④引佩刀自刺⑤武气绝,半日复息⑥单于壮其节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6分)(2)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浪淘沙邓剡①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注释:①邓剡: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被俘北上,此词是途经建康(今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8.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5分)9.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作者“枕簟凉生”“凉”的原因。(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3)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失落在水中的秘密【加拿大】洛•卡里埃我上小学以后,父亲变得少言寡语。我陶醉于学习拼写,把它当作新颖的游戏,而父亲对此却几乎一窍不通,我家的信都由母亲执笔。有一天,他带我来到一丛枝繁叶茂的灌木前,“你要学会挑选桤木。”父亲说。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一根一根的桤木枝条,样子十分虔诚。“你要挑一根十全十美的,像这根一样。”我看了看,那根枝条和别的并没有什么两样。父亲打开折叠小刀,割下那根精心挑选的枝条。他剥掉上面的叶片,露出赤裸的枝丫,那枝丫呈完美的Y字形。“你看,”父亲说,“这枝丫有两条臂,现在你用两手攥住这两臂,用力挤压。”我按照他的吩咐,握住Y形枝的两杈。“闭上眼睛,”父亲命令道,“再使点劲挤……别睁眼!你觉出什么了吗?”“枝丫在动!”我惊讶地喊道。桤木枝在我握紧的手指间扭动,宛如一条受惊的小蛇。父亲看出我想扔掉它。“攥住。别动!”“枝丫在扭动,”我又说一遍,“我听见一种声音,像小河流水!”“睁开眼。”父亲命令。我猛地一惊,好像在梦中被他唤醒。“这是怎么回事?”我问父亲。“这就是说,在我们脚下,有个小小的淡水泉。如果我们挖下去,就能喝到泉水。我刚才是教你怎样找泉水。这是我父亲教我的,你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的。再说这本领绝不会没有用:人不写字不算数能过日子,可要是没水就不行。”很久以后,我才发现父亲在这一带颇有名气,因为人们说他有一种“天生的才能”。他们打井之前总要请教我父亲。他们总是看他闭着眼睛,紧握桤木枝的两杈,在田野里或山岗上四处走动,探测水源。父亲停在什么地方,他们就在那里做上记号,然后向下挖掘,泉水就会从那里喷涌出来。许多年过去了,我又上过几所学校,到过一些国家,生儿育女,撰文著书,而可怜的父亲此时已长眠于地下,安息在他多次找到过清泉的地方。一天,有人着手摄制一部记录我的村庄和乡亲的影片。我和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一起去访问一位农场主,以便留下他伤心的形象:他花费毕生精力为子女准备了一份遗产——当地最好的农场,可是子女却不愿意继承。在技师们安放摄影机和扩音器的时候,那位农场主搂住我的肩膀说:“我过去和你父亲很熟呢。你脚下有一眼井。打井之前我请来农业部门的专家。他们调查了一番,还分析了一锹泥土,最后写出报告说我的地里没有水。我有一大家子人,有牲口,有庄稼,我需要水啊。看到那些专家什么都没找到,我就想起你的父亲,于是请他来一趟。他走进地里,割下一根枝条,然后闭上眼睛在四处转了一阵。他忽然停下来,注意听一种我们听不见的声音,然后对我说:‘你就在这里挖吧,水有的是,足够你饮牲口用,还够淹死那些专家。’我们挖下去,找到了水,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净水。”摄制组已做好准备,他们招呼我就位。“我要给你看一样东西。”农场主说。他钻进一间一直用来存放杂物的小屋,然后拿着一根树枝走出来,把树枝递给我,说:“我从来不扔东西。我一直保存着你父亲帮我找水时割下的桤木枝。我真不明白,它竟然没有干枯。”我抚摸着主人出于一种莫名的虔诚而保存下来的树枝,心情十分激动,觉得父亲就站在我身后看着我。我站在父亲发现的泉水之上,紧闭双眼,等待枝丫扭动。我希望耳边能响起潺潺的水声。桤木枝在我手中纹丝不动,地下的泉水也拒绝歌唱。在从童年的村庄开始的生活道路上,不知从哪里开始,我忘却了父亲教我的本领。“不要难过,”农场主说,他肯定是联想起自己的农场和自己的童年,“现在父辈有什么也难传给下一代了。”随后,他从我手中拿走桤木枝。5(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头写“我”陶醉于现代文明,可父亲对此一窍不通,甚至连写信都不会,暗示“我”和父亲的分歧,为下文作铺垫。B.父亲曾经教给“我”用桤木枝寻找泉水的本领,但“我”当时没有认真领会,以至多年后重返故乡发现自己完全忘了这种本领。C.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记述父亲的生平事迹,歌颂父亲的为人,含蓄地批判了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戕害,呼吁人们尊重传统文化。D.桤木枝是父亲寻找泉水的重要道具,它贯穿小说的始终,对刻画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表达情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E.农场主最后从“我”手中拿走桤木枝的举动很有深意,既表现他对身怀绝技的民间匠人的尊重,又表现他对所谓专家的蔑视。(2)小说标题“失落在水中的秘密”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试作说明。(6分)(3)父亲对拼写一窍不通,认为“人不写字不算数能过日子”,小说写这些内容有怎样的用意?(6分)(4)文中的“我”上过几所学校,到过一些国家,撰文著书,却忘记了父亲教“我”利用桤木枝找水的本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不为人知的氢弹功臣:于敏少年时代的于敏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度过的,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他留下惨痛的记忆,也激发了他为国解难的愿望。上大学后,于敏在理论物理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并以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赢得教授们的欣赏。毕业不久,他被慧眼识才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他就拼命学习,很快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60年代初,有关部门做出部署,要求氢弹的理论探索先行原子弹研究一步。于是,钱三强找于敏谈话,让他参加氢弹原理研究。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意味着自己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但是,于敏欣然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开始新的研究。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零三个月,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再加上我们的设备不足,国内当时仅有的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有95%的时间是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的,只留下5%的时间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于是,于敏领导下的工作组就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直至获得所需的数据。从1960年到1965年初,在艰难的科研攻关中,于敏带领同事们发现了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5个多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人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爆炸成功后,于敏接着对氢弹的小型化、提高比威力等作了优化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核武器装备部队。20世纪80年代,在原子弹、氢弹等技术相继突破后,一些曾经和于敏共同奋战在核武器研制一线的骨干相继离开九院①。于敏也曾在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回去做基础研究。但是,他稍加权衡就放弃了离开九院的想法。他对别人说:“虽然下面还有不少人,但掌握物理设计全面的也就是自己了。在这个时候把任务全交给下面,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他知道,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必须发展第二代核武器。于是,他留了下来,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正是由于于敏等科学家们的先见之明,中国在禁止地上核试验后,及时转入地下核试验,随即又在全面核禁试前取得了应有的试验数据,使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始终没有受到影响。可以说,在中国核武器发展里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于敏为人谦虚,待人诚恳。他给同事讲东西从来不保留,从来不怕别人超过自己。改革开放后,一些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在他的启迪下,写出一些颇有见地的论文,写上他的名字请他审阅时,他常常把自己的名字抹掉。由于极为平易近人,于敏私下里被同事和晚辈们亲切地称为“老于”“于老爷子”。目前,88岁高龄的于敏仍是单位的重要“顾问”。每每遇到难题或重大决策时,就会想到要请“于老爷子”出山,以他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注]①九院:第九研究院,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1965年1月,于敏奉命调入此。相关链接:①于敏记忆力惊人,平时很少记笔记,但他满脑子装的都是数据。靠大量的数据,他能很快对一个事物做出物理判断。这是一项特殊的本领,被简称为“粗估”。这种“粗估”方法被何祚庥院士称为理论研究的灵魂(摘自《我所了解的“氢弹之父”于敏》)②1955年,以朝永振一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代表团访华,对于敏的才华和研究成果大为惊叹。回日本撰文,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对此,于敏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摘自陈海波《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③“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1988年被正式解封的于敏,这样对记者说。(摘自余晓洁《绝密忠诚-——记中国氢弹功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童年亡国奴的生活让于敏深感屈辱,激发了他为国解难的情怀,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成为日后于敏从事核武器研究的精神动力。B.于敏认为,科学需要开放,应该交流,互相启发。所以,他主张所有的科学研究工作者都应该出国,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C.于敏重视对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培养,他积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发展的平台,为了使年轻人的论文便于发表,他常常在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D.于敏不但有科学的直觉,也不乏战略的眼光。他预见到世界核武器发展的趋势,加快了我国核武器研究的进程,从而保证了我国核武器事业的顺利发展。E.作为一名优秀的原子核理论研究人员,于敏的才华和研究成果深得物理学界的赞誉,在学界曾有“国产土专家一号”的美誉。(2)组织上为什么要将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交给于敏?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3)文中说“在中国核武器发展里程中,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于敏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6分)5(4)作为一名“不为人知的氢弹功臣”,于敏有哪些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第II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挪威上空的极光,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只知道自己被那些的美,深深地吸引和陶醉了。②有时候,人就是那么   ,明知不可为,却拼命去做;有时觉得很简单,结果却撞得遍体鳞伤。③就像语言的学习,学的只是理论,效果还需要自身去实践;现实中,也存在很多_______的现象。A.不可言传   不可理喻   不可言喻B.不可言传   不可言喻   不可理喻C.不可言喻   不可言传   不可理喻D.不可言喻   不可理喻   不可言传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横跨东西的沪昆高铁,将以其高速度、大运力,突破中部、东部、西南地区的交通瓶颈,成为提高东西部区域经济共进的“金钥匙”。B.各成员国强调,要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起核心协调作用,维护世界和平,在国家平等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双边和多边合作不断发展。C.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有不安定因素,如问题蔬菜、地沟油、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D.木偶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键点就是它要靠操作者的技巧来塑造木偶形象,而每种情绪如何用动作表现都经历了几代人的摸索。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决定性瞬间”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摄影理论的核心,是世界上为数众多的现实主义摄影家及新闻摄影记者共同遵循的金科玉律。。。。。。。①认为在再小的事物上也能发现伟大的主题②这本书集中收入了他126张摄影作品③它讲求的是被摄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在某一时刻恰到好处地构成一幅和谐、达意的画面④书中所有照片,都作为布列松自己实践的案例,来支撑这一摄影美学观念⑤在该书的前言中,布列松引用“世上万物皆有一个决定性的瞬间”来阐释自己的观点⑥这一概念最早是在布列松1952年出版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中提出A.③⑥②⑤①④ B.⑥③②⑤④① C.②⑥③①⑤④ D.③②④⑤⑥①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5分)  房屋当然是建筑,但纪念柱、方尖碑、巨石圈栏等等,也都是建筑。通常,建筑具有①。对于这两个方面的要求,②,如一般的居住建筑、生产建筑、医疗建筑等;③,如典礼性、宗教性、纪念性建筑;有的则两者相伯仲,既有实用性,又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如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建筑。17.根据下面的文字和图表,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心理学实验显示,知晓自己的成绩的人,比不知晓者学习的动机较强。美国心理学家布克和诺非尔将两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在前九天,A组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不知道,从第十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证明①。可见②。(都限25字以内作答)六、作文(60分)18、根据下列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第四周周考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C项,“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表述错误,由第7段可知,“中国饮食文化是……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而不是“影响了……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2.【答案】D【解析】由第4段可知,D项,将原文“古代的中国人”说成“中国人”,扩大了范围。3.【答案】B【解析】B项,“只要……就……”关联词语错误,原文第5段中是“只有……才……”。4.D(应做“招供”讲。)5.B(①句讲汉帝派他出使,⑤句写苏武被人救治,苏醒过来,⑥句是单于对苏武敬佩的表现。)6.A(B项不是张胜唆使;C项卫律没有归汉之心;D项文中没有张胜投降的内容。7.(1)汉武帝嘉奖他明大义,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官衔,拿着旄节把被扣留的匈奴使者遣送回去,趁便送一批丰厚礼物给(且鞮侯)单于,以答谢他(改善关系)的好意。(采分点:以、定语后置、因、赂、答,句意1分。)(2)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个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以前(和虞常说)的话被揭发出来,把经过情况告诉苏武。(采分点:治、发、语,句意1分。)8.【答案】①用典(1分)“客身”句化用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词句,写出自身的飘零之况;“新亭”句,运用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的哀叹和相慰,写出亡国之痛(2分)②融情于景(1分)“井桐一叶做秋声”,秋叶飘落暗含着盛极而衰的哲理,“月淡潮平”,暗含心境的凄怆(此处若答成“反衬”,写出激愤之情,也可给1分)(1分)【解析】考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鉴赏评价D。把握表达技巧。首先务必让学生熟悉所有的表达技巧。如何判断,不妨从理解诗人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而诗中写了什么入手。诗人要写什么,包括要写什么景,什么物,什么人,要表达什么情感。诗中写了什么则是理解诗中具体写了什么。如诗人要表现环境的寂静,却写了声音,就是以动衬静;诗人要写荷花,却写周围的环境,是用环境烘托。9.【答案】①秋天到来,客观气候的转凉;②自身被俘,被押北上的凄凉身世;③家国沦亡的悲凉。【解析】考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鉴赏评价D。分析诗歌情感,有注释“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被俘北上,此词是途经建康(今南京)时所作”5可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全词的情感基调。(每点2分)(分析时结合全词)把握思想情感。一定要注意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可从理解诗中写了什么(人、事、物,即题材)入手。诗中写了什么,涉及哪些对象,这些对象大都是情感的指向,除此之外,几乎每一首诗都有诗人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都有指向诗人自己。如写战争,战争涉及到发动战争者,百姓,国家。对百姓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忧虑,对战争发动者的憎恨,这些都是可能的情感。如写送别,涉及友人和自己。写离别之时,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美好生活,是对友人的祝福;写友人离别后旅途的艰难,是对友人的关心和担忧。而其中又可能包含诗人向往或对自己的感慨。10.【答案】(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出去(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11.(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解析】B项,“当时没有认真领会”错,“我”当时已经学会利用桤木枝寻找泉水的本领,只是后来忘记了。C项,“按照时间顺序记述父亲的生平事迹”不恰当,文章这点表现并不突出,且主题归纳并不全面。E项,“表现他对所谓专家的蔑视”无中生有。(2)标题中的“秘密”一语双关,既指利用桤木枝寻找泉水的绝技,也指这一绝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即如何理解和对待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关系问题。(6分)(3)写这些是为了显示父亲的“缺点”,展示其与现代文明相矛盾的性格特征,塑造身怀绝技的民间匠人形象,借以引发人们对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关系的思考。(6分)(4)示例一:子女要尊重并珍惜父辈的“绝技”和“遗产”。父辈的许多东西,子女未必能在阅历不足时明白、领会,等到意识到它的作用时往往悔之晚矣。因此,对父辈以及父辈的“遗产”或“绝技”,年轻人应多一些理解,多加学习和接纳,不能动辄扣上“落后”或“落伍”的帽子。示例二:父辈在维持事业的时候也要与时俱进,紧紧跟上现代文明的步伐,而不能封闭、保守,应尽可能消除两者之间的代沟或隔阂。同时,父辈在传承“绝技”时,应该扩大“下一代”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子女,而应该把自己的“绝技”看作是人类共同的财产,否则,“绝技”可能会因为子女对之缺少兴趣而难以传给下一代。示例三:如何绾结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是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父亲的“天生才能”卓越超凡,但没有找出其中的科学原理。仅仅局限于父子口手相传,“绝技”是难以发扬光大的。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应该走近,相互交融,而不应该相互疏远,甚至敌视,不然只能导致更多的文化或文明“失落”。(8分,言之成理即可)三、12.(1)【解析】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2)【答案】(6分)①有原子核物理的前沿理论和理论物理方面的才华;②有“粗估”这种预先估计数据的能力,这是理论研究的灵魂;③有对祖国满腔忠诚和甘于奉献、拼搏、钻研的精神。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此题,应该紧紧围绕“组织上为什么要将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交给于敏”这一中心问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3)【答案】(6分)①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完整的设想,起到了关键作用;②带领他的团队,用两年八个月的时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氢弹,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③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使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始终没有受到影响。每答出一点给2分。【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此题,根据题干要求,逐段逐句筛选有关信息,包括相关链接的内容,然后再分条概括答案。意思答对即可。(4)【答案】(8分)①有探索自主创新之路的精神,在原子核理论研究、氢弹研制中进行开创性研究;②有淡薄名利,甘心奉献的精神,为了核事业,不计个人得失,隐姓埋名近三十年;③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开放的胸襟,不遗余力,为核事业出谋划策和培养中青年科学工作者;④有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担当,服从安排调整研究方向,长期留在九院,从事核武器事业研究。【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本题虽然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但是组织答案时应该紧紧围绕选文进行,不能背离题旨。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五、13.【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不可言喻:指不能用言语来说明。不可理喻指不能常理使那个人明白,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不可言传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表达。14.【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A项,搭配不当,“提高……共进”不搭配。B项,结构混乱,把“要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起核心协调作用”改为“要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的核心协调作用”或“要使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起核心协调作用”。C项,不合逻辑,“问题蔬菜、地沟油、毒生姜”并列不当,“问题蔬菜”和“毒生姜”概念有交叉。15.【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语言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③句紧承上文,阐述“决定性瞬间”的具体内涵,⑥句开头“这一概念”紧接③句,②句开头“这本书”紧接⑥句,①句开头的“认为”紧接句的结尾“观点”,④阐述“论证”放在最后。16.【答案】①实用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要求  ②有的实用性占主导地位  ③有的艺术性占主导地位【解析】考点:本题语言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材料是一段说明性语段,主要将建筑的特点,解答时注意上下句之间的关系,注意关联词语,语言立求精炼。17.结果证明①知晓自己成绩的一组,效果高于不知晓自己成绩的一组。可见②获悉个人的成绩,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力刺激。18作文(60分)参考立意: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41:18 页数:5
价格:¥3 大小:68.0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