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曲阜师大附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曲阜师大附中高中2022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刘洪涛吕则军葛云杰尹洪振霍彤彤审题人:刘洪涛吕则军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注意事项:1、答题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到答题卡上(对应题号涂,7—11题空着不涂),主观题写在答题卷和作文纸上。2、将11(1)多项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当下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中国是美丽的?生态文明时代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审美形态?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形态在尊重生态这一前提下应该拥有诸多形态,但朴素是其中标志性的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朴素这一概念最直接、最充分地表示这种审美形态是以生态为灵魂的。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如《论语》引《诗经》中所描绘的那位姑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如苏轼所云“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四是精诚观。《庄子》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诚”为真、为信,以诚为尊、以信为美。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法国雕塑家罗丹崇奉自然,他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他还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罗丹这里说的“自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10/11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既是对工业社会那种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时代具有生态意味的朴素美的回归,但回归不是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升华,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有着实质不同。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中,虽然也类似农业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那样尊重自然、奉自然为美,但实际上这种尊重的立足点是生态,因而可以说,不是自然而是生态才是朴素美的灵魂。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低碳的,任何高耗能的生活方式都谈不上朴素;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产生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易回收,这种生活方式就与朴素无缘;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这种公正一是体现为对动植物生存权利的尊重,二是体现为在精神上尊重动植物自身的价值。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1.下列有关“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二者尽管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不同,前者将“生态”视为“朴素美”的灵魂。B.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人们奉行低碳环保的理念,远离高耗能的、奢侈浮华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C.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我们遵守生态公正的原则,这种公正是指否定人的主宰地位,尊重其他动植物生存的权利及价值。D.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要求人们保护自然环境,正视当前人类社会出现的垃圾问题,反对产生过多垃圾,倡导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的朴素观最早由老子提出,继而得到了诸子百家的肯定响应和丰富完善,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审美观。B.在老子看来,“朴”指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素”是事物的极致,“见素抱朴”体现了道家的审美追求。C.朴素观是道家在自家学说的基础上,借鉴并吸取儒家、墨家等学派观念的精华内容而不断向前发展的。D.中国农业社会循导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内容包含本色观、恬淡观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可以改变资源被浪费、环境被污染的现状,彻底解决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B.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的指引下,人类要注意在尊重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与生态相互容让,避免矛盾,协调发展。C.在中国传统美学之中,朴素备受推崇,被视为美的根源,“崇尚朴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元素。D.当前我们倡导的朴素审美观,是对工业社会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批判,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追求低碳绿色生活的必然选择。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0/11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月余无事,释七郎归。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武颌之。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武无奈之,忿塞欲死。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武惊喜,意稍得伸。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宰不听辨,欲笞恒。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鐍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宰大惊,窜去。樵人犹张皇四顾。诸役吏急阖署门,操杖疾呼。樵人乃自刭死。纷纷集认,识者知为田七郎也。宰惊定,始出验,见七郎僵卧血泊中,手犹握刃。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衙官捕其母子,则亡去已数日矣。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以重金赂邑宰  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B.邻人并不知耗  耗:消息 C.与宰关说   关说:通融说情D.值晨进薪水   薪水:俸禄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B.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C.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 D.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10/1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承休的梦开头,暗示了田七郎的知恩图报能共患难的可贵品格,为下边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B.田七郎身陷囹圄为武承休搭救,却不说一句感谢的话。从后文可知是因为他已经决定将来武承休有难时舍命相助。 C.田母初见武承休就看出武承休将来有难,所以极力阻止儿子和武承休的交往。但在武承休解救了田七郎后却不再阻止两人的交往。  D.武承休的叔叔被打死,田七郎却不来安慰,是他认为杀死林儿已经报答了武承休的恩德,于是不再跟武承休交往。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5分)(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浣溪沙苏轼①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②,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②门前流水尚能西,是指水往西流,暗喻时光倒流。③白发唱黄鸡:出自白居易的《醉歌》,喻指黄鸡每晨能报晓,故用以喻指时光流逝,更催人老。8、词的上片写景,词人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什么情感?(4分)9、下片词人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至少三种手法)。(6分)(三)名句默写、改错字(9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1)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2)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6)张明做事粗枝大叶,把钥匙丢了,同学李强出主意,让他写一个“寻物启示”。于是张明在墙上信笔涂鸦,非常潦草,无人认得;后来打印了一张,写得清清楚楚,最终找到了钥匙。本句中的错别字,应改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瓷瓶薛长登10/11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在家里。”“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能。”他说,“不一定卖。”“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是家父。”他说。“他人呢?”老教授问。“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3——30万。”他说。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卖了瓷瓶。”他如实说。“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父亲说,“可以了。”“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10/11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就把它送给你父亲留做纪念。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后来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那值多少钱?”顾林问。“最少400万。”(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瓷瓶”是贯穿小说全文的线索,“瓷瓶的真假”这一悬念直到小说结尾才见分晓,王家两送瓷瓶的情节安排深化了主旨。B.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家送的瓷瓶,可见他并不是图报的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被救者的馈赠。C.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医院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铺垫了下文,为顾林去卖瓷瓶埋下伏笔。D.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边看边摸,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E.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6分)(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8分)第II卷 (表达题共7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B.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10/11C.在2022年新学期教代会上,教师代表结合学校实际,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新的一年学校发展献计献策。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1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的高洪波带领中国足球队“死而复生”,以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的身份晋级世预赛亚洲区12强。②重庆渝北区各界群众深切缅怀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义而的英雄周鑫。③武警陕西省总队组织官兵在高空钢丝绳上开展心理行为训练,锤炼官兵的心理素质。A.临危受命临危不惧临危授命B.临危不惧临危授命临危受命C.临危授命临危受命临危不惧D.临危受命临危授命临危不惧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地处鲁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侧,近年来开发的“幽幽谷”农家乐、“幽幽谷”美食体验街等配套旅游项目,被评为“山东省最美乡村”。B.著名作家曹文轩摘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升了国人思考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新视野,也让我们再一次思考如何让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C.由林永健领衔主演的田园法制轻喜剧《小镇大法官》在央视黄金档热播,林永健饰演的乡村法官,以其诚恳质朴、机智幽默的特点赢得观众一致好评。D.中国气象局和环保部联合发布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计3月19日夜间至22日,北京和天津大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等地将有持续重污染天气。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了全面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国务院要求到2022年,形成制度完备、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B.目前,西伯利亚正有一股霸王级的寒潮蓄势待发,强冷空气将给中东部带来6-8℃左右的降温,局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能逼近1月历史极值。C.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1月21日发布消息,1月21日1时13分在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D.据央广网的消息,今天早晨7点多,一只疑似东北豹的大型猫科动物,出现在吉林省长白山区珲春市的公路上飞奔。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让各国人民心心相印,携手同行,战胜共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展现_____________、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②领导干部掌握各种权力,如何运用权力管理好“众人之事”?就是要做到____________,做到“思无邪”,秉正义,走正道。③即使是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庄严时刻,还有人___________地抛弃和平宪法,以求重掌发动战争之权杖。A.同舟共济不偏不倚处心积虑B.风雨同舟中庸之道殚精竭虑C.同舟共济中庸之道处心积虑D.风雨同舟不偏不倚殚精竭虑17、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10/11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刹那间,我感动不已。①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③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④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一圈⑤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A.⑤①④③②B.③①②⑤④C.②⑤③④①D.④③②⑤①五、(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被称为“草地之王”的植物叫尖毛草。可它的生长过程却极为特别。在尖毛草在它生长的初期,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半年才长了一寸高,但半年后雨水一旦到来,却像施了魔法一样,三五天后,便有一两米的高度。原来,在前6个月里,尖毛草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在长根部,雨季前,它虽然露头一寸,但却扎根地下超过28米。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曲阜师大附中高中2022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1.C(“否定人的主宰地位”于原文无据。)2.D(A“继而得到了诸子百家的肯定响应和丰富完善”与文意不符;B“朴素”应为“自然”,偷换概念;C“借鉴并吸取儒家、墨家等学派观念的精华内容而不断向前发展的”无中生有。)3.D(A“彻底解决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表述绝对化;B“与生态相互容让,避免矛盾”与原文“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的表述不符;C“崇尚朴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元素”不当,世界其他民族也大都以朴素为美。)二、(一)4.D(柴薪和饮水)5.C6.D(从小说最后田七郎舍身为武承休复仇杀死县令可知)7.(1)这把刀是从外国买来的,碰见坏人就会鸣叫着跳出(刀鞘),应该离杀人不远了。(“诸”,之于;则,就;“鸣跃”,越出、跳跃均可;以上为主要得分点)(2)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主要得分点:“检”“涂”“发”“岁”,句意通顺)(二)8.①上阕以兰芽、小溪、暮雨、子规等意象,描绘出一幅优雅清新(澄澈明净、充满生机、优美宁静)的山林溪边春景图。(2分)②表达了词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愉悦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9、下片的主要艺术手法:①反问,谁说人生没有再次年轻的时候,加强语气。②比喻(或类比),以“流水”喻指时间(或把流水与时间进行类比),流水“尚能西”,人也有再年轻的时候,形象生动,给人启迪。③借代,以“白发”代指年老,形象简练。④用典,以“休将白发唱黄鸡”发出感叹,劝说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委婉含蓄。(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6分)来源(三)10、(1)白帝城高急暮砧(2)独留青冢向黄昏(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0/11(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每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6)“启事”三、11.(1)AC(B项,顾林父亲不要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D项,老教授决定以30万元成交,是因为他认出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E项,“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2)①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②他对瓷瓶的真假和价值心存疑虑。不知道该卖多少钱。(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3)①知恩图报。在家人被救后,尽管自己家里的日子不好过,王家还是把瓷瓶送给了救命恩人。后来,王家认为送给救命恩人的瓷瓶是“赝品”而一直愧疚,为寻找恩人,王家到江北开设分店;多年后,王教授又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②重义。当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王教授又毅然把瓷瓶送回。(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分析有道理,可酌情给分)(4)要点:①从情节结构上看,照应前文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耐人寻味。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③从内容主旨上看,凸显了被救者的感人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四、12、D(A项,“不寒而栗”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褒义词,多与半斤八两(贬义词)混淆。C项,“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是上级对下级而言,句意是代表们积极发言,应该是会议组织者广开言路,而不是代表。D项,“各有千秋”意思是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用在此处恰当。)13、D14、C(A结构混乱,“开发的”应为“开发了”;B搭配不当,“新视野”不能“提升”;D“北京和天津大部”有歧义)15、C(A项,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后加上中心语“问题”。B项,“6-8℃”与“左右”重复赘余,将“左右”删去即可。D项,“出现在吉林省长白山区珲春市的公路上”与“在吉林省长白山区珲春市的公路上飞奔”杂糅,保留一种句式即可。)16、A(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同舟共济: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不偏不倚:不偏向任何一,表示中立或公正。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常常偏向于调和折衷无是非和稀泥不讲原则,往往带有贬义。处心积虑:指费尽心思做坏事。含贬义。殚精竭虑: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含褒义)17、D(注意联系上下文,把握语境,④由所观景象而产生“感叹”,从而绕塔观察,③②发现古塔与树根的关系,最后,⑤①反面假设。)五、写作18.立意分析:(1)厚积薄发,一个人的基础越牢,发展潜力越大;(2)逆境中学会沉潜蓄力,在环境适合时快速发展;(3)成功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刻苦的忍耐。抓住以下关键词立意,都是正确的:“忍耐”、“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根基的稳固性”、“打好基础”、“厚积薄发”等10/11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类文53—60分;二类文45—52分;四类文36—44;四类文35分以下。一类文比例约20%,打分时拉开差距。评分标准:(1)文体不限,写记叙文、议论文均可,但文体不鲜明,三类文(45分)以下打分;(2)情感虚假,缺乏真情,抄袭、宿构三类文(40分)以下打分;(3)记叙文构思新巧、语言有文采、意蕴丰富、形象丰满者,议论文切入角度巧妙,说理透彻,现实针对性强,语言有文采的,可以提高打分层次;(4)书写潦草,标点不规范,不按规定用笔书写,根据情况扣3—10分,没有标题直接扣3分,;字数不足600字得分不超过30分;书写端正,卷面特别整洁者可在5分以内加分;(5)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不扣,不封顶。附参考译文(供参考):武承休,是辽宁辽阳县人。他喜欢结交朋友,所交往的都是些知名人物。在夜里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您的朋友遍天下,都不过是滥交罢了。惟有一人可以和您共患难,怎么反而不去结识呢?”武承休问道:“他是谁呀?”那人说:“不就是田七郎吗?”武承休醒来感到很奇怪。于是四处访求这个人,(知道)田七郎是东村一个打猎的。武承休恭敬地到田七郎的家里寻访到他,武承休见院内有几间破屋,用木岔支着墙壁。进了一间小屋,看到一些虎皮、狼皮悬挂在柱子上,也没有板凳椅子可坐。七郎就地铺虎皮代替座位。武承休和他谈起话来,听他的言语很朴实,非常喜欢他。立即送给他一些银子过日子用。七郎坚决推辞不接受,武承休强让了好多次,这时田母老态龙钟地来到前面,很严厉地说:“老身只有这一个儿子,不想叫他侍奉贵客!”武承休很羞惭地退了出来。随从恰好在房屋后面听到田母说:“我刚才看到公子脸上有晦气,必定会遭遇离奇的灾祸。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贵重的礼物,不详,恐怕将来要用死报答他了。”武承休深深赞叹田母的贤能,然而也越加倾慕七郎。过了半年多,田七郎因为与人争夺一只豹子,殴死人命,被抓进官府里去了。武承休拿很多的银子贿赂县令,又拿一百两银子赠送死者的家庭。过了一个多月没有什么事了,七郎才被释放回家。七郎见到武承休,武承休用温暖的话语安慰他,七郎只是恭顺地答应着,家人都怪七郎粗疏,而武承休却喜欢他忠实厚道,愈加厚待他,自这以后,七郎常常在武家一住好几天。赠送他东西就接受,不再推辞,也不说报答。适逢武承休过生日,这一天宾客仆从非常多,夜间房舍里全住满了人。武承休同七郎睡在一间小屋子里,三个仆人就在床下铺稻草躺卧。二更天将尽的时候,七郎原先挂在墙壁上的佩刀,这时忽然间自己跳出刀鞘好几寸,发出铮铮的响声,光亮闪烁如电。武承休惊起。七郎也起来,问道:“床下躺的都是些什么人?”武承休回答说:“都是些仆人。”七郎说:“其中必定有坏人。这刀是从外国买回来的,只要碰见坏人它就鸣叫着跳出刀鞘,应该离杀人不远了。公子应当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也许能避免灾祸于万一。”武承休点头同意。七郎始终闷闷不乐,在床席上翻来复去不能入睡。当时床下有一个名叫林儿的,后来武承休被他欺辱。告到官府,县令因为御史写来的书信没满足武承休的要求。武承休反被林儿污蔑。武承休拿他没有办法,忿恨填胸,气得要死。过了一夜,忽然有家人来报告说:“林儿被人碎割成肉块,扔到野外了。”武承休听了又惊又喜,心情稍微得以舒展。不一会儿又听说御史家告了他和叔叔杀人,于是便和叔叔同赴公堂对质。县令不容他俩辩解,要对武恒动杖刑。拿棍杖行刑的差役都是官宦人家的走狗,武恒又年老,签数还没打到一半,就已气绝。武承休于是把叔叔抬回了家,他悲愤欲绝,一点办法也没有。想和七郎商议一下,而七郎却一直不来吊唁慰问。他暗自想:对待七郎又不薄,怎么竟如同不相识的路人呢?于是派人到田家探询。去了一看,田家锁门闭户寂静无人,邻居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10/11有一天,御史的弟弟正在县衙内宅,与县令通融说情。当时正是早晨县衙进柴草和用水的时候,忽然有个打柴的人来到了跟前,放下柴担抽出一把快刀,直奔他俩而来。县令见状大惊,抱头鼠窜而去。打柴人还在那里四顾寻找。差役吏员们急忙关上县衙的大门,拿起木棍大声疾呼。打柴人于是用刀自刎而死。役吏们纷纷凑过来辨认,有认识的知道这打柴人就是田七郎。县令受惊以后镇定下来,这才出来复验现场。见田七郎僵卧在血泊之中,手里仍然握着那把快刀。县令正要停下来仔细察看一下,七郎的僵尸忽地一下跃起,竟然砍下了县令的头,随后才又倒在地上。县衙的官吏派人去抓田七郎的母亲和儿子,但祖孙二人早已逃走好几天了。10/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56:55 页数:11
价格:¥3 大小:82.5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