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第I卷(选择题)一、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韩)滉,字太冲,性强直,明吏事,莅南曹五年,薄最详致。再迁给事中,知兵部选。时盗杀富平令韦当,贼隶北军,鱼朝恩私其凶,奏原死,滉执处,卒伏辜。自至德军兴,所在赋税无艺,帑司给输亁隐。滉检制吏下及四方输将,犯者痛拫以法。会岁数稔,兵革少息,故储积谷帛稍丰实。然覆治案牍,深文钩剥,人亦咨怨。大历十二年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黎干言状,滉恐有所蠲贷,固表不实。代宗命御史行视,实损田三万余顷。始,渭南令刘藻附滉,言部田无害,御史赵计按验如藻言,帝又遣御史朱敖覆实,害田三千顷。帝怒曰:“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贬南浦员外尉,计亦斥为丰州司户员外参军。方是时,潦败河中盐池,滉奏池产瑞盐。帝疑,遣谏议大夫蒋镇廉状。时里胥有罪,辄杀无贷,人怪之。滉曰:“袁晁本一鞭背吏,禽贼有负,聚其类以反,此辈皆乡县豪黠,不如杀之,用年少者,惜身保家不为恶。”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婺州属县有犯令者,诛及邻伍,坐死数十百人。又遣官分察境内,罪涉疑似必诛,一判辄数十人,下皆愁怖。滉虽宰相子,衣裘茵衽,十年一易。居处陋薄,取庇风雨。门当列戟,以父时第门不忍坏,乃不请。堂先无挟庑,弟洄稍增补之,滉见即彻去,曰:“先君容焉,吾等奉之,常恐失坠。若摧圮,缮之则已,安敢改作以伤俭德?”居重位,清洁疾恶,不为家人资产。自始仕至将相,乘五马,无不终枥下。(选自《新唐书》,有删节)1.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奏原死   原:宽容B.所在赋税无艺   艺:限度C.遣谏议大夫蒋镇廉状   廉:访查D.用年少者   用:因为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盗贼杀害了富平令韦当,鱼朝恩为杀人者求情,但是韩滉坚持论处,盗贼最终伏罪,说明韩滉耿直的一面。B.黎干向上报告水灾后农田受损情况,韩滉担心自己因失责被贬而坚持说表奏不实,可见他并不关心百姓的生活。C.韩滉执法有时过于严苛,境内只要有疑似犯罪的必定诛杀,一判往往有数十人被杀,因此他部下都心怀忧愁恐惧。14/15\nD.韩滉生性节俭,衣裘被褥,十年一换。所住居室正堂原先没有廊宇,弟弟韩洄略加增补,韩滉一见立即拆去。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2)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代宗皇帝的形象特点。【答案】1.D2.B3.(1)县令,是用来抚养百姓的,而庄稼损失却不过问,哪里有怜悯百姓疾苦的心意呢?(2)又因贼没有牛肉酒水就不会聚集举事,(他)便禁止杀牛,来杜绝他们的图谋。4.体恤百姓;为政谨慎;治官严格。【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中的“用”是动词,任用的意思。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韩滉担心自己因失责被贬而坚持说表奏不实”错误,根据原文信息可以明确“韩滉恐怕会蠲免赋税赈贷百姓,坚持说表奏不实”。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县令,所以养民(判断句)”、“所以”、“岂”、句子大意;第二句得分点:“以”、“乃”、“绝”、句子大意。4.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根据文中的人物事迹来概括总结即可。根据原文第二段中代宗的话“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可以总结出他体恤百姓;大雨后,代宗命御史前往巡察和御史朱敖审察核实表现了他为政谨慎;贬刘藻和赵计表现了他治官严格。【备注】附文言文翻译:(韩)滉,字太冲,他性格耿直,精通吏治,在南曹任职五年,簿籍文书详尽细致。两次升任给事中,主持兵部选举事务。此时盗贼杀害富平令韦当,盗贼隶属北军,鱼朝恩偏爱他的凶猛,上奏请求原宥死罪,韩滉坚持论处,贼最终伏罪。14/15\n自从至德年间开始用兵,各处赋税没有限度,国库供给转运常常隐瞒侵吞。韩滉检查制约下属官员以及四方输将,对犯罪者以法严加惩办。正值连年丰收,战争略有平息,因此积储钱粮逐渐充实。然而他审理文书,严厉苛刻,人们也有怨言。大历十二年秋天,大雨损害庄稼十有八成,京兆尹黎干上奏报告情况,韩滉恐怕会蠲免赋税赈贷百姓,紧持说表奏不实。代宗命御史前往巡察,实际损失三万余顷田地。起初,渭南令刘藻依附韩滉,说本县境内没受损失,御史赵计核查确如刘藻所说,皇帝又派遣御史朱敖审察核实,受害田地有三千顷。皇帝发怒说:“县令,是为了百姓抚养百姓,而庄稼损失却不过问,哪里有怜悯百姓疾苦的心意呢!”贬为南浦员外尉,赵计也贬为丰州司户员外参军。正当此时,水淹河中盐地,韩滉奏报池中出产瑞盐。皇帝怀疑,派遣谏议大夫蒋镇查访实情。当时乡吏有罪,韩滉便格杀不赦,人们责怪他。韩滉说:“袁晁原本是鞭背吏,依仗擒贼,聚集同伙而反叛,这些人都是乡县奸猾豪强,不如杀了他们,任用年轻人,能够惜身保家不作坏事。”又因贼没有牛肉酒水就不会聚集举事,他便禁止杀牛,以杜绝他们的图谋。婺州属县有违反政令的人,诛杀连累邻里,获死罪处死的有数十上百人。又派遣官员分别巡察境内,犯罪涉有嫌疑必定诛杀,一判往往有数十人,部下都忧愁恐惧。韩滉虽然是宰相的儿子,衣裘被褥,十年一换。居室简陋,仅能遮蔽风雨。门前应当列戟,他因为是父亲在世时的宅门不忍心毁坏,便不请求。正堂原先没有廊宇,弟弟韩洄略加增补,韩滉一见立即拆去,说:“先父容身此处,我们奉守,时常担心失去。如果有损坏,修葺一下就行了,怎敢改建以败坏节俭的品德呢?”他身居重位以后,清廉疾恶,不为家人增置产业。从开始做官直到位至将相,前后乘马五匹,没有一匹不是老死在槽下。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游边尚颜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1)简述“饥马嗅枯丛”这一细节的丰富内涵。(2)诗歌反映了战士怎样的艰苦生活?请简要概括。(3)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答案】(1)写出马匹饥饿无食;暗示军队给养不足;反映将士生活艰苦。14/15\n(2)(生活)环境恶劣;给养不足;战争残酷;归家不得(思乡情深)。(3)尾联虚写梦境,呈现出故乡春暖花开的温馨画面,与前三联反映的边地生活的艰苦现状形成对比,突出了思乡(厌战)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该题,应该明确,“饥马嗅枯丛”,属于细节描写,此句中的马儿是饥饿的,它们嗅着枯萎的草丛,是想要寻找食物充饥,由此可以联想到,军队粮草不足,边关将士的艰苦。(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该题,应该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概括,“边阴四顾浓”“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表现了边地的自然环境恶劣;“饥马嗅枯丛”表现了边关的给养不足;“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表现战事的残酷;“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表现了将士的思乡之情。(3)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应该先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然后分析运用的手法技巧,最后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即可。这两句诗应是作者想象家乡的美丽温暖的景象,这是虚写,同时又与上文内容形成对比,表达的是战士的思乡之情。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子昂自以复古反正于有唐一代诗功为大耳正如伙涉为王殿屋非必沉沉但大泽一呼为群雄驱先,自不得不取冠汉史。王弇州云:“陈正字淘洗六朝铅华都尽,托寄大阮,微加断裁,第天韵不及。”胡元瑞云:“子昂削浮靡而振古雅,虽不能远追魏晋,然在唐初,自是杰出。”斯两言良为折衷矣。(节选自胡震亨《唐音癸签》)7.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8.“取冠汉史”的人是         。9.胡元瑞是从哪两个方面对陈子昂作出评价的?【答案】7.子昂自以复古反正/于有唐一代诗功为大耳/正如伙涉为王/殿屋非必沉沉/但大泽一呼/为群雄驱先8.陈涉(陈胜)9.诗歌的特点;文学史上的地位。【解析】14/15\n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耳”常用在句子结尾,其后应断开;“但”用于分句的最前,其前面可以断开。8.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根据原文“但大泽一呼,为群雄驱先,自不得不取冠汉史”一句可知,“大泽一呼”是指陈涉吴广大泽乡起义的事件,因此“取冠汉史”的人应是陈涉。9.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就胡元瑞的语言深入理解,其中“削浮靡而振古雅”这是从诗歌特点角度阐述,“然在唐初,自是杰出”这是从其在文学史的地位的角度分析。 二、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2)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3)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5)            ,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6)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8)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1)白露为霜 (2)春与秋其代序 (3)大漠孤烟直 (4)唯见江心秋月白 (5)渺渺兮予怀(6)气吞万里如虎 (7)小学而大遗   (8)断肠人在天涯【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要注意题干所提供的语境,进而对诗句内容准确地理解。书写尽量工整,不出现错别字,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这里应注意“序”“唯”“渺渺”“涯”等字要写准确。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14/15\n老兵客栈谢友鄞①这儿最早是古驿站,叫水会营子,旅蒙商设置仓库,囤居货物,行商坐贾云集。一家家火红的幌子下,站着伙计,肩搭毛巾,吆喝:“屋里请,又有包子又有饼,没有麻花现给你拧!”②论建制,水会营子是个镇,建筑极像一座小城。水会营子属于辽宁,再向北,就进入内蒙古了。世俗人心,有一种临界的感觉。从民国至今,水会营子两度划归内蒙古,一度划归辽西省,如今纳入辽宁省版图。水会营子人家,都有两三个户口簿,旧的没交上去,新的又发下来。有的老人说他是内蒙古人,新娶进家门的儿媳妇纠正道:“爹,这是辽宁省。”公爹用拐杖敲击地面,吹胡子瞪眼睛叫喊:“我活糊涂了吗!这里是水会营子!”③没错,这里是水会营子,消防团大本营。清朝时,营子内有深井三十眼,井旁设瞭望楼,一旦发现火警,白天举旗,夜晚挑灯,指引火灾方向,官兵们驱动水车紧急扑救。瞭望楼上,永远站着三名士兵,背靠背,呈三角形,监视火情。曾有一场雷火,借助狂烈的北风,扑向瞭望楼。没有一名士兵退缩,火龙过去后,三副焦黑的骨架,仍然站立在瞭望楼上。④民国后,兵营消,水会归商会管理。消防灭火,变成民间自救互助性质。商会添置了机械水车,喷水卷筒。所有商铺都配备水桶,大小一样,用红漆写上“防火”和自家商号名。在救火现场,由商会统一发放号坎,防备盗贼混入,趁火打劫。穿坎肩的伙计,将自家水牌交给水会老兵,听从指挥,奋力救火。事后按水牌清查,救火不力者罚款;遇火不救者,封店半年,勒令店主给被烧死者披麻戴孝。渐渐地,水会营子成了省界两边都倚重的消防重镇。⑤老兵从十四岁起就吃军饷,给数不清的势力当过差,如今九十岁了,眼睛灰白,满脸褶子巴巴,像蜈蚣。陪伴老兵的,只剩下一匹退役军马。营盘内水井遍布,清晨多雾,朦朦胧胧,老兵听见铃铛叮咚叮咚响,老军马不用人赶,去奶站给他取奶回来了。老兵喜欢羊奶的膻香。喝完羊奶后,老兵拎着马灯,在客栈内巡行,土墙,空马厩,土坯客房,搭配在一起,像遗址标本。听见客人来了,老兵吸吸鼻子,说:“我嗅到生人味了。”⑥老兵老了。现在老兵最看重的,就是存放在客栈内的消防水桶,任何人不准乱动,任何人不准乱用。投宿的客人,越来越杂,什么鸟都有,大夏天的夜晚,溜出来,用消防水桶冲澡。老兵眼睛快瞎了,耳朵却好使,听见泼啦啦水声,幽灵一样钻出来。老兵狂怒:“来人哪!掌灯!”立刻响起纷乱的脚步声,客房伙计,食堂厨工们跑出来。一个小工举起马灯。陌生客人急忙穿上裤衩,叫喊:“别照我!”⑦老兵厉声道:“畜生!你用消防桶洗屁股!”⑧客人一副赖子样,说:“俩破桶,白给我都不要。用完这水,给你送回去。”⑨客人哪里晓得,民国年间,有人盗窃消防桶,被商会保安队逮住,将贼手贼脚捆住,用杠子一穿,鸣锣吹号,像抬着野猪游街。有的贼,气性大,到了不服软,按破坏救灾论处,被活活吊死。14/15\n⑩“把他抓起来!”老兵怒吼。⑪客房伙计和厨工们逼近客人。⑫“我是旅蒙商。”客人叫嚷,不知道自己惹下了大祸。⑬老兵下令:“鸣锣,游街。”⑭众人一拥而上,将客人的头按下,双手别在身后,推着他,向营子里走去。老兵取出铜锣,“咣咣咣”敲,吆喝:“破坏消防犯噢——”⑮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边地消防重镇的铜锣声,照样一丝不苟地敲响,庄严地回荡在水会营子上空。11.文章③④两段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12.老兵的职业精神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13.文中写客房伙计和厨工“一拥而上”抓住客人游街有什么用意?1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答案】11.交代水会营子的历史变迁,说明其精神代代相传;揭示水会营子有着视死如归的敬业精神;揭示水会营子有团结协作精神和严明的纪律、制度;说明老兵形象的精神来源。12.保持习惯,坚守消防兵身份;有高度的职业警觉;对水会营子规矩的严格遵守。13.表现了人们对老兵的认可、敬重;从侧面写出老兵威信(地位)之高;表明水会营子的精神传统得到了传承。14.表明了老兵的认真和坚守;寄寓了对老兵的敬重与礼赞;暗含了对“老兵精神”永远传承下去的希望。【解析】11.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解答该题,应该在理解原文③、④两段的基础上作答,这两段属于社会环境描写,“清朝时”“民国后”兵营的设置与取消,是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来写水会营子;写瞭望楼上永远站着监视火情三名士兵以及三副焦黑的骨架等信息是表现水会营子的官兵的敬业精神;写他们的救火的方式方法,来表现其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也是后文老兵形象的精神来源;第④段交代的是水会营子由商会管理之后,消防灭火性质发生改变,出现了相应的纪律制度等。1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根据第⑥14/15\n段中对老兵的交代,如“现在老兵最看重的,就是存放在客栈内的消防水桶,任何人不准乱动,任何人不准乱用”“老兵眼睛快瞎了,耳朵却好使,听见泼啦啦水声,幽灵一样钻出来”等信息展现了老兵保持习惯,坚守消防兵身份;有高度的职业警觉等特点,根据老兵处置私自用消防桶洗澡的客人这一情景的描写,可以总结出老兵的对水会营子规矩的严格遵守的特点。13.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应该明确,文中写客房伙计和厨工“一拥而上”抓住客人并游街示众这一情节都是出于老兵的授意,由此可以看出客房伙计和厨工听老兵的话,对他敬重,突出了老兵的威信高,从而表现出人们对水会营子精神的传承,从这三方面作答即可。1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分析最后一段意蕴,首先要根据段落的特殊位置,重点抓住其中的“照样一丝不苟地敲响”这一信息,“照样”和“一丝不苟”两词表现了老兵的认真和坚守,表达了作者对老兵的敬重赞美之情。同时就整个段落来说,“庄严地回荡在水会营子上空”等信息还暗含了老兵精神永远传承的希望之情,解答时由浅入深分点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演戏要带“三分生”刘连群在学生觉得荀慧生的戏总有生疏之处,“没准谱儿”而难学时,荀慧生指出:“这个熟字,摆在哪儿都好,惟独摆在演戏上,要不得。”他说:“熟是应当熟的,但是熟了也容易出许许多多的毛病。”以演《武家坡》的王宝钏这样的熟戏为例,如果坐下化妆就“没精打彩”,上台只是按熟的路数按部就班地唱,戏唱下来了,但“跟没唱一样”。“怎么说呢?自打你存了那个‘又是王宝钏’的念头开始,这出戏已经注定了就是那么回事。”稀松平常,疲疲沓沓,这就属于“熟能生流,也能生油”。“熟”还会使演员凭借嗓子好,武功、水袖功好,脱离剧情和人物,不管是否合适,可着劲儿地唱,拼着力气地耍,“好”是要下来了,却只能落个卖弄。针对这样的现象,荀慧提出:生!不是全生,也不是半生,而是三分生!所谓“三分生”,其实是在“熟”的前提下的“生”,演熟知熟会的戏要带有一定的陌生感。“哪儿生呢?要看到你和角色就存在着个‘生’字,你是你,角色是角色,相差得很远,这就是生。”演员和角色天然存在着距离,不可能完全合二为一。因此演戏是这一个体逐步走近、深入另一个体的过程,熟只是渐近的一个阶段。仍以王宝钏“打比”:她是谁呢?相府千金;干嘛又挖野菜?跟她爹较劲儿呢……这点儿事谁都知道,用得着老去琢磨吗?用得着。荀慧生说:“只要你每次都对角色有陌生的感觉,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许多细小的地方没注意,这些新发现就会引着你往角色深里头去,哪怕是戏演完了,它还会扯着你:某处某处还有点儿事儿没琢磨到家呢,下次再唱时,得把它弄明白了。于是乎无尽无休,越研究越透。所谓千锤百炼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三分生”是要演员不断深入探索角色的性格感情,配以适宜的动作、唱腔、表情表达出来,使所演角色不断深化、丰满、鲜活。14/15\n实践“三分生”的主张,还能让观众看戏时产生持久的兴致。人们通常认为“生书熟戏”,意思是看戏只要故事好,唱、念、做、打精彩,是可以反复欣赏的。其实不然,荀慧生说,“观众眼睛可尖着呐,你挑帘一出来,一看你那份心里满没事儿的神气,观众就明白了:又是她,某某人;又是那么一道汤,对付着听吧。”如此兴味索然,欣赏能持久吗?荀慧生说,“只有你唱戏的对角色有新鲜的感觉,观众才会对你有新鲜的感觉,而且,越新鲜就更新鲜”。“生可以生兴致,你越有兴致,观众也越觉得新鲜,台上就不可能老落死套”。“由生入熟易,由熟入生难。生到熟是个练的问题,熟到生却是个想的问题,得动脑筋、动心。”这,应是大师留给后学的打开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选自《文汇报》2022.11.27,有删改)15.简要概述全文思路。16.请结合全文概括“熟”给演戏带来的弊病。17.怎样才能真正贯彻“三分生”的艺术主张?请作简述。【答案】15.以学生学戏的困惑引出荀慧生对“熟”之弊病的认识,提出“三分生”的观点并阐述其内涵(本质);接着从演员表演和观众欣赏两个角度明确“三分生”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三分生”对于后学的意义。16.使演员演戏不认真,熟能生流,也能生油;脱离剧情和人物,卖弄功夫;落入死套,无法进行艺术创新。让观众缺少新鲜感,欣赏不能持久。17.正确认识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对“熟戏”要保持一定的陌生感,避免“流”和“油”;不断研究角色,用适宜的动作、唱腔、表情来表达对角色的理解。【解析】1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该题,先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然后总结每一部分的大致内容或大致意思,即可总结出行文思路,本文中1、2两段是第一部分;3、4两段是第二部分;第5段是第三部分,最后根据具体内容总结即可。16.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概括,不能忽视题干的关键信息——“弊病”。如根据“稀松平常,疲疲沓沓,这就属于‘熟能生流,也能生油’”;根据“‘熟’还会使演员凭借嗓子好,武功、水袖功好,脱离剧情和人物……却只能落个卖弄”;“这些新发现就会引着你往角色深里头去”等。选文3、4两段的内容虽然是在谈“生”,但从“生”的对立面回答出“熟”的弊病,概括时这两个方面不可或缺。17.14/15\n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该题,根据文中的相关信息概括总结即可,如抓住文中的“演员和角色天然存在着距离,不可能完全合二为一。因此演戏是这一个体逐步走近、深入另一个体的过程,熟只是渐近的一个阶段”、“实是在‘熟’的前提下的‘生’,演熟知熟会的戏要带有一定的陌生感”、“‘三分生’是要演员不断深入探索角色的性格感情,配以适宜的动作、唱腔、表情表达出来,使所演角色不断深化、丰满、鲜活”等信息,分点作答即可。 材料概括分析题。有人倡议部分恢复繁体汉字,说从中可读出古人的匠心,如“愛”须有“心”,“親人”必须相见;用繁体字才有机会向祖先表示敬意。反驳随之而起:繁体字笔划繁杂,孩童识字要耗费巨大精力,不信请默写“鸞、叢、釁”,或者请用篆书书写。繁体字来自祖先的创造,篆书来自祖先的祖先,别说这种要求无理,根据相同的逻辑,篆书与繁体汉字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繁体字的流通约中止于上世纪50年代;汉字史上最大的转折是汉魏之际篆书退出日常书写领域。从此,汉字简化活跃于文字史之中。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相继而来的行书和草书无不包含了简化的意图。有人认为汉民族很少有创新冲动。其实不然。相对于依循古制,创新远为艰难。创新不是单纯依靠灵感和想象力,它更包含了对历史条件的洞察,在最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新的举措。为何篆书消亡于汉魏之际?历史条件的改变是重要诱因。文字交流数量急剧增加,书写工具改变,这些都在召唤更便捷的字体。20世纪50年代的汉字简化有着相近的理由。当时,汉字的简化成为疏通瓶颈的文化工程。必须承认,这个工程的开启需要非凡的胆魄和勇气。虽然它为古籍和书法保留了繁体字的特殊区域,但许多人仍感不适,这已经足够瓦解创新的冲动。可是,现今文字交流数量巨大,如果每个字平均耗时增加0.1秒,整个社会会增添多少成本?从汉字的演变史可知,如果想到的仅是恢复繁体字,那么这种做法迹近于买椟还珠。现代社会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古人给予我们的最大馈赠是:如何创造自己的时代。(南帆《我们要向古人学什么》,有删改)18.请具体解释“买椟还珠”在文中的意思。19.为什么说“这个工程的开启需要非凡的胆魄和勇气”?20.作者对汉字演变史有哪些深刻认识?【答案】18.“椟”指繁体字;“珠”指创造精神。“买椟还珠”是指仅恢复繁体字而丢弃了汉字演变中的创造精神。19.要具备巨大的创新精神,突破“古制”的束缚;要洞察时代需要,作出决策;要克服来自他人抑制创新的阻力。14/15\n20.(汉字演变史)体现了古人对时代的洞察;简化意图始终贯彻其中;是古人创新精神的体现;能启示后人创造自己的时代。【解析】18.解答该题,应该明确“买椟还珠”属于比喻性的说法,分析时可以结合文章内容确定“椟”指什么,“珠”指什么,最后再综合理解即可。19.解答该题,首先要看“这个工程的开启需要非凡的胆魄和勇气”一句所处的阅读空间,结合它的前后语境考虑,从中提取信息,分点作答即可。根据“相对于依循古制,创新远为艰难”可以总结出第一点。根据“创新不是单纯依靠灵感和想象力,它更包含了对历史条件的洞察,在最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新的举措”可以总结出第二点。根据“虽然它为古籍和书法保留了繁体字的特殊区域,但许多人仍感不适,这已经足够瓦解创新的冲动”可以总结出第三点。20.解答该题,要立足于原文,通过把握理解文中的相关信息,分点作答即可,如:根据“它更包含了对历史条件的洞察”可以总结出第一点;根据“从此,汉字简化活跃于文字史之中。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相继而来的行书和草书无不包含了简化的意图”可以总结出第二点;根据“有人认为汉民族很少有创新冲动。其实不然。”可以总结出第三点;根据“古人给予我们的最大馈赠是:如何创造自己的时代”可以总结出第四点。第II卷(非选择题)四、语言知识基础2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80年代,我和周先生是       。当时,我们在同一所学校教书,我们的教学主张常常       ,但这不影响我们做朋友。他热爱学生,有些学生出言不逊,他也不以为忤,依然耐心教导,我相信他的那种精神是会       后世的。A.紧邻 截然相反 留传B.芳邻 截然相反 流传C.紧邻 南辕北辙 流传D.芳邻 南辕北辙 留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芳邻”是敬称,只能用于指称对方。因此不适用文段中的语境,只能选填“紧邻”。“南辕北辙”说的不是不同人之间的分歧,而是指行为和目的的背离:心里想着往南去,却驾车朝北,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不能用于指教学主张,因此第二空要选填“截然相反”。“流传”与“留传”都表示“传”,但有三点不同:①“流传”既指向后世传,也指向四处传,“留传”只指向后世传;②主观上传,用“留传”不用“流传”;③先祖传给家族后世,用“留传”不用“流传”。基于这三点可以确定应用“留传”。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14/15\nA.为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困境,浙江省着力开展“医学人才下沉”工程,提升了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率。B.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将形成深度融合、互利合作的新局面。C.语文教材的低幼化,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心智的发育与成熟,面对这一严峻的现象,人们怎么会无动于衷而不引起深思呢?D.屠呦呦获得诺奖,使一向被质疑的中医终于吐气扬眉,也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医药这个宝库,更被业界认为是中医发扬光大的最好时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解决”“困境”不能搭配;C项句式杂糅、搭配不当,“面对……现象”搭配不当,应是“针对……现象”。“怎么会无动于衷而不引起深思”是杂糅句,可以删掉“而不引起深思”;D项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主语“屠呦呦获得诺奖”与宾语“中医发扬光大的最好时机”不能搭配。 23.下列诗句与“落木云连秋水渡”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青山聊因美酒横B.晚花幽艳敌春阳C.乱山烟入夕阳桥D.闲花落地听无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首先明确构成对仗的条件,即: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相反。根据分析可知,“落木”对“乱山”,“云连”对“烟入”,“秋水渡”对“夕阳桥”,因此可以判断选C项。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小船靠近马萨弗埃拉岛。关于这个岛,我手头只有一张信纸大小的地图,很快我就发现,       ,       。       ,       ,       ,       。①缓坡的地方其实是陡坡②我误读了海岛的地形③山顶处云腾雾绕④十几个捕龙虾人所住的棚屋14/15\n⑤峡谷的两边是绿色的山肩⑥挤在一个巨大峡谷的底部A.①⑤④⑥③②B.②①④⑥⑤③C.②④⑥①⑤③D.①②⑤④⑥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确定首句,根据空前的“很快我就发现”一句,可以推知其后应选填②,因为②句是总说;然后紧跟的是①句,①句是具体的错误;之后可以判断出④⑥句衔接紧密;⑤③句衔接紧密,因而可以确定答案为B项。 25.下列对漫画《跳绳》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长处或许正是短处。B.要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自己。C.学会扬长避短,才能减少失败的可能性。D.找到合适的竞争对手,才能砥砺自己成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仔细读图,解读构图要素,分析其蕴含深意,通过读图可知,长颈鹿、大象、兔子跳绳都没有成功,原因是长颈鹿的脖子、大象的鼻子和兔子的耳朵都太长,因此可以从自身的优势、长处短处等角度分析,因而可以确定D项的“竞争对手”这一角度是错误的。 五、作文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4/15\n人世纷繁复杂,当你以“信”的态度面对时,它就简单;当你以“思”的态度面对时,它就丰富……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首先应当把握材料,本题材料中提出了“信”和“思”两个关键词,因此可以依照这两个关键词分别立意,“信”可以理解为信任、信念、信仰等,作文则可以就这些角度立意;“思”可以理解为思考、思虑、审思等,也可以从这些角度立意。另外由于本题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可以将“信”和“思”结合起来谈,如写作时可以谈既要“信”同时也要“思”,应该“信”时则“信”,应该“思”时则“思”,也可以谈“简单”与“复杂”等方面的内容。总之,作文的立意角度很多,选取其中的一个即可,观点要鲜明,语言要通顺,分析要合理。 六、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7.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边城》展现了茶峒人民朴素的善良和单纯的希望,在诗意的叙述中,作者一再提到翠翠母亲的故事,这暗示了翠翠和她母亲“共通的命运”。B.《老人与海》中,棒球明星狄马吉奥是身处逆境仍能战胜困难的象征,圣地亚哥出海途中最终克服困难返航与他从狄马吉奥身上获得力量是分不开的。C.《狂人日记》中发现“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狂人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后来他狂病治愈而“赴某地候补”,这是作者对他寄予的希望。D.《子夜》中,何慎庵到上海后,“十年宦囊,尽付东流”,又“在公债中跌了一跤”。他竟以女儿为诱饵,设美人计探听赵伯韬的秘密。E.《女神》中,《凤凰涅槃》有着排山倒海般的激情,而《天上的街市》则更多柔情,借童真般的猜想勾勒了一个幸福自由的彼岸世界。【答案】DE【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能力。D项“何慎庵……以女儿为诱饵”错误,应当是何慎庵向冯云卿出主意,让冯云卿利用聪明漂亮的女儿为诱饵。E项《天上的街市》不属于《女神》中的作品,属于《女神》的诗歌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14/15\n28.简答题。(1)《红楼梦》“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薛宝钗听到了谁和坠儿的对话?她是怎样“金蝉脱壳”的?这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2)毛宗岗在评点《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出场时说,“此卷极写孔明,而篇中却无孔明。盖善写妙人者,不于有处写,正于无处写”。①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不于有处写”诸葛亮的。②从读者的角度来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小红(红儿、林红玉)。假装寻找、追赶“藏在此地”的林黛玉而无意来到这里。表明自己刚赶到这儿,你们之前讲的话,我没有听到;表明不止我一人经过此地(林黛玉刚才倒是藏在这儿的),日后你们的丑事传出来,未必是我所为(或许是她所为);不愿沾惹是非,弄个没趣。(2)①先写水镜先生(司马徽)介绍“伏龙、凤雏”的非凡才能而不说明两者是谁;接着写徐庶(徐元直)走马荐诸葛,交代卧龙身份、才学及其隐士姿态;继而写三顾茅庐,借诸葛亮的朋友、兄弟、岳父及居所环境等突出其不同常人之处。②引发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在熟知原著的基础上作答,回答时按照题干中的问题顺序,逐一作答,不可张冠李戴。应该明确《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薛宝钗听到的是小红和坠儿的对话。第二问可以根据薛宝钗在文中的语言进行概括,她向小红和坠儿问林黛玉,并说林黛玉刚刚在这戏水,将祸水引到林黛玉身上。第三问心理分析可以根据原著中“我才在河边看着他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必是藏在这里头了”等语言进行分析,其中有三点深意,按点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在熟知原著的基础上作答,解答第一问可以将《三国演义》中该回的情节进行概括,概括出水镜先生(司马徽)的介绍、徐庶(徐元直)的推荐、三顾茅庐等情节即可。回答第二问,可以明确,这属于小说中设置悬念的表现方法,答出可以激发读者兴趣即可。 14/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59:48 页数:15
价格:¥3 大小:100.8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