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1
2
/11
剩余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周口中英文学校2022—2022学年上期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70分,第Ⅱ卷80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根源中国疆土辽阔,地域相连,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一般地说,中原民族地区气候湿润,宜于农业精耕;北方民族居住区域气候恶劣,植被差,只能发展放牧业;南方民族居住区多高山、丘陵,虽从事农耕业,但交通阻隔,古代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这种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和地理上的互相连结交错杂居,为它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提供了天然条件。经济生活的本质决定,任何一个民族,出于生计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换,扩大经济往来。北方游牧民族单一的经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为了获取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农副产品,如谷物、布帛等,不得不依赖于中原的农业民族。南方、北方各民族我们称之为边疆民族。中原地区常常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对周边民族有极大的吸引力。边疆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原靠拢,或掠夺、战争,或贸易、和亲,或入主中原。秦始皇修长城,并没有堵住匈奴的不断掠迫。汉时,冒顿入寇,网开一面使汉高祖得以脱险,其目的是以此为条件向汉朝换取大量的物资。契丹、女真、党项等族虽然对北方农业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但经济发展的程度仍远不如中原内地,他们仍然不断地逼近中原,要求南方朝廷供应物资甚至要求给予土地。中原经济对北方民族不断吸引,使他们步步南下,留在汉地的就融合于汉族之中。当北方民族弱小,不敌中原朝廷时,有时也会以主动“入贡”的方式来谋求经济利益,换得中原天子的“赏赐”。边疆民族潮流般地一次次向中原靠拢、合聚的历史现象一直不断。同时,中原民族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畜牧业经济的补充和支持。中原朝廷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处开设互市场所,开展贸易,达到双方经济互惠之目的。这种经济上互相联系和交往的形式,历时久远,难以中断,且逐步完善。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间的关系变化虽然曲折复杂,形式多样,但无论是以战争掠夺的形式,还是以和平交往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质都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和满足,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成为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边疆地区的畜牧业也成为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各自都不能相互缺少,这种民族间经济的联系和依赖,将各个民族社会生活内在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历史上各民族有过分裂,也有过统一,但分裂是短期的,而统一是长期的。经过分裂,总是走向统一。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联系愈来愈密切,彼此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在历史的长河中汇流,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力量,最终结合成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选自刘学谦主编《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作者陈育宁,有删节)1.下列关于中华各民族在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原的农业民族,一般来说居住地区气候湿润、宜于农业精耕,有大量农副产品,如谷物、布帛等,通常经济富庶、文化繁荣。B.北方民族居住区域气候恶劣,经济形式单一;南方民族居住区域多高山、丘陵,交通不便,古代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11-C.南北方民族地理上的互相连结与交错杂居,中原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为它们之间联系提供了天然条件。D.中华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联系密切,彼此间相互依存,有过分裂,但分裂是短期的,统一则是长期的。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由中华大地各民族间经济相互联系、依赖,将各民族社会生活中内在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B.中国的任何一个民族,考虑经济生活,出于民族的生计和民族的长远发展,都需要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换,扩大经济往来。C.秦始皇修长城并没有堵住匈奴的不断掠边,契丹、女真、党项等族不断逼近中原,都表明边疆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原靠拢。D.中原朝廷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处开设贸易互市场所,是为了达到双方经济互惠之目的,而中原农业生产力则可独立地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疆土辽阔,地域相连,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这些从地理上说明中华各民族交往和联系有相当大的困难。B.北方弱小民族主动“入贡”以谋求经济利益,北方民族留在汉地融合于汉族,这说明汉族强大,北方民族委屈靠拢甚至合聚。C.几千年中华各民族间的关系变化,或战争或和平,实质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和满足,这才逐步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D.中华大地各民族相互间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力量,最终结合成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超越世界其他民族。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温造,字简舆。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①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日:“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11-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选自《新唐书》,有删节)【注】①驲[rì]:驿马。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不敢縻以职事縻:束缚B.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患:以……为担忧C.恐四方易朝廷易:轻视D.卒有觉者,欲引去觉:睡觉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B.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C.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D.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造尽管自幼喜好学习,不喜欢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却心甘情愿到寿州刺史张建封身边做了官。B.唐德宗面对李希烈等人的叛乱,密诏张建封挑选纵横士劝说表达效忠的刘济,温造被选中,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C.长庆初年,温造以太原幽镇宣谕使的身份,为刘总分析了他的处境,让刘总幡然顿悟,归顺了朝廷。D.节度使李绛被杀,温造前往军队处理事务,他利用智谋查找出了凶手,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回答8~9题。早行(元)耶律楚材马驼残梦过寒塘,低转银河夜已央。雁迹印开沙岸月,马蹄踏破板桥霜。汤寒卯酒①两三盏,引睡新诗四五章。古道迟迟四十里,千山清晓日苍凉。[注]汤寒卯酒:早晨喝酒抵挡寒冷。8.诗歌的首联和颔联哪些地方能表现出题目中的“早”?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诗歌最后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早行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千岩万转路不定,。(2),猿猱欲度愁攀援。(3)连峰去天不盈尺,。(4)边庭流血成海水,。(5),渚清沙白鸟飞回。(6)别有幽愁暗恨生,。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阿庆基“造反”[芬兰]本蒂·韩佩一条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来休息。累了!是的,难道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吗?一个人在七十年岁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长的、急的、慢的。板凳被发明和制造出来正是为了人们能够坐它。或许这条板凳还有别的目的,因为冷饮亭就在它的旁边……托比亚斯·阿庆基多次感到奇怪,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人们仅仅是在散步途中想让腿脚歇上一歇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托比亚斯·阿庆基坐在板凳上,他的头发斑白,但精神却很矍铄,他用大拇指托着烟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没过多久,越来越近的歌声唤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现在是生活在动乱时期。罢工、骚乱……打吧!吵吧!有的是理由……可是这么干难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如果像被拴着鼻子的小牛犊那样发疯似的挣扎,能行吗?托比亚斯·阿庆基已经七十岁了,现在世道是不是变了?也许是吧,也许人们的眼界有所不同。可是生活是不是好过些了?嗯,他们应当尽可能过得更好些。这就有足够理由去进行斗争……他听见一个过路人说,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游行示威吧!他——托比亚斯·阿庆基,已上了年纪,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望。在这种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游行队伍过来了,人不少,除了两旁土路,整个街道都挤满了人群。他们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词句:“法律骗人,政府压人。”“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游行队伍过去了,托比亚斯·阿庆基朦胧地感觉到,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着遥远的未来走去……他们在前进,先头部队消失在转弯处的建筑物后面。后来那里发生了阻塞,尽管后面的队伍还在前进,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托比亚斯·阿庆基被子弹的呼啸声惊呆了。这似乎是不应该的……然而后来他还是平静下来,觉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观者。游行队伍一下子散了,犹如受到旋风袭击似的扬起了满天尘土,人们掉转头纷纷跑了。托比亚斯·阿庆基看到警察握着步枪和皮鞭,正在寻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这时,警察突然发现坐在板凳上发呆的托比亚斯·阿庆基。-11-“你放什么哨?”警察大喝一声。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解释自己仅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观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脱的困境,不禁顿时火冒三丈。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他只不过坐在板凳上……可是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但事情并没有完结,他确实陷入了解脱不了的困境。不久,他被捕了。受讯、受审,最后被带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参与造反罪”的控告。托比亚斯·阿庆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仅仅是在板凳上坐一会儿而已。而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对警察咆哮起来,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难道会热昏了头脑干下这等事!可怜虫……怎么会想得出来:他是狡猾地假装坐在板凳上,企图逃过劫难,实际上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运首脑……警察就是认定他有罪,一口咬定:你身上有紫血块,你就是参与了造反……托比亚斯·阿庆基搔了搔头皮,觉悟过来:也许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托比亚斯·阿庆基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他过着孤独而没有人理解的生活,每天坐在板凳上观望,成了他最大的生活乐趣。B.“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看到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阿庆基这样想,可以看出他安分守己,也表明他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深。C.警察一口咬定阿庆基参与造反,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意在表明警察欺软怕硬,能力低下。D.这篇小说刻画人物非常成功,运用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阿庆基老人,使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E.作者没有用更多笔墨正面去写警察与罢工工人的冲突,这就使得阿庆基老人的被捕情节更加突出,有力地彰显主题。(2)小说前后两次写道“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说中阿庆基的心理活动,前后经历了哪些变化?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说结尾处的画线句有什么含义?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爱国科学家邓叔群-11-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趣证幸。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给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宁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我决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去东北筹办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的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钢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设设务。邓叔群生活俭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教十名专轰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埋想。(摘编自《中03真菌学先驱一邓叔群院士》相关链接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酸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和东北农学院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酋》等。(摘自《辞海》第六版〉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成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勘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因为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害,激发了他的民族自荨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11-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C.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他本人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D.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2)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①前几年,每逢寒冬腊月、年终岁尾,一些地方的农民工不得不四处讨要自己的血汗钱。②中央气象台预报,由于大雾笼罩,京石高速公路上的能见度很低,漫天的雾气将什么都淹没了,连不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③那林立的大石,那高耸是崖壁,千姿百态,有的如骏马,有的似卧龙,有是像飞禽,有的似走兽,无不。A.名不虚传杳无音信形神兼备B.名副其实无影无踪惟妙惟肖C.名不虚传无影无踪惟妙惟肖D.名副其实无影无踪形神兼备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目前,由多国专家组成的国际航空事故调查组,正在对卫星通信和飞机性能进行多学科的技术分析,以不断精确飞机坠入海水的位置。B.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之所以被中国观众所追捧,是因为中国与韩国有相似的文化土壤。C.嘀嘀打车软件对很多司机来说都是改变既有习惯的新生事物,对接单的时间、地点、路程需要细致的编排和了解。D.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自选,,,,,,。-11-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深刻的底蕴。①由于它来之不易,绝不会轻易丧失②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③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④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⑤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⑥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A.①⑤②④③⑥B.①⑥④②③⑤C.③⑥④②⑤①D.③④⑥①②⑤16.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制作一张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要求:仿照下列的句子再写两句话,做到内容协调,句式大致相同。(5分)妈妈,你是我疲惫中的一杯香茗,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据调查,某南方城市中学生人均消费支出1万元左右,其中60%的中学生拥有手机,27%的中学生拥有个人电脑,19%的中学生拥有PDA,12%的中学生拥有MP3,6.6%的中学生拥有数码相机。而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642元。如果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或是一位数码产品销售商,你会从上述材料中各自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并分别得到怎样的启发?(6分)(1)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数码产品销售商的角度: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11-周口中英文学校2022—2022学年上期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参考答案:1.C(C项表述与原文不一致,原文说“这种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和地理上的互相连结与交错杂居”指的是中原、北方和南方三者之间。)2.D(“农业生产力则可以独立发展”错误,原文说“也需要畜牧业经济的补充和支持”。)3.C(A项,“有相当大的困难”不合文意。B项,“委屈地”不合文意,从文章内容看,北方民族是主动愿意的靠拢甚至合聚。D项无中生有,“超越世界其他民族”不是作者的观点。)4.D(发觉,觉醒)5.B【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李希烈”“德宗”等专有名词、“之”等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6.A(跟随寿州刺史,却没有做官,“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7.(1)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请求入觐,等到我即位,连年上书不断,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2)臣估计诸道征伐蛮方之兵已返回,望赐臣密诏,使诸道之兵受臣调遣,使用这些军队便足够了。译文温造,字简舆。温造性情喜好学习,不喜欢应试做官,隐居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听说他的名声,致书信钱财聘请他,温造欣然对家人说:“这是位了不起的人。”于是至寿州跟从张建封。张建封虽然凡事都请教他,但不敢以职任束缚他。等到张建封授节彭门,温造回到下邳,有超脱尘世之心。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此时李希烈谋反,攻陷郡邑。天下各城镇掌握兵权者,随之心猿意马,大多驱逐了主帅,自立主帅,德宗因此忧惧。恰值范阳刘济表示竭诚效忠,于是密诏张建封挑选才识谋略卓异之人前往游说,辅佐他一定成功。张建封强行委任温造为节度参谋,派他出使幽州。温造同刘济谈话语未了,刘济俯伏流涕道:“济偏处远郡,不知天子神圣,大臣竭尽忠诚。甘愿在诸将领之先,以死报效朝廷。”温造回来,张建封将他的名字呈报朝廷。德宗喜欢他的才能,下诏乘驿马至京师。天子喜欢他的才能,问温造的家世和年龄,温造答道:“臣五世祖温大雅,外五世祖李责力。臣犬马之年三十又二。”德宗认为是个奇才,欲用为谏官,因言语间泄露意图而未成。又离开,隐于东都。长庆初,温造京兆府司录的身份被任命为太原幽镇宣谕使,皇上召见他,温造推辞说:“我不过是府县跑腿小吏,初任要职,不宜担当使者身份前往,恐怕天下轻视朝廷。”皇上说:“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请求入觐,等到我即位,连年上书不断,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卿前去替我说明意图,不要多加辞让了。”于是赐给温造绯衣。温造到范阳,刘总携弓带箭在郊外迎接,温造便宣布圣旨,讲明祸福得失,刘总害怕,仿佛兵刃加于脖颈之上一般,从此率领自己所部九州归顺朝廷。等到到温造出使还朝,调任殿中侍御史。兴元军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暴乱,文宗也认为它能,便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诺他可以便宜从事。皇上考虑他辛劳费神,温造奏道:“臣估计诸道征伐蛮方之兵已返回,望赐臣密诏,使诸道之兵受臣调遣,使用这些军队便足够了。”皇上答应他,命令神策行营将领董重质、河中都将温德彝、郃阳都将刘士和皆听从温造指挥。兴元都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从蜀地回来,温造把意图和他们说了,都说“不敢有二心。”于是用八百人为卫队,五百人为前军。进入兴元府衙,前军分守诸门。温造下车,他们打算置办宴席,主管官员在厅堂设置帷帐,温造说:“此处狭隘,不足以宴飨士卒。”再移到衙门,坐定之后,兴元将士罗列而拜,温造慢慢说:“-11-我欲询问新军去留的打算。可都往前来,旧军不得混杂在中间。”慰问完毕,命兴元兵坐下,温造便令人抬着酒巡行。卫兵的包围随即合拢。酒席上有先察觉的,想离去,温造传令呵叱,于是不敢动。温造便诘问杀害李绛的情节。卫志忠、张丕夹阶而立,拔剑呼喊“杀”。四周包围的兵士一齐冲上,总共八百余人。那些亲手诛杀李绛的,碎尸百段,发号司令者斩尸三段,其余一律斩首。用其中一百个首级祭李绛,三十个首级祭王景延等,并抛尸江中。监军杨叔元在座,慌忙起身哀求,抱着温造的靴子请求饶命,温造派卫兵将他拖出去,等候朝廷发落。敕旨杨叔元流放康州。杨叔元,是开始激起兵乱的人,人们以温造不杀他为遗憾。温造因功加授检校礼部尚书,赐万匹绸缎赏赐他的士兵。8.残梦未断,就踏上征程;池塘犹寒;银河低垂;夜已到尽头;月下沙岸惟有雁迹,板桥上犹覆着霜,行人早行,踏破桥霜。(共6点,每点1分)9.寓情于景(1分)作者借古道漫漫,行走迟迟,千山静默,日色苍凉的景象表达了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的心情。(4分,景色描写和情感表达各2分)10.(1)迷花倚石忽已暝(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3)枯松倒挂倚绝壁(4)武皇开边意未已(5)无边落木萧萧下(6)此时无声胜有声11.(1)E3分B2分A1分(A、“他过着孤独而没有人理解的生活”原文无依据。C、批判的并非警察欺软怕硬,能力低下。D没有对主人公的语言描写。)(2)①在作者的笔下,这条板凳就是阿庆基这个老实人的象征,他普普通通、本本分分。(2分)②与后文被捕的情节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2分)③有利于凸显主题——在荒诞的社会中不能做生活的旁观者。(2分)(3)①小说中阿庆基开始坐在板凳上休息时,内心是平静的。②对工人的罢工游行他有些理解,但更乐于作一个观望者。③警察的枪声让老人惊呆,他觉得这不应该。④当老人被警察毒打抓捕时,他感到愤怒和困惑。⑤当最终老人被认定有罪,无法摆脱时,老人终于觉醒,生活中不应做一个旁观者。(每一点1分,答满5点给6分。)(4)①最后一句表明阿庆基老人的觉醒,不能做旁观者。(2分)②启示:这个世界没有旁观者的位置,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得参加斗争。(3分)③阿庆基老人原本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与世无争,想做生活的旁观者,结果却被稀里糊涂地当作参与造反者而被抓,可见,做生活的旁观者只能任人宰割。(3分)12.(1)A、D(B项错误在于,不是“建议”他“当即回国”。C项错误在于不是如该项所说“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E项错误在于还没如该项所说的成为现实。)(2)现实因素: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思想基础:他心中有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志愿;他从小受到母亲关于爱国和做人的教育;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解析】要抓住题干“现实原因”和“思想基础”二词,然后分别作答。(3)①当他得知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时,他为了报效祖国,放弃即将得到博士学位,当即回国。②他带领研究小组顶烈日、冒风雨勘察森林资源情况。③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举家迁往甘肃,进行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④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此外,他还谢绝了巨额酬金。(4)①为了报效祖国,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牺牲个人利益果断回国。②为了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他不惧艰险,深入实地考察,辛勤工作。③为国家付出自己的一切:捐献家产和巨额酬金,主动提出减薪等。④不为官位和金钱所诱。13.D(“名不虚传”是“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此处语境是对血汗钱的解释,所以应为“名副其实”,即“名声与实际相符”;“杳无音信”是“形容一直得不到对方的音信”-11-,根据语境应为“无影无踪”;“惟妙惟肖”是“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逼真”,语境为自然界事物,故应用“形神兼备”。)14.D(A“精确”位置不搭配,“精确”不能带宾语。B“被”与“为…所”句式杂糅。C逻辑顺序不当,先“了解”后“编排”,并暗换主语)15.C(排除法,③和①相比较,③更符合文意,假如④衔接③,文段显得很突兀,“它”不知指代的是什么。如果是⑥,正好暗合了文段的首句。到此已经得出答案C,而且后文“它”指代上文的“苦难”,②句中“借此机会”紧密地衔接④句的“一种机会”,①句中的“它”指代⑤句的财富,和后文也自然地吻合。16、略17.(6分)(1)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结论:中学生个人消费过高,人均年消费竟超过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分)启发:应引导中学生合理消费,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2分)(2)数码产品销售商的角度:结论:高科技数码产品已成为不少中学生的消费对象。(1分)启发:中学校园将是潜藏巨大商机的数码产品消费市场,应大力开拓。(2分)18.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过去的事,也许有值得留恋的辉煌业绩,或许也有追悔不及的遗憾,但这都已经成为过去。背负着昨天的痛苦、挫折、失败的阴影,无法做到豁达、坦然,只会使步履沉重,最终可能阻碍事业的成功和生命的进程;把昨天的荣耀记挂在心头,也会成为前进的羁绊,世界上有无数的人年青时创下了令人瞩目的事业,老了一事无成,就只躺在昨天的功劳簿上睡觉,有的甚至顽固守旧,阻碍了历史或科学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会忘却过去,关闭身后的门,把每一天都当成一个新起点,这样将会青春永驻。充满活力,将会迎来新的成功。在这则材料中,“身后的门”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生活”,关掉身后的门意味着“忘记过去,让一切重新开始”。写作时可从以下方面立意:关上身后的门,才可以更专注地走前方的路;放下昨天的包袱,才可以轻装前进;悔恨昨天是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把目光投向今天或明天才有更美好的未来;让每天都成为新的起点(或开端),把每天当作新生命的开始,会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把过去的事忘记,做好现在的我,不浪费现在我的时间,才能创造未来我的幸福。-11-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22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22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22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22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22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22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理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06:12
页数:11
价格:¥3
大小:61.6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