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重点高中联考期中考试高三语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秋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命题学校:襄阳五中襄州一中命题教师:徐德强杨长荣审题学校:汉川一中审题教师:蔡利萍考试时间:2022年10月27日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意境,是当今艺术评论与批评中常用的词语,在各类艺术批评语境中,意境是一项评价标准和工具概念。一般来说,有意境为优,无意境则劣。经过几代学者在美学、诗学方面的研究与阐发,意境备受瞩目,并成为当代使用频率高且深入人心的思想文化术语。“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核心范畴”,这种论断作为很多论文、论著的理论起点,生发出更多层面的理论阐释,在当代美学及艺术理论研究中,意境理论俨然已经体系化了。中国古代,意境的地位并不突出,自近现代以来,却成为如此重要的审美术语。对此亦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所谓“意境”理论不过是一种“学说神话”。对于“意境论”这种先入为主的理论范式提出质疑:“相较于‘言志’‘缘情’‘比兴’,‘境’‘意境’‘境界’等观念在中国诗学史上并不具有今天人们赋予它的那种重要的思想地位和历史影响,更不是中国美学和诗学的‘中心范畴’。”“意境”产生于唐代,佛经翻译事业发达助推了这个术语在唐代出现。唐代各类艺术的繁荣兴盛又为理解“意境”提供了天然的材料,艺术成就辉煌的诗歌,更是可靠的文学阐释基础和语24料。“意境”首先就是一个诗学术语,而且是以唐诗为论述对象的。后代人对于意境所做的种种L理解,以唐诗的艺术特点为意境的基本内涵,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可以说,“意境”令后人信服,N正是因为它产生在一个创作与理论两相适宜的年代,为后人的阐释提供了坚实的作品基础和想j象升华的空间。y“意境”一词,在目前所见的诗学文献中,是唐代王昌龄《诗格》的首次运用:Z诗有三境。一日物境。二日情境。三曰意境。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y15/16\n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E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I真矣。其中的关键字,一是“境”,二是“思”,三是“意”。d“境”字大约出现于汉末,是“竟”字的引申,表示“界”。南北朝至唐代的佛经翻译过程中,以8境对应佛学观念,如玄奘译:“言五境者,即是眼等五根境界。”即色、声、香、味、触为五境,境为识T造,即境是由人的意识观想营造出来的,虽然没有实质形体,却可感可知。唐代诗论采纳佛学概g念的意蕴,也多用“境”字形容诗意空间。诗歌是思维创造的产物,从感觉、意识、体验中产生,唐O人以“境”来比拟诗歌的审美天地,还是很恰当的。E再说“思”字,思即构思,是有意而为的想象。刘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思接千载。”王昌龄r话中作诗需经过“用思”“驰思”“思之于心”,最后成篇,正说明了构思是作诗为文的关键步骤。U“意”字同样继承了前代用法,远有《易传》“立象以尽意”,近有陆机“恒患文不逮意,意不称S物”,刘勰“意翻空而易奇,语征实而难巧”。在这些语境中,意相当于意识、意念、想法。王昌龄c《诗格》中频繁使用“意”字,皆不出此范围。c以上三个关键字的含义大体已明,再来看王昌龄的三境说。物境指描写具体的物,比如山水O诗创作,以真实的自然山水为基础,作山水诗是在心中重新描画山水,以思绪提炼山水的美丽,从q而在诗中绘出山水之形。情境,则是抒发欢乐悲愁的感情或情绪,先有所认知,再设身处地去想w象,感同身受,就能深刻地传达出这些情。意境与物境、情境并列,也说明意与物、情是并列关系。=只不过,物、情的所指非常明确,意的涵指范围却有些模糊,此处约等于物、情之外的意识活动。=仅从这一段话来看,物境是对实有的山水进行艺术化描写,侧重于景。情境是对情感或情绪的描写,侧重于情。意境传达的是思索,侧重在事理,要求真实不虚。它们是根据诗歌抒写的内容来命名的,此处的意境确实不能统摄物境和情境,与后二者相比,意境并无明显的优越性。“意境”从唐代发展至今,一直被建构,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塑造这个术语,最终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如果以王昌龄三境说中的“意境”为核心语境,那么,构成意境系统的语词单元,以及被意境整合了的同类词汇,都属于外延语境,是“意”与“境”的合理延伸与充分发挥,而被后人15/16\n归入了一体化的“意境”。当代学者们在建构意境理论史的时候,多数是六经注我的态度,按照自己对于意境的理解进行材料的取舍与归纳,经常把意境的源头上溯至先秦,并串联起魏晋六朝文论。本文的关注重点则放在“意境”产生时的唐代,考察唐代诗人及文论家如何应用相关的语词和表达方式,进而判断后人采纳并推崇“意境”的合理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评价标准和工具概念的“意境”,在当今的艺术评论和批评中,是一个常见的词语。B.在当代美学及艺术理论的研究中,“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核心范畴”,这一论断经常被作为很多论文、论著的理论起点。C.有学者对意境理论的地位提出过质疑,认为“境”“意境”“境界”等观念在中国诗学史上并不具有今天人们赋予它的那种重要的思想地位和历史影响。D.“境”字,在南北朝至唐代的佛经翻译过程中,以境对应佛学观念,如玄奘译:“言五境者,即是眼等五根境界”,当时并没有进入诗学评价的领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意境”一词是唐代王吕龄《诗格》中首次运用的,经过历代的阐释、多方面的因素,最终共同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体系。B.佛学认为,境是由人的意识观想营造出来的,虽然没有实质形体,却可感可知。这与诗歌是思维创造的产物是一致的,所以被唐人用来比拟诗歌的审美天地还是很恰当的。C.“境”“思”“意”三个方面,各有所指,其含义差别明显;同时王吕龄《诗格》中的“三境”,也各有侧重。D.王吕龄认为山水诗的创作,先是自然山水“神之于心”,然后,再以思绪提炼,最后再在诗中描绘。诗中的自然山水,并不等同于原先的自然山永。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意境”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并不突出,一些学者提出的“意境”理论不过是“学说神话”的质疑,作者从“意境”产生的时代人手,力求分析出“意境”在今天被人们推崇的合理性。B.“意境”在当今的艺术批评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衡量作品优劣的主要标尺之一,一般来说“有意境则优,无意境则劣”。C.“意境”产生于唐代是有其特殊的背景,佛教翻译事业的发达、各类艺术的繁荣兴盛、诗歌艺术成就的辉煌,为“意境”的出现、理解及阐释提供了保障。D.在构建“意境”15/16\n理论时,应该把意境的源头上溯至先秦,并串联起魏晋六朝文论,全面准确的对“意境”加以理解,对相关材料进行材料的取舍与归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柬之传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1)少涉经史,补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而以王佐期之。中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召,时年七十余矣。对策者千余,柬之为第一。授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时突厥默啜有女请和亲,武后欲令武延秀娶之。柬之奏:“古无天子取夷狄女者。”忤旨,出为合、蜀二州刺史。故事,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地险瘴,到屯辄死。柬之力陈其弊,疏奏不纳。俄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中,武后谓狄仁杰曰:“安得一奇士用之?”仁杰曰:“陛下求文章资历,今宰相李峤、苏味道足矣。岂文士龌龊,不足与成天下务哉?”后日:“然。”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即召,为洛州司马。它日又求人,仁杰曰:“臣尝荐张柬之,未用也。”后曰:“迁之矣。”曰:“臣荐宰相而为司马,非用也。”乃授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后姚崇为灵武军使,将行,后诏举外司可为相者,崇曰:“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其人老,惟亟用之。”即日召见,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凤阁侍郎。诛二张也,柬之首设其谋。以功擢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公,实封五百户。不半岁,以汉阳郡王加特进,罢政事。柬乏既失权,愿还襄州养疾,乃授襄州刺史。(2)临行,中宗为之赋诗祖道,又诏群臣饯于定鼎门外。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以遏湍怒阖境赖之。又恳辞王爵,不许。俄及贬,又流泷州,忧愤卒,年八十二。景云元年,赠中书令,谥曰文贞,授一子官。柬之性刚直,然邃于学,论次书数十篇。4.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以遏湍怒/阖境赖之B.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以遏湍怒/阖境赖之C.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以遏湍怒/阖境赖之15/16\nD.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以遏湍怒/阖境赖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补、授、擢均为古代官员的任命方式,补:补充空缺官职。授:授给、给予官职。擢:在原官上提拔。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中进士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C.谥号、古人死后,朝廷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及其它有名望的人,谥号由朝廷赐予。有美谥、恶谥之分。D.经史:“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如《四书五经》;史,即正史,是由皇帝钦定的,以纪传体为体例的二十四部史书,如《资治通鉴>等编年体。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柬之,唐代进士,在朝廷征试贤良时,他以年过七旬的高龄参试,并在千人的应试大军中,脱颖而出,高中榜首。B.武则天求才,狄仁杰、姚崇举荐张柬之,使之最终得到赏识,并受到重用。C.诛杀二张,张柬之功高至伟,中宗得以继位。因此提拔张柬之为天官尚书,加封汉阳郡公,实封五百户,又授予襄州刺史之职。D.张柬之回襄州后,执法严明,又兴修大堤,造福百姓。但不久,却被贬泷州,忧愤而死。死后却又得到了朝廷的封谥,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少涉经史,补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而以王佐期之。(5分)(2)临行,中宗为之赋诗祖道,又诏群臣饯于定鼎门外。(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中吕·山坡羊】叹世[元]陈草庵渊明图醉,陈抟①贪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志相违,事难随,不由他醉了齁齁(hou)睡。今日世途非向日:贤,谁问你;愚,谁问你!【注】①陈抟;即自号扶摇子的后唐失意举子,先后隐居五当山、华山学道,一睡常百余日不起。8.全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9.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曲的一大特色,请加以简析曲中对比手法的具体运用。(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句一分)15/16\n(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最能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警句是:____,________。(2)杜甫的《登高》中“,____”两句,抒发了作者羁旅漂泊之苦和年老多病的惆怅,同时也蕴含着与顽强的生命意识和不屈的抗争精神。(3)《赤壁赋>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____,________。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赵三贴刘剑飞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名重山,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可甭看其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模,里面怎么回事,立马心知肚明。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临走时,照例给伤者另拿两贴膏药,嘱咐好七天一换。回去了,不出二十一天,伤处自愈。按赵三贴的话讲,他这三贴膏药是有讲究的:日正骨,二日生肌,三曰闭合。不管你是骨裂骨折、伤胳膊断腿,只要贴完他这三贴药,准能行动如常。起先,谯城人多有不信,说是伤筋动骨一百天,哪有那么快就能好了的?可见其所治伤者无不是三贴药即能活动,不禁啧啧称奇。于是,就给他送了个绰号,叫做“赵三贴”。有一年,谯城震远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肢齐断、奄奄一息。抬回来,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说是伤势太重,即使能治,也要落个终身残废。后来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能在院子里打拳练棒了。杨镖头重伤痊愈,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一牌匾,并请本地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15/16\n自此,赵三贴名声更盛。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永安巷,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前些年,孙接骨在谯城也是有些名气的,可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孙家的生意就一天比一天冷清。生意不好做,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这话就传到了赵三贴的耳朵里,赵三贴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给人治伤。一日上午,赵家正骨堂突然闹嚷嚷抬进一个伤者。赵三贴一看,见这人正是街面上的一个混混,名叫马三。再看马三的伤势,但见左脚低垂,小腿红肿,显然是左小腿骨断了。正位,接骨,贴膏药。正当赵三贴准备上夹板时,马三唏溜着嘴,阴阳怪气地道:都说你赵三贴擅接骨、膏药神,马爷我这腿,你确保能接好吗?张三贴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道,一贴正骨、二贴生肌、三贴闭合,不出三七二十一天,定能让你走路。呵,好大的口气!马三一撇嘴,咱今天可把丑话说在前头,到时我这腿要是不好,可要砸你的招牌!赵三贴就知道是遇上找碴的了,轻笑一声,不再多言。二十一天后的下晌,十多个无赖抬着马三,骂骂咧咧地闯进赵家正骨堂。一进门,马三就指着赵三贴大骂,你他娘的什么赵三贴?当初在马爷面前牛皮哄哄,说什么二十一天准能行走,现在你给我睁眼瞧瞧,老子的腿接好了吗?赵三贴一愣,走上前细看马三的伤处,但见左腿依然红肿,一只脚无力地垂着,竟是没能接上!待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弟兄们,给我砸!随着马三的一声喊,众无赖早已跑出堂外,摘掉写有“赵三贴”的那面牌匾,稀里哗啦,一通猛砸。就有人劝赵三贴,让他报官;也有人说,早上明明看到马三都能上街走路了,而今腿骨重断,莫非有诈?赵三贴也不讲话,脸上依然带着笑,抄起一把大扫帚,慢悠悠地清扫地上的碎匾。再说孙接骨,听闻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这一日,孙接骨亲带徒弟,去城西60里的龙山采药。也是该着有事!在攀爬一处断崖时,孙接骨脚下一滑,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摔15/16\n折了。尽管也是骨伤名家,但由于伤在脊椎,且骨折严重,抬回家里,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正当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来了。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亲在芍香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席间,孙接骨满面愧疚,说起当年马三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赵三贴一笑,这事你不说我也知晓。当初马三的断骨本是齐碴,伤在膝下四寸;第二次再去找我,断的却是斜碴,伤在膝下五寸,显然是外力挫伤所致。而细观挫断其腿骨的手法,正是你孙家的分筋挫骨手。只是,当时有些震惊,这生生将人闭合之骨再次挫断,也未免太有违我们医道了!喝了一口酒,赵三贴又道,其实,孙兄不知,我们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的心里。故此,你虽让人砸了我的招牌,但却无法砸去病人对我的信任。一旁的孙接骨,早已听得又羞又愧……(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第二段描写“赵三贴长得HH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这一内容,除了表现他的生活富足外,更是为了表现他为人和善、心宽体胖、性格很好。B.小说描写杨镖头护镖时“路遇悍匪……均是摇头叹息”这一情节,意在为后文赵三贴接好断骨并治好了伤蓄势,侧面烘托赵三贴技艺的高超。C.小说描写赵三贴面对孙接骨诋毁他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给人治伤,表现了他乐观、自信、大度、正直的特点。D.马三第二次来到赵三贴的正骨堂,赵三贴“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表现了赵三贴马失前蹄,为自己没接好马三的断骨而害怕。E.小说结尾“一旁的孙……”这一细节,既表现了赵三贴的话给孙接骨强烈的震撼,又彰显出赵三贴技术和人格的双重魅力。(2)文中第二段划线的文字写赵三贴为人接骨的情景十分精彩,请作简要赏析。(6分)(3)小说中赵三贴这个形象刻画很成功,请简析这个形象的特点。(6分)(4)小说叙写“孙接骨亲带徒弟,去城西60里的龙山采药”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15/16\n探析。(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我与启功先生的交往邹士方我与启功先生相交三十多年,先是因为工作关系,后来成为忘年交。我去他那儿是随到随见,他对我也是有求必应。他曾赠我两幅书法,为拙著《名人纪实>和《撷英集》题签,还力我母亲——工笔画家马志华遗作题字。如今,先生已逝去八年,追忆往事,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启功先生对于工作非常认真,做学问十分严谨,一丝不苟。1982年10月全国政协筹办《人民政协报》,准备出两期试刊号,关于报头采用什么字体,开始没有成熟的意见。报社副总编张西洛先生遣我去启功先生处请教。那时启功先生住在北京西4253226城小乘巷胡同一处平房小院里,显得很简陋,但却有闹中取静的韵味。启功先生笑呵呵地说:“还是集王羲之的字吧。”我对书法没有研究,连连点头赞同。回来向西洛先生汇报,他也没有异议。启功先生的书法劲瘦,人却面团团如富家翁。初次见面,启功先生的朴素、平易和乐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就像一位村中的私塾先生,你甚至可以与他“把酒话桑麻”。当然启功先生那时还不像后来名气这么大。1984年1月我报准备出一个政协委员的书画专版,我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小红楼启功先生寓处向他约稿。先生慨然应允,马上挥毫,书自作《题画朱笔兰竹》-首。我携此书法归后,发现题诗中漏掉一字,立即返回,告之先生。先生马上又重书一幅交我,同时将第一幅补上一小字,微微一笑,说:“废物利用,送给你了。”我受宠若惊,连连道谢。有一次我拿出一本各界名人题字绘画的册页,请启功先生画画,他画了一幅“墨兰”,而后将这本册页从头到尾翻阅了一遍。对那么多的名家他大都不置可否,只对刘开渠的荷花和潘素画的青绿山水颇为欣赏,说,还有点意思。他发现陈荒煤题写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俯”字把左偏旁写成耳刀,就用毛笔改过,改得十分巧妙,几乎看不出痕迹。与相熟朋友相处,启功先生总是那么胸无城府,快人快语,口无遮拦。有时他的直言不讳,令我目瞪口呆。1982年10月10日那天下午在小乘巷启功先生的寓中,我同他谈朱光潜先生,他说:“我对15/16\n朱先生十分尊敬和佩服,青年时期我就读过他写的《谈美》,写得深入浅出,给我印象很深。你说朱先生是唯心主义,他却能对美的问题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如这个暖瓶为什么这样美?你唯物主义解释不了。批判人容易,真正树立点东西很难。你说他这不对,那不对,对的是什么?你也说不出来。鲁迅总批判别人,他到底有什么巨著?毛泽东倒有《矛盾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84年11月启功先生同我说一个笑话:“有一位先生走到坟地里,看见一个鬼魂到处游荡。这位先生对鬼魂说:‘你怎么不在自己的坟里躺着?’鬼魂回答:‘不瞒你说,我没脸在坟里待,你看看碑上那些溢美之词存心不让我安宁!现在从我坟前过的人都骂我。”’我还没回过味来是怎么回事儿,先生又笑着说:“现在有人给我戴高帽子,说什么我是‘天下第一笔’,我根本没有讲过。吹捧我的文章太多,这不是捧杀我嘛!这是存心让我死后都不得安宁啊!”听了这些“石破天惊”的话,我明白了启功先生在反右中被划为“右派”实在不足为奇。启功先生无处不在的小幽默显示了他的达观和乐天。1989年9月4日启功先生在寓中对我说:“我现在哪儿都不愿意露面,恨不得别人忘了我。我现在腿、手都不行,祖师爷要不给饭吃了。我是‘鸟’乎,比‘乌乎’差一点!“我的腿用时疼,不用时不疼,反作用服务。”“黄胄办炎黄艺术馆,让南方口音一讲变成了‘阎王’艺术馆。”——启功先生随时都找乐子逗人。启功先生刚当上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不久,他开玩笑地对我说:“我们文史馆副馆长吴空本姓韩。我们说你是‘悟空’,我们是‘八戒’。”启功先生为郁风、黄苗子的书画题字,落款为“启功敬题”。郁风坚请他把“敬”字去掉,他却说:“我改名了,叫启功敬,你不知道吗?”我以为过多空洞的溢美之词只会使先生地下不得安宁,因此我在此只是回忆了我与他交往中的所见所闻,力求原汁原味,勾勒出一位平民化、世俗化的真实的启功先生,以表我对他的怀念之情。(选自《名人传记》.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启功先生书白作《题画朱笔兰竹》诗时漏掉一字,后又重书一幅,并将漏字补上送给“我”的情节说明先生因自己的疏忽而内疚,表现先生知错能改和节俭的美德。B.在作者的印象中,启功先生的书法劲瘦,人却面团团如富家翁,他就像一位村中的私塾先15/16\n生。可见启功先生是和善、朴素、平易的人。C.启功先生发现陈荒煤题写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俯”字把左偏旁写成耳刀,就用毛笔改过来,虽改得十分巧妙,但未征得陈荒煤的同意。可见他对人不尊重,有好为人师之嫌。D.启功先生跟我讲了一个鬼魂到处游荡的笑话,意在讥讽现实生活中溢美之词可以捧杀人的现象,他也害怕死后做游魂。E.本文作者追忆上世纪80年代与启功先生交往的经历,描写了启功先生大量的言行,展现了启功先生令人钦佩的学养和人品。(2)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启功先生这一人物的主要特点。(6分)(3)文章中启功这一形象十分丰富,请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6分)(4)文章中“我”同启功先生说到朱光潜先生时,启功先生说:“批判人容易,真正树立点东西很难。”启功先生如是说的原因和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探析,并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第Ⅱ卷语言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在里约奥运会沙滩排球项目中,中国选手取得胜利后遭质疑被拉回重赛,却再一次取胜,真是大快人心!②吴秀波年近四十,凭借在《心术》《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出色演技声名鹊起,可谓大器晚成。③他在同一类型的题目上多次出错,老师也多次提醒他,可他却觉得这不足为训,一点也不放心上。④菲尔普斯表示拔火罐有诸多功效的消息不胫而走,三天内,拔罐设备的购买量增加了20%。⑤她的母亲卧病在床多年,她一直不即不离,为母亲到处求医问药,从未放弃,街坊邻居都被她的举动感动。⑥年过八旬的吴锦泉家中别无长物,却向国家受灾地区多次捐出自己通过磨刀攒下来的辛苦钱,值得敬佩。A.①④⑥B.②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⑥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峰会期间新闻中心共接待大约来自近70个国家中外媒体记者共1.8万人次,并成功举办12场新闻发布会。B.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成绩将从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中构成。15/16\nC.巴西总统特梅尔上任当天就飞赴中国参加峰会,而峰会成果也将对巴西、美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提高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D.-辆火车进入站内,从后面直接冲向了停在站台的佳木斯到南岔的火车,造成24名未来得及下车的旅客摔伤。15.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①根本不读书②不喜欢读书,③,④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⑤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A.如果甚至那么无论因为B.如果或者那么无论因为C.如果甚至可是虽然既然D.只要就那么以至由于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从昆虫到两栖动物、鸟类和灵长类动物,动物冬眠屡见不鲜。对于动物来说,冬眠似乎是一件好事。而人类①,却没有办法一直睡。这似乎有点不太公平,到底为什么呢?动物冬眠②,冬眠使得它们的身体机能减慢,呼吸、体温、新陈代谢和心率都会下降。许多动物夏天都会增胖,为冬眠③,一直到它们醒来。17.右面是“湖北旅游”形象标识图,请写出构图的要素,并说明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总共不超过100字。(6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4253226高三语文答案1.D(“唐代诗论采纳佛学概念的意蕴,也多用‘境’字形容诗意空间”说明,至少在唐代,境字已经成为诗学的一个概念。)15/16\n2.A(缺少限制语“在目前所见的诗学文献中”。)3.D(这是作者不赞同的做法。)4.B5.D(《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后世把只要是皇帝钦定的史书都叫正史,不限于二十四史。)6.C(授襄州刺史,是张柬之在被罢政,失权后,要求回襄州养疾时给予的官职,不是因功所得。)7.译文参见“参考译文”(1)涉、补、异、王佐各1分,句子通顺1分(2)“赋诗祖道”翻译正确2分,“临行”前省略张柬之,翻译正确1分,“于定鼎门外”为倒装,翻译正确1分,句子通顺1分【参考译文】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年轻时涉猎经书史籍,补缺为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认为他有奇才,便以帝王的辅臣期待他。中进士后,起初调任清源县丞。永昌元年,凭借贤良科目召试,这时他七十多岁了。对答策问的一千余人,张柬之名列第一。授官监察御史,后升任凤阁舍人。这时突厥首领默啜请以女儿和亲,武则天皇后想让武延秀娶她。张柬之进言说:“自古从无天子娶异民族女子的事。”触犯了武后旨意,被调出朝廷任合、蜀二州刺史。旧例,每年派兵五百驻守姚州,此地险恶有瘴气,(士兵)到驻地往往就死了。张柬之力陈其弊端,奏议不被采纳。不久调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年间,武后问狄仁杰:“从何处能得到一位奇士使用他?”狄仁杰说:“陛下若求文章、资历,现宰相李峤、苏味道足够了。难道是文士拘泥小节,不足以和他们共成天下大业吗?”武后说:“是的。”狄仁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虽然年老,却是宰相之才。用他必定为国家尽心竭力。”武后立即召请张柬之任洛州司马。过了一阵,武后又求才,狄仁杰说:“臣曾举荐张柬之,您没用他。”武后说:“提升他了。”狄说:“臣举荐宰相却任司马,这不是用才。”于是张柬之被授官为司刑少卿,迁升秋官侍郎。其后姚崇出任灵武军使,即将启程,武后诏令举荐宫外百官中可任宰相的人,姚崇说:“张柬之深沉稳重,有谋略,能决断大事。他已年老,要赶快任用。”武后当天就召见他,授官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晋升凤阁侍郎。诛除张易之、张昌宗,张柬之首先设这个计谋。凭借功劳提升为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王,封给实纳租税的食户五百户。不到半年,他以汉阳郡王加特进衔,被免除治理政事。张柬之失权后,愿回襄州养病,便任命他为襄州刺史。张柬之启程前,中宗为他赋诗祭路神,还下诏群臣到定鼎门外给他饯行。到襄州后,他以法纪对待下属,即使是亲朋旧故也没有放纵宽免的。适逢汉水暴涨侵及外城,张柬之就军营壁垒筑堤,遏制急流怒涛,全境依赖它防洪。他又恳切地辞去王爵,朝廷不准。不久遭贬,并流放到泷州,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睿宗景云元年,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文贞,授予他一个儿子官职。张柬之性情刚直,但是在学术方面研究精深,有评议篇次的书文数十篇。8.(1)对现实不满而又无力变革,表现出隐居避世的心境。(3分)作者以渊明、陈抟起笔,互文见义,暗示出个人志趣与现实的矛盾,只好走隐居避世的道路。(3分)(2)揭露出当世的贤愚不分,正邪颠倒。(3分)“今日”后几句,写出昔不可堪,何况今不如昔,表现出作者对混乱世道的极度愤慨。(2分)(言之成理即可,其它答案只要合理,正常给分)9.(1)以“此时”与“当时”对比,既有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又有对追名逐利者的婉讽。(2)“今日”与“向日”对比,暗示出当朝的黑暗,为下文蓄势。(3)“贤”与“愚”对比,揭露出当今社会,贤愚不分,正邪颠倒的现状。15/16\n(3)前面六句对结尾三句形成对比(反衬),既点明“当时意”---不愿委曲从俗,只有隐退避世,又十分辛辣的讽刺了社会现实,将感情推向高潮。(答出两点即可。其它答案若合情合理,可酌情给分)【赏析】  这是陈草庵写的调寄[中吕]山坡羊的二十六首小令中的第二十二首。该曲起笔就用两个精工的对偶句,画出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醉睡图:一个是贪图酗酗大醉的陶潜,一个是贪图昏昏大睡的陈抟。“图醉”和“贪睡”,互文见义,极力渲染出他们醉了即睡、睡醒又醉的狂态。他们这种放浪形骸的狂态,是无法为元代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理解的。“此时人”,指作者所处的元代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陶潜、陈抟当时那样做的用意。“此时人”与“当时意”用“不解”二字勾连起来,形成对比强烈的的句中对。这就使读者急于知道何以“不解”,“当时意”又是指何而言,从而吸引读者往下看。“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上述问题作出了答案。原来那位被锺嵘《诗品》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任彭泽令时,由于郡遣督邮至县,县吏谓应束带见之,而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志,家居安贫乐道,以诗酒自娱,终生不再出仕。而那位自号扶摇子的后唐失意举子陈抟,先后隐居五当山、华山学道,一睡常百余日不起,自后晋、后汉以后,每闻一朝兴亡,就心有不悦而攒眉蹙额好多天。等到赵匡胤登帝位,方笑道:“天下自此定矣!”后被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道家称之为陈抟老祖。渊明图醉,乃在于他那高洁的志趣与世俗的现实相矛盾,只好有如昭明太子所说“寄酒为迹”(萧统《陶渊明集序》);陈抟贪睡,乃在于他登上仕途之事难以在政治污浊的乱世实现,只好走他隐居避世的道路。他们既对现实感到不满,而又无力变革现实,所以“不由他醉了齁齁睡”就事在必然了。“他”,此指“他们”,合写陶潜和陈抟;“齁齁”(hōùhōu),形容鼻息声。这里不仅用“醉”和“睡”照应开头两句,为他们洁身自好而甘于寂寞合写一笔,而且用“不由”二字将志事不合的必然情态一语道尽,从而点明了“当时意”的内涵,解开了“此时人”从追名逐利的角度无法理解“当时意”之谜。4253226曲意至此,已经豁然。但作者并不满足,更用“今日世途非向日:贤,谁问你;愚,谁问你!”再推进一竿,使“叹世”的主题鲜明而又尖锐地摊在读者面前。如果说“向日”(即“昔日”)陶潜、陈抟采用“醉”、“睡”的方式敝屣世俗,终于赢得贤者、高士的美名,那么“今日”的“世途”(即“世道”,指社会状况)更非昔比,无论你贤也好,愚也好,竟达到无人过问的地步。昔已不堪,何况今不如昔,贤愚不分,正邪颠倒,这是什么样的世道,作者先用“今日”与“向日”这两个句中对作今昔对比,再用“贤,谁问你”与“愚,谁问你”这两个对偶句概括现实,并在整体上用前面六句对结尾三句进行反衬,从而将作者愤世嫉俗的一腔怨气喷发净尽,使全曲层层推进的波澜涌向了高潮,十分辛辣地对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进行了讽刺。10.(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每句1分,凡增、漏、错一字,该句无分)11.(1)B2分,E3分,A1分,C、D不得分,A项“生活富足”无依据,C项“乐观、正直”错,D项“马失前蹄”“害怕”错。(2)①“双手如电”运用比喻,写出了赵三贴行动敏捷,动作麻利,与上文“身胖体拙”形成巨大反差;②“抓、推、送、按、揉”五动词的运用,传神地写出赵三贴治疗的有序、动作的熟练、技术的精湛;③“咔咔几响”又与前文的动作描写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表现了赵三贴高超的接骨技术。(每点2分)(3)①体胖和善,为人大度。如文中写他“白白胖胖”“终日爱笑”“15/16\n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等和他对病人的态度。②做事精细,技术精湛。如文中写他为病人接骨,马三上门滋事等情节可看出。③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如小说中他对孙接骨的诽谤的态度,孙接骨摔伤后他主动救治等。(每点2分)(4)①这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之所在,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发展、主题揭示等方面均有作用;②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采药,才有后文的摔伤,赵三贴的救治,孙接骨的酬谢等情节;③有利于刻画人物,因为采药孙接骨摔断了脊椎骨,众人无措,赵三贴不计前嫌施以援手,加以救治,表现他以德报怨的品质。④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孙接骨采药摔伤,而赵三贴主动救治、感化了孙接骨,顺理成章地表现了善恶有报,医者仁心的主题。(每点2分)12.(1)B2分,E3分,D1分,A项“因疏忽……”错,C项“对人不尊重,好为人师”错,D项“害怕……”错。(2)①为人谦和,朴素平易;②诙谐幽默,乐天达观;③胸无城府,快人快语;④精通书法,学识渊博。(任答3点,每点2分)(3)①正面描写(1分)a.语言描写b.行动描写c.细节描写(2分)②侧面烘托(1分)a.借“我”的见闻感受烘托b.借先生居室环境的僻静简陋来烘托(2分)(4)原因:①直接原因,“我”批判朱先生是唯心主义,而启功先生却肯定朱先生在美学方面的建树。②启功先生借此批评社会上存在的“有些人总喜欢否定别人,自己却什么也干不了”的怪现象。(3分)理由:①“我”批评朱先生不对,但对的是什么,“我”说不出来;②鲁迅总是批判别人,可他却没什么巨著。(3分)联系现实(2分)略13.C(①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于好事。②大器晚成: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符合语境。③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这里是老师的提醒,不存在准则或典范。④不胫而走:形容消息传的快。⑤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不离不弃。⑥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用在这里,形容家中贫困,适当。)14.D(A项“大约”和“近”都是表约数,只能用一个。B项句式杂糅,“从……”和“由……构成”合在一起。C项“巴西、美洲、非洲等”并列不当;“提高发展”搭配不当。)15.B(首先是一个假设复句,所以应使用“如果”,“根本不读书”和“不喜欢读书”之间不存在程度上的递进,所以不能用“甚至”。最后一个句子是因果关系,所以用“因为”。)16.①偶尔可以选择睡上一天②其实是一个节能的过程③储备足够的脂肪(一处1分,二处3分,三处5分。意思队即可。)17.【示例】该图是由湖北地图、汉字“灵秀”及“湖北”的拼音与汉字组成。(2分)寓意:标识上方巧妙地运用湖北地图作为印章及汉字与拼音“湖北”突出标识的湖北主题。(1分)。“灵秀”二字不仅突出湖北意境深远的荆楚文化及人杰地灵人文特征,(2分)又突出了灵动秀美的自然山水和日新月异的发展风貌。(1分)18.作文【参考立意】(1)谈孩子们对电子设备依恋的危害。(切题及合乎题意)(2)泛论电子产品的危害或教育子女遵守交通规则。(基本合乎题意)(3)其它离题,在36分以下。(4)基准分为44分。【评分细则】:参见“湖北省2022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15/16\n15/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11:22 页数:16
价格:¥3 大小:148.1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