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第Ⅰ卷 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16-\n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16-\n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出。(《鸿门宴》)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②以其无礼于晋C.①拔剑切而啖之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D.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②不者,若属皆且为虏-16-\n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樊哙覆其盾于地A.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良曰:“长于臣。”D.因击沛公于坐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把项羽抬举一番,难怪项羽爱听。7、翻译句子。(3分)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译文:(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16-\n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荆轲刺秦》)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荆轲顾笑武阳顾:回头看B、因左手把秦王之袖把:抓住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用手提起D、秦王惊,自引而起引:伸直身子9.对下列句中加点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通“猝”C、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D、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赈”10.下列对情节、人物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写荆轲“笑”——“顾”——“前”三个动作,衬托出秦武阳的胆怯和秦王的威严。B、选文描写了荆轲刺秦王过程中“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等惊心动魄场面。C、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从侧面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D、选文最后写荆轲事败之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从正面刻画了荆轲的英雄形象11、翻译句子。(3分)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译文:(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1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B、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上句扣竹,下句扣月。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这已经是深夜了。C、五、六两句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16-\n这是也是深夜的景色: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D、前六句展现了诗人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的形象。1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中由于诗人以“情眼”观景、摄景,融情于景,故诗的字面虽不露声色,只写“夜”,不言“倦”,只写“耀乎外”的景,不写“融乎内”的情,但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忧时之情,已从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鲜明地流露出来。B、这首诗的构思布局精巧玲珑。全诗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远及近,由粗转细,用空间的变换暗示时间的推移,画面变幻多姿,情采步步诱人。C、诗的首联“竹凉侵卧内,明月满庭隅”,统领下两联所写之景。因为无“竹”,“重露”就无处“成涓滴”;无“野”,飞萤之火、水鸟之声的出现,就不知从何而来。由“竹”、“野”二字,可见诗人炼字之精,构思布局之细。D、此诗结尾由写景转入抒情,骤看殊觉突然,细看似断实联,外断内联,总结了全篇所写之景,点明了题意,使全诗在结处翼然振起,情景皆活,焕发出异样的光彩。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1分)(1)《沁园春·长沙》一文中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3分)(2)《雨巷》中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远了,,。”(3分)(3)《再别康桥》中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1分)(4)在《荆轲刺秦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4分)(5)惨象,;流言,。(2分)四、实用类、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材料一-16-\n【本报讯(记者李贞)】《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可谓是难得的同时收获了收视率与好口碑的综艺节目。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飞速飙升。  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V”也出言点评,《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点爆牧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同时,这样的节目也给电视人带来深思与启迪:我们不该将宝贵荧屏资源拱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曝米花”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  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圈粉”无数,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而除了武亦妹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  无论是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还是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实际上都反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  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网友“美好好”表示,“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  (摘编自2022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早在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16-\n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摘编自2022年02月08日《湖南日报》)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佛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  (摘编自2022年02月09日《长江日报》)材料四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爱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  (节选自《人民周刊》2022年第12期,有删改)1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视率超过第一季,再创历史新高,其成功根源在于利用央视这一平台和春节黄金档期。B.在电视人眼中荧屏是一种资源,《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C.武亦姝、白茹云和王海军均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深度挖掘,这也更进一步地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认识。D.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16.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16-\nA.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其实质是反映了当前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期待和渴求。B.第二则材料和第一则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但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C.第三则材料概述了《中国诗词大会》所用竞赛题的来源和诗词选择标准,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D.第四则材料具有新闻调查的性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数据表达观点,即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E.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叙述新闻事实时,提到了新闻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17.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形式的理解。(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4分)香椿木四方凳宋以柱我和张里从一个村里出来,在这个弹丸大的小县城鬼混,已经三年了。我给一个供水点打工,负责几个小区的纯净水供应,天天扛着桶装水上楼上楼,然后是下楼下楼,再上楼再下楼。上午,从翡翠山居117号楼下来,因为只顾着回头看一个女人的背影,一脚踩空,自己一屁股坐在台阶上,手中的水桶应声而出,摔了一道裂缝,回到供水点,被扣罚二十元桶费。晚上,泡了一碗方便面,喝了半斤白酒,正昏睡着,给张里这货叫醒了。  张里脑子活泛,去年买了一辆二手昌河小货车,往人烟稀少的深山里跑,专收旧家具。有时候,他也能走个狗屎运,收到一件两件值钱的旧东西,赚个千儿八百。此时,面前的张里双手卡着腰,两眼通红,瞪着面前一对方木凳发呆。  “怎么了?瞎钱了?”-16-\n我问他。每次他看走了眼,花了冤枉钱,都是跺脚大喊瞎钱了瞎钱了。  “没有,这对方木凳,是香椿木的,我只花了三十元,怎么着也能卖个千儿八百的。”我一听张里这话,更来气了,这不有病吗?大半夜的,把我折腾来,是故意给我显摆?  “这对方木凳至少也得有五十年了,但是,你看,严丝合缝,没有一点儿损伤,四只脚一点儿也不松动。”张里不再两手卡腰。他环抱着胳膊,一只手捏着下巴,像是自己和自己说话,又像是说给我听。  “这两只凳子,看着做工很简单,实际上相当讲究。”的确是,表面有点儿掉漆,有点儿发黑,倒显得其他部位的红漆那么鲜艳。凳子略显笨拙,却瓷实,大方,四平八稳,是很适宜乡下农家使用的家具。  “而且,是用香椿木做的,从古至今,用香椿木做凳子的很少。香椿木太硬,做家具太费时,工费要超过木头钱好几倍。”张里干了这一段时间,懂得了不少。  我点上一支烟,慢条斯理地吐烟圈,等张里自己说。  张里把目光挪到我手中,抢过烟去,抽了几口,又给我塞回来。  “我这次去的村子叫柴甘村。那个村子离这里八十公里,离他们的镇子三十多公里,十几户人家,却见不到几个人,只有几位老人,和咱们村差不多。”张里从床头摸出一盒烟,点上一支,咳嗽了一声。  “我准备走的时候,胡同里拐出一位老头儿,瘦弱,牙齒几乎掉没了,有近七十岁的样子。他一手提着一只方木凳问我要不要。我正因为没见到东西沮丧呢,看到那对方木凳,我眼前一亮,虽不是老货,却是旧货,花很少钱就能到手,转手就赚千儿八百。  “这时,我听到了隔墙传来的哭声,是一个女人的哭声。其间,还夹杂着骂声,听不清她哭骂什么。那哭声很愤怒,像是失去了至爱亲人一样。我对他说只能卖二十块钱,老人犹豫了半晌,提起凳子往回走。我赶忙拉住他的手说,要给他加十元钱。果然,他放下凳子,接过三十元钱走了。我没再停留,往墙上贴了一张收旧家具的广告,就开车回来了。  “但是,我心里一直不安,就是因为那没有见面的女人的哭声,我觉得与这两个凳子有关。”张里的眉头拧着疙瘩。  第二天中午,张里约我在他租住屋隔壁的“乡下菜”喝辣酒,我知道他还没放下那件事,就一个劲地吃喝,不说话。  这时,有人给张里打电话。不长时间,一个年轻人站在我们桌子前。他和张里握了握手,说:“卖给你凳子的老人是我叔。我婶子让我找到你,让我求你把凳子还给她。”  年轻人说着,从钱夹里拿出三百元,说:“来回油钱我也给你出了。我婶子一辈子不容易,这凳子是她出嫁时的嫁妆。娘家那边没人了,这对凳子是她唯一的念想了。”-16-\n  我和张里都愣住了。张里先反应过来,把钱推回去。小伙子一下子攥住了张里的手腕,有点儿急了:“这位大哥,你还有啥要求,我全答应,但凳子我一定带走。”  张里看了看我说:“钱不要了,凳子你带走。”小伙子再三推让,张里一直不松口,坚决不收小伙子的钱。  张里自己和自己说:“幸亏在村里墙上留了电话。”  “钱瞎了。”我端着酒杯碰了碰他的杯子。  “这次不是瞎了。”他很快碰了一下我的杯子,一口喝下去。  隔一天,还是半夜,又响起张里兴奋的声音:“柱哥,我又去了一趟柴甘村,我见到凳子的主人了,是一位很慈祥的老太太,我给她买了蛋糕,还有衣服。过几天,我还会去。”  这家伙!18.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称张里“这货”以及骂张里大半夜“和我显摆”纯属“有病”等,可以看出“我”对张里的为人不认可。B.在与张里一同欣赏香椿木四方凳的过程中,“我”几乎一言不发,但实际上“我”很钦佩张里的经济眼光。C.在张里的叙述中,“我听到了隔壁传来的哭声”这一细节,为下文有人找到张里要回香椿木四方凳做了必要的铺垫。D.小说虽短,但是主题明确,主要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生活哲理:有果必有因,看似随意的一个举动都有它发生的原因。19.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5分)答:20.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张里这一人物形象。(6分)答:-16-\n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4分)21.下列划线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庆祝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社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一群风华正茂的老人积极参与活动。B.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北约一开始就图穷匕见,协助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对卡扎菲政权进行了猛烈的军事打击。C.陈水扁一定要搞“公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想在“台独”路上再进一步,做法相当狡猾。D.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次互联网留学峰会,不仅为人们揭开了中国互联网留学新一轮发展的精彩未来,而且促进了中国互联网留学产业的转型与升级。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C.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D.落后的教育机制是制约我国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只有突破这一瓶颈,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提高高校办学积极性。23.下列对联中涉及到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3分) ①立马千山矮,迎春万木荣②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③冒雨先寻菊, 迎晴便插萸。④天上冰轮满,人间彩灯明。A.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元宵节-16-\nB.春节    清明节    重阳节   中秋节C.清明节   重阳节    端午节  中秋节D.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元宵节24.下面是紫砂壶成型过程的简要框架,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5分)六、写作(60分)2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告别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注意: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出现班级、姓名。-16-\n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及解析1、C【解析】“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错,原文第四段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2、D 【解析】“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第七段是“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3、A 【解析】因果关系倒置,原文第七段为“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应该是“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的原因.4.C【解析】(C都是连词,表顺承,接着。A介词,趁机;介词,依靠。B连词,来;介词,因为。D副词,尚且;副词,将)5.D【解析】(A介词,对。B介词,与“见”联合起来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C介词,比)6.A【解析】(项庄不能刺杀刘邦,不能理解是因他心软,而是因为刘邦有项伯的保护)8、C9、D10、A12、B【解析】由“水宿鸟相呼”一句可见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13、B【解析】写景之句,由近及远。14、(1)粪土当年万户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她静默地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尤使我耳不忍闻15、C【解析】A项内外因理解错误,选项所显示的信息是“收视率”这一方面,但创收视率历史新高的根源不在于“平台”和“黄金档期”,原文说的是“好口碑的综艺节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比起“平台”和“黄金档期”,更有理由成为根源。B项错误,“《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属于作者的观点,而不是电视人的观点。C项正确,分析符合文章实际。D项指代对象错误,“《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的叙述,“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这些”指的是“-16-\n《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而不仅是《中国诗词大会》。16、AD【解析】每答对一项给2分。A项正确,是对这则新闻事实的因果关系的推断和解释。B项错误,“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应改为“第一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因为第一则说到了平台、档期、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形式创新等方面,更为全面。C项错误,“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不符合原文“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所说的这一导向。D项正确,分析符合原文实际。E项错误,材料四并未提到新闻背景。17.①采用群众喜闻乐观的形式或利用电视平台和黄金档期;  ②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或多种多样的竞赛方式;  ③注重内容的选择和深度加工;  ④利用电子媒体和大数据等新工具。【解析】每点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言之成理即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举办、传承和传播等方面究竟应该如何进行,需要深入思考,进而建言献策。回答时从方法、方式和思路等方面写出一些内容即可。若答“课堂教学”不给分。18、C19、每点一分,共5分(1)张里炫耀香椿木四方凳(2)二人品评香椿木四方凳(3)张里追述香椿木四方凳的购买过程(4)有人想要买回香椿木四方凳(5)张里免费退还香椿木四方凳并看望了其主人20、每点2分,共6分(1)从约“我”看凳和“喝辣酒”,可以看出张里乐于和朋友分享苦乐,重人间情味;(2)从买凳子的过程可以看出,张里的精明;(3)从买凳后的不安到无偿退还方凳以及后来去看望凳子主人,可以看出其心地善良。21、C22、D23、A24、【答案】示例:紫砂壶的成型过程,首先是通过打泥条、做壶身,并在壶身加上壶柄、壶嘴和壶盖,完成壶身的捏制;而后是对制好的壶身进行贴花、绘画和刻字的装饰加工。-16-\n【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这是考查框架图的转化。应先观察框架图反映的对象“紫砂壶成型过程”,既然是过程,故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应先捏制壶身,最后是装饰加工。这两个步骤中又包括细小的步骤。25、【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给出作文题目“一路有你”,让学生根据题目从材料中找出立意。对于这类作文,学生首先要学会怎么确定文章的立意。立意解读:这是材料作文,格式是材料+命题+要求。“在成功的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强调“你”在这一路走来的重要性。“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迷惑着你……”注意写贴近我们学生生活的事,写我们熟悉的事,写给我们感触深的事。命题作文“一路有你”,其题旨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色彩,审题时要把握住关键词“你”和“一路”。(1)“一路有你”,“我”中应有“你”,这里的“一路”就应是“我”的一路。因此,文章应主要写“我”的人生路中的几个阶段,直到现在的这个时期的整个人生之路。在写作中,为了更好地突出“真实”与“真情”,“一路”的事件应合乎“自身”的身份。(2)题中有“一路”二字,突出是“我”的“人生历程”,因此,选择的事件,要有“阶段性”与“代表性”,不能集中在某一点上。而从“一路”二字的限制来看,这个“你”必须贯穿“我”的“一路”的全过程,并且要注意这个“你”在这一路上的几个关键点上影响“我”,影响“我”的选择,影响“我”在事情上的成败。(3)题中的“你”是泛指,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某种精神上的某种支撑,“你”可以是实指,如亲人、师友等,也可以是虚指,如知识、憧憬等,不管是实指还是虚指,都不应该局限于所给材料,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加以拓宽。但必须注意的是“你”,而非“你们”。因此,其所代表的必须是单一的,而不是复数。“你”的内涵的指向性最好要单一,不要过于分散,如一会儿指母亲,一会儿指父亲,一会儿指老师,那么就由“你”变成了“你们”了。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16:39 页数:16
价格:¥3 大小:124.3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