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大连市三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吃茶寻常事,门道却很深。茶分多种,各有各的吃法,茶具、用水、品茶程序,都颇为讲究。什么烫壶、温杯,高冲、低泡,观色、闻香,一整套下来,不啻一个艺术化的仪式。性急之人吃不得茶,他会在沏茶的过程中急死,能这样子一整套做下来,最后却只啜一两口的,都是些雅致而有闲的人。“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夜雨过后,杏花飘落,展纸研墨,当窗品茗,这是一种艺术化的境界。茶,与诗、酒、琴、棋一样,变成了一个摆渡的舟子,把人的精神渡往一个高出俗世、不染风尘的地方,使人的情感获得慰藉。所以,茶是中国文人的心头好,他们不仅品茶,也爱写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茶诗茶论。最典型的是《红楼梦》。“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有人统计,《红楼梦》中写茶的有270多处。妙玉是大观园中的品茶高手,她自有一套品茶理论:“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妙玉沏茶就更见境界了,她用的玄墓蟠香寺里梅花瓣上的雪,收在鬼脸青的花瓮里,埋在地下整五年,才拿出来沏茶用——所以,吃妙玉一杯茶,端的是不容易。在中国古代,像妙玉这般品茶的着实大有人在,他们多集中在士大夫阶层。这些人衣食无忧,志趣高雅,轻视声色犬马,偏爱松竹兰菊,且喜欢“长日清谈,寒宵兀坐”。这大概是一群不怎么求仕进的人,但他们又确实具有高出一般人的文化素养,不仅于茶艺很是讲究,在琴棋书画、焚香博古等方面往往颇有心得。这些人声所相通,礼尚往来,逐渐涵养起了一种以恬淡情调与精致品位为标志的茶寮文化。-12-\n普通百姓是入不了名流雅士的茶局的,但老百姓自有老百姓的吃茶法,那便是求一个简单与爽快。“茶为食物,无异米盐”,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本来就是老百姓的身旁物与老朋友。人无论贫富,客不分南北,只要愿意,都可以坐下来吃杯茶、叙叙旧,因而茶社茶馆遍地都是。《儒林外史》中说,单南京一城,茶社便有一千余处,“不论你走到哪一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吃茶的人”。以前“茶楼酒肆”就是市井社会的别称,泡茶馆则是老百姓消磨时间的大好方式。现在,情况似乎有了变化,茶馆成了高消费的标志,至少在北京,敢在茶馆里对服务生喊一声“来壶好茶”的,都是些比较有钱的主——寻常百姓早不登茶馆的门了。不同地方的人吃不同的茶,且吃出了深厚的文化,这方面堪与伦比的是酒。茶与酒像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一个取之于叶,一个取之于果;一个饮之让人安心静神,一个饮之让人热情奔放。然相较而言,中国人总体上含蓄、内敛的性格,终归是茶味较酒味更为深厚一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吃茶,在中国是平常事,但门道深。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吃法,茶具选择、泡茶、品茶程序等整个过程都颇为讲究。B.吃茶的都是一些雅致而有闲的人,一整套的吃茶流程做下来很耗时间,最后只能细啜慢饮,不能性急,性急之人等不及。C.在中国文人那里,饮茶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境界。文章引用诗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说明了这个境界。D.“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中写茶的有270多处。文章用事例论证法说明了茶是中国人的心头好。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以妙玉为例,通过妙玉的品茶理论、茶具选择、用水准备,论证了吃茶的门道之深和饮茶是一种艺术化的境界。B.在中国古代,像妙玉那样品茶的人大多集中在士大夫阶层,他们大多衣食无忧、志趣高雅,他们有实力也有闲情讲究茶艺。C.讲究茶艺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兴趣高雅,崇尚清谈,文化素养高于常人。淡泊的心态让他们轻视声色犬马,不求仕进。D.茶寮文化是一种以恬淡情调与精致品位为标志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由爱茶的文人士大夫礼尚往来,逐渐涵养而成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2-\nA.文章两处以对比论证来说明茶是身份的象征,一是将古代的名流雅士与普通百姓作对比;二是将古今进茶馆的消费阶层进行对比。B.在古代,茶是老百姓的身旁物,茶社茶馆到处都是,文章以《儒林外史》对茶馆的描述为例,说明了南京当时喝茶的风气之兴盛。C.万千滋味一杯茶,在古代,不分贵贱、南北,人们只要愿意,都可以坐下来吃茶叙旧,泡茶馆则是老百姓消磨时间的大好方式之一。D.能与茶文化相媲美的是酒文化,文章通过茶与酒的不同功效对比,指出茶的安心静神功效更符合中国人总体上含蓄、内敛的性格。(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追风筝的人(节选)①卡勒德·胡赛尼②“把风筝给我!”阿塞夫挥舞着拳头。哈桑眼里流露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我停止了观看,转身离开了那条小巷。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手腕流淌下来。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我意识到还有别的东西。我在流泪。就从刚才那个屋角,传来阿塞夫的狂笑。我仍有最后机会可以做决定,一个决定我将成为何等人物的最后机会。我可以冲进小巷,为哈桑挺身而出——就像他过去无数次为我挺身而出那样——接受一切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后果。或者我可以跑开。结果,我跑开了。我逃跑,因为我是懦夫。我害怕阿塞夫,害怕他折磨我。我害怕受到伤害。我转身离开小巷、离开哈桑的时候,心里这样对自己说。我试图让自己这么认为。说真的,我宁愿相信自己是出于软弱。因为另外的答案,我逃跑的真正原因,是觉得阿塞夫说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免费的。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这是个公平的代价吗?我还来不及抑止,答案就从意识中冒出来;他只是个哈扎拉人③,不是吗?我沿着来路跑回去,回到那个空无一人的市场。我跌撞上一家小店铺,斜倚着那紧闭的推门。我站在那儿,气喘吁吁,汗水直流,希望事情并没有变成这个样子。-12-\n约莫隔了十五分钟,我听到人声,还有脚步声。我躲在那家小店,望着阿塞夫和那两个人走过,笑声飘过空荡荡的过道。我强迫自己再等十分钟。然后我走回到那条和冰封的小溪平行、满是车辙的小巷。我在昏暗的光芒中眯起眼睛,看见哈桑慢慢朝我走来。在河边一棵光秃秃的桦树下,我和他相遇。他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那是我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时到今日,我无法扯谎说自己当时没有查看风筝是否有什么裂痕。他的长袍前方沾满泥土,衬衣领子下面开裂。他站着,双腿摇摇晃晃,似乎随时都会倒下。接着他站稳了,把风筝递给我。“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找你。”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哈桑伸手用衣袖擦擦脸,抹去眼泪和鼻涕。我等待他开口,但我们只是静静地站在那儿,在消失的天光中。我很感谢夜幕降临,遮住了哈桑的脸,也掩盖了我的面庞。我很高兴我不用看着他的眼睛。他知道我知道吗?如果他知道,我能从他眼里看到什么呢?埋怨?耻辱?或者,愿真主制止,我最怕看到的:真诚的奉献。所有这些里,那是我最不愿看到的。他开始说些什么,但他有点儿哽咽。他闭上嘴巴,张开,又闭上,往后退了一步,擦擦他的脸。就在当时,我几乎就要和哈桑谈论起在小巷里头发生的事情来。我原以为他会痛哭流涕,但,谢天谢地,他没有,而我假装没有听到他喉咙的哽咽,就像我假装没有看到他身上的伤口一样。也假装没有看到,从他的伤口上滴下的血滴,它们滴下来,将雪地染成黑色。“老爷会担心的。”他就说了这么一句。他转过头,蹒跚着走开。事情就如我那样。我打开门,走进那烟雾缭绕的书房。爸爸和拉辛汗在喝茶,听着收音机传出的噼里啪啦的新闻。他们转过头,接着爸爸嘴角亮起一丝笑容,他张开双手,我把脸埋在他温暖的胸膛上,哭起来。爸爸紧紧抱着我,不断抚摸着我的后背。在他怀里,我忘了自己的所作所为。那感觉真好。【注】①节选部分背景:斗风筝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小说中“我”(阿米尔少爷)的助手是“我”的仆人兼儿时唯一关系亲密的玩伴哈桑。“我”为了赢得爸爸的欢心,要在这场斗风筝比赛中获胜。在斗风筝过程中,“我”成功割断对手的风筝线赢得了比赛,但要取得最终胜利还要捡到那只最后掉落的风筝。哈桑全力以赴替“我”去捡风筝,却遭到了阿塞夫等人的欺辱。②卡勒德·胡赛尼,美籍阿富汗作家。③哈扎拉人是在阿富汗长期受到普什图人歧视甚至迫害的少数民族,小说中哈桑就是哈扎拉人,而“我”是普什图人。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那条和冰封的小溪平行、满是车辙的小巷”以及哈桑身上滴下来的血“将雪地染成黑色”的描写,都暗示了我和哈桑之间往日亲密关系的破裂。-12-\nB.起初“我”因懦弱而不敢去求助哈桑,但在矛盾纠结中“我”意识到其实是自己内心认定哈桑理应为“我”赢回爸爸付出代价,因为他是哈扎拉人。C.“我”与哈桑相遇时,第一眼看到的是哈桑手里拿的那只蓝色的风筝,我没有去查看风筝是否有裂痕,因为我看到了哈桑沾满泥土的长袍和开裂的衣领。D.小说多处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重点刻画了“我”面对一直对“我”真诚奉献的哈桑被欺辱,却不敢为他挺身而出的复杂而激烈的内心活动。5.哈桑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小说加以分析。(5分)6.小说节选部分的结尾处写到:“我把脸埋在他温暖的胸膛上,哭起来”,“我”为什么哭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9题。周有光:一生追光,一生有光杨敏2022年1月14日凌晨三点,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就在昨天,他刚刚过完112岁生日。周有光生前最著名的一句话:“上帝太忙,把我给忘了。”现在上帝带走了他。2022年夫人张允和去世时,他一度觉得透不过气来,但又想起一位哲学家说过:“个人的死亡是群体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如果不死,人类就不能进化”,才慢慢学会接受妻子去世的事实,因为“人生就是一朵浪花”,倏忽而来,倏忽而去。85岁真正退居书斋之后,周有光就坐在桌子后看书,自学电脑写作,并接待来拜访的客人。93岁时出版《比较文字学初探》;100岁,《百岁新稿》问世。有人说,周有光是个世界主义者,百岁之后依旧关注时事,每天固定看五种以上的报纸,对世界局势有敏锐的观察。他说《参考消息》是必看的,因为“里面还是有材料”;英文的《中国日报》也几乎每天都要看,因为要知道哪些中文说法跟英文说法对应。他定期读友人从海外寄来的《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以及各种各样的图书。有些时新的书,在国内版本面市之前,他早已经读过了。“有的时候一天看一本书。我看书快得很,常常一本书里面我一下子能找到我要看的东西。”他一边读书,一边用红笔在书上勾勾划划,做满记号。电影《阿凡达》热的时候,他想要去看。北京5号线地铁开通不久,他就坐着轮椅亲自走了一遍。报上说星巴克火,他要坐上轮椅让儿子推着到王府井去尝一尝。他说5号线太方便了,等于从儿子家门口直接到他自己家门口;星巴克很不错,经营得很科学。-12-\n他104岁的时候,跟人家大谈一种叫推特(Twitter)的“新花样”,还对手机大加赞叹:“手机几乎是万能的,可以看电视,可以看新闻,可以看书,可以谈话并看到对方的脸。手机将人融合在一起,集合信息化的大成,将来还会有大的变化。”周有光,原名周耀平,出生在常州青果巷的一户普通人家,这条巷子还出了另外两位名人:赵元任和瞿秋白。十岁时,周有光随全家搬迁苏州。他是第一批进洋学堂的学生。中学毕业后,周有光顺利考上中国最早的新式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这也是顾维钧、林语堂、宋子文、贝聿铭的母校。它虽是教会学校,老师也都来自英美,但言论、思想、信仰都很自由。周有光当年进入圣约翰大学的第一天,校方要求每个人领取一张姓名卡片,上面用打字机打上每个人的姓名的罗马字拼写法。“而且学校的一切作业和文件,都得按照这样的拼写打上自己的姓名。周有光发现了以字母建档的优势,而相对来说,中文就很不方便,“需要现代化”。周有光由此萌发了研究文字学的兴趣,在圣约翰大学读书,他的主修专业是经济学,副修专业便是语言学。1933年,周有光参加了一个群众性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期间发表的跟语言文字有关的文章,笔名取“周有光”——因为他推崇的是明代文学改革家归有光。1940年在纽约工作时,周有光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他一直感兴趣的语言文字学。所以当新中国成立之后,重新制定汉语拼音又被提到议事日程时,周有光成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人选。1955年复旦大学教经济学的周有光突然接到通知:到北京参加当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议结束后,胡愈之找到还急着要赶回上海给学生上课的周有光,让他参与一个新成立的机构“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工作。周有光自称外行,但最后也只能服从安排,留在北京,将副业变成主业,正式进入语言文字学领域。只是人生祸福并不可预料。日后周有光回忆起自己这次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轨,只能暗叹庆幸。“我离开上海的第二年,就开始搞‘反右’运动,经济学教授当然是重点,因为我们写的文章都是英美的经济学理论。上海经济学研究所所长,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沈志远自杀身亡,他是解放前唯一从莫斯科回来的经济学家。我的一个研究生王世璋,好得不得了,也自杀了。我因为换了一个行业,就不算过去的经济学旧账,所以我糊里糊涂地逃过了一个‘反右’运动,也算是我的运气好。”周有光的一生经历晚清、北洋、民国和共和国,作为“四朝元老”,人生的许多时候都像踩在烂泥塘里,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12-\n“我这一生最艰难的时期就是抗战八年在重庆。有一次出差回来,发现办公室都被炸光,同事不知去向;回到家,发现家也已被炸得精光,家人生死不明……”那种备受煎熬的滋味我们今天根本无从体会。达观的练成,是天性,也离不开后天的心性锤炼。一生经历朝代更迭,战争频仍,社会失序,如果没有豁达淡泊的心境,也很难熬得住那些艰难的人生吧。“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的这句话,也是周有光的座右铭。有一个说法,人的死亡有三个阶段,一是生理的死亡;二是被宣布死亡;三是从人们的心里消失。2022年李泽厚拜访他,他说:我实际上已经离开世界了。但这只是指身体机能的快速退化。这位生性达观、淡泊,一生追求真理和知识,一生有光的老人,在人们的心里,仍未离去。(文章有删改)相关链接:①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他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参与《汉语拼音方案》制定,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他参与主持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编译,连襟沈从文笑称他为“周百科”。他还是为数不多的曾与爱因斯坦谈笑风生的中国人,评价爱因斯坦“没有架子,衣服穿得还没我好。”②2022年,百岁的周有光提出了“终身教育,百岁自学”的概念,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生命的细胞日渐老化,但他的知识仍然在更新。2022年5月,虚岁104岁的周有光写了一篇文章《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周有光对世界局势有敏锐的观察,这与他坚持看报纸,喜欢关注时事,尤其是坚持看《参考消息》、英文的《中国日报》,定期读《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以及各种各样的图书有关。B.周有光喜爱接受新事物,电影《阿凡达》热的时候,他想要去看;到王府井去尝星巴克;对手机大加赞叹;他的知识不断在更新,虚岁104仍写文章《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C.人生祸福无常,周有光因正式进入语言文字学领域而躲过“文革”——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反右”运动中,经济学教授自然首当其冲,因为他们写的文章跟英美经济学理论有关。D.周有光把苏轼写的“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当成座右铭。作为一个百岁老人,周有光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如果不能忍,看不开,那么多艰难是扛不住的。-12-\n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人生就是一朵浪花”表现了周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B.85岁真正退居书斋后,周有光老先生依然没有放弃学习,并不断尝试新事物,即使到了100岁都还有新作品问世。C.因为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拼音,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所以周有光放弃经济领域研究,改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D.周有光一生经历晚清、北洋、民国和共和国,被大家称作“四朝元老”,他的达观天性使他熬过了朝代更迭、战争频仍、社会失序等艰难人生。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详略有序地叙述了周有光的经历,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他随性达观的人生态度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敬意和对周老深切的怀念。9.周有光人生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雠,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徐出。永居近市,一市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12-\n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韦,拜满为司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韦报之报:报复、报仇B.宠异其才力异:对……感到惊讶C.韦辄举斧目之目:盯着看D.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过:拜访11、下列选项中对古代知识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司马,古代官职名。马在古代战争中地位重要,因此,司马是重要的主抓军事工作的。B.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年号,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C.中牢,颜师古注:“中牢即少牢,谓羊豕也。”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中低于“太牢”。D.爵,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通常为人们熟悉的有公、侯、伯、子、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李永的住处靠近集市,典韦杀了他之后,整个集市的人都震惊了。有几百个人追赶典韦,但又不敢靠近。典韦走了四五里,遇到他的伙伴,辗转拼战才得以脱身。B.他喜好酒食,食量一人顶俩,每次太祖赐他酒食,他总是纵情吃喝,在旁侍候之人相继给他端酒添菜,需要几个人才能供应得上,太祖认为他非常豪壮。C.太祖征伐荆州,抵达宛城,张绣出城投降。太祖非常高兴,同张绣和他的将领一起设宴庆贺。典韦握着大斧站在太祖背后,直到酒宴结束,张绣和他的将帅都不敢抬头看典韦。D.太祖退驻到舞阴,听闻典韦战死,痛哭流涕,寻找空隙亲自取回他的尸体,并哀悼,派人将他送回襄邑安葬,任命他的儿子典满为郎中。曹丕即王位,任命典满为都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徐出。(2)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远怀舍弟颖、观等①杜甫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12-\n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注】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②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③错莫:纷乱昏暗。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E.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15.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相同。(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秋江明月之景侧面烘托琵琶女的高超技艺的一句是“”。(3)《登高》中道出诗人杜甫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两项是(3分)①马拉松比赛将近终点时,如果以为即将胜利了,放松一点也不妨,可能就会功亏一篑。②面对环保部的调查和约谈,李秘书长心情沉重,好像如芒在背,如坐针毡。③上海的东方明珠有着独特漂亮的外形,整座建筑规模雄伟,纵横捭阖,像一座巨大的宝塔,高耸入云。④由于没有天敌,繁殖能力又强,亚洲鲤鱼在美国河流湖泊中恒河沙数,造成巨大危害。⑤郭象聪慧好学,博览群书,特别对老庄哲学有深入研究,他谈起话来一泻千里,滔滔不绝。-12-\nA.①④B.①③C.④⑤D.②⑤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就是全民既有获得感,又有参与感,因此,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B.2022年,自石峁遗址横空出世后,一直是考古界关注的焦点,其陆续出土的考古发现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C.媒体调查结果显示,76%的受访者在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会频繁运用表情符号,在最受欢迎的表情符号排名中,“微笑”高居榜首。D.近年来,为充分调动一些流域上下游地区开展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对跨省份的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院①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中心,②是学术思想的研究中心,但其最基本的功能③是教育。在中国传统教学内容体系中,经学、文史等一直是教学的主体,书院的教学内容④以此为主,但书院⑤是一种相对自由灵活的教育体制,⑥也有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 ①②③④⑤⑥A不仅同时就当然如果那么B不但而且/只能必须所以C/还不只尽量尽管可是D既也仍应该毕竟因而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青钱柳是第四纪冰川幸存下来的珍稀植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种。①,其芽叶可用来泡茶,长期饮用能缓解高血压症状,增强人体免疫力。青钱柳的果实酷似串串铜钱,迎风摇曳,叮当作响,妙趣横生,因此②。更为难得的是,③,能耐低温和高温,可以广泛种植。21.阅读下面的关于业余阅读时间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在后面的横线上填空。(6分)-12-\n书籍阅读者职业心理类文学类饮食类教学类医疗保健类其他公务员1%28%11%0%21%39%医生11%21%4%0%49%5%教师10%23%8%47%5%7%(1)上面三类人员都爱读______,反映了;(3分)(2)而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生和教师则都爱读_____,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阅读取向。(3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大一寒假,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见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小李,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小王说,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这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小李对他说,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3:19:28 页数:12
价格:¥3 大小:63.9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